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著如此乖巧的朱至,常氏心驚之餘也知道該安撫安撫朱至,道:“知道惹怒你爹爹的後果了吧?看你以後還敢不敢?”


    “不敢了,再也不敢了。”朱至連忙搖頭表示,絕對不敢。


    不過,朱至把衣裳提起來道:“娘,膝蓋也痛。”


    可不是,她被罰在雨中跪了一兩個時辰,多虧馬皇後醒了,否則都起不來。


    常氏一看她的傷,倒抽一口冷氣,這都紅了。


    “怎麽沒上藥?”常氏也知道朱元璋罰朱至跪的事兒,隻是沒有想到朱至竟然連傷口都沒讓人處理。


    朱至解釋道:“奶奶醒了,不想讓奶奶擔心,隻好忍著。當著爺爺的麵,不敢。”


    與其刺激朱元璋,不如忍著,好在比起上回太子罰她的時候好一些。


    常氏能怪朱元璋嗎?


    咬住唇,別管有多少舍不得的話,都不能說。趕緊給朱至上藥。


    饒是如此,常氏嘴裏依然掛著一句話,“看你以後還敢不敢。”


    朱至嘴裏不吱聲,心裏卻篤定無比,絕沒有以後了。


    等朱雄英下學回來,看到朱至雙手包紮著,問:“爺爺動的手還是爹動的手?”


    不用動腦都能猜得到,除了這兩位再沒有別的人。


    朱至意味深長的掃過朱雄英道:“爺爺打了爹再打。”


    朱雄英湊近瞄了一眼,“出血了?”


    “出血了。”朱至回答,朱雄英瞟了她一眼道:“看你長不長記性。”


    兄妹之間,話得說白了,朱至同朱雄英道:“別人也就算了,哥哥你要是也說這話,我就該讓爺爺拖著你去砍人。爺爺發瘋的時候跟他講道理有用嗎?他聽得進去嗎?”


    朱雄英閉了嘴,他不是就因為沒辦法攔住朱元璋,最後隻能抱緊朱元璋的腿,盼著朱元璋能夠想起他這個孫子在他腿上掛著,別衝太快。


    可惜,收效甚微。


    朱至一看朱雄英老實了,略滿意,話也得繼續說。


    “我傷了,菜你得管,澆水什麽,你要領著兩個弟弟一起。”朱至沒忘記種下的菜,說好的體驗種田的辛苦,不能半途而廢。


    “你就是沒有受傷,有一身的力氣不也讓我們挑水?”朱雄英控訴朱至。朱至臉不紅氣不喘的道:“我要是出手,活都不用你們幹了。”


    “對,苦頭你吃得比我多多了,該到我們吃吃了。”朱雄英知道朱至的用意,也覺得朱至用心不錯,他們該領受。


    朱允炆和朱允熥兩個小的啊,尤其要從小教起,別以後跟那些叔叔一樣,整日惹是生非,無法無天,身在福中不知福。


    虧得朱至不知道朱雄英的想法,否則一定給朱雄英豎起大拇指。多深刻的覺悟啊,她是不是應該感謝朱元璋養出那麽多惹是生非的兒子,以至於讓朱雄英深刻體會到,養了一群惹是生非的東西有多麽痛苦,因此引以為戒。


    朱至跟朱雄英達成共識,衝朱雄英一笑。


    朱雄英突然問出一個問題,“你受了傷還能依約去魏國公府?”


    “不能,我不僅手受了傷,膝蓋也受了傷。”朱至倒是想,可惜她愛惜小命,手上這點傷也就算了,膝蓋上的傷要是不小心點,真想落下後遺症,受苦大半輩子?


    不,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尤其麵對一大家子一個接一個的病倒,尤其讓朱至更堅定一點,一定保重身體,別作廢了小身板。


    “要是魏國公因此改主意再也不肯教你兵法你怎麽辦?”朱雄英有意刁難問,朱至挑挑眉頭道:“真要這樣,不學也罷。難道我要為了跟魏國公學本事,廢了我這雙.腿?沒有魏國公就沒有別人教我兵法了?”


    開的什麽玩笑,朱至要學本事不假,又不是為了學本事寧可作廢自己。


    她都有傷在身了,不好好養著跑去魏國公府上,魏國公沒準更怕朱至有個好歹。


    朱雄英相當滿意朱至的回答,上前揉了揉朱至的頭道:“還好我們至兒不傻。”


    朱至呆了半響,終於反應過來朱雄英的摸頭殺和話裏的意思,她什麽時候智商淪落到須得朱雄英操心了?


    “哥,你這樣有點過分了。”朱至抬頭幽怨的瞅了朱雄英,朱雄英是怎麽覺得她智商堪憂了?


    朱雄英理直氣壯的道:“畢竟你對魏國公太過崇拜,看你對魏國公的執著,大有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勢頭。”


    所以,錯在朱至,是朱至給了朱雄英這樣的錯覺,認為朱至好不容易得了魏國公的讚賞,爬著都要去學習?


    “哥,你瞧我有那麽傻嗎?”朱至無奈相詢。


    “幸好你不傻。”朱雄英重重點頭,慶幸無比。朱至覺得不能再跟朱雄英聊下去了,否則她覺得自己真成了傻子。


    朱雄英叮囑朱至道:“你好好養著,奶奶那裏有我。”


    嗯,朱至點了點頭,想著聽到的朱元璋和馬皇後的對話,算了,不說了吧。朱元璋若有此心,自己會跟太子提。她別大嘴巴的到處喊。


    朱雄英注意到朱至欲言又止,倒也沒有細問,朱至是個心裏有數的人,該說的話她不會瞞著,不該說的話,也就不會說出。隻讓朱至躺著,好好休息。


    朱至難得聽話,滿腦子想的都是,朱元璋真要退位嗎?


    第二日朱至醒來,聽說朱元璋下詔,道馬皇後病了,令各藩王回京侍疾。


    朱至一頓,腦子又冒出了想法,朱元璋把出去就藩的兒子們全都叫回來,果真?


    豈不知朱元璋在召兒子們回來之前,當時就跟太子商量了。


    “我打算退位。”朱元璋把太子叫過來,就是為了讓太子知曉他的打算。


    太子大驚,連忙道:“父皇,您春秋鼎盛,何以退位?”


    朱元璋看太子的表情問:“至兒沒跟你說?”


    突然提到朱至,太子更懵了,以為朱元璋還要責怪朱至,趕緊解釋道:“至兒回宮兒臣已將她狠狠責罰。至兒非是有心冒犯父皇,請父皇饒恕她。”


    生怕朱元璋不依不饒的態度,讓朱元璋不禁感歎道:“你如此,你娘如此。在你們眼裏,我竟然連至兒為救你娘而對我動手一事都容不下了嗎?”


    太子動了動唇,亦不知該不該說實話。


    朱元璋的心有多狠,太子清楚,太子知道朱元璋不會對自己下狠手,朱至並沒有他的份量不是嗎?


    “看,這就是我要退位的理由。標兒,我現在越來越控製不住滅掉不聽話的人的殺意。”朱元璋看著自己的雙手,眼中竟然充血。殺,所有敢跟他作對,敢和他叫囂,不聽話的人,殺光他們,把他們殺到怕,這樣一來就再也沒有人敢跟他說半個不字,也不會再有人敢無視他這個皇帝。


    “有時候我坐在上麵,聽著底下的人說話,他們每說一句我都在想,他們究竟有多少人說了真話?有多少人心裏正在盤算著該如何算計朕?


    “所謂忠,他們有幾個真正忠於我?有幾個是真正的好官?又有幾個心裏有百姓?


    “標兒,你娘看出我心中的暴戾,她知道我設錦衣衛是為了掌控天下,更為了將百官牢牢攢在手裏,隨時隨地掌控他們。可是,果真盯著他們就能掌控他們?”


    朱元璋自己其實也不確定。可他心中既然不安,就不得不想想辦法解決。錦衣衛就是他想出解決的辦法。


    “父皇,君臣相疑,朝堂不寧,大忌也。”太子相勸,若是君臣做到如此地步,上下難以一心,國必不寧。


    朱元璋豈不知太子也不同意他設錦衣衛,用這種方式掌控朝堂,走到太子麵前道:“所以,我得退位。”


    太子一頓,當皇帝當到朱元璋這樣的地步,胡惟庸都死了快兩年了,他依然借此大肆拿人,拿得馬皇後都看不下去了,可見朱元璋已經瘋狂到什麽地步。


    饒是馬皇後一勸再勸,朱元璋都沒有聽進去,直到昨天。


    “你們猜得沒有錯,昨日至兒對我動手,醒來看到至兒的那一刻,我確實有殺人之心。”朱元璋終於不否認了,太子心下直顫,朱元璋別過頭咬牙切齒的道:“是誰給她的膽子敢對朕動手?朕是大明的天子,她就不怕朕?不拿朕當回事嗎?竟然敢打昏我?”


    太子驚得心都要跳出來了,卻也明白朱元璋隻是想讓他聽,並沒有要他插嘴。


    朱元璋同太子再一次對視道:“標兒,如果不是最後我還有一點理智,至兒必死。”


    此刻的太子後背已經滲出一層層冷汗,饒是有些事太子早有預料,真正聽到朱元璋承認,太子受到的震撼依然不輕。他更慶幸朱元璋在最後依然保留那一點理智。


    “我連至兒都能動了殺心,標兒,下一次如果我控製不住會變成什麽樣子?所以,這個位我得退。”朱元璋意識到自己已經在崩潰的邊緣,繼續手握大權,掌控天下,再不是一件好事。


    “你好好養身體,我會把一切安排好。國家大事你都有數,養好你的身體等著我退位,別的都不用管。”朱元璋握住太子雙肩,鄭重朝太子叮囑。


    太子想再勸,朱元璋隱忍開口道:“我還能壓住對至兒動手,萬一有一天我連對你都起了殺心該如何是好。標兒,聽我的。這件事就這麽定下了。”


    一錘定音,朱元璋再不給太子開口的機會。太子能說不怕嗎?


    父子達成共識,朱元璋也就準備起來。


    第一件事就是把就藩的兒子喊回來,一個都不能漏了。


    朱至趕緊麻利的去見太子,結果看到太子頂著黑眼圈,朱至眨了眨眼睛,太子意味深長掃過朱至一眼。嗯,朱至是想當作什麽都不知道。


    太子同朱至道:“選建烈士陵園的地方我讓人挑好了,得閑和你哥去看看,讓百川帶你去。”


    顯然有些事太子早想做的,如今是要真正操辦起來。


    朱至眨了眨眼睛問:“爹該親自開這個局。”


    對啊,收攏人心的事,太子不把局開好,誰能把人情記到太子頭上?


    太子豈不知道朱至在用心為他經營,輕聲道:“你們去看看,盯著點,學了有模有樣事情才能交給你們辦。”


    換句話來說,太子是要朱至和朱雄英一道前往各地安排建烈士陵園一事,借此攏天下將士之心。


    朱雄英不至於不知道烈士陵園一事,不過好像太子和朱至的話中有什麽他不知道的事。


    “等應天的烈士陵園建成,你和至兒一起前往各地,督建烈士陵園,聽好了,不能讓人趁此機會剝奪百姓,更不能引起民怨民憤。趁你們小,該出去看看,長長見識,以後長大了,想走都走不了。”太子能坐鎮應天,更希望兒女們能出去外麵多看看多聽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太子對朱雄英和朱至都寄以厚望。


    朱雄英一頓,隨後是驚奇的,不過,有過一回眼看出征都被扣下的事,朱雄英馬上追問:“皇爺爺同意嗎?”


    太子點頭道:“這件事你皇爺爺親自點的頭。”


    說到這裏,太子目光變得幽深,朱元璋有了退位之心,更希望太子掌握天下人心。


    要說最讓朱元璋操心的莫過於軍中的將士,淮西的功臣們啊,他們一個個自恃有功,連他這個皇帝都敢不放在眼裏,更何況太子!


    按朱元璋的性子,他有心把眼裏沒有他的人解決掉,然太子卻不認為這些人全都該殺。


    功臣們多是出身貧窮,要說有多少壞心思並沒有,隻是沒有規矩罷了。而且,想要天下安定有的是辦法。


    殺戮功臣,引天下人詬病,以為朱元璋不能容人,就連後世史書都會對朱元璋多有指摘,何必。


    太子無心以殺功臣而穩天下,朱元璋殺心再重,既然太子不願意用殺人的辦法,他也唯有退一步,依太子。


    不殺人如何安天下,朱元璋須得從太子處看到辦法。


    好在建烈士陵園一事早就定下,與之而來如何重新製定參軍將士的福利,太子補充說明,換句話來說,死去的將士要厚待,如今正在為大明守衛邊境,出生入死的將士,更要讓他們知道大明對他們的看重。


    自來都是重文輕武,有句話流傳甚廣,人盡皆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然天下讀書人幾何?若隻有讀書人,天下能安?


    在前線浴血奮戰,拋頭顱,灑熱血的將士難道不值得世人敬重?


    或者,無人守衛於邊境,天下豈安?


    文臣武將,於國各司其職,無分尊卑。


    “讀書人,他們能助大明安天下,將士們,他們能為大明守衛邊境。大明絕不能忘了他們的付出,更不應該厚此薄彼。以前別人如何我們管不了。到我們家,在我們這兒,文臣武將一視同仁,隻看本事。”太子目光堅定丟下這番話,朱至默默給太子豎起大拇指,就得這樣!


    朱雄英一愣,隨後道:“隻怕文臣們要鬧起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穿之我爹是朱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行而不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行而不輟並收藏明穿之我爹是朱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