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節
古早文女配改拿爽文劇本 作者:臨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衛妍默默點了點頭,心道:難怪琴音會在一種難言的悲涼中走向曲終。
眾人這會兒也已經回過了神,有些人的眼中還有些濕潤,似是剛剛正沉浸其中,心有所感。
是《四季》,還是《母親》?
同樣的旋律,因為不同的詮釋,所演繹出來的意境竟是如此的天壤之別。
若別人隻是在聽琴音,那衛妍所聽的就不單單是琴音,而是演奏者的心。
的確。
在趙元柔彈奏的時候,是有一種四季的變遷在裏麵。
然而,在聽過剛剛那一曲後,這所謂的“四季”就顯得有些牽強和單薄了,躍然曲中的是一個孩童的成長,每一段的轉折都是那麽的流暢和自然,有一種水到渠成的真實,曲調的一切變化都是順理成章,渾然天成的。
一曲終了,細細回憶,這種感覺就更加明顯。
不是“四季”啊……
“顏姐姐沒有用曲譜。”程初瑜恰如其分地開口了,打斷所有人的思緒。
眾人呆了一呆,慢一拍地想到,是啊,盛兮顏剛剛沒有用曲譜!
“方才趙姑娘說,這曲子是她譜的吧?”有一個姑娘忍不住提了一句。
既然趙元柔說是她譜的,那麽她理所當然沒有譜子也能彈。
可是盛兮顏呢?她也沒有譜子啊!
盛兮顏隻聽趙元柔彈了一遍,就全都記住了,還順便把曲子的意境也改了?
這實在不符合常理!
一時間,不少人都想到了這一點,神情有些複雜。
趙元柔更是如此。
趙元柔緊緊地盯著盛兮顏,眸光閃動,長長的睫毛半遮眼簾,掩住了眼底的情緒。
“顏姐姐的記性可真好啊。”程初瑜已經大致猜到是怎麽一回事了,不忘煽風點火地說道,“聽了一遍就記住了啊,我就記不住。”
她特意放開了聲音,不止傳遍了花榭,連趙元柔她們所在的暖亭也聽得一清二楚。
是啊,除了天縱奇才,誰能隻聽一遍就記住整首曲子,怕是連衛妍都辦不到。
所以,這曲子……
程初瑜撫掌讚道:“顏姐姐不但記性好,天份也好,居然改的比‘原版’好多了,真是讓人佩服。”
這話說的,頗有一種含沙射影的味道。
趙元柔忍了又忍,這會兒實在忍不住了,冷哼著質問道:“程姑娘,你是什麽意思?”
“你想的是什麽意思,我就是什麽意思。”程初瑜半點不怵地懟了回去。
盛兮顏黑白分明的杏眸落在了趙元柔的身上,她看著她,平靜而又清晰地說道:“這首曲子名叫《母親》。”她刻意停頓了幾息,又道,“是我十二歲那年譜的。它不叫《四季》!”
許家世代行醫,唯獨許氏在醫術上毫無天賦,許老太爺憐她寵她又縱著她,她不想學,從來不會逼她學。
許氏隻對琴有興趣。
許老太爺就在梁州給她請了師傅教導,許氏未出閣的時候,琴藝在梁州也頗有幾分盛名。
盛兮顏三歲開蒙時,許氏就開始教她學琴。
許老太爺曾說過她的五感比尋常人要敏銳,因而她的音感也極佳。隻不過,盛兮顏不喜歡琴,又仗著許氏寵她,學得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總是耍賴。
後來,許氏過世了,盛兮顏想學也沒有人教了。
她花了整整四年的時候,才譜成了這首曲子,寄托了心中所有的思念。
盛兮顏從來沒有在外人麵前彈奏過,她不知道為什麽趙元柔會有曲譜!
趙元柔臉色微變,冷哼著反問道:“表姐的意思是,我盜用了你的曲子?”
“對。”盛兮顏說得斬釘截鐵。
“開什麽玩笑。”趙元柔像是聽到了什麽天大的笑話,“這是《四季》,不叫什麽《母親》,你弄錯了。”
其他人聞言,不由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論意境,的確是盛兮顏所彈奏的更能讓她們心有感觸,也更加的渾然天成,可是趙元柔也不差啊。
但單憑此,就認定曲子是盛兮顏的,似乎不太妥當。
衛妍也是這樣的想法,僅以意境和琴技來定真假,並不公平。
趙元柔緊緊地捏著拳頭,嘴唇抿成了一條直線,似是受了天大的委屈,百口莫辨別。
盛兮顏沒有失望。
她一早就知道,單自己這區區幾句話,根本不可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而且曲譜已經沒有了。
她寫完以後,就在娘親的生祭時,化了。
從那以後,她再也沒有碰過琴。
“柔表妹,既然你非說這是《四季》,也罷……”盛兮顏看著似乎是退讓了一步。
鄭心童無趣地撇了撇嘴,跟慶月說道:“我還以為這位盛大姑娘多有風骨呢,也不過如此……”
她話音還沒落下,盛兮顏話鋒一轉,又道:“不過,柔表妹,方才你寫的那首《梅花》,也是你自己做的嗎。”
她似笑非笑地看著趙元柔,眼中的意思,似乎是在說:你連曲譜都抄了,《梅花》也是抄的吧,你這四個魁首簡直徒有虛名。
趙元柔眸光冰冷,死死地盯著她,冷聲道:“顏表姐,你別太過份了!”
盛兮顏一副坦然的樣子:“到底是不是呢?”
她向前走了一小步,僅僅隻是一小步,卻帶著一種迫人的威壓,不怒自威。
趙元柔莫名地回避了她的目光,然後才道:“當然!”
盛兮顏發出一聲輕笑,慢條斯理地問道:“表妹,我一直都好奇,為什麽你的文風這般多變。”
無論是上一世,還是現在,趙元柔寫的所有詩詞全都膾炙人口,讓人驚豔。
她詩詞的風格太多樣了,或是雄渾,或是豪放,或是悲慨,或是衝淡……
就算盛兮顏不擅長作詩論賦,也知道,詩詞大多都是有感而發,做詩之人的性情,心境都會對寫出來的詩詞有所影響。可是,趙元柔卻能在同一時期寫出這麽多風格的詩詞。
尤其是上次的《俠客行》,當時,趙元柔說的是從《十麵埋伏》中,心有所感。
在上一世,她分明是在送周景尋出征的時候,才做了這樣一首詩,同樣也是“心有所感”。
十麵埋伏是英雄末路的悲壯。
送夫出征應該是迎接凱旋的期盼和祝福吧?
盛兮顏怎麽都想不明,這兩件事能夠得到同樣的感觸,連做出來的詩也能一字不差。
隻不過,她寫的那些詩詞是過去從來都沒出現過的,她說是她寫的,也就隻能相信是她寫的。
但是今天這首琴曲,分明是自己做的,趙元柔也理直氣壯的占為了己有!直到現在,她也沒有半點心虛和內疚。
能厚顏無恥到如此地步,說不定就是個慣犯!
她能占了自己的曲譜,說不定也占用了別人的詩詞!
盛兮顏定了定神,說道:“今日表妹的《梅花》,實在讓人意猶未盡,表妹要不要再做一首讓我開開眼界。”
趙元柔深深地注視著她,眼底沉沉的。
現在已經由不得她退了,但凡她退半步,就會落實了盛兮顏的指控。
盛兮顏選在這個時候為難她,不過就是看她得了四個魁首,心生不服而已。
是啊,盛兮顏命好,出身也好,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作派,又豈能見得了自己比她出色呢?
趙元柔挑釁地說道:“做詩可以,我與表姐一人做一首,如何?”
盛兮顏故作沉吟,這才點了點頭:“表妹才名遠播,我甚是不及,不如,就讓我幾分,由我出題。”
趙元柔爽快道:“好。”
在詩詞上,她從來不會認輸,這是她的底氣。
趙元柔笑道:“請表姐出題。”
盛兮顏緩緩道來:“以戰爭為題。”
戰爭。
這不是一個常見的題目,非常難。
她們都是閨閣女子,從未經曆過戰爭,更未上過戰場,哪怕程初瑜曾在北境待過,北境有鎮北王府護著,戰爭對她來說也太遠了。
沒有所感,又哪裏寫得出什麽悲壯大氣的句子來。
不少人都覺得盛兮顏這是故意要為難趙元柔。
趙元柔的麵容堅毅而又自信,想也不想,就應下了。
她這番毫不退讓態度,沒有一絲心虛,讓人不由想著:曲譜的事也許真是誤會吧。這兩個人本就是表姐妹,平日裏也肯定常來常往,一起譜個曲子,彈個琴什麽也尋常。如今鬧翻了,盛兮顏故意借此為難也是有可能的。
盛兮顏向衛妍福身道:“請衛大家借筆墨一用。”
衛妍:“……”
她思忖片刻,讓使女們伺候筆墨。
使女們先是把暖亭裏的古琴和琴案撤走,又擺放上了兩個書案,擺好紙墨紙硯,就靜靜地退到一邊。
兩人一人一個書案,背對而立。
誰也沒有多加猶豫和思考,全都一氣嗬成,這做詩之快,讓所有人都有些瞠目結舌。
趙元柔做詩一向很快,沒想到盛兮顏也不遑多讓啊。
不多時,兩人就各自做出了一首詩,吹幹後,使女正要送到衛妍手裏,有人過來與衛妍耳語了幾句。
衛妍微皺了下眉,親手捧著這兩首詩去了太後的花榭。
“給哀家看看。”太後向她招手道。
眾人這會兒也已經回過了神,有些人的眼中還有些濕潤,似是剛剛正沉浸其中,心有所感。
是《四季》,還是《母親》?
同樣的旋律,因為不同的詮釋,所演繹出來的意境竟是如此的天壤之別。
若別人隻是在聽琴音,那衛妍所聽的就不單單是琴音,而是演奏者的心。
的確。
在趙元柔彈奏的時候,是有一種四季的變遷在裏麵。
然而,在聽過剛剛那一曲後,這所謂的“四季”就顯得有些牽強和單薄了,躍然曲中的是一個孩童的成長,每一段的轉折都是那麽的流暢和自然,有一種水到渠成的真實,曲調的一切變化都是順理成章,渾然天成的。
一曲終了,細細回憶,這種感覺就更加明顯。
不是“四季”啊……
“顏姐姐沒有用曲譜。”程初瑜恰如其分地開口了,打斷所有人的思緒。
眾人呆了一呆,慢一拍地想到,是啊,盛兮顏剛剛沒有用曲譜!
“方才趙姑娘說,這曲子是她譜的吧?”有一個姑娘忍不住提了一句。
既然趙元柔說是她譜的,那麽她理所當然沒有譜子也能彈。
可是盛兮顏呢?她也沒有譜子啊!
盛兮顏隻聽趙元柔彈了一遍,就全都記住了,還順便把曲子的意境也改了?
這實在不符合常理!
一時間,不少人都想到了這一點,神情有些複雜。
趙元柔更是如此。
趙元柔緊緊地盯著盛兮顏,眸光閃動,長長的睫毛半遮眼簾,掩住了眼底的情緒。
“顏姐姐的記性可真好啊。”程初瑜已經大致猜到是怎麽一回事了,不忘煽風點火地說道,“聽了一遍就記住了啊,我就記不住。”
她特意放開了聲音,不止傳遍了花榭,連趙元柔她們所在的暖亭也聽得一清二楚。
是啊,除了天縱奇才,誰能隻聽一遍就記住整首曲子,怕是連衛妍都辦不到。
所以,這曲子……
程初瑜撫掌讚道:“顏姐姐不但記性好,天份也好,居然改的比‘原版’好多了,真是讓人佩服。”
這話說的,頗有一種含沙射影的味道。
趙元柔忍了又忍,這會兒實在忍不住了,冷哼著質問道:“程姑娘,你是什麽意思?”
“你想的是什麽意思,我就是什麽意思。”程初瑜半點不怵地懟了回去。
盛兮顏黑白分明的杏眸落在了趙元柔的身上,她看著她,平靜而又清晰地說道:“這首曲子名叫《母親》。”她刻意停頓了幾息,又道,“是我十二歲那年譜的。它不叫《四季》!”
許家世代行醫,唯獨許氏在醫術上毫無天賦,許老太爺憐她寵她又縱著她,她不想學,從來不會逼她學。
許氏隻對琴有興趣。
許老太爺就在梁州給她請了師傅教導,許氏未出閣的時候,琴藝在梁州也頗有幾分盛名。
盛兮顏三歲開蒙時,許氏就開始教她學琴。
許老太爺曾說過她的五感比尋常人要敏銳,因而她的音感也極佳。隻不過,盛兮顏不喜歡琴,又仗著許氏寵她,學得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總是耍賴。
後來,許氏過世了,盛兮顏想學也沒有人教了。
她花了整整四年的時候,才譜成了這首曲子,寄托了心中所有的思念。
盛兮顏從來沒有在外人麵前彈奏過,她不知道為什麽趙元柔會有曲譜!
趙元柔臉色微變,冷哼著反問道:“表姐的意思是,我盜用了你的曲子?”
“對。”盛兮顏說得斬釘截鐵。
“開什麽玩笑。”趙元柔像是聽到了什麽天大的笑話,“這是《四季》,不叫什麽《母親》,你弄錯了。”
其他人聞言,不由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論意境,的確是盛兮顏所彈奏的更能讓她們心有感觸,也更加的渾然天成,可是趙元柔也不差啊。
但單憑此,就認定曲子是盛兮顏的,似乎不太妥當。
衛妍也是這樣的想法,僅以意境和琴技來定真假,並不公平。
趙元柔緊緊地捏著拳頭,嘴唇抿成了一條直線,似是受了天大的委屈,百口莫辨別。
盛兮顏沒有失望。
她一早就知道,單自己這區區幾句話,根本不可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而且曲譜已經沒有了。
她寫完以後,就在娘親的生祭時,化了。
從那以後,她再也沒有碰過琴。
“柔表妹,既然你非說這是《四季》,也罷……”盛兮顏看著似乎是退讓了一步。
鄭心童無趣地撇了撇嘴,跟慶月說道:“我還以為這位盛大姑娘多有風骨呢,也不過如此……”
她話音還沒落下,盛兮顏話鋒一轉,又道:“不過,柔表妹,方才你寫的那首《梅花》,也是你自己做的嗎。”
她似笑非笑地看著趙元柔,眼中的意思,似乎是在說:你連曲譜都抄了,《梅花》也是抄的吧,你這四個魁首簡直徒有虛名。
趙元柔眸光冰冷,死死地盯著她,冷聲道:“顏表姐,你別太過份了!”
盛兮顏一副坦然的樣子:“到底是不是呢?”
她向前走了一小步,僅僅隻是一小步,卻帶著一種迫人的威壓,不怒自威。
趙元柔莫名地回避了她的目光,然後才道:“當然!”
盛兮顏發出一聲輕笑,慢條斯理地問道:“表妹,我一直都好奇,為什麽你的文風這般多變。”
無論是上一世,還是現在,趙元柔寫的所有詩詞全都膾炙人口,讓人驚豔。
她詩詞的風格太多樣了,或是雄渾,或是豪放,或是悲慨,或是衝淡……
就算盛兮顏不擅長作詩論賦,也知道,詩詞大多都是有感而發,做詩之人的性情,心境都會對寫出來的詩詞有所影響。可是,趙元柔卻能在同一時期寫出這麽多風格的詩詞。
尤其是上次的《俠客行》,當時,趙元柔說的是從《十麵埋伏》中,心有所感。
在上一世,她分明是在送周景尋出征的時候,才做了這樣一首詩,同樣也是“心有所感”。
十麵埋伏是英雄末路的悲壯。
送夫出征應該是迎接凱旋的期盼和祝福吧?
盛兮顏怎麽都想不明,這兩件事能夠得到同樣的感觸,連做出來的詩也能一字不差。
隻不過,她寫的那些詩詞是過去從來都沒出現過的,她說是她寫的,也就隻能相信是她寫的。
但是今天這首琴曲,分明是自己做的,趙元柔也理直氣壯的占為了己有!直到現在,她也沒有半點心虛和內疚。
能厚顏無恥到如此地步,說不定就是個慣犯!
她能占了自己的曲譜,說不定也占用了別人的詩詞!
盛兮顏定了定神,說道:“今日表妹的《梅花》,實在讓人意猶未盡,表妹要不要再做一首讓我開開眼界。”
趙元柔深深地注視著她,眼底沉沉的。
現在已經由不得她退了,但凡她退半步,就會落實了盛兮顏的指控。
盛兮顏選在這個時候為難她,不過就是看她得了四個魁首,心生不服而已。
是啊,盛兮顏命好,出身也好,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作派,又豈能見得了自己比她出色呢?
趙元柔挑釁地說道:“做詩可以,我與表姐一人做一首,如何?”
盛兮顏故作沉吟,這才點了點頭:“表妹才名遠播,我甚是不及,不如,就讓我幾分,由我出題。”
趙元柔爽快道:“好。”
在詩詞上,她從來不會認輸,這是她的底氣。
趙元柔笑道:“請表姐出題。”
盛兮顏緩緩道來:“以戰爭為題。”
戰爭。
這不是一個常見的題目,非常難。
她們都是閨閣女子,從未經曆過戰爭,更未上過戰場,哪怕程初瑜曾在北境待過,北境有鎮北王府護著,戰爭對她來說也太遠了。
沒有所感,又哪裏寫得出什麽悲壯大氣的句子來。
不少人都覺得盛兮顏這是故意要為難趙元柔。
趙元柔的麵容堅毅而又自信,想也不想,就應下了。
她這番毫不退讓態度,沒有一絲心虛,讓人不由想著:曲譜的事也許真是誤會吧。這兩個人本就是表姐妹,平日裏也肯定常來常往,一起譜個曲子,彈個琴什麽也尋常。如今鬧翻了,盛兮顏故意借此為難也是有可能的。
盛兮顏向衛妍福身道:“請衛大家借筆墨一用。”
衛妍:“……”
她思忖片刻,讓使女們伺候筆墨。
使女們先是把暖亭裏的古琴和琴案撤走,又擺放上了兩個書案,擺好紙墨紙硯,就靜靜地退到一邊。
兩人一人一個書案,背對而立。
誰也沒有多加猶豫和思考,全都一氣嗬成,這做詩之快,讓所有人都有些瞠目結舌。
趙元柔做詩一向很快,沒想到盛兮顏也不遑多讓啊。
不多時,兩人就各自做出了一首詩,吹幹後,使女正要送到衛妍手裏,有人過來與衛妍耳語了幾句。
衛妍微皺了下眉,親手捧著這兩首詩去了太後的花榭。
“給哀家看看。”太後向她招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