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要一個時間,不就是等著機會伺機而動。


    太子頓了半響,終究不能不如實告訴朱至道:“看你爺爺的心情。”


    朱至撇了撇嘴, 看朱元璋心情什麽的, 就朱元璋現在的情況,他能心情好才怪。


    馬皇後真要是按朱至的建議往後連看都不看朱元璋一眼。老婆都不看他一眼了, 朱元璋往後怕是如同活在油鍋裏。


    這話朱至當然不能告訴親爹,否則親爹肯定第一個幫著朱元璋說話, 讓朱至勸著馬皇後一點。


    馬皇後受了一輩子的委屈,忍了一輩子的氣,她怎麽能繼續勸著馬皇後忍氣吞聲啊。


    朱至本來就不是那受氣的人,當然不可能勸著人受氣。


    “要是我跟爹說把這件事辦好了,奶奶的心情一定會變好。爺爺的心情沒準也能變好呢?”朱至慢慢的亮出了爪子。


    太子又一次打量朱至, “你確定沒在裏頭攪動風雲?”


    不怪太子一而再, 再而三的追問, 實在是朱至不是個省心的孩子,就朱至說的這些話, 太子是怎麽聽怎麽覺得, 朱至知道好些他不知道的事兒。


    “我攪動什麽風雲啦?皇爺爺要建錦衣衛又不是我提議,皇奶奶不高興又不是我惹的。誰自己惹了自己的媳婦兒生氣, 還不想辦法去哄?真打算讓皇奶奶一輩子不理他, 不管他?”朱至一副義正辭嚴的模樣。太子聽著確實是那麽個道理。真沒辦法把過錯全歸在朱至的頭上。


    “反正你爺爺奶奶的事不該你管。”太子叮囑一聲還不是生怕朱至攪和在裏頭, 最後讓朱元璋不得不把所有的怒火都發在朱至身上?


    對付朱元璋馬皇後有的是辦法, 隻不過沒用而已, 可朱至就不一樣了,作為一個小輩,麵對的還是皇帝的爺爺。朱元璋怎麽對待一群兄弟太子可是都看在眼裏的。


    真把朱元璋惹得生氣了,朱元璋能把人丟到犄角旮旯。不過這一點對朱至來說,或許朱至會覺得是個機會?


    太子趕緊甩掉腦海中亂七八糟的想法,隻想讓女兒乖乖的,好好的,啥事也別摻和。


    “聽見沒有?”太子叮囑朱至,誰讓朱至連坑都不吭一聲呢,難免讓太子心裏七上八下。


    “我就是應了,聽見了,爹您還不是不放心。”朱至抬頭和太子對視,莫以為她看不出來太子的不放心。


    太子無力的一歎,“還不是你自找的。”


    朱至衝太子辦了個鬼臉,“那您還拉著我,讓我保證。我一向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讓我忍氣吞聲,我是不會的。至少皇爺爺也教了我,有氣不能受著,我最聽話了。”


    丟下這話,轉過身就跑。太子伸手指著朱至的方向,話還沒說完,人已經跑的沒影了。朱至也敢自吹自擂,說自個兒聽話?


    真要是聽話的孩子太子至於事事操心?


    朱至一跑,太子卻不得不考慮朱至方才出的主意。先把馬皇後哄高興,再讓親爹也高興。


    太子知道父母之間起了爭執,而且為的就是錦衣衛的事兒。


    對於錦衣衛,太子從心底裏也不認可。然而朱元璋也是想要試一試,或許能達到震懾天下的效果。


    既然朱元璋把話說到這個份上,太子不能一杆子把親爹拍死。


    朱元璋想試一試,那就讓他試一試。試錯了,再改就是。


    隻是太子站在朱元璋的立場想一想,決定幫著朱元璋,馬皇後卻早就已經料到最後的結果,打定主意,要和朱元璋杠到底,這是確實也是太子始料未及的。


    昨日陪同馬皇後出宮一遊,看著馬皇後高興的麵容,太子也在想,有多久沒有看到馬皇後這般高興。


    其實到了馬皇後和朱元璋的年紀,早就該頤養天年,隻是貴為天子,夫妻兩人哪怕有心什麽事都不管,又怎麽可能。


    朱元璋既為天子,有心要治理天下,開創一代盛世,精力旺盛且實幹的皇帝,自然是要一步一步實現他的宏願。


    在這過程中,底下的文武大臣們各有各的心思,朱元璋都清楚,隻要這些文武大臣不曾貪贓枉法,沒有違法亂紀,朱元璋自問還是能夠容得下他們的。


    可是有人得寸進尺了呀,結黨營私不說,更是上下沆瀣一氣,想要糊弄他這個皇帝。一時之間讓朱元璋憤怒無比,朱元璋立刻做出了反擊,也就有了錦衣衛的設立。


    錦衣衛設立的利與弊,朱元璋不是沒有考慮過,之前也曾跟太子商量過,按太子的意思還是希望錦衣衛一事能夠暫時擱置。


    但是朱元璋已經被底下的臣子糊弄得失去了所有的耐性。殺不盡的貪官汙吏是嗎?那麽朱元璋就要牢牢的把控底下的文武大臣,讓他們的一舉一動都休想逃過他的眼睛。


    太子對此已經一勸再勸,無奈朱元璋不聽,太子又能怎麽辦?


    一計不成可再生另外一計,總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


    隨著馬皇後的憤怒表態,朱元璋絕不可能無視之。


    哪怕朱至一句話都不說,太子也知道,朱元璋把她叫過去,定然是為了討一個能哄好馬皇後的主意,可惜朱至是站在馬皇後那一邊的,才不會被朱元璋忽悠了。


    朱元璋肯定被朱至氣的夠嗆。


    太子想到這一層,又覺得腦門一陣陣抽疼。


    平時看著朱至挺聰明的一個人,怎麽就不會兩頭哄呢?


    太子妃常氏就在這時候走了進來,一看太子揉著腦門陣陣頭疼,為難的模樣,趕緊上去按住太子的太陽穴,輕輕的按摩著。


    “這是怎麽啦?至兒又惹你生氣啦。”常氏言語中透著無奈,大有太子一個是字落下,即刻抓過朱至大揍一頓的架勢。


    太子握住常氏的手,“至兒的事小,父皇母後的事才是大事。”


    常氏趕緊追問太子,“母後真跟父皇生氣了?”


    明顯直到這一步常氏還覺得不可置信。馬皇後竟然真跟朱元璋生氣了。


    “這麽多年,我還從來沒有見過母後真跟父皇生氣呢。每回別管父皇做了多少惹母後生氣的事,母後再傷心,再難過,最多也就罵父皇一頓,最後還是該怎麽對父皇就怎麽對父皇。”常氏是馬皇後自小養在膝下的人,也算頗了解馬皇後和朱元璋的相處。


    回回別管朱元璋做的事多讓馬皇後看不下去,最終馬皇後總是顧全大局,生生忍下心裏的氣,最終掀過這事兒。


    “是啊,所以父皇被母後寵壞了。寵得以為,他就算再做讓母後不高興,不樂意的事,都會過去。”太子哪裏會不清楚朱元璋的心思呢?正是因為清楚才會明白,朱元璋有恃無恐,都是馬皇後一步步的退讓寵出來的。朱至未必不是也看透了這一點。


    “母後的確太委屈了,太子不能一味隻站在父皇一邊。”常氏提醒太子一句,不能一味體恤身為君父的朱元璋的不易,而從來沒有想過馬皇後同樣不容易。


    “我當然知道,所以我在想要不要聽至兒的建議。”太子何嚐不是個明白人,正是因為明白,所以才會考慮該怎麽樣才能讓父母和好。


    “什麽建議?”當娘的人每每聽到朱至的建議,常氏立時警惕萬分,生怕朱至又想出個什麽驚世駭俗的主意。


    瞧見常氏的反應,太子才意識到,他們夫妻果然不愧是夫妻,對待朱至已然早早打起十二分精神,生怕朱至亂來的啊!


    太子握住常氏的手道:“至兒從本質上來說不算壞孩子吧?”


    “隻要她不總想著揍人,也別鬧騰著到處亂跑,更不要想著摻和朝廷的事兒。她當然是個乖孩子。”常氏把一係列最害怕朱至做的事羅列出來,隻要避過這些事,朱至絕對是個好孩子。


    聰明,膽大,正直,勇敢,也有一顆仁愛之心。


    然而常氏牢牢的抓住太子的手,憂愁無比的道:“可她怎麽總想著打人呢?一言不合就動手。就連舅舅都怕了她呀。前兒個日子也不知道怎麽回事,她又把舅舅打了一頓。這事我舅母跟我一說,我都不知道怎麽接話。”


    可這件事太子最清楚,怎麽回事,馬上告訴常氏道:“下回涼國公夫人有問,你就告訴她,都是涼國公該。”


    此話落下,常氏馬上懂了,朱至打人的事跟太子有關係。


    不過太子適可而止,並未再開口,常氏明了其中的事不是她該問的,否則此事太子早跟她說了。


    太子想起此事,突然感歎道:“就打涼國公一事來說,我們至兒喜歡用拳頭解決問題也不算一無事處對吧。”


    常氏一聽馬上道:“太子莫在至兒麵前肯定,妾都快頭痛死了。再讓她鬧騰下去,以後怎麽嫁人啊!”


    顯然,常氏都快被朱至愁死了,無奈太子不以為然,道:“無妨,咱們至兒天生麗質,衝她的臉,會有人忽略她喜歡揍人。”


    “太子!”常氏最頭痛的莫過於朱至喜歡揍人,恨不得把人塞回肚子裏重新生過,把她這點改了!


    太子被常氏急得趕緊安撫道:“說笑,說笑。我們至兒多好的姑娘,不用擔心,不用擔心。”


    不過,太子考慮的是,這就考慮朱至的婚事,是不是太早了?


    早是不早,朱至九歲了啊,誰家姑娘不是這個時候開始相看?


    常氏其實也已經在給朱雄英物色未來的郡王妃。


    不過,兒女的婚事暫時用不著太子發愁,太子尋著一個機會同朱元璋說起關於立下軍功之人應該如何獎勵之。


    “怎麽?”太子一向最懂朱元璋,而如今前朝文臣壓著武將,其中有多少朱元璋的出力,朱元璋心裏最清楚。


    如今太子突然提起立下軍功之人如何獎勵,太子是要站在武將一邊?


    “至兒隨母後出宮,道母後看到兩個跳鳳陽花鼓舞的姑娘,想起為攻下應天而死的幾個姑娘。母後感歎,或許在她死後,再無人記得她們。”太子如實道來,與朱元璋作一揖。


    朱元璋一頓,太子繼續道:“父皇,為大明建立立下汗馬功勞的人,無論是功臣或是將士,都不該忘,這是大明的態度,也是父皇的態度。”


    深吸一口氣,太子繼續道:“兒子知道淮西功勳因為軍功屢屢觸及大明律法,令父皇十分痛心與怨恨。但是,功是功,過是過,父皇怨他們目無王法,卻從來沒有因此想要抹去他們的功勞,更希望世人都能記住他們的功,這並不衝突。”


    朱元璋此時神色稍緩,顯然聽進太子的話。


    “為我大明立功者,不管是何身份,我大明銘記之,大明臣民皆祭之,凡我大明一朝,永不曾忘,必能讓天下臣民為我大明更加盡心盡力。”太子一波操作的用心是為收攏人心,以令天下人為他所用。


    “好,好!”原本生氣的朱元璋聽著連連讚一聲好,道:“這件事由標兒去辦。他們吵他們的,你辦好這件事,必能令天下人心臣服,以後無人敢不服你。”


    太子一頓,同樣為朱元璋的信任而歡喜,與朱元璋作一揖道:“謝父皇。”


    朱元璋揮揮手道:“天下江山將來都是你的,你做得越好我越高興。正好,也讓你娘知道,咱不是忘恩負義的人。她那些擔心大可不必。”


    好在朱元璋沒有忘記太子提起此事同馬皇後有關。


    也好,凡事一舉兩得,何樂不為?


    朱元璋瞅了太子幾眼道:“此事你細細想想,拿出個章程來。至於你娘那兒,你多去看著點,也幫我說幾句好話。”


    後麵是重點,重中之重!


    朱元璋想到他往馬皇後的眼前湊,馬皇後當作看不見,他同馬皇後說話,馬皇後愣是一句不接。


    對,馬皇後是不趕他不錯,不趕也沒有要留人的意思。


    同旁人能說說笑笑,對著他冷著一張眼,完全當他不存在。


    朱元璋每每想到這兒,心裏就跟被火燒似的,難受得很。


    “兒臣說了。”太子能不幫著朱元璋說話?


    可說了有什麽用?他勸馬皇後的大道理,什麽朱元璋設錦衣衛,不過是為了掌控天下,查查貪官汙吏,更多是為百姓著想。


    道理馬皇後不懂嗎?


    馬皇後連朱元璋那點私心,那份控製欲,那生怕被人奪去天下的恐懼全都說出來了。叫太子無可反駁。


    在馬皇後看來,朱元璋設錦衣衛私心比公心重,而且對大明後世影響極其惡劣,這正是馬皇後一意反對,為此不惜和朱元璋大吵一架的原因。


    朝廷上掌審訊緝拿的部門還少嗎?


    說句不好聽的話,朱元璋任用為錦衣衛指揮使的人,他是個什麽樣的人,做的什麽樣的事,馬皇後一清二楚。


    用什麽樣的人,已然證明朱元璋的態度,馬皇後想到一個個案子牽扯出來的人。那些死去的人啊,血並未幹,朱元璋忘得了,馬皇後忘不了。


    太子想到馬皇後痛心疾首的樣子,又怎麽能繼續勸下去?


    朱元璋當著太子的麵用不著掩飾,指著太子道:“你說你娘是不是糊塗了?朝廷上的事咱們說好的,就算我們有爭議,總得講道理。哪有她這樣,直接當我不存在,我跟她說話,站在她跟前,她就當沒有我這個人。”


    每每思及此,朱元璋吹胡子瞪眼睛,該生氣,一想又氣不起來。


    太子抬眼瞟了朱元璋一眼,講道理什麽的從朱元璋嘴裏說出來,尤其是在馬皇後麵前,朱元璋是講道理那一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穿之我爹是朱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行而不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行而不輟並收藏明穿之我爹是朱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