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jimmy choo,肯尼思開車送張文雅返回紐黑文。
路上說到聖誕節假期要回中國,張文雅要回去看看學校蓋的怎麽樣了,還有學校旁邊的別墅“文雅莊園”。別墅終於確定了正式的名字,很普通的就叫“雅苑”,請了國內的書法大拿寫了名字,牌匾已經做好,等著建成就掛上牌匾。
貝大師的設計絕妙,按照張文雅的要求,外觀要求有宋代建築的古風,內部是現代化的設計構造,處處都要通透。廬州夏季悶熱,春秋短,冬季不太冷。學校周邊的環境一般,現在還比較偏僻,出了校園就是農村,種了一大片桃林,春天的景色還不錯,桃花粉嫩,雲霞一般;夏季開始結果,盛夏便有桃子上市,種的是大白桃和水蜜桃,都很好吃。
再遠一點的村落種植的是西瓜,8424這幾年很火,種的全是8424,不過張曉峰說可能品種不一樣,沒有上海的南匯8424甜。
一路說著,到了紐黑文剛好是下午上課時間,張文雅拿了課本筆記本匆匆吻別未婚夫,直奔法學院大樓而去。
肯尼思站在大樓外目送她。
他剛在心裏想著是留下來過夜,明天再回華盛頓,還是現在返回華盛頓,就聽不知何處傳來一聲巨響,震得玻璃窗全碎了,嘩嘩的往下掉碎玻璃。
他本能抱著腦袋立即蹲下。
布魯克和娜塔莎狂奔過來,“肯尼思先生!”
作者有話說:
*共和的是紅州,民主的是藍州。
*歹勢!我忘了真的有個克裏競選過總統,把克林頓改成了克裏,現在麽得辦法,隻能用克裏的中間名福布斯當成他的姓了。
第416章
◎人民代表為人民◎
張文雅剛走進教室, 還沒有坐下,便聽耳邊一聲巨響,天旋地轉, 給她旋摔了, 躺在地板上。
為數不多的幾名女同學尖叫起來,男同學也全都驚慌失措,有人鑽桌底, 有人驚慌茫然。
艾米麗喊她,“阿妮婭!阿妮婭!”
她臉朝上,望著天花板上的日光燈被震得脫離了支架,搖搖欲墜。
腦子暈乎乎昏沉沉, 閃過很多片段:季青青、張文彬、那個這輩子再也沒見過的“丈夫”、兩個雙胞胎女兒、惡婆婆,過去的“一生”在她眼前像走馬燈一樣穿梭重現。她怕現在的生活是個漫長的夢, 夢醒來一切如舊。
啊,多麽的可怕!
艾米麗喊來一名男同學, 把張文雅抱起來。但他們也不知道要去哪裏, 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不知道還會不會有接下來的爆炸。
法學院大樓是一兩百年前的建築,用料結實, 現在損壞的隻是後來添加上去的現代物品, 比如日光燈之類,教室本身幾乎沒有受損。
男同學終於有幾個清醒過來的,他們關上教室門,將教室中間的桌椅搬走, 清理出一塊空地。
有人受傷嗎?
除了沒有坐下因而被震倒的張文雅, 其他人都沒有受傷。
各人都開始拿出手機, 先是報警, 然後打電話給其他小組的同學,打聽消息。
艾米麗顧不上打電話,找了一瓶礦泉水,讓她喝了幾口。又為她檢查腦袋,扒拉她的頭發,擔心她摔傷腦袋。
她後腦不知道是撞在桌椅上還是撞在地板上,腫了老大一塊,一按就疼。艾米麗嚇得夠嗆,怕她摔成腦內出血。
“你的手機呢?”艾米麗問。
張文雅皺著眉,像是聽不懂她在說什麽。
艾米麗都要嚇哭了,一邊抹眼淚一邊打電話報警,說有學生受傷,還特別強調是肯尼思議員的未婚妻。
剛掛了報警電話,又傳來一聲巨響,教室裏震得碎石亂潵,艾米麗忙扔了電話,抱著張文雅,渾身發抖。
張文雅似乎有點回過神來了,從隨身小包裏拿出移動電話,遞給艾米麗。
“約翰。”
*
肯尼思在兩名女保鏢的護送下立即進入法學院大樓。
娜塔莎還想勸他,“這是爆炸聲,不排除還會有再次爆炸,你應該上車,我和布魯克會去找阿妮婭。”
“不行,我要是不在場隨便你們處理,但我在這裏,我要是因為擔憂自己的安危不敢進來找她,她會看不起我。”
布魯克瞥了一眼娜塔莎,“我在前麵,娜塔莎,保護好肯尼思先生。”
走廊上一片混亂,到處是學生跑來跑去,很多人往樓下跑,隻有他們三人是從樓外進入。
布魯克抓著一個男生,“哪一層?”
男生臉色蒼白,慌亂的說:“不知道,誰知道?”
真是廢物!不過也可以理解,沒有受過專門訓練的普通人此時腦子就是麻的。
“你從幾樓下來的?”
“三樓。”
因為不知道她在哪一層上課,接著又抓住其他學生詢問二年級《家庭法》教室在哪裏,連問幾人都說不知道。
肯尼思心急如焚:關於恐怖襲擊,政府機構是首選攻擊目標,其次是大中小學乃至幼兒園,大學在學校裏又是首選攻擊目標,是因為學生多,受到攻擊後影響麵也大。爆炸看上去損害麵積不大,學生們跑下樓,沒看見幾個受傷的,但不知道還會不會有後續爆炸——
正這麽想著,不知道在哪裏又傳來一聲巨響,震得整座大樓都在晃動。
樓梯上所有的人都嚇得大喊起來,就地蹲下。
*
布魯克也有點急了,拉住肯尼思的手臂,“先生,你不能再上去了。娜塔莎,帶他下樓。”
肯尼思站起來,“不可能。快點,趕快找到她!”
此時,移動電話鈴聲響了。
“肯尼思先生,你在哪裏?”
“在法學院大樓裏。”
艾米麗稍覺心安,“你快上來,三樓,阿妮婭受傷了。”
*
三個人趕緊跑上三樓:糟了!看來爆炸就是在三樓發生的,走廊兩邊地板上各有一個大坑,剛好攔住去路。
肯尼思這下抓瞎了:怎麽過去?
張文雅的教室在左手最後一間。
他快急瘋了。
電話一直沒掛,“她怎麽樣?傷到哪裏了?”
一邊問布魯克學過急救沒有。簡單急救都是特勤局特工的必修課,布魯克拿過電話,教艾米麗要怎麽做,又詢問張文雅的表征情況,有沒有嘔吐,有沒有出血,身上其他部位盡可能的檢查一下,讓艾米麗問她有沒有哪裏疼。
肯尼思已經腦補了一出慘劇,止不住眼淚狂飆,“天哪!她是不是傷得很重?”
一想到她有可能傷得很重,他的心髒都快停止跳動了:怎麽天底下倒黴的事兒都讓她碰到了?要是她出了什麽事,他要怎麽辦?他隻是這麽一想就覺得沒法呼吸、心疼難當。她會害怕的,每次她出事他都不在她身邊,他愧疚萬分。
艾米麗說她說不出來話,隻會點頭搖頭,看著……不太好。他手心出汗,盡可能的溫柔對她說話,要她別急,他馬上就到。
*
警笛聲遠遠傳來。
*
小小的紐黑文從來沒遇到過這種大事,警察局派出了所有的警車、救護車、消防車,根本不夠用,要從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借救護車和消防車;也立即向州警察局報告,向fbi報告。
本地媒體來得非常快,甚至比警車來的還快,耶魯法學院有張文雅這個名人學生,媒體總是十分關注。等他們來到法學院樓下,見到紐約州牌照的suv停在路邊,都在問是張文雅在,還是他倆都在。
狗仔隊反而沒來,他倆沒有回公寓,直接到了學校,狗仔隊也不知道他倆什麽行程,都還苦苦等在公寓樓下。
哈特福德的救護車和消防車陸續到達,再遠一點,波士頓媒體的直升機、波士頓急救中心的醫療直升機也都到了。
全國電視台都緊急插播突發新聞:下午兩點,紐黑文耶魯大學法學院大樓接連發生兩次爆炸,受傷者眾多;目前尚不清楚是單獨事件還是恐怖襲擊事件;據悉,張文雅也受傷了;約翰·肯尼思議員情況未知。
頓時,全美國的視線都集中在小小的紐黑文,紐約媒體記者一窩蜂的全跑去紐黑文,電視台都有自己的媒體直升機,立即拍了直升機載著記者前往,多家電視台現場直播耶魯大學爆炸案。
記者陸續傳回消息:目前沒有人死亡,受傷者人數統計出來,重傷若幹、輕傷若幹,學生、教師、職工都有受傷;今天周一,又是上課時間,法學院光是學生就有將近八百人,幾乎所有學習小組都有課。
紐約狗仔隊提供消息:王室夫婦中午離開紐約,肯尼思送未婚妻返校。
現場有數小時的混亂,校方忙著清點學生,暫時關閉了法學院大樓通往本部的道路;fbi很快從波士頓過來(康涅狄格州太小,沒有fbi辦事處),州警也來了,為管轄權撕了幾分鍾,最後還是把管轄權讓給了fbi。
fbi迅速設立了現場指揮所,讓平民全都撤出,隨後一層一層查看是否還有未引爆的□□。
與此同時,醫療直升機投下繩梯,讓急救醫生從窗戶進入教室。之後放下吊籃,急救醫生與一名男生將張文雅放到吊籃裏,直接送去波士頓的急救中心。
肯尼思已經從大樓內撤出,他心急想要趕快去波士頓的急救中心,但又被大樓外麵草坪上的情景驚呆了:許多人受傷,本地急救員根據傷勢等級分批處理,先將受傷嚴重的分配上救護車送去醫院;輕傷也多是皮外傷,有人頭破血流的坐在草地上,兩眼無神。
更多的人雙眼茫然,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麽。
小城市幾乎沒有對這種重大事件的處理能力,壓根沒有應急措施,現場於是頗為混亂。
fbi隻負責處理爆炸案,不會負責處理這些瑣事,當地警局和校警、學校職工非常忙亂,市長和警察局長正在跟fbi開會,警察局副局長約翰遜也沒有這種經驗,居然跑來請示肯尼思議員。
這種事情肯尼思也沒有經曆過,他隻在文件裏看過關於恐怖襲擊之後的緊急處理方案,純屬紙上談兵層麵。報告裏怎麽說的?他拚命回憶。fbi做的沒錯,要盡快撤走大樓裏的人,然後查看是否還有其他未引爆的□□,然後呢?
怎麽處理現場群眾?
需要什麽部門配合?
各部門都要做些什麽?
他想去看未婚妻,但他也不能扔下這麽多人不管,他是國會議員,是人民代表,紐黑文不是他的選區,但他也不能一走了之。
他讓布魯克立即趕去波士頓,愛德華·沃倫乘直升機趕了過來,等愛德華落地,她便乘直升機立即去波士頓的急救中心,到了之後有任何情況都第一時間打電話匯報。
作者有話說:
*耶魯法學院爆炸案取材自2003年5月底耶魯法學院的爆炸事件,當時正值考試周末尾,爆炸發生在一間空教室裏,無人傷亡。
第417章
◎政界金童肯尼思◎
記者一窩蜂的上前問肯尼思議員:你在現場嗎?你是目擊者嗎?阿妮婭怎麽樣了?阿妮婭受傷了嗎?阿妮婭在哪裏?
肯尼思沒有理會記者, 而是詢問市長,紐黑文有急救中心嗎,醫院能處理這麽多傷員嗎, 紐黑文因為有耶魯大學才有一家比較大的醫院, 普通十幾萬人口的小城市一般都不會有這麽大的醫院,本地醫院按說肯定處理不了。傷員分別送往紐黑文醫院和哈特福德醫院、波士頓醫院,不過多少有點混亂, 急救員不是現場總調度,對於醫院已經接收多少傷員並不清楚,有人到了紐黑文醫院才被告知已經無法處理,要轉去哈特福德或波士頓。
紐黑文市長有點糾結, 按說這是他在全國性電視台上露臉的機會,但有小肯尼思在, 基本沒他什麽事了,媒體記者全都圍著肯尼思議員提問, 沒幾個人想起來他才是紐黑文最高行政長官。
路上說到聖誕節假期要回中國,張文雅要回去看看學校蓋的怎麽樣了,還有學校旁邊的別墅“文雅莊園”。別墅終於確定了正式的名字,很普通的就叫“雅苑”,請了國內的書法大拿寫了名字,牌匾已經做好,等著建成就掛上牌匾。
貝大師的設計絕妙,按照張文雅的要求,外觀要求有宋代建築的古風,內部是現代化的設計構造,處處都要通透。廬州夏季悶熱,春秋短,冬季不太冷。學校周邊的環境一般,現在還比較偏僻,出了校園就是農村,種了一大片桃林,春天的景色還不錯,桃花粉嫩,雲霞一般;夏季開始結果,盛夏便有桃子上市,種的是大白桃和水蜜桃,都很好吃。
再遠一點的村落種植的是西瓜,8424這幾年很火,種的全是8424,不過張曉峰說可能品種不一樣,沒有上海的南匯8424甜。
一路說著,到了紐黑文剛好是下午上課時間,張文雅拿了課本筆記本匆匆吻別未婚夫,直奔法學院大樓而去。
肯尼思站在大樓外目送她。
他剛在心裏想著是留下來過夜,明天再回華盛頓,還是現在返回華盛頓,就聽不知何處傳來一聲巨響,震得玻璃窗全碎了,嘩嘩的往下掉碎玻璃。
他本能抱著腦袋立即蹲下。
布魯克和娜塔莎狂奔過來,“肯尼思先生!”
作者有話說:
*共和的是紅州,民主的是藍州。
*歹勢!我忘了真的有個克裏競選過總統,把克林頓改成了克裏,現在麽得辦法,隻能用克裏的中間名福布斯當成他的姓了。
第416章
◎人民代表為人民◎
張文雅剛走進教室, 還沒有坐下,便聽耳邊一聲巨響,天旋地轉, 給她旋摔了, 躺在地板上。
為數不多的幾名女同學尖叫起來,男同學也全都驚慌失措,有人鑽桌底, 有人驚慌茫然。
艾米麗喊她,“阿妮婭!阿妮婭!”
她臉朝上,望著天花板上的日光燈被震得脫離了支架,搖搖欲墜。
腦子暈乎乎昏沉沉, 閃過很多片段:季青青、張文彬、那個這輩子再也沒見過的“丈夫”、兩個雙胞胎女兒、惡婆婆,過去的“一生”在她眼前像走馬燈一樣穿梭重現。她怕現在的生活是個漫長的夢, 夢醒來一切如舊。
啊,多麽的可怕!
艾米麗喊來一名男同學, 把張文雅抱起來。但他們也不知道要去哪裏, 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不知道還會不會有接下來的爆炸。
法學院大樓是一兩百年前的建築,用料結實, 現在損壞的隻是後來添加上去的現代物品, 比如日光燈之類,教室本身幾乎沒有受損。
男同學終於有幾個清醒過來的,他們關上教室門,將教室中間的桌椅搬走, 清理出一塊空地。
有人受傷嗎?
除了沒有坐下因而被震倒的張文雅, 其他人都沒有受傷。
各人都開始拿出手機, 先是報警, 然後打電話給其他小組的同學,打聽消息。
艾米麗顧不上打電話,找了一瓶礦泉水,讓她喝了幾口。又為她檢查腦袋,扒拉她的頭發,擔心她摔傷腦袋。
她後腦不知道是撞在桌椅上還是撞在地板上,腫了老大一塊,一按就疼。艾米麗嚇得夠嗆,怕她摔成腦內出血。
“你的手機呢?”艾米麗問。
張文雅皺著眉,像是聽不懂她在說什麽。
艾米麗都要嚇哭了,一邊抹眼淚一邊打電話報警,說有學生受傷,還特別強調是肯尼思議員的未婚妻。
剛掛了報警電話,又傳來一聲巨響,教室裏震得碎石亂潵,艾米麗忙扔了電話,抱著張文雅,渾身發抖。
張文雅似乎有點回過神來了,從隨身小包裏拿出移動電話,遞給艾米麗。
“約翰。”
*
肯尼思在兩名女保鏢的護送下立即進入法學院大樓。
娜塔莎還想勸他,“這是爆炸聲,不排除還會有再次爆炸,你應該上車,我和布魯克會去找阿妮婭。”
“不行,我要是不在場隨便你們處理,但我在這裏,我要是因為擔憂自己的安危不敢進來找她,她會看不起我。”
布魯克瞥了一眼娜塔莎,“我在前麵,娜塔莎,保護好肯尼思先生。”
走廊上一片混亂,到處是學生跑來跑去,很多人往樓下跑,隻有他們三人是從樓外進入。
布魯克抓著一個男生,“哪一層?”
男生臉色蒼白,慌亂的說:“不知道,誰知道?”
真是廢物!不過也可以理解,沒有受過專門訓練的普通人此時腦子就是麻的。
“你從幾樓下來的?”
“三樓。”
因為不知道她在哪一層上課,接著又抓住其他學生詢問二年級《家庭法》教室在哪裏,連問幾人都說不知道。
肯尼思心急如焚:關於恐怖襲擊,政府機構是首選攻擊目標,其次是大中小學乃至幼兒園,大學在學校裏又是首選攻擊目標,是因為學生多,受到攻擊後影響麵也大。爆炸看上去損害麵積不大,學生們跑下樓,沒看見幾個受傷的,但不知道還會不會有後續爆炸——
正這麽想著,不知道在哪裏又傳來一聲巨響,震得整座大樓都在晃動。
樓梯上所有的人都嚇得大喊起來,就地蹲下。
*
布魯克也有點急了,拉住肯尼思的手臂,“先生,你不能再上去了。娜塔莎,帶他下樓。”
肯尼思站起來,“不可能。快點,趕快找到她!”
此時,移動電話鈴聲響了。
“肯尼思先生,你在哪裏?”
“在法學院大樓裏。”
艾米麗稍覺心安,“你快上來,三樓,阿妮婭受傷了。”
*
三個人趕緊跑上三樓:糟了!看來爆炸就是在三樓發生的,走廊兩邊地板上各有一個大坑,剛好攔住去路。
肯尼思這下抓瞎了:怎麽過去?
張文雅的教室在左手最後一間。
他快急瘋了。
電話一直沒掛,“她怎麽樣?傷到哪裏了?”
一邊問布魯克學過急救沒有。簡單急救都是特勤局特工的必修課,布魯克拿過電話,教艾米麗要怎麽做,又詢問張文雅的表征情況,有沒有嘔吐,有沒有出血,身上其他部位盡可能的檢查一下,讓艾米麗問她有沒有哪裏疼。
肯尼思已經腦補了一出慘劇,止不住眼淚狂飆,“天哪!她是不是傷得很重?”
一想到她有可能傷得很重,他的心髒都快停止跳動了:怎麽天底下倒黴的事兒都讓她碰到了?要是她出了什麽事,他要怎麽辦?他隻是這麽一想就覺得沒法呼吸、心疼難當。她會害怕的,每次她出事他都不在她身邊,他愧疚萬分。
艾米麗說她說不出來話,隻會點頭搖頭,看著……不太好。他手心出汗,盡可能的溫柔對她說話,要她別急,他馬上就到。
*
警笛聲遠遠傳來。
*
小小的紐黑文從來沒遇到過這種大事,警察局派出了所有的警車、救護車、消防車,根本不夠用,要從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借救護車和消防車;也立即向州警察局報告,向fbi報告。
本地媒體來得非常快,甚至比警車來的還快,耶魯法學院有張文雅這個名人學生,媒體總是十分關注。等他們來到法學院樓下,見到紐約州牌照的suv停在路邊,都在問是張文雅在,還是他倆都在。
狗仔隊反而沒來,他倆沒有回公寓,直接到了學校,狗仔隊也不知道他倆什麽行程,都還苦苦等在公寓樓下。
哈特福德的救護車和消防車陸續到達,再遠一點,波士頓媒體的直升機、波士頓急救中心的醫療直升機也都到了。
全國電視台都緊急插播突發新聞:下午兩點,紐黑文耶魯大學法學院大樓接連發生兩次爆炸,受傷者眾多;目前尚不清楚是單獨事件還是恐怖襲擊事件;據悉,張文雅也受傷了;約翰·肯尼思議員情況未知。
頓時,全美國的視線都集中在小小的紐黑文,紐約媒體記者一窩蜂的全跑去紐黑文,電視台都有自己的媒體直升機,立即拍了直升機載著記者前往,多家電視台現場直播耶魯大學爆炸案。
記者陸續傳回消息:目前沒有人死亡,受傷者人數統計出來,重傷若幹、輕傷若幹,學生、教師、職工都有受傷;今天周一,又是上課時間,法學院光是學生就有將近八百人,幾乎所有學習小組都有課。
紐約狗仔隊提供消息:王室夫婦中午離開紐約,肯尼思送未婚妻返校。
現場有數小時的混亂,校方忙著清點學生,暫時關閉了法學院大樓通往本部的道路;fbi很快從波士頓過來(康涅狄格州太小,沒有fbi辦事處),州警也來了,為管轄權撕了幾分鍾,最後還是把管轄權讓給了fbi。
fbi迅速設立了現場指揮所,讓平民全都撤出,隨後一層一層查看是否還有未引爆的□□。
與此同時,醫療直升機投下繩梯,讓急救醫生從窗戶進入教室。之後放下吊籃,急救醫生與一名男生將張文雅放到吊籃裏,直接送去波士頓的急救中心。
肯尼思已經從大樓內撤出,他心急想要趕快去波士頓的急救中心,但又被大樓外麵草坪上的情景驚呆了:許多人受傷,本地急救員根據傷勢等級分批處理,先將受傷嚴重的分配上救護車送去醫院;輕傷也多是皮外傷,有人頭破血流的坐在草地上,兩眼無神。
更多的人雙眼茫然,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麽。
小城市幾乎沒有對這種重大事件的處理能力,壓根沒有應急措施,現場於是頗為混亂。
fbi隻負責處理爆炸案,不會負責處理這些瑣事,當地警局和校警、學校職工非常忙亂,市長和警察局長正在跟fbi開會,警察局副局長約翰遜也沒有這種經驗,居然跑來請示肯尼思議員。
這種事情肯尼思也沒有經曆過,他隻在文件裏看過關於恐怖襲擊之後的緊急處理方案,純屬紙上談兵層麵。報告裏怎麽說的?他拚命回憶。fbi做的沒錯,要盡快撤走大樓裏的人,然後查看是否還有其他未引爆的□□,然後呢?
怎麽處理現場群眾?
需要什麽部門配合?
各部門都要做些什麽?
他想去看未婚妻,但他也不能扔下這麽多人不管,他是國會議員,是人民代表,紐黑文不是他的選區,但他也不能一走了之。
他讓布魯克立即趕去波士頓,愛德華·沃倫乘直升機趕了過來,等愛德華落地,她便乘直升機立即去波士頓的急救中心,到了之後有任何情況都第一時間打電話匯報。
作者有話說:
*耶魯法學院爆炸案取材自2003年5月底耶魯法學院的爆炸事件,當時正值考試周末尾,爆炸發生在一間空教室裏,無人傷亡。
第417章
◎政界金童肯尼思◎
記者一窩蜂的上前問肯尼思議員:你在現場嗎?你是目擊者嗎?阿妮婭怎麽樣了?阿妮婭受傷了嗎?阿妮婭在哪裏?
肯尼思沒有理會記者, 而是詢問市長,紐黑文有急救中心嗎,醫院能處理這麽多傷員嗎, 紐黑文因為有耶魯大學才有一家比較大的醫院, 普通十幾萬人口的小城市一般都不會有這麽大的醫院,本地醫院按說肯定處理不了。傷員分別送往紐黑文醫院和哈特福德醫院、波士頓醫院,不過多少有點混亂, 急救員不是現場總調度,對於醫院已經接收多少傷員並不清楚,有人到了紐黑文醫院才被告知已經無法處理,要轉去哈特福德或波士頓。
紐黑文市長有點糾結, 按說這是他在全國性電視台上露臉的機會,但有小肯尼思在, 基本沒他什麽事了,媒體記者全都圍著肯尼思議員提問, 沒幾個人想起來他才是紐黑文最高行政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