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雅與加拉貝迪安的想法一致:如果法律落伍了,那麽便修訂法律。先看看能否修訂馬薩諸塞州的相關法律,找一個州議員提出有關未成年強||奸案的法案,將時限延長,如此一來便可以在法院順利立案,而不是非得去找到一個未滿三年的受害者——也就是一個孩子。


    換做別人都不敢說有這個“能力”,而她不一樣,她是……嗯她在美國就是肯家的人,她不是教徒,肯家的權勢也能夠盡量保護她不受威脅。


    嗐,這是加拉貝迪安不知道天主教會也不是一片淨土。


    送走加拉貝迪安之後,瑪雅送來幾份請柬,其中就有天主教會慈善晚宴的請柬。


    因吹斯聽。


    “你要去嗎?”張文雅翻看請柬。


    “去哪裏?”


    她將天主教會慈善晚宴的請柬遞給他。


    肯尼思冷笑了一下,“去。正好看看這位大主教要說些什麽。”


    “天主教會還真是一點都不在意呢。梵蒂岡不會召回他嗎?”


    “理論上應該會召回他,但可能梵蒂岡不會將之當做什麽‘大事’。”


    嘖嘖。


    從《波士頓環球報》的報道來看,神甫戀||童||癖肯定不是美國獨有的事情,梵蒂岡也許真的不會將之當成什麽“頭等大事”。


    “很悲哀呀,那些孩子將神甫當成人生導師,而那些混蛋——人渣卻利用孩子們的信任犯下了罪行,這個世界到底怎麽了?”


    更可悲的是,這種事情也不隻是在資本主義國家發生。


    作者有話說:


    *哎呀那本不好看的,2015年寫的,寫了400萬字,2017年完本,就是男頻文裏的無腦爽文,男主捧鄧麗君,蘇菲瑪索,麥當娜等等明星,從香港到好萊塢,到矽穀,什麽娛樂圈電影界it高科技製片公司投資哇哇十項全能,比爾蓋子對全能男主納頭便拜,走哪都是明星美女投懷送抱,鄧麗君趙雅芝都給男主生了娃,還有奧納西斯之女克裏斯蒂娜,結沒結婚我沒看到,所以小肯慘成“便宜小舅子”。


    第631章


    ◎為了孩子!◎


    她悶悶不樂, “一想到這個世界上居然會有這麽多的——罪惡,我就寢食難安。約翰,我們有能力保護愛文嗎?”


    “盡我們的所能。”攬著她肩頭, 肯尼思也有些心情沉重:波士頓被視為肯尼思家族的老家, 而這件事說明了肯家在波士頓的影響力越來越小。不敵天主教會倒也不算稀奇,畢竟天主教會可是掌控波士頓一百多年了;但如果敵人可以買通神職人員對肯家的孩子進行死亡威脅,這也太過分了!


    肯家的起家說起來不太光彩, 老喬祖父的父親、肯家的曾祖父帕特裏克販賣私酒起家,大賺一筆後,便將兒子約瑟夫送進哈佛大學深造。肯家起源於老帕特裏克,發跡於約瑟夫, 隻用了三代時間便成了總統家族,可以說時也運也。老喬祖父的魄力才是這個家族興起的決定性因素, 狼爸虎媽組合教養出了九個出色的孩子——


    “我很害怕,我擔心我們沒法保護孩子——孩子們, 愛文也許不會遭遇什麽人渣神甫, 但也許會有別的事情。你們家的敵人還在暗處,我們不知道他是誰、他們是誰,他們會想要傷害愛文嗎?”張文雅眼淚汪汪, “我們真的能保護他們嗎?”


    肯尼思十分驚訝, 並且也十分擔憂。“別傻了,你可能把美國想得太恐怖了一點。”


    “不會嗎?他們連總統都敢殺死,還有什麽做不出來呢?”


    他無言以對:命懸一線的感覺不是很好,之前的三十多年有母親為他遮擋風雨, 但現在……危險臨近, 他必須支棱起來, 保護妻子和孩子。


    政治就是無所不在的博弈、利益交換, “利益”是永遠的籌碼,“理想”反而不是。


    這個世界是多麽荒誕呀!


    波士頓的神職人員威脅小帕特裏克姐弟三人是二十一年前的事情,當時姐弟三人根本沒記住對方長什麽模樣,事後也沒有找到此人;此人是否是真的神職人員也不一定,沒準是偽裝者。說明對方並不介意對孩子下手,如果泰德一心想要重振肯家、參選總統,並且還受到歡迎,那麽等待姐弟三人的可能就是實質性的傷害了。


    泰德幸而連黨內初選都沒打贏,當時美國群眾也都覺得他不如兩位哥哥。泰德不得不痛苦的認識到,想要重振家族靠他是不行了,隻能看下一代。


    *


    過了兩天,張文雅與肯尼思低調的造訪了《波士頓環球報》總部。


    《波士頓環球報》1993年初被《紐約時報》收購,之後數年內環球報仍然沒有擺脫訂閱數下滑的窘況,於是《紐約時報》2001年七月空降了一位主編,這位主編拍板定下挖掘“神甫性||侵幼童案”,沒想到真的搞了個大新聞。


    全球傳統紙媒都麵臨共同的困境,年輕人越來越習慣從互聯網上得到訊息,想要吸引讀者回流,需要記者們更加的努力、深入挖掘題材。


    記者們也是看著美國之子長大的,不論年長年輕、記者編輯職員,都很興奮激動。


    肯尼思非常擅長這種場合,他幾乎與每一個人握手,表揚他們“幹的好!”、“美國需要你們這樣不畏艱險不畏困難的良心媒體人”,對“聚焦”專欄四人組更是給予了高度評價。


    報道仍然陸續刊發,每天都有追蹤報道,涉及大波士頓地區天主教會將近九十名神甫,時間跨度長達百年,有些神甫和幸存者已經不在人世了。波士頓地區乃至整個新英格蘭地區的天主教堂都受到影響。


    教徒們很糾結,一方麵他們從第一次上教堂開始就形成了對神職人員的尊敬和信任,但另一方麵,不斷出現的人名(包括加害者和幸存者)又說明這個係統是絕對有問題的。教徒們非常憤怒:誰該為此負責?誰?!


    誰來救救我們的孩子?


    誰?!


    *


    弗蘭克也很糾結,一方麵他不願意肯尼思介入這次性||侵事件,恐將導致天主教會暗地反對這位美國之子,肯尼思愛爾蘭後裔的身份未必能敵得過天主教會的詆毀,還有可能會把愛文尚未洗禮的事兒專門拿出來說。


    幾位幕僚包括競選經理查理為這事開了好幾次會議,幾乎每次都不歡而散。查理更激進,他認為如果這麽大的事情小約翰·肯尼思不發表意見,到大選的時候肯定會被競爭對手抨擊“裝聾作啞”,小布希又不是天主教徒,他當然沒有這方麵的顧忌,可以隨便開腔。


    現在的難點就在於肯尼思不可能不發表意見,但這次演講稿要怎麽寫很有講究,最好的策略實際還是《波士頓環球報》的策略,劍指天主教會這種“捂蓋子”的處理方式,而不能一下子魯莽的剝離天主教會。


    最好再呼籲一下梵蒂岡改改他們從中世紀以來的“捂蓋子”的習慣,直接將此事拔高到教會體係,而不是教會本身。新千年到了,梵蒂岡也該與時俱進,真正的成為教徒們心靈的殿堂,而不是藏汙納垢之所。


    之後還要回歸美國,呼籲美國各州修改法律,正因為有關法律不健全,使得天主教會能以極低的代價“搞定”一個個“幸存者”。這些幸存者都是孩子,而我們之所以努力建設國家,就是為了給孩子們一個安全健康的成長環境。


    結尾再次強調孩子是未來,我們再也不能坐視孩子的利益受到侵害,我們美國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美國是文明的燈塔,美國應該為世界各國做出榜樣,真理的旗幟永不磨滅!


    *


    這次演講是在周日的天主教會慈善晚宴第二天在肯尼思總統圖書館暨博物館大門外做的,春寒料峭,波士頓的二月還很冷,群眾的熱情卻十分高漲:波士頓人民就是想來聽聽美國之子到底要說些什麽。現場除了一大堆凍得鼻頭發紅的媒體記者之外,還有數千名波士頓以及附近城市的群眾。


    張文雅抱著愛文坐在演講台後麵,愛文睜大圓溜溜的藍眼睛,一點不怵,還很高興呢。


    媒體記者和群眾都很高興能看到他們的美國王室一家三口,王室夫婦有了孩子,肯定會更關注兒童利益,人美心善說的就是他倆。肯尼思的演講也極為完美,很有格局,直指梵蒂岡,簡直就是隔空跟教皇陛下喊話了。


    周日的天主教會慈善晚宴張文雅沒去,肯尼思帶著弗蘭克和愛德華·沃倫一起去了。據說大主教勞跟肯尼思一陣語言交鋒,不過說的很含蓄,沒有直接拿選票威脅。估計勞也明白這次不能靠錢蒙混過關了,索性放棄治療。


    沃倫這幾天緊張兮兮,走哪都覺得有人不懷好意,特別是周一這天演講日,要是有個亡命之徒在肯尼思總統的圖書館門口槍殺了美國之子,那就是絕對轟動新聞了!


    為雇主的安全不惜工本,除了他倆自己的安保人員之外,特勤局也調了一支五人小組飛到波士頓執行安保任務。


    幸而平安無事。


    發表過演講之後,當晚飛去紐約,參加周二的唐人街春節遊行。周三,蘇珊乘坐自家的私人飛機飛到紐約,接走了愛文;張文雅則跟肯尼思去歐洲旅遊散心。


    周四又是聖瓦倫丁節,兩個人互相贈送了禮物,肯尼思送給張文雅一隻綠寶石手鐲,張文雅則送給他一對袖扣。


    這一天,沒有愛文,也沒有別的煩心事兒,他倆在自己的上東區家裏度過了兩個人的情人節。


    *


    扔下哭哭啼啼的奶娃娃,一時間居然有點不習慣。


    肯尼思倒是爽得很:愛文是很可愛,但他還是個隻知道吃了睡睡了吃的奶娃娃,又不會笑,也不會爬,整天軟趴趴的,不好玩。


    整整六周,他倆每天的話題全是愛文,都沒有自己的二人世界啦!他很擔心他倆的愛情因此變淡了,全都是孩子孩子孩子,這可要不得!


    他興致勃勃計劃旅遊,先去瑞士,瑞士的二月正是滑雪季節,張文雅怕冷,因此他們認識多年居然從未去滑過雪。其實現在去滑雪也不太合適,中醫講產後要保暖,是不好跑去滑雪的。


    他們包了半座旅館,帶了自己的滑雪服、滑雪雪具,不差錢的大少爺什麽都要最好的。


    穿著滑雪服、戴著雪帽、滑雪眼鏡,也很少有人認出他倆,於是十分愜意的玩了五六天。離開瑞士之後一路開車南下,越過阿爾卑斯山,直達意大利境內。


    從意大利由北到南,氣候越來越溫暖。


    路過羅馬,但沒有去梵蒂岡,也沒有跟什麽神職人員見麵。


    一直玩到聖帕特裏克節前夕才返回美國。


    今年是911之後的第一個聖帕特裏克節,因此王室夫婦將參加今年紐約的聖帕特裏克節活動。


    回了美國,一大堆事兒都來了。


    先是國會眾議院火速拿出《薩班斯法||案》的第一版,提交到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討論,內容主要集中在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監管方麵。安然公司的破產出乎意料、影響深遠,必須出台相應的法律約束會計師與會計事務所。


    作者有話說:


    *中招了,第一天,還沒有發燒,頭疼得厲害,渾身肌肉酸痛。


    第632章


    ◎人人都愛小約翰◎


    不過這麽短的時間, 也拿不出什麽完備的法案,兩院對於法案的通過是先交由各自行業的委員會討論,拿出定案後再提交到兩院投票表決;所有議員都可以對法案提出意見和建議, 還可以將之前提出的法案合並。


    馬薩諸塞州方麵, 由肯家支持的一名州議員提交了將未成年訴□□案的時限由原本的三年提高到十五年的法案,目前正在麻省州眾議院進行討論。


    《波士頓環球報》做的是“揭露”和“曝光”,但之後的事情還有很多, 犯下罪惡的人不能以神職人員的身份逃脫法律的懲罰,更不能以一點點金錢打發那些受害者。


    張文雅在《紐約時報》的專欄上接連發表數篇文章,猛烈抨擊了天主教會包庇縱容性侵神甫的惡行,美國是宇宙強國、全球標杆, 孩子則是人類的未來,如果美國都無法為世界作出榜樣, 人類將沒有“希望”。


    《紐約時報》也不過是喉舌,老板的意識形態對下屬媒體的傾向影響很大, 《紐約時報》總體而言是□□的, 因為美國的政治黨||派的原因,大部分時候傾向於自由派的民主黨,但也會根據“時勢”有所選擇, 必要的時候是政府的“排頭兵”, 營造“輿論”。


    《紐約時報》給張文雅的權限極大,她有一名專屬編輯審稿,至今為止,編輯還從未將她的專欄稿打回來。


    美國是很奇怪的國家, 可以說任何事情都跟政治有關, 這是跟美國“全民競選”的政治製度分不開的。不管政治家們是否了解發生的事情, 民眾希望他們能有所回應、做出挽回或者補救。


    議員絕不能劃水, 所有提交兩院投票的法案都要看並且看懂,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肯尼思當了參議員之後,幕僚班子擴容一倍還有多。他需要至少兩名法律顧問、兩名法律助理,有新聞秘書和發言稿撰稿人,還有不同方麵的政治顧問;辦公室有行政主任和行政秘書處理瑣事,大辦公室有至少二十名正式員工和數名實習生。


    想為小肯尼思參議員服務的職員和實習生多得數不清!


    投遞過來的電子簡曆有上千份,另有一大堆走後門想為自家子侄安排一個職位的,還有走後門走到張文雅這兒來的。


    美國群眾之前就一直盼望小約翰能從政,他現在真的順應了“民意”從政了,壓力也比別人大,所有人都會看著他,大事小事都想知道他的看法。


    她也一樣。她的讀者們也希望知道她的看法,做意見領袖壓根不要害怕說話、說實話,創普滿嘴跑火車不還是當上了美國總統嗎?所以你說了些什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態度,你必須有態度。


    現在民主黨內部都視張文雅為“萊麗第二”,她除了不能競選總統和副總統之外,定居美國已經超過九年,已經滿足競選國會參議員的最基本條件。肯尼思如果2004年大選獲勝,幹滿八年卸任,到時候張文雅也才三十九歲,完全可以競選國會參議員,相信以前總統丈夫的助選,她的勝出應該沒有什麽問題。


    弗蘭克也問過張文雅是否有意在美國從政,她還沒有想好,說還是等到2004年年底再說吧。


    *


    蘇珊將愛文送到紐約。


    小家夥還差十天到三個月,長得白白胖胖,體重也增加的很快,比剛出生時候的體重增加了一倍有多,現在有六公斤重。個兒也長高了,現在有七十厘米,剛出生的時候是五十二厘米。


    就是這熊孩子一個月沒見到爸爸媽媽,已經不認識爸爸媽媽了。肯尼思想抱他,這孩子直扭腦袋,還很不給麵子的大哭起來。


    給張文雅樂得不行。


    “怎麽不認識爸爸了?那認不認識媽媽?”她從保姆手裏抱過愛文,親了親他的小腦門兒,“我是媽媽呀,媽媽帶你玩好不好?”


    又問保姆,“他會翻身了嗎?”


    特蕾莎笑著說:“會翻身了,前天就會翻身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九零億萬美元保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米迦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米迦樂並收藏九零億萬美元保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