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已至,李芳蕤道:“縣主可是立刻回府去?”
秦纓點了點頭,“天色不早了,也不知謝大人此刻在金吾衛還是在別處,且他還要去韋尚書府上,我便先回府,明日早間再去金吾衛一趟。”
李芳蕤蠢蠢欲動,但一臉愁容道:“可惜明日要去探望外祖母,否則我也與你同去。”
秦纓牽唇,“你今日已陪我半晌了,還是看望老夫人要緊。”
李芳蕤隻得作罷,與秦纓告辭之後,上了等候已久的自家馬車,秦纓也一同上了馬車,兩輛馬車背道而行,很快消失在了夜幕之中。
回到臨川侯府之時,外出問道的秦璋已歸來,父女二人如往常那般一同用膳,等上膳食之時,得知秦纓去了雲韶府查問玲瓏生平,秦璋有些意外,“怎查到了玲瓏身上?”
秦纓對秦璋自無隱瞞,便簡練道:“因發現玲瓏對我們撒了謊,今日她並未出城,卻告訴我們說出城給茹娘買墓地了,這個當口上,她做為茹娘的師父何必要撒謊呢?”
秦璋凝聲道:“茹娘是她的徒弟,總不至於這師徒二人還有何仇怨?”
說話間,秦廣帶著兩個婢女將晚膳送了上來,父女二人的膳食向來簡單,今日秦廣親自將一盅燉至乳白的高湯端了下來,又笑著道:“這是豬骨湯,半點兒油星不見,廚房燉了四個時辰,裏頭放了不少補品,縣主多喝點兒。”
秦璋信道多年,如今極喜好素食,此刻親手為秦纓盛了一碗湯,秦纓應好接過,這才回答秦璋疑問,“還說不清呢,按理說茹娘與宮內毫無關係,不過雙喜班很得韋尚書看重,女兒今日入宮,是想看看玲瓏與韋家可有淵源,但誰知雲韶府根本查不到這些,女兒如今想著,韋尚書看重雙喜班,應該與玲瓏在宮內的經曆關係不大。”
“韋尚書韋崇?”秦璋微微蹙眉,“他們韋家與此前的薛家一樣,以詩書禮儀為家訓,朝野之間很有幾分清正名聲,雙喜班是雜耍班子,或許隻是韋崇愛好雜耍之技?”
秦纓喝了兩口湯,點頭道:“能如此是最好了。”
秦璋滿眼關切地望著秦纓,“你也是為此費了心思了,多吃點,雲韶府都是管宮內之事的,前朝臣子的事,他們自然不會知道。”
秦纓道:“女兒今日還專門翻看了雲韶府的名冊,從永泰初年開始,看了一整個下午,芳蕤眼睛都看酸了,雖然找到了玲瓏受賞賜受拔擢的記錄,但那冊子上的確不提雜事,至多寫著當年各種國宴上的樂舞雜技。”
秦璋眉頭微抬,“竟看去了永泰初年?那是四十年前了。”
秦纓喝完了湯,又用起了今日奉上的一道冬月盤兔,“是,一開始不確定玲瓏哪年入宮,後來得知她是永泰三年入宮的,當時才九歲,那時候梨園教坊興盛,有好些厲害的伎人在宮中,尤其樂舞一道,玲瓏能從這些人之中脫穎而出,也很是不易了。”
秦璋微微頷首,秦纓又道:“芳蕤對早年教坊盛景很有興致,給我們帶路的老公公便說起了當年花樣極多的樂舞,聽得芳蕤唏噓不已,不過梨園教坊的女子終其一生難得陛下垂愛,亦日日苦練功夫落得滿身傷病,實在令人唏噓。”
秦廣在旁站著,此刻道:“但凡入宮的,不管是嬪妃還是宮女,名義上都是陛下的人,因此即便是普通宮女,也都求個一朝臨幸,就此飛黃騰達,但梨園教坊之人,卻是常常等得白了頭發,都不一定能見陛下幾次,但凡明君,又有誰天天點樂舞雜藝看呢?因此啊,早些年宮裏還流傳出來許多《宮詞》,其中一大半都是寫梨園教坊女子之苦的。”
秦纓語聲唏噓,“那陛下裁減梨園教坊的人數,倒也是好事。”
秦璋頷首道:“確是如此,自豐州之亂後,陛下不僅削了梨園教坊,連妃嬪宮女都極少選新人,這般倡導簡樸之風,對前朝文武百官也是一番震懾。”
父女二人說著,秦纓用足了晚膳,這時,秦璋又命人送來幾樣糕點果子,秦纓看得失笑,隻好領了秦璋好意,兀自回了清梧院。
看著盤中糕點,秦纓不由想到了馮昀,“兩日未去探望,這孩子也不知如何了?眼下等消息最是心焦,謝大人要查雙喜班的案子,馮孟良的冤情也令他為難。”
白鴛道:“不若明日再去看看?”
秦纓略一沉吟,“明早先去一趟金吾衛再說。”
時辰不早,秦纓梳洗更衣之後兀自安歇,第二日晨起之時,便見外頭天色仍然陰沉沉的,時節已入八月末,天氣一日涼過一日,走出房門之時,一股子涼意撲麵而來,秦纓下意識攏了攏襟口。
待到了前院與秦璋用早膳,聽聞秦纓要去金吾衛,秦璋抬眸道:“此番還是和那謝家小子一道查案子?”
秦纓口中含著粥食,囫圇應了一聲,秦璋眉頭微蹙,“你與他一同查了三件案子了,他待你可周全?”
秦纓頷首,“周全,否則女兒也不會在差事上這般信任他。”
秦璋欲言又止,但見秦纓那坦然自若的模樣,到底忍了話頭,“罷了,若他對你不敬,你可要告訴爹爹。”
秦纓笑著應好,待用完早膳,乘著馬車直奔金吾衛衙門。
馬車在衙門外停駐,秦纓剛掀開車簾,便看到了一道眼熟的身影,她眸色微亮,“方大人——”
方君然帶著個隨從,正要跨進金吾衛衙門大門,聽見此聲駐足回頭,見是秦纓,也有些詫異,待秦纓走近了,他拱了拱手,“拜見縣主。”
秦纓道“免禮”,又說:“還沒向大人道謝——”
方君然一臉茫然,“為何道謝?”
秦纓沒想到他竟未將中秋宴上的進言當回事,便道:“中秋宮宴上,若非方大人提了那司案使的諫言,陛下不一定會給我虛銜,如今有了這虛銜,替我省了不少麻煩。”
方君然麵無笑意,隻凝著眉眼道:“哦,縣主是為了此事,那實在是不必致謝,下官寒窗苦讀考取功名,為得便是報效朝廷為民請命,下官本就是寒門出身,如今陛下不看門第用人,下官便想著,門第之見能消除,那性別之見也不該那般嚴苛,祖製雖不可違逆,但這世道,又有多少人能真為黎明百姓伸張正義呢?”
見慣了指責她女子之身不該插手公務的,如今聽方君然一席話,秦纓欣慰非常,“就憑大人此言,便該你任大理寺少卿之位,有你在大理寺,必定能使天下刑名公允明斷。”
旁人得了誇讚,多少要客氣笑笑,但方君然隻沉沉歎了口氣,“方某一己之力微末,也隻能盡力而為了。”他又看了一眼秦纓的車架,不解道:“縣主此來是為了何事?”
秦纓這才想起來意,忙去問守衛謝星闌下落,得了肯定的答複之後才道:“這兩日與謝大人查辦一件案子,今日是來找他的。”
方君然道:“那巧了,下官也是來見謝大人的,縣主先請——”
秦纓邁步進門,方君然跟在她身後,始終落後半步,秦纓回頭不遮不掩地打量他,又道:“方大人高中時考了幾次?”
方君然微斂眉眼道:“秀才考了兩次,舉人考了兩次,探花考了一次。”
秦纓輕嘶一聲,“難怪方大人年紀輕輕便被陛下器重,原是少年才子,大人今日來見謝大人,也是為了案子?”
“為盧國公府之案。”
秦纓既然也是查辦者,方君然便不做隱瞞,“如今要定案了,還有些許細枝末節要複核,後日便會給盧氏一家判罪。”
秦纓心弦微動,“盧氏一家會是何罪?”
方君然道:“盧炴和盧旭有數條人命在身,是斬刑無疑,其他妻子兒女者則會被連坐,或是流刑或是徒刑,不一而足,皆要等三法司一同審定。”
秦纓見過《周律》,知道如今司刑多有連坐,而這律法沿襲了百多年,絕非一人之力可改,但她仍然忍不住道:“方大人以為連坐之刑如何?”
方君然眼露疑惑,似乎不解她為何有此問,秦纓見他表情便知他對《周律》根深蒂固從未質疑,她便道:“就比如此番盧氏之案,審下來發現盧夫人和盧世子並不知情,她們被貶為庶民是應當,但被施以重懲,會否不公?”
方君然眉眼微肅,“但縣主可曾想過,盧國公府世襲爵位,夫人和世子享受了尊榮多年,但她們的夫君和父親,卻在靠著世襲的尊榮在殘害百姓後一手遮天,枉顧法紀,若盧炴和盧旭殺人之後便被揭發,她們早在十年前便無尊榮可言,這十年的榮華富貴,是他們不該得的,隻憑這一點,他們也該受到懲治,何況盧國公與其兄弟罪大惡極,為了不令其他人效仿,也該治重罪,否則如何平民憤?”
秦纓乍聽之下,隻覺方君然此言也有些道理,正待接話之時,方君然驟然看向了她前方,“謝大人——”
秦纓收回目光,一眼看到謝星闌得了消息,正站在不遠處候著,看見她和方君然同來,他似乎也有些疑惑,秦纓便加快步伐,走近道:“剛到衙門外,碰見了方大人。”
方君然從袖中拿出一卷文書,“後日要審定盧氏之案,這是這幾日核驗下來,還有需要金吾衛解釋之處——”
掃了一眼秦纓,方君然道:“謝大人如今又有新案在身,那便叫下屬處置,今日之內命人送去大理寺便可,我就不在此等著了。”
謝星闌接過文書,“方大人放心,會盡早送去。”
方君然得了此言,又利落道:“不知韓欽使可在?我有別的案子要與他商議一二。”
謝星闌便道:“在西邊衙門,謝堅,送方大人過去。”
謝堅應聲帶路,方君然對秦纓拱了拱手,秦纓牽唇,“方大人好走——”
方君然轉身離去,待已走出十多步,秦纓目光還落在方君然身上,謝星闌在旁微微眯眸,“你何時與方君然如此熟絡了?”
秦纓視線一轉看向謝星闌,“不算熟絡,隻是剛才碰到了,中秋宮宴多虧他進言我才被封了司案使,自然要道謝的,這個方大人不苟言笑,倒有些意思。”
謝星闌“嗯”了一聲,“是有些意思,他就差將‘鐵麵無私’四個大字寫在臉上了。”
他轉身帶秦纓入堂中,秦纓走在他身邊道:“適才我問了他盧氏的案子如何判罰,看他的意思,還是力主嚴刑峻法的,如此震懾朝野是無錯,但他寒門出身,便不怕世家貴胄挾私報複?”
謝星闌道:“如今天下承平,陛下正需要與世家抗衡的純臣,他便是陛下看中的人選之一,有陛下護著,隻要他不出格,世家暫且動不了他。不過,聖心難測,其他人都會為自己留後路,唯獨他似未想到這一點,這兩年的作風激進鐵腕,並不給自己留餘地。”
秦纓道:“如今的世道,為百姓請命的確正需要這樣的朝官。”
謝星闌眼瞳微深,轉了話頭,“你昨日入宮可順遂?”
秦纓神思一緊,忙將昨夜去雲韶府所見道來,最終無奈道:“玲瓏出宮已經八年,應該是這八年之間和韋家有了交情。”
謝星闌令秦纓落座,而後緩聲道:“昨日我見到了韋崇,問起雙喜班,韋崇言辭謹慎,隻說是三四年前喜歡上了雜耍之技,看了幾家班子的表演,最終喜歡上了雙喜班的幾樣絕技,尤其是玲瓏傳授給徒弟的繩伎和杆伎,來往得多了,便也知道了玲瓏的義舉,因此才相助一二,並無別的關係。”
秦纓蹙眉,“可能相信?”
謝星闌沉吟道:“半信半疑,白日我也見到了趙景誌的堂叔,那堂叔說趙景誌在老家考了幾次秋闈了,卻都未高中,秀才便算是到頭了,又因家貧,沒法子繼續苦讀,因此才投奔他們,到京城是想靠著秀才的身份謀個前程,可誰知京城中秀才根本不算什麽,一開始找了個私塾令他做教書先生,可他自己學問不佳,沒多久被辭退,後來他又寫詩文拿去賣,卻也無人看得上,是沒辦法了,才因他明算尚可,去做了賬房先生,玲瓏給月錢大方,他便在雙喜班一幹三年。”
謝星闌又道:“他如今已經二十五歲,他堂叔本想給他說親事,但前後說了三門親,都被他拒絕,兩次是因對方商戶女,還有一次是因為對方比他大了半歲,他們老家有個說法,女子比男子年歲大的,娶回家中頗不吉利。”
秦纓眉頭緊擰,“那我看他獨身最好,莫要禍害了別的姑娘。”
謝星闌牽唇,“他自視甚高,雖然給茹娘送過胭脂水粉,但他多半不會娶茹娘為妻,茹娘也是聰明人,她不會在趙景誌身上浪費功夫。”
秦纓點了點頭,“不錯,茹娘靈慧,應當能看出趙景誌的品性,但趙景誌極重錢財,銀子失竊還是難已定論,隻是偷銀子的人,不一定是凶手,凶手也不一定偷銀子,這雙喜班必定還有何故事是我們不知的。”
秦纓話音剛落,謝堅從外快步而入,“公子,謝詠派人來報,說今日玲瓏又出門了,說的是給茹娘采買治喪之物,謝詠帶人跟了一段,發現她去的是西市方向,但城中喪葬鋪子最多之地應該在東市那邊才對,眼下謝詠還帶人跟著,不知最終要去何處。”
謝星闌和秦纓對視一眼,謝星闌道:“等消息。”
此時時辰尚早,謝詠帶著人跟著,一有消息自會來報,而秦纓亦想知道玲瓏在這個關頭為何撒謊,等待最為磨人,秦纓想到馮昀,便問起了馮孟良的案子,謝星闌朝外掃了一眼,低聲道:“馮孟良和馮暄受傷不輕,前夜我未明說,眼下二人在牢裏關著,我已命人暗自送了吃食與藥,性命是無礙,但要再等上幾日。”
秦纓眉眼微沉道:“那該如何證明他們與貪墨的案子無關呢?”
“也算簡單,隻需要查清楚舞弊的銀兩數額,以及這些銀子到底經了哪些人的手便可。”謝星闌語聲泰然,“眼下還有一個最主要的舞弊士子還未抓住,此人便是最關鍵的人證,韓歧未抓到那人,於是捏造了證物和證詞想將有牽扯的人都拖入局中。”
秦纓心弦微緊,“此案是他查辦,他都不曾抓到,那你如何找到此人?”
謝星闌緩聲道:“我已知曉他的下落,不出五日便會有消息,韓歧也並非是抓不到,此人是他有意放走——”
秦纓不解道:“此人是何人?”
“是原文州刺史的外侄,與韓歧很有些淵源,東窗事發之後,此人遁走,家人雖都被下獄,但當事人一直潛逃在外。”
見謝星闌一清二楚,秦纓有些驚訝,“京城距離文州千裏之遙,你這樣快便能知道那人下落?”
見秦纓質疑,謝星闌唇角微緊,但這時,秦纓忽生了然之色,放輕聲音道:“我記得外頭傳言,說年初你有一陣子不爭任何差事,莫非你麵上未爭這差事,但私底下也派了人去文州查探?你是想抓韓歧的把柄?”
謝星闌落在膝頭的指節微緊,索性認了,“確是如此。”
秦纓輕嘖道:“那豈非沒有遇到馮昀,你也會發現這案子有差錯?”
謝星闌點頭,“不錯。”
秦纓一時慨歎起來,謝星闌看似選了不同之路,但在暗處,卻仍然早早私查了文州貪墨案,這令她心底生出一絲不安。
見秦纓神色不對,謝星闌凝眸,“怎麽?有何不妥?”
秦纓扯了扯唇角,“我隻是在想,馮昀若知道你早晚能發現他父親是被冤枉,也不必吃那般多苦頭了,不過這世上沒有早知道。”
謝星闌不知如何接這話,秦纓卻問起了馮昀來,謝星闌不願多說文州貪墨案的具體情形,便自然而然將話頭落在了馮昀身上。
二人正說著,外頭謝堅忽然稟告道:“公子,謝詠親自回來了!”
此言落下,謝星闌劍眉頓皺,不多時,謝詠一臉薄汗地走了進來,“公子,玲瓏班主今日去了城東天茗茶肆,她是與一個中年男人有約,屬下起初覺得那人麵熟,但未認出身份,待盯了片刻,屬下才想起來在何處見過他——”
謝星闌沉聲:“何處?”
“在中秋宮宴的宣武門外。”謝詠喘了口氣,“若屬下沒記錯,當時此人隨侍在文川長公主的車架旁。”
第93章 迷障
“文川公主的車架?”
秦纓點了點頭,“天色不早了,也不知謝大人此刻在金吾衛還是在別處,且他還要去韋尚書府上,我便先回府,明日早間再去金吾衛一趟。”
李芳蕤蠢蠢欲動,但一臉愁容道:“可惜明日要去探望外祖母,否則我也與你同去。”
秦纓牽唇,“你今日已陪我半晌了,還是看望老夫人要緊。”
李芳蕤隻得作罷,與秦纓告辭之後,上了等候已久的自家馬車,秦纓也一同上了馬車,兩輛馬車背道而行,很快消失在了夜幕之中。
回到臨川侯府之時,外出問道的秦璋已歸來,父女二人如往常那般一同用膳,等上膳食之時,得知秦纓去了雲韶府查問玲瓏生平,秦璋有些意外,“怎查到了玲瓏身上?”
秦纓對秦璋自無隱瞞,便簡練道:“因發現玲瓏對我們撒了謊,今日她並未出城,卻告訴我們說出城給茹娘買墓地了,這個當口上,她做為茹娘的師父何必要撒謊呢?”
秦璋凝聲道:“茹娘是她的徒弟,總不至於這師徒二人還有何仇怨?”
說話間,秦廣帶著兩個婢女將晚膳送了上來,父女二人的膳食向來簡單,今日秦廣親自將一盅燉至乳白的高湯端了下來,又笑著道:“這是豬骨湯,半點兒油星不見,廚房燉了四個時辰,裏頭放了不少補品,縣主多喝點兒。”
秦璋信道多年,如今極喜好素食,此刻親手為秦纓盛了一碗湯,秦纓應好接過,這才回答秦璋疑問,“還說不清呢,按理說茹娘與宮內毫無關係,不過雙喜班很得韋尚書看重,女兒今日入宮,是想看看玲瓏與韋家可有淵源,但誰知雲韶府根本查不到這些,女兒如今想著,韋尚書看重雙喜班,應該與玲瓏在宮內的經曆關係不大。”
“韋尚書韋崇?”秦璋微微蹙眉,“他們韋家與此前的薛家一樣,以詩書禮儀為家訓,朝野之間很有幾分清正名聲,雙喜班是雜耍班子,或許隻是韋崇愛好雜耍之技?”
秦纓喝了兩口湯,點頭道:“能如此是最好了。”
秦璋滿眼關切地望著秦纓,“你也是為此費了心思了,多吃點,雲韶府都是管宮內之事的,前朝臣子的事,他們自然不會知道。”
秦纓道:“女兒今日還專門翻看了雲韶府的名冊,從永泰初年開始,看了一整個下午,芳蕤眼睛都看酸了,雖然找到了玲瓏受賞賜受拔擢的記錄,但那冊子上的確不提雜事,至多寫著當年各種國宴上的樂舞雜技。”
秦璋眉頭微抬,“竟看去了永泰初年?那是四十年前了。”
秦纓喝完了湯,又用起了今日奉上的一道冬月盤兔,“是,一開始不確定玲瓏哪年入宮,後來得知她是永泰三年入宮的,當時才九歲,那時候梨園教坊興盛,有好些厲害的伎人在宮中,尤其樂舞一道,玲瓏能從這些人之中脫穎而出,也很是不易了。”
秦璋微微頷首,秦纓又道:“芳蕤對早年教坊盛景很有興致,給我們帶路的老公公便說起了當年花樣極多的樂舞,聽得芳蕤唏噓不已,不過梨園教坊的女子終其一生難得陛下垂愛,亦日日苦練功夫落得滿身傷病,實在令人唏噓。”
秦廣在旁站著,此刻道:“但凡入宮的,不管是嬪妃還是宮女,名義上都是陛下的人,因此即便是普通宮女,也都求個一朝臨幸,就此飛黃騰達,但梨園教坊之人,卻是常常等得白了頭發,都不一定能見陛下幾次,但凡明君,又有誰天天點樂舞雜藝看呢?因此啊,早些年宮裏還流傳出來許多《宮詞》,其中一大半都是寫梨園教坊女子之苦的。”
秦纓語聲唏噓,“那陛下裁減梨園教坊的人數,倒也是好事。”
秦璋頷首道:“確是如此,自豐州之亂後,陛下不僅削了梨園教坊,連妃嬪宮女都極少選新人,這般倡導簡樸之風,對前朝文武百官也是一番震懾。”
父女二人說著,秦纓用足了晚膳,這時,秦璋又命人送來幾樣糕點果子,秦纓看得失笑,隻好領了秦璋好意,兀自回了清梧院。
看著盤中糕點,秦纓不由想到了馮昀,“兩日未去探望,這孩子也不知如何了?眼下等消息最是心焦,謝大人要查雙喜班的案子,馮孟良的冤情也令他為難。”
白鴛道:“不若明日再去看看?”
秦纓略一沉吟,“明早先去一趟金吾衛再說。”
時辰不早,秦纓梳洗更衣之後兀自安歇,第二日晨起之時,便見外頭天色仍然陰沉沉的,時節已入八月末,天氣一日涼過一日,走出房門之時,一股子涼意撲麵而來,秦纓下意識攏了攏襟口。
待到了前院與秦璋用早膳,聽聞秦纓要去金吾衛,秦璋抬眸道:“此番還是和那謝家小子一道查案子?”
秦纓口中含著粥食,囫圇應了一聲,秦璋眉頭微蹙,“你與他一同查了三件案子了,他待你可周全?”
秦纓頷首,“周全,否則女兒也不會在差事上這般信任他。”
秦璋欲言又止,但見秦纓那坦然自若的模樣,到底忍了話頭,“罷了,若他對你不敬,你可要告訴爹爹。”
秦纓笑著應好,待用完早膳,乘著馬車直奔金吾衛衙門。
馬車在衙門外停駐,秦纓剛掀開車簾,便看到了一道眼熟的身影,她眸色微亮,“方大人——”
方君然帶著個隨從,正要跨進金吾衛衙門大門,聽見此聲駐足回頭,見是秦纓,也有些詫異,待秦纓走近了,他拱了拱手,“拜見縣主。”
秦纓道“免禮”,又說:“還沒向大人道謝——”
方君然一臉茫然,“為何道謝?”
秦纓沒想到他竟未將中秋宴上的進言當回事,便道:“中秋宮宴上,若非方大人提了那司案使的諫言,陛下不一定會給我虛銜,如今有了這虛銜,替我省了不少麻煩。”
方君然麵無笑意,隻凝著眉眼道:“哦,縣主是為了此事,那實在是不必致謝,下官寒窗苦讀考取功名,為得便是報效朝廷為民請命,下官本就是寒門出身,如今陛下不看門第用人,下官便想著,門第之見能消除,那性別之見也不該那般嚴苛,祖製雖不可違逆,但這世道,又有多少人能真為黎明百姓伸張正義呢?”
見慣了指責她女子之身不該插手公務的,如今聽方君然一席話,秦纓欣慰非常,“就憑大人此言,便該你任大理寺少卿之位,有你在大理寺,必定能使天下刑名公允明斷。”
旁人得了誇讚,多少要客氣笑笑,但方君然隻沉沉歎了口氣,“方某一己之力微末,也隻能盡力而為了。”他又看了一眼秦纓的車架,不解道:“縣主此來是為了何事?”
秦纓這才想起來意,忙去問守衛謝星闌下落,得了肯定的答複之後才道:“這兩日與謝大人查辦一件案子,今日是來找他的。”
方君然道:“那巧了,下官也是來見謝大人的,縣主先請——”
秦纓邁步進門,方君然跟在她身後,始終落後半步,秦纓回頭不遮不掩地打量他,又道:“方大人高中時考了幾次?”
方君然微斂眉眼道:“秀才考了兩次,舉人考了兩次,探花考了一次。”
秦纓輕嘶一聲,“難怪方大人年紀輕輕便被陛下器重,原是少年才子,大人今日來見謝大人,也是為了案子?”
“為盧國公府之案。”
秦纓既然也是查辦者,方君然便不做隱瞞,“如今要定案了,還有些許細枝末節要複核,後日便會給盧氏一家判罪。”
秦纓心弦微動,“盧氏一家會是何罪?”
方君然道:“盧炴和盧旭有數條人命在身,是斬刑無疑,其他妻子兒女者則會被連坐,或是流刑或是徒刑,不一而足,皆要等三法司一同審定。”
秦纓見過《周律》,知道如今司刑多有連坐,而這律法沿襲了百多年,絕非一人之力可改,但她仍然忍不住道:“方大人以為連坐之刑如何?”
方君然眼露疑惑,似乎不解她為何有此問,秦纓見他表情便知他對《周律》根深蒂固從未質疑,她便道:“就比如此番盧氏之案,審下來發現盧夫人和盧世子並不知情,她們被貶為庶民是應當,但被施以重懲,會否不公?”
方君然眉眼微肅,“但縣主可曾想過,盧國公府世襲爵位,夫人和世子享受了尊榮多年,但她們的夫君和父親,卻在靠著世襲的尊榮在殘害百姓後一手遮天,枉顧法紀,若盧炴和盧旭殺人之後便被揭發,她們早在十年前便無尊榮可言,這十年的榮華富貴,是他們不該得的,隻憑這一點,他們也該受到懲治,何況盧國公與其兄弟罪大惡極,為了不令其他人效仿,也該治重罪,否則如何平民憤?”
秦纓乍聽之下,隻覺方君然此言也有些道理,正待接話之時,方君然驟然看向了她前方,“謝大人——”
秦纓收回目光,一眼看到謝星闌得了消息,正站在不遠處候著,看見她和方君然同來,他似乎也有些疑惑,秦纓便加快步伐,走近道:“剛到衙門外,碰見了方大人。”
方君然從袖中拿出一卷文書,“後日要審定盧氏之案,這是這幾日核驗下來,還有需要金吾衛解釋之處——”
掃了一眼秦纓,方君然道:“謝大人如今又有新案在身,那便叫下屬處置,今日之內命人送去大理寺便可,我就不在此等著了。”
謝星闌接過文書,“方大人放心,會盡早送去。”
方君然得了此言,又利落道:“不知韓欽使可在?我有別的案子要與他商議一二。”
謝星闌便道:“在西邊衙門,謝堅,送方大人過去。”
謝堅應聲帶路,方君然對秦纓拱了拱手,秦纓牽唇,“方大人好走——”
方君然轉身離去,待已走出十多步,秦纓目光還落在方君然身上,謝星闌在旁微微眯眸,“你何時與方君然如此熟絡了?”
秦纓視線一轉看向謝星闌,“不算熟絡,隻是剛才碰到了,中秋宮宴多虧他進言我才被封了司案使,自然要道謝的,這個方大人不苟言笑,倒有些意思。”
謝星闌“嗯”了一聲,“是有些意思,他就差將‘鐵麵無私’四個大字寫在臉上了。”
他轉身帶秦纓入堂中,秦纓走在他身邊道:“適才我問了他盧氏的案子如何判罰,看他的意思,還是力主嚴刑峻法的,如此震懾朝野是無錯,但他寒門出身,便不怕世家貴胄挾私報複?”
謝星闌道:“如今天下承平,陛下正需要與世家抗衡的純臣,他便是陛下看中的人選之一,有陛下護著,隻要他不出格,世家暫且動不了他。不過,聖心難測,其他人都會為自己留後路,唯獨他似未想到這一點,這兩年的作風激進鐵腕,並不給自己留餘地。”
秦纓道:“如今的世道,為百姓請命的確正需要這樣的朝官。”
謝星闌眼瞳微深,轉了話頭,“你昨日入宮可順遂?”
秦纓神思一緊,忙將昨夜去雲韶府所見道來,最終無奈道:“玲瓏出宮已經八年,應該是這八年之間和韋家有了交情。”
謝星闌令秦纓落座,而後緩聲道:“昨日我見到了韋崇,問起雙喜班,韋崇言辭謹慎,隻說是三四年前喜歡上了雜耍之技,看了幾家班子的表演,最終喜歡上了雙喜班的幾樣絕技,尤其是玲瓏傳授給徒弟的繩伎和杆伎,來往得多了,便也知道了玲瓏的義舉,因此才相助一二,並無別的關係。”
秦纓蹙眉,“可能相信?”
謝星闌沉吟道:“半信半疑,白日我也見到了趙景誌的堂叔,那堂叔說趙景誌在老家考了幾次秋闈了,卻都未高中,秀才便算是到頭了,又因家貧,沒法子繼續苦讀,因此才投奔他們,到京城是想靠著秀才的身份謀個前程,可誰知京城中秀才根本不算什麽,一開始找了個私塾令他做教書先生,可他自己學問不佳,沒多久被辭退,後來他又寫詩文拿去賣,卻也無人看得上,是沒辦法了,才因他明算尚可,去做了賬房先生,玲瓏給月錢大方,他便在雙喜班一幹三年。”
謝星闌又道:“他如今已經二十五歲,他堂叔本想給他說親事,但前後說了三門親,都被他拒絕,兩次是因對方商戶女,還有一次是因為對方比他大了半歲,他們老家有個說法,女子比男子年歲大的,娶回家中頗不吉利。”
秦纓眉頭緊擰,“那我看他獨身最好,莫要禍害了別的姑娘。”
謝星闌牽唇,“他自視甚高,雖然給茹娘送過胭脂水粉,但他多半不會娶茹娘為妻,茹娘也是聰明人,她不會在趙景誌身上浪費功夫。”
秦纓點了點頭,“不錯,茹娘靈慧,應當能看出趙景誌的品性,但趙景誌極重錢財,銀子失竊還是難已定論,隻是偷銀子的人,不一定是凶手,凶手也不一定偷銀子,這雙喜班必定還有何故事是我們不知的。”
秦纓話音剛落,謝堅從外快步而入,“公子,謝詠派人來報,說今日玲瓏又出門了,說的是給茹娘采買治喪之物,謝詠帶人跟了一段,發現她去的是西市方向,但城中喪葬鋪子最多之地應該在東市那邊才對,眼下謝詠還帶人跟著,不知最終要去何處。”
謝星闌和秦纓對視一眼,謝星闌道:“等消息。”
此時時辰尚早,謝詠帶著人跟著,一有消息自會來報,而秦纓亦想知道玲瓏在這個關頭為何撒謊,等待最為磨人,秦纓想到馮昀,便問起了馮孟良的案子,謝星闌朝外掃了一眼,低聲道:“馮孟良和馮暄受傷不輕,前夜我未明說,眼下二人在牢裏關著,我已命人暗自送了吃食與藥,性命是無礙,但要再等上幾日。”
秦纓眉眼微沉道:“那該如何證明他們與貪墨的案子無關呢?”
“也算簡單,隻需要查清楚舞弊的銀兩數額,以及這些銀子到底經了哪些人的手便可。”謝星闌語聲泰然,“眼下還有一個最主要的舞弊士子還未抓住,此人便是最關鍵的人證,韓歧未抓到那人,於是捏造了證物和證詞想將有牽扯的人都拖入局中。”
秦纓心弦微緊,“此案是他查辦,他都不曾抓到,那你如何找到此人?”
謝星闌緩聲道:“我已知曉他的下落,不出五日便會有消息,韓歧也並非是抓不到,此人是他有意放走——”
秦纓不解道:“此人是何人?”
“是原文州刺史的外侄,與韓歧很有些淵源,東窗事發之後,此人遁走,家人雖都被下獄,但當事人一直潛逃在外。”
見謝星闌一清二楚,秦纓有些驚訝,“京城距離文州千裏之遙,你這樣快便能知道那人下落?”
見秦纓質疑,謝星闌唇角微緊,但這時,秦纓忽生了然之色,放輕聲音道:“我記得外頭傳言,說年初你有一陣子不爭任何差事,莫非你麵上未爭這差事,但私底下也派了人去文州查探?你是想抓韓歧的把柄?”
謝星闌落在膝頭的指節微緊,索性認了,“確是如此。”
秦纓輕嘖道:“那豈非沒有遇到馮昀,你也會發現這案子有差錯?”
謝星闌點頭,“不錯。”
秦纓一時慨歎起來,謝星闌看似選了不同之路,但在暗處,卻仍然早早私查了文州貪墨案,這令她心底生出一絲不安。
見秦纓神色不對,謝星闌凝眸,“怎麽?有何不妥?”
秦纓扯了扯唇角,“我隻是在想,馮昀若知道你早晚能發現他父親是被冤枉,也不必吃那般多苦頭了,不過這世上沒有早知道。”
謝星闌不知如何接這話,秦纓卻問起了馮昀來,謝星闌不願多說文州貪墨案的具體情形,便自然而然將話頭落在了馮昀身上。
二人正說著,外頭謝堅忽然稟告道:“公子,謝詠親自回來了!”
此言落下,謝星闌劍眉頓皺,不多時,謝詠一臉薄汗地走了進來,“公子,玲瓏班主今日去了城東天茗茶肆,她是與一個中年男人有約,屬下起初覺得那人麵熟,但未認出身份,待盯了片刻,屬下才想起來在何處見過他——”
謝星闌沉聲:“何處?”
“在中秋宮宴的宣武門外。”謝詠喘了口氣,“若屬下沒記錯,當時此人隨侍在文川長公主的車架旁。”
第93章 迷障
“文川公主的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