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ey,你當了四年da,你沒有見過這種事情嗎?就在上周,一個男人殺了他的三個女兒,就因為前妻不願意讓他見孩子們,還申請了人身限製令。”
這樁案件在上周轟動全美:離婚後的前夫不斷糾纏前妻與四個孩子(其中三個年幼的女孩是他親生女兒),前妻不得不申請了人身限製令,不準他接近她和孩子們;這個暴躁的前夫於是槍殺了三個親女兒,又在當地警局門口(!)射傷了前妻,最後被警局裏衝出來的警察當場擊斃。
這種社會新聞他倆都是會看的,隻是不愛看跟他倆自己有關的“新聞”。
科莫會利用孩子們控製克莉嗎?答案幾乎是一定肯定的。這是男人的本能,會利用女人對子女的疼愛來控製她。這種男人她太了解了,她一見到克莉就明白克莉在擔心什麽。
“可這是克莉的家事,我……我們沒法插手,就連埃塞爾嬸嬸也不能插手。”
“克莉不會覺得你們這些男人都不夠關心她嗎?”
肯尼思感到很為難,一方麵他確實不能插手別人的家事,哪怕是親愛的堂姐也不能。但另一方麵,這是他們肯家的一員,不可能一點也不管。
“克莉是女人,她不向你們求助,是不希望你們認為她瞎了眼,沒有看清科莫是什麽樣的男人。”
“或者……你可以問問她?”
男人,真笨!
“我還不是肯尼思,再說就是我們結婚了,我也不好問她。你可以跟卡羅琳說一下克莉的困境,她們是姐妹,卡羅琳去問是最好的。”
肯尼思沉思:沒錯,卡羅琳和克莉也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姐妹感情深厚,卡羅琳去問,比張文雅去問當然更好,克莉不一定會對張文雅說,但很可能會告訴卡羅琳。
“克莉一直自己忍受,而你們又太為她著想,不願意說的太多,以免破壞他們夫妻感情,但我想,科莫要是不給妻子以尊重,他就不配當肯尼思家的姻親。你們家那麽多律師,克莉自己也是律師,她要是想帶著所有的孩子離開,我看也不是什麽問題。”
他摸了摸下巴,“我會跟卡羅琳談談。”
張文雅不愛管閑事,但如果她知道一個認識的女人飽受精神虐待和控製,而居然沒有什麽行動,這不是她,不是現在的她。
“我看你們家這一代裏你是核心,泰德叔叔去世後,你就是家裏的大家長,你要為姐妹們做後盾,我說的對嗎?”
“對。”他微笑,“這麽說,你已經很有自覺了。”
“這是你們不懂中國的家族觀念。”必須給他上上課了,“一個家族的興旺需要好幾代人的努力,但衰敗隻需要很短的時間。一個強有力的家族應該是‘我是老大,我說話才算話,你說話隻是放屁’,沒有人能欺負家族裏的成員。如果一條河從我的腳下流過,隻要我想喝這條河裏的水,我就會攔一道河壩將河水攔住,不給下遊一滴水。”
肯尼思瞪大眼睛,“哇喔!”
“你們肯尼思家族是很強大,傑姬當年能讓移民局的人把我抓走,”到現在一想起來就還很惱恨,傑姬要是還活著,她絕對沒法跟這個有手段又夠狠心的男寶媽和平共處。“但你們的權力是建立在……總之不是實權,也不夠狠心。”
“天哪!”
“你害怕了?”
他忙說:“不是。”
“你被傑姬照顧的太好了,現在又換成泰德叔叔照顧你,你還沒有照顧兄弟姐妹們的想法,還有他們的孩子。”
肯尼思躺倒在床上,“天哪!那些孩子們!你知道我有多少侄子嗎?”
“五十多個?”
“差不多。我連他們的名字都叫不全!”肯尼思想昏倒。
作者有話說:
*科莫97年任美府建設部部長,01年初離職;05年離婚(克莉02年提出離婚),07年1月出任紐約州總檢察長,2011年出任紐約州州長,一直到2021年8月因為性|騷|擾醜聞主動辭職。
紐約州法律不限製州長任期,可以連續出任,其他很多州的州長也跟總統一樣,隻能連任兩屆。
*希婆08年沒能幹過觀海,後來觀海許諾給她國務卿職位,所以希婆的紐約州國會參議院職位空缺出來,小肯的姐姐卡羅琳、前堂姐夫科莫都被視為參議員席位有利競爭者,但卡羅琳因為“出軌醜聞”提前退出(可見給女性潑髒水有多麽容易成功,肯家的總統之女都沒辦法扛過去),而科莫因為當時紐約州長的反對,也沒能競爭成功。
*然後可能科莫一怒之下就去競選州長了。
第385章 營養液4.9萬加更
◎anilot◎
這五十多個侄子侄女最大的今年二十二歲, 最小的不到一歲。最大的侄輩是個女孩,副州長堂姐凱瑟琳的長女梅根·安妮·肯尼思·湯森德,今年剛從哈佛大學畢業。
最小的是去年十一月初出生的克萊爾·蘿絲·肯尼思, 也是個女孩, 是克莉的弟弟克裏斯托弗的孩子。
克裏斯托弗和堂弟小約翰年齡相近,隻差兩歲,已經有了三女一子四個孩子, 達成了增產報國的目標。
張文雅想著他一回海恩尼斯港老家經常就被十幾個孩子包圍著,別人家的孩子當然是好玩的,可能因此產生了“孩子真可愛”的錯覺,他要是真的親自帶幾天孩子還能堅持下來, 才算他做好了要孩子的準備。
養寵物狗雖然說是撫養孩子的預演,但狗子不用為它提供太多的照顧, 吃好喝好溜好,沒事逗逗, 基本也就齊活了。養育孩子可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情, 要付出很多,要照顧到小人兒的情緒,還要不停跟她說話, 不說話小人兒怎麽學會說話呢?
其實也不要多長時間, 給他二十四個小時照顧孩子,能不被整哭就算他能耐了。
至於以後照顧侄子們的事情,當然都是他的責任,跟她沒什麽關係, 她可不想做管家婆。他隻要競選成功參議員, 肯家第三代也就算崛起了, 有他這個參議員在, 侄子們也很難遇到什麽真正的困難,畢竟要是一個大家族有錢又有權,基本就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了。
他最大的問題還是習慣了被人照顧,沒有照顧子侄輩的概念。
張文雅自覺比他更能適應大家族生活。張家村就是一個大家族,獎學金製度至少能保證挑選出會讀書的孩子,能有幾個孩子上大學,整個村的生存環境都會不一樣。她並不是想從親戚裏培養幫手或接班人,怎麽說呢?也許就是覺得自己有這個經濟能力,能幫助一個孩子就幫助一個孩子,總比什麽都不做的好。
她的那點錢放在哪裏都不夠用,別看幾億美元聽上去很多,放在政府規劃裏,隻夠打個水漂的。
但可以買個公司。
蓋幾所學校。
資助一些孩子。
弗蘭克說,他倆現在是“命運共同體”,這個說法有點好笑。他倆在一起才是“美國王室”,分開則都不是。肯尼思家族缺乏真正的“王室血統”,“美國王室”吹的再響,總歸名不正言不順,而她正好填補了這一塊的“空缺”。
就像克莉和科莫結婚後,美媒稱他倆是“科莫洛特cuomolot”,以跟“卡梅洛特”對應。肯尼思家族與科莫家族的聯姻被稱為九十年代最重要的政治家族聯姻,科莫家族想蹭肯家的熱度是毋庸置疑的。
美媒現在也發明了一個新詞來稱呼他倆“anilot”,對於媒體對每一對情侶都想弄個合成詞的愛好,張文雅也表示無語。
*
卡羅琳周一晚上回了華盛頓。
周二上班,肯尼思去找姐姐,跟她說了克莉和科莫的事兒,卡羅琳一聽就驚呆了,她完全沒想到克莉會這麽難。
“怪不得每次想約她出來吃個飯總是推托,我想她也不至於那麽忙,米凱拉都快兩歲了,就是帶著一起出來也不是什麽問題。”
“阿妮婭說她不好去問克莉,但科莫可能會以孩子們來威脅克莉。”
“他會嗎?”卡羅琳震驚。
“不好說,總之你有時間的話就去她家裏看看。”
卡羅琳答應了。
她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事情,也看不出來,隻是覺得克莉總找借口不見麵有點怪怪的,但想不到要弄清楚“為什麽”。有點慚愧,反而是年齡更小的張文雅看出來克莉有什麽難言之隱。
他們是不願意多管克莉與科莫的事情,畢竟日子是他倆在過,過得好不好的,他們親戚沒有插嘴的地方;但要是克莉在家裏遭遇冷暴力,他們不能不管。
科莫限製克莉見親人,就是冷暴力,這已經不是簡單的“家事”可以說得過去的事情了。
*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呀!
張文雅也沒多想。
大法官們放假了,最高法還是要有工作的。書記員和助理們上班到七月底,八月初開始放假,有六周帶薪假,也是很不錯的。
實習生們也上班到月底。
大老板不在,大家都學會了摸魚,一起快樂的摸魚。
幾乎每晚都有各個學校的同學聚會,幾乎每個人都想請張文雅參加。絕大部分法學院實習生都不超過三十歲,下班後隻想著玩,想著上哪兒消磨到午夜前的這幾個小時。艾爾溫因為要去打工,通常不參加;張文雅則是每天下班就被未婚夫接走了,參加聚會的次數很少,一般一周頂多一次。
肯尼思教她聚會要去,但也不要每次邀請都答應,王室要有王室的尊嚴。
是這樣嗎?張文雅隻是單純的覺得他們喝酒太多,不喜歡。美國真不愧是酒精飲料消耗最大的國家,整天看這些人喝酒喝酒,就是金斯伯格也會在辦公室藏著幾瓶酒,偶爾小酌。
未婚夫倒是很自覺的,說戒酒真的戒酒,吃飯的時候都不怎麽喝酒了,隻會在宴會的時候小酌一杯,絕不喝第二杯。
這對嗜酒如命的愛爾蘭後裔來說多難呀!
整天看卷宗確實很心累,美國法律是判例法,法學院天天研究過往案例,但其中有很多是一兩百年前的案件,而最高法的案件都是近幾年的,每天看這些案件,真的很容易懷疑人性、懷疑人生。
比如查最高法近二十年維持死刑的案件,其中有一件《希思訴阿拉巴馬州案》,案件發生在1981年,希思雇傭兩名案犯殺害他懷孕九個月的妻子瑞貝卡,希思住在阿拉巴馬州,但在隔壁的佐治亞州雇傭了兩名案犯;兩名案犯在阿拉巴馬州的希思家綁架了瑞貝卡,之後瑞貝卡的汽車和屍體在隔壁佐治亞州被發現,死因是頭部槍傷;
佐治亞州警方很快鎖定了希思有殺妻嫌疑,將其拘捕歸案,希思承認了買凶殺妻,因此換取到佐治亞州da的認罪協議,背叛終生□□;隨後,阿拉巴馬州法院陪審團以綁架謀殺罪宣布希思有罪,法官判決其死刑;
希思認為犯罪發生在佐治亞州,阿拉巴馬州沒有管轄權,以此向阿拉巴馬州最高法上訴;阿拉巴馬州最高法維持一審的死刑判決。
於是這個案件來到了最高法。
該案在最高法得到了八比一的裁決,判定維持阿拉巴馬州最高法的二審判決。
數年後希思執行死刑。
此案便符合“罪大惡極”的犯罪特征:瑞貝卡身懷九個月身孕,就是一屍兩命。最高法的多數意見書也很清晰簡單,希思被判死刑符合“民意所向”。當年這個案子在阿拉巴馬州、佐治亞州乃至全美都轟動一時。對於墮胎都撕了幾十年的美國人來說,一個就快要臨產的胎兒已經可以算成“人”了,那指定不是殺妻一項罪行啊,是殺妻殺子,多麽殘忍!多麽魔鬼!
張文雅把這個案卷提出來給達麗雅和艾爾溫看了,然後給她們說了發生在中國的一個案件:丈夫與妻子有了一女一子兩個孩子,婚外情愛上了別的女人,要跟妻子離婚;婚外戀人不願意撫養“別的女人的孩子”,擔心男人以後不會疼愛他們的孩子,於是這個禽獸不如的男人將兩個孩子從十幾樓的高樓扔了下去,孩子當場死亡,男人居然還在鄰居麵前表演“痛不欲生”。
就連一向冷靜的艾爾溫也受不了,“為什麽?如果他不想要孩子,就別爭孩子的撫養權,他完全可以離婚後再婚,為什麽要殺孩子?”
“據說是他的婚外戀人要求他‘解決’孩子們。”
達麗雅臉色蒼白,“我不信。為什麽會有這麽愚蠢的人?他們不懂這是犯罪嗎?孩子的母親呢?你們中國警方怎麽勘探現場的?這個案件最後怎麽樣了?”
“中國警方很快鎖定了是孩子們的父親謀殺了兩個孩子,他和他的婚外戀人都被逮捕了,並且很快開庭審判,兩個人都是死刑。這個案子當時——總之中國群眾都很憤怒,一致要求死刑,不接受死刑之外的判決。”
達麗雅和艾爾溫都若有所思。
艾爾溫說:“所以這個案件體現了‘民意’,對嗎?”
“對。中國古代司法界有一句話,叫‘法理不外人情’,意思是法律也要考慮到人性和情理,比如中國古代重男輕女十分嚴重,丈夫在合理的情況下可以殺妻而無需承擔罪責,妻子如果殺夫,則要重判,但如果這個丈夫不孝順父母、家暴妻子和孩子,鄰居都表示丈夫該死,妻子很慘,那麽妻子就可以獲得‘特赦’。這就屬於‘有前提的法外開恩’。”
達麗雅說:“但民意實際上是無法量化的概念。”
“對,很難量化,特別是在現在,網絡時代。”
作者有話說:
*又看了一下科莫的事跡。他挺勢利眼的,肯家要是有什麽吸引媒體的大事他才願意去,而要隻是普通的家庭聚會他就不樂意去。自己不去還不讓克莉去。他覺得肯家的活潑氣氛不適合他,肯家人愛開玩笑,兄弟姐妹多,感情又好,科莫覺得自己無法融入,應該還會有點自卑,肯家是總統家族,科莫家也就是個州長,兩家的政治地位肯定是不一樣的。
科莫01年離職後,02年宣布競選紐約州州長,但9月就宣布退出競選,原因是支持率太低。退出競選後,克莉提出了離婚,但直到05年才辦完離婚手續。據說主要分歧在財產和孩子撫養權,但又有消息說克莉在分居的時候跟別人戀愛了,造成了醜聞,科莫很憤怒,於是終於簽字離婚。但我感覺這又是抹黑女性的屁話,因為三個女孩的撫養權都是克莉的,如果“醜聞”是真的,科莫應該會要乘機爭奪孩子的撫養權。
第386章
◎atimetokill◎
達麗雅和艾爾溫都點頭。網絡時代, 流量為王,誰掌握了輿論,誰就掌握了“民意”, 她們其實不是太懂, 但都已經接受了網絡時代與紙媒時代的不同,她們隻是不懂網絡時代掌握輿論的方法。
如果以“民意”來作為判斷的標準,張文雅完全有把握將“帕特裏克案”搞成人人皆知、民憤極大, 這比去“說服”大法官改變主意要更可行。
這樁案件在上周轟動全美:離婚後的前夫不斷糾纏前妻與四個孩子(其中三個年幼的女孩是他親生女兒),前妻不得不申請了人身限製令,不準他接近她和孩子們;這個暴躁的前夫於是槍殺了三個親女兒,又在當地警局門口(!)射傷了前妻,最後被警局裏衝出來的警察當場擊斃。
這種社會新聞他倆都是會看的,隻是不愛看跟他倆自己有關的“新聞”。
科莫會利用孩子們控製克莉嗎?答案幾乎是一定肯定的。這是男人的本能,會利用女人對子女的疼愛來控製她。這種男人她太了解了,她一見到克莉就明白克莉在擔心什麽。
“可這是克莉的家事,我……我們沒法插手,就連埃塞爾嬸嬸也不能插手。”
“克莉不會覺得你們這些男人都不夠關心她嗎?”
肯尼思感到很為難,一方麵他確實不能插手別人的家事,哪怕是親愛的堂姐也不能。但另一方麵,這是他們肯家的一員,不可能一點也不管。
“克莉是女人,她不向你們求助,是不希望你們認為她瞎了眼,沒有看清科莫是什麽樣的男人。”
“或者……你可以問問她?”
男人,真笨!
“我還不是肯尼思,再說就是我們結婚了,我也不好問她。你可以跟卡羅琳說一下克莉的困境,她們是姐妹,卡羅琳去問是最好的。”
肯尼思沉思:沒錯,卡羅琳和克莉也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姐妹感情深厚,卡羅琳去問,比張文雅去問當然更好,克莉不一定會對張文雅說,但很可能會告訴卡羅琳。
“克莉一直自己忍受,而你們又太為她著想,不願意說的太多,以免破壞他們夫妻感情,但我想,科莫要是不給妻子以尊重,他就不配當肯尼思家的姻親。你們家那麽多律師,克莉自己也是律師,她要是想帶著所有的孩子離開,我看也不是什麽問題。”
他摸了摸下巴,“我會跟卡羅琳談談。”
張文雅不愛管閑事,但如果她知道一個認識的女人飽受精神虐待和控製,而居然沒有什麽行動,這不是她,不是現在的她。
“我看你們家這一代裏你是核心,泰德叔叔去世後,你就是家裏的大家長,你要為姐妹們做後盾,我說的對嗎?”
“對。”他微笑,“這麽說,你已經很有自覺了。”
“這是你們不懂中國的家族觀念。”必須給他上上課了,“一個家族的興旺需要好幾代人的努力,但衰敗隻需要很短的時間。一個強有力的家族應該是‘我是老大,我說話才算話,你說話隻是放屁’,沒有人能欺負家族裏的成員。如果一條河從我的腳下流過,隻要我想喝這條河裏的水,我就會攔一道河壩將河水攔住,不給下遊一滴水。”
肯尼思瞪大眼睛,“哇喔!”
“你們肯尼思家族是很強大,傑姬當年能讓移民局的人把我抓走,”到現在一想起來就還很惱恨,傑姬要是還活著,她絕對沒法跟這個有手段又夠狠心的男寶媽和平共處。“但你們的權力是建立在……總之不是實權,也不夠狠心。”
“天哪!”
“你害怕了?”
他忙說:“不是。”
“你被傑姬照顧的太好了,現在又換成泰德叔叔照顧你,你還沒有照顧兄弟姐妹們的想法,還有他們的孩子。”
肯尼思躺倒在床上,“天哪!那些孩子們!你知道我有多少侄子嗎?”
“五十多個?”
“差不多。我連他們的名字都叫不全!”肯尼思想昏倒。
作者有話說:
*科莫97年任美府建設部部長,01年初離職;05年離婚(克莉02年提出離婚),07年1月出任紐約州總檢察長,2011年出任紐約州州長,一直到2021年8月因為性|騷|擾醜聞主動辭職。
紐約州法律不限製州長任期,可以連續出任,其他很多州的州長也跟總統一樣,隻能連任兩屆。
*希婆08年沒能幹過觀海,後來觀海許諾給她國務卿職位,所以希婆的紐約州國會參議院職位空缺出來,小肯的姐姐卡羅琳、前堂姐夫科莫都被視為參議員席位有利競爭者,但卡羅琳因為“出軌醜聞”提前退出(可見給女性潑髒水有多麽容易成功,肯家的總統之女都沒辦法扛過去),而科莫因為當時紐約州長的反對,也沒能競爭成功。
*然後可能科莫一怒之下就去競選州長了。
第385章 營養液4.9萬加更
◎anilot◎
這五十多個侄子侄女最大的今年二十二歲, 最小的不到一歲。最大的侄輩是個女孩,副州長堂姐凱瑟琳的長女梅根·安妮·肯尼思·湯森德,今年剛從哈佛大學畢業。
最小的是去年十一月初出生的克萊爾·蘿絲·肯尼思, 也是個女孩, 是克莉的弟弟克裏斯托弗的孩子。
克裏斯托弗和堂弟小約翰年齡相近,隻差兩歲,已經有了三女一子四個孩子, 達成了增產報國的目標。
張文雅想著他一回海恩尼斯港老家經常就被十幾個孩子包圍著,別人家的孩子當然是好玩的,可能因此產生了“孩子真可愛”的錯覺,他要是真的親自帶幾天孩子還能堅持下來, 才算他做好了要孩子的準備。
養寵物狗雖然說是撫養孩子的預演,但狗子不用為它提供太多的照顧, 吃好喝好溜好,沒事逗逗, 基本也就齊活了。養育孩子可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情, 要付出很多,要照顧到小人兒的情緒,還要不停跟她說話, 不說話小人兒怎麽學會說話呢?
其實也不要多長時間, 給他二十四個小時照顧孩子,能不被整哭就算他能耐了。
至於以後照顧侄子們的事情,當然都是他的責任,跟她沒什麽關係, 她可不想做管家婆。他隻要競選成功參議員, 肯家第三代也就算崛起了, 有他這個參議員在, 侄子們也很難遇到什麽真正的困難,畢竟要是一個大家族有錢又有權,基本就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了。
他最大的問題還是習慣了被人照顧,沒有照顧子侄輩的概念。
張文雅自覺比他更能適應大家族生活。張家村就是一個大家族,獎學金製度至少能保證挑選出會讀書的孩子,能有幾個孩子上大學,整個村的生存環境都會不一樣。她並不是想從親戚裏培養幫手或接班人,怎麽說呢?也許就是覺得自己有這個經濟能力,能幫助一個孩子就幫助一個孩子,總比什麽都不做的好。
她的那點錢放在哪裏都不夠用,別看幾億美元聽上去很多,放在政府規劃裏,隻夠打個水漂的。
但可以買個公司。
蓋幾所學校。
資助一些孩子。
弗蘭克說,他倆現在是“命運共同體”,這個說法有點好笑。他倆在一起才是“美國王室”,分開則都不是。肯尼思家族缺乏真正的“王室血統”,“美國王室”吹的再響,總歸名不正言不順,而她正好填補了這一塊的“空缺”。
就像克莉和科莫結婚後,美媒稱他倆是“科莫洛特cuomolot”,以跟“卡梅洛特”對應。肯尼思家族與科莫家族的聯姻被稱為九十年代最重要的政治家族聯姻,科莫家族想蹭肯家的熱度是毋庸置疑的。
美媒現在也發明了一個新詞來稱呼他倆“anilot”,對於媒體對每一對情侶都想弄個合成詞的愛好,張文雅也表示無語。
*
卡羅琳周一晚上回了華盛頓。
周二上班,肯尼思去找姐姐,跟她說了克莉和科莫的事兒,卡羅琳一聽就驚呆了,她完全沒想到克莉會這麽難。
“怪不得每次想約她出來吃個飯總是推托,我想她也不至於那麽忙,米凱拉都快兩歲了,就是帶著一起出來也不是什麽問題。”
“阿妮婭說她不好去問克莉,但科莫可能會以孩子們來威脅克莉。”
“他會嗎?”卡羅琳震驚。
“不好說,總之你有時間的話就去她家裏看看。”
卡羅琳答應了。
她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事情,也看不出來,隻是覺得克莉總找借口不見麵有點怪怪的,但想不到要弄清楚“為什麽”。有點慚愧,反而是年齡更小的張文雅看出來克莉有什麽難言之隱。
他們是不願意多管克莉與科莫的事情,畢竟日子是他倆在過,過得好不好的,他們親戚沒有插嘴的地方;但要是克莉在家裏遭遇冷暴力,他們不能不管。
科莫限製克莉見親人,就是冷暴力,這已經不是簡單的“家事”可以說得過去的事情了。
*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呀!
張文雅也沒多想。
大法官們放假了,最高法還是要有工作的。書記員和助理們上班到七月底,八月初開始放假,有六周帶薪假,也是很不錯的。
實習生們也上班到月底。
大老板不在,大家都學會了摸魚,一起快樂的摸魚。
幾乎每晚都有各個學校的同學聚會,幾乎每個人都想請張文雅參加。絕大部分法學院實習生都不超過三十歲,下班後隻想著玩,想著上哪兒消磨到午夜前的這幾個小時。艾爾溫因為要去打工,通常不參加;張文雅則是每天下班就被未婚夫接走了,參加聚會的次數很少,一般一周頂多一次。
肯尼思教她聚會要去,但也不要每次邀請都答應,王室要有王室的尊嚴。
是這樣嗎?張文雅隻是單純的覺得他們喝酒太多,不喜歡。美國真不愧是酒精飲料消耗最大的國家,整天看這些人喝酒喝酒,就是金斯伯格也會在辦公室藏著幾瓶酒,偶爾小酌。
未婚夫倒是很自覺的,說戒酒真的戒酒,吃飯的時候都不怎麽喝酒了,隻會在宴會的時候小酌一杯,絕不喝第二杯。
這對嗜酒如命的愛爾蘭後裔來說多難呀!
整天看卷宗確實很心累,美國法律是判例法,法學院天天研究過往案例,但其中有很多是一兩百年前的案件,而最高法的案件都是近幾年的,每天看這些案件,真的很容易懷疑人性、懷疑人生。
比如查最高法近二十年維持死刑的案件,其中有一件《希思訴阿拉巴馬州案》,案件發生在1981年,希思雇傭兩名案犯殺害他懷孕九個月的妻子瑞貝卡,希思住在阿拉巴馬州,但在隔壁的佐治亞州雇傭了兩名案犯;兩名案犯在阿拉巴馬州的希思家綁架了瑞貝卡,之後瑞貝卡的汽車和屍體在隔壁佐治亞州被發現,死因是頭部槍傷;
佐治亞州警方很快鎖定了希思有殺妻嫌疑,將其拘捕歸案,希思承認了買凶殺妻,因此換取到佐治亞州da的認罪協議,背叛終生□□;隨後,阿拉巴馬州法院陪審團以綁架謀殺罪宣布希思有罪,法官判決其死刑;
希思認為犯罪發生在佐治亞州,阿拉巴馬州沒有管轄權,以此向阿拉巴馬州最高法上訴;阿拉巴馬州最高法維持一審的死刑判決。
於是這個案件來到了最高法。
該案在最高法得到了八比一的裁決,判定維持阿拉巴馬州最高法的二審判決。
數年後希思執行死刑。
此案便符合“罪大惡極”的犯罪特征:瑞貝卡身懷九個月身孕,就是一屍兩命。最高法的多數意見書也很清晰簡單,希思被判死刑符合“民意所向”。當年這個案子在阿拉巴馬州、佐治亞州乃至全美都轟動一時。對於墮胎都撕了幾十年的美國人來說,一個就快要臨產的胎兒已經可以算成“人”了,那指定不是殺妻一項罪行啊,是殺妻殺子,多麽殘忍!多麽魔鬼!
張文雅把這個案卷提出來給達麗雅和艾爾溫看了,然後給她們說了發生在中國的一個案件:丈夫與妻子有了一女一子兩個孩子,婚外情愛上了別的女人,要跟妻子離婚;婚外戀人不願意撫養“別的女人的孩子”,擔心男人以後不會疼愛他們的孩子,於是這個禽獸不如的男人將兩個孩子從十幾樓的高樓扔了下去,孩子當場死亡,男人居然還在鄰居麵前表演“痛不欲生”。
就連一向冷靜的艾爾溫也受不了,“為什麽?如果他不想要孩子,就別爭孩子的撫養權,他完全可以離婚後再婚,為什麽要殺孩子?”
“據說是他的婚外戀人要求他‘解決’孩子們。”
達麗雅臉色蒼白,“我不信。為什麽會有這麽愚蠢的人?他們不懂這是犯罪嗎?孩子的母親呢?你們中國警方怎麽勘探現場的?這個案件最後怎麽樣了?”
“中國警方很快鎖定了是孩子們的父親謀殺了兩個孩子,他和他的婚外戀人都被逮捕了,並且很快開庭審判,兩個人都是死刑。這個案子當時——總之中國群眾都很憤怒,一致要求死刑,不接受死刑之外的判決。”
達麗雅和艾爾溫都若有所思。
艾爾溫說:“所以這個案件體現了‘民意’,對嗎?”
“對。中國古代司法界有一句話,叫‘法理不外人情’,意思是法律也要考慮到人性和情理,比如中國古代重男輕女十分嚴重,丈夫在合理的情況下可以殺妻而無需承擔罪責,妻子如果殺夫,則要重判,但如果這個丈夫不孝順父母、家暴妻子和孩子,鄰居都表示丈夫該死,妻子很慘,那麽妻子就可以獲得‘特赦’。這就屬於‘有前提的法外開恩’。”
達麗雅說:“但民意實際上是無法量化的概念。”
“對,很難量化,特別是在現在,網絡時代。”
作者有話說:
*又看了一下科莫的事跡。他挺勢利眼的,肯家要是有什麽吸引媒體的大事他才願意去,而要隻是普通的家庭聚會他就不樂意去。自己不去還不讓克莉去。他覺得肯家的活潑氣氛不適合他,肯家人愛開玩笑,兄弟姐妹多,感情又好,科莫覺得自己無法融入,應該還會有點自卑,肯家是總統家族,科莫家也就是個州長,兩家的政治地位肯定是不一樣的。
科莫01年離職後,02年宣布競選紐約州州長,但9月就宣布退出競選,原因是支持率太低。退出競選後,克莉提出了離婚,但直到05年才辦完離婚手續。據說主要分歧在財產和孩子撫養權,但又有消息說克莉在分居的時候跟別人戀愛了,造成了醜聞,科莫很憤怒,於是終於簽字離婚。但我感覺這又是抹黑女性的屁話,因為三個女孩的撫養權都是克莉的,如果“醜聞”是真的,科莫應該會要乘機爭奪孩子的撫養權。
第386章
◎atimetokill◎
達麗雅和艾爾溫都點頭。網絡時代, 流量為王,誰掌握了輿論,誰就掌握了“民意”, 她們其實不是太懂, 但都已經接受了網絡時代與紙媒時代的不同,她們隻是不懂網絡時代掌握輿論的方法。
如果以“民意”來作為判斷的標準,張文雅完全有把握將“帕特裏克案”搞成人人皆知、民憤極大, 這比去“說服”大法官改變主意要更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