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至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這也迫使了朱至不願意去輕易觸碰這件事,因為她清楚的知道,沒有決心做不好這事。
“與其明知道去做未必能做好的事,我更願意一步一步為這件事的以後做準備。我也奉勸你一句,現在最好不要卷入這些事。”朱至知道陳亙的意圖是什麽,正是因為如此,更得奉勸陳亙一句,不要在這樣的情況下,參與太多惹起眾怒的事,那不是根基未穩的陳亙承擔得起的後果。
陳亙顯得錯愕的看向朱至,沒有想到朱至成功的邁出第一步後,卻阻止她和楊士奇達成合作。
朱至看的出來陳亙的不可置信,卻必須正告道:“男人們輸得起,你輸不起。”
一語道破其中的關鍵,也是希望陳亙能把事情放一放。
“楊大人那裏?”陳亙不是聽不進勸的人,她也相信朱至在對於女人的事情上,比她更熱切的想要做成。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朱至更是勸她須得謹慎再三,陳亙決定還是聽朱至的勸,但楊士奇竟然請了陳亙幫忙,陳亙沒有道理不幫。
“我會去見他。年輕氣盛的楊公子,已經踢到鐵板了。”如果可以,朱至也希望楊士奇可以解決好這些事,但終究隻是奢望。
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問題會一直都存在。
“這些日子你會留在應天,有些事就麻煩你了。”朱至在應天的事兒不少,的確得需要陳亙幫忙。
“但憑公主吩咐。”陳亙立刻應下,讓朱至隻管放心。
沒等朱至去找楊士奇,楊士奇已經找上門來。
一見朱至,楊士奇長長的一歎,“公主能和陳姑娘將西安的煙花之地連根拔起,實在是厲害。”
“你確定我們真的將煙花之地連根拔起了?”可惜的是麵對楊士奇的奉承,朱至並未當一回事,“你也是個聰明人,不會不明白,國家法度若是支持的事,杜絕得了一時也隻是一時罷了。”
楊士奇沒想到朱至如此的直率,縱然是在這件大事上,也沒有要含蓄的意思。
“公主是從一開始就不看好我能辦好這件事。”雖然有些無奈,楊士奇卻不得不承認,朱至並不看好他能做好這些事。
“西安的事,單純隻是因為陳亙心中不服,她既有心去做,我也隻會支持。可是如果得不到朝廷的全力支持,煙花之地就如同那野草一般,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不是朱至想打擊楊士奇,而是事實擺在眼前,由不得楊士奇不認。
楊士奇呆滯了許久,且問:“郡主是讓我放棄嗎?”
朱至搖了搖頭,“不是放棄,而是蟄伏,既然這件事楊公子認為一定得辦,可依楊公子如今的權勢地位,你是辦不成這件事的。倒不如放一放。等到將來,楊公子入主六部,能夠在那高位置上,能夠震懾於天下,不如那個時候,你再做成這件事。”
不得不說,朱至算是給楊士奇想出了一個主意,一個讓楊士奇心動無比的主意。
已經做了一些日子努力的楊士奇,當然知道自己受到了多大的阻力,同時也佩服當初的朱至能和陳亙強強聯手,解決西安的煙花之地。
楊士奇也問自己是不是非做成此事不可?
當楊士奇看到那被迫接客的女子時,以及那些身染重病被人所棄的女子時,他想起了曾經的自己被人問起,為什麽讀書。
他想救濟天下。而救濟天下,難道不包括這些苦苦掙紮求生的女人嗎?
如果不能讓這些女人逃離魔掌,他談什麽救濟天下呢?
“太上皇將此事交由我來辦,我既然辦不成,自當向太上皇和陛下告罪。”想通之後的楊士奇,接受了朱至的建議。今天辦不成的事,未必以後都辦不成。
朱至就喜歡懂得變通的人,而不是鑽牛角尖吊死在一棵樹上。
“公主此番前往北平,接手北平,想必建國都的事,也會盡都交由公主。”楊士奇想通之後,論起了別的事,別的國家大事。
“這話出了我這個門,別再跟任何人說起。朝廷上下誰也沒透這個風,雖然大家都知道,應天不會真正作為大明的國都。這隻是臨時的。但,人要是不小心知道的太多了,反而會引起眾憤。”朱至絕對是好心勸告。
“公主放心。”楊士奇提起此事,分明是有別的話要說。於此時走到朱至的邊上,在朱至的耳邊低語了一陣。
朱至還以為楊士奇是想顯擺自己的聰明,洞察了朱元璋和泰定帝的打算,待聽完楊士奇的話,露出了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你要跟我一起去北平嗎?”隨即朱至便向楊士奇發出邀請。
“下官不是那知難而退的人,就算要退,也該讓他們借此機會多教訓教訓下官,才好讓旁人盡興。下官雖然沒辦法隨公主一道前往北平,卻可以為公主舉薦合適的人。”楊士奇覺得朱至不是那看資曆的人,這就是一件好事,年輕而有抱負的人,正好隨著朱至到北平大顯身手。
“姓甚名誰?”楊士奇舉薦,朱至當然得收下,很是好奇什麽人能得楊士奇舉薦。
“楊榮。”
第138章 收獲
◎獎賞◎
楊榮此人, 比朱至年長兩歲,卻是楊士奇在遊曆之時偶然結識的才子。
年輕的確是很年輕, 但是這麽一位雖然是讀書人, 卻也極喜於邊防,重武。
朱至召見了人聊了小半天,毫不猶豫的拍板把人帶上, 一道前往北平。
按楊榮的意思, 他也是想跟著朱至,趁著此刻邊境未定, 北元蠢蠢欲動之際,能夠跟在朱至的身邊多學著點。
至於朱至問起他是否要參加科舉時, 楊榮也答的直接,科舉肯定是要參加的,但不是現在。畢竟他還年輕,曆練不到位,寫出來的文章總是差了那麽一點意思。
對自己要求高的楊榮, 這才想著是不是應該跟誰一道學學?
他這話一丟出去, 楊士奇一聽馬上想起了朱至。正好朱至身邊也得多添幾個得力的人, 像楊榮這樣年輕有本事還想學習,將來也能為國效力的人, 正是朱至想要的。
既然大家一拍即合, 那就不用說了。
朱至不管朝堂上是怎麽準備糧草的,應天裏頭, 她眼下能辦的事兒必須得辦。
齊家村豐收了, 當得知產量竟然比一般的糧種翻了一倍時, 可想而知在場所有人受到的震撼。等所有的稻穀都收好之後, 來了一個合計, 看著上頭的數據,沒有人能坐得住。
朱至馬不停蹄的將結果送到泰定帝的跟前,當然不忘帶上一把糧食。
泰定帝原本在跟朝臣商議朝事,聽說朱至從齊家村回來了。一直記掛著此事的泰定帝也不管麵前這些臣子們是何想法,立刻讓人把朱至叫進來。
既然泰定帝不介意朱至在眾臣的麵前露臉,朱至也不是不敢見人的人,馬上拿著糧食走了進來。
“如何?”一見朱至,泰定帝不給朱至見禮的機會,隻要結果。
“收成翻了一倍,這是糧食。”朱至簡明扼要,更是將剛剛收獲的稻穀送到泰定帝的麵前。
稻穀顆顆飽滿,泰定帝立刻捏碎,看到裏麵白淨的大米粒時,更是吃了一口。
“陛下。”泰定帝如此動作,在場的臣子頗有些擔心。泰定帝根本顧不上他們,揚手阻止他們出聲,隻問朱至道:“隻是糧種?”
“還有肥料。”朱至可不能把另一樣東西的功勞抹去。兩種是關鍵,但是化肥同樣也關鍵。
泰定帝再也坐不住的站了起來,“果真能夠再種一季嗎?”
不怪泰定帝激動,畢竟按現在朱至給的保守估算,這樣的糧食收成比之從前,那可是翻了三倍。
這個數據給到泰定帝,泰定帝想著,心中已經是一片火熱。
難得情緒外露的泰定帝,目不轉睛的盯著朱至,隻希望能從朱至那裏得到一個肯定的答案。
“等到了年尾就知道了。”朱至隻用事實說話,不過現在可以肯定的告訴泰定帝,“這樣的糧食,隻憑這樣的收成也足以推廣整個大明。”
泰定帝也不管是不是還能再種一季的,確實就憑這一回的收成也值得推廣。
“對,的確應該推廣整個大明。還有肥料。”泰定帝激動的來回跺步,更沒有忘記朱至剛剛提及的肥料。
“肥料可以推廣,教起各家各戶,畢竟都不算是什麽稀罕的東西。研究出糧種還有化肥的人,是不是應該予以獎項激勵?他們的作為功在社稷,也在千秋。”朱至必須得給人討賞啊,糧食是天下的根本,做出如此貢獻的人,必須要予以肯定。
唯有如此,才能激勵各種各樣的人才,朝不同的領域研究,以令大明百花齊放。
“賞,而且要重賞。”泰定帝從來不是吝嗇的人,尤其這是他登基以來收到最好的消息。
“你把這些功臣的名字羅列出來,朕要親自召見他們。他們既然能研究出這樣的糧種,未必不能更上一層樓,朕希望他們可以繼續研究下去。”泰定帝也是敏銳的人,通過這一點已然發現,未必不能按照現在的研究方向繼續讓人研究下去,以令大明的糧種更好。
朱至默默的給泰定帝豎起了大拇指,親爹這腦子就是轉得快,和她想到一處了。
“是。”朱至爽快的應下一聲是,表明了配合。
旁邊的人也就隻有一個朱雄英能聽得懂他們到底在說什麽,其他人都是一臉懵。
可是看著泰定帝高興的樣子,他們還注意到朱至給泰定帝的稻穀,按理來說尚未到收成的時候,不應該有稻穀才是。朱至是打哪兒弄來的稻穀?
“這件事你的功勞最大。”泰定帝再怎麽高興激動要賞別人,也沒有忘記如果不是朱至,這些事未必可成。所以,功勞最大的是朱至。
“我的功勞,我得到的獎賞已經夠多了,爹就不用想著我了,倒是這些默默無聞卻做出功在社稷的人,應該重賞。好讓天下人知道,不管他們做什麽事,隻要利於百姓,利於天下者,朝廷都會予以肯定。如此一來,必能激勵天下人才各方麵發展。讀書人,當官的官位畢竟有限,需得發展各行各業才能讓大明百花齊放,現盛世芳華。”朱至的想法一向算是直接,人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讀書能夠光宗耀祖,也不是隻有讀書才能光宗耀祖,對吧?
泰定帝聽得一愣,但也明白朱至本意並不是想要讓人不讀書,而是要引導讀書人朝不同的方向發展。
像朱至說的那樣,朝廷的官位畢竟有限,天下讀書人有多少?
難不成考不上科舉,當不了官的讀書人就不能朝另外的方向發展了?
隻要能做出有利於設計,有利於百姓的人,就應該予以獎賞。
朱至希望泰定帝能開這個口子,激勵各方的人才為大明所用。
“兒子附議。”朱雄英第一個表態,朱至的主意很好,那就應該支持。
天下讀書人有多少,讀了書就奔著當官來嗎?可是當官的人能有多少?不當官難道他們這些書就白讀了?
讀過書的人算是開了智,如果朝其他方向發展,未必就不能做出有利於大明的事兒。隻要有功於國,就應該賞賜對吧?
一旁的官員們都沒反應過來朱至和泰定帝在說什麽,結果朱至又出了那麽一個主意。激勵天下人才沒有錯,可聽朱至的意思,這是打算讓人怎麽著?不再一心奔著當官讀書嗎?
這跟他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好像有點衝突,但朱至在背後又補上一句,有功於社稷,好像又不對了。
然後是朱雄英的附議,附議個啥?
“陛下,但不知公主所稟何事,能讓陛下如此歡喜?”單純就是詢問詢問的語氣,可是誰聽不出來這是在打聽內情,想知道泰定帝和朱至到底在說什麽,後麵這所謂的發展各方麵人才,要發展的到底是什麽樣的人才。
“齊家村的稻穀已經豐收了,而且是往年豐收之年的翻倍。”泰定帝隻顧著高興,把一旁的臣子都拋之腦後了,如今他們問起,泰定帝也高高興興的告訴他們。
果然是稻穀。
可是這才幾月啊,既然豐收了嗎?
眾臣子們聽得如同置身夢中,不可置信的望向泰定帝。
“安和公主剛從齊家村回來,一天的時間,在眾將士的幫助下,齊家村的稻穀全都收好了,而且給出了統計,確實是數年來豐收年的翻倍。”泰定帝喜形於色,自然也知道底下這些臣子未必相信。可是事實擺在眼前,由不得他們不信。
“這可真是天大的喜訊。”泰定帝已經重申,那就證明了事情的真實性。一眾臣子連連道賀。同樣也是喜形於色。
“所以朕要賞賜研究出糧種還有肥料的人,若沒有他們苦心研究哪有這樣的收成。”泰定帝嘴角彎彎,順著道起獎勵。
提到了獎勵,一個個對視一眼,最後有人問出,“不知陛下打算如何獎賞?”
“封侯。”泰定帝沒有猶豫的回答,“改進糧種以養天下百姓,功在社稷,封侯亦不為過。”
泰定帝都說了,功在社稷,確實封侯不為過。
朱至沒想到泰定帝如此的大方,眼睛亮閃閃的盯著泰定帝。
“比照此例,凡能對社稷有功者,不一定需得在朝為官,朕都照賞。”泰定帝明顯聽盡了朱至的勸,認為賞賜賞賜,不一定非得給朝廷命官或者是出將入相的人。
“兒臣代天下各人才謝爹爹。”朱至高興地衝泰定帝道一聲謝。
“此類人才以後都由你來統管。”泰定帝想到朱至素來喜歡摸索各種各樣稀奇的東西,為此朱至也賺了不少錢。
“與其明知道去做未必能做好的事,我更願意一步一步為這件事的以後做準備。我也奉勸你一句,現在最好不要卷入這些事。”朱至知道陳亙的意圖是什麽,正是因為如此,更得奉勸陳亙一句,不要在這樣的情況下,參與太多惹起眾怒的事,那不是根基未穩的陳亙承擔得起的後果。
陳亙顯得錯愕的看向朱至,沒有想到朱至成功的邁出第一步後,卻阻止她和楊士奇達成合作。
朱至看的出來陳亙的不可置信,卻必須正告道:“男人們輸得起,你輸不起。”
一語道破其中的關鍵,也是希望陳亙能把事情放一放。
“楊大人那裏?”陳亙不是聽不進勸的人,她也相信朱至在對於女人的事情上,比她更熱切的想要做成。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朱至更是勸她須得謹慎再三,陳亙決定還是聽朱至的勸,但楊士奇竟然請了陳亙幫忙,陳亙沒有道理不幫。
“我會去見他。年輕氣盛的楊公子,已經踢到鐵板了。”如果可以,朱至也希望楊士奇可以解決好這些事,但終究隻是奢望。
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問題會一直都存在。
“這些日子你會留在應天,有些事就麻煩你了。”朱至在應天的事兒不少,的確得需要陳亙幫忙。
“但憑公主吩咐。”陳亙立刻應下,讓朱至隻管放心。
沒等朱至去找楊士奇,楊士奇已經找上門來。
一見朱至,楊士奇長長的一歎,“公主能和陳姑娘將西安的煙花之地連根拔起,實在是厲害。”
“你確定我們真的將煙花之地連根拔起了?”可惜的是麵對楊士奇的奉承,朱至並未當一回事,“你也是個聰明人,不會不明白,國家法度若是支持的事,杜絕得了一時也隻是一時罷了。”
楊士奇沒想到朱至如此的直率,縱然是在這件大事上,也沒有要含蓄的意思。
“公主是從一開始就不看好我能辦好這件事。”雖然有些無奈,楊士奇卻不得不承認,朱至並不看好他能做好這些事。
“西安的事,單純隻是因為陳亙心中不服,她既有心去做,我也隻會支持。可是如果得不到朝廷的全力支持,煙花之地就如同那野草一般,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不是朱至想打擊楊士奇,而是事實擺在眼前,由不得楊士奇不認。
楊士奇呆滯了許久,且問:“郡主是讓我放棄嗎?”
朱至搖了搖頭,“不是放棄,而是蟄伏,既然這件事楊公子認為一定得辦,可依楊公子如今的權勢地位,你是辦不成這件事的。倒不如放一放。等到將來,楊公子入主六部,能夠在那高位置上,能夠震懾於天下,不如那個時候,你再做成這件事。”
不得不說,朱至算是給楊士奇想出了一個主意,一個讓楊士奇心動無比的主意。
已經做了一些日子努力的楊士奇,當然知道自己受到了多大的阻力,同時也佩服當初的朱至能和陳亙強強聯手,解決西安的煙花之地。
楊士奇也問自己是不是非做成此事不可?
當楊士奇看到那被迫接客的女子時,以及那些身染重病被人所棄的女子時,他想起了曾經的自己被人問起,為什麽讀書。
他想救濟天下。而救濟天下,難道不包括這些苦苦掙紮求生的女人嗎?
如果不能讓這些女人逃離魔掌,他談什麽救濟天下呢?
“太上皇將此事交由我來辦,我既然辦不成,自當向太上皇和陛下告罪。”想通之後的楊士奇,接受了朱至的建議。今天辦不成的事,未必以後都辦不成。
朱至就喜歡懂得變通的人,而不是鑽牛角尖吊死在一棵樹上。
“公主此番前往北平,接手北平,想必建國都的事,也會盡都交由公主。”楊士奇想通之後,論起了別的事,別的國家大事。
“這話出了我這個門,別再跟任何人說起。朝廷上下誰也沒透這個風,雖然大家都知道,應天不會真正作為大明的國都。這隻是臨時的。但,人要是不小心知道的太多了,反而會引起眾憤。”朱至絕對是好心勸告。
“公主放心。”楊士奇提起此事,分明是有別的話要說。於此時走到朱至的邊上,在朱至的耳邊低語了一陣。
朱至還以為楊士奇是想顯擺自己的聰明,洞察了朱元璋和泰定帝的打算,待聽完楊士奇的話,露出了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你要跟我一起去北平嗎?”隨即朱至便向楊士奇發出邀請。
“下官不是那知難而退的人,就算要退,也該讓他們借此機會多教訓教訓下官,才好讓旁人盡興。下官雖然沒辦法隨公主一道前往北平,卻可以為公主舉薦合適的人。”楊士奇覺得朱至不是那看資曆的人,這就是一件好事,年輕而有抱負的人,正好隨著朱至到北平大顯身手。
“姓甚名誰?”楊士奇舉薦,朱至當然得收下,很是好奇什麽人能得楊士奇舉薦。
“楊榮。”
第138章 收獲
◎獎賞◎
楊榮此人, 比朱至年長兩歲,卻是楊士奇在遊曆之時偶然結識的才子。
年輕的確是很年輕, 但是這麽一位雖然是讀書人, 卻也極喜於邊防,重武。
朱至召見了人聊了小半天,毫不猶豫的拍板把人帶上, 一道前往北平。
按楊榮的意思, 他也是想跟著朱至,趁著此刻邊境未定, 北元蠢蠢欲動之際,能夠跟在朱至的身邊多學著點。
至於朱至問起他是否要參加科舉時, 楊榮也答的直接,科舉肯定是要參加的,但不是現在。畢竟他還年輕,曆練不到位,寫出來的文章總是差了那麽一點意思。
對自己要求高的楊榮, 這才想著是不是應該跟誰一道學學?
他這話一丟出去, 楊士奇一聽馬上想起了朱至。正好朱至身邊也得多添幾個得力的人, 像楊榮這樣年輕有本事還想學習,將來也能為國效力的人, 正是朱至想要的。
既然大家一拍即合, 那就不用說了。
朱至不管朝堂上是怎麽準備糧草的,應天裏頭, 她眼下能辦的事兒必須得辦。
齊家村豐收了, 當得知產量竟然比一般的糧種翻了一倍時, 可想而知在場所有人受到的震撼。等所有的稻穀都收好之後, 來了一個合計, 看著上頭的數據,沒有人能坐得住。
朱至馬不停蹄的將結果送到泰定帝的跟前,當然不忘帶上一把糧食。
泰定帝原本在跟朝臣商議朝事,聽說朱至從齊家村回來了。一直記掛著此事的泰定帝也不管麵前這些臣子們是何想法,立刻讓人把朱至叫進來。
既然泰定帝不介意朱至在眾臣的麵前露臉,朱至也不是不敢見人的人,馬上拿著糧食走了進來。
“如何?”一見朱至,泰定帝不給朱至見禮的機會,隻要結果。
“收成翻了一倍,這是糧食。”朱至簡明扼要,更是將剛剛收獲的稻穀送到泰定帝的麵前。
稻穀顆顆飽滿,泰定帝立刻捏碎,看到裏麵白淨的大米粒時,更是吃了一口。
“陛下。”泰定帝如此動作,在場的臣子頗有些擔心。泰定帝根本顧不上他們,揚手阻止他們出聲,隻問朱至道:“隻是糧種?”
“還有肥料。”朱至可不能把另一樣東西的功勞抹去。兩種是關鍵,但是化肥同樣也關鍵。
泰定帝再也坐不住的站了起來,“果真能夠再種一季嗎?”
不怪泰定帝激動,畢竟按現在朱至給的保守估算,這樣的糧食收成比之從前,那可是翻了三倍。
這個數據給到泰定帝,泰定帝想著,心中已經是一片火熱。
難得情緒外露的泰定帝,目不轉睛的盯著朱至,隻希望能從朱至那裏得到一個肯定的答案。
“等到了年尾就知道了。”朱至隻用事實說話,不過現在可以肯定的告訴泰定帝,“這樣的糧食,隻憑這樣的收成也足以推廣整個大明。”
泰定帝也不管是不是還能再種一季的,確實就憑這一回的收成也值得推廣。
“對,的確應該推廣整個大明。還有肥料。”泰定帝激動的來回跺步,更沒有忘記朱至剛剛提及的肥料。
“肥料可以推廣,教起各家各戶,畢竟都不算是什麽稀罕的東西。研究出糧種還有化肥的人,是不是應該予以獎項激勵?他們的作為功在社稷,也在千秋。”朱至必須得給人討賞啊,糧食是天下的根本,做出如此貢獻的人,必須要予以肯定。
唯有如此,才能激勵各種各樣的人才,朝不同的領域研究,以令大明百花齊放。
“賞,而且要重賞。”泰定帝從來不是吝嗇的人,尤其這是他登基以來收到最好的消息。
“你把這些功臣的名字羅列出來,朕要親自召見他們。他們既然能研究出這樣的糧種,未必不能更上一層樓,朕希望他們可以繼續研究下去。”泰定帝也是敏銳的人,通過這一點已然發現,未必不能按照現在的研究方向繼續讓人研究下去,以令大明的糧種更好。
朱至默默的給泰定帝豎起了大拇指,親爹這腦子就是轉得快,和她想到一處了。
“是。”朱至爽快的應下一聲是,表明了配合。
旁邊的人也就隻有一個朱雄英能聽得懂他們到底在說什麽,其他人都是一臉懵。
可是看著泰定帝高興的樣子,他們還注意到朱至給泰定帝的稻穀,按理來說尚未到收成的時候,不應該有稻穀才是。朱至是打哪兒弄來的稻穀?
“這件事你的功勞最大。”泰定帝再怎麽高興激動要賞別人,也沒有忘記如果不是朱至,這些事未必可成。所以,功勞最大的是朱至。
“我的功勞,我得到的獎賞已經夠多了,爹就不用想著我了,倒是這些默默無聞卻做出功在社稷的人,應該重賞。好讓天下人知道,不管他們做什麽事,隻要利於百姓,利於天下者,朝廷都會予以肯定。如此一來,必能激勵天下人才各方麵發展。讀書人,當官的官位畢竟有限,需得發展各行各業才能讓大明百花齊放,現盛世芳華。”朱至的想法一向算是直接,人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讀書能夠光宗耀祖,也不是隻有讀書才能光宗耀祖,對吧?
泰定帝聽得一愣,但也明白朱至本意並不是想要讓人不讀書,而是要引導讀書人朝不同的方向發展。
像朱至說的那樣,朝廷的官位畢竟有限,天下讀書人有多少?
難不成考不上科舉,當不了官的讀書人就不能朝另外的方向發展了?
隻要能做出有利於設計,有利於百姓的人,就應該予以獎賞。
朱至希望泰定帝能開這個口子,激勵各方的人才為大明所用。
“兒子附議。”朱雄英第一個表態,朱至的主意很好,那就應該支持。
天下讀書人有多少,讀了書就奔著當官來嗎?可是當官的人能有多少?不當官難道他們這些書就白讀了?
讀過書的人算是開了智,如果朝其他方向發展,未必就不能做出有利於大明的事兒。隻要有功於國,就應該賞賜對吧?
一旁的官員們都沒反應過來朱至和泰定帝在說什麽,結果朱至又出了那麽一個主意。激勵天下人才沒有錯,可聽朱至的意思,這是打算讓人怎麽著?不再一心奔著當官讀書嗎?
這跟他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好像有點衝突,但朱至在背後又補上一句,有功於社稷,好像又不對了。
然後是朱雄英的附議,附議個啥?
“陛下,但不知公主所稟何事,能讓陛下如此歡喜?”單純就是詢問詢問的語氣,可是誰聽不出來這是在打聽內情,想知道泰定帝和朱至到底在說什麽,後麵這所謂的發展各方麵人才,要發展的到底是什麽樣的人才。
“齊家村的稻穀已經豐收了,而且是往年豐收之年的翻倍。”泰定帝隻顧著高興,把一旁的臣子都拋之腦後了,如今他們問起,泰定帝也高高興興的告訴他們。
果然是稻穀。
可是這才幾月啊,既然豐收了嗎?
眾臣子們聽得如同置身夢中,不可置信的望向泰定帝。
“安和公主剛從齊家村回來,一天的時間,在眾將士的幫助下,齊家村的稻穀全都收好了,而且給出了統計,確實是數年來豐收年的翻倍。”泰定帝喜形於色,自然也知道底下這些臣子未必相信。可是事實擺在眼前,由不得他們不信。
“這可真是天大的喜訊。”泰定帝已經重申,那就證明了事情的真實性。一眾臣子連連道賀。同樣也是喜形於色。
“所以朕要賞賜研究出糧種還有肥料的人,若沒有他們苦心研究哪有這樣的收成。”泰定帝嘴角彎彎,順著道起獎勵。
提到了獎勵,一個個對視一眼,最後有人問出,“不知陛下打算如何獎賞?”
“封侯。”泰定帝沒有猶豫的回答,“改進糧種以養天下百姓,功在社稷,封侯亦不為過。”
泰定帝都說了,功在社稷,確實封侯不為過。
朱至沒想到泰定帝如此的大方,眼睛亮閃閃的盯著泰定帝。
“比照此例,凡能對社稷有功者,不一定需得在朝為官,朕都照賞。”泰定帝明顯聽盡了朱至的勸,認為賞賜賞賜,不一定非得給朝廷命官或者是出將入相的人。
“兒臣代天下各人才謝爹爹。”朱至高興地衝泰定帝道一聲謝。
“此類人才以後都由你來統管。”泰定帝想到朱至素來喜歡摸索各種各樣稀奇的東西,為此朱至也賺了不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