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至想要一個文采出眾的人,難不成湯顯的兄弟們沒有一個文采比他好的?
“我還沒想好。”湯顯微微一愣,畢竟太子說了同樣的話,就連馬皇後也這樣叮囑。叫他原本因為朱至的選擇而有些迷茫的心理,忽然好像看到了亮光。
“那就慢慢想,不著急。”馬皇後微笑的叮囑。
湯顯還是沒有緩過來,可馬皇後細細的說起一些日常的趣事,問的都是湯家的種種,比如信國公,比如信國公夫人。
都是馬皇後熟悉無比的人,隻是好些年沒有在一塊好好的聚一聚,馬皇後希望信國公夫人得閑可以進宮陪她聊聊。
湯顯乖乖的應著一聲是。馬皇後緩緩的起身走到湯顯的麵前,“我知道你是個好孩子,我們至兒也是個好孩子。隻是我也想問問,你是真心要娶我們家至兒嗎?”
誰也沒有想到馬皇後會問出這個問題,就連一旁的太子妃也愣了半響。
“強扭的瓜不甜,婚姻大事,自該你情我願才是,雖說這門心事是我們長輩樂見其成的,但你若是不願意,將來苦的是我們家至兒。說句不中聽的話,我是不樂意委屈我們至兒的。”馬皇後如此的坦率,反而讓湯顯不好意思。但也再一次讓湯顯明白朱至的份量。
“娘娘放心,郡主並未強迫於我。雖說有些膚淺,但郡主相貌出眾,很難讓人不喜歡。”見色起意什麽的,這是人的本性,縱然湯顯相貌不算上等,但對朱至的確是一見鍾情。
“至於日後,人和人之間的相處,在於不斷的磨合,隻要有心,想必我們可以慢慢的找到合適的相處方式。雖然外麵對郡主的評價並不高,都覺得郡主過於蠻橫霸道,但我在北平和郡主相處了這些日子,十分確定郡主是個講理的人。”湯顯誇起朱至來,也是通過相處之後得出的結論。
蠻橫霸道都是別人傳的,縱然朱至的確把一眾王爺都揍了個遍,湯顯也覺得肯定是那些王爺們做錯了什麽事。
馬皇後原本隻是相信朱至的決定,聽到湯顯的這番話,心中的大石總算是放下了。
短短幾天的相處,能夠看出朱至長處的人,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
隻要保持這份心,馬皇後確信將來朱至和湯顯在一塊兒,一定能把日子過好。
“你能看到這一點我很高興,將來的日子還長著。要是有空就進宮來看看我。”長輩看到喜歡的晚輩也是一件高興的事。馬皇後這橄欖枝還是得遞出去,以便湯顯想進宮的時候可以進。
“是。”湯顯眨了眨眼睛,沒有想到事情如此順利。除了朱元璋一張黑臉,再沒有碰到不滿意他的人。
外頭聽著馬皇後和湯顯交談的朱元璋,微擰了眉頭,沒有想到事情竟然正如太子所料的順利。
太子麵對轉過頭充滿質疑,看著他的老父親反而挑了挑眉頭,一副您看是不是正如我所言。
朱元璋是不太服的,為此等湯顯出了宮,朱元璋立刻尋到馬皇後的跟前。
“我還以為你看到他們家這老三,怕是要覺得委屈了我們至兒。”夫妻兩人麵對麵,沒什麽話不能說。朱元璋這滿臉不樂意的表情,馬皇後一眼便看穿了他到底想說些什麽。
“我和陛下不同,陛下或許會覺得委屈了我們至兒,可在我看來,至兒選擇了他,必然有選擇他的道理。
“剛才一番交談我看出來了,這不是一個人雲亦雲的人。若不是有一定的眼界和見識,他這個年紀最是聽風就是雨的時候。倒是有幾分鼎臣的氣度。”
馬皇後一邊幫朱元璋換下身上的衣裳,一邊發表自己的看法,好讓朱元璋知道他的那點小心思就別在她麵前藏著了。
朱元璋總不能否認,湯顯並不畏懼朱至,甚至沒有因此而害怕娶朱至的反應。
這會兒才反應過來,好像一不小心他把朱至養成了人人害怕的對象。雖然這不是朱元璋的初衷。
“先別著急著誇他。婚事既然定下,不知道他得受多少閑言碎語,就是湯家也未必沒人給他氣受。非長非嫡的孩子,不上不下,偏偏卻讓我們至兒選中了。”朱元璋一副期待看到湯顯應對的表情,被馬皇後看在眼裏,毫不留情的掐了他一把腰。
“有你這麽當長輩的嗎?”朱元璋一陣吃疼,呲牙咧嘴的衝馬皇後道:“有你這麽當人媳婦的嗎?為了外人掐的我那麽狠。”
一句話成功逗笑了馬皇後。一想不對啊,誰是外人。馬皇後趕緊板起臉,“誰是外人呢?”
朱元璋理直氣壯的道:“還沒娶我們家至兒呢,當然是外人。”
又挨了馬皇後一記打,馬皇後警告的道:“你是不是要挑事兒?真要是把這門親事攪黃了,想想北平。你一開始想要促成這門親事的初衷是什麽?你是把這事忘得一幹二淨了是不是?”
國家大事,朱元璋就算想忘,那也是不敢忘的,麵對馬皇後再三提及,朱元璋無所畏懼的回道:“鼎臣家裏又不是隻有這麽一個孫子,早早知道他不是我們至兒的良配,換了就好。嘶!”
話音剛落下,馬皇後再一次狠狠的掐了朱元璋一記。疼得朱元璋倒抽了一口冷氣,控訴的問:“你是要把我掐死啊。”
“誰讓你口無遮攔。你這是當長輩的人說的話嗎?咱們至兒既然選定了他,他以後就是咱們的孫女婿,除了他,別的人你休想。你這點心思要是再不滅掉,我寫信告訴至兒去。別以為我不知道,隻怕不是別人為難他,而是你攛掇著別人去為難他。”馬皇後再清楚不過朱元璋的那點把戲,毫不留情的戳破,提醒朱元璋不許輕舉妄動。
朱元璋的那點盤算,完全沒能逃過馬皇後的法眼。這也是讓朱元璋略微鬱悶的。有個了解他的媳婦兒,想盤算點什麽事都得小心著點。
“至兒在外麵陪著雄英處理國家大事,你當爺爺的不想著護好她的人,反而跟著別人一起為難她的未來夫婿,這些事要是被有心人傳到至兒的耳朵裏,你也不怕傷了至兒的心。”馬皇後更得提醒朱元璋凡事別太過分,否則隻會讓親者痛,仇者快。
暗搓搓準備收拾未來孫女婿的朱元璋,隻為了換一個孫女婿,可馬皇後這麽一說,朱元璋一時之間不得不反思,好像自己的確不應該這麽幹涉。
“你都這個年紀了,怎麽還是不能修身養性?事事著急,恨不得一鼓作氣把事情全解決了。天底下的事兒那麽多,哪裏是你一口氣能幹得完的?緩一緩,等一等,吃不了虧。”馬皇後也是拿了朱元璋沒有辦法,都這麽大年紀的人了,孫子都快要成親了,他倒好,還是那麽風風火火的。
“我這不是生怕委屈了我們至兒嗎?”朱元璋被老婆訓得不太好意思。
“隻有我們至兒說委屈,那才是委屈。我可警告你,你要是一再出手為難人,別怪我也跟你生氣。”馬皇後有言在先,提醒朱元璋不許輕舉妄動。
朱元璋瞪圓了眼睛,一個兩個掐著他的命脈,就不許他輕舉妄動,是不是?
馬皇後無所顧忌的跟他瞪了回去,隻問他做得到做不到。
反省自身的確不應該任意妄為的朱元璋,最終還是低下頭點了點頭。
馬皇後這才滿意。
“接下來至兒他們得繼續往前去。你說要不要讓他們順道回一趟鳳陽?”朱元璋轉移話題,也是不太確定接下來的安排。
“回鳳陽做什麽?”據馬皇後所知,這些年來的鳳陽發展的挺不錯的,沒人在敢打著朱元璋和馬皇後的旗號,胡作非為,目無王法。
專門讓朱至和朱雄英回去一趟,是有什麽別的事嗎?否則就沒有這個必要了吧。
朱元璋似乎也想到了這一層,“說的對,沒什麽事,讓他們回去幹什麽?興師動眾,勞民生財罷了。”
馬皇後敏銳地察覺到朱元璋話裏有話,立刻問:“這是有人在朝堂上說了什麽?終於有人反應過來要對你這個皇帝諫言,道雄英和至兒督建烈士園林興師動眾,勞民傷財了?”
點點頭,朱元璋表示馬皇後說的沒錯,的確有人提了一嘴,隻不過朱元璋把折子放在一旁,不許任何人再提及這件事。
“意料之中的事。北平這麽大的動靜,牽扯了那麽多的人,未必沒有觸及應天有些人的利益。”馬皇後並不意外,當了官的人,得了權力還想要錢財。
人心是沒有滿足的時候,真要樣樣都顧及,隻怕朝廷什麽事都不用幹了。
“說得對,難不成我要為了他們那點私心,放棄原本的計劃?”朱元璋原本就沒有這個打算,馬皇後認同,他就更堅定了。
“出了北平這些事,往後他們所到之處,定是早就已經引起人的警戒。再想讓他們看到百姓的真實情況,會越來越難。”馬皇後覺得朱至和朱雄英在北平幹的事相當漂亮,何嚐不希望他們借著都見烈士陵園的事兒,可以清楚的查看各地百姓的日子到底過成什麽樣子。
但是有人已經反應過來了,他們不僅僅是為了督建烈士陵園,更借此查看民生。
如此一來,好些人都會收著點,努力不讓朱至和朱雄英察覺當地真正的情況。
朱元璋反而搖了搖頭道:“那可未必。越是努力的想藏著越有可能暴露。我們家這兩個孩子都有一雙慧眼。”
滿臉驕傲的朱元璋提起孫子孫女,那是引以為傲。
“你剛剛不是滿臉的不樂意,認定了至兒沒眼光?”馬皇後翻起舊賬,提醒朱元璋別把剛發生不久的事忘得一幹二淨。
“我那是不信她的眼光嗎?我是擔心她為了大明,為了北平委屈了自己。”朱元璋必須得解釋解釋作為祖父的他,可不單純隻是看不上湯顯。他完全是擔心朱至為了大明,為了北平,隻能選一個差不多的人,委屈了自己。
馬皇後是高興的,高興於朱元璋記著自己是祖父,惦記著朱至好與不好!
“你的心意至兒會知道的。”馬皇後肯定的告訴朱元璋。
“怎麽會不知道呢?咱們至兒多貼心多懂事的一個孩子,為了大明答應了這門親事。”朱元璋怎麽會不懂得朱至做出的犧牲,也正是因為看到這些犧牲,朱元璋才會覺得朱至值得更好的人。
朱至可以上陣殺敵可以鎮守邊境,也可以為大明肅清貪官汙吏,朱元璋覺得,至少應該讓朱至選一個她喜歡的人。
沒有想到最後為了北平,為了大明的安寧,朱元璋卻不得不讓朱至,隻能從湯家的人裏選。
湯顯或許不是不好,隻是在朱元璋眼裏不夠好,配不上朱至。
縱然朱元璋推著朱至選定了這門親事,但在最後朱元璋還是想挑一挑。
或許這樣挑一挑湯顯的毛病,也能改變一些事。
“享受得榮華富貴就要有所犧牲,這句話你也不是第一次說了,怎麽到了至兒這裏就那麽舍不得。”馬皇後有些無奈,畢竟朱元璋的兒女們哪一個不是作為棋子,作為聯姻的工具,或嫁或娶了功臣之後。
當他們不樂意或者反對的時候,朱元璋不是就提醒著他們,莫要忘了自己的身份,也別想著隻享受榮華富貴而不為大明有所貢獻。
哪一個孩子又都是心甘情願聯姻的呢。隻不過迫於朱元璋的威嚴,舍不得身為皇子皇女的榮華富貴,不得不答應而已。
朱元璋告誡孩子們莫要忘了自己的身份,也該牢牢的銘記自己作為皇子皇女的責任。聯姻,是他們存在的意義,如果他們連這一點都做不到,也就不必當他朱元璋的兒女。
朱元璋可不是隨口說說而已,如果兒女們不願意盡這點責任,那麽朱元璋就可以舍棄了他們。
畢竟朱元璋給了兒女們俸祿,讓他們錦衣玉食,隻不過是讓他們幫忙籠絡功臣而已,他們都不肯答應,那就莫要怪朱元璋心狠手辣。
馬皇後親眼看到過朱元璋的手段,聽到他說過的話,如今拿了朱元璋曾經說過的話和手段,來提醒朱元璋,也是為讓朱元璋想起來自己的雙標。
“他們哪個能跟至兒比?”不是朱元璋偏心,而是事實擺在眼前,他生的兒女們沒有一個有朱至能幹。
“想想看至兒從什麽時候開始掙錢的?又是從什麽時候開始隨軍出征的?他們像至兒那麽大的時候還隻會爭風吃醋,為了爭寵不擇手段。一個個沒用的東西,連最容易幹的事都不想幹,那他們還能幹什麽?”朱元璋想起兒女們,那是一個個都看不順眼。
“啊,標兒除外。”朱元璋突然想起一不小心好像把太子都罵上了,那可不行,趕緊排除。
“要我說啊,咱們雄英和至兒最像我們標兒,都是貼心能幹的人。有他們在,大明可興旺矣。我啊,就看著他們大顯身手。”朱元璋就想起朱雄英和朱至了,兩個孩子都如他的標兒一樣能幹,將來到一定也會像太子一樣振興大明。
“嗯,我得想想怎麽讓他們快點收攏了人心,好讓他們早點回應天,我也好早些禪位。”朱元璋沒有忘記自己早早就有的打算,可不能拖久了!
馬皇後......
這想法是不是轉得太快了點?
“怎麽,你不怕遲則生變?到時候我反悔了?”馬皇後糾結的表情朱元璋看在眼裏,就不得不問問馬皇後了,怕不怕他突然改了主意,不禪位了?
“江山是你打下的,要給誰,不給誰,什麽時候給,這都是你自己做主。”馬皇後想得一向開,皇位既是朱元璋自己憑本事打下來的,至於要不要傳位太子,都由他自己來決定。
她貴為皇後,最多也就是兒子失太子之位,她跟著太子一道死罷了!
“哼!說得輕巧,我要是信了你才怪。”朱元璋也是了解馬皇後的,自知就算馬皇後說得再隨意,他要是真做出損及太子的事,馬皇後斷不會忍氣吞聲。
朱元璋握住馬皇後的手道:“咱們的標兒是咱們的兒子,這個江山天下是我們一道打下的,就該傳到咱們標兒的手裏。除了咱們標兒,誰也別妄想。”
第101章 膽大
◎打昏◎
妄想二字, 就是朱元璋的態度,他不許任何人打太子之位主意的態度。
他立下的太子是朱標, 他的皇位也隻會傳給朱標, 別的人,連想都不該想。
朱元璋在那兒思考著如何妥妥當當把位置傳給太子,朱雄英和朱至到了西安, 既要開始了解民生, 更得手把手指出秦王這個坐鎮的藩王錯在何處。
秦王早被他們兩個收拾得服服帖帖,對他們的話那叫一個言聽計從。可是西安的官員們見著一向在他們麵前囂張跋扈的秦王, 突然對朱至和朱雄英如此乖巧,那是半響沒緩過來, 揉了再揉眼睛,好想確定一下自己是不是看錯了!這還是秦王嗎?
秦王還是秦王的。不過這如何治下。朱元璋和太子不是沒有教過,但是呢,秦王當年是左耳進,右耳出, 眼下朱至捏著政通人和則生財的話, 秦王饒是不想管國家大事, 好像不管都不成。
尤其朱至更是提醒秦王,要是秦王不把政事吃通吃透, 別怪有人打著政策昧他的錢。
他現在不是缺錢嗎?想想朱元璋可是連俸祿都不給他發了, 他要是不把西安治理好,真就不怕錢也掙不到?
可憐秦王一個愣頭青, 政事和行商是不是一回事他鬧不明白的, 但一想朱至不會拿這點事來騙他是吧!
沒辦法, 乖乖的記下。
“我還沒想好。”湯顯微微一愣,畢竟太子說了同樣的話,就連馬皇後也這樣叮囑。叫他原本因為朱至的選擇而有些迷茫的心理,忽然好像看到了亮光。
“那就慢慢想,不著急。”馬皇後微笑的叮囑。
湯顯還是沒有緩過來,可馬皇後細細的說起一些日常的趣事,問的都是湯家的種種,比如信國公,比如信國公夫人。
都是馬皇後熟悉無比的人,隻是好些年沒有在一塊好好的聚一聚,馬皇後希望信國公夫人得閑可以進宮陪她聊聊。
湯顯乖乖的應著一聲是。馬皇後緩緩的起身走到湯顯的麵前,“我知道你是個好孩子,我們至兒也是個好孩子。隻是我也想問問,你是真心要娶我們家至兒嗎?”
誰也沒有想到馬皇後會問出這個問題,就連一旁的太子妃也愣了半響。
“強扭的瓜不甜,婚姻大事,自該你情我願才是,雖說這門心事是我們長輩樂見其成的,但你若是不願意,將來苦的是我們家至兒。說句不中聽的話,我是不樂意委屈我們至兒的。”馬皇後如此的坦率,反而讓湯顯不好意思。但也再一次讓湯顯明白朱至的份量。
“娘娘放心,郡主並未強迫於我。雖說有些膚淺,但郡主相貌出眾,很難讓人不喜歡。”見色起意什麽的,這是人的本性,縱然湯顯相貌不算上等,但對朱至的確是一見鍾情。
“至於日後,人和人之間的相處,在於不斷的磨合,隻要有心,想必我們可以慢慢的找到合適的相處方式。雖然外麵對郡主的評價並不高,都覺得郡主過於蠻橫霸道,但我在北平和郡主相處了這些日子,十分確定郡主是個講理的人。”湯顯誇起朱至來,也是通過相處之後得出的結論。
蠻橫霸道都是別人傳的,縱然朱至的確把一眾王爺都揍了個遍,湯顯也覺得肯定是那些王爺們做錯了什麽事。
馬皇後原本隻是相信朱至的決定,聽到湯顯的這番話,心中的大石總算是放下了。
短短幾天的相處,能夠看出朱至長處的人,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
隻要保持這份心,馬皇後確信將來朱至和湯顯在一塊兒,一定能把日子過好。
“你能看到這一點我很高興,將來的日子還長著。要是有空就進宮來看看我。”長輩看到喜歡的晚輩也是一件高興的事。馬皇後這橄欖枝還是得遞出去,以便湯顯想進宮的時候可以進。
“是。”湯顯眨了眨眼睛,沒有想到事情如此順利。除了朱元璋一張黑臉,再沒有碰到不滿意他的人。
外頭聽著馬皇後和湯顯交談的朱元璋,微擰了眉頭,沒有想到事情竟然正如太子所料的順利。
太子麵對轉過頭充滿質疑,看著他的老父親反而挑了挑眉頭,一副您看是不是正如我所言。
朱元璋是不太服的,為此等湯顯出了宮,朱元璋立刻尋到馬皇後的跟前。
“我還以為你看到他們家這老三,怕是要覺得委屈了我們至兒。”夫妻兩人麵對麵,沒什麽話不能說。朱元璋這滿臉不樂意的表情,馬皇後一眼便看穿了他到底想說些什麽。
“我和陛下不同,陛下或許會覺得委屈了我們至兒,可在我看來,至兒選擇了他,必然有選擇他的道理。
“剛才一番交談我看出來了,這不是一個人雲亦雲的人。若不是有一定的眼界和見識,他這個年紀最是聽風就是雨的時候。倒是有幾分鼎臣的氣度。”
馬皇後一邊幫朱元璋換下身上的衣裳,一邊發表自己的看法,好讓朱元璋知道他的那點小心思就別在她麵前藏著了。
朱元璋總不能否認,湯顯並不畏懼朱至,甚至沒有因此而害怕娶朱至的反應。
這會兒才反應過來,好像一不小心他把朱至養成了人人害怕的對象。雖然這不是朱元璋的初衷。
“先別著急著誇他。婚事既然定下,不知道他得受多少閑言碎語,就是湯家也未必沒人給他氣受。非長非嫡的孩子,不上不下,偏偏卻讓我們至兒選中了。”朱元璋一副期待看到湯顯應對的表情,被馬皇後看在眼裏,毫不留情的掐了他一把腰。
“有你這麽當長輩的嗎?”朱元璋一陣吃疼,呲牙咧嘴的衝馬皇後道:“有你這麽當人媳婦的嗎?為了外人掐的我那麽狠。”
一句話成功逗笑了馬皇後。一想不對啊,誰是外人。馬皇後趕緊板起臉,“誰是外人呢?”
朱元璋理直氣壯的道:“還沒娶我們家至兒呢,當然是外人。”
又挨了馬皇後一記打,馬皇後警告的道:“你是不是要挑事兒?真要是把這門親事攪黃了,想想北平。你一開始想要促成這門親事的初衷是什麽?你是把這事忘得一幹二淨了是不是?”
國家大事,朱元璋就算想忘,那也是不敢忘的,麵對馬皇後再三提及,朱元璋無所畏懼的回道:“鼎臣家裏又不是隻有這麽一個孫子,早早知道他不是我們至兒的良配,換了就好。嘶!”
話音剛落下,馬皇後再一次狠狠的掐了朱元璋一記。疼得朱元璋倒抽了一口冷氣,控訴的問:“你是要把我掐死啊。”
“誰讓你口無遮攔。你這是當長輩的人說的話嗎?咱們至兒既然選定了他,他以後就是咱們的孫女婿,除了他,別的人你休想。你這點心思要是再不滅掉,我寫信告訴至兒去。別以為我不知道,隻怕不是別人為難他,而是你攛掇著別人去為難他。”馬皇後再清楚不過朱元璋的那點把戲,毫不留情的戳破,提醒朱元璋不許輕舉妄動。
朱元璋的那點盤算,完全沒能逃過馬皇後的法眼。這也是讓朱元璋略微鬱悶的。有個了解他的媳婦兒,想盤算點什麽事都得小心著點。
“至兒在外麵陪著雄英處理國家大事,你當爺爺的不想著護好她的人,反而跟著別人一起為難她的未來夫婿,這些事要是被有心人傳到至兒的耳朵裏,你也不怕傷了至兒的心。”馬皇後更得提醒朱元璋凡事別太過分,否則隻會讓親者痛,仇者快。
暗搓搓準備收拾未來孫女婿的朱元璋,隻為了換一個孫女婿,可馬皇後這麽一說,朱元璋一時之間不得不反思,好像自己的確不應該這麽幹涉。
“你都這個年紀了,怎麽還是不能修身養性?事事著急,恨不得一鼓作氣把事情全解決了。天底下的事兒那麽多,哪裏是你一口氣能幹得完的?緩一緩,等一等,吃不了虧。”馬皇後也是拿了朱元璋沒有辦法,都這麽大年紀的人了,孫子都快要成親了,他倒好,還是那麽風風火火的。
“我這不是生怕委屈了我們至兒嗎?”朱元璋被老婆訓得不太好意思。
“隻有我們至兒說委屈,那才是委屈。我可警告你,你要是一再出手為難人,別怪我也跟你生氣。”馬皇後有言在先,提醒朱元璋不許輕舉妄動。
朱元璋瞪圓了眼睛,一個兩個掐著他的命脈,就不許他輕舉妄動,是不是?
馬皇後無所顧忌的跟他瞪了回去,隻問他做得到做不到。
反省自身的確不應該任意妄為的朱元璋,最終還是低下頭點了點頭。
馬皇後這才滿意。
“接下來至兒他們得繼續往前去。你說要不要讓他們順道回一趟鳳陽?”朱元璋轉移話題,也是不太確定接下來的安排。
“回鳳陽做什麽?”據馬皇後所知,這些年來的鳳陽發展的挺不錯的,沒人在敢打著朱元璋和馬皇後的旗號,胡作非為,目無王法。
專門讓朱至和朱雄英回去一趟,是有什麽別的事嗎?否則就沒有這個必要了吧。
朱元璋似乎也想到了這一層,“說的對,沒什麽事,讓他們回去幹什麽?興師動眾,勞民生財罷了。”
馬皇後敏銳地察覺到朱元璋話裏有話,立刻問:“這是有人在朝堂上說了什麽?終於有人反應過來要對你這個皇帝諫言,道雄英和至兒督建烈士園林興師動眾,勞民傷財了?”
點點頭,朱元璋表示馬皇後說的沒錯,的確有人提了一嘴,隻不過朱元璋把折子放在一旁,不許任何人再提及這件事。
“意料之中的事。北平這麽大的動靜,牽扯了那麽多的人,未必沒有觸及應天有些人的利益。”馬皇後並不意外,當了官的人,得了權力還想要錢財。
人心是沒有滿足的時候,真要樣樣都顧及,隻怕朝廷什麽事都不用幹了。
“說得對,難不成我要為了他們那點私心,放棄原本的計劃?”朱元璋原本就沒有這個打算,馬皇後認同,他就更堅定了。
“出了北平這些事,往後他們所到之處,定是早就已經引起人的警戒。再想讓他們看到百姓的真實情況,會越來越難。”馬皇後覺得朱至和朱雄英在北平幹的事相當漂亮,何嚐不希望他們借著都見烈士陵園的事兒,可以清楚的查看各地百姓的日子到底過成什麽樣子。
但是有人已經反應過來了,他們不僅僅是為了督建烈士陵園,更借此查看民生。
如此一來,好些人都會收著點,努力不讓朱至和朱雄英察覺當地真正的情況。
朱元璋反而搖了搖頭道:“那可未必。越是努力的想藏著越有可能暴露。我們家這兩個孩子都有一雙慧眼。”
滿臉驕傲的朱元璋提起孫子孫女,那是引以為傲。
“你剛剛不是滿臉的不樂意,認定了至兒沒眼光?”馬皇後翻起舊賬,提醒朱元璋別把剛發生不久的事忘得一幹二淨。
“我那是不信她的眼光嗎?我是擔心她為了大明,為了北平委屈了自己。”朱元璋必須得解釋解釋作為祖父的他,可不單純隻是看不上湯顯。他完全是擔心朱至為了大明,為了北平,隻能選一個差不多的人,委屈了自己。
馬皇後是高興的,高興於朱元璋記著自己是祖父,惦記著朱至好與不好!
“你的心意至兒會知道的。”馬皇後肯定的告訴朱元璋。
“怎麽會不知道呢?咱們至兒多貼心多懂事的一個孩子,為了大明答應了這門親事。”朱元璋怎麽會不懂得朱至做出的犧牲,也正是因為看到這些犧牲,朱元璋才會覺得朱至值得更好的人。
朱至可以上陣殺敵可以鎮守邊境,也可以為大明肅清貪官汙吏,朱元璋覺得,至少應該讓朱至選一個她喜歡的人。
沒有想到最後為了北平,為了大明的安寧,朱元璋卻不得不讓朱至,隻能從湯家的人裏選。
湯顯或許不是不好,隻是在朱元璋眼裏不夠好,配不上朱至。
縱然朱元璋推著朱至選定了這門親事,但在最後朱元璋還是想挑一挑。
或許這樣挑一挑湯顯的毛病,也能改變一些事。
“享受得榮華富貴就要有所犧牲,這句話你也不是第一次說了,怎麽到了至兒這裏就那麽舍不得。”馬皇後有些無奈,畢竟朱元璋的兒女們哪一個不是作為棋子,作為聯姻的工具,或嫁或娶了功臣之後。
當他們不樂意或者反對的時候,朱元璋不是就提醒著他們,莫要忘了自己的身份,也別想著隻享受榮華富貴而不為大明有所貢獻。
哪一個孩子又都是心甘情願聯姻的呢。隻不過迫於朱元璋的威嚴,舍不得身為皇子皇女的榮華富貴,不得不答應而已。
朱元璋告誡孩子們莫要忘了自己的身份,也該牢牢的銘記自己作為皇子皇女的責任。聯姻,是他們存在的意義,如果他們連這一點都做不到,也就不必當他朱元璋的兒女。
朱元璋可不是隨口說說而已,如果兒女們不願意盡這點責任,那麽朱元璋就可以舍棄了他們。
畢竟朱元璋給了兒女們俸祿,讓他們錦衣玉食,隻不過是讓他們幫忙籠絡功臣而已,他們都不肯答應,那就莫要怪朱元璋心狠手辣。
馬皇後親眼看到過朱元璋的手段,聽到他說過的話,如今拿了朱元璋曾經說過的話和手段,來提醒朱元璋,也是為讓朱元璋想起來自己的雙標。
“他們哪個能跟至兒比?”不是朱元璋偏心,而是事實擺在眼前,他生的兒女們沒有一個有朱至能幹。
“想想看至兒從什麽時候開始掙錢的?又是從什麽時候開始隨軍出征的?他們像至兒那麽大的時候還隻會爭風吃醋,為了爭寵不擇手段。一個個沒用的東西,連最容易幹的事都不想幹,那他們還能幹什麽?”朱元璋想起兒女們,那是一個個都看不順眼。
“啊,標兒除外。”朱元璋突然想起一不小心好像把太子都罵上了,那可不行,趕緊排除。
“要我說啊,咱們雄英和至兒最像我們標兒,都是貼心能幹的人。有他們在,大明可興旺矣。我啊,就看著他們大顯身手。”朱元璋就想起朱雄英和朱至了,兩個孩子都如他的標兒一樣能幹,將來到一定也會像太子一樣振興大明。
“嗯,我得想想怎麽讓他們快點收攏了人心,好讓他們早點回應天,我也好早些禪位。”朱元璋沒有忘記自己早早就有的打算,可不能拖久了!
馬皇後......
這想法是不是轉得太快了點?
“怎麽,你不怕遲則生變?到時候我反悔了?”馬皇後糾結的表情朱元璋看在眼裏,就不得不問問馬皇後了,怕不怕他突然改了主意,不禪位了?
“江山是你打下的,要給誰,不給誰,什麽時候給,這都是你自己做主。”馬皇後想得一向開,皇位既是朱元璋自己憑本事打下來的,至於要不要傳位太子,都由他自己來決定。
她貴為皇後,最多也就是兒子失太子之位,她跟著太子一道死罷了!
“哼!說得輕巧,我要是信了你才怪。”朱元璋也是了解馬皇後的,自知就算馬皇後說得再隨意,他要是真做出損及太子的事,馬皇後斷不會忍氣吞聲。
朱元璋握住馬皇後的手道:“咱們的標兒是咱們的兒子,這個江山天下是我們一道打下的,就該傳到咱們標兒的手裏。除了咱們標兒,誰也別妄想。”
第101章 膽大
◎打昏◎
妄想二字, 就是朱元璋的態度,他不許任何人打太子之位主意的態度。
他立下的太子是朱標, 他的皇位也隻會傳給朱標, 別的人,連想都不該想。
朱元璋在那兒思考著如何妥妥當當把位置傳給太子,朱雄英和朱至到了西安, 既要開始了解民生, 更得手把手指出秦王這個坐鎮的藩王錯在何處。
秦王早被他們兩個收拾得服服帖帖,對他們的話那叫一個言聽計從。可是西安的官員們見著一向在他們麵前囂張跋扈的秦王, 突然對朱至和朱雄英如此乖巧,那是半響沒緩過來, 揉了再揉眼睛,好想確定一下自己是不是看錯了!這還是秦王嗎?
秦王還是秦王的。不過這如何治下。朱元璋和太子不是沒有教過,但是呢,秦王當年是左耳進,右耳出, 眼下朱至捏著政通人和則生財的話, 秦王饒是不想管國家大事, 好像不管都不成。
尤其朱至更是提醒秦王,要是秦王不把政事吃通吃透, 別怪有人打著政策昧他的錢。
他現在不是缺錢嗎?想想朱元璋可是連俸祿都不給他發了, 他要是不把西安治理好,真就不怕錢也掙不到?
可憐秦王一個愣頭青, 政事和行商是不是一回事他鬧不明白的, 但一想朱至不會拿這點事來騙他是吧!
沒辦法, 乖乖的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