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感歎一聲:“孩子還是小的時候可愛,大了之後,翅膀硬了,就想往外飛。”
林西有兩個兒子,都十五六歲了,他們夫妻倆來北京之後,兩兄弟去英國讀書去了。
何家的院子和他們家是一樣的格局,家裏也請了人照顧家裏,聽林西說,請的人都是從香港帶過來的,還說今天可以嚐嚐香港那邊的口味。
坐下閑聊,張惠才知道,何康華是做投資生意的人,他想買地修樓,正在聯係這方麵的人脈。林西也不是什麽一般人,娘家也是做生意的,有家拍賣行,還投資拍電影。
“上周我第一次看到你們夫妻倆,簡直太登對了,要是去拍電影,肯定火。”
涵涵歪頭問:“林阿姨,像地道戰裏麵的人一樣嗎?”
林西哈哈大笑:“差不多,也稍微有點不一樣。”
張惠對什麽電影不感興趣,對林西娘家的拍賣行很感興趣,這會兒跟林西不熟悉,她也就是隨便問了幾句。
何家雖然是香港人,家裏人都不愛喝咖啡,都愛喝茶,張惠送去的茶葉很得何康華的心意,品了一杯後,連忙追問這是什麽茶。
“蒙頂山甘露。”
何康華不熟悉這款茶,張惠細心給他介紹,何康華問:“我能不能買一些,不用最好的,就今天你送我的這種,我想拿去贈送客戶。”
“沒問題,我還可以叫他們專門給你弄一款包裝,用精巧的木桶裝茶葉,設計的古樸好看。”
江明彥補充道:“我妻子是製作這款茶大師的唯一關門弟子!”
何康華對張惠立馬誇目相看:“沒想到張小姐還有這樣的本事。”
“您客氣了。”
林西道:“也別您啊您的,我和我丈夫比你們夫妻大十多歲,你們如果不嫌棄,不如喊他一身何哥吧。”
林西是個非常會活躍氣氛的人,有她在,就沒有冷場的時候。
林西跟張惠打聽花枝巷的其他人家,張惠給她介紹,除了他們兩家人,花枝巷另外還住著四家。
花枝巷也不算小,一共隻有六家人?
“不是,花枝巷一共有十三套院子,但是不是每套院子都有人住。”
比如他們家,住著一套院子,另外還有三套院子是他們家的。
“我猜測其他幾套空院子應該也是被人買下放著,暫時沒過來住。”
“原來是這樣。”
吃了午飯,又坐下聊了一會兒,孩子要睡午覺,他們夫妻才帶著孩子告辭。
何康華和林西把人送到門口,目送他們走遠了。
“這家人不簡單呐!”
何康華點點頭:“不是一般人家。”
殊不知,江明彥和張惠回到家,兩人也說了類似的話。
這次見麵之後,兩家人都覺得,以後可以多來往試試。
林西是個愛熱鬧的人,張惠在家不愛出門,她經常帶著點心過來看張惠,張惠也不好意思每次都吃林西的,一兩回總是要回一次。
林西才過來,對這裏不熟悉,張惠熟悉啊,經常帶著林西出門逛家,林西是個愛吃的,她們出門就變成出門尋覓好吃的。
張惠去上學,林西沒事兒也跟著去,她說這邊的大學跟香港不一樣。
具體哪裏不一樣,大概是求學的心不一樣。
這裏的學生,對於學習的渴望,出乎了林西的預料。
同時,林西覺得,等這樣的學子進入社會,國家肯定會越來越好。
??第46章
◎交好一方大佬◎
入夏後,跨院裏的風景好看起來,草木扶疏,花草飄香。
林西家就是個標準的四合院,院子裏光禿禿的,就放著幾個花盆,知道林西喜歡花園,入夏後,張惠經常邀請林西來家裏玩。
兩個人經曆不同,倒是有很多可以聊的話題,林西不止一次感歎,她們倆真的是相見恨晚。
林西優雅吃了塊小餅幹,又端起茶杯:“你們暑假出門玩,留我一個人在北京,我真是太無聊了。”
“少來,難道你不需要跟你家何康華出門應酬?”
林西笑了笑:“事情開展挺順利的,人家對投資歡迎得很,用不著怎麽應酬。”
“那你確實挺閑。”
“可不是嘛。”林西笑著問:“你們暑假出門玩兒,要不把我帶上?我就知道上海和北京,其他地方我都沒去過。”
“我要帶著孩子一起,一路上走得慢,恐怕會耽誤你時間。”
林西擺了擺手:“出門玩,本來就不是趕時間的事情,哪裏就怕耽誤時間了。”
林西早就和丈夫商量過了,他每天出門忙工作,她一個人在家也無聊,不如出門逛逛。
見林西不是隨口說說,真想去,張惠就隨口答應下來:“那咱們可說好了,到時候你要幫我帶孩子。”
“哈哈哈,沒問題,你家三個寶貝,哪一個我都喜歡。”
兩家人混熟了,說話也更加親近起來:“涵涵帶著森森和楓楓去你婆婆那兒了?”
“嗯,涵涵喜歡小妹妹,幾乎每個周末都要去老宅看看鑰鑰。”
“關心鑰鑰的頭發長起來沒有是不是?”
張惠無奈地笑:“你也知道。”
林西哈哈大笑,小姑娘真是太可愛了。
今天三姐弟沒有在老宅吃午飯,中午的時候就回來了,跟著去的萬嬸手裏還抱著個雕花木箱子。
萬嬸擦擦汗:“涵涵奶奶給的,您趕緊收起來。”
涵涵跑過來:“媽媽別,我要玩。”
“什麽東西?”張惠打開盒子。
涵涵得意道:“奶奶給我的寶貝,我和鑰鑰都有,弟弟沒有。”
什麽寶貝?林西湊過來看,一套五彩寶石打成的頭冠,還配有耳環、項圈、手鐲,林西驚訝地張大了嘴。
這套首飾看大小就知道,就是給幾歲孩子戴的,製作的非常精巧。
“我的天,這個鑲嵌工藝,太厲害了吧。”
因為是給小孩兒的,頭冠上的寶石都很小顆,厲害的不是寶石,厲害的是工藝。
林西拿起來仔細看:“我的天,我從小到大見過也擁有過很多珠寶,就沒有見過這麽厲害的做工,太精致了。”
林西沒見過,出身平凡的張惠,咳咳,還真見過,書房下麵的庫房裏還裝著不少一樣好看的首飾,那是婆婆給她的。
“媽媽給我梳頭,我想戴這個。”
“這麽古典的首飾,你也沒有衣服配,這樣,你等一段時間,我們去請老師傅給你做一套漢服。”
“啥漢服?”
“古代的衣服。”張惠摸摸女兒的小辮子:“等做出來你就知道了。”
森森和楓楓跑過來:“我們也要。”
“好,你們都有。”
張惠好奇:“你奶奶怎麽想起來給你首飾了?”
涵涵眨了眨眼:“我想給鑰鑰紮個小啾啾,奶奶說鑰鑰頭發少,頭皮嫩,紮小啾啾會扯的鑰鑰頭皮疼,奶奶說她有個頭冠,不用紮頭發,戴在腦袋上一樣好看。”
江楓接話:“然後奶奶就去屋裏拿了個頭冠出來,給鑰鑰戴上。”
“奶奶給鑰鑰那個比我小。”涵涵嘿嘿地笑。
涵涵特別喜歡那個五彩寶石打的頭冠:“媽媽,什麽時候帶我去做衣服呀?”
“下午去?”
“那什麽時候能做好呀?”
“那我可不知道。”
林西很感興趣:“下午去的時候叫我?”
“沒問題。”
張惠知道的那位陶師傅還是大嫂介紹給她認識的,從今年開始,一些小商販活躍起來,陶師傅又叫了一個幫手過來,張惠春天去做衣服的時候聽他說,新來的那位以前是行業內非常有名的繡娘。
張惠非常喜歡陶師傅的手藝,借這個機會,那就給全家人都做一套。
下午一家人過去,和張惠關係不錯的陶師傅笑道:“喲,帶著兒女都來了。”
張惠點點頭:“給孩子做一身舊式的衣服。”
“民國的還是清朝的?”
“明製的吧。”
“明製?”陶師傅說:“那我得去翻一翻祖上傳下來的本子。”
陶家以前家裏是開繡樓的人家,後來沒落了,但是祖上傳下來的看家東西都還在。
老舊的本子,上麵的字都是豎版繁體字,放得太久,有些字都模糊了,但是配圖都還清晰。
“哎,現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以後不怕人上門找事兒了,我找個空閑的時間,把這些手劄謄抄一遍,免得以後失傳了。”
“您說的是。”
陶師傅笑道:“上麵的有的樣式您盡管選,雖說不太熟悉,給我點時間,我肯定給您做出來。”
陶師傅感歎一句:“前些年日子過不下去了,多謝您一家幫襯,讓我能混口飯吃。”
“陶師傅嚴重了。”
林西在一旁看,指著一套翠綠的:“這套好看,配色精致,主色調看著清爽,適合日常,不像暗紅色、深藍色那樣濃重。”
張惠也覺得這套挺好看,和涵涵的五彩寶石也配,旁邊還有一套男裝,和女裝剛好是一套。
她和女兒一大一小兩套,江明彥和兒子一大兩小三套。
林西有兩個兒子,都十五六歲了,他們夫妻倆來北京之後,兩兄弟去英國讀書去了。
何家的院子和他們家是一樣的格局,家裏也請了人照顧家裏,聽林西說,請的人都是從香港帶過來的,還說今天可以嚐嚐香港那邊的口味。
坐下閑聊,張惠才知道,何康華是做投資生意的人,他想買地修樓,正在聯係這方麵的人脈。林西也不是什麽一般人,娘家也是做生意的,有家拍賣行,還投資拍電影。
“上周我第一次看到你們夫妻倆,簡直太登對了,要是去拍電影,肯定火。”
涵涵歪頭問:“林阿姨,像地道戰裏麵的人一樣嗎?”
林西哈哈大笑:“差不多,也稍微有點不一樣。”
張惠對什麽電影不感興趣,對林西娘家的拍賣行很感興趣,這會兒跟林西不熟悉,她也就是隨便問了幾句。
何家雖然是香港人,家裏人都不愛喝咖啡,都愛喝茶,張惠送去的茶葉很得何康華的心意,品了一杯後,連忙追問這是什麽茶。
“蒙頂山甘露。”
何康華不熟悉這款茶,張惠細心給他介紹,何康華問:“我能不能買一些,不用最好的,就今天你送我的這種,我想拿去贈送客戶。”
“沒問題,我還可以叫他們專門給你弄一款包裝,用精巧的木桶裝茶葉,設計的古樸好看。”
江明彥補充道:“我妻子是製作這款茶大師的唯一關門弟子!”
何康華對張惠立馬誇目相看:“沒想到張小姐還有這樣的本事。”
“您客氣了。”
林西道:“也別您啊您的,我和我丈夫比你們夫妻大十多歲,你們如果不嫌棄,不如喊他一身何哥吧。”
林西是個非常會活躍氣氛的人,有她在,就沒有冷場的時候。
林西跟張惠打聽花枝巷的其他人家,張惠給她介紹,除了他們兩家人,花枝巷另外還住著四家。
花枝巷也不算小,一共隻有六家人?
“不是,花枝巷一共有十三套院子,但是不是每套院子都有人住。”
比如他們家,住著一套院子,另外還有三套院子是他們家的。
“我猜測其他幾套空院子應該也是被人買下放著,暫時沒過來住。”
“原來是這樣。”
吃了午飯,又坐下聊了一會兒,孩子要睡午覺,他們夫妻才帶著孩子告辭。
何康華和林西把人送到門口,目送他們走遠了。
“這家人不簡單呐!”
何康華點點頭:“不是一般人家。”
殊不知,江明彥和張惠回到家,兩人也說了類似的話。
這次見麵之後,兩家人都覺得,以後可以多來往試試。
林西是個愛熱鬧的人,張惠在家不愛出門,她經常帶著點心過來看張惠,張惠也不好意思每次都吃林西的,一兩回總是要回一次。
林西才過來,對這裏不熟悉,張惠熟悉啊,經常帶著林西出門逛家,林西是個愛吃的,她們出門就變成出門尋覓好吃的。
張惠去上學,林西沒事兒也跟著去,她說這邊的大學跟香港不一樣。
具體哪裏不一樣,大概是求學的心不一樣。
這裏的學生,對於學習的渴望,出乎了林西的預料。
同時,林西覺得,等這樣的學子進入社會,國家肯定會越來越好。
??第46章
◎交好一方大佬◎
入夏後,跨院裏的風景好看起來,草木扶疏,花草飄香。
林西家就是個標準的四合院,院子裏光禿禿的,就放著幾個花盆,知道林西喜歡花園,入夏後,張惠經常邀請林西來家裏玩。
兩個人經曆不同,倒是有很多可以聊的話題,林西不止一次感歎,她們倆真的是相見恨晚。
林西優雅吃了塊小餅幹,又端起茶杯:“你們暑假出門玩,留我一個人在北京,我真是太無聊了。”
“少來,難道你不需要跟你家何康華出門應酬?”
林西笑了笑:“事情開展挺順利的,人家對投資歡迎得很,用不著怎麽應酬。”
“那你確實挺閑。”
“可不是嘛。”林西笑著問:“你們暑假出門玩兒,要不把我帶上?我就知道上海和北京,其他地方我都沒去過。”
“我要帶著孩子一起,一路上走得慢,恐怕會耽誤你時間。”
林西擺了擺手:“出門玩,本來就不是趕時間的事情,哪裏就怕耽誤時間了。”
林西早就和丈夫商量過了,他每天出門忙工作,她一個人在家也無聊,不如出門逛逛。
見林西不是隨口說說,真想去,張惠就隨口答應下來:“那咱們可說好了,到時候你要幫我帶孩子。”
“哈哈哈,沒問題,你家三個寶貝,哪一個我都喜歡。”
兩家人混熟了,說話也更加親近起來:“涵涵帶著森森和楓楓去你婆婆那兒了?”
“嗯,涵涵喜歡小妹妹,幾乎每個周末都要去老宅看看鑰鑰。”
“關心鑰鑰的頭發長起來沒有是不是?”
張惠無奈地笑:“你也知道。”
林西哈哈大笑,小姑娘真是太可愛了。
今天三姐弟沒有在老宅吃午飯,中午的時候就回來了,跟著去的萬嬸手裏還抱著個雕花木箱子。
萬嬸擦擦汗:“涵涵奶奶給的,您趕緊收起來。”
涵涵跑過來:“媽媽別,我要玩。”
“什麽東西?”張惠打開盒子。
涵涵得意道:“奶奶給我的寶貝,我和鑰鑰都有,弟弟沒有。”
什麽寶貝?林西湊過來看,一套五彩寶石打成的頭冠,還配有耳環、項圈、手鐲,林西驚訝地張大了嘴。
這套首飾看大小就知道,就是給幾歲孩子戴的,製作的非常精巧。
“我的天,這個鑲嵌工藝,太厲害了吧。”
因為是給小孩兒的,頭冠上的寶石都很小顆,厲害的不是寶石,厲害的是工藝。
林西拿起來仔細看:“我的天,我從小到大見過也擁有過很多珠寶,就沒有見過這麽厲害的做工,太精致了。”
林西沒見過,出身平凡的張惠,咳咳,還真見過,書房下麵的庫房裏還裝著不少一樣好看的首飾,那是婆婆給她的。
“媽媽給我梳頭,我想戴這個。”
“這麽古典的首飾,你也沒有衣服配,這樣,你等一段時間,我們去請老師傅給你做一套漢服。”
“啥漢服?”
“古代的衣服。”張惠摸摸女兒的小辮子:“等做出來你就知道了。”
森森和楓楓跑過來:“我們也要。”
“好,你們都有。”
張惠好奇:“你奶奶怎麽想起來給你首飾了?”
涵涵眨了眨眼:“我想給鑰鑰紮個小啾啾,奶奶說鑰鑰頭發少,頭皮嫩,紮小啾啾會扯的鑰鑰頭皮疼,奶奶說她有個頭冠,不用紮頭發,戴在腦袋上一樣好看。”
江楓接話:“然後奶奶就去屋裏拿了個頭冠出來,給鑰鑰戴上。”
“奶奶給鑰鑰那個比我小。”涵涵嘿嘿地笑。
涵涵特別喜歡那個五彩寶石打的頭冠:“媽媽,什麽時候帶我去做衣服呀?”
“下午去?”
“那什麽時候能做好呀?”
“那我可不知道。”
林西很感興趣:“下午去的時候叫我?”
“沒問題。”
張惠知道的那位陶師傅還是大嫂介紹給她認識的,從今年開始,一些小商販活躍起來,陶師傅又叫了一個幫手過來,張惠春天去做衣服的時候聽他說,新來的那位以前是行業內非常有名的繡娘。
張惠非常喜歡陶師傅的手藝,借這個機會,那就給全家人都做一套。
下午一家人過去,和張惠關係不錯的陶師傅笑道:“喲,帶著兒女都來了。”
張惠點點頭:“給孩子做一身舊式的衣服。”
“民國的還是清朝的?”
“明製的吧。”
“明製?”陶師傅說:“那我得去翻一翻祖上傳下來的本子。”
陶家以前家裏是開繡樓的人家,後來沒落了,但是祖上傳下來的看家東西都還在。
老舊的本子,上麵的字都是豎版繁體字,放得太久,有些字都模糊了,但是配圖都還清晰。
“哎,現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以後不怕人上門找事兒了,我找個空閑的時間,把這些手劄謄抄一遍,免得以後失傳了。”
“您說的是。”
陶師傅笑道:“上麵的有的樣式您盡管選,雖說不太熟悉,給我點時間,我肯定給您做出來。”
陶師傅感歎一句:“前些年日子過不下去了,多謝您一家幫襯,讓我能混口飯吃。”
“陶師傅嚴重了。”
林西在一旁看,指著一套翠綠的:“這套好看,配色精致,主色調看著清爽,適合日常,不像暗紅色、深藍色那樣濃重。”
張惠也覺得這套挺好看,和涵涵的五彩寶石也配,旁邊還有一套男裝,和女裝剛好是一套。
她和女兒一大一小兩套,江明彥和兒子一大兩小三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