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獲一幹人鄙視的眼神,有誰會覺得送上門的糧食沒有半點算計?
“但是也得分分陰謀或者陽謀是吧。怎麽說咱們也是有追求的人,要是能不占而屈人之兵,不好?”朱至攤手,她其實也是相當有追求的人好吧。因此才會認真考慮後續。
“北元有了難事,我們不計前嫌相助,這種時候他們要是再起兵,北元必將分崩離析。重要的是,我們收買的是北元百姓的心。將來真要是戰事再起,這仗我們可就好打得多了。”朱雄英既然一開始就沒有拒絕,明顯是覺得此事可行。隻不過對家底不算太了解的人,不敢輕易張這個口。
不過現在倒可以順著之前他不拒絕,換句話說原因好好安排。
朱元璋十分滿意的點頭道:“看看,這就是你的侄子,再看看你,當初你娘生你時候是沒有給你生腦子嗎?”
顯然朱元璋是不可能怪馬皇後的,隻能是秦王自己的問題,畢竟太子腦子有沒有長,天下人全都看在眼裏。
秦王!!!他可不可以抗議。
腦子不好使也成他的錯了嗎?
秦王可憐兮兮的望向旁邊的太子,親哥難道不打算救救他嗎?
“爹,好些事二弟也是不清楚,不知者不為罪。”關鍵時候必須是太子更給力。
再者,從小到大,什麽時候秦王這些當弟弟的惹下禍事不是太子幫忙兜著?
但凡他們不是做得太過,太子都會幫他們解決朱元璋,不至於讓他們麵臨朱元璋的怒火。
當然,要是他們犯了太子的忌諱,那他們承受的就不再僅僅隻是朱元璋的怒火,太子從來都是在朱元璋罰完他們之後再添上一把火的那一位。
“不知,他們不知就沒長了嘴問問,還是沒長眼睛不會自己看看?”朱元璋尤其的紮心,絲毫不介意兒子會被他打擊成什麽樣子。
秦王已然恨不得把自己縮成一團,最好誰也看不見他!
“父皇。”太子無奈一喚,提醒朱元璋別太過了,看把人嚇成什麽樣了?
“行吧,反正以後操心的是你。”朱元璋想來想去,最終認可了一點,他很快就用不著為了兒子們操心了,一切都有太子,由太子代父之職。
“爺爺,我之前跟您說起的好幾件事,您考慮得怎麽樣?”朱至趕緊捉住重點追問朱元璋,都給太子選好登基的黃道吉日了,朱元璋依然沒有把之前她提及的好幾件事解決解決,朱元璋到底想清楚沒有?
朱元璋瞪了朱至一眼,太子輕喚一聲至兒。
“功在千秋啊爺爺。”朱至再次提醒,她可是為了朱元璋著想才會給朱元璋出那麽些主意,朱元璋怎麽樣也不能無視到底吧。
朱元璋繼續瞪她,“我有時候覺得你跟滿朝的那些文臣一個德性,讓人生厭。”
能讓朱元璋說出這樣的話也是不容易,尤其這可是朱至。
秦王相當好奇到底朱至和朱元璋提了什麽,以至於讓朱元璋把話說得如此難聽。
不想朱至對此竟然視之為誇獎的道:“爺爺,您是在肯定我嗎?我這樣一個凡事喜歡用拳頭說話的人,還能像那些文臣,您確定?”
“功在千秋這樣忽悠人的話難道你以為隻有你會說?”朱元璋又不是沒有忽悠過人,至於會被朱至一句話哄著不顧一切?“大權在握的君王才算是君王,否則那就是一個笑話。你一個愛財之人,最是明白錢在手上何其重要。國家沒錢什麽都做不了,皇帝更如是。”
哎喲,難得朱元璋說出錢財很重要的話啊。
“有本事的皇帝,總會有辦法收回手中的權利。國庫掌握在個人手裏,實在不妥當。都是自家人,爺爺說句心裏話吧,咱們家的一應用度其實占比國庫大半。”朱至也是不想把話說到這個份上,無奈朱元璋非要她把最難聽的話說出來,行,她就說。
“至兒,自古以來就有國庫收入三成以建皇陵的規矩。”朱雄英眼看朱元璋要動怒了,立刻丟下這話。
“自古明君從來不避諱於喪事從簡。”朱至也不怕的舉舉例子,“漢文帝,漢景帝,唐太宗等等等。他們既為國家費力盡力,隻願國泰民安,他們也從不想要在死後麻煩百姓。”
朱雄英閉上了嘴,朱元璋就沒能忍住的問了,“按你的意思,你爺爺我花點錢建好了陵墓其實也不太合適。你呢?你將來要是有那麽一天,你就不想死後風光大葬?”
“不想。”朱至堅定開口,證明自己絕非玩笑,她是真真切切並不想要什麽風光大葬。
“曹操當年為了錢可是組織了不少人挖墳掘墓。但凡好一點的墓,終歸難逃一劫。如此,要什麽風光大葬?我將來要是死了,誰也不用為我閑操心,幹脆一把火燒了,再挑個風和日麗的好日子把我的骨灰撒出去。這樣,山河永在,我也永在。”朱至像是怕他們不信,趕緊把話說得更清楚。
一幹人全都呆住了,朱至知道自己在說什麽嗎?挫骨揚灰,這可是極刑。
“這孩子是不是受刺激了?”朱元璋原本擔心朱至是不是想讓他這個爺爺不痛快,結果聽完朱至的話,朱元璋算是明白了,在他眼前的朱至就是存著這樣的心,壓根不把自己死後的事當回事,她是真覺得人死了就一了百了。
“爺爺,我沒有受刺激,我說的都是心裏話。比起害怕將來死後的日子會變得怎麽樣,我更願意相信眼前我活著,感受真切的每一天,也會當作這一生是我唯一的一輩子。
“想做的事做了,才不負來這世間走一遭。當然,能夠為後世留下好的種子,千百年後要是還有人能記得我,那是我的榮幸。反過來,我活這一輩子又不是為了別人,我是為自己而活的,隻要我此生無悔就夠了。”
朱至縱然是再活一世的人,終究並沒有覺得自己可以一直的幸運下去,能夠生生不息。
秦王實在忍不住了,馬上上前碰了朱至的頭,朱至狐疑的問:“二叔幹嘛?”
“我看你是不是燒了,怎麽盡說胡話?你才多大的人,想什麽有一天的事。你爺爺都沒想呢,輪得到你來想。”秦王如是說,不意外又被朱元璋給瞪了,他是怎麽覺得朱元璋沒有想過?
“你是不是覺得皇權太大?”朱元璋一直在考慮,為什麽朱至會有那麽多的提議。
“難道皇權不大嗎?爺爺想殺誰就一頂謀反的罪名扣下去,連解釋的機會都不給。”朱至之前實在沒敢把這話說出來,可是朱元璋都說了,她再想避之不談,避不了。
“皇帝既然是天子,更是天下之主,本就該淩駕於一切之上。”朱元璋也說出心裏話,他覺得自己沒有任何問題,權利本來就應該這樣的不是嗎?
“那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話完全就是騙人的?”朱至提出問題,朱元璋......
太子卻認真的道:“至兒的意思其實是縱然是帝王,也該有所約束,不能淩駕於一切之上。物極必反的道理,都懂。”
懂歸懂,要不要執行就是另一回事了。
朱至道:“我一直都覺得君臣之間的關係應該是相互製衡,也是相互成就的。可是,爺爺必須要承認,您對滿朝的臣子,其實是提防更多,您不相信任何人,尤其是這些當官的。
“在您看來,滿朝的臣子沒有一個是好東西,他們都隻是會把大明推入黑暗的人。爺爺,您真的覺得您這樣的想法沒有任何問題?”
朱元璋沒有立刻否認。
秦王是不由瞪圓了眼睛,朱至敢這麽跟朱元璋說話的嗎?
就算誰都知道朱元璋對朝中臣子真就算不上好,也是沒有一個人敢在朱元璋麵前提及的。
秦王小心翼翼的側過頭打量朱元璋一眼,想要看清朱元璋此時此刻的情緒。
可惜朱元璋那張臉除了笑的時候,平常時都是陰著的,朱至說的更是朱元璋最不樂意聽的話,朱元璋能給什麽好臉色才怪。
“難道你就覺得這滿朝的文武大臣都是什麽好東西?”沒有否認的朱元璋也並不覺得自己對朝廷提防的做法有什麽問題,反問朱至一句。
“按爺爺這樣的說法,全天下的人也沒有一個好人。”朱至攤攤手,對於朱元璋的苛刻也是十分無奈。
朱元璋冷哼一聲道:“那不一樣。既然當了官,就得有為天下盡心,為百姓盡力的準備,如果做不到,他們也不必當這個官。天下的人縱然再不好,也是需要他們這些當官的教化。”
“那麽爺爺在其中扮演的又是什麽角色?爺爺是覺得天下人不好,都是因為當官的教化不好。那當官的不好,是不是也可以怪爺爺沒把他們教好?”朱至這話丟出去朱元璋說不上話了。
第125章 財政
◎分權◎
詭辯之道, 朱元璋真不是朱至的對手。
當然,其實朱元璋本質上就是一個極其雙標的人。
在朱元璋看來, 滿朝的文武大臣們, 他們辦不好事肯定是他們沒用。可朱元璋這個當皇帝的自己沒把事情辦好,也隻能是底下人的錯。
總而言之,在朱元璋看來, 做事沒把事情做好的官員有錯。有些人把事情做得太好, 同樣也有錯。
朱至也不知道,真要是讓朱元璋繼續任性下去, 大明王朝會變成什麽樣子。
“我其實還想再問爺爺最後一句。”成功堵住了朱元璋狡辯,朱至平和的想要向朱元璋問出心中的疑惑。
朱元璋這些日子被朱至一個接一個的問題砸得暈頭轉向的, 也不在乎多那麽一個。
“有什麽問題隻管問吧。”朱元璋也算調整了心態,麵對朱至提出問題,全然決定坦然接受。
“您還記得您的初心嗎?”朱至也不繞彎子,就那麽一句,卻又不止於這一句。“您還記得您剛參加起義時懷揣的心?當您有了逐鹿天下的能力時, 您又是怎麽樣的一顆心?當初的您和現在的您有多大的差別?究竟為什麽您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您喜歡現在的您嗎?”
氣氛再次變得十分凝重, 秦王簡直氣都不敢喘了 , 屏著呼吸不敢錯眼的望向朱元璋,也擔心一個不小心朱元璋或許會對朱至動手。再不濟也有可能會一聲令下讓人把朱至拉下去關起來?
秦王腦補得挺多, 然而朱元璋卻不發一言, 就好像朱至說的這些話也不過如此。
“父皇心中是有百姓的。”太子終是更了解朱元璋,因而他可以出言對朱元璋給予肯定。
“但是不知從何時開始, 爺爺也變得跟從前處處壓製百姓的人一樣, 或許應該說, 當您淩駕於從前壓製您的那些人之上時, 您也學會了他們同樣的方式, 不斷的剝削他們,壓榨他們,縱然他們做得再好,在您看來依然覺得不夠。”朱至點出朱元璋如今的作為,朱元璋依然不作聲。擺在眼前的事,並不是朱元璋否認就能當作不存在。
“天子之權,百官之權,自來分工明細。您不喜歡百官對您的掣肘,卻是有意肆意妄為。若非行事有失偏頗,何畏於被人監督,受人掣肘?況且,臣對君的掣肘,究竟有幾分?”是的啊,朱至就想好好地問問,以一字而定罪的帝王,權利已然何其大?
不要求公平,不把天下律法放在眼裏,滿心滿眼都隻有自己受的那點委屈的皇帝,有多少委屈?
比起他的那點委屈來,天下百姓誰人不委屈了?想想舉國而謀,最終隻為帝王一人,有多少人願意默默忍受?
“來人。”朱元璋沉寂了許久,終是一聲令下,秦王嚇得不輕,卻是第一時間抱住朱元璋的腿道:“父皇,父皇請息怒,至兒畢竟還小,雖然口出狂言,本意也是為了大明好,請父皇看在她一片赤誠的份上,莫與她計較。”
一時間屋裏所有人的視線都落在秦王身上,著實是秦王抱腿的動作太快了。就像他早就不知道練了多少回。
“我讓人進來,你是以為我想幹什麽?”朱元璋緩過來後終於意識到秦王抱住他到底意味著什麽。
在他的兒子心裏,他都成了一個不講情麵,但凡誰要是惹他不高興,他就會對人處罰的人嗎?縱然這個人是他自小寵著長大的孫女。
“父皇不罰至兒嗎?”秦王不確定的抬頭,想從朱元璋臉上看清他的喜怒。
“罰她做什麽,她說錯了嗎?”朱元璋是得好好反省反省,他這些年是當著皇帝,怕是早就把他的初心丟得一幹二淨了吧。朱至提醒得對,以至於朱元璋就想真正的反思反思。
秦王再次瞄了朱元璋一眼,試探的小聲道:“我是不知道錯沒錯,但她說的這些話您肯定不樂意聽。”
樂意,朱元璋肯定是不樂意的,正因如此,朱元璋需要平複一下。
朱元璋不想理會秦王,示意秦王趕緊把手給他拿開,秦王剛想鬆手,結果又想起最重要的事沒問著呢。
“父皇無意追究至兒失言,那您叫人是要?”秦王終是不放心,總覺得朱元璋有可能在忽悠他。
“茶沒了,我口渴了,讓人倒茶不行嗎?”朱元璋抄起桌上的茶杯,空空如也,秦王看清楚了沒有?
秦王張大了嘴巴,那樣子,要多蠢就有多蠢。
朱元璋看得嫌棄無比的踢開秦王的手,“趕緊給朕起開。”
感受到朱元璋的嫌棄,秦王依然鎮定自若的鬆開手,起身道:“父皇口渴了也可以喊兒臣,兒臣去給您倒茶呀。”
話說著人已經從朱元璋手裏奪過了茶杯,起身往外走去,嘴裏念叨道:“水在哪裏呀?趕緊給本王拿來,本王要給陛下續茶。”
朱元璋聽得這話都沒眼看了,別過頭,不想再多看秦王一眼。
“先把糧食的事準備齊全了。等把北元的人送走,在你爹登基之前,該我辦的事兒我會辦好。”就算朱至說的在理,並不代表朱元璋現在立刻就要按朱至的意思下達詔令。
眼下北元的人都來了,想要打聽大明虛實的人衝的是什麽,大家各自心知肚明,這種情況下肯定不能突然向他們亮出過多的底牌。
朱元璋吐了一口氣,“這就是你們在外多年,看盡民生得出來的結論嗎?”
朱至這時候就不得不說一句老實話了,“爺爺還是別問的好,您要是真問我結論,話會比現在更難聽。”
太子在這時候輕咳了一聲,提醒朱至注意點分寸。
“爹也不用提醒我,這點分寸我還是有的,怎麽說咱們皇爺爺,不管在什麽時候都能把老百姓放在心裏,這一點必須肯定。隻是有些事情沒辦法從根本上解決,也不能全怪到爺爺的頭上。幾千年的規律了,哪有那麽容易?”朱至慢慢悠悠的說出這話,讓太子和朱元璋都不知該怎麽反應才好。
當然兩人都很清楚,朱至的確沒有把最難聽的話說出口,要是他們再繼續不依不饒的追問下去,那就真是沒辦法下台階了。
“但是也得分分陰謀或者陽謀是吧。怎麽說咱們也是有追求的人,要是能不占而屈人之兵,不好?”朱至攤手,她其實也是相當有追求的人好吧。因此才會認真考慮後續。
“北元有了難事,我們不計前嫌相助,這種時候他們要是再起兵,北元必將分崩離析。重要的是,我們收買的是北元百姓的心。將來真要是戰事再起,這仗我們可就好打得多了。”朱雄英既然一開始就沒有拒絕,明顯是覺得此事可行。隻不過對家底不算太了解的人,不敢輕易張這個口。
不過現在倒可以順著之前他不拒絕,換句話說原因好好安排。
朱元璋十分滿意的點頭道:“看看,這就是你的侄子,再看看你,當初你娘生你時候是沒有給你生腦子嗎?”
顯然朱元璋是不可能怪馬皇後的,隻能是秦王自己的問題,畢竟太子腦子有沒有長,天下人全都看在眼裏。
秦王!!!他可不可以抗議。
腦子不好使也成他的錯了嗎?
秦王可憐兮兮的望向旁邊的太子,親哥難道不打算救救他嗎?
“爹,好些事二弟也是不清楚,不知者不為罪。”關鍵時候必須是太子更給力。
再者,從小到大,什麽時候秦王這些當弟弟的惹下禍事不是太子幫忙兜著?
但凡他們不是做得太過,太子都會幫他們解決朱元璋,不至於讓他們麵臨朱元璋的怒火。
當然,要是他們犯了太子的忌諱,那他們承受的就不再僅僅隻是朱元璋的怒火,太子從來都是在朱元璋罰完他們之後再添上一把火的那一位。
“不知,他們不知就沒長了嘴問問,還是沒長眼睛不會自己看看?”朱元璋尤其的紮心,絲毫不介意兒子會被他打擊成什麽樣子。
秦王已然恨不得把自己縮成一團,最好誰也看不見他!
“父皇。”太子無奈一喚,提醒朱元璋別太過了,看把人嚇成什麽樣了?
“行吧,反正以後操心的是你。”朱元璋想來想去,最終認可了一點,他很快就用不著為了兒子們操心了,一切都有太子,由太子代父之職。
“爺爺,我之前跟您說起的好幾件事,您考慮得怎麽樣?”朱至趕緊捉住重點追問朱元璋,都給太子選好登基的黃道吉日了,朱元璋依然沒有把之前她提及的好幾件事解決解決,朱元璋到底想清楚沒有?
朱元璋瞪了朱至一眼,太子輕喚一聲至兒。
“功在千秋啊爺爺。”朱至再次提醒,她可是為了朱元璋著想才會給朱元璋出那麽些主意,朱元璋怎麽樣也不能無視到底吧。
朱元璋繼續瞪她,“我有時候覺得你跟滿朝的那些文臣一個德性,讓人生厭。”
能讓朱元璋說出這樣的話也是不容易,尤其這可是朱至。
秦王相當好奇到底朱至和朱元璋提了什麽,以至於讓朱元璋把話說得如此難聽。
不想朱至對此竟然視之為誇獎的道:“爺爺,您是在肯定我嗎?我這樣一個凡事喜歡用拳頭說話的人,還能像那些文臣,您確定?”
“功在千秋這樣忽悠人的話難道你以為隻有你會說?”朱元璋又不是沒有忽悠過人,至於會被朱至一句話哄著不顧一切?“大權在握的君王才算是君王,否則那就是一個笑話。你一個愛財之人,最是明白錢在手上何其重要。國家沒錢什麽都做不了,皇帝更如是。”
哎喲,難得朱元璋說出錢財很重要的話啊。
“有本事的皇帝,總會有辦法收回手中的權利。國庫掌握在個人手裏,實在不妥當。都是自家人,爺爺說句心裏話吧,咱們家的一應用度其實占比國庫大半。”朱至也是不想把話說到這個份上,無奈朱元璋非要她把最難聽的話說出來,行,她就說。
“至兒,自古以來就有國庫收入三成以建皇陵的規矩。”朱雄英眼看朱元璋要動怒了,立刻丟下這話。
“自古明君從來不避諱於喪事從簡。”朱至也不怕的舉舉例子,“漢文帝,漢景帝,唐太宗等等等。他們既為國家費力盡力,隻願國泰民安,他們也從不想要在死後麻煩百姓。”
朱雄英閉上了嘴,朱元璋就沒能忍住的問了,“按你的意思,你爺爺我花點錢建好了陵墓其實也不太合適。你呢?你將來要是有那麽一天,你就不想死後風光大葬?”
“不想。”朱至堅定開口,證明自己絕非玩笑,她是真真切切並不想要什麽風光大葬。
“曹操當年為了錢可是組織了不少人挖墳掘墓。但凡好一點的墓,終歸難逃一劫。如此,要什麽風光大葬?我將來要是死了,誰也不用為我閑操心,幹脆一把火燒了,再挑個風和日麗的好日子把我的骨灰撒出去。這樣,山河永在,我也永在。”朱至像是怕他們不信,趕緊把話說得更清楚。
一幹人全都呆住了,朱至知道自己在說什麽嗎?挫骨揚灰,這可是極刑。
“這孩子是不是受刺激了?”朱元璋原本擔心朱至是不是想讓他這個爺爺不痛快,結果聽完朱至的話,朱元璋算是明白了,在他眼前的朱至就是存著這樣的心,壓根不把自己死後的事當回事,她是真覺得人死了就一了百了。
“爺爺,我沒有受刺激,我說的都是心裏話。比起害怕將來死後的日子會變得怎麽樣,我更願意相信眼前我活著,感受真切的每一天,也會當作這一生是我唯一的一輩子。
“想做的事做了,才不負來這世間走一遭。當然,能夠為後世留下好的種子,千百年後要是還有人能記得我,那是我的榮幸。反過來,我活這一輩子又不是為了別人,我是為自己而活的,隻要我此生無悔就夠了。”
朱至縱然是再活一世的人,終究並沒有覺得自己可以一直的幸運下去,能夠生生不息。
秦王實在忍不住了,馬上上前碰了朱至的頭,朱至狐疑的問:“二叔幹嘛?”
“我看你是不是燒了,怎麽盡說胡話?你才多大的人,想什麽有一天的事。你爺爺都沒想呢,輪得到你來想。”秦王如是說,不意外又被朱元璋給瞪了,他是怎麽覺得朱元璋沒有想過?
“你是不是覺得皇權太大?”朱元璋一直在考慮,為什麽朱至會有那麽多的提議。
“難道皇權不大嗎?爺爺想殺誰就一頂謀反的罪名扣下去,連解釋的機會都不給。”朱至之前實在沒敢把這話說出來,可是朱元璋都說了,她再想避之不談,避不了。
“皇帝既然是天子,更是天下之主,本就該淩駕於一切之上。”朱元璋也說出心裏話,他覺得自己沒有任何問題,權利本來就應該這樣的不是嗎?
“那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話完全就是騙人的?”朱至提出問題,朱元璋......
太子卻認真的道:“至兒的意思其實是縱然是帝王,也該有所約束,不能淩駕於一切之上。物極必反的道理,都懂。”
懂歸懂,要不要執行就是另一回事了。
朱至道:“我一直都覺得君臣之間的關係應該是相互製衡,也是相互成就的。可是,爺爺必須要承認,您對滿朝的臣子,其實是提防更多,您不相信任何人,尤其是這些當官的。
“在您看來,滿朝的臣子沒有一個是好東西,他們都隻是會把大明推入黑暗的人。爺爺,您真的覺得您這樣的想法沒有任何問題?”
朱元璋沒有立刻否認。
秦王是不由瞪圓了眼睛,朱至敢這麽跟朱元璋說話的嗎?
就算誰都知道朱元璋對朝中臣子真就算不上好,也是沒有一個人敢在朱元璋麵前提及的。
秦王小心翼翼的側過頭打量朱元璋一眼,想要看清朱元璋此時此刻的情緒。
可惜朱元璋那張臉除了笑的時候,平常時都是陰著的,朱至說的更是朱元璋最不樂意聽的話,朱元璋能給什麽好臉色才怪。
“難道你就覺得這滿朝的文武大臣都是什麽好東西?”沒有否認的朱元璋也並不覺得自己對朝廷提防的做法有什麽問題,反問朱至一句。
“按爺爺這樣的說法,全天下的人也沒有一個好人。”朱至攤攤手,對於朱元璋的苛刻也是十分無奈。
朱元璋冷哼一聲道:“那不一樣。既然當了官,就得有為天下盡心,為百姓盡力的準備,如果做不到,他們也不必當這個官。天下的人縱然再不好,也是需要他們這些當官的教化。”
“那麽爺爺在其中扮演的又是什麽角色?爺爺是覺得天下人不好,都是因為當官的教化不好。那當官的不好,是不是也可以怪爺爺沒把他們教好?”朱至這話丟出去朱元璋說不上話了。
第125章 財政
◎分權◎
詭辯之道, 朱元璋真不是朱至的對手。
當然,其實朱元璋本質上就是一個極其雙標的人。
在朱元璋看來, 滿朝的文武大臣們, 他們辦不好事肯定是他們沒用。可朱元璋這個當皇帝的自己沒把事情辦好,也隻能是底下人的錯。
總而言之,在朱元璋看來, 做事沒把事情做好的官員有錯。有些人把事情做得太好, 同樣也有錯。
朱至也不知道,真要是讓朱元璋繼續任性下去, 大明王朝會變成什麽樣子。
“我其實還想再問爺爺最後一句。”成功堵住了朱元璋狡辯,朱至平和的想要向朱元璋問出心中的疑惑。
朱元璋這些日子被朱至一個接一個的問題砸得暈頭轉向的, 也不在乎多那麽一個。
“有什麽問題隻管問吧。”朱元璋也算調整了心態,麵對朱至提出問題,全然決定坦然接受。
“您還記得您的初心嗎?”朱至也不繞彎子,就那麽一句,卻又不止於這一句。“您還記得您剛參加起義時懷揣的心?當您有了逐鹿天下的能力時, 您又是怎麽樣的一顆心?當初的您和現在的您有多大的差別?究竟為什麽您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您喜歡現在的您嗎?”
氣氛再次變得十分凝重, 秦王簡直氣都不敢喘了 , 屏著呼吸不敢錯眼的望向朱元璋,也擔心一個不小心朱元璋或許會對朱至動手。再不濟也有可能會一聲令下讓人把朱至拉下去關起來?
秦王腦補得挺多, 然而朱元璋卻不發一言, 就好像朱至說的這些話也不過如此。
“父皇心中是有百姓的。”太子終是更了解朱元璋,因而他可以出言對朱元璋給予肯定。
“但是不知從何時開始, 爺爺也變得跟從前處處壓製百姓的人一樣, 或許應該說, 當您淩駕於從前壓製您的那些人之上時, 您也學會了他們同樣的方式, 不斷的剝削他們,壓榨他們,縱然他們做得再好,在您看來依然覺得不夠。”朱至點出朱元璋如今的作為,朱元璋依然不作聲。擺在眼前的事,並不是朱元璋否認就能當作不存在。
“天子之權,百官之權,自來分工明細。您不喜歡百官對您的掣肘,卻是有意肆意妄為。若非行事有失偏頗,何畏於被人監督,受人掣肘?況且,臣對君的掣肘,究竟有幾分?”是的啊,朱至就想好好地問問,以一字而定罪的帝王,權利已然何其大?
不要求公平,不把天下律法放在眼裏,滿心滿眼都隻有自己受的那點委屈的皇帝,有多少委屈?
比起他的那點委屈來,天下百姓誰人不委屈了?想想舉國而謀,最終隻為帝王一人,有多少人願意默默忍受?
“來人。”朱元璋沉寂了許久,終是一聲令下,秦王嚇得不輕,卻是第一時間抱住朱元璋的腿道:“父皇,父皇請息怒,至兒畢竟還小,雖然口出狂言,本意也是為了大明好,請父皇看在她一片赤誠的份上,莫與她計較。”
一時間屋裏所有人的視線都落在秦王身上,著實是秦王抱腿的動作太快了。就像他早就不知道練了多少回。
“我讓人進來,你是以為我想幹什麽?”朱元璋緩過來後終於意識到秦王抱住他到底意味著什麽。
在他的兒子心裏,他都成了一個不講情麵,但凡誰要是惹他不高興,他就會對人處罰的人嗎?縱然這個人是他自小寵著長大的孫女。
“父皇不罰至兒嗎?”秦王不確定的抬頭,想從朱元璋臉上看清他的喜怒。
“罰她做什麽,她說錯了嗎?”朱元璋是得好好反省反省,他這些年是當著皇帝,怕是早就把他的初心丟得一幹二淨了吧。朱至提醒得對,以至於朱元璋就想真正的反思反思。
秦王再次瞄了朱元璋一眼,試探的小聲道:“我是不知道錯沒錯,但她說的這些話您肯定不樂意聽。”
樂意,朱元璋肯定是不樂意的,正因如此,朱元璋需要平複一下。
朱元璋不想理會秦王,示意秦王趕緊把手給他拿開,秦王剛想鬆手,結果又想起最重要的事沒問著呢。
“父皇無意追究至兒失言,那您叫人是要?”秦王終是不放心,總覺得朱元璋有可能在忽悠他。
“茶沒了,我口渴了,讓人倒茶不行嗎?”朱元璋抄起桌上的茶杯,空空如也,秦王看清楚了沒有?
秦王張大了嘴巴,那樣子,要多蠢就有多蠢。
朱元璋看得嫌棄無比的踢開秦王的手,“趕緊給朕起開。”
感受到朱元璋的嫌棄,秦王依然鎮定自若的鬆開手,起身道:“父皇口渴了也可以喊兒臣,兒臣去給您倒茶呀。”
話說著人已經從朱元璋手裏奪過了茶杯,起身往外走去,嘴裏念叨道:“水在哪裏呀?趕緊給本王拿來,本王要給陛下續茶。”
朱元璋聽得這話都沒眼看了,別過頭,不想再多看秦王一眼。
“先把糧食的事準備齊全了。等把北元的人送走,在你爹登基之前,該我辦的事兒我會辦好。”就算朱至說的在理,並不代表朱元璋現在立刻就要按朱至的意思下達詔令。
眼下北元的人都來了,想要打聽大明虛實的人衝的是什麽,大家各自心知肚明,這種情況下肯定不能突然向他們亮出過多的底牌。
朱元璋吐了一口氣,“這就是你們在外多年,看盡民生得出來的結論嗎?”
朱至這時候就不得不說一句老實話了,“爺爺還是別問的好,您要是真問我結論,話會比現在更難聽。”
太子在這時候輕咳了一聲,提醒朱至注意點分寸。
“爹也不用提醒我,這點分寸我還是有的,怎麽說咱們皇爺爺,不管在什麽時候都能把老百姓放在心裏,這一點必須肯定。隻是有些事情沒辦法從根本上解決,也不能全怪到爺爺的頭上。幾千年的規律了,哪有那麽容易?”朱至慢慢悠悠的說出這話,讓太子和朱元璋都不知該怎麽反應才好。
當然兩人都很清楚,朱至的確沒有把最難聽的話說出口,要是他們再繼續不依不饒的追問下去,那就真是沒辦法下台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