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星闌帶著翊衛走進去,葛明洲一臉坦然地站在正堂,無論搜去何處,他都挺著背脊一動不動,甚至眼睛都不多眨一下,秦纓在旁看著,心底的感覺越來越不好。
她見多了嫌犯,但凡道行淺的,片刻便能看出兩分端倪,而葛明洲一臉大義凜然模樣,又有一副文人風骨受到折辱的不屈之感,就差把“氣節”二字寫在臉上,秦纓在他房中來回查看了一番,目之所及並無古怪,更側證了自己的直覺。
等翊衛搜完了,葛明洲道:“我心中無愧,隨便你們如何看管搜查,在案子查清之前,我一步也不會離開此地,你們放心便是。”
謝星闌的臉色也不好看,作案時間隻提供了懷疑指向,並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葛明洲殺人,他的動機也不足,離開之後,謝星闌吩咐翊衛留在此看著葛明洲。
此時最後一抹夕陽墜入地平線下,漫天的晚霞似火一般鋪滿天際,秦纓邊往前院走邊道:“一定還有什麽我們未曾發現,得繼續找證據才可。”
謝星闌應是,“去玉香樓的人未回,竇文珈也尚未歸府,我再命人去查一查幾房人在外的生意與人情來往,看看還有沒有別的內情,時辰不早,你不必在此幹等,早些回府吧。”
這幾日日日晚歸,秦纓也不想令秦璋擔憂,便點頭應下,剛往府門方向走了兩步,迎麵卻碰上一襲武袍加身的竇曄歸府,竇曄今日與裴氏的兩位公子去城外行獵,此刻方才歸來,他人生的英武,此刻跑馬歸來,麵龐微紅,額沁薄汗,目光卻尤其清亮,整個人顯得神采奕奕。
“謝大人,縣主——”
他拱手行禮,謝星闌打量他片刻道:“是陪著裴朔和裴熙去的?”
竇曄應是,“府中出了這樣的事,本不該出城玩鬧,但這約是大半月前定得,實在不好對他們食言。”
竇氏的生意多靠大官貴族們賞臉,竇曄顯然清楚自己的地位,言辭也十分謙和,謝星闌未做為難,令他自去,又將秦纓送上了馬車。
見他又令謝堅相送,秦纓實在忍不住,“你怎還要謝堅跟著我?”
謝星闌不知如何解釋,隻道:“你來協我查案,若你出了任何意外,對臨川侯,對太後對陛下,我都無法交代。”
秦纓本覺得不至於如此,但她忽然想到,原劇情中的她正是死於一場“意外”,而今故事雖生了改變,但萬一呢,謝堅跟著雖有些古怪,但如果真出了亂子,謝堅能救她一命,她幹脆承了這情,“還是謝欽使考慮的周到,那便多謝了。”
馬車轔轔而動之時,秦纓忽而想到謝堅這數日來的跟從,從“監視”到護送,似乎謝星闌一開始的用意便是好的,她心底生出一絲怪異,但想到自己的縣主身份,又覺得謝星闌如此行事也算有理可循。
回到侯府已經是夜色初臨,秦璋正等她用膳,聽聞查案進展不大,秦璋唏噓道:“竇氏也是大族,這麽一場亂子鬧下來,必定要元氣大傷了,他們五房,我隻知道竇少卿疼愛二孫子,三房和五房也算與眾不同。”
秦璋做了大半輩子的富貴閑人,雖並無實權,可多年來交朋結友,不論朝堂還是京城官門貴族,他都所知頗多,“他那二孫很是聰明,小小年紀就拜在前任吏部尚書蘇懷章門下,去歲中舉也說明他的確厲害。”
“他們三房是唯一的庶出,見自己不得竇少卿喜愛,便早早做自己的生意,竇氏的產業都是茶葉與絲綢,他們卻做起了不大相幹的酒樓,還不到十年,便小有名望,東市的豐樂樓便是他們的,聽說如今還是少東家當家,頗為厲害——”
“至於五房那位,我還認得,他在白雲觀修行十多年了,比我略小幾歲,是個特立獨行之人,不娶妻不生子,一心清修入道,我看著便覺慚愧,我可沒那份兒心誌。”
秦纓遲疑道:“一心清修入道,應當沒有壞心吧?”
秦璋輕嘶一聲,“這說不好,青羊觀不是就出過髒汙事嗎?女兒你心思還是太過簡單,人心難測,隻看表麵不成。”
秦纓忙連聲應是,如今雖說竇氏的案子,但秦纓還記掛著尚未定案的傅靈幾個,她道出情狀,秦璋道:“的確,那兩個婢女發配兩千五百裏,死者身份也不低,判也會判去西邊北邊最為苦寒之地,眼下已入秋,等到定案後,深秋出發離京,路上隻怕活不出今冬。”
秦纓遲疑道:“若是女兒出麵,可能讓她們判去南邊?”
秦璋失笑,“這等事父親找人去交代一聲便可,哪裏用得著你去說?”
這世道階層分明,身份低賤者,連罪責也要更重一等,秦纓甚至能想到,押送她們離京的路上,官差仆役也不會對她們有絲毫憐惜,屆時凜冬苦寒,兩個弱女子哪能活得下去?秦纓無力改變世道與律法,隻能用這等力所能及的法子救一救那兩個婢女的性命。
有秦璋幫忙再好不過,秦纓心底頗為感懷,看著秦璋的目光愈發溫情,秦璋笑道:“好孩子,你有悲憫之心,爹爹自然幫你,也算爹爹行善積德了。”
秦璋這時又道:“你說崔慕之入刑部,我倒也沒有想到,不過忠遠伯府的事是掩不住的,如今坊間已開始流傳,對他們長清侯府的聲名也多有折損,此前崔氏勢大,忠遠伯府也跟著沾光,底下下人行事都多有猖狂,這次出了這等聳人聽聞的醜事,陛下或許因此事起了心思,不令他們再碰軍權。”
秦纓心底沉甸甸的,朝野中明爭暗鬥,帝王之心更是難測,一件事變了,便會牽扯出多方因緣,以至崔慕之改變了本該有的選擇,而她當夜救陸柔嘉,便是那蝴蝶振翅,最終牽一發而動全身,隻是,崔慕之的命運變了,那陸柔嘉呢?
回到清梧院之時,秦纓便親手寫起了拜帖,又吩咐白鴛道:“明日早間送去陸氏,晚上戌時初刻,我與陸姑娘在東市的花神廟相見。”
白鴛微訝,“縣主去花神廟做什麽?”
秦纓微微一笑,“去見美人。”
……
一夜好眠,第二日一早,秦纓陪著秦璋用了早膳,乘著馬車趕往竇氏,剛到府門外,便見龍翊衛已至,還有京畿衙門的衙差守在外頭。
她進門,翊衛見她來,立刻道:“縣主,大人正在二夫人那裏,她今日精神好了許多,能受問話了,小人帶您過去。”
秦纓應好,跟著翊衛往西北方向去,二房的院子在西北角上,距離含光閣和竇啟光的主院都不算遠,一行人沿著昨日走過的廊道一路往北,剛走到半路,卻碰見幾個拿著柴刀的仆從往含光閣的方向走。
翊衛解釋道:“竇老爺要讓下人砍了被燒毀的竹林。”
此前去含光閣之時,便見含光閣外還未整飭,如今要將燒至一半的竹林砍了,也是尋常,秦纓“嗯”了一聲,一路跟著到了二房的院閣。
謝堅和謝詠守在門口,見秦纓來了,立刻進門通稟,沒多時,謝堅請秦纓進門。
屋子裏的布置秀雅,但與似錦堂的富麗華貴相比,顯得頗為清雋樸素,秦纓跟著侍婢走去暖閣,還未進門,先聞到一股子藥味兒。
待進了門,便看到一位病容難掩的夫人躺在榻上,她身上蓋著薄毯,麵白唇青,眉眼間猶有悲色,看著便令人心生憐惜,正是竇煜的母親黃氏。
謝星闌坐在黃氏對麵的敞椅上,麵色本是沉肅,見她進來,瞳底微微一明,長榻上,黃氏眼底有些感激:“沒法子給縣主行禮,請縣主恕罪。”
秦纓連忙道不必,待落座,黃氏溫聲道:“適才謝大人已經說了,衙門本來要定案了,多虧了縣主發現不妥,才重新查這案子,否則我的煜兒便要就此含冤而死,實在是要多謝縣主,那日衙門來說煜兒是因為失火被燒死,我怎麽也不信,煜兒在含光閣住了許多年了,縱然失火,煜兒難道跑不出來嗎?”
說著她又眼眶微紅,“如今金吾衛來查府中上下,我也放心了,隻望能早日找出凶手,好讓我知道是誰這樣心狠。”
秦纓歎氣,“夫人節哀。”
她安撫一句,謝星闌又道:“還是適才問夫人的,夫人最好仔細想想。”
黃氏抹了抹眼眶,“煜兒這孩子向來報喜不報憂,我身子不好,他每日過來問安都笑盈盈的,但我知道他其實十分辛苦,外間都說他天資絕豔,是少年英才,可隻有我這做母親的知道,他的稟賦其實隻有中流,他的學問,都是靠自己苦讀換來的。”
“含光閣你們也去看了,他一個人住的偏,我極少過去,每日都是他來見我,出事之前,他沒有任何異樣,說起府中其他人,也總是溫和包容。”
黃氏歎了口氣,“大公子的事你們也知道了,因著此事,我們二房多年來都對大房有愧,煜兒覺得他雖然隻是排二的,卻應該由他支撐起門庭,他祖父也是如此想,一來二去,他就更不敢懈怠了,他與兄弟姐妹關係都十分和睦,大公子與他不甚親近,可他對這個大哥卻是十分敬重,對歆兒也極好,我想不出誰要害他。”
謝星闌道:“眼下查證下來,的確沒查到誰可能找他尋仇的動機。”微微一頓,他又問:“那竇煜和葛明洲,還有竇文珈的關係如何?”
黃氏蹙眉,“明洲……和明洲還算親厚的,明洲來我們府上,本也是為了考科舉,剛來的時候經常和煜兒一起進學,他妹妹芙兒也是個好孩子,她那心思我看的明白,可煜兒的婚事,是老太爺做主的,便是我這個親娘,也說不上任何話,至於五弟……”
黃氏不知想到什麽,眼底閃過一絲驚悸,“他是個性情冷酷之人,但他常在外修道,又與煜兒無仇無怨,我不覺得他會謀害煜兒。”
秦纓看向謝星闌,謝星闌道:“昨夜他人已回府,查問還算配合,但他十二日下午並無人證,後來派人搜了他在府中居所,並未找到證據。”
謝星闌解釋完又去看黃氏,“修道之人性子冷清,但不一定沒有惡念,他這些年回來的多嗎?”
黃氏聽見他的話卻笑了,“大人理解錯了,我說他冷酷,正是因為覺得他是心懷惡念之人。”
謝星闌和秦纓麵露不解,黃氏朝外看了一眼,“大人和縣主沒發現我們府上沒有三公子嗎?”
見謝星闌和秦纓皺眉,黃氏唇角的笑意慢慢變冷,“因為當年三房所出的三公子,就是折在他的手上,這才是他去修道的真正原因。”
第33章 有約
秦纓驚道:“三公子是被他所害?”
謝星闌也容色嚴峻起來, 黃氏這時搖了搖頭,“不是被他所害,是他見死不救, 三公子名叫竇燦,是三房長子, 十六年前他才三歲多點,那年是凜冬,他被嬤嬤帶著在府內荷花池畔玩, 結果不小心落入了湖中,嬤嬤雖然跳進荷花池裏了, 但冬天太冷, 加上年紀大不會水, 根本抓不到那孩子, 當時竇五就在湖邊,他眼睜睜看著那孩子溺水而亡。”
秦纓擰眉,“他可是畏水?”
黃氏冷笑, “不是畏水,相反,幾個竇家孩子之中他的水性很是不錯, 他就是見死不救, 他與那孩子不親,與三房也不親, 他覺得那孩子不值他冒險。”
謝星闌不解,“他與三房有仇怨?”
黃氏再度搖頭, “我當時也如此想, 但我問了夫君,他說竇五少年時期性子便頗為冷漠, 對家裏上下都是如此,平日裏也不覺得有什麽,可到了危險關頭,便顯現出來,前歲老夫人過世,發喪當日他才從城外回來,在喪禮上一滴眼淚也未落。”
“當年那件事之後,那嬤嬤被發賣,三房也恨上了竇五,老太爺雖然也與三房不親,但因為此事,也對他十分惱恨,當老太爺便說讓他去修道贖罪,他一聽竟然應了,而後一修便是這麽多年,不娶妻不生子,老太爺也拿他沒辦法。”
謝星闌對竇文珈這般性情覺得匪夷所思,“但夫人卻不覺得是他害了竇煜?”
黃氏頷首,“他的惡是太過冷酷,但不會毫無緣故的害別人,正是因為他與家裏關係太過淡漠,所以我才不覺得是他殺了煜兒,這些年他每個月回來那麽三無日,有時候整個月都在城外,煜兒出事那日他碰巧在府中。”
黃氏是竇煜的母親,沒必要向著外人說話,謝星闌又道:“那你可知竇少卿打算將家主之位傳給竇煜?”
黃氏唏噓道:“老太爺說過,但他更想讓煜兒入仕為官,竇氏是傳世的商賈巨富,雖是做生意的,卻也有家訓,下九流的買賣是不做的,待入了京城,老太爺一直想的是讓竇氏脫離商賈門第,躋身權貴之列,可商賈到權貴,便是煜兒高中了,沒個兩三代身上的銅臭味兒也是洗不清的,他也明白這一點,便想著煜兒若是能封侯拜相,便不必等那般久,但那談何容易?”
謝星闌又道:“但竇少卿病重,他隻怕等不到竇煜高中,大房與四房也知道這一點,因此爭的厲害。”
黃氏頷首,“不錯,當年竇爍出事之後,大房心底本就有氣,且大哥是長子,自然想當然的覺得他應該承襲門庭,四弟也是嫡子,爭也爭得有底氣,不僅能得太府寺少卿之位,家裏的生意財權也都握在手中,竇氏的錢財抵得上小半個國庫,他們怎會不想呢。”
謝星闌又道:“金吾衛已經查到,如今竇氏的生意多在大房與四房。”
黃氏應是,“生意上的事,老太爺還是倚重大房多些,當初沒救得了竇爍,他心底也是有愧的,這些年煜兒讀書,他便親自帶著竇爍傳授些生意經,後來老太爺將絲綢生意全交給大房,茶葉上的生意,則交給了四房。”
說了這般多,卻仍然理不清如何便與竇煜的案子有關了,謝星闌這時道:“三房當年因為竇文珈的事,與竇少卿和竇文珈有怨,這些年一直單幹,竇少卿克說過什麽?”
黃氏幽幽地道:“若說這幾房誰在生意上爭氣,那便是三房了,三房出去單幹,老太爺起初不同意,因為他沒想著我們這一支分家,但三房當年心底積了恨,老太爺為了此事還是準了,剛開始也幫了不少忙,否則在這京城之中哪能立足?這些年沒怎麽幫了,他們父子天生便是這塊料,隻可惜竇三是庶出。”
竇文彬是庶出,沒有爭搶家主之位的機會,再加上自己的生意做的出彩,除了與竇文珈有舊怨之外,和其他三房都井水不犯河水,算是嫌疑最小的。
又問了些竇煜平日裏的親朋來往,謝星闌方才與秦纓告辭離開,出了院閣,秦纓道:“老太爺盼著竇煜入仕,不管對大房還是四房而言,竇煜都不是唯一的競爭者,若隻是按照家主之爭去查,似乎有些簡單了。”
謝星闌亦有此感,“昨夜去查證的人回來,說竇煥十二那日的確去了玉香樓,若按不在場證明來推算,他也沒了嫌疑,如今仍是葛明洲與竇文珈二人毫無人證。竇文珈生性涼薄,但竇煜母親說的有理,這樣的人不會無緣無故殺人。”
秦纓想到黃氏之語,仍覺心底發寒,“難怪我那日來時,見唯獨他一人一臉冷漠,仿佛個局外之人,原來他本性便是如此。”
秦纓懷疑竇文珈是某種異常人格,但他除了見死不救之外,並無主動害人前科,也幸而竇文珈如今沉迷修道,否則實在令人不安。
秦纓道:“昨夜回府與爹爹說起竇氏的案子,他還認得竇文珈,說他苦修多年,心誌很是堅韌,卻不知本心本就是絕情少欲之人,對了,他還說竇煜年紀很小的時候便拜在了前任吏部尚書蘇懷章門下——”
謝星闌一聽此言道:“我今日正要去見蘇懷章,崔慕之昨日說的同窗之誼,便是這蘇懷章門下,他告老歸田之後,在城外的別莊修身養性。”
秦纓便道:“那我在府中候著,待會兒再去含光閣看看,我們在案發現場發現的線索太少,我去看看是否有遺漏之處。”
謝星闌目光深湛地望著秦纓,秦纓不僅會驗看屍首,懂不少秘術,在探命案之上還心思縝密極有主見,便是專管刑獄緝捕的金吾衛與各衙門差役都不一定能做到這個地步,他將心頭疑惑壓下,點頭應好,“讓謝堅跟著你。”
秦纓欲言又止,謝星闌卻已吩咐人手準備出發,她將婉拒的話壓下來,看著謝星闌點了人馬離開了竇府。
謝星闌一走,秦纓立刻往含光閣而去,剛走到近前,便見含光閣四周被大火燒著了竹稍的殘竹皆被砍伐,眼下府中仆從正在整飭南麵的竹林。
秦纓沿著小徑走到跟前,踏入了東廂外的花圃,謝堅跟上來道:“此處已經看過兩次,縣主想找什麽?”
秦纓道:“想看看凶手離開之時是否留下了線索,按你家公子的說法,凶手是用了延時之法,那離開之時,大火還未起,凶手要將門閂住而後離開,多半不會走最引人注目的路,但這條竹林小徑之外四通八達——”
秦纓緊皺眉頭,又走到含光閣正麵,正堂被燒毀大半,正門也被盡數燒沒,凶手在門上留下的痕跡也難覓蹤影,她不由道:“去把知書叫來。”
府中格局複雜,秦纓得有個了解府內地形之人,沈珞應聲而去,這時,南邊砍伐竹林的幾個仆從對話傳入了秦纓耳中。
“真是瘮人,快幾腳踩了了事……”
“此前來打理林子的時候,怎麽沒發現此處有蟻穴?”
“幸好沒發現,二公子最不喜歡蟲蟲蟻蟻的……”
秦纓心底微動,毫無顧忌地踏入了黑灰滿地的竹林之中,林中仆從見她來了,皆停下了手中活計麵露拘謹,秦纓問道:“你們剛才說此地有蟻穴?”
一個灰衣老仆點頭,“不錯,就在這裏,不過都被大火燒焦了……”
他們站的地方已經是火場外圍,跟前的竹稍葉子全都被燎盡,隻剩下竹枝光禿禿地橫在半空,而老仆說的蟻穴就在幾人腳下,因被黑灰掩著,看不真切,但仔細一瞧,便能看到一片密密麻麻被燒至焦黃的螞蟻,甚至還有飛蠅。
但要說蟻穴,卻又不是,周圍泥土硬實,根本不是築蟻穴的好地方。
秦纓心底覺得有些古怪,撿起一截枯枝在地上撥了撥,卻未隻看到沾著灰塵和泥土的枯葉,她疑竇難解,見所有人都敬畏地望著她,她便扔了枯枝朝外走,“你們繼續,我隨便看看。”
她見多了嫌犯,但凡道行淺的,片刻便能看出兩分端倪,而葛明洲一臉大義凜然模樣,又有一副文人風骨受到折辱的不屈之感,就差把“氣節”二字寫在臉上,秦纓在他房中來回查看了一番,目之所及並無古怪,更側證了自己的直覺。
等翊衛搜完了,葛明洲道:“我心中無愧,隨便你們如何看管搜查,在案子查清之前,我一步也不會離開此地,你們放心便是。”
謝星闌的臉色也不好看,作案時間隻提供了懷疑指向,並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葛明洲殺人,他的動機也不足,離開之後,謝星闌吩咐翊衛留在此看著葛明洲。
此時最後一抹夕陽墜入地平線下,漫天的晚霞似火一般鋪滿天際,秦纓邊往前院走邊道:“一定還有什麽我們未曾發現,得繼續找證據才可。”
謝星闌應是,“去玉香樓的人未回,竇文珈也尚未歸府,我再命人去查一查幾房人在外的生意與人情來往,看看還有沒有別的內情,時辰不早,你不必在此幹等,早些回府吧。”
這幾日日日晚歸,秦纓也不想令秦璋擔憂,便點頭應下,剛往府門方向走了兩步,迎麵卻碰上一襲武袍加身的竇曄歸府,竇曄今日與裴氏的兩位公子去城外行獵,此刻方才歸來,他人生的英武,此刻跑馬歸來,麵龐微紅,額沁薄汗,目光卻尤其清亮,整個人顯得神采奕奕。
“謝大人,縣主——”
他拱手行禮,謝星闌打量他片刻道:“是陪著裴朔和裴熙去的?”
竇曄應是,“府中出了這樣的事,本不該出城玩鬧,但這約是大半月前定得,實在不好對他們食言。”
竇氏的生意多靠大官貴族們賞臉,竇曄顯然清楚自己的地位,言辭也十分謙和,謝星闌未做為難,令他自去,又將秦纓送上了馬車。
見他又令謝堅相送,秦纓實在忍不住,“你怎還要謝堅跟著我?”
謝星闌不知如何解釋,隻道:“你來協我查案,若你出了任何意外,對臨川侯,對太後對陛下,我都無法交代。”
秦纓本覺得不至於如此,但她忽然想到,原劇情中的她正是死於一場“意外”,而今故事雖生了改變,但萬一呢,謝堅跟著雖有些古怪,但如果真出了亂子,謝堅能救她一命,她幹脆承了這情,“還是謝欽使考慮的周到,那便多謝了。”
馬車轔轔而動之時,秦纓忽而想到謝堅這數日來的跟從,從“監視”到護送,似乎謝星闌一開始的用意便是好的,她心底生出一絲怪異,但想到自己的縣主身份,又覺得謝星闌如此行事也算有理可循。
回到侯府已經是夜色初臨,秦璋正等她用膳,聽聞查案進展不大,秦璋唏噓道:“竇氏也是大族,這麽一場亂子鬧下來,必定要元氣大傷了,他們五房,我隻知道竇少卿疼愛二孫子,三房和五房也算與眾不同。”
秦璋做了大半輩子的富貴閑人,雖並無實權,可多年來交朋結友,不論朝堂還是京城官門貴族,他都所知頗多,“他那二孫很是聰明,小小年紀就拜在前任吏部尚書蘇懷章門下,去歲中舉也說明他的確厲害。”
“他們三房是唯一的庶出,見自己不得竇少卿喜愛,便早早做自己的生意,竇氏的產業都是茶葉與絲綢,他們卻做起了不大相幹的酒樓,還不到十年,便小有名望,東市的豐樂樓便是他們的,聽說如今還是少東家當家,頗為厲害——”
“至於五房那位,我還認得,他在白雲觀修行十多年了,比我略小幾歲,是個特立獨行之人,不娶妻不生子,一心清修入道,我看著便覺慚愧,我可沒那份兒心誌。”
秦纓遲疑道:“一心清修入道,應當沒有壞心吧?”
秦璋輕嘶一聲,“這說不好,青羊觀不是就出過髒汙事嗎?女兒你心思還是太過簡單,人心難測,隻看表麵不成。”
秦纓忙連聲應是,如今雖說竇氏的案子,但秦纓還記掛著尚未定案的傅靈幾個,她道出情狀,秦璋道:“的確,那兩個婢女發配兩千五百裏,死者身份也不低,判也會判去西邊北邊最為苦寒之地,眼下已入秋,等到定案後,深秋出發離京,路上隻怕活不出今冬。”
秦纓遲疑道:“若是女兒出麵,可能讓她們判去南邊?”
秦璋失笑,“這等事父親找人去交代一聲便可,哪裏用得著你去說?”
這世道階層分明,身份低賤者,連罪責也要更重一等,秦纓甚至能想到,押送她們離京的路上,官差仆役也不會對她們有絲毫憐惜,屆時凜冬苦寒,兩個弱女子哪能活得下去?秦纓無力改變世道與律法,隻能用這等力所能及的法子救一救那兩個婢女的性命。
有秦璋幫忙再好不過,秦纓心底頗為感懷,看著秦璋的目光愈發溫情,秦璋笑道:“好孩子,你有悲憫之心,爹爹自然幫你,也算爹爹行善積德了。”
秦璋這時又道:“你說崔慕之入刑部,我倒也沒有想到,不過忠遠伯府的事是掩不住的,如今坊間已開始流傳,對他們長清侯府的聲名也多有折損,此前崔氏勢大,忠遠伯府也跟著沾光,底下下人行事都多有猖狂,這次出了這等聳人聽聞的醜事,陛下或許因此事起了心思,不令他們再碰軍權。”
秦纓心底沉甸甸的,朝野中明爭暗鬥,帝王之心更是難測,一件事變了,便會牽扯出多方因緣,以至崔慕之改變了本該有的選擇,而她當夜救陸柔嘉,便是那蝴蝶振翅,最終牽一發而動全身,隻是,崔慕之的命運變了,那陸柔嘉呢?
回到清梧院之時,秦纓便親手寫起了拜帖,又吩咐白鴛道:“明日早間送去陸氏,晚上戌時初刻,我與陸姑娘在東市的花神廟相見。”
白鴛微訝,“縣主去花神廟做什麽?”
秦纓微微一笑,“去見美人。”
……
一夜好眠,第二日一早,秦纓陪著秦璋用了早膳,乘著馬車趕往竇氏,剛到府門外,便見龍翊衛已至,還有京畿衙門的衙差守在外頭。
她進門,翊衛見她來,立刻道:“縣主,大人正在二夫人那裏,她今日精神好了許多,能受問話了,小人帶您過去。”
秦纓應好,跟著翊衛往西北方向去,二房的院子在西北角上,距離含光閣和竇啟光的主院都不算遠,一行人沿著昨日走過的廊道一路往北,剛走到半路,卻碰見幾個拿著柴刀的仆從往含光閣的方向走。
翊衛解釋道:“竇老爺要讓下人砍了被燒毀的竹林。”
此前去含光閣之時,便見含光閣外還未整飭,如今要將燒至一半的竹林砍了,也是尋常,秦纓“嗯”了一聲,一路跟著到了二房的院閣。
謝堅和謝詠守在門口,見秦纓來了,立刻進門通稟,沒多時,謝堅請秦纓進門。
屋子裏的布置秀雅,但與似錦堂的富麗華貴相比,顯得頗為清雋樸素,秦纓跟著侍婢走去暖閣,還未進門,先聞到一股子藥味兒。
待進了門,便看到一位病容難掩的夫人躺在榻上,她身上蓋著薄毯,麵白唇青,眉眼間猶有悲色,看著便令人心生憐惜,正是竇煜的母親黃氏。
謝星闌坐在黃氏對麵的敞椅上,麵色本是沉肅,見她進來,瞳底微微一明,長榻上,黃氏眼底有些感激:“沒法子給縣主行禮,請縣主恕罪。”
秦纓連忙道不必,待落座,黃氏溫聲道:“適才謝大人已經說了,衙門本來要定案了,多虧了縣主發現不妥,才重新查這案子,否則我的煜兒便要就此含冤而死,實在是要多謝縣主,那日衙門來說煜兒是因為失火被燒死,我怎麽也不信,煜兒在含光閣住了許多年了,縱然失火,煜兒難道跑不出來嗎?”
說著她又眼眶微紅,“如今金吾衛來查府中上下,我也放心了,隻望能早日找出凶手,好讓我知道是誰這樣心狠。”
秦纓歎氣,“夫人節哀。”
她安撫一句,謝星闌又道:“還是適才問夫人的,夫人最好仔細想想。”
黃氏抹了抹眼眶,“煜兒這孩子向來報喜不報憂,我身子不好,他每日過來問安都笑盈盈的,但我知道他其實十分辛苦,外間都說他天資絕豔,是少年英才,可隻有我這做母親的知道,他的稟賦其實隻有中流,他的學問,都是靠自己苦讀換來的。”
“含光閣你們也去看了,他一個人住的偏,我極少過去,每日都是他來見我,出事之前,他沒有任何異樣,說起府中其他人,也總是溫和包容。”
黃氏歎了口氣,“大公子的事你們也知道了,因著此事,我們二房多年來都對大房有愧,煜兒覺得他雖然隻是排二的,卻應該由他支撐起門庭,他祖父也是如此想,一來二去,他就更不敢懈怠了,他與兄弟姐妹關係都十分和睦,大公子與他不甚親近,可他對這個大哥卻是十分敬重,對歆兒也極好,我想不出誰要害他。”
謝星闌道:“眼下查證下來,的確沒查到誰可能找他尋仇的動機。”微微一頓,他又問:“那竇煜和葛明洲,還有竇文珈的關係如何?”
黃氏蹙眉,“明洲……和明洲還算親厚的,明洲來我們府上,本也是為了考科舉,剛來的時候經常和煜兒一起進學,他妹妹芙兒也是個好孩子,她那心思我看的明白,可煜兒的婚事,是老太爺做主的,便是我這個親娘,也說不上任何話,至於五弟……”
黃氏不知想到什麽,眼底閃過一絲驚悸,“他是個性情冷酷之人,但他常在外修道,又與煜兒無仇無怨,我不覺得他會謀害煜兒。”
秦纓看向謝星闌,謝星闌道:“昨夜他人已回府,查問還算配合,但他十二日下午並無人證,後來派人搜了他在府中居所,並未找到證據。”
謝星闌解釋完又去看黃氏,“修道之人性子冷清,但不一定沒有惡念,他這些年回來的多嗎?”
黃氏聽見他的話卻笑了,“大人理解錯了,我說他冷酷,正是因為覺得他是心懷惡念之人。”
謝星闌和秦纓麵露不解,黃氏朝外看了一眼,“大人和縣主沒發現我們府上沒有三公子嗎?”
見謝星闌和秦纓皺眉,黃氏唇角的笑意慢慢變冷,“因為當年三房所出的三公子,就是折在他的手上,這才是他去修道的真正原因。”
第33章 有約
秦纓驚道:“三公子是被他所害?”
謝星闌也容色嚴峻起來, 黃氏這時搖了搖頭,“不是被他所害,是他見死不救, 三公子名叫竇燦,是三房長子, 十六年前他才三歲多點,那年是凜冬,他被嬤嬤帶著在府內荷花池畔玩, 結果不小心落入了湖中,嬤嬤雖然跳進荷花池裏了, 但冬天太冷, 加上年紀大不會水, 根本抓不到那孩子, 當時竇五就在湖邊,他眼睜睜看著那孩子溺水而亡。”
秦纓擰眉,“他可是畏水?”
黃氏冷笑, “不是畏水,相反,幾個竇家孩子之中他的水性很是不錯, 他就是見死不救, 他與那孩子不親,與三房也不親, 他覺得那孩子不值他冒險。”
謝星闌不解,“他與三房有仇怨?”
黃氏再度搖頭, “我當時也如此想, 但我問了夫君,他說竇五少年時期性子便頗為冷漠, 對家裏上下都是如此,平日裏也不覺得有什麽,可到了危險關頭,便顯現出來,前歲老夫人過世,發喪當日他才從城外回來,在喪禮上一滴眼淚也未落。”
“當年那件事之後,那嬤嬤被發賣,三房也恨上了竇五,老太爺雖然也與三房不親,但因為此事,也對他十分惱恨,當老太爺便說讓他去修道贖罪,他一聽竟然應了,而後一修便是這麽多年,不娶妻不生子,老太爺也拿他沒辦法。”
謝星闌對竇文珈這般性情覺得匪夷所思,“但夫人卻不覺得是他害了竇煜?”
黃氏頷首,“他的惡是太過冷酷,但不會毫無緣故的害別人,正是因為他與家裏關係太過淡漠,所以我才不覺得是他殺了煜兒,這些年他每個月回來那麽三無日,有時候整個月都在城外,煜兒出事那日他碰巧在府中。”
黃氏是竇煜的母親,沒必要向著外人說話,謝星闌又道:“那你可知竇少卿打算將家主之位傳給竇煜?”
黃氏唏噓道:“老太爺說過,但他更想讓煜兒入仕為官,竇氏是傳世的商賈巨富,雖是做生意的,卻也有家訓,下九流的買賣是不做的,待入了京城,老太爺一直想的是讓竇氏脫離商賈門第,躋身權貴之列,可商賈到權貴,便是煜兒高中了,沒個兩三代身上的銅臭味兒也是洗不清的,他也明白這一點,便想著煜兒若是能封侯拜相,便不必等那般久,但那談何容易?”
謝星闌又道:“但竇少卿病重,他隻怕等不到竇煜高中,大房與四房也知道這一點,因此爭的厲害。”
黃氏頷首,“不錯,當年竇爍出事之後,大房心底本就有氣,且大哥是長子,自然想當然的覺得他應該承襲門庭,四弟也是嫡子,爭也爭得有底氣,不僅能得太府寺少卿之位,家裏的生意財權也都握在手中,竇氏的錢財抵得上小半個國庫,他們怎會不想呢。”
謝星闌又道:“金吾衛已經查到,如今竇氏的生意多在大房與四房。”
黃氏應是,“生意上的事,老太爺還是倚重大房多些,當初沒救得了竇爍,他心底也是有愧的,這些年煜兒讀書,他便親自帶著竇爍傳授些生意經,後來老太爺將絲綢生意全交給大房,茶葉上的生意,則交給了四房。”
說了這般多,卻仍然理不清如何便與竇煜的案子有關了,謝星闌這時道:“三房當年因為竇文珈的事,與竇少卿和竇文珈有怨,這些年一直單幹,竇少卿克說過什麽?”
黃氏幽幽地道:“若說這幾房誰在生意上爭氣,那便是三房了,三房出去單幹,老太爺起初不同意,因為他沒想著我們這一支分家,但三房當年心底積了恨,老太爺為了此事還是準了,剛開始也幫了不少忙,否則在這京城之中哪能立足?這些年沒怎麽幫了,他們父子天生便是這塊料,隻可惜竇三是庶出。”
竇文彬是庶出,沒有爭搶家主之位的機會,再加上自己的生意做的出彩,除了與竇文珈有舊怨之外,和其他三房都井水不犯河水,算是嫌疑最小的。
又問了些竇煜平日裏的親朋來往,謝星闌方才與秦纓告辭離開,出了院閣,秦纓道:“老太爺盼著竇煜入仕,不管對大房還是四房而言,竇煜都不是唯一的競爭者,若隻是按照家主之爭去查,似乎有些簡單了。”
謝星闌亦有此感,“昨夜去查證的人回來,說竇煥十二那日的確去了玉香樓,若按不在場證明來推算,他也沒了嫌疑,如今仍是葛明洲與竇文珈二人毫無人證。竇文珈生性涼薄,但竇煜母親說的有理,這樣的人不會無緣無故殺人。”
秦纓想到黃氏之語,仍覺心底發寒,“難怪我那日來時,見唯獨他一人一臉冷漠,仿佛個局外之人,原來他本性便是如此。”
秦纓懷疑竇文珈是某種異常人格,但他除了見死不救之外,並無主動害人前科,也幸而竇文珈如今沉迷修道,否則實在令人不安。
秦纓道:“昨夜回府與爹爹說起竇氏的案子,他還認得竇文珈,說他苦修多年,心誌很是堅韌,卻不知本心本就是絕情少欲之人,對了,他還說竇煜年紀很小的時候便拜在了前任吏部尚書蘇懷章門下——”
謝星闌一聽此言道:“我今日正要去見蘇懷章,崔慕之昨日說的同窗之誼,便是這蘇懷章門下,他告老歸田之後,在城外的別莊修身養性。”
秦纓便道:“那我在府中候著,待會兒再去含光閣看看,我們在案發現場發現的線索太少,我去看看是否有遺漏之處。”
謝星闌目光深湛地望著秦纓,秦纓不僅會驗看屍首,懂不少秘術,在探命案之上還心思縝密極有主見,便是專管刑獄緝捕的金吾衛與各衙門差役都不一定能做到這個地步,他將心頭疑惑壓下,點頭應好,“讓謝堅跟著你。”
秦纓欲言又止,謝星闌卻已吩咐人手準備出發,她將婉拒的話壓下來,看著謝星闌點了人馬離開了竇府。
謝星闌一走,秦纓立刻往含光閣而去,剛走到近前,便見含光閣四周被大火燒著了竹稍的殘竹皆被砍伐,眼下府中仆從正在整飭南麵的竹林。
秦纓沿著小徑走到跟前,踏入了東廂外的花圃,謝堅跟上來道:“此處已經看過兩次,縣主想找什麽?”
秦纓道:“想看看凶手離開之時是否留下了線索,按你家公子的說法,凶手是用了延時之法,那離開之時,大火還未起,凶手要將門閂住而後離開,多半不會走最引人注目的路,但這條竹林小徑之外四通八達——”
秦纓緊皺眉頭,又走到含光閣正麵,正堂被燒毀大半,正門也被盡數燒沒,凶手在門上留下的痕跡也難覓蹤影,她不由道:“去把知書叫來。”
府中格局複雜,秦纓得有個了解府內地形之人,沈珞應聲而去,這時,南邊砍伐竹林的幾個仆從對話傳入了秦纓耳中。
“真是瘮人,快幾腳踩了了事……”
“此前來打理林子的時候,怎麽沒發現此處有蟻穴?”
“幸好沒發現,二公子最不喜歡蟲蟲蟻蟻的……”
秦纓心底微動,毫無顧忌地踏入了黑灰滿地的竹林之中,林中仆從見她來了,皆停下了手中活計麵露拘謹,秦纓問道:“你們剛才說此地有蟻穴?”
一個灰衣老仆點頭,“不錯,就在這裏,不過都被大火燒焦了……”
他們站的地方已經是火場外圍,跟前的竹稍葉子全都被燎盡,隻剩下竹枝光禿禿地橫在半空,而老仆說的蟻穴就在幾人腳下,因被黑灰掩著,看不真切,但仔細一瞧,便能看到一片密密麻麻被燒至焦黃的螞蟻,甚至還有飛蠅。
但要說蟻穴,卻又不是,周圍泥土硬實,根本不是築蟻穴的好地方。
秦纓心底覺得有些古怪,撿起一截枯枝在地上撥了撥,卻未隻看到沾著灰塵和泥土的枯葉,她疑竇難解,見所有人都敬畏地望著她,她便扔了枯枝朝外走,“你們繼續,我隨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