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咬牙切齒看向裴正清,“原來是你——”
她目光如劍,尋到了淑妃和李琰的身影,冷笑道:“原來如此,這世上哪有不想要皇位之人?淑妃母子這些年忍氣吞聲卻是為了今日?!好一個會咬人的狗不叫!”
裴正清歎息著搖頭,“太後是先帝親迎的皇後,當年先帝過世時,是怎樣將陛下和社稷托付於你?可你竟用一個替身瞞天過海,瞞了滿朝文武這麽多年不說,還沆瀣一氣,為此害了這樣多人,太後,你到了黃泉之下,可有臉麵見先帝,見李氏列祖列宗?!”
太後顫聲斥道:“你們又怎會明白哀家的苦心?當年豐州之困,大周與皇室危在旦夕,若非哀家尋了先帝遺腹子力挽狂瀾,早無今日之天下!哀家殺了義川,也不過是為了永絕後患,你們這些世家,各個得恩受惠,如今,有何臉麵來指責哀家?!”
裴正清肅然道:“當年危局確是難解,但太後自始至終瞞著近臣,還為此謀害無辜的義川公主母子,為的,難道不是保鄭氏榮華?保自己聲名?!”
說至此,他語聲一利,“當時陛下身死,太後隻需密詔近臣,將此事密而不發,有眾人相助,誰也不知陛下出事,待打退了叛軍,再昭告天下另擇新君便可。太後擔心的,無外乎是二殿下彼時尚在繈褓之中,害怕臣子們不願奉幼兒為帝王,這才接受了用替身穩住朝局之法,如此,才好為二殿下做嫁衣,卻沒想到,這個替身有定北侯支持,更並非無能之輩,竟叫他坐穩了皇位!”
裴正清一針見血,太後麵色蒼白起來,她咬了咬牙,又看向站在裴正清身後的楚賢欽,“楚賢欽,你忘記當年鄭氏對你的恩德了?你也不要你妻女的性命了?!”
謝星闌冷嗤道:“楚夫人和楚家小姐此刻已安然歸府,還有你們鄭氏諸人,以及文川長公主和朝華郡主,也已回京,太後可想見見他們?”
太後眼瞳一顫,額上冷汗淋漓,一旁鄭皇後驚怕之下牽住李琨的袖子,“你們、你們就算抓到鄭欽又如何?鎮西軍十萬大軍,又豈能盡數被你們捉住?!”
謝星闌寒聲道:“皇後盡可放心,宣平郡王世子帶著兩萬神策軍西去勸降,此番鄭氏謀反,又以鎮西軍軍將家眷為質,他們身不由己,降可寬赦,因此,九成多兵馬已折返西南,唯剩鄭欽帶著五千中軍親信北上,於京城以南百裏的長楓嶺遇伏。”
鄭皇後駭得站立不住,又怒斥道:“我二哥,還有我二哥……”
裴熙站在謝星闌左後方,此時冷聲道:“鄭明康欲綁架朝中重臣家眷,其心不軌,其親信皆被射殺,他本人雖逃了,但裴朔正帶著左金吾衛追查,料想他跑不出城去。”
鄭皇後聽得滿臉絕望,又看向太後,顫聲道:“姑姑,大哥——”
鄭明躍握刀在手,可眼下除了殿內幾個人質,他們的布置已被皆數瓦解,他難以相信道:“這怎麽可能,你們怎會知道我們的行軍路線?又怎會知道明康去做什麽?這些東西,這些東西連楚賢欽都不知——”
裴朔看了眼謝星闌,謝星闌寒聲道:“龍翊衛早就查到了那童謠來自洛州,卻苦無直接證據,後監視鄭氏動向時,偶然發現鄭欽私返鎮西軍——”
謝星闌的解答還不足以解開鄭明躍的所有疑惑,正待再問,一旁麵色慘白的貞元帝聽完這些,竟倏地振奮起來,“好,做得好!此等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謝卿,朕重重有賞,朕賜你侯爵之位,君無戲言——”
謝星闌陰沉地盯著貞元帝,“薑承安,十七年了,你還要演到何時?”
眾人一愕,謝星闌道:“雲陽縣主發現真相後,我已命人找到了定北侯府為薑仲白一家設下的陵園,那陵園內隻有薑姓,並無名諱,可其中薑姓長女之墓穴,卻是空的,這代表你母親未死,後來,我又命人北去禹州,順著杜子勤提過的杜氏遠親,找到了你和你母親所在的莊戶,永泰三年,定北侯將你們母子送到了禹州親族之中,隻道你二人是戰死部下之遺孀,而你,亦跟了你母親姓,在你十五歲上,你母親病亡,你母親的墳塚,就在禹州百年縣以西的青鹿崖上,你還有何狡辯?!”
貞元帝瞳孔瞪著,呼吸亦疾,縱有黃萬福攙扶,亦擋不住他身形微晃,如此,緊貼著頸側的劍刃瞬間劃出數道血痕——
他毫不覺痛,隻將牙關咬得“咯咯”作響,“謝卿,你可是記著你父母之仇?好,你要報仇,朕替你發落當日行凶之人……”
他目光一轉看向麵如死灰的定北侯,“他,是他派人害了你滿門,朕將他下獄便是!”
見謝星闌麵無表情,貞元帝眼眶頓時赤紅起來,他又看向李敖與裴正清,“郡王,裴侯,你們這是做什麽?朕是皇帝,朕是皇帝啊,殺一人而利天下!朕何錯之有?!曲曲幾十條人命,又如何能與江山社稷相提並論?!”
見二人滿臉冷色,他呼吸一下比一下重地道:“朕自坐上這個皇位,為了大周廢寢忘食,朕事事以天下百姓為重,並非昏君啊!郡王,朕也是先帝之子啊!若非太後這毒婦害了我外祖父,害了我母親,若非是她,我母親何需逃出宮去?!若非如此,朕也生而便是天之驕子!朕、朕隻是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朕何錯之有?!”
李敖聽得眉目晦暗,“從前是謝氏,往後,或許有崔氏、蕭氏、秦氏或其他宗室知曉你身份有假,那你又當如何?你會否因為你的猜忌,視人命如草芥?還有,你若真像你說的以天下萬民為重,為何不願立二殿下為儲?”
貞元帝惶惑搖頭,“朕、朕隻是……”
他喃喃有詞,卻答不上話,某一刻,看著殿外一張張麵孔,他像被驚嚇到似的,麵皮詭異地抽搐起來,“不,不,朕不是薑承安,朕是李謖!朕的生母是蘄州於氏,是先帝在位時的容嬪娘娘,朕是大周李氏第十三代孫,是天命所歸的大周帝王……”
他赤紅著眼,抬起手,顫抖地指著門外諸人,“你們這些逆臣,不過是想造反奪朕的帝位罷了,這、這天下本就是朕的天下,你們這些奸賊,你們有違天道,終會得報——”
“應”字未出,貞元帝呼吸一窒,又猛地咳嗽起來,咳著咳著,一股血沫從他唇角湧了出來,人亦再難支撐地癱倒在地,黃萬福駭然,德妃也哭叫起來,李玥嚇得六神無主,隻哭著喊“父皇”,杜巍眼見如此,心如死灰的閉上了眸子。
秦纓肅然道:“他中毒已深,會神誌不清。”
事已至此,謝星闌示意謝堅將鄭欽帶下去,又對殿內的假道士們道:“你們也看到了,太後和皇後已是大勢已去,放棄掙紮,還能為家小掙得幾分寬宥,若頑抗到底,你們該知道謀反之罪的厲害——”
話音落定,太後抿唇未語,鄭皇後拉著李琨滿臉絕望不甘,鄭明躍握著劍柄的指節緊攥,亦是不願就此屈服,其他執劍的道士麵麵相覷,不多時,便有人扔劍跪了下來,有人帶頭,其他人更生動搖,不出片刻,殿內之人齊齊跪降。
這些人乃是鄭氏養的武士,到了此時,自是以性命為重。
太後瞧見這一幕,搖了搖頭,忽然慘烈地笑了起來,又悠長一歎:“罷了,成王敗寇,也沒什麽好說,此番起事,本就是被逼而為,哀家早已想過或許沒什麽好結果。”
她看向鄭明躍,“今日之事,是我們一手安排,與鄭氏其他人、與琨兒並無多大幹係,明躍,我們老了……”
鄭明躍牙關緊咬,“姑姑,我不甘心——”
見此,鄭皇後亦哽咽起來,太後走上前,輕撫了撫她的臉頰,“這些年苦了你了,這或許是天意,若、若當年哀家不讓你入宮便好了……”
鄭皇後勉力支撐,聽到此處,心防驟潰,撲入太後懷中放聲悲哭。
鄭明躍僵立著,又往對麵中殿房頂上看了一眼,見夜色之中,竟有冷芒簇閃,方知已到了絕路,他眸子一閉,一把將長劍扔在了地上,殿外裴正清抬了抬手,自有禁軍入殿拿人。
見此,謝星闌和秦纓都微微鬆了口氣,縱然計劃周全,但他們誰都不想看到此地血流成河。
謝星闌看向裴正清與李敖,“風波初定,接下來,還要請郡王與裴侯主持大局。”
李敖和裴正清深深看謝星闌兩瞬,見他一臉誠懇,心底不由一安,李敖沉聲道:“先將太後幾人分開關押,稍後移回宮中,今日之事,文武百官雖知曉內情,但按我的意思,未定好善後之策前,不宜宣揚太過,免得令城中人心惶惶。”
裴正清點頭,“也不好令朝野動蕩。”
這時李敖又看向秦纓,“縣主適才不該跟進來,叫我們好生憂心。”
秦纓還護著永寧,此時垂眸看了她一眼,道:“一是見公主可憐,二也是擔心他們叫了德妃與長清侯進來,便是撕破臉皮,也不會提當年之事,若是那般,那我們的布置便毫無作用了,既如此,便由我跟來揭破。”
話音剛落,殿內響起黃萬福的哭喊:“陛下,陛下堅持住——”
貞元帝咳血倒地,此時氣息越來越弱,失了挾持的德妃本癱軟在地,見此,跪行幾步朝貞元帝靠近,到了跟前,淚眼婆娑地握住了貞元帝的手,永寧見狀,亦掙開秦纓往德妃身邊跑去,待到了跟前,李玥也傾近蹲下,德妃一把將二人抱住,與兄妹二人嗚嗚咽咽地哭作一團。
貞元帝滿口血沫,已是氣若遊絲,此刻虛虛睜眼看到是她們,極費力地道:“玉、玉容,朕是李謖,朕是大周第十三……”
德妃驟然哭出聲來,“陛下,陛下別說了,這十多年的情誼,早已比臣妾閨中時的驚鴻一瞥更深重,無論您是誰,臣妾都絕無後悔!”
貞元帝已意識渙散,似沒聽見她的話一般,仍斷斷續續自語道:“朕是李謖,朕、朕是天命所歸……”
他們一家哭作一團,失了挾製的崔曜看著這一幕,卻隻覺欲哭無淚,貞元帝最寵愛的是崔德妃,最疼愛的是五皇子李玥,且鐵了心要將皇位傳給李玥,他們崔氏,就算未出皇後,也本有希望出個太後,成為若鄭氏一般的第一望族!
可誰也沒想到,貞元帝竟不是李謖,而是個李代桃僵多年的私生子!
崔曜眼前陣陣發黑,再看了一眼被禁軍拿住的鄭明躍和杜巍,一時背脊發涼,亦未覺自己的處境比鄭明躍二人好了多少。
……
夜如潑墨,呼嘯的寒風幽咽著穿堂而過,愈發令這肅穆巍峨的忌神宮人心惶惶,小半個時辰後,李敖集齊六部重臣與一眾宗室皇親,在偏殿商議善後之策。
他語重心長道:“此事也不瞞諸位,鄭氏欲反和陛下身份作假,乃是雲陽縣主與謝大人在幾日前發現,彼時他二人驚駭難當,又怕打草驚蛇令鄭氏和薑承安狗急跳牆,這才找到了本王與裴侯,起初我二人不敢相信,可證據確鑿,叫人不得不信,商議後,我們一致決定,在鄭氏起事之時,掌握先機,暗中埋伏,方才能將動蕩降至最低。彼時楚統領之妻女被鄭氏綁走,正受其威脅,謝大人發現之後,定了將計就計之策,而後,雲陽縣主怕此事太過匪夷所思,諸位臣工不信,這才又想到了隔室傳聲之機關。”
說至此,李敖看了一眼淑妃與李琰,歎道:“此等皇室秘聞,確是滑天下之大稽,如今真相浮出,便到了撥亂反正之時,鄭氏謀反,其罪當誅,至於薑承安與德妃幾人如何處置,還要請諸位拿個主意,此外,國不可一日無君,如今,陛下的血脈也隻剩下三殿下,按本王之意,即日起奉三殿下為儲君,問政臨朝,穩住國本。”
在偏殿眾人,皆已從震駭中回神,鄭氏謀反,李琨本就難以活命,而李玥身份不正,也隻剩下李琰一個選擇,再加上此事乃是李敖與裴正清主導,在場老臣何等精明,自然明白大周已至改天換日之時,但唯獨如何處置薑承安與德妃幾個,叫人犯難。
這時,淮陽郡王李宣道:“三殿下這些年頗受冷待,如此境遇下,仍勤謹進學從無錯處,足見其德行無狀,深受教誨,實有賢主之資,本王願奉殿下為儲,但薑承安,他乃先帝血脈,又穩坐帝位多年,若要將其定罪,再公然行刑,隻怕會貽笑天下,令皇室成為笑柄,而德妃不知內情,李玥與李韻也是無辜,本王也實在不知如何處置——”
李敖目光一轉,看向了站在旁側的崔曜與崔慕之父子,“長清侯如何看?”
崔曜三魂已去七魄,苦澀道:“無論是德妃,還是本侯,自始至終不知舊事,這一點,相信雲陽縣主和謝大人探查之時,已經查明了……”
崔曜說著看向謝星闌,見謝星闌並無異議,又看向扶著秦璋的秦纓,見秦纓也未駁斥,才繼續道:“如今這般局麵,本侯哪敢有何決斷?但求饒了我妹妹性命,饒了那一雙兒女性命,太後與薑承安做下的惡行總與她們無關。”
說至此,崔曜看了一眼同樣麵色慘白的崔慕之,深吸口氣道:“薑承安中毒已深,不知還有幾日活頭,從前本侯隻知忠君愛國,如今也是一樣,本侯與崔氏、與龍武軍,亦願奉三殿下為儲,忠誠無二,當然,事到如今,本侯也不敢奢求什麽,若三殿下不信本侯,那本侯願以龍武軍軍權與崔氏爵位替玉容她們求一線生機——”
崔慕之聞言一怔,“父親——”
崔曜搖了搖頭,示意他不得多言,崔慕之遲疑片刻,到底忍了下來。
李玥雖身份不正,可他也是皇室血脈,崔曜既想保住德妃三人,那誰能放心讓他手握龍武軍大權?若崔氏其心不死,轉首替李玥叫屈,憑龍武軍謀反,豈非放虎歸山?
崔曜久居高位,自能想到旁人會如何懷疑,因此才有這主動交權的以退為進之法。
李敖看向裴正清,裴正清沉吟一瞬,忽然看向旁邊一直默不作聲的李琰,“殿下,你怎麽想?”
他這般一問,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李琰身上,從前這位三殿下默默無聞,但如今一朝兵變,他竟成了即將掌權之人,莫說其他人,便是李琰自己也從不敢想。
李琰的神色仍是沉重,雖不顯威勢,可眾人矚目下,他倒也不慌。
他略一沉吟,抿唇道:“如今罪在鄭氏,罪在太後與薑承安,非崔氏,非德妃,以社稷為重,也不當趕盡殺絕,待將太後與薑承安的罪過昭告天下之後,誰都知道德妃與李玥兄妹身份不正,因此,她們自不能留在宮裏了,依我看,不若按照前朝宗室罪眷處之,莫傷她們性命。”
李琰說完,先看向裴淑妃,淑妃微微頷首,顯然也未存趕盡殺絕之心。
李敖點了點頭,“好,殿下有仁心,正是賢主之德,倘若薑承安當年誕生在宮中,那如今至少也是郡王之尊,按照先朝的規矩,未受株連的宗室罪眷,則多拘於珈藍寺苦修,終身不得踏出寺門一步,當然,也要看德妃與李玥兄妹願不願意。”
崔曜立刻道:“她們自然願意!”
李敖頓了頓,又看向謝星闌與秦纓父女,“秦侯、縣主,還有謝大人如何想?如今一切罪責已通曉朝野,但被謀害的是你們至親,還要聽聽你們的主意。”
至此一步,秦纓看向秦璋,謝星闌略一思忖,也道:“晚輩聽秦侯之意。”
秦璋看了眼謝星闌,又拍了拍秦纓手背,唏噓道:“這些年我滿以為難給阿瑤雪冤,實未想到還有今日,鄭氏謀反其一,謀害阿瑤與珂兒其二,隻需將凶手之罪昭與天下,數罪並罰,讓阿瑤和珂兒九泉之下安息,我便別無所求了。”
謝星闌頷首,“我亦如此想,當年謀害謝氏滿門的,薑承安為主犯,定北侯杜巍為從犯,要令他認罪,還需三法司嚴審——”
微微一頓,他又道:“但,今夜雖有驚無險,可兵變還不算徹底平息,鎮西軍失了統帥,群龍無首,正是需要朝廷收服之時,還有鄭氏一脈之親信,亦不可能盡數安分守己,三殿下問政後,還要應對諸多要事,若立刻將薑承安身份昭告天下,不說京外州府,便是京城之內,都要再生震動,因此,依我之意,不若先宣告皇帝病危,立三殿下為儲,待平定鄭氏謀反之亂後,再昭告薑承安李代桃僵之事,屆時備登基大典,奉殿下為君。”
謝星闌一席話,正說在李敖幾人的心坎上,薑承安來路不正,又是元凶,可他到底穩坐江山十七載,大周上下奉他為九五之尊,若突然宣告,這位生殺予奪十七年之人乃是個私生子替身,可想而知會生怎樣的震動!
裴正清感歎道:“此番籌謀,雲陽縣主與謝大人乃是首功,如今謝大人深明大義,更是叫人感佩,既是如此,那今夜便不再拖延了,請郡王出殿外安撫群臣與女眷,我們其他人各自領差,先速速平亂回宮,免得生變!”
李敖應是而出,殿內裴正清也與謝星闌商議起諸事安排,秦璋並無實權,此刻聽見窗外風聲呼嘯,便眸色複雜地往窗邊走去,待將緊閉的窗扇打開,父女二人皆是一愣。
隻見不知何時,天上竟紛紛揚揚飄起銀塵般的雪粒,春雪滿空,素白無暇,似嫌春晚,故作飛花,秦璋顫顫巍巍地伸手去接,又驀然想到義川公主李瑤離去的那個晚上,那一夜豐州的冬雪,比此時還要紛揚繁密,而他的神魂,也好似永遠停在了那個冬雪凜冽的寒夜,直至此刻,他終是不怕百年後,去黃泉之下麵見李瑤與秦珂了。
秦璋眼眶微潤,又重重握住秦纓的手,半晌都未說出一字。
祈宸宮的兵變至四更時分才清算完,後一眾臣工女眷返回皇宮,先將太後、鄭皇後、李琨三人押入禦懲司,又將鄭明躍父子、定北侯杜巍、以及餘下叛眾送入天牢。
黎明時分,裴朔押著折了臂膀的鄭明康入宮領罪,再加上從城外抓回來的鄭氏兩房與義川公主母子,所有鄭氏嫡係皆成了階下之囚。
至天邊露出一抹魚肚白時,眾臣工與女眷被放歸出宮,這一夜的動蕩,方才算徹底平定,亦是在此時,李琰被奉為儲君的消息不脛而走。
凡去了祭天大典者,自知真相為何,但有品階不夠未去觀禮者,起先自以為真是鄭氏謀反,貞元帝病重,可昨夜城中風聲鶴唳,白日又有金吾衛與城防軍來往不絕,即便尚未明晰內情,滿京城的官宦百姓也意識到,大周即將變天。
秦纓與秦璋歸府時已是天色天亮,剛回府中,二人褪下吉服,換了素衣往祠堂去,到了李瑤與秦珂牌位之前,二人同跪案前,秦璋仔細將前後因果道來。
秦璋夙願得償,語聲沙啞著,說至淚滿襟裳,待上完香,方才被秦纓扶回房中。
秦纓又服侍著秦璋歇下,見她忙前忙後,秦璋驀地想到兩月前他與秦纓爭執,將她禁足之事,那時的他,又怎能想到,短短兩月,秦纓便為李瑤母子平冤昭雪。
秦璋心滿意足,見天光大亮,忙催秦纓去歇下。
風波初定,秦纓回清梧院之時,便見昨日春雪已消,一輪暖陽正破雲而出,枯黃了整個冬日的梧桐樹正長出嫩芽,好一派生機盎然之象。
秦纓這一睡,便睡到了日頭西斜之時,她身心俱疲多日,如今驟然鬆快,難免想貪睡久些,可意識朦朧之間,卻聽得幾道驚詫人聲,立刻令她睡意全消。
秦纓起身更衣,揚聲問:“誰在外麵說話?”
下一刻,白鴛麵色凝重地快步而入,“縣主,西南軍情急報——”
秦纓係扣的手一抖,“什麽?!”
白鴛苦聲道:“西南急報,說南詔與西羌陳兵二十萬,欲攻兗州!”
秦纓驟然擰眉,“方君然逃回去了?”
白鴛自是不知,這時,秦纓麵色大變,“不好,隻怕不止南詔與西羌,快,快備馬車——”
她目光如劍,尋到了淑妃和李琰的身影,冷笑道:“原來如此,這世上哪有不想要皇位之人?淑妃母子這些年忍氣吞聲卻是為了今日?!好一個會咬人的狗不叫!”
裴正清歎息著搖頭,“太後是先帝親迎的皇後,當年先帝過世時,是怎樣將陛下和社稷托付於你?可你竟用一個替身瞞天過海,瞞了滿朝文武這麽多年不說,還沆瀣一氣,為此害了這樣多人,太後,你到了黃泉之下,可有臉麵見先帝,見李氏列祖列宗?!”
太後顫聲斥道:“你們又怎會明白哀家的苦心?當年豐州之困,大周與皇室危在旦夕,若非哀家尋了先帝遺腹子力挽狂瀾,早無今日之天下!哀家殺了義川,也不過是為了永絕後患,你們這些世家,各個得恩受惠,如今,有何臉麵來指責哀家?!”
裴正清肅然道:“當年危局確是難解,但太後自始至終瞞著近臣,還為此謀害無辜的義川公主母子,為的,難道不是保鄭氏榮華?保自己聲名?!”
說至此,他語聲一利,“當時陛下身死,太後隻需密詔近臣,將此事密而不發,有眾人相助,誰也不知陛下出事,待打退了叛軍,再昭告天下另擇新君便可。太後擔心的,無外乎是二殿下彼時尚在繈褓之中,害怕臣子們不願奉幼兒為帝王,這才接受了用替身穩住朝局之法,如此,才好為二殿下做嫁衣,卻沒想到,這個替身有定北侯支持,更並非無能之輩,竟叫他坐穩了皇位!”
裴正清一針見血,太後麵色蒼白起來,她咬了咬牙,又看向站在裴正清身後的楚賢欽,“楚賢欽,你忘記當年鄭氏對你的恩德了?你也不要你妻女的性命了?!”
謝星闌冷嗤道:“楚夫人和楚家小姐此刻已安然歸府,還有你們鄭氏諸人,以及文川長公主和朝華郡主,也已回京,太後可想見見他們?”
太後眼瞳一顫,額上冷汗淋漓,一旁鄭皇後驚怕之下牽住李琨的袖子,“你們、你們就算抓到鄭欽又如何?鎮西軍十萬大軍,又豈能盡數被你們捉住?!”
謝星闌寒聲道:“皇後盡可放心,宣平郡王世子帶著兩萬神策軍西去勸降,此番鄭氏謀反,又以鎮西軍軍將家眷為質,他們身不由己,降可寬赦,因此,九成多兵馬已折返西南,唯剩鄭欽帶著五千中軍親信北上,於京城以南百裏的長楓嶺遇伏。”
鄭皇後駭得站立不住,又怒斥道:“我二哥,還有我二哥……”
裴熙站在謝星闌左後方,此時冷聲道:“鄭明康欲綁架朝中重臣家眷,其心不軌,其親信皆被射殺,他本人雖逃了,但裴朔正帶著左金吾衛追查,料想他跑不出城去。”
鄭皇後聽得滿臉絕望,又看向太後,顫聲道:“姑姑,大哥——”
鄭明躍握刀在手,可眼下除了殿內幾個人質,他們的布置已被皆數瓦解,他難以相信道:“這怎麽可能,你們怎會知道我們的行軍路線?又怎會知道明康去做什麽?這些東西,這些東西連楚賢欽都不知——”
裴朔看了眼謝星闌,謝星闌寒聲道:“龍翊衛早就查到了那童謠來自洛州,卻苦無直接證據,後監視鄭氏動向時,偶然發現鄭欽私返鎮西軍——”
謝星闌的解答還不足以解開鄭明躍的所有疑惑,正待再問,一旁麵色慘白的貞元帝聽完這些,竟倏地振奮起來,“好,做得好!此等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謝卿,朕重重有賞,朕賜你侯爵之位,君無戲言——”
謝星闌陰沉地盯著貞元帝,“薑承安,十七年了,你還要演到何時?”
眾人一愕,謝星闌道:“雲陽縣主發現真相後,我已命人找到了定北侯府為薑仲白一家設下的陵園,那陵園內隻有薑姓,並無名諱,可其中薑姓長女之墓穴,卻是空的,這代表你母親未死,後來,我又命人北去禹州,順著杜子勤提過的杜氏遠親,找到了你和你母親所在的莊戶,永泰三年,定北侯將你們母子送到了禹州親族之中,隻道你二人是戰死部下之遺孀,而你,亦跟了你母親姓,在你十五歲上,你母親病亡,你母親的墳塚,就在禹州百年縣以西的青鹿崖上,你還有何狡辯?!”
貞元帝瞳孔瞪著,呼吸亦疾,縱有黃萬福攙扶,亦擋不住他身形微晃,如此,緊貼著頸側的劍刃瞬間劃出數道血痕——
他毫不覺痛,隻將牙關咬得“咯咯”作響,“謝卿,你可是記著你父母之仇?好,你要報仇,朕替你發落當日行凶之人……”
他目光一轉看向麵如死灰的定北侯,“他,是他派人害了你滿門,朕將他下獄便是!”
見謝星闌麵無表情,貞元帝眼眶頓時赤紅起來,他又看向李敖與裴正清,“郡王,裴侯,你們這是做什麽?朕是皇帝,朕是皇帝啊,殺一人而利天下!朕何錯之有?!曲曲幾十條人命,又如何能與江山社稷相提並論?!”
見二人滿臉冷色,他呼吸一下比一下重地道:“朕自坐上這個皇位,為了大周廢寢忘食,朕事事以天下百姓為重,並非昏君啊!郡王,朕也是先帝之子啊!若非太後這毒婦害了我外祖父,害了我母親,若非是她,我母親何需逃出宮去?!若非如此,朕也生而便是天之驕子!朕、朕隻是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朕何錯之有?!”
李敖聽得眉目晦暗,“從前是謝氏,往後,或許有崔氏、蕭氏、秦氏或其他宗室知曉你身份有假,那你又當如何?你會否因為你的猜忌,視人命如草芥?還有,你若真像你說的以天下萬民為重,為何不願立二殿下為儲?”
貞元帝惶惑搖頭,“朕、朕隻是……”
他喃喃有詞,卻答不上話,某一刻,看著殿外一張張麵孔,他像被驚嚇到似的,麵皮詭異地抽搐起來,“不,不,朕不是薑承安,朕是李謖!朕的生母是蘄州於氏,是先帝在位時的容嬪娘娘,朕是大周李氏第十三代孫,是天命所歸的大周帝王……”
他赤紅著眼,抬起手,顫抖地指著門外諸人,“你們這些逆臣,不過是想造反奪朕的帝位罷了,這、這天下本就是朕的天下,你們這些奸賊,你們有違天道,終會得報——”
“應”字未出,貞元帝呼吸一窒,又猛地咳嗽起來,咳著咳著,一股血沫從他唇角湧了出來,人亦再難支撐地癱倒在地,黃萬福駭然,德妃也哭叫起來,李玥嚇得六神無主,隻哭著喊“父皇”,杜巍眼見如此,心如死灰的閉上了眸子。
秦纓肅然道:“他中毒已深,會神誌不清。”
事已至此,謝星闌示意謝堅將鄭欽帶下去,又對殿內的假道士們道:“你們也看到了,太後和皇後已是大勢已去,放棄掙紮,還能為家小掙得幾分寬宥,若頑抗到底,你們該知道謀反之罪的厲害——”
話音落定,太後抿唇未語,鄭皇後拉著李琨滿臉絕望不甘,鄭明躍握著劍柄的指節緊攥,亦是不願就此屈服,其他執劍的道士麵麵相覷,不多時,便有人扔劍跪了下來,有人帶頭,其他人更生動搖,不出片刻,殿內之人齊齊跪降。
這些人乃是鄭氏養的武士,到了此時,自是以性命為重。
太後瞧見這一幕,搖了搖頭,忽然慘烈地笑了起來,又悠長一歎:“罷了,成王敗寇,也沒什麽好說,此番起事,本就是被逼而為,哀家早已想過或許沒什麽好結果。”
她看向鄭明躍,“今日之事,是我們一手安排,與鄭氏其他人、與琨兒並無多大幹係,明躍,我們老了……”
鄭明躍牙關緊咬,“姑姑,我不甘心——”
見此,鄭皇後亦哽咽起來,太後走上前,輕撫了撫她的臉頰,“這些年苦了你了,這或許是天意,若、若當年哀家不讓你入宮便好了……”
鄭皇後勉力支撐,聽到此處,心防驟潰,撲入太後懷中放聲悲哭。
鄭明躍僵立著,又往對麵中殿房頂上看了一眼,見夜色之中,竟有冷芒簇閃,方知已到了絕路,他眸子一閉,一把將長劍扔在了地上,殿外裴正清抬了抬手,自有禁軍入殿拿人。
見此,謝星闌和秦纓都微微鬆了口氣,縱然計劃周全,但他們誰都不想看到此地血流成河。
謝星闌看向裴正清與李敖,“風波初定,接下來,還要請郡王與裴侯主持大局。”
李敖和裴正清深深看謝星闌兩瞬,見他一臉誠懇,心底不由一安,李敖沉聲道:“先將太後幾人分開關押,稍後移回宮中,今日之事,文武百官雖知曉內情,但按我的意思,未定好善後之策前,不宜宣揚太過,免得令城中人心惶惶。”
裴正清點頭,“也不好令朝野動蕩。”
這時李敖又看向秦纓,“縣主適才不該跟進來,叫我們好生憂心。”
秦纓還護著永寧,此時垂眸看了她一眼,道:“一是見公主可憐,二也是擔心他們叫了德妃與長清侯進來,便是撕破臉皮,也不會提當年之事,若是那般,那我們的布置便毫無作用了,既如此,便由我跟來揭破。”
話音剛落,殿內響起黃萬福的哭喊:“陛下,陛下堅持住——”
貞元帝咳血倒地,此時氣息越來越弱,失了挾持的德妃本癱軟在地,見此,跪行幾步朝貞元帝靠近,到了跟前,淚眼婆娑地握住了貞元帝的手,永寧見狀,亦掙開秦纓往德妃身邊跑去,待到了跟前,李玥也傾近蹲下,德妃一把將二人抱住,與兄妹二人嗚嗚咽咽地哭作一團。
貞元帝滿口血沫,已是氣若遊絲,此刻虛虛睜眼看到是她們,極費力地道:“玉、玉容,朕是李謖,朕是大周第十三……”
德妃驟然哭出聲來,“陛下,陛下別說了,這十多年的情誼,早已比臣妾閨中時的驚鴻一瞥更深重,無論您是誰,臣妾都絕無後悔!”
貞元帝已意識渙散,似沒聽見她的話一般,仍斷斷續續自語道:“朕是李謖,朕、朕是天命所歸……”
他們一家哭作一團,失了挾製的崔曜看著這一幕,卻隻覺欲哭無淚,貞元帝最寵愛的是崔德妃,最疼愛的是五皇子李玥,且鐵了心要將皇位傳給李玥,他們崔氏,就算未出皇後,也本有希望出個太後,成為若鄭氏一般的第一望族!
可誰也沒想到,貞元帝竟不是李謖,而是個李代桃僵多年的私生子!
崔曜眼前陣陣發黑,再看了一眼被禁軍拿住的鄭明躍和杜巍,一時背脊發涼,亦未覺自己的處境比鄭明躍二人好了多少。
……
夜如潑墨,呼嘯的寒風幽咽著穿堂而過,愈發令這肅穆巍峨的忌神宮人心惶惶,小半個時辰後,李敖集齊六部重臣與一眾宗室皇親,在偏殿商議善後之策。
他語重心長道:“此事也不瞞諸位,鄭氏欲反和陛下身份作假,乃是雲陽縣主與謝大人在幾日前發現,彼時他二人驚駭難當,又怕打草驚蛇令鄭氏和薑承安狗急跳牆,這才找到了本王與裴侯,起初我二人不敢相信,可證據確鑿,叫人不得不信,商議後,我們一致決定,在鄭氏起事之時,掌握先機,暗中埋伏,方才能將動蕩降至最低。彼時楚統領之妻女被鄭氏綁走,正受其威脅,謝大人發現之後,定了將計就計之策,而後,雲陽縣主怕此事太過匪夷所思,諸位臣工不信,這才又想到了隔室傳聲之機關。”
說至此,李敖看了一眼淑妃與李琰,歎道:“此等皇室秘聞,確是滑天下之大稽,如今真相浮出,便到了撥亂反正之時,鄭氏謀反,其罪當誅,至於薑承安與德妃幾人如何處置,還要請諸位拿個主意,此外,國不可一日無君,如今,陛下的血脈也隻剩下三殿下,按本王之意,即日起奉三殿下為儲君,問政臨朝,穩住國本。”
在偏殿眾人,皆已從震駭中回神,鄭氏謀反,李琨本就難以活命,而李玥身份不正,也隻剩下李琰一個選擇,再加上此事乃是李敖與裴正清主導,在場老臣何等精明,自然明白大周已至改天換日之時,但唯獨如何處置薑承安與德妃幾個,叫人犯難。
這時,淮陽郡王李宣道:“三殿下這些年頗受冷待,如此境遇下,仍勤謹進學從無錯處,足見其德行無狀,深受教誨,實有賢主之資,本王願奉殿下為儲,但薑承安,他乃先帝血脈,又穩坐帝位多年,若要將其定罪,再公然行刑,隻怕會貽笑天下,令皇室成為笑柄,而德妃不知內情,李玥與李韻也是無辜,本王也實在不知如何處置——”
李敖目光一轉,看向了站在旁側的崔曜與崔慕之父子,“長清侯如何看?”
崔曜三魂已去七魄,苦澀道:“無論是德妃,還是本侯,自始至終不知舊事,這一點,相信雲陽縣主和謝大人探查之時,已經查明了……”
崔曜說著看向謝星闌,見謝星闌並無異議,又看向扶著秦璋的秦纓,見秦纓也未駁斥,才繼續道:“如今這般局麵,本侯哪敢有何決斷?但求饒了我妹妹性命,饒了那一雙兒女性命,太後與薑承安做下的惡行總與她們無關。”
說至此,崔曜看了一眼同樣麵色慘白的崔慕之,深吸口氣道:“薑承安中毒已深,不知還有幾日活頭,從前本侯隻知忠君愛國,如今也是一樣,本侯與崔氏、與龍武軍,亦願奉三殿下為儲,忠誠無二,當然,事到如今,本侯也不敢奢求什麽,若三殿下不信本侯,那本侯願以龍武軍軍權與崔氏爵位替玉容她們求一線生機——”
崔慕之聞言一怔,“父親——”
崔曜搖了搖頭,示意他不得多言,崔慕之遲疑片刻,到底忍了下來。
李玥雖身份不正,可他也是皇室血脈,崔曜既想保住德妃三人,那誰能放心讓他手握龍武軍大權?若崔氏其心不死,轉首替李玥叫屈,憑龍武軍謀反,豈非放虎歸山?
崔曜久居高位,自能想到旁人會如何懷疑,因此才有這主動交權的以退為進之法。
李敖看向裴正清,裴正清沉吟一瞬,忽然看向旁邊一直默不作聲的李琰,“殿下,你怎麽想?”
他這般一問,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李琰身上,從前這位三殿下默默無聞,但如今一朝兵變,他竟成了即將掌權之人,莫說其他人,便是李琰自己也從不敢想。
李琰的神色仍是沉重,雖不顯威勢,可眾人矚目下,他倒也不慌。
他略一沉吟,抿唇道:“如今罪在鄭氏,罪在太後與薑承安,非崔氏,非德妃,以社稷為重,也不當趕盡殺絕,待將太後與薑承安的罪過昭告天下之後,誰都知道德妃與李玥兄妹身份不正,因此,她們自不能留在宮裏了,依我看,不若按照前朝宗室罪眷處之,莫傷她們性命。”
李琰說完,先看向裴淑妃,淑妃微微頷首,顯然也未存趕盡殺絕之心。
李敖點了點頭,“好,殿下有仁心,正是賢主之德,倘若薑承安當年誕生在宮中,那如今至少也是郡王之尊,按照先朝的規矩,未受株連的宗室罪眷,則多拘於珈藍寺苦修,終身不得踏出寺門一步,當然,也要看德妃與李玥兄妹願不願意。”
崔曜立刻道:“她們自然願意!”
李敖頓了頓,又看向謝星闌與秦纓父女,“秦侯、縣主,還有謝大人如何想?如今一切罪責已通曉朝野,但被謀害的是你們至親,還要聽聽你們的主意。”
至此一步,秦纓看向秦璋,謝星闌略一思忖,也道:“晚輩聽秦侯之意。”
秦璋看了眼謝星闌,又拍了拍秦纓手背,唏噓道:“這些年我滿以為難給阿瑤雪冤,實未想到還有今日,鄭氏謀反其一,謀害阿瑤與珂兒其二,隻需將凶手之罪昭與天下,數罪並罰,讓阿瑤和珂兒九泉之下安息,我便別無所求了。”
謝星闌頷首,“我亦如此想,當年謀害謝氏滿門的,薑承安為主犯,定北侯杜巍為從犯,要令他認罪,還需三法司嚴審——”
微微一頓,他又道:“但,今夜雖有驚無險,可兵變還不算徹底平息,鎮西軍失了統帥,群龍無首,正是需要朝廷收服之時,還有鄭氏一脈之親信,亦不可能盡數安分守己,三殿下問政後,還要應對諸多要事,若立刻將薑承安身份昭告天下,不說京外州府,便是京城之內,都要再生震動,因此,依我之意,不若先宣告皇帝病危,立三殿下為儲,待平定鄭氏謀反之亂後,再昭告薑承安李代桃僵之事,屆時備登基大典,奉殿下為君。”
謝星闌一席話,正說在李敖幾人的心坎上,薑承安來路不正,又是元凶,可他到底穩坐江山十七載,大周上下奉他為九五之尊,若突然宣告,這位生殺予奪十七年之人乃是個私生子替身,可想而知會生怎樣的震動!
裴正清感歎道:“此番籌謀,雲陽縣主與謝大人乃是首功,如今謝大人深明大義,更是叫人感佩,既是如此,那今夜便不再拖延了,請郡王出殿外安撫群臣與女眷,我們其他人各自領差,先速速平亂回宮,免得生變!”
李敖應是而出,殿內裴正清也與謝星闌商議起諸事安排,秦璋並無實權,此刻聽見窗外風聲呼嘯,便眸色複雜地往窗邊走去,待將緊閉的窗扇打開,父女二人皆是一愣。
隻見不知何時,天上竟紛紛揚揚飄起銀塵般的雪粒,春雪滿空,素白無暇,似嫌春晚,故作飛花,秦璋顫顫巍巍地伸手去接,又驀然想到義川公主李瑤離去的那個晚上,那一夜豐州的冬雪,比此時還要紛揚繁密,而他的神魂,也好似永遠停在了那個冬雪凜冽的寒夜,直至此刻,他終是不怕百年後,去黃泉之下麵見李瑤與秦珂了。
秦璋眼眶微潤,又重重握住秦纓的手,半晌都未說出一字。
祈宸宮的兵變至四更時分才清算完,後一眾臣工女眷返回皇宮,先將太後、鄭皇後、李琨三人押入禦懲司,又將鄭明躍父子、定北侯杜巍、以及餘下叛眾送入天牢。
黎明時分,裴朔押著折了臂膀的鄭明康入宮領罪,再加上從城外抓回來的鄭氏兩房與義川公主母子,所有鄭氏嫡係皆成了階下之囚。
至天邊露出一抹魚肚白時,眾臣工與女眷被放歸出宮,這一夜的動蕩,方才算徹底平定,亦是在此時,李琰被奉為儲君的消息不脛而走。
凡去了祭天大典者,自知真相為何,但有品階不夠未去觀禮者,起先自以為真是鄭氏謀反,貞元帝病重,可昨夜城中風聲鶴唳,白日又有金吾衛與城防軍來往不絕,即便尚未明晰內情,滿京城的官宦百姓也意識到,大周即將變天。
秦纓與秦璋歸府時已是天色天亮,剛回府中,二人褪下吉服,換了素衣往祠堂去,到了李瑤與秦珂牌位之前,二人同跪案前,秦璋仔細將前後因果道來。
秦璋夙願得償,語聲沙啞著,說至淚滿襟裳,待上完香,方才被秦纓扶回房中。
秦纓又服侍著秦璋歇下,見她忙前忙後,秦璋驀地想到兩月前他與秦纓爭執,將她禁足之事,那時的他,又怎能想到,短短兩月,秦纓便為李瑤母子平冤昭雪。
秦璋心滿意足,見天光大亮,忙催秦纓去歇下。
風波初定,秦纓回清梧院之時,便見昨日春雪已消,一輪暖陽正破雲而出,枯黃了整個冬日的梧桐樹正長出嫩芽,好一派生機盎然之象。
秦纓這一睡,便睡到了日頭西斜之時,她身心俱疲多日,如今驟然鬆快,難免想貪睡久些,可意識朦朧之間,卻聽得幾道驚詫人聲,立刻令她睡意全消。
秦纓起身更衣,揚聲問:“誰在外麵說話?”
下一刻,白鴛麵色凝重地快步而入,“縣主,西南軍情急報——”
秦纓係扣的手一抖,“什麽?!”
白鴛苦聲道:“西南急報,說南詔與西羌陳兵二十萬,欲攻兗州!”
秦纓驟然擰眉,“方君然逃回去了?”
白鴛自是不知,這時,秦纓麵色大變,“不好,隻怕不止南詔與西羌,快,快備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