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排廊柱支撐起橢圓形的穹頂,穹頂結構交錯,顯得莊重肅穆又很有神秘感。主廳極大,可以同時容納兩千多名教徒。入門處大門之上是一架極大的管風琴,一大堆風琴管亮鋥鋥的。進門的走道直接通向前方的祭壇,兩邊是成排的長椅。
“你參加過教堂婚禮嗎?”肯尼思挽著她手臂,踏上走道。
“有啊,就是倫敦的王室婚禮。”
“瞧,就這樣。不過,挽著你的會是你的父親。”他想起曾經看著她挽著父親手臂,一步步走向他——但卻是跟另一個男人結婚。那天他是什麽心情?傷感,又憤怒,同時也想著如果新郎是他,他該有多麽快樂!
“我想請紐約教區的大主教來為我們主持婚禮。”
“我不懂,你喜歡就好。”在這些瑣事上她很好講話。“不過,你在天主教堂舉行婚禮沒事嗎?我以為美國絕大部分都是新教徒。”
“我的宗教信仰隻是我個人的事情,跟我如何為選民服務沒有關聯。”
“我聽說愛爾蘭後裔在美國人數不少,有三千萬人,是嗎?”
他笑,“對。”
“這麽說他們都會給你投票?”
“也許,不是那麽絕對。”
“你好像沒有邀請我參加過聖帕特裏克節。”
聖帕特裏克節也在三月份,在複活節之前,是愛爾蘭的傳統民間節日,紀念天主教聖人聖帕特裏克。愛爾蘭後裔大多居住在美國東海岸被稱為“新英格蘭”的廣大地區,每年聖帕特裏克節大中小城市都會舉行慶祝活動,特別是波士頓、紐約、費城這樣的大城市。
“沒有。聖帕特裏克節又叫‘飲酒節’,很多人會喝得醉醺醺的,你不會喜歡。”肯尼思看著她,“泰德叔叔大概會想邀請兩千名客人,塞滿教堂。”
逗笑她。“你們家有那麽多客人嗎?”
“有。我父母結婚的時候邀請了一千四百名客人。”
好家夥!怪不得當初她說邀請四百名客人已經很多就被凡妮莎鄙視了,六百名客人在瓦倫蒂諾家族看來可能壓根算不上什麽“隆重”的婚禮。
唔,把“可能”去掉。
她會喜歡一個盛大的婚禮嗎?喜歡的,隻要別讓她操心婚禮的具體事務就行。就像渣爸爸說的,婚禮的隆重程度代表對方對你的重視程度,女孩千萬不要真把自己當“賠錢貨”,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不需要付出代價,“愛情”也是如此。
她忽然問:“你戒酒了嗎?”
他很機智的回答:“我不酗酒,你什麽時候見我喝醉?”
這倒是。
她望著祭壇上的十字架,輕歎一聲,“約翰,我……”
“你害怕結婚?”
“不是。”
“迷惘?”
“有一點。”
“為什麽?”
“不知道。”
他困惑的說:“你要說出來,你不說,我不知道你在為什麽而煩惱。”
她低下頭,望著地板,“我擔心——”
擔心我不再是我,擔心我成了你的附屬品。
但這不能告訴他。
她馬上抬起頭,笑著說:“我擔心你到時候會太緊張。”
“我會很激動,但不會緊張,隻會有滿心的快樂。”肯尼思笑著吻她的手背,“現在,我想去見見大主教。”
*
大主教已經下班了,不過說實話,大主教從不下班,教徒任何時間都能來找神職人員,更何況是曼哈頓區的國會議員。
肯尼思彬彬有禮的詢問大主教,明年五月的某一天計劃在聖帕特裏克大教堂舉行結婚儀式,並邀請大主教為他們主持婚禮。大主教盡量淡定,先祝賀他倆終於定下婚期,隨後表示,他很榮幸能為他倆主持婚禮。
肯尼思又請大主教為此保密,婚禮的具體日期確定之前,請不要告訴其他人。
大主教表示咱保密一級棒,不要為此擔心。
*
“你錯了,帕帕拉奇看到我們來教堂,明天報紙就會說我們在看婚禮場地。”
“讓他們瞎猜去吧。”肯尼思很無所謂的樣子。
“真的不要緊嗎?”
“honey,你還是沒有學會像我一樣思考。”
嗯?
“什麽意思?”
“意思就是少考慮別人會怎麽想、怎麽做,你做任何事之前,都隻需要考慮:我喜歡嗎?”
“這樣嗎?”好像是哦,她隻考慮自己的時候會——更快樂,不用去想別人怎麽看她,你注定不能滿足所有人,所以,隻需要滿足自己就好了。
“我還需要考慮選民,你不需要。”
“結婚以後也不需要嗎?”
“不需要。我會是你的丈夫,我不需要你總為了我委屈你自己,你難道會做什麽過分的事情損害我的利益嗎?我想不會。”
“為了配合你的競選呢?”
“你是指參加競選活動?”
“差不多。”
“你想參加就參加,你是我的妻子,不是我的下屬。”
這話她喜歡。
“家裏的一切都是我來做決定嗎?”
“當然。雇個管家,瑣事全都交給管家。”
走出教堂,二十多個狗仔隊猛撲上來拍照,嚷嚷著提問:怎麽來了大教堂?是來看婚禮場地嗎?婚期定下來了嗎?幾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倆人沒有理會狗仔隊的窮追猛打,騎上小綿羊,徑直回了家。
*
第二天,周四。
上午,張文雅去醫院看望張曉峰。
“小肯怎麽沒來?”沒看到洋女婿,還怪不習慣的。
“他回華盛頓上班了,周五有投票。”
“他上班怎麽樣?”老爸這才想起來關心一下。
“挺好。”
“同事喜歡他嗎?”
“還行吧。他家現在連他在內有四名眾議員,他姐姐卡羅琳也是議員,還有堂哥堂弟。”
“那不錯呀。他們老肯家人丁興旺,是好事。一個大家族人要多,人多好辦事,孩子們有幾個有出息的,整個家族都受益。就像你,你現在有出息了,咱們老家整個村的孩子都受你的恩惠,是好事。”
作者有話說:
*有人覺得“王室血統”這個設定沒有必要,是不是我還沒在正文說清楚呢?
張曉峰把祖傳金印帶給女兒,一開始也隻是拿“我祖上還是帝王呢”吹個牛,誰還不愛吹個牛“我祖上闊過”。他拿王位當真了嗎?沒有。這個“王室血統”在他眼裏還不如女兒的哈佛耶魯畢業證。
文雅拿“王室血統”當真了嗎?沒有,她一直認為老爸在吹牛,就是看到金印也沒當真,甚至很長一段時間拿金印當鎮紙。
最早看到金印的查理當真了嗎?也沒有,他就問了一句,沒有下文了。
小肯當真了嗎?他也隻是想著鑒定一下看是不是真的。
中國網民當真了嗎?沒有,甚至還嘻嘻哈哈、嘲笑美村人民沒見識呢。
認真拿這事當大事看的是誰?是以泰德叔叔為代表的美國“王室迷”,是拚命想打造“美國王室”的美國媒體。英國王室老查安德魯都在美國有富豪朋友,吹捧他們,感興趣的可以自行搜索不多說了。還有哈裏梅根脫離王室,照樣在美國混的不錯(罵歸罵,但不管是誇還是罵都代表美國群眾對王室成員王室生活很感興趣)。美國是一直沒有機會真正打造自己的王室,唯一一個被稱為“美國王子”的小肯又英年早逝,意外中斷了造王室的過程。如果給老美一個機會,一定會大吹特吹這個“王室血統”。
第375章
◎肯家放了個大招◎
“老家怎麽樣?”
“挺好的, 孩子們學習都很刻苦,這兩年好幾個孩子考上了縣中學,今年有兩個孩子高考, 下個月考試。”
“女孩子們呢?都上學了嗎?”
“都上學了!你一說給女孩子額外的助學金, 有幾家讓女孩子六歲就上學了。”
說啥都是屁話,給錢最直接,隻要給錢, 家族裏的人自然會做出最優選擇。女孩子往往入學晚、輟學早,如果是長女,通常還要照顧弟妹;要是家裏追男寶,長女頂多上完小學就要出去打工賺錢。
光給錢也不是長久之計, 長久之計還是要讓張家村富裕起來。張家村的好處是距離省會開車也就是一個多小時兩個小時的路程,把公路修好, 從從村裏修到縣城的主路上。之後讓村裏改種經濟作物,種草莓藍莓都能當年結果、當年創造經濟價值。村裏給了幾個還算能幹的小青年, 前年就在村裏開辟了幾十畝地, 試驗種植草莓,第二年春節就有大棚草莓上市,反季水果賣的很貴, 這幾十畝地利潤過萬, 可把整個村都激動壞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嘛。村裏難免有幾戶懶蛋,自然有族老整治他們。富裕了、有錢了,在子女教育上也舍得投入了,這才是正向發展。
張文雅還準備在家族裏設立一個留學基金, 鼓勵族裏的孩子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她可以提供經濟擔保, 再自己申請獎學金, 算下來一年也花不了多少錢。至於到時候是提供一筆固定獎金, 還是包圓生活費,等家族裏有孩子申請到國外學校再商量。
以她現在的資產,資助幾個孩子出國留學完全不是個事。但要小心,升米恩鬥米仇,不能讓他們覺得她出錢是本分,到時候反而不是好事,卻成了她的罪狀。
張曉峰也覺得她考慮的對,不能讓老家的人覺得她就該掏錢。
“這事還是要跟族裏商量,會讀書的苗子咱們現在就盯著培養,不能委屈了孩子。”
“一定要男女都一樣,跟村裏說,女孩子一定也要好好培養,不能重男輕女。”
老張嘿嘿一笑,“族裏都懂。就是那個古詩裏說的,不重生男重生女嘛。”
這麽想也行。
“也不能都指望女孩子嫁個有錢丈夫吧?不靠嫁人,靠自己好好工作也行。我們家在國內有學校,不管念不念師範,到時候去學校當老師,這點優先權我還是可以給的。”
“對對。你辦了學校,族裏高興壞了。我是這麽想的,一些雜活打掃衛生啊電工啊木匠啊門衛啊,這些都可以在村裏找人。我是董事長,我隻管錢,不管學校具體工作,這樣親戚們也不能仗著是我親戚不好好幹活。工作我給了你,你幹不好那不是我的問題,對吧?”
“對,爸你的想法很好。學校什麽時候蓋好?”
“你參加過教堂婚禮嗎?”肯尼思挽著她手臂,踏上走道。
“有啊,就是倫敦的王室婚禮。”
“瞧,就這樣。不過,挽著你的會是你的父親。”他想起曾經看著她挽著父親手臂,一步步走向他——但卻是跟另一個男人結婚。那天他是什麽心情?傷感,又憤怒,同時也想著如果新郎是他,他該有多麽快樂!
“我想請紐約教區的大主教來為我們主持婚禮。”
“我不懂,你喜歡就好。”在這些瑣事上她很好講話。“不過,你在天主教堂舉行婚禮沒事嗎?我以為美國絕大部分都是新教徒。”
“我的宗教信仰隻是我個人的事情,跟我如何為選民服務沒有關聯。”
“我聽說愛爾蘭後裔在美國人數不少,有三千萬人,是嗎?”
他笑,“對。”
“這麽說他們都會給你投票?”
“也許,不是那麽絕對。”
“你好像沒有邀請我參加過聖帕特裏克節。”
聖帕特裏克節也在三月份,在複活節之前,是愛爾蘭的傳統民間節日,紀念天主教聖人聖帕特裏克。愛爾蘭後裔大多居住在美國東海岸被稱為“新英格蘭”的廣大地區,每年聖帕特裏克節大中小城市都會舉行慶祝活動,特別是波士頓、紐約、費城這樣的大城市。
“沒有。聖帕特裏克節又叫‘飲酒節’,很多人會喝得醉醺醺的,你不會喜歡。”肯尼思看著她,“泰德叔叔大概會想邀請兩千名客人,塞滿教堂。”
逗笑她。“你們家有那麽多客人嗎?”
“有。我父母結婚的時候邀請了一千四百名客人。”
好家夥!怪不得當初她說邀請四百名客人已經很多就被凡妮莎鄙視了,六百名客人在瓦倫蒂諾家族看來可能壓根算不上什麽“隆重”的婚禮。
唔,把“可能”去掉。
她會喜歡一個盛大的婚禮嗎?喜歡的,隻要別讓她操心婚禮的具體事務就行。就像渣爸爸說的,婚禮的隆重程度代表對方對你的重視程度,女孩千萬不要真把自己當“賠錢貨”,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不需要付出代價,“愛情”也是如此。
她忽然問:“你戒酒了嗎?”
他很機智的回答:“我不酗酒,你什麽時候見我喝醉?”
這倒是。
她望著祭壇上的十字架,輕歎一聲,“約翰,我……”
“你害怕結婚?”
“不是。”
“迷惘?”
“有一點。”
“為什麽?”
“不知道。”
他困惑的說:“你要說出來,你不說,我不知道你在為什麽而煩惱。”
她低下頭,望著地板,“我擔心——”
擔心我不再是我,擔心我成了你的附屬品。
但這不能告訴他。
她馬上抬起頭,笑著說:“我擔心你到時候會太緊張。”
“我會很激動,但不會緊張,隻會有滿心的快樂。”肯尼思笑著吻她的手背,“現在,我想去見見大主教。”
*
大主教已經下班了,不過說實話,大主教從不下班,教徒任何時間都能來找神職人員,更何況是曼哈頓區的國會議員。
肯尼思彬彬有禮的詢問大主教,明年五月的某一天計劃在聖帕特裏克大教堂舉行結婚儀式,並邀請大主教為他們主持婚禮。大主教盡量淡定,先祝賀他倆終於定下婚期,隨後表示,他很榮幸能為他倆主持婚禮。
肯尼思又請大主教為此保密,婚禮的具體日期確定之前,請不要告訴其他人。
大主教表示咱保密一級棒,不要為此擔心。
*
“你錯了,帕帕拉奇看到我們來教堂,明天報紙就會說我們在看婚禮場地。”
“讓他們瞎猜去吧。”肯尼思很無所謂的樣子。
“真的不要緊嗎?”
“honey,你還是沒有學會像我一樣思考。”
嗯?
“什麽意思?”
“意思就是少考慮別人會怎麽想、怎麽做,你做任何事之前,都隻需要考慮:我喜歡嗎?”
“這樣嗎?”好像是哦,她隻考慮自己的時候會——更快樂,不用去想別人怎麽看她,你注定不能滿足所有人,所以,隻需要滿足自己就好了。
“我還需要考慮選民,你不需要。”
“結婚以後也不需要嗎?”
“不需要。我會是你的丈夫,我不需要你總為了我委屈你自己,你難道會做什麽過分的事情損害我的利益嗎?我想不會。”
“為了配合你的競選呢?”
“你是指參加競選活動?”
“差不多。”
“你想參加就參加,你是我的妻子,不是我的下屬。”
這話她喜歡。
“家裏的一切都是我來做決定嗎?”
“當然。雇個管家,瑣事全都交給管家。”
走出教堂,二十多個狗仔隊猛撲上來拍照,嚷嚷著提問:怎麽來了大教堂?是來看婚禮場地嗎?婚期定下來了嗎?幾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倆人沒有理會狗仔隊的窮追猛打,騎上小綿羊,徑直回了家。
*
第二天,周四。
上午,張文雅去醫院看望張曉峰。
“小肯怎麽沒來?”沒看到洋女婿,還怪不習慣的。
“他回華盛頓上班了,周五有投票。”
“他上班怎麽樣?”老爸這才想起來關心一下。
“挺好。”
“同事喜歡他嗎?”
“還行吧。他家現在連他在內有四名眾議員,他姐姐卡羅琳也是議員,還有堂哥堂弟。”
“那不錯呀。他們老肯家人丁興旺,是好事。一個大家族人要多,人多好辦事,孩子們有幾個有出息的,整個家族都受益。就像你,你現在有出息了,咱們老家整個村的孩子都受你的恩惠,是好事。”
作者有話說:
*有人覺得“王室血統”這個設定沒有必要,是不是我還沒在正文說清楚呢?
張曉峰把祖傳金印帶給女兒,一開始也隻是拿“我祖上還是帝王呢”吹個牛,誰還不愛吹個牛“我祖上闊過”。他拿王位當真了嗎?沒有。這個“王室血統”在他眼裏還不如女兒的哈佛耶魯畢業證。
文雅拿“王室血統”當真了嗎?沒有,她一直認為老爸在吹牛,就是看到金印也沒當真,甚至很長一段時間拿金印當鎮紙。
最早看到金印的查理當真了嗎?也沒有,他就問了一句,沒有下文了。
小肯當真了嗎?他也隻是想著鑒定一下看是不是真的。
中國網民當真了嗎?沒有,甚至還嘻嘻哈哈、嘲笑美村人民沒見識呢。
認真拿這事當大事看的是誰?是以泰德叔叔為代表的美國“王室迷”,是拚命想打造“美國王室”的美國媒體。英國王室老查安德魯都在美國有富豪朋友,吹捧他們,感興趣的可以自行搜索不多說了。還有哈裏梅根脫離王室,照樣在美國混的不錯(罵歸罵,但不管是誇還是罵都代表美國群眾對王室成員王室生活很感興趣)。美國是一直沒有機會真正打造自己的王室,唯一一個被稱為“美國王子”的小肯又英年早逝,意外中斷了造王室的過程。如果給老美一個機會,一定會大吹特吹這個“王室血統”。
第375章
◎肯家放了個大招◎
“老家怎麽樣?”
“挺好的, 孩子們學習都很刻苦,這兩年好幾個孩子考上了縣中學,今年有兩個孩子高考, 下個月考試。”
“女孩子們呢?都上學了嗎?”
“都上學了!你一說給女孩子額外的助學金, 有幾家讓女孩子六歲就上學了。”
說啥都是屁話,給錢最直接,隻要給錢, 家族裏的人自然會做出最優選擇。女孩子往往入學晚、輟學早,如果是長女,通常還要照顧弟妹;要是家裏追男寶,長女頂多上完小學就要出去打工賺錢。
光給錢也不是長久之計, 長久之計還是要讓張家村富裕起來。張家村的好處是距離省會開車也就是一個多小時兩個小時的路程,把公路修好, 從從村裏修到縣城的主路上。之後讓村裏改種經濟作物,種草莓藍莓都能當年結果、當年創造經濟價值。村裏給了幾個還算能幹的小青年, 前年就在村裏開辟了幾十畝地, 試驗種植草莓,第二年春節就有大棚草莓上市,反季水果賣的很貴, 這幾十畝地利潤過萬, 可把整個村都激動壞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嘛。村裏難免有幾戶懶蛋,自然有族老整治他們。富裕了、有錢了,在子女教育上也舍得投入了,這才是正向發展。
張文雅還準備在家族裏設立一個留學基金, 鼓勵族裏的孩子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她可以提供經濟擔保, 再自己申請獎學金, 算下來一年也花不了多少錢。至於到時候是提供一筆固定獎金, 還是包圓生活費,等家族裏有孩子申請到國外學校再商量。
以她現在的資產,資助幾個孩子出國留學完全不是個事。但要小心,升米恩鬥米仇,不能讓他們覺得她出錢是本分,到時候反而不是好事,卻成了她的罪狀。
張曉峰也覺得她考慮的對,不能讓老家的人覺得她就該掏錢。
“這事還是要跟族裏商量,會讀書的苗子咱們現在就盯著培養,不能委屈了孩子。”
“一定要男女都一樣,跟村裏說,女孩子一定也要好好培養,不能重男輕女。”
老張嘿嘿一笑,“族裏都懂。就是那個古詩裏說的,不重生男重生女嘛。”
這麽想也行。
“也不能都指望女孩子嫁個有錢丈夫吧?不靠嫁人,靠自己好好工作也行。我們家在國內有學校,不管念不念師範,到時候去學校當老師,這點優先權我還是可以給的。”
“對對。你辦了學校,族裏高興壞了。我是這麽想的,一些雜活打掃衛生啊電工啊木匠啊門衛啊,這些都可以在村裏找人。我是董事長,我隻管錢,不管學校具體工作,這樣親戚們也不能仗著是我親戚不好好幹活。工作我給了你,你幹不好那不是我的問題,對吧?”
“對,爸你的想法很好。學校什麽時候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