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星闌看著黃義,眼底寒雲密布,但他開口,話卻不是對黃義說的,“縣主和李姑娘的行禮還在慈山,派幾個人跟著他們回慈山,將縣主的箱籠帶去慈山碼頭與我們相會,我們其他人明日從渝州渡口走水路北上,見了錢大人,據實稟告便可。”
黃義微愣,似不明謝星闌之意,謝堅這時看向那門口翊衛,“愣著幹什麽,還不把這膽小如鼠的東西拖出去!”
兩個翊衛上前,挾住黃義肩膀便往外拖,黃義這時回過神來,大叫道:“大人,求大人手下留情,小人真的不是故意的!”
叫喊聲響徹客棧,梳洗完的秦纓和李芳蕤皆從廂房內走出,黃義一看到二人,又掙紮著朝秦纓爬去,“縣主,求縣主開恩,小人真的不是故意的,小人那日中了瘴毒,早神誌不清了,小人啊——”
眼見黃義越靠越近,李芳蕤兩步上前,一個窩心腳踹在了黃義胸口,黃義話語一斷,捂著胸口痛叫起來,他麵色迅速漲紅,真像是痛得狠了,秦纓眨了眨眼看向李芳蕤,李芳蕤哼了一聲,“這一腳,在千瘴林我就想給他了!”
見黃義痛得直打顫,李芳蕤又一攤手,“我隻用了三分力氣。”
秦纓莞爾,又吩咐翊衛,“好了,帶下去吧。”
翊衛將黃義拖走,秦纓和李芳蕤到了謝星闌房中,待二人落座,謝星闌便將明日啟程計劃道來,李芳蕤便問道:“那蘇姑娘她們到了江州如何辦?”
謝星闌道:“先與我們一同安置,她們老家舊址極可能有變,我們先同去江州城,見過江州刺史後,令江州府衙派人去找她們家人,找到家人之後,再將她們送回,期間她們也要配合調查當年被拐賣之事。”
謝堅笑盈盈道:“李姑娘不必擔心,我們公子的祖宅極大,再多人都住得下!”
李芳蕤笑開,“我才不擔心,畢竟久仰江州謝氏之名。”
封承禮見狀道:“如今公事了了,大人和縣主,還有李姑娘何必著急啟程?不若多留一日,也好讓我略盡地主之誼。”
謝星闌自是婉拒,秦纓也道:“孫長史送的禮我們都收了,封大人的地主之誼已算盡到了,我們走後,餘下善後事宜,還請封大人多盡心。”
封承禮自當懇切應下。
眾人趕了兩日路,第二日一走又要啟程,這夜時辰自是緊迫,待封承禮離去,謝星闌親筆寫上奏公文,秦纓和李芳蕤則分別又寫了家書。
第二日天還未亮,馮蕭帶著公文和秦纓二人的家書,又點了二十翊衛,率先押送趙武三人北上,謝堅則安排了兩個親信帶著黃義等人返回楚州,待天色大亮後,餘下之人方才往渝州城東三十裏地的浣沙渡口而去。
浣紗渡口是渝州城最近的渡口,期間船隻往來不絕,比慈山渡口更為繁華,謝詠先一步包好了去江州的客船,待眾人登船,很快駛離了港灣。
待在船艙安置後,蘇槿儀和餘秀蓉帶著兒女到了甲板上,眼見客船逆流而上,二人紛紛紅了眼,離家多年,又遭一番苦難,她們二人誰也未想過還有歸家這日。
從渝州沿著雲滄江北上,三日才可到慈山,這三日間行船無事,謝星闌與秦纓先對蘇槿儀和餘秀蓉錄了詳細證供,餘秀蓉對拐子容貌記憶模糊,蘇槿儀卻記得清楚,在她細細回憶之下,謝星闌於三日間做了畫像五張,直待到江州後再行通緝。
行船至慈山後,翊衛帶著秦纓和李芳蕤的行禮早在渡口等候,待他們上船,船老板全速往江州行進,再需三日便可到江州境內的白溪渡口。
時節已入十月,江風更顯寒瑟,船剛開走,秦纓便吩咐白鴛,“將箱籠打開,取兩件厚衣裳給蘇姑娘她們禦寒。”
白鴛應是,正開箱籠翻找,謝堅到了艙房門前,“縣主,公子請您過去一趟。”
如今秦纓和李芳蕤挨著住,與謝星闌隔了兩間艙房,等她到謝星闌門口時,便覺屋子裏氣氛沉悶得緊,謝星闌坐在靠背的長榻上,手邊放了一摞公文,而謝詠侍立在旁,眼觀鼻鼻觀心,越顯得肅穆寡言。
秦纓心底狐疑,先問道:“有何事?”
謝星闌從一摞公文中拿出一封信來,“我們走後,京城又來了公文和信,公文是為了差事,刑部又查出了些許線索,不過來晚了,信,則是給你的。”
秦纓接過信封,一看字跡便明了,淡聲道:“是崔慕之的字跡。”
她當著謝星闌撕開信封,又一目十行去看,邊看邊輕蹙秀眉,“刑部隻怕沒想到我們半月便抓到了人,崔慕之說他們在京中所得不多,近來,他在奉令安排南詔使臣入京之事,又說凜冬將至,若進展不妙……可讓我先行回京?”
秦纓擰了眉頭,“先行回京?這位崔大人以為我是來鬧著玩的不成?順遂了便跟著,冷著凍著便回家去?罷了,刑部不日便會收到消息,我也懶得計較了。”
她將信封一折,直扔進了艙房一角的炭盆中,隻聽“嗤嗤”幾聲,信箋很快化為了一抹灰燼,謝星闌本麵無表情,見狀微微一愣,又目光微深道:“或許,他隻是好心。”
秦纓搖了搖頭,“好心也罷,看輕也罷,都無關緊要。”言畢,她目光在謝星闌和他身前那一摞公文之間遊弋,“你怎麽?為蘇姑娘他們的案子著惱?”
謝星闌劍眉微蹙,似不解她有此問,秦纓便掃了一眼謝詠道:“我一進門便見你們主仆臉色都不好看,顯見是遇到了難處,其實這打拐是亙古難題,我們此番去江州,也隻是督促施壓,要十天半月調查清楚很是不易,你不必犯愁。”
謝星闌聞言,一時不知做何種表情才好,秦纓納悶道:“不是因此事?那……難道是為了你父親母親之事?此番回江州,能見到你三叔和謝家舊仆,當年是他善後的,或許他知道些異處,就算他不知,也可回京之後慢慢查證。”
謝星闌實在忍不住,唇角彎出了一絲弧度來,“你說的極對,我的確不該為此不快。”
初冬氣候雖冷,卻少有雷雨天,行船三日,日日豔陽高懸,江上風平浪靜,船速也快了不少,李芳蕤連暈船之症都輕省些,等到了白溪渡口,她精神反倒被養足,甚至盤算起了這江州還有何名勝去處。
眾人在渡口換乘車馬,不僅餘秀蓉和蘇槿儀分外激動,便是謝堅都興致高昂起來,他催馬在秦纓和李芳蕤的馬車旁,興衝衝道:“從此渡口去往江州城,隻需兩個多時辰,咱們在天黑之前便能入城了,江州多湖泊水澤,江州城內內湖兩處,護城河和內河加起來有十餘條,很有水鄉氣象,謝氏發源江州,光嫡支都有四房。”
謝堅又道:“江州城人人都知道謝氏,有一條街名叫謝家巷,謝氏祖宅便在那巷子裏,一條街過去四戶五進大宅,且家家都有耳門聯通,便是四房嫡支所在了,咱們公子的祖宅便在那裏,外人又將那一片稱作謝園,如今深秋初冬,不知園子裏的寒梅開了沒有……”
謝堅一路都在回憶,眾人還未入城,便連謝園內有幾處魚池都知道了,等到了傍晚時分,一行人到了江州城外,待進了城,入目便是幾座橫跨內河的白玉石拱橋,淙淙流水聲不絕於耳,果真如謝堅所言,待過拱橋,便是一副華燈初上的市井繁華之象。
謝家巷在城東,眾人沿著榆柳遍植的長街慢行,一路走來,隻見水澤交錯,飛橋縱橫,與別處風土大為不同,直看得秦纓和李芳蕤都覺新鮮,足足兩刻鍾後,謝堅指著不遠處燈火通明的巷口道:“縣主,李姑娘,前麵便是謝家巷了——”
秦纓極目遠望,便見那巷子裏的宅邸屋脊高聳,樓台林立,一看便比周邊民坊貴氣許多,眼看著巷口將近,她目光一錯,又將視線落在了馬前的謝星闌身上,祖宅將近,謝星闌馬速變緩,周身之勢並無喜悅,反有些沉重。
想到謝星闌父母之死存疑,秦纓亦覺心弦發緊,沒多時,謝星闌偏轉馬頭,身上燈火一盛,謝家巷到了!
快到謝星闌家門口,秦纓下意識精神一振,可很快,她眉頭猛皺——剛入巷的謝星闌竟驟然勒馬,就那般停在了巷口,像被何人攔住了去路一般。
秦纓心腔高懸,但隨著馬車也轉入巷中,她跟著僵住了身形。
沒有人攔謝星闌去路,但距離他最近的一戶大宅門額上縞素高懸,透過緊閉的朱漆大門,壓抑的悲哭聲正陰森森地傳出來……
第143章 吐血
悲哭滲人, 喪燈將掛滿縞素的門庭映得白森森的,謝星闌鳳眸微眯,身旁謝詠也一臉驚詫, “公子,這是三老爺府上——”
謝堅亦揮鞭上前, “是誰過世了?”
謝星闌沉聲道:“先回去。”
他重新催動馬兒,身後隊伍亦走動起來,馬車裏, 秦纓與李芳蕤也看到了這滿門喪儀,二人互視一眼, 眼底皆盛滿了疑惑。
李芳蕤輕聲道:“莫非是謝家哪位長輩去世了?”
秦纓緩緩搖頭, 並未作聲。
隊伍從長街上行過, 一路走來, 果然又看到兩座門庭巍峨的大宅,到了第三處宅邸門前時,謝星闌勒馬停了下來。
謝堅動作利落地下馬叫門, “砰砰”幾聲悶響後,過了片刻,門後才響起了幾道腳步聲, 不多時門扇拉開, 一位鬢發花白的老者出現在了眾人視線之中。
“張伯,我們回來啦!”
謝堅喜滋滋招呼一聲, 又身子一側讓出謝星闌來,老者眼瞳一瞪, 頓時溢出滿麵喜色, “公子回來了!公子終於回來了!”
謝星闌牽唇,“張伯, 此行南下辦差,折道回來看看,還有幾位客人隨行。”
張伯連連應是,越過謝星闌,看到了秦纓和李芳蕤下馬車,他眼瞳微微一亮,但很快,又看到蘇槿儀和餘秀蓉帶著孩子跟了上來。
見他疑惑,謝堅道:“這位是雲陽縣主,這位是宣平郡王府家的大小姐,後麵兩位是我們辦案的人證,你看將她們安置在何處穩妥,這兩日好生照拂。”
張伯這才恍然,忙對秦纓二人行禮,又請謝星闌進門,一邊朝宅邸深處呼喊道:“老婆子,知書、知禮,公子回來了——”
進得府門,入目便是一道雕刻篆書的影壁,過了影壁,便見這宅邸屋閣連綿,花木繁茂,一看平日裏養護極佳,眾人剛走上府中回廊,便見個著深紫色襖裙的老嬤嬤,帶著兩個男子迎了出來,四個小廝也緊隨其後。
一看到謝星闌,嬤嬤頓時紅了眼睛,“真是公子回來了!”
來人齊齊行禮,謝星闌上前將嬤嬤扶了起來,“江嬤嬤請起——”
張伯又介紹了秦纓和李芳蕤,接著道:“公子的院子我們是常備著的,縣主和李姑娘,不如就住在公子隔壁的春和苑?這兩位姑娘帶著孩子,便住在倚竹館好了,公子和客人們車馬勞頓,得快點準備晚膳——”
江嬤嬤應好,又吩咐叫“知禮”的男子將蘇槿儀和餘秀蓉送去倚竹館歇下,待她們離去,謝星闌立時問道:“東邊是誰過世了?”
“是三老爺家的老太爺,昨夜過世的。”江嬤嬤說完,將袖子上的白花露出來,“奴婢今日去那邊府上幫了半日忙,才回來沒多久呢,兩個兒媳這會兒還在那邊。”
江嬤嬤一拍手,“公子回來了,得把她們叫回來才是,知書,你快去將你媳婦兒和你嫂子叫回來,再給三爺那邊說一聲,就說我們公子回來了!”
知書應聲而去,卻未走府門,江嬤嬤眼風一晃,見李芳蕤和秦纓都看著知書離去的方向,忙歉笑道:“讓縣主和李姑娘見笑了,平日裏公子不回來,隻留我們一家子看著祖宅,若沒事的時候隻有我和老頭子在府裏照看,有事的時候,兒子兒媳都來幫忙,他們得老爺和夫人恩惠,除了奴籍,如今都在外頭做差事,隻是到底不能忘本,總回來照應著,除了我們一家,府上隻有幾個小廝和粗使婆子做掃灑的活計,若招待不周,還請恕罪了。”
江嬤嬤生得圓臉圓眼,笑起來眼睛彎彎,格外和善,秦纓莞爾道:“嬤嬤不必客氣,此番是我們打擾了,這府上花木蔥蘢,門庭廊道纖塵不染,一看便知嬤嬤和張伯照顧的十分盡心。”
李芳蕤亦道:“謝大人多年不歸,若是別家的奴仆,早就懈怠疏懶了,門庭內亦多蕭瑟,但你們照顧的這宅子,倒像是主人日日都在似的。”
謝堅道:“縣主和李姑娘有所不知,嬤嬤和張伯,從前一個是夫人身邊的掌事婢女,一個是自小跟著老爺的管事,後來他們二人兩情相悅成了親,是夫人和老爺最信任的,當年老爺入京做官,也是留他們在府中坐鎮,也隻有讓他們看著祖宅,公子才能放心。”
江嬤嬤聽得笑開,張伯亦展顏道:“就你小子最會說話!跟著公子在京城幾年,越來越機靈了。”
一行人有說有笑,先往待客的主院行去,謝星闌看著這一幕,眼底也少見露出絲輕鬆笑意,待入了廳堂,又問道:“老太爺是因病過世?”
江嬤嬤張羅茶點,張伯歎氣道:“老太爺也近古稀之齡了,這幾年身體一直不太好,平日裏吃藥吊著還沒什麽,昨兒晚上和那邊大小姐姐吵了兩句嘴,回屋的時候還好好的,可到了今早上小廝去叫門,卻發現老太爺早倒在地上沒了氣息,人都僵了。”
謝星闌蹙眉,“吵嘴?”
眾人落座,江嬤嬤又奉上茶點,聞言亦唏噓道:“那府裏的情形,您還不清楚嗎?三夫人故去之後,大小姐和二小姐日子不好過,林氏又是個刻薄的,一直想讓三老爺把她抬做正室,可大小姐哪能容忍?年中那會子,簡家還專門派了人來看望大小姐和二小姐,那可是信陽簡氏,就算林氏生了兩位公子,老太爺和三老爺也是要忌憚幾分的。”
李芳蕤正喝茶,聞言忍不住道:“信陽簡氏?那個專做鹽務生意的簡氏?”
江嬤嬤笑著應是,李芳蕤輕嘶一聲,“當年信陽王反叛,後來諸多幫過叛軍的貴族商賈都被清算,唯獨簡氏不曾與叛軍同流合汙,他們本是鹽商,但如今已有人做了鹽務上的官,是信陽第一氏族,沒想到他們家竟然與謝氏有姻親。”
江嬤嬤忙道:“姑娘不愧是郡王府大小姐,果然見識極多,當年求娶之時,簡家雖還沒如今這般聲勢,但也足夠做謝家夫人了,隻是後來……”
到底不好當著外人非議謝家宗族,江嬤嬤歎了口氣沒說下去,李芳蕤雖是好奇,卻也不好無禮探問,隻繼續飲茶。
江嬤嬤轉而對謝星闌道:“大小姐的性子您知道的,這幾年三夫人的嫁妝生意都在她手中,林氏也不敢太過放肆,去歲給大小姐說過一門親事,但大小姐不願嫁,還說要招贅入門,這可把三老爺和老太爺氣壞了,林氏生了兩位公子,又不是無人繼承門庭,哪能讓一個女兒家招贅呢?此番吵架,也是為了這些事,眼看著大小姐都要二十一了,老太爺又在張羅大小姐的婚事。”
李芳蕤聽得眼瞳微亮,與秦纓對視一眼,二人都對這位大小姐起了興趣。
謝星闌瞧見她二人神色,淡聲道:“若我沒記錯,林氏當年是東府中的繡娘?謝清菡是不想讓三房的祖宅盡數落在林氏之子手中吧。”
江嬤嬤本還有些避諱,但聽謝星闌此言,便知秦纓和李芳蕤不算外人,忙應是,“簡家當年嫁女之時,便說了不許三老爺納妾,後來三夫人生下兩個女兒,那府上的老太爺和老夫人心有不甘,便請道士算命求子,道士說要找個屬羊的,生辰在冬月初一到初十之間的,必定能為三爺誕下兒子,老夫人找來找去,發現自家府上有個年輕繡娘便是這般生辰,於是便令三老爺納了她……”
江嬤嬤滿眸憐憫地搖頭,“那時三夫人生下二小姐一年,身體正病著,知道此事時,林氏身孕都有了,可想而知三夫人多屈辱氣惱,也是因此事,三夫人病情急轉直下,沒多久便撒手人寰了,可憐了大小姐和二小姐,早早沒了母親。”
秦纓和李芳蕤聽得一陣唏噓,謝星闌又對二人解釋道:“謝氏嫡支本是一房,但百年前曾祖那一代曾娶過三位續弦,有嫡子四人,最終分家時,分出如今的四房,當時的老祖宗家訓,無論謝氏一族有多少脈,我們這四房必得同氣連枝,祖宅由四房家主世代相傳,庶出子在成家後搬離,出嫁的女兒更無需說。”
李芳蕤哼道:“大周律法都未定言出嫁的女兒不能繼承家業,可世道卻仍以男子獨尊,實在是不公。”
秦纓道:“我看這位三房大小姐是極有主張之人。”
江嬤嬤歎道:“是有主張,大小姐性情剛毅,自小護著二小姐,真是應了長姐如母那句話,隻不過這世道,女兒家哪裏拗得過父親呢?”
謝星闌道:“既回來了,總要過去祭拜一回,先備晚膳吧,晚些時候我過去一趟。”
江嬤嬤應是,正要朝外走,片刻前派出去的知書回來了,他進門便道:“公子,六公子和三爺身邊的李管家來了——”
謝星闌蹙眉,“謝星麒?”
“四哥回來了!”
謝星闌話音剛落,一道清朗的聲音響了起來,下一刻,進來一個著白色喪服的年輕公子,此人生得俊逸文質,看起來未至雙十之齡,進門後朝屋內眾人掃了一眼,忙拱手行禮,“拜見四哥!四哥終於歸家了!”
跟著謝星麒進門的,還有個與張伯差不多年紀的老者,正是三老爺謝正襄身邊的管家李忠和,他亦抱拳道:“拜見四公子,公子歸家,小人奉老爺之令來給您請安”
謝星闌看著這不請自來的二人麵無表情,又不痛不癢道:“老太爺病逝,該是我這做晚輩的前去祭拜,倒讓你們先跑了一趟。”
知書麵色作難道:“三老爺問小人回來的都有誰,小人說您回來了,還有縣主和李姑娘,說完三老爺便讓六公子和李管家跟來請安了。”
謝星闌挑眉看向謝星麒二人,謝星麒忙道:“是,的確是父親之意,一來四哥這幾年未回來,族中都惦念的緊,如今回了族地,自是貴客,再加上聽聞縣主和郡王府小姐也一同來做客,我們自然不敢怠慢,父親說四哥這邊人少,也未做準備,我們那裏為了待客,筵席都是備好的,父親和母親,請四哥和兩位貴客過府用晚膳。”
秦纓和李芳蕤麵麵相覷,謝星闌寒聲道:“你們府上正辦著喪事,哪有閑暇待客?縣主和李姑娘車馬勞頓,讓她們好生歇息,稍後我過去上香,你們先回去吧。”
黃義微愣,似不明謝星闌之意,謝堅這時看向那門口翊衛,“愣著幹什麽,還不把這膽小如鼠的東西拖出去!”
兩個翊衛上前,挾住黃義肩膀便往外拖,黃義這時回過神來,大叫道:“大人,求大人手下留情,小人真的不是故意的!”
叫喊聲響徹客棧,梳洗完的秦纓和李芳蕤皆從廂房內走出,黃義一看到二人,又掙紮著朝秦纓爬去,“縣主,求縣主開恩,小人真的不是故意的,小人那日中了瘴毒,早神誌不清了,小人啊——”
眼見黃義越靠越近,李芳蕤兩步上前,一個窩心腳踹在了黃義胸口,黃義話語一斷,捂著胸口痛叫起來,他麵色迅速漲紅,真像是痛得狠了,秦纓眨了眨眼看向李芳蕤,李芳蕤哼了一聲,“這一腳,在千瘴林我就想給他了!”
見黃義痛得直打顫,李芳蕤又一攤手,“我隻用了三分力氣。”
秦纓莞爾,又吩咐翊衛,“好了,帶下去吧。”
翊衛將黃義拖走,秦纓和李芳蕤到了謝星闌房中,待二人落座,謝星闌便將明日啟程計劃道來,李芳蕤便問道:“那蘇姑娘她們到了江州如何辦?”
謝星闌道:“先與我們一同安置,她們老家舊址極可能有變,我們先同去江州城,見過江州刺史後,令江州府衙派人去找她們家人,找到家人之後,再將她們送回,期間她們也要配合調查當年被拐賣之事。”
謝堅笑盈盈道:“李姑娘不必擔心,我們公子的祖宅極大,再多人都住得下!”
李芳蕤笑開,“我才不擔心,畢竟久仰江州謝氏之名。”
封承禮見狀道:“如今公事了了,大人和縣主,還有李姑娘何必著急啟程?不若多留一日,也好讓我略盡地主之誼。”
謝星闌自是婉拒,秦纓也道:“孫長史送的禮我們都收了,封大人的地主之誼已算盡到了,我們走後,餘下善後事宜,還請封大人多盡心。”
封承禮自當懇切應下。
眾人趕了兩日路,第二日一走又要啟程,這夜時辰自是緊迫,待封承禮離去,謝星闌親筆寫上奏公文,秦纓和李芳蕤則分別又寫了家書。
第二日天還未亮,馮蕭帶著公文和秦纓二人的家書,又點了二十翊衛,率先押送趙武三人北上,謝堅則安排了兩個親信帶著黃義等人返回楚州,待天色大亮後,餘下之人方才往渝州城東三十裏地的浣沙渡口而去。
浣紗渡口是渝州城最近的渡口,期間船隻往來不絕,比慈山渡口更為繁華,謝詠先一步包好了去江州的客船,待眾人登船,很快駛離了港灣。
待在船艙安置後,蘇槿儀和餘秀蓉帶著兒女到了甲板上,眼見客船逆流而上,二人紛紛紅了眼,離家多年,又遭一番苦難,她們二人誰也未想過還有歸家這日。
從渝州沿著雲滄江北上,三日才可到慈山,這三日間行船無事,謝星闌與秦纓先對蘇槿儀和餘秀蓉錄了詳細證供,餘秀蓉對拐子容貌記憶模糊,蘇槿儀卻記得清楚,在她細細回憶之下,謝星闌於三日間做了畫像五張,直待到江州後再行通緝。
行船至慈山後,翊衛帶著秦纓和李芳蕤的行禮早在渡口等候,待他們上船,船老板全速往江州行進,再需三日便可到江州境內的白溪渡口。
時節已入十月,江風更顯寒瑟,船剛開走,秦纓便吩咐白鴛,“將箱籠打開,取兩件厚衣裳給蘇姑娘她們禦寒。”
白鴛應是,正開箱籠翻找,謝堅到了艙房門前,“縣主,公子請您過去一趟。”
如今秦纓和李芳蕤挨著住,與謝星闌隔了兩間艙房,等她到謝星闌門口時,便覺屋子裏氣氛沉悶得緊,謝星闌坐在靠背的長榻上,手邊放了一摞公文,而謝詠侍立在旁,眼觀鼻鼻觀心,越顯得肅穆寡言。
秦纓心底狐疑,先問道:“有何事?”
謝星闌從一摞公文中拿出一封信來,“我們走後,京城又來了公文和信,公文是為了差事,刑部又查出了些許線索,不過來晚了,信,則是給你的。”
秦纓接過信封,一看字跡便明了,淡聲道:“是崔慕之的字跡。”
她當著謝星闌撕開信封,又一目十行去看,邊看邊輕蹙秀眉,“刑部隻怕沒想到我們半月便抓到了人,崔慕之說他們在京中所得不多,近來,他在奉令安排南詔使臣入京之事,又說凜冬將至,若進展不妙……可讓我先行回京?”
秦纓擰了眉頭,“先行回京?這位崔大人以為我是來鬧著玩的不成?順遂了便跟著,冷著凍著便回家去?罷了,刑部不日便會收到消息,我也懶得計較了。”
她將信封一折,直扔進了艙房一角的炭盆中,隻聽“嗤嗤”幾聲,信箋很快化為了一抹灰燼,謝星闌本麵無表情,見狀微微一愣,又目光微深道:“或許,他隻是好心。”
秦纓搖了搖頭,“好心也罷,看輕也罷,都無關緊要。”言畢,她目光在謝星闌和他身前那一摞公文之間遊弋,“你怎麽?為蘇姑娘他們的案子著惱?”
謝星闌劍眉微蹙,似不解她有此問,秦纓便掃了一眼謝詠道:“我一進門便見你們主仆臉色都不好看,顯見是遇到了難處,其實這打拐是亙古難題,我們此番去江州,也隻是督促施壓,要十天半月調查清楚很是不易,你不必犯愁。”
謝星闌聞言,一時不知做何種表情才好,秦纓納悶道:“不是因此事?那……難道是為了你父親母親之事?此番回江州,能見到你三叔和謝家舊仆,當年是他善後的,或許他知道些異處,就算他不知,也可回京之後慢慢查證。”
謝星闌實在忍不住,唇角彎出了一絲弧度來,“你說的極對,我的確不該為此不快。”
初冬氣候雖冷,卻少有雷雨天,行船三日,日日豔陽高懸,江上風平浪靜,船速也快了不少,李芳蕤連暈船之症都輕省些,等到了白溪渡口,她精神反倒被養足,甚至盤算起了這江州還有何名勝去處。
眾人在渡口換乘車馬,不僅餘秀蓉和蘇槿儀分外激動,便是謝堅都興致高昂起來,他催馬在秦纓和李芳蕤的馬車旁,興衝衝道:“從此渡口去往江州城,隻需兩個多時辰,咱們在天黑之前便能入城了,江州多湖泊水澤,江州城內內湖兩處,護城河和內河加起來有十餘條,很有水鄉氣象,謝氏發源江州,光嫡支都有四房。”
謝堅又道:“江州城人人都知道謝氏,有一條街名叫謝家巷,謝氏祖宅便在那巷子裏,一條街過去四戶五進大宅,且家家都有耳門聯通,便是四房嫡支所在了,咱們公子的祖宅便在那裏,外人又將那一片稱作謝園,如今深秋初冬,不知園子裏的寒梅開了沒有……”
謝堅一路都在回憶,眾人還未入城,便連謝園內有幾處魚池都知道了,等到了傍晚時分,一行人到了江州城外,待進了城,入目便是幾座橫跨內河的白玉石拱橋,淙淙流水聲不絕於耳,果真如謝堅所言,待過拱橋,便是一副華燈初上的市井繁華之象。
謝家巷在城東,眾人沿著榆柳遍植的長街慢行,一路走來,隻見水澤交錯,飛橋縱橫,與別處風土大為不同,直看得秦纓和李芳蕤都覺新鮮,足足兩刻鍾後,謝堅指著不遠處燈火通明的巷口道:“縣主,李姑娘,前麵便是謝家巷了——”
秦纓極目遠望,便見那巷子裏的宅邸屋脊高聳,樓台林立,一看便比周邊民坊貴氣許多,眼看著巷口將近,她目光一錯,又將視線落在了馬前的謝星闌身上,祖宅將近,謝星闌馬速變緩,周身之勢並無喜悅,反有些沉重。
想到謝星闌父母之死存疑,秦纓亦覺心弦發緊,沒多時,謝星闌偏轉馬頭,身上燈火一盛,謝家巷到了!
快到謝星闌家門口,秦纓下意識精神一振,可很快,她眉頭猛皺——剛入巷的謝星闌竟驟然勒馬,就那般停在了巷口,像被何人攔住了去路一般。
秦纓心腔高懸,但隨著馬車也轉入巷中,她跟著僵住了身形。
沒有人攔謝星闌去路,但距離他最近的一戶大宅門額上縞素高懸,透過緊閉的朱漆大門,壓抑的悲哭聲正陰森森地傳出來……
第143章 吐血
悲哭滲人, 喪燈將掛滿縞素的門庭映得白森森的,謝星闌鳳眸微眯,身旁謝詠也一臉驚詫, “公子,這是三老爺府上——”
謝堅亦揮鞭上前, “是誰過世了?”
謝星闌沉聲道:“先回去。”
他重新催動馬兒,身後隊伍亦走動起來,馬車裏, 秦纓與李芳蕤也看到了這滿門喪儀,二人互視一眼, 眼底皆盛滿了疑惑。
李芳蕤輕聲道:“莫非是謝家哪位長輩去世了?”
秦纓緩緩搖頭, 並未作聲。
隊伍從長街上行過, 一路走來, 果然又看到兩座門庭巍峨的大宅,到了第三處宅邸門前時,謝星闌勒馬停了下來。
謝堅動作利落地下馬叫門, “砰砰”幾聲悶響後,過了片刻,門後才響起了幾道腳步聲, 不多時門扇拉開, 一位鬢發花白的老者出現在了眾人視線之中。
“張伯,我們回來啦!”
謝堅喜滋滋招呼一聲, 又身子一側讓出謝星闌來,老者眼瞳一瞪, 頓時溢出滿麵喜色, “公子回來了!公子終於回來了!”
謝星闌牽唇,“張伯, 此行南下辦差,折道回來看看,還有幾位客人隨行。”
張伯連連應是,越過謝星闌,看到了秦纓和李芳蕤下馬車,他眼瞳微微一亮,但很快,又看到蘇槿儀和餘秀蓉帶著孩子跟了上來。
見他疑惑,謝堅道:“這位是雲陽縣主,這位是宣平郡王府家的大小姐,後麵兩位是我們辦案的人證,你看將她們安置在何處穩妥,這兩日好生照拂。”
張伯這才恍然,忙對秦纓二人行禮,又請謝星闌進門,一邊朝宅邸深處呼喊道:“老婆子,知書、知禮,公子回來了——”
進得府門,入目便是一道雕刻篆書的影壁,過了影壁,便見這宅邸屋閣連綿,花木繁茂,一看平日裏養護極佳,眾人剛走上府中回廊,便見個著深紫色襖裙的老嬤嬤,帶著兩個男子迎了出來,四個小廝也緊隨其後。
一看到謝星闌,嬤嬤頓時紅了眼睛,“真是公子回來了!”
來人齊齊行禮,謝星闌上前將嬤嬤扶了起來,“江嬤嬤請起——”
張伯又介紹了秦纓和李芳蕤,接著道:“公子的院子我們是常備著的,縣主和李姑娘,不如就住在公子隔壁的春和苑?這兩位姑娘帶著孩子,便住在倚竹館好了,公子和客人們車馬勞頓,得快點準備晚膳——”
江嬤嬤應好,又吩咐叫“知禮”的男子將蘇槿儀和餘秀蓉送去倚竹館歇下,待她們離去,謝星闌立時問道:“東邊是誰過世了?”
“是三老爺家的老太爺,昨夜過世的。”江嬤嬤說完,將袖子上的白花露出來,“奴婢今日去那邊府上幫了半日忙,才回來沒多久呢,兩個兒媳這會兒還在那邊。”
江嬤嬤一拍手,“公子回來了,得把她們叫回來才是,知書,你快去將你媳婦兒和你嫂子叫回來,再給三爺那邊說一聲,就說我們公子回來了!”
知書應聲而去,卻未走府門,江嬤嬤眼風一晃,見李芳蕤和秦纓都看著知書離去的方向,忙歉笑道:“讓縣主和李姑娘見笑了,平日裏公子不回來,隻留我們一家子看著祖宅,若沒事的時候隻有我和老頭子在府裏照看,有事的時候,兒子兒媳都來幫忙,他們得老爺和夫人恩惠,除了奴籍,如今都在外頭做差事,隻是到底不能忘本,總回來照應著,除了我們一家,府上隻有幾個小廝和粗使婆子做掃灑的活計,若招待不周,還請恕罪了。”
江嬤嬤生得圓臉圓眼,笑起來眼睛彎彎,格外和善,秦纓莞爾道:“嬤嬤不必客氣,此番是我們打擾了,這府上花木蔥蘢,門庭廊道纖塵不染,一看便知嬤嬤和張伯照顧的十分盡心。”
李芳蕤亦道:“謝大人多年不歸,若是別家的奴仆,早就懈怠疏懶了,門庭內亦多蕭瑟,但你們照顧的這宅子,倒像是主人日日都在似的。”
謝堅道:“縣主和李姑娘有所不知,嬤嬤和張伯,從前一個是夫人身邊的掌事婢女,一個是自小跟著老爺的管事,後來他們二人兩情相悅成了親,是夫人和老爺最信任的,當年老爺入京做官,也是留他們在府中坐鎮,也隻有讓他們看著祖宅,公子才能放心。”
江嬤嬤聽得笑開,張伯亦展顏道:“就你小子最會說話!跟著公子在京城幾年,越來越機靈了。”
一行人有說有笑,先往待客的主院行去,謝星闌看著這一幕,眼底也少見露出絲輕鬆笑意,待入了廳堂,又問道:“老太爺是因病過世?”
江嬤嬤張羅茶點,張伯歎氣道:“老太爺也近古稀之齡了,這幾年身體一直不太好,平日裏吃藥吊著還沒什麽,昨兒晚上和那邊大小姐姐吵了兩句嘴,回屋的時候還好好的,可到了今早上小廝去叫門,卻發現老太爺早倒在地上沒了氣息,人都僵了。”
謝星闌蹙眉,“吵嘴?”
眾人落座,江嬤嬤又奉上茶點,聞言亦唏噓道:“那府裏的情形,您還不清楚嗎?三夫人故去之後,大小姐和二小姐日子不好過,林氏又是個刻薄的,一直想讓三老爺把她抬做正室,可大小姐哪能容忍?年中那會子,簡家還專門派了人來看望大小姐和二小姐,那可是信陽簡氏,就算林氏生了兩位公子,老太爺和三老爺也是要忌憚幾分的。”
李芳蕤正喝茶,聞言忍不住道:“信陽簡氏?那個專做鹽務生意的簡氏?”
江嬤嬤笑著應是,李芳蕤輕嘶一聲,“當年信陽王反叛,後來諸多幫過叛軍的貴族商賈都被清算,唯獨簡氏不曾與叛軍同流合汙,他們本是鹽商,但如今已有人做了鹽務上的官,是信陽第一氏族,沒想到他們家竟然與謝氏有姻親。”
江嬤嬤忙道:“姑娘不愧是郡王府大小姐,果然見識極多,當年求娶之時,簡家雖還沒如今這般聲勢,但也足夠做謝家夫人了,隻是後來……”
到底不好當著外人非議謝家宗族,江嬤嬤歎了口氣沒說下去,李芳蕤雖是好奇,卻也不好無禮探問,隻繼續飲茶。
江嬤嬤轉而對謝星闌道:“大小姐的性子您知道的,這幾年三夫人的嫁妝生意都在她手中,林氏也不敢太過放肆,去歲給大小姐說過一門親事,但大小姐不願嫁,還說要招贅入門,這可把三老爺和老太爺氣壞了,林氏生了兩位公子,又不是無人繼承門庭,哪能讓一個女兒家招贅呢?此番吵架,也是為了這些事,眼看著大小姐都要二十一了,老太爺又在張羅大小姐的婚事。”
李芳蕤聽得眼瞳微亮,與秦纓對視一眼,二人都對這位大小姐起了興趣。
謝星闌瞧見她二人神色,淡聲道:“若我沒記錯,林氏當年是東府中的繡娘?謝清菡是不想讓三房的祖宅盡數落在林氏之子手中吧。”
江嬤嬤本還有些避諱,但聽謝星闌此言,便知秦纓和李芳蕤不算外人,忙應是,“簡家當年嫁女之時,便說了不許三老爺納妾,後來三夫人生下兩個女兒,那府上的老太爺和老夫人心有不甘,便請道士算命求子,道士說要找個屬羊的,生辰在冬月初一到初十之間的,必定能為三爺誕下兒子,老夫人找來找去,發現自家府上有個年輕繡娘便是這般生辰,於是便令三老爺納了她……”
江嬤嬤滿眸憐憫地搖頭,“那時三夫人生下二小姐一年,身體正病著,知道此事時,林氏身孕都有了,可想而知三夫人多屈辱氣惱,也是因此事,三夫人病情急轉直下,沒多久便撒手人寰了,可憐了大小姐和二小姐,早早沒了母親。”
秦纓和李芳蕤聽得一陣唏噓,謝星闌又對二人解釋道:“謝氏嫡支本是一房,但百年前曾祖那一代曾娶過三位續弦,有嫡子四人,最終分家時,分出如今的四房,當時的老祖宗家訓,無論謝氏一族有多少脈,我們這四房必得同氣連枝,祖宅由四房家主世代相傳,庶出子在成家後搬離,出嫁的女兒更無需說。”
李芳蕤哼道:“大周律法都未定言出嫁的女兒不能繼承家業,可世道卻仍以男子獨尊,實在是不公。”
秦纓道:“我看這位三房大小姐是極有主張之人。”
江嬤嬤歎道:“是有主張,大小姐性情剛毅,自小護著二小姐,真是應了長姐如母那句話,隻不過這世道,女兒家哪裏拗得過父親呢?”
謝星闌道:“既回來了,總要過去祭拜一回,先備晚膳吧,晚些時候我過去一趟。”
江嬤嬤應是,正要朝外走,片刻前派出去的知書回來了,他進門便道:“公子,六公子和三爺身邊的李管家來了——”
謝星闌蹙眉,“謝星麒?”
“四哥回來了!”
謝星闌話音剛落,一道清朗的聲音響了起來,下一刻,進來一個著白色喪服的年輕公子,此人生得俊逸文質,看起來未至雙十之齡,進門後朝屋內眾人掃了一眼,忙拱手行禮,“拜見四哥!四哥終於歸家了!”
跟著謝星麒進門的,還有個與張伯差不多年紀的老者,正是三老爺謝正襄身邊的管家李忠和,他亦抱拳道:“拜見四公子,公子歸家,小人奉老爺之令來給您請安”
謝星闌看著這不請自來的二人麵無表情,又不痛不癢道:“老太爺病逝,該是我這做晚輩的前去祭拜,倒讓你們先跑了一趟。”
知書麵色作難道:“三老爺問小人回來的都有誰,小人說您回來了,還有縣主和李姑娘,說完三老爺便讓六公子和李管家跟來請安了。”
謝星闌挑眉看向謝星麒二人,謝星麒忙道:“是,的確是父親之意,一來四哥這幾年未回來,族中都惦念的緊,如今回了族地,自是貴客,再加上聽聞縣主和郡王府小姐也一同來做客,我們自然不敢怠慢,父親說四哥這邊人少,也未做準備,我們那裏為了待客,筵席都是備好的,父親和母親,請四哥和兩位貴客過府用晚膳。”
秦纓和李芳蕤麵麵相覷,謝星闌寒聲道:“你們府上正辦著喪事,哪有閑暇待客?縣主和李姑娘車馬勞頓,讓她們好生歇息,稍後我過去上香,你們先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