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纓鬆了口氣,“那再好不過。”
說至此,秦纓盯著眼前的畫像,忽然將畫像卷起,“我拿回去仔細想想,如今看著,總還有些細微之處不妥。”
話音落定,秦纓又看謝星闌,發愁道:“你身邊可有會作畫之人?”
謝星闌還未言語,站在門口的謝堅忍不住道:“縣主不必找旁人了,我們公子的丹青自幼跟隨老爺修習,當年我們老爺可是被初初登基的陛下親自點名為其做畫像之人。”
秦纓聽得意外,“你怎不早說?”
謝星闌淡然道:“此前你幫刑部辦差,我自不好多言,何況我多年不曾作畫,畫技早已生疏。”
秦纓揚唇,“你父親為陛下畫像,那你一定不會差,我的要求其實十分簡單,能畫出人的眉眼神態便可,有你在我便放心了。”
心中大石落地,秦纓頗為歡欣,“明日再同你說如何更改畫像。”
時辰已晚,待謝星闌應好,秦纓便帶著畫卷出門,但剛進自己房門,她腳下便是一頓,外間夜風烈烈,江麵上更是漆黑一片,唯有江水浪濤聲洶湧迫人,秦纓忽然擔憂,這一夜的謝星闌能否好眠?
第114章 舊事
翌日清晨, 秦纓剛起身便聽見外頭傳來李芳蕤的聲音,待梳洗出門,果然看到李芳蕤神采奕奕地站在廊道上眺望江景, 秦纓看得鬆了口氣,“看樣子是好多了。”
李芳蕤轉身, 一邊說一邊往隔壁謝星闌的房門瞟,“不是好多了,是完全好了, 可沒理由讓我下船了——”
這話是對謝星闌說的,秦纓失笑搖頭, “不下船可以, 你真回筠州一趟也不錯。”
李芳蕤不願意, “不要, 便是回筠州,也不是我一人回去,再說筠州老宅空置, 我回去也沒意思,咱們這一夜好似又走了百裏,應該能比預計的快些到慈山縣。”
清晨的江麵上霧氣渺渺, 兩岸青山陡壁相對, 奇峻險要,是秦纓未見過的景致, 這時一樓甲板上閃過付彪的影子,乃是問早膳在何處用, 秦纓聞言帶著李芳蕤往樓下來。
這樓船鬆闊, 一樓也住了翊衛,付彪開辟出一間廳堂用膳, 攏共十多個水手船工則在船尾的甲板上用飯,秦纓落座,又朝外看著與付彪對談,“付老板家鄉何處?”
付彪長相憨厚,眼底卻閃著精光,此刻不敢輕慢道:“在下是渝州人。”
秦纓又看向船尾的船工,“那你這船上的人,可也都是渝州人?”
付彪頷首,“在下這船,常年跑京城到楚州、渝州,到楚州慢行十五日,快行十一日,到渝州則要再多四日,因此底下人也都找的楚州和渝州兩地之人,這樣船靠岸了,要歇息一起歇息,免得湊不齊人手。”
船工們常年跑船,各個被曬得黝黑,粗布汗巾著身,精幹利落,秦纓又問:“你這船上的人手都是跟了你多久的?”
付彪略作回憶,“短的跟了三五年,長的已經跟了十年之久了,從剛開始做領頭起,便一直跟著。”
說至此,付彪往外頭江麵看去,又感歎道:“您別看這一晚上外頭還算平靜,可再往下走,有好幾處暗礁多的險灘都不得馬虎,若遇上暴雨天氣,有幾個山口的江風能把船掀過去,在下從十幾歲便跟著師父跑,到後來自己掌船,攏共遇見過三次沉船了,破財便罷了,最害怕的是自己命也丟了,因此這些船工是越老道越好,他們熟悉了路上的險情,也知道如何處置,且他們跑熟一條水路也不易,也不會另更換差事。”
朝陽初升,霧氣散盡,江麵上風軟浪平,的確看不出驚險,但秦纓卻聽得心弦微緊,不由問:“你經曆過三次沉船事故?都是何時之事?”
付彪回想片刻,“第一次是十五歲那年,二十年前的事了,一搜客船沉了,死了二十幾個人,還有十五年前,沉過一條貨船,損失了不少金銀,老板活下來後賠不起,直接跑了,再有便是七年前,我替老東家掌舵的一艘舊船沉了,當時東家厚道,沒有追究我們,後來我自己買了船跑,一直膽戰心驚的,若是半途氣候不好,是堅決不敢啟航的。”
李芳蕤也聽得心驚,“你這船上乘客最多之時,少說也有七八十人吧,若真遇見事故,能活下來多少人?”
付彪苦笑,“您說得在下心都顫了,若是滿客,這裏能塞下百來人,但那是極少數時候,春季春汛,夏季多雨,冬日江凍,我是絕不敢的,而船難多在暗礁密、水流急之地,沉船後不會水的必死無疑,會水的若抓不住浮木,也難支撐。”
見李芳蕤聽得興致勃勃,秦纓也十分專注,付彪繼續道:“在下在這條水路跑了二十多年,聽過的最大的一次船難乃是在三十多年前,當時便是一艘百多人的大船,沉在了江州界內的百花灘處,那艘船上的人隻活下來兩三個水性最好的,後來那處險灘便被叫做了百鬼灘,再以後,還聽說過官船出事的,朝廷三品大員和隨從都沒了,還有那種舉家入京或者舉家南下的,因出了事故,一大家子人……”
“公子——”
付彪說得起勁,外頭卻傳來一道聲響,下一刻,謝星闌抬步走了進來,付彪見狀上前施禮,待謝星闌落座,李芳蕤問道:“後來呢?”
付彪一攤手,“那肯定是一家子人都沒了啊,可憐——”
“好了,先吃飯。”秦纓快速打斷付彪之言,又對付彪道:“若是跑習慣了水路的,再去往別處時,會否先選擇水路出行?”
付彪笑嗬嗬道:“尋常百姓家車馬都是稀貴物,若是陸路的時間與水路差不多,那自然是走水路舒服的。”
秦纓點頭不再問,付彪便自去忙碌,待他一走,秦纓便有些憂心地看向謝星闌,但謝星闌麵不改色,也瞧不出喜怒,他更道:“你此前說的是對的,按照他們行凶的路徑,的確極可能走水路而行,待到了碼頭,我命人在碼頭上張榜,他們走水路好處是避免被各處關卡攔截留下蹤跡,但壞處是在一艘船上數日,隨行之人必定記著其長相。”
秦纓點頭,“選擇走水路除了陸路不便,還可能是他們其中有人熟悉水路,但我不確定是何人,如今隻有一人的形貌出現在目擊者證詞中,不妨多畫幾個版本。”
李芳蕤見二人言談差事也不做聲,待用完早膳,才跟著秦纓往謝星闌屋內去,到了屋中,秦纓將前夜帶走的畫卷鋪展開來,道:“此人身形不變,但麵上應更瘦黑精幹些,便如同外頭常年風餐露宿的船工一般,因是殺人凶徒,更擅隱藏偽裝,船行十多日,少不得與其他同艙之人言談,多半會編出一套說法,但南邊的口音不會大變,在人群之中,絕不會是最活躍之人,但也不會因異常的沉默令人矚目。”
雖有畫像在前,但秦纓說的含糊,她不確定謝星闌能否畫出她推測出的形貌,謝星闌聽完,便找來一張全新白宣,秦纓見狀便為他侍墨,謝星闌提筆,略作思忖後,一筆落在了宣紙之上,他先按照此前的畫像勾勒輪廓,待畫至五官時,才在墨線間生了變化,不多時,秦纓眼底露出了幾分驚喜來——
“對,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李芳蕤在旁比對一番,“這畫好的人稍顯木訥,謝大人畫得便要鮮活許多,隻是看上去,像個平平無奇的船上長工。”
秦纓頷首,“若我猜的不錯,凶手本就是這般身份。”
李芳蕤眼底亮彩明滅,“眼下線索不夠,你竟憑空猜到了凶手是做什麽的,若到時候抓到歹人果然如此,那你可真是神乎其神了!”
秦纓但笑不語,待謝星闌畫完最後一筆,她越是滿意,一邊晾幹墨跡一邊道:“果真比我們府中師父畫得精細太多了!如今船上多有搖晃,你的手卻極穩。”
謝星闌唇角微彎,“一張不夠,正好船上無事,可多畫數張以備通緝。”
秦纓應好,李芳蕤也對謝星闌刮目相看,“想不到謝大人擅丹青,竟從未聽說過。”
謝星闌不做聲,又展開一張白宣作畫,李芳蕤這時被船晃得不適,又問秦纓討了藥回房服藥,待她出門,秦纓往桌案旁走近了一步,輕聲道:“剛才船老板那些話,你莫要放在心上——”
謝星闌筆尖一頓,極細的墨線頓時洇出一筆墨點,他抬眸看秦纓,見她眼底多有關切,自己唇角也緊抿起來,複又低頭將毀了的畫折起,沉聲道:“事情過去多年,我早已忘了當年船難的細枝末節,你不必擔心。”
謝星闌素不顯山露水,此刻瞧著卻有些沉鬱落寞,秦纓不能真放下心,又不知如何安慰,隻得繼續在旁研墨。
用了大半日,又畫了三五畫像,秦纓亦重新再看卷宗,間或提出一二更改,畫上人像便愈發栩栩如生,至晚膳之後,秦纓才回自己房中歇息。
翌日清早,秦纓起身出門時,謝星闌的房門也正打開,二人前後下一樓用早膳,謝星闌大步在前,目不斜視,到了一樓,謝星闌擇了背對窗欞的一邊落座,秦纓目光在謝星闌身上一掃而過,用完早膳後,秦纓用等李芳蕤的借口留在了一樓。
待謝星闌回房研看卷宗,秦纓在樓梯口堵住了謝堅,謝堅有些納悶,狐疑道:“縣主是有何吩咐不成?”
秦纓眉眼間一片肅然,“我如此有些唐突,不過我還是想問問,你可知道當年你家先老爺夫人,是在何處生得船難?”
謝堅麵色一變,立刻站直了身子,又往樓上看了一眼,“縣主怎想起問這個?”
秦纓歎氣,“這一路南下,總要走到當年出事的地方,你家公子這兩日可有不快?”
謝堅抓了抓腦袋,“沒有的,公子多在房中看幾件舊案的卷宗,畢竟在我們接手之前,對舊案細節所知甚少,至於您要問的,其實小人也不是十分清楚,當年小人和謝詠都還在江州謝府,隻知道是快到江州地界生的事故。”
秦纓擰眉,“那便是兩三日之後了?”
謝堅點頭,又苦著臉道:“公子這些年極少提起舊事,小人們也不好說什麽,此番小人也以為公子要走陸路的……”
謝堅說完便噤聲,秦纓也明白謝星闌為何選了水路,見謝堅多有忌諱,她也不好多問,“罷了,你隻當我未提過,也不必對你家公子說起。”
謝堅應好,“您是關心我家公子,小人明白。”
謝堅先行上樓,秦纓則默然未動,就在這時,逼仄的廊道之中光線微暗,外頭付彪的聲音也響了起來,秦纓快步出廊道,隻見船頭甲板上,付彪和兩個船工正愁眉苦臉地抬頭望天,秦纓隨他們看去,目之所及,盡是烏雲密布。
秦纓微微蹙眉,又聽付彪憂心忡忡道:“前麵便是最驚險的意陽十二灘,今天到明天可千萬不要有雷雨才好。”
第115章 觸礁
“如今咱們已經出了京城地界, 這西麵岸上乃是洛州意陽縣,因此前麵的險灘,被稱為意陽十二灘, 您看這西側的山壁,筆直鋒利似劍一般, 雲滄江便靠山壁而下,今日到明日,咱們攏共要過十二道江灣, 不但水流湍急,暗礁亦多, 天氣晴好便罷, 若遇風雨, 最老道的船工也要提心吊膽……”
付彪語重心長說完, 又看了一眼前方天穹,秦纓蹙眉道:“若真是危險,不如在前麵尋一處碼頭靠岸?”
付彪搖頭, “這前頭沒有大碼頭了,隻有到了江明才能靠岸。”
見秦纓秀眉緊擰,付彪寬慰道:“您放心, 雷雨天氣在下也走過多回, 不易出大岔子,但屆時風緊浪急, 船上客人極不好受。”
秦纓放下心來,“這倒不怕。”
待陪著李芳蕤用完早膳, 二人一道到了謝星闌房中, 剛一進門,謝星闌便遞上來一張地圖, “你看看,南下幾州府輿圖,當日案發之後,楚州刺史錢維已封鎖了整個慈山縣和楚州以東的各處要道,但中間尚有大半日功夫,不知凶手如今是否還在慈山縣內。”
秦纓拿起地圖細看,李芳蕤也從一旁湊了過來,“慈山縣在楚州以東,正在雲滄江畔,凶手行凶之後總不至於再從水路逃走吧?也不一定立刻就有合適的船,若走陸路,慈山縣的官道隻有南北兩個方向,南邊往楚州城再去渝州,北麵可去往洛州,而若從其他小道離開,則多往連州方向走——”
秦纓輕訝,“你怎知道得這般詳細?”
李芳蕤揚唇,“我隨父親在軍中時,最喜看他們細細繪製的各處輿圖,看兩遍便能記個大概,後來出門遊曆之時,雖未去過慈山縣,但當時去過楚州城,距離慈山隻有大半日路程,待離開,我們並未沿官道折返,而是從慈山西的小道抄近路上官道往渝州去,那條小道沿著山梁,是直往連州去的,路上還有岔道可通往信陽。”
宣平郡王府的封地在筠州,位於連州西南,李芳蕤又因四處跑過,對周圍幾州府可算了如指掌,秦纓頓覺李芳蕤跟來並非無用,她看向謝星闌,果真謝星闌也眉眼微鬆。
謝星闌這時道:“可算得上四通八達了,當初第一樁案子便生在連州,他們若是跑,說不定會再回連州。”微微一頓,他又問:“信陽這些年吏治如何?”
李芳蕤頷首:“極好,自從叛軍被平,朝廷派來信陽的官吏皆是能臣,再加上我父親領兵戍衛,信陽反倒比嶺南渝州、越州幾府還太平些。”
李芳蕤說完,對上秦纓探究的眸子,怕她不懂便接著道:“你應該知道信陽是何地吧?那裏是當初信陽王的封地,可沒想到十八年前因陛下削藩,令他們起了謀逆之心,當時還攛掇了幾州府節度使,很快集齊二十萬兵馬北上,逼得陛下退走豐州。”
秦纓自然知道信陽王反叛,“當時我年幼,京城又離得遠,倒是不知後來信陽這邊如何整頓了。”
“叛軍用了兩年多才徹底清繳,那時候信陽百姓過得極苦,連我們筠州都被牽累,若非父親掌兵,那些殘餘的叛軍多半要入城殺燒搶掠,後來朝廷令鄭將軍幾個南下,將餘孽清理殆盡,又查出許多當年資助叛軍的商賈士人,一番整飭下來,信陽元氣大傷,花了十年才恢複了從前的繁榮,後來的信陽城內,皆是談李長垣父子色變。”
李芳蕤一口氣說完,又道:“我當時年幼,也什麽都不知,這些都是我哥哥、母親告訴我的,後來這些年但凡到信陽為官的,總是分外小心,生怕犯了陛下忌諱,連城內衙門的差役都比別處更多些,如此狠狠治了幾年,別說反軍,便是偷雞摸狗的沒了。”
謝星闌道:“吏治越好,關卡越多,他們越不敢去,若還被困在慈山,有了畫像,一切便好辦的多了。”
案發在慈山,行在途中所言,皆是籌謀推測,沒多時,秦纓拿著刑部整理出來的囚犯名錄研究起來,畢竟時至今日,她們仍無法確定凶手作案的動機。
謝星闌繼續畫像,李芳蕤業對著輿圖寫寫畫畫起來,秦纓瞟見她在輿圖上標記出幾處小道的路徑,便道:“你善地形,若是能從軍,倒適合做繪輿圖的參軍——”
李芳蕤輕哼,“參軍算什麽?我怎麽也該是將軍!”
秦纓笑而不語,這時李芳蕤手邊的硯台忽然被晃的動了動,她轉身看向門外,蹙眉道:“風越來越大了。”
秦纓放下卷宗,待走到門口一看,果然看到一樓付彪正領著人收走甲板上的雜物,又將船帆降了一半,再看前方中天時,便見烏雲變作了黑雲,團積壓頂,正醞釀一場大雨。
江風烈烈,令秦纓裙袂飄飛,船身也愈發晃蕩,李芳蕤站在她身後,一手捂著胸口麵露難色,“不成,又想吐了,我吃點兒藥回屋子裏待著,這日不好過。”
秦纓連忙將李芳蕤送回房中,又囑咐沁霜照顧,待出門時,便見謝星闌也站在回廊上看那黑雲密布之地,秦纓站去他身邊,“船老板說他們尚能應付。”
謝星闌點頭,“今日早些用膳,晚間莫要出屋。”
天氣如此不佳,付彪也不敢大意,酉時不到便命人送晚膳去幾人房中,膳後秦纓去看李芳蕤,果然見她又吐過一回,隻用了點點心作罷,窗外風聲呼號,拍打著窗欞吱嘎作響,沁霜也被搖的發暈,憂心道:“船晃得厲害,縣主的藥收效甚微,到了晚上隻怕更難熬。”
秦纓一邊檢查屋子一邊叮囑:“晚上莫要離開屋子,若有事,便讓賀歧來喊,你們也莫要出去,晚上風大,還要當心屋內火燭,晚些再吃一丸藥,隻要熬過今夜便好。”
沁霜應下,待夜幕初臨時,秦纓方才回自己屋子,白鴛提著一盞油燈,也有些心驚膽戰,住在隔壁的沈珞和馮聃亦不敢大意,酉時過半,天色全黑了下來。
逼仄的倉房中一燈如豆,隨著船行,門外風聲越來越駭人,不多時,白鴛蹙眉道:“縣主你聽,好像下雨了——”
秦纓聽到了,雨勢從遠到近,從弱到急,半炷香的功夫不到,劈裏啪啦打在後窗之上,船身隨著浪濤起伏,屋內桌椅雖已固定,桌案茶幾上雜物也收了大半,可奈何風大浪高,船身隨浪拋起,又斜斜墜下,直令船身似要傾翻一般,白鴛緊挨秦纓坐著,某一刻,船身忽地一震,直令堆放在角落裏的一套文房四寶咣當落地。
白鴛麵色一白,“這是怎麽了?”
看著滿地狼藉,她想起身收拾,秦纓一把將她拉了住,“先別管。”
響動不小,卻很快被風雨掩蓋,白鴛沒經過這般陣仗,怕得厲害,又強撐道:“縣主別怕,這些船工都是老手,會沒事的——”
秦纓耳邊風聲轟鳴,又聽見巨浪拍打在船舷上的聲音,她拍拍白鴛手背安撫她,卻又聽見一樓有人在呼喊什麽,很快,隔壁的房門似也開了,秦纓將白鴛按在榻邊坐下,忙起身往門口走去。
踉蹌著走到門口,果真聽見外頭有人聲,秦纓一把打開房門,迎麵而來的冷風冷雨逼得她呼吸微窒,廊道上卻已空無一人。
說至此,秦纓盯著眼前的畫像,忽然將畫像卷起,“我拿回去仔細想想,如今看著,總還有些細微之處不妥。”
話音落定,秦纓又看謝星闌,發愁道:“你身邊可有會作畫之人?”
謝星闌還未言語,站在門口的謝堅忍不住道:“縣主不必找旁人了,我們公子的丹青自幼跟隨老爺修習,當年我們老爺可是被初初登基的陛下親自點名為其做畫像之人。”
秦纓聽得意外,“你怎不早說?”
謝星闌淡然道:“此前你幫刑部辦差,我自不好多言,何況我多年不曾作畫,畫技早已生疏。”
秦纓揚唇,“你父親為陛下畫像,那你一定不會差,我的要求其實十分簡單,能畫出人的眉眼神態便可,有你在我便放心了。”
心中大石落地,秦纓頗為歡欣,“明日再同你說如何更改畫像。”
時辰已晚,待謝星闌應好,秦纓便帶著畫卷出門,但剛進自己房門,她腳下便是一頓,外間夜風烈烈,江麵上更是漆黑一片,唯有江水浪濤聲洶湧迫人,秦纓忽然擔憂,這一夜的謝星闌能否好眠?
第114章 舊事
翌日清晨, 秦纓剛起身便聽見外頭傳來李芳蕤的聲音,待梳洗出門,果然看到李芳蕤神采奕奕地站在廊道上眺望江景, 秦纓看得鬆了口氣,“看樣子是好多了。”
李芳蕤轉身, 一邊說一邊往隔壁謝星闌的房門瞟,“不是好多了,是完全好了, 可沒理由讓我下船了——”
這話是對謝星闌說的,秦纓失笑搖頭, “不下船可以, 你真回筠州一趟也不錯。”
李芳蕤不願意, “不要, 便是回筠州,也不是我一人回去,再說筠州老宅空置, 我回去也沒意思,咱們這一夜好似又走了百裏,應該能比預計的快些到慈山縣。”
清晨的江麵上霧氣渺渺, 兩岸青山陡壁相對, 奇峻險要,是秦纓未見過的景致, 這時一樓甲板上閃過付彪的影子,乃是問早膳在何處用, 秦纓聞言帶著李芳蕤往樓下來。
這樓船鬆闊, 一樓也住了翊衛,付彪開辟出一間廳堂用膳, 攏共十多個水手船工則在船尾的甲板上用飯,秦纓落座,又朝外看著與付彪對談,“付老板家鄉何處?”
付彪長相憨厚,眼底卻閃著精光,此刻不敢輕慢道:“在下是渝州人。”
秦纓又看向船尾的船工,“那你這船上的人,可也都是渝州人?”
付彪頷首,“在下這船,常年跑京城到楚州、渝州,到楚州慢行十五日,快行十一日,到渝州則要再多四日,因此底下人也都找的楚州和渝州兩地之人,這樣船靠岸了,要歇息一起歇息,免得湊不齊人手。”
船工們常年跑船,各個被曬得黝黑,粗布汗巾著身,精幹利落,秦纓又問:“你這船上的人手都是跟了你多久的?”
付彪略作回憶,“短的跟了三五年,長的已經跟了十年之久了,從剛開始做領頭起,便一直跟著。”
說至此,付彪往外頭江麵看去,又感歎道:“您別看這一晚上外頭還算平靜,可再往下走,有好幾處暗礁多的險灘都不得馬虎,若遇上暴雨天氣,有幾個山口的江風能把船掀過去,在下從十幾歲便跟著師父跑,到後來自己掌船,攏共遇見過三次沉船了,破財便罷了,最害怕的是自己命也丟了,因此這些船工是越老道越好,他們熟悉了路上的險情,也知道如何處置,且他們跑熟一條水路也不易,也不會另更換差事。”
朝陽初升,霧氣散盡,江麵上風軟浪平,的確看不出驚險,但秦纓卻聽得心弦微緊,不由問:“你經曆過三次沉船事故?都是何時之事?”
付彪回想片刻,“第一次是十五歲那年,二十年前的事了,一搜客船沉了,死了二十幾個人,還有十五年前,沉過一條貨船,損失了不少金銀,老板活下來後賠不起,直接跑了,再有便是七年前,我替老東家掌舵的一艘舊船沉了,當時東家厚道,沒有追究我們,後來我自己買了船跑,一直膽戰心驚的,若是半途氣候不好,是堅決不敢啟航的。”
李芳蕤也聽得心驚,“你這船上乘客最多之時,少說也有七八十人吧,若真遇見事故,能活下來多少人?”
付彪苦笑,“您說得在下心都顫了,若是滿客,這裏能塞下百來人,但那是極少數時候,春季春汛,夏季多雨,冬日江凍,我是絕不敢的,而船難多在暗礁密、水流急之地,沉船後不會水的必死無疑,會水的若抓不住浮木,也難支撐。”
見李芳蕤聽得興致勃勃,秦纓也十分專注,付彪繼續道:“在下在這條水路跑了二十多年,聽過的最大的一次船難乃是在三十多年前,當時便是一艘百多人的大船,沉在了江州界內的百花灘處,那艘船上的人隻活下來兩三個水性最好的,後來那處險灘便被叫做了百鬼灘,再以後,還聽說過官船出事的,朝廷三品大員和隨從都沒了,還有那種舉家入京或者舉家南下的,因出了事故,一大家子人……”
“公子——”
付彪說得起勁,外頭卻傳來一道聲響,下一刻,謝星闌抬步走了進來,付彪見狀上前施禮,待謝星闌落座,李芳蕤問道:“後來呢?”
付彪一攤手,“那肯定是一家子人都沒了啊,可憐——”
“好了,先吃飯。”秦纓快速打斷付彪之言,又對付彪道:“若是跑習慣了水路的,再去往別處時,會否先選擇水路出行?”
付彪笑嗬嗬道:“尋常百姓家車馬都是稀貴物,若是陸路的時間與水路差不多,那自然是走水路舒服的。”
秦纓點頭不再問,付彪便自去忙碌,待他一走,秦纓便有些憂心地看向謝星闌,但謝星闌麵不改色,也瞧不出喜怒,他更道:“你此前說的是對的,按照他們行凶的路徑,的確極可能走水路而行,待到了碼頭,我命人在碼頭上張榜,他們走水路好處是避免被各處關卡攔截留下蹤跡,但壞處是在一艘船上數日,隨行之人必定記著其長相。”
秦纓點頭,“選擇走水路除了陸路不便,還可能是他們其中有人熟悉水路,但我不確定是何人,如今隻有一人的形貌出現在目擊者證詞中,不妨多畫幾個版本。”
李芳蕤見二人言談差事也不做聲,待用完早膳,才跟著秦纓往謝星闌屋內去,到了屋中,秦纓將前夜帶走的畫卷鋪展開來,道:“此人身形不變,但麵上應更瘦黑精幹些,便如同外頭常年風餐露宿的船工一般,因是殺人凶徒,更擅隱藏偽裝,船行十多日,少不得與其他同艙之人言談,多半會編出一套說法,但南邊的口音不會大變,在人群之中,絕不會是最活躍之人,但也不會因異常的沉默令人矚目。”
雖有畫像在前,但秦纓說的含糊,她不確定謝星闌能否畫出她推測出的形貌,謝星闌聽完,便找來一張全新白宣,秦纓見狀便為他侍墨,謝星闌提筆,略作思忖後,一筆落在了宣紙之上,他先按照此前的畫像勾勒輪廓,待畫至五官時,才在墨線間生了變化,不多時,秦纓眼底露出了幾分驚喜來——
“對,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李芳蕤在旁比對一番,“這畫好的人稍顯木訥,謝大人畫得便要鮮活許多,隻是看上去,像個平平無奇的船上長工。”
秦纓頷首,“若我猜的不錯,凶手本就是這般身份。”
李芳蕤眼底亮彩明滅,“眼下線索不夠,你竟憑空猜到了凶手是做什麽的,若到時候抓到歹人果然如此,那你可真是神乎其神了!”
秦纓但笑不語,待謝星闌畫完最後一筆,她越是滿意,一邊晾幹墨跡一邊道:“果真比我們府中師父畫得精細太多了!如今船上多有搖晃,你的手卻極穩。”
謝星闌唇角微彎,“一張不夠,正好船上無事,可多畫數張以備通緝。”
秦纓應好,李芳蕤也對謝星闌刮目相看,“想不到謝大人擅丹青,竟從未聽說過。”
謝星闌不做聲,又展開一張白宣作畫,李芳蕤這時被船晃得不適,又問秦纓討了藥回房服藥,待她出門,秦纓往桌案旁走近了一步,輕聲道:“剛才船老板那些話,你莫要放在心上——”
謝星闌筆尖一頓,極細的墨線頓時洇出一筆墨點,他抬眸看秦纓,見她眼底多有關切,自己唇角也緊抿起來,複又低頭將毀了的畫折起,沉聲道:“事情過去多年,我早已忘了當年船難的細枝末節,你不必擔心。”
謝星闌素不顯山露水,此刻瞧著卻有些沉鬱落寞,秦纓不能真放下心,又不知如何安慰,隻得繼續在旁研墨。
用了大半日,又畫了三五畫像,秦纓亦重新再看卷宗,間或提出一二更改,畫上人像便愈發栩栩如生,至晚膳之後,秦纓才回自己房中歇息。
翌日清早,秦纓起身出門時,謝星闌的房門也正打開,二人前後下一樓用早膳,謝星闌大步在前,目不斜視,到了一樓,謝星闌擇了背對窗欞的一邊落座,秦纓目光在謝星闌身上一掃而過,用完早膳後,秦纓用等李芳蕤的借口留在了一樓。
待謝星闌回房研看卷宗,秦纓在樓梯口堵住了謝堅,謝堅有些納悶,狐疑道:“縣主是有何吩咐不成?”
秦纓眉眼間一片肅然,“我如此有些唐突,不過我還是想問問,你可知道當年你家先老爺夫人,是在何處生得船難?”
謝堅麵色一變,立刻站直了身子,又往樓上看了一眼,“縣主怎想起問這個?”
秦纓歎氣,“這一路南下,總要走到當年出事的地方,你家公子這兩日可有不快?”
謝堅抓了抓腦袋,“沒有的,公子多在房中看幾件舊案的卷宗,畢竟在我們接手之前,對舊案細節所知甚少,至於您要問的,其實小人也不是十分清楚,當年小人和謝詠都還在江州謝府,隻知道是快到江州地界生的事故。”
秦纓擰眉,“那便是兩三日之後了?”
謝堅點頭,又苦著臉道:“公子這些年極少提起舊事,小人們也不好說什麽,此番小人也以為公子要走陸路的……”
謝堅說完便噤聲,秦纓也明白謝星闌為何選了水路,見謝堅多有忌諱,她也不好多問,“罷了,你隻當我未提過,也不必對你家公子說起。”
謝堅應好,“您是關心我家公子,小人明白。”
謝堅先行上樓,秦纓則默然未動,就在這時,逼仄的廊道之中光線微暗,外頭付彪的聲音也響了起來,秦纓快步出廊道,隻見船頭甲板上,付彪和兩個船工正愁眉苦臉地抬頭望天,秦纓隨他們看去,目之所及,盡是烏雲密布。
秦纓微微蹙眉,又聽付彪憂心忡忡道:“前麵便是最驚險的意陽十二灘,今天到明天可千萬不要有雷雨才好。”
第115章 觸礁
“如今咱們已經出了京城地界, 這西麵岸上乃是洛州意陽縣,因此前麵的險灘,被稱為意陽十二灘, 您看這西側的山壁,筆直鋒利似劍一般, 雲滄江便靠山壁而下,今日到明日,咱們攏共要過十二道江灣, 不但水流湍急,暗礁亦多, 天氣晴好便罷, 若遇風雨, 最老道的船工也要提心吊膽……”
付彪語重心長說完, 又看了一眼前方天穹,秦纓蹙眉道:“若真是危險,不如在前麵尋一處碼頭靠岸?”
付彪搖頭, “這前頭沒有大碼頭了,隻有到了江明才能靠岸。”
見秦纓秀眉緊擰,付彪寬慰道:“您放心, 雷雨天氣在下也走過多回, 不易出大岔子,但屆時風緊浪急, 船上客人極不好受。”
秦纓放下心來,“這倒不怕。”
待陪著李芳蕤用完早膳, 二人一道到了謝星闌房中, 剛一進門,謝星闌便遞上來一張地圖, “你看看,南下幾州府輿圖,當日案發之後,楚州刺史錢維已封鎖了整個慈山縣和楚州以東的各處要道,但中間尚有大半日功夫,不知凶手如今是否還在慈山縣內。”
秦纓拿起地圖細看,李芳蕤也從一旁湊了過來,“慈山縣在楚州以東,正在雲滄江畔,凶手行凶之後總不至於再從水路逃走吧?也不一定立刻就有合適的船,若走陸路,慈山縣的官道隻有南北兩個方向,南邊往楚州城再去渝州,北麵可去往洛州,而若從其他小道離開,則多往連州方向走——”
秦纓輕訝,“你怎知道得這般詳細?”
李芳蕤揚唇,“我隨父親在軍中時,最喜看他們細細繪製的各處輿圖,看兩遍便能記個大概,後來出門遊曆之時,雖未去過慈山縣,但當時去過楚州城,距離慈山隻有大半日路程,待離開,我們並未沿官道折返,而是從慈山西的小道抄近路上官道往渝州去,那條小道沿著山梁,是直往連州去的,路上還有岔道可通往信陽。”
宣平郡王府的封地在筠州,位於連州西南,李芳蕤又因四處跑過,對周圍幾州府可算了如指掌,秦纓頓覺李芳蕤跟來並非無用,她看向謝星闌,果真謝星闌也眉眼微鬆。
謝星闌這時道:“可算得上四通八達了,當初第一樁案子便生在連州,他們若是跑,說不定會再回連州。”微微一頓,他又問:“信陽這些年吏治如何?”
李芳蕤頷首:“極好,自從叛軍被平,朝廷派來信陽的官吏皆是能臣,再加上我父親領兵戍衛,信陽反倒比嶺南渝州、越州幾府還太平些。”
李芳蕤說完,對上秦纓探究的眸子,怕她不懂便接著道:“你應該知道信陽是何地吧?那裏是當初信陽王的封地,可沒想到十八年前因陛下削藩,令他們起了謀逆之心,當時還攛掇了幾州府節度使,很快集齊二十萬兵馬北上,逼得陛下退走豐州。”
秦纓自然知道信陽王反叛,“當時我年幼,京城又離得遠,倒是不知後來信陽這邊如何整頓了。”
“叛軍用了兩年多才徹底清繳,那時候信陽百姓過得極苦,連我們筠州都被牽累,若非父親掌兵,那些殘餘的叛軍多半要入城殺燒搶掠,後來朝廷令鄭將軍幾個南下,將餘孽清理殆盡,又查出許多當年資助叛軍的商賈士人,一番整飭下來,信陽元氣大傷,花了十年才恢複了從前的繁榮,後來的信陽城內,皆是談李長垣父子色變。”
李芳蕤一口氣說完,又道:“我當時年幼,也什麽都不知,這些都是我哥哥、母親告訴我的,後來這些年但凡到信陽為官的,總是分外小心,生怕犯了陛下忌諱,連城內衙門的差役都比別處更多些,如此狠狠治了幾年,別說反軍,便是偷雞摸狗的沒了。”
謝星闌道:“吏治越好,關卡越多,他們越不敢去,若還被困在慈山,有了畫像,一切便好辦的多了。”
案發在慈山,行在途中所言,皆是籌謀推測,沒多時,秦纓拿著刑部整理出來的囚犯名錄研究起來,畢竟時至今日,她們仍無法確定凶手作案的動機。
謝星闌繼續畫像,李芳蕤業對著輿圖寫寫畫畫起來,秦纓瞟見她在輿圖上標記出幾處小道的路徑,便道:“你善地形,若是能從軍,倒適合做繪輿圖的參軍——”
李芳蕤輕哼,“參軍算什麽?我怎麽也該是將軍!”
秦纓笑而不語,這時李芳蕤手邊的硯台忽然被晃的動了動,她轉身看向門外,蹙眉道:“風越來越大了。”
秦纓放下卷宗,待走到門口一看,果然看到一樓付彪正領著人收走甲板上的雜物,又將船帆降了一半,再看前方中天時,便見烏雲變作了黑雲,團積壓頂,正醞釀一場大雨。
江風烈烈,令秦纓裙袂飄飛,船身也愈發晃蕩,李芳蕤站在她身後,一手捂著胸口麵露難色,“不成,又想吐了,我吃點兒藥回屋子裏待著,這日不好過。”
秦纓連忙將李芳蕤送回房中,又囑咐沁霜照顧,待出門時,便見謝星闌也站在回廊上看那黑雲密布之地,秦纓站去他身邊,“船老板說他們尚能應付。”
謝星闌點頭,“今日早些用膳,晚間莫要出屋。”
天氣如此不佳,付彪也不敢大意,酉時不到便命人送晚膳去幾人房中,膳後秦纓去看李芳蕤,果然見她又吐過一回,隻用了點點心作罷,窗外風聲呼號,拍打著窗欞吱嘎作響,沁霜也被搖的發暈,憂心道:“船晃得厲害,縣主的藥收效甚微,到了晚上隻怕更難熬。”
秦纓一邊檢查屋子一邊叮囑:“晚上莫要離開屋子,若有事,便讓賀歧來喊,你們也莫要出去,晚上風大,還要當心屋內火燭,晚些再吃一丸藥,隻要熬過今夜便好。”
沁霜應下,待夜幕初臨時,秦纓方才回自己屋子,白鴛提著一盞油燈,也有些心驚膽戰,住在隔壁的沈珞和馮聃亦不敢大意,酉時過半,天色全黑了下來。
逼仄的倉房中一燈如豆,隨著船行,門外風聲越來越駭人,不多時,白鴛蹙眉道:“縣主你聽,好像下雨了——”
秦纓聽到了,雨勢從遠到近,從弱到急,半炷香的功夫不到,劈裏啪啦打在後窗之上,船身隨著浪濤起伏,屋內桌椅雖已固定,桌案茶幾上雜物也收了大半,可奈何風大浪高,船身隨浪拋起,又斜斜墜下,直令船身似要傾翻一般,白鴛緊挨秦纓坐著,某一刻,船身忽地一震,直令堆放在角落裏的一套文房四寶咣當落地。
白鴛麵色一白,“這是怎麽了?”
看著滿地狼藉,她想起身收拾,秦纓一把將她拉了住,“先別管。”
響動不小,卻很快被風雨掩蓋,白鴛沒經過這般陣仗,怕得厲害,又強撐道:“縣主別怕,這些船工都是老手,會沒事的——”
秦纓耳邊風聲轟鳴,又聽見巨浪拍打在船舷上的聲音,她拍拍白鴛手背安撫她,卻又聽見一樓有人在呼喊什麽,很快,隔壁的房門似也開了,秦纓將白鴛按在榻邊坐下,忙起身往門口走去。
踉蹌著走到門口,果真聽見外頭有人聲,秦纓一把打開房門,迎麵而來的冷風冷雨逼得她呼吸微窒,廊道上卻已空無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