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節
這個全息遊戲好逼真[快穿] 作者:歲既晏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洛城還是不行啊,看看晉州城裏,有一個敢搞特權的嗎?他哥說一句限速三十,街上連二十五都沒人敢超,誰知道哪天就撞到正主手裏的?
第80章 戰亂世界26
解決了那麽一點對兄弟倆無足掛齒的小事, 談郭二人繼續往前走。
因為在剛才岔路口上拐了個彎,他們這會兒走的正是那少年縱馬前去的方向,遠遠就看出那邊排出了一條長隊。
湊熱鬧是人的天性, 兩人當即也忍不住走近了去看, 原來是個新開的書肆。
看著這排出去的長隊,郭旭忍不住感慨這會兒人的好學精神, 但等走近了才覺得不對。書肆上麵拉開的橫幅上赫然寫著——[想知道洛城當年發生了什麽嗎?想知道幽州嚴岱賢人麵具下的真麵孔嗎?想知道……一切盡在本書
後將軍薑茂化親自揭秘,洛城首販,先到先得]
郭旭:?
茂化是薑羅春的字,他本人因為跟隨談自非入鄭軍大營斬蔣克, 後又在談自非接手鄭朝勢力上出了大力,雖是降將,也做到了後將軍的位置。
至於對方那個“澄清史煜並非我所殺”的投降條件,這件事配合交接的就是郭旭。
不管是郭旭還是薑羅春在這方麵都很積極,但是最終效果隻能說是勉勉強強——已經成型了的流言很難遏製、人們又更傾向於先入為主,郭旭手握報紙的宣傳口, 費勁巴拉地澄清了半天,兩種說法也隻是各占半壁江山。
郭旭覺得隻靠報紙受眾不行, 他準備來個大的。
他的打算是讓薑羅春寫個劇本, 排成戲後上山下鄉地演上百八十遍。戲曲的形式受眾更廣,這麽一來,一開始的謬傳絕對不攻自破。
隻不過後來遷都一事牽扯精力,排戲這件事的優先級就無限級地往後延了。
郭旭那時候確實建議過,薑羅春要是等不及的話,可以先把自己的經曆寫成(也推薦了幾個學堂裏在講故事方麵格外有天賦的學生、幫忙潤色稿件),就是沒想到對方動作那麽快。
郭旭心底好奇,幹脆拉著他哥一塊兒排起了隊, 到他們的時候正好剩到了最後一冊。隻是郭旭看著後邊探頭探腦、沒一個敢上前的買家,再看看這個畢恭畢敬把書奉上的書肆主人,覺得是不是真的“恰好最後一冊”實在有待商榷。
有些時候是難得糊塗,郭旭很坦然地接受了這冊書,拉著他哥準備一塊鑒賞鑒賞。
翻開以後,第一章、第一節,標題《史煜不是我殺的》。
郭旭:“……”
看得出薑將軍的迫切願望了。
*
談自非遷都洛城昭示著北方大局已定,被三麵包夾的“隨”沒多久就被掃平,西北方向的涼州也順勢而降,在一段時間內部勢力的整合之後,談自非幹脆地兵分兩路,他帶兵南下取穆,與此同時,蹇成單領一軍、自陰平道入蜀。
兩線作戰,聽起來像是冒險之舉,但是北方經過這些年的全力發展,這場仗早就成了技術進步之後的碾壓局。
連廖陣都歎息一聲,隨著主公去了。
不然還能怎麽辦呢?他難不成還能把主公綁了?(表情漸漸猙獰)
這是一場沒有懸念的勝利,早在出兵之前,洛城已經開始籌備談自非的登基大典了,等大軍凱旋後月餘,在所有人的殷切期盼下,太史監測定的吉日終於到了。
郭旭也提前查看過天氣預報,那一天風和日麗、天氣晴朗。
青石壘成的祭台天然帶著一種神秘又厚重的威嚴感,饒是在郭旭曾經所處的世界中,數十層的高樓比比皆是,但是看見這高聳的祭台,他還是忍不住生出一股震撼來。一旁佇立的侍衛盡皆身形筆直、雕像似的站立著,甲胄被陽光照得反射著耀目亮光,兵器的鋒刃上更是寒光凜凜,他們的存在為祭台的威嚴厚重中又注入了一絲凜冽的殺氣,身處其中的人不自覺地噤了聲。
這確實是一個不能隨意發言的場合。
文臣武將分列兩邊、皆是一身莊重朝服,他們沉默地注視著那道身著冕服一步步登上階梯。
郭旭覺得不是自己的錯覺,他在這種無言的注視中感受到了某種狂熱的意味。
連年戰亂早就把“君權神授”這一套框架打了個稀巴爛,在場的所有人都是從亂世的死人堆裏爬出來的,沒人相信那一套天命論,但是有人卻生生以凡人之軀在他們心中封了神。
郭旭覺得這實在不能怪他們,就連他這會兒看著他哥一步一步的登上高台,也忍不住伸出點對方仿佛就要這麽羽化飛升的錯覺。天幕的太陽緩緩地轉著方向,直到跟那道不斷往上的身影重合,他的身形像是要徹底淹沒在光亮之中。
人的眼睛終究是無法直視日光的,不多一會兒追逐的人就紛紛低下頭去,但是那須臾之間捕捉到的景象已經足夠讓人心生震撼。
祭拜天地,昭告天下。
祭台周圍的本就是特別設計的,禮官渾厚的聲音又帶著穿透力,即便隔了那麽遠、也清晰地落入了每個人耳中,隻不過在那些祭天頌德的禱詞之後,聲線卻突然換了一個人的。
是一個所有人都覺得耳熟的聲音——
“昔年始皇帝平六國、定天下,是故名‘皇帝’以示功業,後世帝王名號皆因襲於此。後有漢祖重振華夏,武皇功業無雙,可歎子孫無道,以致山河破碎、四夷作亂……朕不敢比始皇帝之功,卻幸得先輩功業指引,如今總攬中原之地、統一山河,欲效法先人,更號‘總統’,以傳後世。”
這一段話顯然並不在所有人的預料之內,但是諸大臣在微愣之後,都沒什麽異議地接受了這個說法。
不就是陛下不想當“皇帝”、想換個名字嗎?
這也不是什麽大事。
中原亂了這麽些年了,“皇帝”這名頭誰都能拿來用一用,諸如嚴岱、蔣桉榿之類的小人都能稱帝,他們陛下覺得晦氣也是應當的。
隻是這“總統”……
算了,既然陛下願意,那就是好名字。
想通之後便紛紛跪地伏拜,高呼:“總統陛下!”
郭旭麻木地跟著眾人下拜,一張臉上寫滿了“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幹什麽?!”
不對、是他哥到底打算幹什麽啊!!!!
……
等到一天的祭禮結束,累癱了的郭旭終於在回程的馬車上找到了空閑,他強行繃著平靜的表情終於忍不住了,五官都扭曲著擠成一團。
彈幕從談自非宣布了“稱總統”之後就開始裝死,郭旭猙獰著一張臉,語氣崩潰到變了調,“你們到底跟我哥說了什麽?!”
彈幕支支吾吾得好一會兒,才零散地有了回答——
【也、也沒有說什麽啊】
【就是一些……資、資本、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社會製度之類的……】
【大家都知道的那些麽,再深的我們也講不懂】
郭旭:!
你們還打算說別的什麽?!
彈幕不能理解郭旭崩潰的心情,過了最開始的心虛搪塞之後,沒多一會兒就理直氣壯起來——
【嗐呀,旭旭你別這麽激動,生產力都發展到了這個地步,社會關係改變是早晚的事】
【是啊,就是沒想到哥哥會這麽激進,我以為哥哥起碼會用君主立憲過渡一下】
【哥哥的事怎麽能叫‘激進’?那是‘開明’!是‘進步’!!】
【對啊,當吉祥物有什麽意思?要做就做得徹底點】
【旭旭你放心,有我們看著,出不了什麽問題。再說、你也不想看著哥哥的後代被送上斷頭台吧?】
郭旭:就是因為有你們這群不靠譜的看著,才會出問題啊!
送斷頭台?我看你們是想把我送上斷頭台!!
*
那天祭台上的“總統”稱呼並沒有在(除郭旭外的)群臣間激起多大的波瀾。
雖說按照正常的發展,改稱這事應該提前找大臣議一議,再經群臣上奏、陛下批準,走完全部流程後正式改稱。但是開國帝王一向任性,他們這位一個看不住就能提刀上馬的陛下又是任性中的任性,陛下不想走流程,他們這些人能怎麽辦呢?隻能事後幫忙把流程補了。
稱呼的事兒就這麽不痛不癢的過去了,但是接下來的官員改製卻讓不少人嗅到了風雨欲來的氣息。能在亂世中走到最頂層的人沒有一個是傻子,權力結構的變更足夠觸動這些人的神經。人總是會下意識地握緊手中的權柄,但是當他們上麵壓著一位可以毫無道理殺人的開國皇帝時,事情就變得沒那麽簡單。焉知這位是不是想要以此為由清理朝堂?
帝王的威望沒有人敢去觸動,眾人隻能從談自非身邊的人下手。
這一次不管是廖陣、茹文君之類的文臣,還是蹇成、李蕩等武將,都不能再被歸屬於同一陣營,眾人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這些年間默認的繼承人郭旭身上。
郭旭早就跑路了。
他從他哥鬧出“總統”這一出後,就猜到了接下來的發展。他一個專心搞工程的技術員,實在不想跟這群人精們打交道,當天晚上就打包行李、卷著鋪蓋,跑到皇宮(總統府)投奔他哥去了。
郭旭:哥哥,撈撈!
第81章 戰亂世界27
一場堪稱天崩地裂的動蕩在朝堂上持續了一整年, 對民間卻好似沒什麽影響。
於百姓的而言,無非是幾個官衙門換了稱呼,皇帝老爺不叫皇帝老爺, 改叫“總統”了, 這實在沒什麽緊要的, 隻要日子能過好了,誰管上頭叫什麽?
正值戰亂剛過的時候,有時夜半從夢中醒來,摸摸旁邊還在的幼子家人, 禁不住落下兩行淚來,又在心底默念“以後就好過了、好過了”, 又或者戳戳酣睡的娃娃的臉感慨“倒是個會享福的,投胎到這個好年景”……要是再睡不著, 就下去燒兩炷香,朝北麵拜一拜:真龍天子、真龍天子, 說不準這“總統”就是陛下在天上的神號呢。
這些零碎的在百姓間的流言還沒有傳到朝上, 倒是朝堂上的拉扯落下帷幕, 在皇宮裏趴了一整年的郭旭終於能放心大膽的出來溜了。
他站在宮門口回望,看著已經正式改稱“總統府”的建築群, 忍不住發自內心地感慨一句:他哥真是牛逼!
旁邊的侍從請示道:“小公子可要回府?”
郭旭一擺手。
回什麽回?!一年、這可是一年!!不是一天!也不是一個月!
要不是皇宮夠大,他都要憋出病了!那幫人能(敢)和他哥極限拉扯一整年,也是牛逼壞了。
反正郭旭是不敢參與到這種層次的神仙打架裏去的。
其實他上半年就可以出來的, 但是苟一點沒壞處, 他硬生生憋到現在,等風頭徹底過去、才放心大膽地走出來。
這會兒好不容易從禁閉裏走出來,當然得先逛逛。
郭旭一邊走一邊四處張望,順著人流走不多, 一會兒就到了人群密集處,問:“那邊怎麽回事兒?這麽熱鬧?”
侍從回:“是東城書肆,小公子有所不知,薑將軍的自傳又出新作了,大家都排隊等著呢。說是這次寫的是年前隨著陛下南征穆室內容。”
郭旭聽得嘴角抽了抽。
當年他隨口一句建議,卻沒有想到薑羅春會搞出這種超級ip。
早些年的時候,薑羅春聽從了郭旭的意見寫了自傳,先是借著自己黑紅的流量,讓新書上市就是一波大賣,又改編成評書借著說書先生的口傳遍街頭巷尾,緊接著又雇人排了戲、到處表演。三管齊下,他“刺殺史煜失敗”的事成了一段膾炙人口的故事,街頭拎個小孩子都能講出個兩三句來。
按理說到此為止,薑羅春想要澄清事實的目的已經達到,但是興許是嚐到了甜頭,他並沒有就此停住腳步,而是緊鑼密鼓地推出了自傳的第二部、第三部。
後兩部著作郭旭當然拜讀過,他從讀第二部的時候就開始覺得有點不對。
第二部主要是寫了薑羅春在幽州時的經曆,著重刻畫了嚴岱這個看似賢明的小人是如何歪曲事實、虛假營銷,利用主人公的名聲的。讀者看著自傳的主人公誤把這個奸邪小人當成明主,為之拋頭顱、灑熱血,隻拍著大腿恨道“糊塗啊!!”。直到最後,嚴岱真麵目暴露,被主人公一刀捅死,看的人才終於長出一口氣,爽了。
按理說這是個很套路的爽文結構,結局也看得叫人大快人心。但是這裏麵有點小小的問題,書裏每每說道嚴岱如何如何的時候,總要把相鄰的晉州之主拿出來對比,狠狠地拉踩一波……倒不是不可以,就是沒必要。
第80章 戰亂世界26
解決了那麽一點對兄弟倆無足掛齒的小事, 談郭二人繼續往前走。
因為在剛才岔路口上拐了個彎,他們這會兒走的正是那少年縱馬前去的方向,遠遠就看出那邊排出了一條長隊。
湊熱鬧是人的天性, 兩人當即也忍不住走近了去看, 原來是個新開的書肆。
看著這排出去的長隊,郭旭忍不住感慨這會兒人的好學精神, 但等走近了才覺得不對。書肆上麵拉開的橫幅上赫然寫著——[想知道洛城當年發生了什麽嗎?想知道幽州嚴岱賢人麵具下的真麵孔嗎?想知道……一切盡在本書
後將軍薑茂化親自揭秘,洛城首販,先到先得]
郭旭:?
茂化是薑羅春的字,他本人因為跟隨談自非入鄭軍大營斬蔣克, 後又在談自非接手鄭朝勢力上出了大力,雖是降將,也做到了後將軍的位置。
至於對方那個“澄清史煜並非我所殺”的投降條件,這件事配合交接的就是郭旭。
不管是郭旭還是薑羅春在這方麵都很積極,但是最終效果隻能說是勉勉強強——已經成型了的流言很難遏製、人們又更傾向於先入為主,郭旭手握報紙的宣傳口, 費勁巴拉地澄清了半天,兩種說法也隻是各占半壁江山。
郭旭覺得隻靠報紙受眾不行, 他準備來個大的。
他的打算是讓薑羅春寫個劇本, 排成戲後上山下鄉地演上百八十遍。戲曲的形式受眾更廣,這麽一來,一開始的謬傳絕對不攻自破。
隻不過後來遷都一事牽扯精力,排戲這件事的優先級就無限級地往後延了。
郭旭那時候確實建議過,薑羅春要是等不及的話,可以先把自己的經曆寫成(也推薦了幾個學堂裏在講故事方麵格外有天賦的學生、幫忙潤色稿件),就是沒想到對方動作那麽快。
郭旭心底好奇,幹脆拉著他哥一塊兒排起了隊, 到他們的時候正好剩到了最後一冊。隻是郭旭看著後邊探頭探腦、沒一個敢上前的買家,再看看這個畢恭畢敬把書奉上的書肆主人,覺得是不是真的“恰好最後一冊”實在有待商榷。
有些時候是難得糊塗,郭旭很坦然地接受了這冊書,拉著他哥準備一塊鑒賞鑒賞。
翻開以後,第一章、第一節,標題《史煜不是我殺的》。
郭旭:“……”
看得出薑將軍的迫切願望了。
*
談自非遷都洛城昭示著北方大局已定,被三麵包夾的“隨”沒多久就被掃平,西北方向的涼州也順勢而降,在一段時間內部勢力的整合之後,談自非幹脆地兵分兩路,他帶兵南下取穆,與此同時,蹇成單領一軍、自陰平道入蜀。
兩線作戰,聽起來像是冒險之舉,但是北方經過這些年的全力發展,這場仗早就成了技術進步之後的碾壓局。
連廖陣都歎息一聲,隨著主公去了。
不然還能怎麽辦呢?他難不成還能把主公綁了?(表情漸漸猙獰)
這是一場沒有懸念的勝利,早在出兵之前,洛城已經開始籌備談自非的登基大典了,等大軍凱旋後月餘,在所有人的殷切期盼下,太史監測定的吉日終於到了。
郭旭也提前查看過天氣預報,那一天風和日麗、天氣晴朗。
青石壘成的祭台天然帶著一種神秘又厚重的威嚴感,饒是在郭旭曾經所處的世界中,數十層的高樓比比皆是,但是看見這高聳的祭台,他還是忍不住生出一股震撼來。一旁佇立的侍衛盡皆身形筆直、雕像似的站立著,甲胄被陽光照得反射著耀目亮光,兵器的鋒刃上更是寒光凜凜,他們的存在為祭台的威嚴厚重中又注入了一絲凜冽的殺氣,身處其中的人不自覺地噤了聲。
這確實是一個不能隨意發言的場合。
文臣武將分列兩邊、皆是一身莊重朝服,他們沉默地注視著那道身著冕服一步步登上階梯。
郭旭覺得不是自己的錯覺,他在這種無言的注視中感受到了某種狂熱的意味。
連年戰亂早就把“君權神授”這一套框架打了個稀巴爛,在場的所有人都是從亂世的死人堆裏爬出來的,沒人相信那一套天命論,但是有人卻生生以凡人之軀在他們心中封了神。
郭旭覺得這實在不能怪他們,就連他這會兒看著他哥一步一步的登上高台,也忍不住伸出點對方仿佛就要這麽羽化飛升的錯覺。天幕的太陽緩緩地轉著方向,直到跟那道不斷往上的身影重合,他的身形像是要徹底淹沒在光亮之中。
人的眼睛終究是無法直視日光的,不多一會兒追逐的人就紛紛低下頭去,但是那須臾之間捕捉到的景象已經足夠讓人心生震撼。
祭拜天地,昭告天下。
祭台周圍的本就是特別設計的,禮官渾厚的聲音又帶著穿透力,即便隔了那麽遠、也清晰地落入了每個人耳中,隻不過在那些祭天頌德的禱詞之後,聲線卻突然換了一個人的。
是一個所有人都覺得耳熟的聲音——
“昔年始皇帝平六國、定天下,是故名‘皇帝’以示功業,後世帝王名號皆因襲於此。後有漢祖重振華夏,武皇功業無雙,可歎子孫無道,以致山河破碎、四夷作亂……朕不敢比始皇帝之功,卻幸得先輩功業指引,如今總攬中原之地、統一山河,欲效法先人,更號‘總統’,以傳後世。”
這一段話顯然並不在所有人的預料之內,但是諸大臣在微愣之後,都沒什麽異議地接受了這個說法。
不就是陛下不想當“皇帝”、想換個名字嗎?
這也不是什麽大事。
中原亂了這麽些年了,“皇帝”這名頭誰都能拿來用一用,諸如嚴岱、蔣桉榿之類的小人都能稱帝,他們陛下覺得晦氣也是應當的。
隻是這“總統”……
算了,既然陛下願意,那就是好名字。
想通之後便紛紛跪地伏拜,高呼:“總統陛下!”
郭旭麻木地跟著眾人下拜,一張臉上寫滿了“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幹什麽?!”
不對、是他哥到底打算幹什麽啊!!!!
……
等到一天的祭禮結束,累癱了的郭旭終於在回程的馬車上找到了空閑,他強行繃著平靜的表情終於忍不住了,五官都扭曲著擠成一團。
彈幕從談自非宣布了“稱總統”之後就開始裝死,郭旭猙獰著一張臉,語氣崩潰到變了調,“你們到底跟我哥說了什麽?!”
彈幕支支吾吾得好一會兒,才零散地有了回答——
【也、也沒有說什麽啊】
【就是一些……資、資本、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社會製度之類的……】
【大家都知道的那些麽,再深的我們也講不懂】
郭旭:!
你們還打算說別的什麽?!
彈幕不能理解郭旭崩潰的心情,過了最開始的心虛搪塞之後,沒多一會兒就理直氣壯起來——
【嗐呀,旭旭你別這麽激動,生產力都發展到了這個地步,社會關係改變是早晚的事】
【是啊,就是沒想到哥哥會這麽激進,我以為哥哥起碼會用君主立憲過渡一下】
【哥哥的事怎麽能叫‘激進’?那是‘開明’!是‘進步’!!】
【對啊,當吉祥物有什麽意思?要做就做得徹底點】
【旭旭你放心,有我們看著,出不了什麽問題。再說、你也不想看著哥哥的後代被送上斷頭台吧?】
郭旭:就是因為有你們這群不靠譜的看著,才會出問題啊!
送斷頭台?我看你們是想把我送上斷頭台!!
*
那天祭台上的“總統”稱呼並沒有在(除郭旭外的)群臣間激起多大的波瀾。
雖說按照正常的發展,改稱這事應該提前找大臣議一議,再經群臣上奏、陛下批準,走完全部流程後正式改稱。但是開國帝王一向任性,他們這位一個看不住就能提刀上馬的陛下又是任性中的任性,陛下不想走流程,他們這些人能怎麽辦呢?隻能事後幫忙把流程補了。
稱呼的事兒就這麽不痛不癢的過去了,但是接下來的官員改製卻讓不少人嗅到了風雨欲來的氣息。能在亂世中走到最頂層的人沒有一個是傻子,權力結構的變更足夠觸動這些人的神經。人總是會下意識地握緊手中的權柄,但是當他們上麵壓著一位可以毫無道理殺人的開國皇帝時,事情就變得沒那麽簡單。焉知這位是不是想要以此為由清理朝堂?
帝王的威望沒有人敢去觸動,眾人隻能從談自非身邊的人下手。
這一次不管是廖陣、茹文君之類的文臣,還是蹇成、李蕩等武將,都不能再被歸屬於同一陣營,眾人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這些年間默認的繼承人郭旭身上。
郭旭早就跑路了。
他從他哥鬧出“總統”這一出後,就猜到了接下來的發展。他一個專心搞工程的技術員,實在不想跟這群人精們打交道,當天晚上就打包行李、卷著鋪蓋,跑到皇宮(總統府)投奔他哥去了。
郭旭:哥哥,撈撈!
第81章 戰亂世界27
一場堪稱天崩地裂的動蕩在朝堂上持續了一整年, 對民間卻好似沒什麽影響。
於百姓的而言,無非是幾個官衙門換了稱呼,皇帝老爺不叫皇帝老爺, 改叫“總統”了, 這實在沒什麽緊要的, 隻要日子能過好了,誰管上頭叫什麽?
正值戰亂剛過的時候,有時夜半從夢中醒來,摸摸旁邊還在的幼子家人, 禁不住落下兩行淚來,又在心底默念“以後就好過了、好過了”, 又或者戳戳酣睡的娃娃的臉感慨“倒是個會享福的,投胎到這個好年景”……要是再睡不著, 就下去燒兩炷香,朝北麵拜一拜:真龍天子、真龍天子, 說不準這“總統”就是陛下在天上的神號呢。
這些零碎的在百姓間的流言還沒有傳到朝上, 倒是朝堂上的拉扯落下帷幕, 在皇宮裏趴了一整年的郭旭終於能放心大膽的出來溜了。
他站在宮門口回望,看著已經正式改稱“總統府”的建築群, 忍不住發自內心地感慨一句:他哥真是牛逼!
旁邊的侍從請示道:“小公子可要回府?”
郭旭一擺手。
回什麽回?!一年、這可是一年!!不是一天!也不是一個月!
要不是皇宮夠大,他都要憋出病了!那幫人能(敢)和他哥極限拉扯一整年,也是牛逼壞了。
反正郭旭是不敢參與到這種層次的神仙打架裏去的。
其實他上半年就可以出來的, 但是苟一點沒壞處, 他硬生生憋到現在,等風頭徹底過去、才放心大膽地走出來。
這會兒好不容易從禁閉裏走出來,當然得先逛逛。
郭旭一邊走一邊四處張望,順著人流走不多, 一會兒就到了人群密集處,問:“那邊怎麽回事兒?這麽熱鬧?”
侍從回:“是東城書肆,小公子有所不知,薑將軍的自傳又出新作了,大家都排隊等著呢。說是這次寫的是年前隨著陛下南征穆室內容。”
郭旭聽得嘴角抽了抽。
當年他隨口一句建議,卻沒有想到薑羅春會搞出這種超級ip。
早些年的時候,薑羅春聽從了郭旭的意見寫了自傳,先是借著自己黑紅的流量,讓新書上市就是一波大賣,又改編成評書借著說書先生的口傳遍街頭巷尾,緊接著又雇人排了戲、到處表演。三管齊下,他“刺殺史煜失敗”的事成了一段膾炙人口的故事,街頭拎個小孩子都能講出個兩三句來。
按理說到此為止,薑羅春想要澄清事實的目的已經達到,但是興許是嚐到了甜頭,他並沒有就此停住腳步,而是緊鑼密鼓地推出了自傳的第二部、第三部。
後兩部著作郭旭當然拜讀過,他從讀第二部的時候就開始覺得有點不對。
第二部主要是寫了薑羅春在幽州時的經曆,著重刻畫了嚴岱這個看似賢明的小人是如何歪曲事實、虛假營銷,利用主人公的名聲的。讀者看著自傳的主人公誤把這個奸邪小人當成明主,為之拋頭顱、灑熱血,隻拍著大腿恨道“糊塗啊!!”。直到最後,嚴岱真麵目暴露,被主人公一刀捅死,看的人才終於長出一口氣,爽了。
按理說這是個很套路的爽文結構,結局也看得叫人大快人心。但是這裏麵有點小小的問題,書裏每每說道嚴岱如何如何的時候,總要把相鄰的晉州之主拿出來對比,狠狠地拉踩一波……倒不是不可以,就是沒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