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來買書。”mimi緊張的抱緊懷裏的書。哎呀!近距離看到小約翰怎麽居然……有戀愛的感覺!他長得可真帥呀!
“謝謝你能喜歡這本書。你願意和我們一起午餐嗎?我想我們還有座位。”
mimi險些要尖叫出來了!她用力點頭,仿佛慢了一點這個美好的邀請便會轉瞬即逝,或者,這是個美夢嗎?那麽她寧願這個美夢不要醒來!
*
張文雅也是這次未婚夫陪她巡回簽售才發現他的魅力到底有多大!
他有一大堆富有的媽媽粉,都是年過五十歲的中老年女性,她們包機跟著他倆到處去,一場不拉,買書都是最少十本的買,有好多富婆甚至是一百本一百本的買,然後問她能不能讓約翰也簽名。
張文雅在波士頓就已經被媽媽粉震驚了,一路震驚下來,反而習慣了。
媽媽粉以欣賞男寶的心態看著小肯尼思,都想跟他說話,問他什麽時候結婚,男人別不好意思,趕緊結婚才是王道;想好要送給未婚妻四樣什麽禮物了嗎?又問張文雅到底喜歡什麽,趕緊告訴未婚夫,快點走完流程,早點去教堂結婚啦!
張文雅感到難以招架,隻好保持微笑,將發言權交給小肯尼思。
除了買書之外,媽媽粉送禮物也不含糊,還很精明的隻送給張文雅,因為肯尼思現在是國會議員,不能接受高於十美元的禮物,隻有未婚妻或妻子送的日常用品除外。
於是張文雅收到了五花八門種類極為繁多的禮物,吃的喝的玩的,應有盡有。嬰兒床必須有,育兒百科都收到了幾十本。
媽媽粉也很關心他什麽時候會宣布競選總統,在她們看來小約翰隻要宣布參選總統,那妥妥的一定會勝出!她們還很高興的說一定會發動全家來給小約翰投票,管他們是什麽黨|派呢,必須給我投jfk!
她的讀者裏男女幾乎對半,女性並不格外的多,年輕男性比中老年男性多,他們很欣賞她不畏強權的勇氣,認為她“像男人一樣勇敢”,這種刻板印象的廢話就不多說了。至於中老年男性,他們欣賞漂亮女孩的機智,更欣賞小肯尼思英雄救美的光輝形象,認為這才是“純爺們”。
就……行吧,反正也沒差啦!
*
簽售的第一輪圓滿結束。
各個城市的媒體都非常滿足,小約翰·肯尼思很少到紐約、華盛頓之外的城市做活動、接受采訪,這次能陪同未婚妻巡回簽售,實在是意外驚喜。他倆所到之地,媒體蜂擁而至,第二天必定在這個城市的所有媒體上霸屏,而報紙雜誌的銷量也必定暴漲,人人都喜歡他們。
不管是文化版麵還是娛樂版麵,幾乎所有的紙媒讀者都很愛他們,不分政|治|傾|向。時長兩個月的巡回簽售結束後,五月底的銷量數據顯示,《聚焦二十四小時》從上市第二周後便穩居每周銷量總榜的第一,已經連續七周上榜,兩個月狂銷一百萬本,提前完成了原本預計一年才能達到的銷量。
蘭登書屋欣喜若狂,對六月一日即將上市的《河裏有條魚》評論集也信心滿滿。當然已經在報紙上刊登過的文章不一定還有很多人願意買,但乘著《聚焦二十四小時》的東風,賣個幾十萬冊也不是問題。
而且自從英國王室的王室婚禮邀請函曝光以來,全美群眾再次掀起了了一個購書的小高峰,五月的第三周第四周每周銷量都有十五萬冊,將第二名的五萬冊遠遠拋在後麵,一騎絕塵。
蘭登書屋的稿費支票從四月底開始支付。圖書出版後經銷商回款時間不定,一般是上市後三個月開始給出版商打款,出版商再給作家支付稿費,但有時候出版商也會在銷售數字出來後很快就給作家打款,屬於出版商墊付,這要看出版合同具體怎麽簽的。
蘭登書屋給錢爽快也是因為這本書賣得太好了,年冠沒跑。
她之前的幾本書賣的是不錯,但沒有賣得這麽好、這麽快,也從來沒有成為年度銷量冠軍。每周看到《紐約時報》的圖書銷售榜統計數字就覺得超得意的!
書評家也不遺餘力的吹捧這本書,稱她以簡潔優美的文字講述了一個非凡的真實事件,令讀者感同身受,身臨其境。並且這本書裏還有絕美的愛情,是經曆了不幸事件後的最大獎勵,多麽的感人!
作者有話說:
*媒體:好愛他倆,每天都有新聞。
*狗仔:好愛查理,天天搞事暴走。
第328章
◎小媳婦見公婆◎
想想也不可能所有書評家都讚同她的書寫的很好, “文無第一”嘛,總應該有幾個持反對意見或者瞧不上這本書的書評作家,但很顯然, 媒體知道群眾喜歡聽什麽, 除了花樣誇誇群眾不想聽到其他意見,於是書評作家要想辦法寫的更有新意,好難的。
《紐約時報》堪稱美國日報中的頂流, 它有個統計每周圖書銷量的榜單,目前隻有兩個分類:小說類、非小說類,分類統計銷量;然後有個銷量總榜。每年年末會推出《本年度十佳圖書》,不根據銷量來計算, 而由一些圖書版編輯和書評作家給出的十佳名單,根據打分和出現次數排序。如果一本銷量不好的書上了這個“十佳圖書”名單, 也會帶動一波銷量。
可以說兼顧了大眾喜好(銷量榜)和小眾喜好(十佳圖書),很有權威性, 普通讀者都喜歡以銷量榜和十佳榜當成參考書單。
《紐約時報》以緊跟時事而著名, 對《聚焦二十四小時:阿妮婭的失蹤》熱銷全球也十分關注,並從二月開始連續做了“阿妮婭事件”的深度報道,從“張文雅為什麽會被nsa有目的的針對”, 到“背後黑手劍指小肯尼思”, 從“種|族|歧|視在美國的現狀”,到“nsa為什麽會放棄公訴”,從“肯尼思家族的詛咒是否確有其事”,到“天災或人禍:誰是既得利益者”, 十幾篇重磅報道深入而全麵的剖析了“阿妮婭事件”表層原因和深層原因, 提請民眾關注總統之子、政壇新星約翰·肯尼思;
並邀請著名中國通、哈佛肯尼思學院教授撰文, 講述“阿妮婭事件”險些破壞了美國正與中國進行的貿易談判和其他領域的合作, 以及為什麽維持美國與中國的貿易合作關係很重要:如果丟失與中國的貿易訂單,意味著工作崗位的減少,失業率增加;從國家層麵來說,丟失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個貿易夥伴是不可想象的;從企業層麵來講,利潤必定大大減少,因為歐洲和非洲、大洋洲的進口數量是有限的;從普通民眾層麵來講,失業這個大危機已經足夠了;
中國也許也不能丟失美國這個貿易夥伴,但別的國家完全可以補上美國的空缺,六十年代肯尼思總統時期,中國正遭受嚴重的糧食減產危機,也扛住了沒有從美國購買糧食(美國出產小麥和水稻,其中水稻絕大部分都是出口),當時中國從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進口更多小麥來緩解食物危機。
教授在文章最後直接說了,有些“人”懷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惜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恣意“使用”政府機構,是害群之馬,是國家和人民的敵人,對於這種人的短視和狠毒、無視法律,必須采取嚴厲的手段和措施,以確保此事絕不會再次上演!
張文雅看完這篇文章後,不得不表示佩服!會說話就是牛!教授以簡潔的敘述方式講了一個挺複雜的論題,並且能讓絕大多數讀者能看懂、能理解:國家利益太高大上又太遙遠,失業可真是切切實實的懸在頭頂的一把刀,誰能不擔心?
有點危言聳聽嗎?當然。區區一個“阿妮婭事件”並不會真正危害到兩國貿易關係,但這可不是張文雅需要關心的事情。當時國家力挺她,並且做足了姿態,就是表示“我們可以”並且“我們能承受損失”,姿態做足了,該著急的就是美國了。
教授的文章偏向性太明顯了,要是說其中沒有肯尼思家族的影子,她可不信。
*
國會參議院在五月終於提交了《情報機構監督fa-an》,由泰德·肯尼思參議員及另外兩名參議員聯合署名,五月的最後一個周一提交給國會,先去眾議院進行投票。
《情報機構監督fa-an》規定必須有一個七人委員會監督情報機構在國內的活動,針對美國公民的監|視和監|聽行動必須有部門主管批準,並且要交到監督委員會備案,這兩個步驟缺乏某一個步驟都將被視為“違法”,部門主管和該機構都將受到懲罰,最嚴重將提起公訴,罰款或入獄。
眾議院投票將在六月的第二周周一進行。
參議院投票將在七月的第一個周五進行。
*
張文雅忙得要命。
剛搬了家,才剛適應新居的生活,簽售告一段落,又要去華盛頓了。最高法要她在五月的最後一天去報到入職,五月三十一日剛好是周一。
肯尼思的華盛頓公寓在阿納科斯蒂亞河畔,風景很好,可以遠眺傑斐遜紀念堂;要是樓層再高一點,還可以看到五角大樓和附近的阿靈頓國家公墓。
張文雅去過一次阿靈頓國家公墓,是去參加傑姬的葬禮。傑姬和總統前夫合葬在一起,旁邊還有他們早夭的兒子小帕特裏克的墓碑。鮑比叔叔的墓地也在附近。
他倆是周日中午開車到的華盛頓,將攜帶的行李放進公寓,吃了午餐。下午,買了幾束花,兩個人悄悄的去了阿靈頓國家公墓。
他們訂婚後還沒來過阿靈頓國家公墓。不是必須來祭拜,但要是來了,小肯尼思準會很高興。這事是她主動提出來的,他十分欣慰,感動得稀裏嘩啦的。
祭拜不是隻能在亡者的忌日,就像禮物不一定要等到生日或是節日才能贈送,那樣就顯得刻意又冷漠。
兩個人一起握著花束,先在傑姬的墓碑前放下一束粉色康乃馨。
“母親,這是阿妮婭,我們再次訂婚了。你生前不喜歡她,你當時病重,脾氣不好,我不責怪你。你讓我看清我真的愛她,我想,盡管你的方法不太好,但最終還是達成了目的。我愛你,母親,永遠愛你。”
肯尼思低聲說完,轉頭看了看張文雅。
她輕笑,“她是愛你的,我明白。我已經不恨她了。”
他滿心歡喜又感激,握著她的左手,放在嘴邊親吻她的手背。
兩個人又一起握著另一束白色康乃馨,放在肯尼思總統的墓碑前。
“父親,這是阿妮婭,我的未婚妻,你要是見到她一定會喜歡她。她是我能想象到的最美好的女孩,她擁有一切我渴望擁有的美德,我深愛她,她也同樣深愛我。父親,我會小心絕不犯你曾經犯過的錯誤,我會對她忠貞不渝。我愛你,父親,永遠愛你。”
說的真好呢。
“你不想對我的父母說些什麽嗎?”他看著她。
啊?說什麽?
張文雅一怔。
“父親去世的時候我還太小,我還不會走路,更別說記住他長什麽模樣。”肯尼思傷感的說:“我隻能在照片和錄像上見到他,人們都說我的父親非常了不起,甚至可以說‘偉大’,但我連他曾經抱著我都不可能記得,他對我來說就是個陌生人。可人們還總是會問我,你記得你的父親嗎,或者你怎麽看你的父親。我經常不知道要怎麽回答。”
怪可憐的。
她抬手摸了摸他臉龐。“你現在有我。”
他勉強一笑,“是啊,我很幸運,我現在有你。”
她想了想,“你希望我也稱呼他們父親和母親嗎?”
他內心欣喜,“如果你願意的話。”
那……好吧。好像男人都以為這樣更顯得親近,不過他父母都亡故了,口頭表示一下尊重也是個高姿態。
“父親,母親,我是阿妮婭,我和約翰訂婚了。”停了片刻,接著說:“我很愛約翰,約翰也深愛我,我們現在很幸福。”
肯尼思接著說下去,“將來也會很幸福。”
張文雅便笑了,點點頭。
誰不想要幸福的生活呢?
*
又在鮑比叔叔的墓碑前放下一束深紅康乃馨。
肯尼思對叔叔的記憶更深一點,鮑比叔叔遇刺身亡的時候他都五歲了,也是記事的年紀了。鮑比叔叔對大侄子十分疼愛乃至寵愛,冬天帶他滑雪,夏天帶他遊泳。鮑比叔叔在紐約當國會參議員的時候十分忙碌,但每個周末都會返回紐約,每周都要來見他們母子,至少要共進一次午餐或是晚餐,以至於埃塞爾嬸嬸都抱怨起來,說鮑比叔叔在自己家待的時候都不如他在傑姬家待的時間多。
所以那些叔嫂文學並不是空穴來風。
小肯尼思傷感又欣慰的向鮑比叔叔介紹未婚妻,說的話比對父母說的話加起來還多。
張文雅想著他還是個小嬰兒親爹就死了,會把親叔叔當成daddy再正常不過。埃塞爾嬸嬸有所不滿也正常,鮑比叔叔的孩子實在太多了,她在家帶孩子就是有傭人和保姆也會忙得四腳朝天,結果孩子他爹回了家不在家待著,還要花大半天時間去嫂子家裏,埃塞爾沒跟鮑比上演“葡萄架倒了”那委實是真愛了。
她對羅伯特·肯尼思倒是更敬佩一些。他擔任參議員的時候不僅僅隻管紐約州的事兒,還心係全國,親自去一些極端貧窮地區考察當地貧困居民生活,在六十年代的參議員裏不說絕無僅有吧,也是屈指可數。
作者有話說:
*說到我國六十年代糧食危機,肯尼迪政府都已經做好了中國要求增加小麥出口配額立即批準的準備,但我國大概是擔心美府提出附加條件,一直沒提,最後是找加拿大和澳大利亞買了更多的小麥。
*看一些講肯尼迪與中國的關係的論文挺有意思的,當時華盛頓沒人知道要怎麽跟中國打交道。
*中美建交是1979年1月1日。
第329章
◎老人政治,賢者時間◎
富豪家庭大少爺能做到這樣, 在當時也是極為罕見的。真正體驗貧困生活對大少爺來說是不可能的事情,但能進入貧困居民住房親眼看看那些人到底過得是什麽樣的生活,也不是一般政客能做到的。
政客和政治家不同, 政客玩弄手段, 政治家總歸還是想要做點實事、做點好事的。
老肯尼思兄弟都是理想主義者,但不幸的是觸動了利益集團的蛋糕,到底還是“出師未捷身先死”, 留給家人們巨大的傷痛。倆兄弟的個人魅力在當時其實還沒有那麽大,但隨著時間流逝,美國群眾發現那些來來去去的政客中沒幾個能跟老肯尼思兄弟相比,不論是個人魅力還是辦事能力都相去甚遠, 自然要懷念起年輕的肯尼思兄弟。
肯尼思總統去世時年齡四十六歲,羅伯特去世時年僅四十三歲, 都是青壯年,相比之下那些六七十歲的總統簡直可以算得上半截入土了。
歐洲表親們也因此總是嘲笑美國政府是“老人政治”, 這可是讓美國群眾大大不滿但又無法反駁的一件糟心事。
*
從阿靈頓國家公墓回了公寓, 肯尼思心情不太好,提著運動包去健身房了。
張文雅也沒管他去哪兒,在家收拾東西。
公寓其實不小, 兩個人住也很寬綽。麵積有一百五十平方米, 兩臥兩衛,廚房餐廳客廳書房一應俱全,還有一個對著河的露台,露台上擺放著木桌和沙發椅, 春秋季可在外休憩, 十分愜意。
她收拾了一下衣櫃, 秋冬衣物收起來, 春夏衣物掛起來。順便看了一下他的半邊衣櫃:不錯,衣服都掛的整整齊齊,該疊放的疊放,該收納的收納。還行。
“謝謝你能喜歡這本書。你願意和我們一起午餐嗎?我想我們還有座位。”
mimi險些要尖叫出來了!她用力點頭,仿佛慢了一點這個美好的邀請便會轉瞬即逝,或者,這是個美夢嗎?那麽她寧願這個美夢不要醒來!
*
張文雅也是這次未婚夫陪她巡回簽售才發現他的魅力到底有多大!
他有一大堆富有的媽媽粉,都是年過五十歲的中老年女性,她們包機跟著他倆到處去,一場不拉,買書都是最少十本的買,有好多富婆甚至是一百本一百本的買,然後問她能不能讓約翰也簽名。
張文雅在波士頓就已經被媽媽粉震驚了,一路震驚下來,反而習慣了。
媽媽粉以欣賞男寶的心態看著小肯尼思,都想跟他說話,問他什麽時候結婚,男人別不好意思,趕緊結婚才是王道;想好要送給未婚妻四樣什麽禮物了嗎?又問張文雅到底喜歡什麽,趕緊告訴未婚夫,快點走完流程,早點去教堂結婚啦!
張文雅感到難以招架,隻好保持微笑,將發言權交給小肯尼思。
除了買書之外,媽媽粉送禮物也不含糊,還很精明的隻送給張文雅,因為肯尼思現在是國會議員,不能接受高於十美元的禮物,隻有未婚妻或妻子送的日常用品除外。
於是張文雅收到了五花八門種類極為繁多的禮物,吃的喝的玩的,應有盡有。嬰兒床必須有,育兒百科都收到了幾十本。
媽媽粉也很關心他什麽時候會宣布競選總統,在她們看來小約翰隻要宣布參選總統,那妥妥的一定會勝出!她們還很高興的說一定會發動全家來給小約翰投票,管他們是什麽黨|派呢,必須給我投jfk!
她的讀者裏男女幾乎對半,女性並不格外的多,年輕男性比中老年男性多,他們很欣賞她不畏強權的勇氣,認為她“像男人一樣勇敢”,這種刻板印象的廢話就不多說了。至於中老年男性,他們欣賞漂亮女孩的機智,更欣賞小肯尼思英雄救美的光輝形象,認為這才是“純爺們”。
就……行吧,反正也沒差啦!
*
簽售的第一輪圓滿結束。
各個城市的媒體都非常滿足,小約翰·肯尼思很少到紐約、華盛頓之外的城市做活動、接受采訪,這次能陪同未婚妻巡回簽售,實在是意外驚喜。他倆所到之地,媒體蜂擁而至,第二天必定在這個城市的所有媒體上霸屏,而報紙雜誌的銷量也必定暴漲,人人都喜歡他們。
不管是文化版麵還是娛樂版麵,幾乎所有的紙媒讀者都很愛他們,不分政|治|傾|向。時長兩個月的巡回簽售結束後,五月底的銷量數據顯示,《聚焦二十四小時》從上市第二周後便穩居每周銷量總榜的第一,已經連續七周上榜,兩個月狂銷一百萬本,提前完成了原本預計一年才能達到的銷量。
蘭登書屋欣喜若狂,對六月一日即將上市的《河裏有條魚》評論集也信心滿滿。當然已經在報紙上刊登過的文章不一定還有很多人願意買,但乘著《聚焦二十四小時》的東風,賣個幾十萬冊也不是問題。
而且自從英國王室的王室婚禮邀請函曝光以來,全美群眾再次掀起了了一個購書的小高峰,五月的第三周第四周每周銷量都有十五萬冊,將第二名的五萬冊遠遠拋在後麵,一騎絕塵。
蘭登書屋的稿費支票從四月底開始支付。圖書出版後經銷商回款時間不定,一般是上市後三個月開始給出版商打款,出版商再給作家支付稿費,但有時候出版商也會在銷售數字出來後很快就給作家打款,屬於出版商墊付,這要看出版合同具體怎麽簽的。
蘭登書屋給錢爽快也是因為這本書賣得太好了,年冠沒跑。
她之前的幾本書賣的是不錯,但沒有賣得這麽好、這麽快,也從來沒有成為年度銷量冠軍。每周看到《紐約時報》的圖書銷售榜統計數字就覺得超得意的!
書評家也不遺餘力的吹捧這本書,稱她以簡潔優美的文字講述了一個非凡的真實事件,令讀者感同身受,身臨其境。並且這本書裏還有絕美的愛情,是經曆了不幸事件後的最大獎勵,多麽的感人!
作者有話說:
*媒體:好愛他倆,每天都有新聞。
*狗仔:好愛查理,天天搞事暴走。
第328章
◎小媳婦見公婆◎
想想也不可能所有書評家都讚同她的書寫的很好, “文無第一”嘛,總應該有幾個持反對意見或者瞧不上這本書的書評作家,但很顯然, 媒體知道群眾喜歡聽什麽, 除了花樣誇誇群眾不想聽到其他意見,於是書評作家要想辦法寫的更有新意,好難的。
《紐約時報》堪稱美國日報中的頂流, 它有個統計每周圖書銷量的榜單,目前隻有兩個分類:小說類、非小說類,分類統計銷量;然後有個銷量總榜。每年年末會推出《本年度十佳圖書》,不根據銷量來計算, 而由一些圖書版編輯和書評作家給出的十佳名單,根據打分和出現次數排序。如果一本銷量不好的書上了這個“十佳圖書”名單, 也會帶動一波銷量。
可以說兼顧了大眾喜好(銷量榜)和小眾喜好(十佳圖書),很有權威性, 普通讀者都喜歡以銷量榜和十佳榜當成參考書單。
《紐約時報》以緊跟時事而著名, 對《聚焦二十四小時:阿妮婭的失蹤》熱銷全球也十分關注,並從二月開始連續做了“阿妮婭事件”的深度報道,從“張文雅為什麽會被nsa有目的的針對”, 到“背後黑手劍指小肯尼思”, 從“種|族|歧|視在美國的現狀”,到“nsa為什麽會放棄公訴”,從“肯尼思家族的詛咒是否確有其事”,到“天災或人禍:誰是既得利益者”, 十幾篇重磅報道深入而全麵的剖析了“阿妮婭事件”表層原因和深層原因, 提請民眾關注總統之子、政壇新星約翰·肯尼思;
並邀請著名中國通、哈佛肯尼思學院教授撰文, 講述“阿妮婭事件”險些破壞了美國正與中國進行的貿易談判和其他領域的合作, 以及為什麽維持美國與中國的貿易合作關係很重要:如果丟失與中國的貿易訂單,意味著工作崗位的減少,失業率增加;從國家層麵來說,丟失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個貿易夥伴是不可想象的;從企業層麵來講,利潤必定大大減少,因為歐洲和非洲、大洋洲的進口數量是有限的;從普通民眾層麵來講,失業這個大危機已經足夠了;
中國也許也不能丟失美國這個貿易夥伴,但別的國家完全可以補上美國的空缺,六十年代肯尼思總統時期,中國正遭受嚴重的糧食減產危機,也扛住了沒有從美國購買糧食(美國出產小麥和水稻,其中水稻絕大部分都是出口),當時中國從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進口更多小麥來緩解食物危機。
教授在文章最後直接說了,有些“人”懷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惜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恣意“使用”政府機構,是害群之馬,是國家和人民的敵人,對於這種人的短視和狠毒、無視法律,必須采取嚴厲的手段和措施,以確保此事絕不會再次上演!
張文雅看完這篇文章後,不得不表示佩服!會說話就是牛!教授以簡潔的敘述方式講了一個挺複雜的論題,並且能讓絕大多數讀者能看懂、能理解:國家利益太高大上又太遙遠,失業可真是切切實實的懸在頭頂的一把刀,誰能不擔心?
有點危言聳聽嗎?當然。區區一個“阿妮婭事件”並不會真正危害到兩國貿易關係,但這可不是張文雅需要關心的事情。當時國家力挺她,並且做足了姿態,就是表示“我們可以”並且“我們能承受損失”,姿態做足了,該著急的就是美國了。
教授的文章偏向性太明顯了,要是說其中沒有肯尼思家族的影子,她可不信。
*
國會參議院在五月終於提交了《情報機構監督fa-an》,由泰德·肯尼思參議員及另外兩名參議員聯合署名,五月的最後一個周一提交給國會,先去眾議院進行投票。
《情報機構監督fa-an》規定必須有一個七人委員會監督情報機構在國內的活動,針對美國公民的監|視和監|聽行動必須有部門主管批準,並且要交到監督委員會備案,這兩個步驟缺乏某一個步驟都將被視為“違法”,部門主管和該機構都將受到懲罰,最嚴重將提起公訴,罰款或入獄。
眾議院投票將在六月的第二周周一進行。
參議院投票將在七月的第一個周五進行。
*
張文雅忙得要命。
剛搬了家,才剛適應新居的生活,簽售告一段落,又要去華盛頓了。最高法要她在五月的最後一天去報到入職,五月三十一日剛好是周一。
肯尼思的華盛頓公寓在阿納科斯蒂亞河畔,風景很好,可以遠眺傑斐遜紀念堂;要是樓層再高一點,還可以看到五角大樓和附近的阿靈頓國家公墓。
張文雅去過一次阿靈頓國家公墓,是去參加傑姬的葬禮。傑姬和總統前夫合葬在一起,旁邊還有他們早夭的兒子小帕特裏克的墓碑。鮑比叔叔的墓地也在附近。
他倆是周日中午開車到的華盛頓,將攜帶的行李放進公寓,吃了午餐。下午,買了幾束花,兩個人悄悄的去了阿靈頓國家公墓。
他們訂婚後還沒來過阿靈頓國家公墓。不是必須來祭拜,但要是來了,小肯尼思準會很高興。這事是她主動提出來的,他十分欣慰,感動得稀裏嘩啦的。
祭拜不是隻能在亡者的忌日,就像禮物不一定要等到生日或是節日才能贈送,那樣就顯得刻意又冷漠。
兩個人一起握著花束,先在傑姬的墓碑前放下一束粉色康乃馨。
“母親,這是阿妮婭,我們再次訂婚了。你生前不喜歡她,你當時病重,脾氣不好,我不責怪你。你讓我看清我真的愛她,我想,盡管你的方法不太好,但最終還是達成了目的。我愛你,母親,永遠愛你。”
肯尼思低聲說完,轉頭看了看張文雅。
她輕笑,“她是愛你的,我明白。我已經不恨她了。”
他滿心歡喜又感激,握著她的左手,放在嘴邊親吻她的手背。
兩個人又一起握著另一束白色康乃馨,放在肯尼思總統的墓碑前。
“父親,這是阿妮婭,我的未婚妻,你要是見到她一定會喜歡她。她是我能想象到的最美好的女孩,她擁有一切我渴望擁有的美德,我深愛她,她也同樣深愛我。父親,我會小心絕不犯你曾經犯過的錯誤,我會對她忠貞不渝。我愛你,父親,永遠愛你。”
說的真好呢。
“你不想對我的父母說些什麽嗎?”他看著她。
啊?說什麽?
張文雅一怔。
“父親去世的時候我還太小,我還不會走路,更別說記住他長什麽模樣。”肯尼思傷感的說:“我隻能在照片和錄像上見到他,人們都說我的父親非常了不起,甚至可以說‘偉大’,但我連他曾經抱著我都不可能記得,他對我來說就是個陌生人。可人們還總是會問我,你記得你的父親嗎,或者你怎麽看你的父親。我經常不知道要怎麽回答。”
怪可憐的。
她抬手摸了摸他臉龐。“你現在有我。”
他勉強一笑,“是啊,我很幸運,我現在有你。”
她想了想,“你希望我也稱呼他們父親和母親嗎?”
他內心欣喜,“如果你願意的話。”
那……好吧。好像男人都以為這樣更顯得親近,不過他父母都亡故了,口頭表示一下尊重也是個高姿態。
“父親,母親,我是阿妮婭,我和約翰訂婚了。”停了片刻,接著說:“我很愛約翰,約翰也深愛我,我們現在很幸福。”
肯尼思接著說下去,“將來也會很幸福。”
張文雅便笑了,點點頭。
誰不想要幸福的生活呢?
*
又在鮑比叔叔的墓碑前放下一束深紅康乃馨。
肯尼思對叔叔的記憶更深一點,鮑比叔叔遇刺身亡的時候他都五歲了,也是記事的年紀了。鮑比叔叔對大侄子十分疼愛乃至寵愛,冬天帶他滑雪,夏天帶他遊泳。鮑比叔叔在紐約當國會參議員的時候十分忙碌,但每個周末都會返回紐約,每周都要來見他們母子,至少要共進一次午餐或是晚餐,以至於埃塞爾嬸嬸都抱怨起來,說鮑比叔叔在自己家待的時候都不如他在傑姬家待的時間多。
所以那些叔嫂文學並不是空穴來風。
小肯尼思傷感又欣慰的向鮑比叔叔介紹未婚妻,說的話比對父母說的話加起來還多。
張文雅想著他還是個小嬰兒親爹就死了,會把親叔叔當成daddy再正常不過。埃塞爾嬸嬸有所不滿也正常,鮑比叔叔的孩子實在太多了,她在家帶孩子就是有傭人和保姆也會忙得四腳朝天,結果孩子他爹回了家不在家待著,還要花大半天時間去嫂子家裏,埃塞爾沒跟鮑比上演“葡萄架倒了”那委實是真愛了。
她對羅伯特·肯尼思倒是更敬佩一些。他擔任參議員的時候不僅僅隻管紐約州的事兒,還心係全國,親自去一些極端貧窮地區考察當地貧困居民生活,在六十年代的參議員裏不說絕無僅有吧,也是屈指可數。
作者有話說:
*說到我國六十年代糧食危機,肯尼迪政府都已經做好了中國要求增加小麥出口配額立即批準的準備,但我國大概是擔心美府提出附加條件,一直沒提,最後是找加拿大和澳大利亞買了更多的小麥。
*看一些講肯尼迪與中國的關係的論文挺有意思的,當時華盛頓沒人知道要怎麽跟中國打交道。
*中美建交是1979年1月1日。
第329章
◎老人政治,賢者時間◎
富豪家庭大少爺能做到這樣, 在當時也是極為罕見的。真正體驗貧困生活對大少爺來說是不可能的事情,但能進入貧困居民住房親眼看看那些人到底過得是什麽樣的生活,也不是一般政客能做到的。
政客和政治家不同, 政客玩弄手段, 政治家總歸還是想要做點實事、做點好事的。
老肯尼思兄弟都是理想主義者,但不幸的是觸動了利益集團的蛋糕,到底還是“出師未捷身先死”, 留給家人們巨大的傷痛。倆兄弟的個人魅力在當時其實還沒有那麽大,但隨著時間流逝,美國群眾發現那些來來去去的政客中沒幾個能跟老肯尼思兄弟相比,不論是個人魅力還是辦事能力都相去甚遠, 自然要懷念起年輕的肯尼思兄弟。
肯尼思總統去世時年齡四十六歲,羅伯特去世時年僅四十三歲, 都是青壯年,相比之下那些六七十歲的總統簡直可以算得上半截入土了。
歐洲表親們也因此總是嘲笑美國政府是“老人政治”, 這可是讓美國群眾大大不滿但又無法反駁的一件糟心事。
*
從阿靈頓國家公墓回了公寓, 肯尼思心情不太好,提著運動包去健身房了。
張文雅也沒管他去哪兒,在家收拾東西。
公寓其實不小, 兩個人住也很寬綽。麵積有一百五十平方米, 兩臥兩衛,廚房餐廳客廳書房一應俱全,還有一個對著河的露台,露台上擺放著木桌和沙發椅, 春秋季可在外休憩, 十分愜意。
她收拾了一下衣櫃, 秋冬衣物收起來, 春夏衣物掛起來。順便看了一下他的半邊衣櫃:不錯,衣服都掛的整整齊齊,該疊放的疊放,該收納的收納。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