匈奴人對於強者的崇拜,讓他們在麵對晉軍的時候,不敢有更多的放肆,更好的按照晉軍的命令去做事情,似乎才是最為穩妥的。
不少匈奴的將領見到這般的情景之後,憤怒的咬牙切齒,卻是沒有絲毫的辦法,匈奴單於傳來的命令,其實就已經很好的說明了問題,如果他們在這時候與晉軍發生衝突的話,不僅會讓軍中將士付出慘重的代價,甚至會成為匈奴大軍的罪人。
與晉軍的合作,對匈奴大軍是有著重要的意義,如果因為一些將領的行徑而激怒晉軍的話,後果會是什麽樣的,隻要稍加深思就能想到。
匈奴大軍幫助晉軍征戰疆場,何嚐不是為了獲得晉軍的幫助,因為攻破城池的一些利益,而讓匈奴人損失更多的好處,這樣的事情,匈奴單於是不會做的。
匈奴將領對於晉軍的霸道有心無力,除了憤怒,他們不能有其他的舉動,或者說也沒有這樣的膽量。
匈奴將士從城北逃竄的情景,讓親衛騎兵爆發出陣陣笑聲,匈奴將士此時就如同過街的老鼠一般。
碰到有匈奴士卒帶著大量的物資出現的話,晉軍騎兵還是樂於上前幫助匈奴士卒減輕壓力的。
這些物資是從城內的百姓身上獲取的,如今晉軍是城池的主人,對於城池有著更多的掌控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而城內的物資,本身就是屬於晉軍的,誰讓這場交戰中,匈奴大軍僅僅是幫助晉軍獲取勝利呢。
想要在晉軍的手中討要好處,就要有著足夠的實力。
匈奴將是畏懼晉軍騎兵,晉軍的騎兵可不會畏懼匈奴人,如果雙方有戰事發生的話,晉軍將士會讓匈奴人品嚐到晉軍的厲害。
劫掠城北的匈奴將士,逃竄到軍中之後,神色間仍舊難掩慌亂之色,那些死在晉軍騎兵三眼神銃下的士卒,給了他們很大的震懾,這讓他們在麵對晉軍的時候,不會有著更多的信心。
原本晉軍在戰場上展現出來的實力就讓匈奴人震撼了,與晉軍如果有衝突的話,他們心中的震撼,會對他們在戰鬥中表現出來的戰鬥力有著很大的影響的。
匈奴軍中的將領,前往匈奴單於那裏哭訴,他們率領將士劫掠敵軍治下的百姓,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為何晉軍要對他們出手、驅趕。
匈奴單於聽到將領的哭訴之後,並沒有太多的表示,隻是擺手讓這些將領離開。
之前匈奴單於就已經下達了命令,這樣的命令下達之後,軍中將士為了自身的好處,不想就此從劫掠中撤退,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下達命令之前,匈奴單於就對這方麵的事情有了思考。
但是晉軍的出手,在匈奴單於的預料之外,雙方之間可是聯盟的關係,晉軍的騎兵突然出手,對於雙方關係會產生什麽樣的影響呢。
“單於,晉軍本身就是比較霸道的,在攻打康居王城之前,就已經說明康居王城會歸屬晉軍所有,如今軍中將士在城內劫掠,也是我軍的失誤導致的。”左賢王道。
右穀蠡王聞言冷哼道:“左賢王,匈奴的勇士為了幫助晉軍攻打城池,可是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你如今卻是為晉軍說話,究竟是什麽樣的道理?”
左賢王道:“幫助晉軍攻破城池的條件是晉軍以後幫助我軍攻打康居其他的城池,如果晉軍幫助我軍進攻城池之後,會在城內大肆劫掠的話,匈奴人會願意嗎?”
右穀蠡王沉默了,同樣的事情放到匈奴大軍的身上,匈奴人的確是不會同意的,何況是強悍而又霸道的晉軍呢。
當前康居王身死,康居的沒落已經成為了必然,如果失去了晉軍的幫助之後,匈奴將士想要繼續在康居的戰場上征戰,並且有著更大的作為,是有著很大的難度的,而有了晉軍的幫助之後,一些事情就會簡單很多。
以晉軍在進攻城池的時候施展出來的手段,隻要晉軍將士上陣,必然能夠在戰爭中起到莫大的影響。
當康居的城池不能給康居人帶來守護的話,以康居目前的實力,能夠阻擋住匈奴大軍前進的腳步嗎,恐怕等到康居王身死戰場的消息傳播出去之後,就會讓康居之人陷入到更多的恐慌之中。
康居最為精銳的力量在阻擋晉軍和匈奴大軍進攻的時候已經折損的差不多了,剩下城池的力量,在阻擋的時候能夠起到的作用必然是微乎其微的。
到時候就是匈奴大軍施展自身能耐的時候到了,從康居境內劫掠更多的物資,占據更多屬於康居的城池,對於匈奴以後的發展會有著更大的幫助。
匈奴將領自然是明白其中道理的,隻是看到晉軍的行徑之後,心中有著憤怒罷了。
匈奴單於道:“左賢王的話有道理,城北的事情是右穀蠡王負責的,右穀蠡王前往晉軍之中說明一下情況,提及一下接下來進攻城池的事情。”
右穀蠡王心中縱然是有著諸多的不情願,在這等時候也是不敢違背匈奴單於的命令的。
前往晉軍之中,說白了就是賠禮道歉,這樣的事情,讓右穀蠡王感覺到憋屈,又不得不執行,若是因為之前匈奴將士的劫掠,而影響到晉國與匈奴的合作的話,右穀蠡王就會成為匈奴大軍的罪人。
這樣的後果,右穀蠡王可不想承擔。
晉軍的強悍實力,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匈奴與晉軍的合作,如果匈奴大軍有著足夠強悍的實力的話,與晉軍合作的時候,也會占據更多的主動權,這樣的事情是肯定的。
戰場是屬於強者的地方,強者能夠從戰爭中獲取更多的好處,而弱者隻能跟隨在強者的身後,當弱者有著超過強者的實力之後,才會有更多的權力。
目前匈奴的狀況就是如此,想要得到好處,就要盡可能的去配合晉國的軍隊,讓晉國的君主對於匈奴人的行動更加的滿意之後,一些事情上就會更加的簡單了。
為了讓晉國的皇帝滿意,甚至匈奴軍隊要在戰爭中付出更大的代價來。
這對於匈奴人來說是不公平的,卻是匈奴人不得不去做的事情。
晉國的軍隊已經從戰場上獲取了足夠多的好處,如果晉軍不幫助匈奴大軍的話,僅僅是以匈奴軍隊的實力,想要在攻占康居剩下城池的過程中有著更大的作為,其中的難度之大是能夠想象的。
得到晉軍的幫助,才是匈奴人最想要看到的。
匈奴單於何嚐不想在麵對晉軍的時候有著更多的自信呢,隻是他的自信隻能很好的隱藏起來,不能在晉國皇帝的麵前表現出更多。
有著晉國幫助,才有了匈奴目前的狀況如果失去了晉國皇帝的幫助之後,匈奴的情況會發生什麽樣的變化,匈奴單於是能夠預料到的。
晉國在西域諸國之外的崛起,已經成為了必然,在應對晉國的時候,唯有更加的謹慎,才能讓匈奴更加的穩定,才能在與晉國交往的過程中獲取更多的好處。
而晉國的崛起,必然會伴隨著其他國家的利益受損,遠的不說,貴霜帝國原本在西域諸國之外有著莫大的影響力,但是與晉軍的交戰失敗之後,讓貴霜方麵受到了很大的衝擊,短時間內想要影響到晉國的統治地位,是有著難度的。
除非貴霜帝國的大軍能夠在正麵對戰晉軍的時候取得勝利,從目前來看,貴霜帝國想要在軍力上超過晉國是有著長遠的道路需要走的。
其他的不說,僅僅是晉軍在器械方麵上的優勢,就不是當前的貴霜能夠比擬的,而在這條道路上如果沒有大的突破的話,以後貴霜的大軍在麵對晉軍的時候就會處於劣勢的一方,而這樣的劣勢,幾乎是難以通過正常的手段扭轉的。
晉軍在戰場上為何無往而不利,不僅是軍中將士的戰鬥強悍,與晉軍之中的利器是有著很大的關係的,若不然的話,晉軍豈敢在調動如此少的兵力的情況下進攻康居。
三萬大軍橫掃康居,在很多人看來,完全是不可能的實現的事情,但是在晉軍的手中成為了現實,康居堅固的城池在晉軍的進攻麵前顯得是那般的脆弱,占據了更加廣闊的土地之後,晉國的實力會越發的強悍。
雖說這些地方相對於晉國內地來說有些貧瘠,但是晉國商人的往來,會在很大程度上調動這些地方的發展,讓這些領土,成為晉軍征戰的有力依托。
晉軍入主康居王城之後,呂布當即派遣騎兵巡視城內,如今大軍剛剛占據康居王城,有許多地方是需要重視的。
作為康居的重要城池,王城內的人口有著足足二十萬人以上,即便是放到晉國內地,也是比較壯觀的城池了。
如果能夠讓康居的王城得到更大的發展的話,對於晉國以後統治康居是有著莫大的幫助的。
康居王城將會成為以後晉國官員治理康居的重點,這一點是無法更改的。
晉軍在康居取得的勝利,影響是深遠的,在這次的戰鬥之前,晉軍甚至擊敗了強大的貴霜帝國,讓貴霜帝國在晉國的麵前隻能低頭,在這般強悍的實力麵前,想要挑釁晉軍,需要承受什麽樣的代價是能夠想象的。
晉軍在一次次戰爭中取得的勝利,並非是一蹴而就的,為了軍力的發展,晉國方麵也曾做過諸多的努力,隻不過這樣的努力,不為他人所知罷了,他們看到是晉國強盛的一麵。
呂布聽完軍中將領匯報的情況之後,笑道:“我軍攻破康居王城之後,軍中將領可是沒少建功立業啊,等到西域諸國的戰事平息之後,朕將會論功行賞。”
一言出,軍中將領振奮不已,他們征戰疆場,拚搏努力,不就是為了能夠在戰場上證明自身的價值之所在嗎。
征戰疆場,對於軍中的將士來說,本身就是凶險的事情,縱然是軍中的大將,也不敢保證自己能夠在一場交戰中存活下來的。
這就是戰爭,稍有不慎就會身死的戰爭。
晉軍的崛起,是經曆了諸多的戰爭的,在一場場的戰爭中,晉軍將士拚搏奮戰,這才有了晉軍如今的強盛。
晉軍將領是有著屬於他們的驕傲的,為了晉軍的勝利,為了晉國的強大,他們願意在戰場上付出更多。
西域諸國之外的國家想要得到徹底的穩定,肯定是需要很長時間的治理的,從晉軍占據草原之後的治理上就能看出來。
西域諸國之外的形勢比之草原上的形勢會更加的複雜,這就要求晉國官員在治理草原的時候能夠有著更大的作為。
僅僅是憑借軍中將士鎮守西域諸國之外的城池,想要讓這些城池取得更大的發展是有著很大的難度的。
這些國家的領土如果加在一起的話,比之晉國的一州之地要大上太多了。
昔日的烏孫是何等的強盛,帶甲之士以十萬計,如今烏孫為晉國的治下,但是晉國隻是發展了烏孫的重要城池,並沒有將烏孫的潛力徹底的挖掘出來,其實這樣的狀況對於烏孫以後的發展是沒有更大的幫助的。
呂布何嚐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隻是想要治理城池,就要有著合適的官員才行。
西域諸國之外的情況,不同晉國內地,需要官員有謀略,有手段。
“聖上,匈奴單於派遣右穀蠡王前來,說是商討下一步進攻康居城池的事情。”郭嘉道:“右穀蠡王也表示,之前匈奴將士劫掠,乃是匈奴將士的個人所為,與匈奴單於無關。”
“與匈奴單於無關?”呂布冷哼道:“難道匈奴的將士就這般的不聽從匈奴單於的命令,若是如此的話,匈奴單於就算是攻占了康居的城池,又有什麽樣的意義呢?”
任誰都能聽出呂布的怒氣,然而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匈奴大軍的身上似乎是很正常的事情,誰讓匈奴人最為擅長的生存方式就是劫掠呢,銅鼓劫掠,讓部落更加的強大,通過劫掠,獲取更多有用的物資。
不少匈奴的將領見到這般的情景之後,憤怒的咬牙切齒,卻是沒有絲毫的辦法,匈奴單於傳來的命令,其實就已經很好的說明了問題,如果他們在這時候與晉軍發生衝突的話,不僅會讓軍中將士付出慘重的代價,甚至會成為匈奴大軍的罪人。
與晉軍的合作,對匈奴大軍是有著重要的意義,如果因為一些將領的行徑而激怒晉軍的話,後果會是什麽樣的,隻要稍加深思就能想到。
匈奴大軍幫助晉軍征戰疆場,何嚐不是為了獲得晉軍的幫助,因為攻破城池的一些利益,而讓匈奴人損失更多的好處,這樣的事情,匈奴單於是不會做的。
匈奴將領對於晉軍的霸道有心無力,除了憤怒,他們不能有其他的舉動,或者說也沒有這樣的膽量。
匈奴將士從城北逃竄的情景,讓親衛騎兵爆發出陣陣笑聲,匈奴將士此時就如同過街的老鼠一般。
碰到有匈奴士卒帶著大量的物資出現的話,晉軍騎兵還是樂於上前幫助匈奴士卒減輕壓力的。
這些物資是從城內的百姓身上獲取的,如今晉軍是城池的主人,對於城池有著更多的掌控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而城內的物資,本身就是屬於晉軍的,誰讓這場交戰中,匈奴大軍僅僅是幫助晉軍獲取勝利呢。
想要在晉軍的手中討要好處,就要有著足夠的實力。
匈奴將是畏懼晉軍騎兵,晉軍的騎兵可不會畏懼匈奴人,如果雙方有戰事發生的話,晉軍將士會讓匈奴人品嚐到晉軍的厲害。
劫掠城北的匈奴將士,逃竄到軍中之後,神色間仍舊難掩慌亂之色,那些死在晉軍騎兵三眼神銃下的士卒,給了他們很大的震懾,這讓他們在麵對晉軍的時候,不會有著更多的信心。
原本晉軍在戰場上展現出來的實力就讓匈奴人震撼了,與晉軍如果有衝突的話,他們心中的震撼,會對他們在戰鬥中表現出來的戰鬥力有著很大的影響的。
匈奴軍中的將領,前往匈奴單於那裏哭訴,他們率領將士劫掠敵軍治下的百姓,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為何晉軍要對他們出手、驅趕。
匈奴單於聽到將領的哭訴之後,並沒有太多的表示,隻是擺手讓這些將領離開。
之前匈奴單於就已經下達了命令,這樣的命令下達之後,軍中將士為了自身的好處,不想就此從劫掠中撤退,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下達命令之前,匈奴單於就對這方麵的事情有了思考。
但是晉軍的出手,在匈奴單於的預料之外,雙方之間可是聯盟的關係,晉軍的騎兵突然出手,對於雙方關係會產生什麽樣的影響呢。
“單於,晉軍本身就是比較霸道的,在攻打康居王城之前,就已經說明康居王城會歸屬晉軍所有,如今軍中將士在城內劫掠,也是我軍的失誤導致的。”左賢王道。
右穀蠡王聞言冷哼道:“左賢王,匈奴的勇士為了幫助晉軍攻打城池,可是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你如今卻是為晉軍說話,究竟是什麽樣的道理?”
左賢王道:“幫助晉軍攻破城池的條件是晉軍以後幫助我軍攻打康居其他的城池,如果晉軍幫助我軍進攻城池之後,會在城內大肆劫掠的話,匈奴人會願意嗎?”
右穀蠡王沉默了,同樣的事情放到匈奴大軍的身上,匈奴人的確是不會同意的,何況是強悍而又霸道的晉軍呢。
當前康居王身死,康居的沒落已經成為了必然,如果失去了晉軍的幫助之後,匈奴將士想要繼續在康居的戰場上征戰,並且有著更大的作為,是有著很大的難度的,而有了晉軍的幫助之後,一些事情就會簡單很多。
以晉軍在進攻城池的時候施展出來的手段,隻要晉軍將士上陣,必然能夠在戰爭中起到莫大的影響。
當康居的城池不能給康居人帶來守護的話,以康居目前的實力,能夠阻擋住匈奴大軍前進的腳步嗎,恐怕等到康居王身死戰場的消息傳播出去之後,就會讓康居之人陷入到更多的恐慌之中。
康居最為精銳的力量在阻擋晉軍和匈奴大軍進攻的時候已經折損的差不多了,剩下城池的力量,在阻擋的時候能夠起到的作用必然是微乎其微的。
到時候就是匈奴大軍施展自身能耐的時候到了,從康居境內劫掠更多的物資,占據更多屬於康居的城池,對於匈奴以後的發展會有著更大的幫助。
匈奴將領自然是明白其中道理的,隻是看到晉軍的行徑之後,心中有著憤怒罷了。
匈奴單於道:“左賢王的話有道理,城北的事情是右穀蠡王負責的,右穀蠡王前往晉軍之中說明一下情況,提及一下接下來進攻城池的事情。”
右穀蠡王心中縱然是有著諸多的不情願,在這等時候也是不敢違背匈奴單於的命令的。
前往晉軍之中,說白了就是賠禮道歉,這樣的事情,讓右穀蠡王感覺到憋屈,又不得不執行,若是因為之前匈奴將士的劫掠,而影響到晉國與匈奴的合作的話,右穀蠡王就會成為匈奴大軍的罪人。
這樣的後果,右穀蠡王可不想承擔。
晉軍的強悍實力,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匈奴與晉軍的合作,如果匈奴大軍有著足夠強悍的實力的話,與晉軍合作的時候,也會占據更多的主動權,這樣的事情是肯定的。
戰場是屬於強者的地方,強者能夠從戰爭中獲取更多的好處,而弱者隻能跟隨在強者的身後,當弱者有著超過強者的實力之後,才會有更多的權力。
目前匈奴的狀況就是如此,想要得到好處,就要盡可能的去配合晉國的軍隊,讓晉國的君主對於匈奴人的行動更加的滿意之後,一些事情上就會更加的簡單了。
為了讓晉國的皇帝滿意,甚至匈奴軍隊要在戰爭中付出更大的代價來。
這對於匈奴人來說是不公平的,卻是匈奴人不得不去做的事情。
晉國的軍隊已經從戰場上獲取了足夠多的好處,如果晉軍不幫助匈奴大軍的話,僅僅是以匈奴軍隊的實力,想要在攻占康居剩下城池的過程中有著更大的作為,其中的難度之大是能夠想象的。
得到晉軍的幫助,才是匈奴人最想要看到的。
匈奴單於何嚐不想在麵對晉軍的時候有著更多的自信呢,隻是他的自信隻能很好的隱藏起來,不能在晉國皇帝的麵前表現出更多。
有著晉國幫助,才有了匈奴目前的狀況如果失去了晉國皇帝的幫助之後,匈奴的情況會發生什麽樣的變化,匈奴單於是能夠預料到的。
晉國在西域諸國之外的崛起,已經成為了必然,在應對晉國的時候,唯有更加的謹慎,才能讓匈奴更加的穩定,才能在與晉國交往的過程中獲取更多的好處。
而晉國的崛起,必然會伴隨著其他國家的利益受損,遠的不說,貴霜帝國原本在西域諸國之外有著莫大的影響力,但是與晉軍的交戰失敗之後,讓貴霜方麵受到了很大的衝擊,短時間內想要影響到晉國的統治地位,是有著難度的。
除非貴霜帝國的大軍能夠在正麵對戰晉軍的時候取得勝利,從目前來看,貴霜帝國想要在軍力上超過晉國是有著長遠的道路需要走的。
其他的不說,僅僅是晉軍在器械方麵上的優勢,就不是當前的貴霜能夠比擬的,而在這條道路上如果沒有大的突破的話,以後貴霜的大軍在麵對晉軍的時候就會處於劣勢的一方,而這樣的劣勢,幾乎是難以通過正常的手段扭轉的。
晉軍在戰場上為何無往而不利,不僅是軍中將士的戰鬥強悍,與晉軍之中的利器是有著很大的關係的,若不然的話,晉軍豈敢在調動如此少的兵力的情況下進攻康居。
三萬大軍橫掃康居,在很多人看來,完全是不可能的實現的事情,但是在晉軍的手中成為了現實,康居堅固的城池在晉軍的進攻麵前顯得是那般的脆弱,占據了更加廣闊的土地之後,晉國的實力會越發的強悍。
雖說這些地方相對於晉國內地來說有些貧瘠,但是晉國商人的往來,會在很大程度上調動這些地方的發展,讓這些領土,成為晉軍征戰的有力依托。
晉軍入主康居王城之後,呂布當即派遣騎兵巡視城內,如今大軍剛剛占據康居王城,有許多地方是需要重視的。
作為康居的重要城池,王城內的人口有著足足二十萬人以上,即便是放到晉國內地,也是比較壯觀的城池了。
如果能夠讓康居的王城得到更大的發展的話,對於晉國以後統治康居是有著莫大的幫助的。
康居王城將會成為以後晉國官員治理康居的重點,這一點是無法更改的。
晉軍在康居取得的勝利,影響是深遠的,在這次的戰鬥之前,晉軍甚至擊敗了強大的貴霜帝國,讓貴霜帝國在晉國的麵前隻能低頭,在這般強悍的實力麵前,想要挑釁晉軍,需要承受什麽樣的代價是能夠想象的。
晉軍在一次次戰爭中取得的勝利,並非是一蹴而就的,為了軍力的發展,晉國方麵也曾做過諸多的努力,隻不過這樣的努力,不為他人所知罷了,他們看到是晉國強盛的一麵。
呂布聽完軍中將領匯報的情況之後,笑道:“我軍攻破康居王城之後,軍中將領可是沒少建功立業啊,等到西域諸國的戰事平息之後,朕將會論功行賞。”
一言出,軍中將領振奮不已,他們征戰疆場,拚搏努力,不就是為了能夠在戰場上證明自身的價值之所在嗎。
征戰疆場,對於軍中的將士來說,本身就是凶險的事情,縱然是軍中的大將,也不敢保證自己能夠在一場交戰中存活下來的。
這就是戰爭,稍有不慎就會身死的戰爭。
晉軍的崛起,是經曆了諸多的戰爭的,在一場場的戰爭中,晉軍將士拚搏奮戰,這才有了晉軍如今的強盛。
晉軍將領是有著屬於他們的驕傲的,為了晉軍的勝利,為了晉國的強大,他們願意在戰場上付出更多。
西域諸國之外的國家想要得到徹底的穩定,肯定是需要很長時間的治理的,從晉軍占據草原之後的治理上就能看出來。
西域諸國之外的形勢比之草原上的形勢會更加的複雜,這就要求晉國官員在治理草原的時候能夠有著更大的作為。
僅僅是憑借軍中將士鎮守西域諸國之外的城池,想要讓這些城池取得更大的發展是有著很大的難度的。
這些國家的領土如果加在一起的話,比之晉國的一州之地要大上太多了。
昔日的烏孫是何等的強盛,帶甲之士以十萬計,如今烏孫為晉國的治下,但是晉國隻是發展了烏孫的重要城池,並沒有將烏孫的潛力徹底的挖掘出來,其實這樣的狀況對於烏孫以後的發展是沒有更大的幫助的。
呂布何嚐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隻是想要治理城池,就要有著合適的官員才行。
西域諸國之外的情況,不同晉國內地,需要官員有謀略,有手段。
“聖上,匈奴單於派遣右穀蠡王前來,說是商討下一步進攻康居城池的事情。”郭嘉道:“右穀蠡王也表示,之前匈奴將士劫掠,乃是匈奴將士的個人所為,與匈奴單於無關。”
“與匈奴單於無關?”呂布冷哼道:“難道匈奴的將士就這般的不聽從匈奴單於的命令,若是如此的話,匈奴單於就算是攻占了康居的城池,又有什麽樣的意義呢?”
任誰都能聽出呂布的怒氣,然而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匈奴大軍的身上似乎是很正常的事情,誰讓匈奴人最為擅長的生存方式就是劫掠呢,銅鼓劫掠,讓部落更加的強大,通過劫掠,獲取更多有用的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