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纓在旁若有所思,“按照大夫所言,的確像是一種新生兒之病,看他能不能找到三年前的記錄吧,若是能,那他便未說謊。”
她話音落下,去尋接生嬤嬤的人回來了,那鬢發微白的張嬤嬤被帶過來之時麵上也盡是畏怕,一看張氏在旁哭得肝腸寸斷,心中更是沒底。
待謝星闌問她當日接生的情形,張嬤嬤才仔細回憶道:“當日很有些凶險,因姨娘懷的時候便胎象不正,又提前一月發作,老身當時很是手忙腳亂,生下小公子之後,姨娘命懸一線,小公子起初也不睜眼不哭鬧,一張小臉憋的青紫,還是老身拍了小公子半晌,才令他哭出聲來,見他有聲兒,老身才放下心來。後來老身等了一夜,離開之時,小公子能睜眼了,就是呼吸還有些細弱。”
接生嬤嬤自然不比大夫擅長醫理,但聽她所言,也能想象張氏的孩子在生下來的時候,呼吸便不夠強健,謝星闌又去看青萍二人,“你們後來照看小公子之時,可曾發現過他氣短憋氣之狀?”
青萍眼底已顯出驚恐,有些遲疑地道:“回大人的話,奴婢當時的確發現小公子有些呼吸不暢之狀,但當時年長的嬤嬤說小孩子氣管子未長足,有時候呼吸滯澀也是正常的,幾日之後便好了……”
張氏聽自己的奴婢也如此說,心中悲痛更甚,這時,遠處林氏一臉盛怒地帶著人趕了過來,一個翊衛快步跑過來,“大人,林氏不服看管,適才要以額撞門,小人們沒法子……”
謝星闌擺了擺手,待翊衛退下,林氏已鬢發散亂地到了眾人跟前,她掃過眼前情景,又去看惶恐難安的慧芳和信芳,喝問道:“你們這是做什麽?案子已經查完了,卻來糟踐我身邊之人?”
她沒看到崔晉,於是去看崔慕之,“慕之,你既是來幫我們善後的,怎能看著他們如此胡鬧?今日我們伯府的確丟了臉麵,但我們好歹還是伯爵府邸,你更是侯府世子,竟連龍翊衛也鎮不住?”
崔慕之未經曆過婦人胡攪蠻纏,此刻林氏矛頭波及到他身上,他才覺出林氏是如何的不可理喻,他僵著臉道:“我勸嬸嬸莫要在此大放厥詞了,伯府今日鬧出的笑話已經足夠多,再這樣下去,伯府隻怕難以在京城立足。”
林氏下頜微抬,又理了一把臉側的亂發,“不過是小一輩的未守禮教罷了,我們崔氏又不是沒人了,怎就難以立足?我們還有涵兒能支撐門庭。”
當著謝星闌和秦纓的麵,林氏的愚蠢讓崔慕之麵上青白交加,他忍不住道:“嬸嬸說涵兒,那涵兒到底是該姓崔還是姓薛?”
林氏陡然一愣,這時慧芳哭道:“夫人,您別說了,她們已經發現當年咱們換子之事了,他們知道小少爺是……是小姐和薛銘的孩子了……”
林氏臉上的血色一寸寸退下去,她眸子不斷瞪大,最終尖聲喊道:“什麽薛銘的孩子?你們對他們胡說了什麽?!”
信芳也跪地道:“夫人,他們什麽都知道了,奴婢們便是想瞞也瞞不住了,他們連羅明程都請來問話了,眼下連張氏孩子埋在那裏都知道了……”
女兒身懷有孕之事被爆出,林氏便是不想接受也沒法子,她至多落個教養無方的名頭,可到了這一步,她竟連最後的秘密都不能守住,堂堂的忠遠伯夫人,竟然用女兒偷情誕下的孽障替換了庶子養在膝下,這樣的事傳出去,她林明怡不僅會成京城最大的笑柄,還是林氏和崔氏的千古罪人。
林氏呼吸急促,身子都在發抖,“不……不是,幾個賤奴的話如何能當真?”
她目光四望,忽然上前一把抓住了崔慕之的手臂,“慕之,你跟他們說,事情不是這樣的,涵兒就是張氏的孩子,怎麽會是婉兒和薛家的孩子?”
林氏從未如此絕望,崔慕之堂堂一個大男人,竟然被她尖利的指甲刺得生疼,他甩也未甩開,隻得道:“嬸嬸,紙是包不住火的,事已至此,誰也沒法子救伯府。”
崔慕之掃了一眼謝星闌和秦纓,謝星闌本就與崔氏不對付,秦纓如今又性情大變,而這麽多龍翊衛和仆人,誰敢保證他們出去之後一句話也不亂說?
崔慕之幹脆道:“嬸嬸不如好好想想如何補救,至於涵兒,表叔已經知道了他的身份,他氣得病倒,待他醒來,嬸嬸沒法子繼續將他拿庶子養在膝下,隻怕崔涵也無法留在伯府繼續當他的小公子了,若為了他好,還不如將他送走。”
林氏這才知道崔晉為何不在此地,但她怎能甘心,“補救?如何補救?對,慕之,你快去將你父親和你母親叫來,你父親位高權重,他一定能救我們!涵兒是婉兒的骨血,我不將他養在身邊又該送去何處?她便不是我的孩子,卻也是我的親外孫啊……”
“不……不是,他不是外孫,他是我養在膝下的庶子啊,將來將他的名字記在我名下,以後他便是伯府嫡子,他會是下一任忠遠伯,我可以看著他娶妻生子,以後整個伯府都是他的,他就是我的孩子啊……”
林氏表情猙獰瘋狂,言辭也駭人起來,崔慕之用力一揮,直將她摜倒在地,林氏手掌瞬間被擦出血花,但她好似不知疼痛,又爬起來去拽崔慕之的衣角,“去,快去叫你父親,快去叫他過來啊……”
長清侯崔曜手握兵權,長清侯府權勢正盛,但事發至今,崔曜事事讓崔慕之出麵,已經表明了態度,崔慕之嫌惡地踢開林氏,又連連後退兩步,“嬸嬸,你清醒一點,你們府中的醜事毀了自己還不夠,難道還要毀了長清侯府嗎?”
林氏被踢開,又聽見這等喝問,自是明白今日大勢已去,神仙也難救她,她牙齒咬得咯咯作響,又忽地以手錘地,在淒厲地尖叫了幾聲後,她猛地看向了主院方向,“涵兒……”
她喚了一聲,又狼狽地爬起來,踉踉蹌蹌地往主院跑,“涵兒,我的孩子……母親絕不許讓人將你送走,母親絕不許……”
她好像著了魔似的自語,直聽得所有人背脊發寒,張氏悲痛之餘冷笑道,“太可笑了,她簡直比我還可悲,自己沒有兒子,非要奪別人的兒子,到頭來,竟然將自己女兒的兒子當成親兒子養,報應,這都是報應……”
林氏全無理智,誰也不知她這些話是因為心疼外孫,還是真的將崔涵當做了自己的兒子,若是前者倒也罷了,若是後者,那她簡直走火入魔了。
信芳和慧芳見她跌跌撞撞地狂奔,連忙喚著“夫人”跟了上去,謝堅見狀,又給兩個翊衛使眼色,翊衛跟在她們之後,不多時消失在了小路盡頭,但人雖消失了,林氏的哭喊與自語還隱約傳來。
不過片刻,跟去的翊衛回來報信,“大人,林氏找到了崔涵,將崔涵抱著不撒手,一時喊崔涵,一時又喊崔婉的名字,依小人看,她好像……好像瘋了……”
張氏聞言慘笑一聲,崔慕之聽見這話,卻好像鬆了口氣似的,他適才被林氏扯亂了衣襟,此刻才平複下心境,緩緩地將襟前褶皺撫平。
謝星闌眉頭微蹙,“讓府裏下人去請個大夫吧。”
翊衛領命而去,這時崔慕之開口道:“龍翊衛要查也好,待確定當年並無命案,這事便也算了了,但既然和崔婉與薛銘的案子無關,有些內情,便不必寫在你們的公文之上。”
謝星闌眼露譏誚,“崔世子難道還想捂悠悠眾口嗎?”
崔慕之臉色難看得厲害,這時翊衛帶著羅明程去而複返,他手中捧著一本手抄文冊,一邊遞給翊衛一邊解釋道:“這是在下行醫之時記下的各種病理藥理,小公子的病,我記在第十八頁,大人可以前後看,每一次遇見病狀,我都會寫下何年何月何日,還會寫病患症狀以及疑難之處,小公子那裏我雖然未寫名諱,但他剛生下四日,以及當時的病況,我都記得十分詳細……”
這本手稿已經泛黃,謝星闌翻到頁數,見果真是羅明程說的那般,寫得十分詳盡,甚至他還做了診斷,推測孩子活不出五日,而前後記載,皆是其他患有重症的病患,前後時間也按次序而來,並不像是精心準備的偽證。
秦纓也在旁看得清楚,待看完一切,她不由向張氏投去憐惜的目光,張氏顯然也聽得明白,她心知自己的孩子的確早就夭折了,神色更為悲痛,秦纓心底沉若千斤,一時不知是揭露內情好,還是就維持此前的表象來得好。
謝星闌將文冊還給羅明程,待他退下,他沉沉道:“他的證詞為真,待去埋葬孩子的地方找到嬰孩的屍骨,這宗疑案便算定了,你節哀吧。”
張氏忍不住嚎啕大哭起來,謝星闌吩咐謝堅,“找兩個人讓嬤嬤帶路,確定屍骸是否是夭折幼兒,若是無錯,便帶回來交給他母親吧。”
崔慕之隻怕再出差池,讓此事鬧得人盡皆知,於是也吩咐親隨,“你也跟去看看。”
夭折的孩子到底是崔家的親骨肉,謝星闌也未多說什麽,這時,底下下人來稟告,說崔晉醒了,崔慕之見狀隻得去見崔晉。
他一走,張氏也被扶進偏堂歇息,這屋外,便隻剩下了謝星闌和秦纓二人,謝星闌見秦纓悶悶不樂,便道:“你又找到了一出真相。”
秦纓歎了口氣,“但對張姨娘來說,這真相太過誅心。”
謝星闌卻不以為然,“難道一輩子疼愛別人的孩子就更安心嗎?還是個看得見摸不著的孩子,更何況,堂堂忠遠伯府有違倫常的醜事這樣多,便該令這些醜事曝在天光之下,也叫世人好好看看這些簪纓世族是何等齷齪不堪。”
秦纓唏噓道:“的確不該讓那麽多人蒙在鼓裏,但崔涵年幼,如今這個世道,他以後必定受不少非議,還有薛家,若知道他是薛銘的孩子,隻怕不會善罷甘休。”
謝星闌沒什麽表情的道:“那就是他們的事了。”
秦纓搖了搖頭,“罷了,至少真相不是林氏謀害無辜幼兒,那才最令人痛心。”她又去看謝星闌,“你可會將此事記在龍翊衛卷宗上?”
謝星闌眉峰微揚,“你覺得呢?”
秦纓坦然道:“我覺得你不會——”
謝星闌眼底閃出一絲意外,麵上卻平靜道:“我與崔氏不睦,這事若記在卷宗上,到時候必定會令朝野皆知,還會是崔氏難以抹去的汙點,大家都知道我是睚眥必報的人,何況這本就是他們的做下的事,又有何不能寫的?”
秦纓搖頭,“細論起來,你眼下與崔氏沒有那般深仇大恨,且這些深宅內苑之事多牽涉婦孺幼兒之輩,你當不屑以此為矛。”
謝星闌適才被崔慕之要求之時,本來已經打算好了反其道行之,要鬧大到讓長清侯府也牽連其中,可沒想到秦纓此時竟如此說,他心底那點兒反骨勁兒莫名消解,更有種欣然舒泰之感,但他忽地皺眉:“你莫不是想幫崔慕之求情?”
秦纓無奈,“這哪跟哪啊,這案子牽扯出這樣多崔氏的醜事,我若為了他,豈不是一開始就應該置身事外?若崔慕之知道我做了這樣多,隻怕要恨我才是。”
別的道理說不通,但這一言卻是真,謝星闌雲淡風輕地,未做表態,眉眼卻敞亮了些,既並無殺嬰案,他自去將此前未補完的證供問完,秦纓見狀也不著急走,又在府中多留了個把時辰。
醒來的崔晉麵白如紙,但聽聞真正的親生兒子早已夭折,而龍翊衛和崔家仆人去城外尋幼兒骸骨,他也拖著病體等消息,至於林氏發瘋之事,他漠然地置之未理。
出城的翊衛直到日頭西斜才回來,謝星闌和秦纓在前院等候,崔慕之也趕了出來,便見眾人帶回來一個小小的箱籠,翊衛道:“骸骨已經找到了,小人看了,那骸骨不到尺長,的確是剛生下來沒多久的小孩子才有的骨頭,應當無錯,墓園的主人小人們也尋到查問了,的確和伯府嬤嬤說的一樣,是三年前正月裏買的墓地。”
翊衛如此稟告,那這樁疑案便徹底清楚了,謝星闌不做為難,隻讓崔慕之將骸骨帶走,而他問完了證供,也該回衙門定案,他與秦纓相攜而出,待走出伯府大門,仍吩咐謝堅送秦纓歸府。
等上了馬背臨揮鞭時,謝星闌又不放心地叮囑道:“你今日歸府後莫要外出走動,明日一早,我接你去金吾衛衙門。”
伯府門內,本打算與謝星闌再做交涉的崔慕之腳步一頓,沉鬱地皺緊了眉頭。
第26章 護她
酉時初, 謝星闌從金吾衛衙門出來,過禦街至宣武門,遞腰牌後等了兩炷香的功夫, 便見黃萬福身邊的兩個小太監出來迎他。
進了宮門,小太監在前引路, 徑直往宣政殿而去,大周立朝百多年,在豐州之亂前, 國力強盛,萬邦來朝, 因此這皇宮也建造的氣象森宏, 巍峨闊達, 宮道悠長, 高高的宮牆擋住人的視線,抬頭時,隻能看到巴掌大的一片暮雲, 愈發叫人自覺渺小如螻蟻。
到了宣政殿前,黃萬福笑眯眯候著,“陛下忙了一日, 眼下正用晚膳, 勞欽使稍候片刻。”
謝星闌自然應是。
宣政殿建在高台之上,赤紅丹墀下, 是大朝會時文武百官跪拜行禮之處,謝星闌遠目看過去, 仿佛能想象帝王站在殿前受萬人朝拜時的情形, 九五至尊,天授權柄, 而他們,所求的不過是距離丹墀近一點,更近一點。
喧囂的秋風呼嘯而過,將謝星闌衣角的金線獬豸紋吹得獵獵翻飛,他眼底波光明滅,而後神容極淡地撇開了目光。
等了一炷香的功夫,裏麵才響起腳步聲,幾個小太監捧著食盒魚貫而出,經過謝星闌身前時,他聞到了一股子淡淡的辛辣味兒,京城王公貴族,佳肴多以鮮香為美,但十七年前的豐州之亂,貞元帝帶領文武百官逃難至豐州,卻被豐州民俗侵染,一年多的時間,貞元帝率先愛上了豐州辛香麻辣之味,回京多年仍未生厭。
“謝欽使,陛下請您進去。”
謝星闌撫了撫衣袍,緩步進了殿門,目光一抬,便見貞元帝著一襲素白道袍,正在窗前矮幾上品茶,他斂眸上前行禮,又從袖中掏出崔薛案的奏折遞給黃萬福。
貞元帝李謖十六歲登基,如今還不至不惑,他人生的濃眉深眸,英武俊逸,再加上天子威嚴,哪怕未著冕服,也是通身的迫人之勢。
接過奏折,貞元帝掃了謝星闌一眼,見他低著頭站得端端正正,貞元帝輕嗤道:“琨兒回來已經稟告給朕了,說你此番案子辦得十分漂亮,說吧,想要什麽賞兒?”
謝星闌忙道:“都是微臣份內之事,且破案多有雲陽縣主之功,微臣不敢討賞。”
貞元帝未曾接話,隻看他奉的折子,謝星闌眼風輕輕地落在貞元帝身上,隻看了一瞬,很快又垂眸屏息。
貞元帝登基時隻有十六歲,他啟用寒門士子,倡導簡樸之風,又重用金吾龍翊衛整治朝中宿弊,尤其以整治貪腐為重,不到三年,朝野百官對其俯首帖耳,坊間百姓也盛讚他為明君,年輕的帝王得此政績,自然誌得意滿。
他心中野心宏圖極大,也是在那一年,他大刀闊斧削藩,但他沒想到,正是這削藩之舉,差點令整個大周國運將盡,豐州之亂持續一年半,使得國力內耗,天下兵馬也四分五裂,一晃十七年過去,貞元帝雖算得上勵精圖治,可大周仍是江河日下。
但謝星闌最想不通的是,貞元帝分明最看重鄭皇後的嫡出二皇子李琨,可前世,他最終選擇了哪一方麵都平庸無奇的五皇子李玥為儲。
貞元帝看的很快,“所有案情都清楚了?”
謝星闌忙道:“還有些細微末節,尚需幾日功夫查證,此外,忠遠伯府還有一事,微臣並未寫在奏折之上——”
貞元帝看他,謝星闌斂眸道:“崔薛二人有私情之後,崔婉曾秘密誕下過一個孩兒,被伯夫人林氏養在外,後來忠遠伯妾室生下一子未足月便夭折,林氏便將崔婉的孩子替換了那個庶子,如今養在伯府的庶子崔涵,其實是崔婉和薛銘之子。”
貞元帝濃眉一皺,旁邊黃萬福也倒吸一口涼氣,見貞元帝表情不好看,黃萬福歎道:“真是從未聽過這樣的汙糟事,老奴未記錯的話,這個庶子,是忠遠伯唯一的兒子,那伯夫人難道還想用這個孩子襲爵?”
貞元帝將奏折往案上一放,陰晴不辯地問:“怎不寫在奏折之上?”
謝星闌道:“換子之事,傅靈姐妹並不知曉,崔薛二人當日陷害傅珍,也並非是傅珍知曉了此事,因此無論從殺人動機,還是涉案人證來說,這孩子都與殺人案無關,是以微臣並未寫入奏折,但此事太過駭人聽聞,還與伯府承爵有關,微臣自當向陛下稟明。”
貞元帝眯了迷眸子,“你此番辦事倒是妥當了不少,若按你三月彈劾崔家的勁頭,今日便應該將此事寫在奏折公文之上,最好鬧得朝野震動才行。”
謝星闌告罪道:“三月之事關乎軍中,微臣這才性急了。”
貞元帝目光落在那折子上,也有些著惱,“這忠遠伯府雖與德妃是一個崔家,卻是如此不成器,竟還想用外孫混淆視聽,禮教二字真是被他們學到狗肚子裏去了。”
默然一瞬,他又話鋒微轉,“不過這種上不得台麵之事,的確不宜大肆宣揚,免得殃及無辜,你龍翊衛定你的人命案子,伯府的事,朕派人去提點提點便是。”
謝星闌應是,再無多餘話,貞元帝打量他兩眼忍不住道:“你這半年是性子大變,從前朕還覺得你頗有你父親之風,如今瞧著你卻失了心氣,怎麽,朕封了段柘和鄭欽,便令你再無鬥誌?”
“微臣不敢。”謝星闌滿臉惶恐,“金吾衛內眾人本就各司其職,微臣心知不比他們二位有功,自不敢攀比,但微臣效忠陛下與朝廷之心不改,請陛下明鑒。”
貞元帝輕歎了口氣,“罷了,至少這宗案子,你未曾讓朕失望,星闌,你年紀尚輕,往後多得是機緣,你父親當年位列金吾衛上將軍,你可不能失了他的風骨。”
謝星闌眼眸斂的更深,“是,微臣謹遵陛下教誨。”
窗外夜色已至,貞元帝擺了擺手,“時辰不早,退下吧,等定案了再來。”
謝星闌恭敬地行禮退下,殿門開了又合,貞元帝目光看過去,輕喃道:“能用性命來換功名之人,如今怎被折了魂兒一般?”
黃萬福道:“謝家在朝中名聲本就不好,他又常是四麵受敵的處境,隻怕心誌早被磨沒了,不過眼下陛下看重段氏,也不是非要謝星闌為您效力的。”
貞元帝冷哼道:“隻憑段氏一家如何能鬥得過鄭氏?何況你沒見過外麵訓狗嗎?一群狗搶一塊鮮肉才有意思,否則時間長了,爪牙都不夠尖利了。”
黃萬福呐呐應是,貞元帝收回目光,又掃到奏折的時,眼底嫌惡難擋,“世家,這些世家啊,真是沒有一個幹淨的……”
……
謝星闌快馬歸府,進門第一件事便是問謝詠,“謝堅那邊有消息了嗎?”
她話音落下,去尋接生嬤嬤的人回來了,那鬢發微白的張嬤嬤被帶過來之時麵上也盡是畏怕,一看張氏在旁哭得肝腸寸斷,心中更是沒底。
待謝星闌問她當日接生的情形,張嬤嬤才仔細回憶道:“當日很有些凶險,因姨娘懷的時候便胎象不正,又提前一月發作,老身當時很是手忙腳亂,生下小公子之後,姨娘命懸一線,小公子起初也不睜眼不哭鬧,一張小臉憋的青紫,還是老身拍了小公子半晌,才令他哭出聲來,見他有聲兒,老身才放下心來。後來老身等了一夜,離開之時,小公子能睜眼了,就是呼吸還有些細弱。”
接生嬤嬤自然不比大夫擅長醫理,但聽她所言,也能想象張氏的孩子在生下來的時候,呼吸便不夠強健,謝星闌又去看青萍二人,“你們後來照看小公子之時,可曾發現過他氣短憋氣之狀?”
青萍眼底已顯出驚恐,有些遲疑地道:“回大人的話,奴婢當時的確發現小公子有些呼吸不暢之狀,但當時年長的嬤嬤說小孩子氣管子未長足,有時候呼吸滯澀也是正常的,幾日之後便好了……”
張氏聽自己的奴婢也如此說,心中悲痛更甚,這時,遠處林氏一臉盛怒地帶著人趕了過來,一個翊衛快步跑過來,“大人,林氏不服看管,適才要以額撞門,小人們沒法子……”
謝星闌擺了擺手,待翊衛退下,林氏已鬢發散亂地到了眾人跟前,她掃過眼前情景,又去看惶恐難安的慧芳和信芳,喝問道:“你們這是做什麽?案子已經查完了,卻來糟踐我身邊之人?”
她沒看到崔晉,於是去看崔慕之,“慕之,你既是來幫我們善後的,怎能看著他們如此胡鬧?今日我們伯府的確丟了臉麵,但我們好歹還是伯爵府邸,你更是侯府世子,竟連龍翊衛也鎮不住?”
崔慕之未經曆過婦人胡攪蠻纏,此刻林氏矛頭波及到他身上,他才覺出林氏是如何的不可理喻,他僵著臉道:“我勸嬸嬸莫要在此大放厥詞了,伯府今日鬧出的笑話已經足夠多,再這樣下去,伯府隻怕難以在京城立足。”
林氏下頜微抬,又理了一把臉側的亂發,“不過是小一輩的未守禮教罷了,我們崔氏又不是沒人了,怎就難以立足?我們還有涵兒能支撐門庭。”
當著謝星闌和秦纓的麵,林氏的愚蠢讓崔慕之麵上青白交加,他忍不住道:“嬸嬸說涵兒,那涵兒到底是該姓崔還是姓薛?”
林氏陡然一愣,這時慧芳哭道:“夫人,您別說了,她們已經發現當年咱們換子之事了,他們知道小少爺是……是小姐和薛銘的孩子了……”
林氏臉上的血色一寸寸退下去,她眸子不斷瞪大,最終尖聲喊道:“什麽薛銘的孩子?你們對他們胡說了什麽?!”
信芳也跪地道:“夫人,他們什麽都知道了,奴婢們便是想瞞也瞞不住了,他們連羅明程都請來問話了,眼下連張氏孩子埋在那裏都知道了……”
女兒身懷有孕之事被爆出,林氏便是不想接受也沒法子,她至多落個教養無方的名頭,可到了這一步,她竟連最後的秘密都不能守住,堂堂的忠遠伯夫人,竟然用女兒偷情誕下的孽障替換了庶子養在膝下,這樣的事傳出去,她林明怡不僅會成京城最大的笑柄,還是林氏和崔氏的千古罪人。
林氏呼吸急促,身子都在發抖,“不……不是,幾個賤奴的話如何能當真?”
她目光四望,忽然上前一把抓住了崔慕之的手臂,“慕之,你跟他們說,事情不是這樣的,涵兒就是張氏的孩子,怎麽會是婉兒和薛家的孩子?”
林氏從未如此絕望,崔慕之堂堂一個大男人,竟然被她尖利的指甲刺得生疼,他甩也未甩開,隻得道:“嬸嬸,紙是包不住火的,事已至此,誰也沒法子救伯府。”
崔慕之掃了一眼謝星闌和秦纓,謝星闌本就與崔氏不對付,秦纓如今又性情大變,而這麽多龍翊衛和仆人,誰敢保證他們出去之後一句話也不亂說?
崔慕之幹脆道:“嬸嬸不如好好想想如何補救,至於涵兒,表叔已經知道了他的身份,他氣得病倒,待他醒來,嬸嬸沒法子繼續將他拿庶子養在膝下,隻怕崔涵也無法留在伯府繼續當他的小公子了,若為了他好,還不如將他送走。”
林氏這才知道崔晉為何不在此地,但她怎能甘心,“補救?如何補救?對,慕之,你快去將你父親和你母親叫來,你父親位高權重,他一定能救我們!涵兒是婉兒的骨血,我不將他養在身邊又該送去何處?她便不是我的孩子,卻也是我的親外孫啊……”
“不……不是,他不是外孫,他是我養在膝下的庶子啊,將來將他的名字記在我名下,以後他便是伯府嫡子,他會是下一任忠遠伯,我可以看著他娶妻生子,以後整個伯府都是他的,他就是我的孩子啊……”
林氏表情猙獰瘋狂,言辭也駭人起來,崔慕之用力一揮,直將她摜倒在地,林氏手掌瞬間被擦出血花,但她好似不知疼痛,又爬起來去拽崔慕之的衣角,“去,快去叫你父親,快去叫他過來啊……”
長清侯崔曜手握兵權,長清侯府權勢正盛,但事發至今,崔曜事事讓崔慕之出麵,已經表明了態度,崔慕之嫌惡地踢開林氏,又連連後退兩步,“嬸嬸,你清醒一點,你們府中的醜事毀了自己還不夠,難道還要毀了長清侯府嗎?”
林氏被踢開,又聽見這等喝問,自是明白今日大勢已去,神仙也難救她,她牙齒咬得咯咯作響,又忽地以手錘地,在淒厲地尖叫了幾聲後,她猛地看向了主院方向,“涵兒……”
她喚了一聲,又狼狽地爬起來,踉踉蹌蹌地往主院跑,“涵兒,我的孩子……母親絕不許讓人將你送走,母親絕不許……”
她好像著了魔似的自語,直聽得所有人背脊發寒,張氏悲痛之餘冷笑道,“太可笑了,她簡直比我還可悲,自己沒有兒子,非要奪別人的兒子,到頭來,竟然將自己女兒的兒子當成親兒子養,報應,這都是報應……”
林氏全無理智,誰也不知她這些話是因為心疼外孫,還是真的將崔涵當做了自己的兒子,若是前者倒也罷了,若是後者,那她簡直走火入魔了。
信芳和慧芳見她跌跌撞撞地狂奔,連忙喚著“夫人”跟了上去,謝堅見狀,又給兩個翊衛使眼色,翊衛跟在她們之後,不多時消失在了小路盡頭,但人雖消失了,林氏的哭喊與自語還隱約傳來。
不過片刻,跟去的翊衛回來報信,“大人,林氏找到了崔涵,將崔涵抱著不撒手,一時喊崔涵,一時又喊崔婉的名字,依小人看,她好像……好像瘋了……”
張氏聞言慘笑一聲,崔慕之聽見這話,卻好像鬆了口氣似的,他適才被林氏扯亂了衣襟,此刻才平複下心境,緩緩地將襟前褶皺撫平。
謝星闌眉頭微蹙,“讓府裏下人去請個大夫吧。”
翊衛領命而去,這時崔慕之開口道:“龍翊衛要查也好,待確定當年並無命案,這事便也算了了,但既然和崔婉與薛銘的案子無關,有些內情,便不必寫在你們的公文之上。”
謝星闌眼露譏誚,“崔世子難道還想捂悠悠眾口嗎?”
崔慕之臉色難看得厲害,這時翊衛帶著羅明程去而複返,他手中捧著一本手抄文冊,一邊遞給翊衛一邊解釋道:“這是在下行醫之時記下的各種病理藥理,小公子的病,我記在第十八頁,大人可以前後看,每一次遇見病狀,我都會寫下何年何月何日,還會寫病患症狀以及疑難之處,小公子那裏我雖然未寫名諱,但他剛生下四日,以及當時的病況,我都記得十分詳細……”
這本手稿已經泛黃,謝星闌翻到頁數,見果真是羅明程說的那般,寫得十分詳盡,甚至他還做了診斷,推測孩子活不出五日,而前後記載,皆是其他患有重症的病患,前後時間也按次序而來,並不像是精心準備的偽證。
秦纓也在旁看得清楚,待看完一切,她不由向張氏投去憐惜的目光,張氏顯然也聽得明白,她心知自己的孩子的確早就夭折了,神色更為悲痛,秦纓心底沉若千斤,一時不知是揭露內情好,還是就維持此前的表象來得好。
謝星闌將文冊還給羅明程,待他退下,他沉沉道:“他的證詞為真,待去埋葬孩子的地方找到嬰孩的屍骨,這宗疑案便算定了,你節哀吧。”
張氏忍不住嚎啕大哭起來,謝星闌吩咐謝堅,“找兩個人讓嬤嬤帶路,確定屍骸是否是夭折幼兒,若是無錯,便帶回來交給他母親吧。”
崔慕之隻怕再出差池,讓此事鬧得人盡皆知,於是也吩咐親隨,“你也跟去看看。”
夭折的孩子到底是崔家的親骨肉,謝星闌也未多說什麽,這時,底下下人來稟告,說崔晉醒了,崔慕之見狀隻得去見崔晉。
他一走,張氏也被扶進偏堂歇息,這屋外,便隻剩下了謝星闌和秦纓二人,謝星闌見秦纓悶悶不樂,便道:“你又找到了一出真相。”
秦纓歎了口氣,“但對張姨娘來說,這真相太過誅心。”
謝星闌卻不以為然,“難道一輩子疼愛別人的孩子就更安心嗎?還是個看得見摸不著的孩子,更何況,堂堂忠遠伯府有違倫常的醜事這樣多,便該令這些醜事曝在天光之下,也叫世人好好看看這些簪纓世族是何等齷齪不堪。”
秦纓唏噓道:“的確不該讓那麽多人蒙在鼓裏,但崔涵年幼,如今這個世道,他以後必定受不少非議,還有薛家,若知道他是薛銘的孩子,隻怕不會善罷甘休。”
謝星闌沒什麽表情的道:“那就是他們的事了。”
秦纓搖了搖頭,“罷了,至少真相不是林氏謀害無辜幼兒,那才最令人痛心。”她又去看謝星闌,“你可會將此事記在龍翊衛卷宗上?”
謝星闌眉峰微揚,“你覺得呢?”
秦纓坦然道:“我覺得你不會——”
謝星闌眼底閃出一絲意外,麵上卻平靜道:“我與崔氏不睦,這事若記在卷宗上,到時候必定會令朝野皆知,還會是崔氏難以抹去的汙點,大家都知道我是睚眥必報的人,何況這本就是他們的做下的事,又有何不能寫的?”
秦纓搖頭,“細論起來,你眼下與崔氏沒有那般深仇大恨,且這些深宅內苑之事多牽涉婦孺幼兒之輩,你當不屑以此為矛。”
謝星闌適才被崔慕之要求之時,本來已經打算好了反其道行之,要鬧大到讓長清侯府也牽連其中,可沒想到秦纓此時竟如此說,他心底那點兒反骨勁兒莫名消解,更有種欣然舒泰之感,但他忽地皺眉:“你莫不是想幫崔慕之求情?”
秦纓無奈,“這哪跟哪啊,這案子牽扯出這樣多崔氏的醜事,我若為了他,豈不是一開始就應該置身事外?若崔慕之知道我做了這樣多,隻怕要恨我才是。”
別的道理說不通,但這一言卻是真,謝星闌雲淡風輕地,未做表態,眉眼卻敞亮了些,既並無殺嬰案,他自去將此前未補完的證供問完,秦纓見狀也不著急走,又在府中多留了個把時辰。
醒來的崔晉麵白如紙,但聽聞真正的親生兒子早已夭折,而龍翊衛和崔家仆人去城外尋幼兒骸骨,他也拖著病體等消息,至於林氏發瘋之事,他漠然地置之未理。
出城的翊衛直到日頭西斜才回來,謝星闌和秦纓在前院等候,崔慕之也趕了出來,便見眾人帶回來一個小小的箱籠,翊衛道:“骸骨已經找到了,小人看了,那骸骨不到尺長,的確是剛生下來沒多久的小孩子才有的骨頭,應當無錯,墓園的主人小人們也尋到查問了,的確和伯府嬤嬤說的一樣,是三年前正月裏買的墓地。”
翊衛如此稟告,那這樁疑案便徹底清楚了,謝星闌不做為難,隻讓崔慕之將骸骨帶走,而他問完了證供,也該回衙門定案,他與秦纓相攜而出,待走出伯府大門,仍吩咐謝堅送秦纓歸府。
等上了馬背臨揮鞭時,謝星闌又不放心地叮囑道:“你今日歸府後莫要外出走動,明日一早,我接你去金吾衛衙門。”
伯府門內,本打算與謝星闌再做交涉的崔慕之腳步一頓,沉鬱地皺緊了眉頭。
第26章 護她
酉時初, 謝星闌從金吾衛衙門出來,過禦街至宣武門,遞腰牌後等了兩炷香的功夫, 便見黃萬福身邊的兩個小太監出來迎他。
進了宮門,小太監在前引路, 徑直往宣政殿而去,大周立朝百多年,在豐州之亂前, 國力強盛,萬邦來朝, 因此這皇宮也建造的氣象森宏, 巍峨闊達, 宮道悠長, 高高的宮牆擋住人的視線,抬頭時,隻能看到巴掌大的一片暮雲, 愈發叫人自覺渺小如螻蟻。
到了宣政殿前,黃萬福笑眯眯候著,“陛下忙了一日, 眼下正用晚膳, 勞欽使稍候片刻。”
謝星闌自然應是。
宣政殿建在高台之上,赤紅丹墀下, 是大朝會時文武百官跪拜行禮之處,謝星闌遠目看過去, 仿佛能想象帝王站在殿前受萬人朝拜時的情形, 九五至尊,天授權柄, 而他們,所求的不過是距離丹墀近一點,更近一點。
喧囂的秋風呼嘯而過,將謝星闌衣角的金線獬豸紋吹得獵獵翻飛,他眼底波光明滅,而後神容極淡地撇開了目光。
等了一炷香的功夫,裏麵才響起腳步聲,幾個小太監捧著食盒魚貫而出,經過謝星闌身前時,他聞到了一股子淡淡的辛辣味兒,京城王公貴族,佳肴多以鮮香為美,但十七年前的豐州之亂,貞元帝帶領文武百官逃難至豐州,卻被豐州民俗侵染,一年多的時間,貞元帝率先愛上了豐州辛香麻辣之味,回京多年仍未生厭。
“謝欽使,陛下請您進去。”
謝星闌撫了撫衣袍,緩步進了殿門,目光一抬,便見貞元帝著一襲素白道袍,正在窗前矮幾上品茶,他斂眸上前行禮,又從袖中掏出崔薛案的奏折遞給黃萬福。
貞元帝李謖十六歲登基,如今還不至不惑,他人生的濃眉深眸,英武俊逸,再加上天子威嚴,哪怕未著冕服,也是通身的迫人之勢。
接過奏折,貞元帝掃了謝星闌一眼,見他低著頭站得端端正正,貞元帝輕嗤道:“琨兒回來已經稟告給朕了,說你此番案子辦得十分漂亮,說吧,想要什麽賞兒?”
謝星闌忙道:“都是微臣份內之事,且破案多有雲陽縣主之功,微臣不敢討賞。”
貞元帝未曾接話,隻看他奉的折子,謝星闌眼風輕輕地落在貞元帝身上,隻看了一瞬,很快又垂眸屏息。
貞元帝登基時隻有十六歲,他啟用寒門士子,倡導簡樸之風,又重用金吾龍翊衛整治朝中宿弊,尤其以整治貪腐為重,不到三年,朝野百官對其俯首帖耳,坊間百姓也盛讚他為明君,年輕的帝王得此政績,自然誌得意滿。
他心中野心宏圖極大,也是在那一年,他大刀闊斧削藩,但他沒想到,正是這削藩之舉,差點令整個大周國運將盡,豐州之亂持續一年半,使得國力內耗,天下兵馬也四分五裂,一晃十七年過去,貞元帝雖算得上勵精圖治,可大周仍是江河日下。
但謝星闌最想不通的是,貞元帝分明最看重鄭皇後的嫡出二皇子李琨,可前世,他最終選擇了哪一方麵都平庸無奇的五皇子李玥為儲。
貞元帝看的很快,“所有案情都清楚了?”
謝星闌忙道:“還有些細微末節,尚需幾日功夫查證,此外,忠遠伯府還有一事,微臣並未寫在奏折之上——”
貞元帝看他,謝星闌斂眸道:“崔薛二人有私情之後,崔婉曾秘密誕下過一個孩兒,被伯夫人林氏養在外,後來忠遠伯妾室生下一子未足月便夭折,林氏便將崔婉的孩子替換了那個庶子,如今養在伯府的庶子崔涵,其實是崔婉和薛銘之子。”
貞元帝濃眉一皺,旁邊黃萬福也倒吸一口涼氣,見貞元帝表情不好看,黃萬福歎道:“真是從未聽過這樣的汙糟事,老奴未記錯的話,這個庶子,是忠遠伯唯一的兒子,那伯夫人難道還想用這個孩子襲爵?”
貞元帝將奏折往案上一放,陰晴不辯地問:“怎不寫在奏折之上?”
謝星闌道:“換子之事,傅靈姐妹並不知曉,崔薛二人當日陷害傅珍,也並非是傅珍知曉了此事,因此無論從殺人動機,還是涉案人證來說,這孩子都與殺人案無關,是以微臣並未寫入奏折,但此事太過駭人聽聞,還與伯府承爵有關,微臣自當向陛下稟明。”
貞元帝眯了迷眸子,“你此番辦事倒是妥當了不少,若按你三月彈劾崔家的勁頭,今日便應該將此事寫在奏折公文之上,最好鬧得朝野震動才行。”
謝星闌告罪道:“三月之事關乎軍中,微臣這才性急了。”
貞元帝目光落在那折子上,也有些著惱,“這忠遠伯府雖與德妃是一個崔家,卻是如此不成器,竟還想用外孫混淆視聽,禮教二字真是被他們學到狗肚子裏去了。”
默然一瞬,他又話鋒微轉,“不過這種上不得台麵之事,的確不宜大肆宣揚,免得殃及無辜,你龍翊衛定你的人命案子,伯府的事,朕派人去提點提點便是。”
謝星闌應是,再無多餘話,貞元帝打量他兩眼忍不住道:“你這半年是性子大變,從前朕還覺得你頗有你父親之風,如今瞧著你卻失了心氣,怎麽,朕封了段柘和鄭欽,便令你再無鬥誌?”
“微臣不敢。”謝星闌滿臉惶恐,“金吾衛內眾人本就各司其職,微臣心知不比他們二位有功,自不敢攀比,但微臣效忠陛下與朝廷之心不改,請陛下明鑒。”
貞元帝輕歎了口氣,“罷了,至少這宗案子,你未曾讓朕失望,星闌,你年紀尚輕,往後多得是機緣,你父親當年位列金吾衛上將軍,你可不能失了他的風骨。”
謝星闌眼眸斂的更深,“是,微臣謹遵陛下教誨。”
窗外夜色已至,貞元帝擺了擺手,“時辰不早,退下吧,等定案了再來。”
謝星闌恭敬地行禮退下,殿門開了又合,貞元帝目光看過去,輕喃道:“能用性命來換功名之人,如今怎被折了魂兒一般?”
黃萬福道:“謝家在朝中名聲本就不好,他又常是四麵受敵的處境,隻怕心誌早被磨沒了,不過眼下陛下看重段氏,也不是非要謝星闌為您效力的。”
貞元帝冷哼道:“隻憑段氏一家如何能鬥得過鄭氏?何況你沒見過外麵訓狗嗎?一群狗搶一塊鮮肉才有意思,否則時間長了,爪牙都不夠尖利了。”
黃萬福呐呐應是,貞元帝收回目光,又掃到奏折的時,眼底嫌惡難擋,“世家,這些世家啊,真是沒有一個幹淨的……”
……
謝星闌快馬歸府,進門第一件事便是問謝詠,“謝堅那邊有消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