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節
朕靠抽卡君臨天下[基建] 作者:紫舞玥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書局管事擦了把汗,小心翼翼開口:“大約有五百餘冊新書。如按成本價,倒也還好,隻不過……”
“隻不過如何?”
管事歎口氣道:“其中有三百冊書,是京城幾個學院預定的訂單,再過三天就要派人來取貨,這下都毀了。”
“賠錢倒還是小事,隻不過咱們書局剛剛打出去的招牌名聲,怕是……”
管事有些發愁,老板有錢,他是知道的,可對一間新書局而言,信譽非常重要,誰知剛開張不久就遇見這種事。
李計也在夥計人群裏,伸長脖子暗暗打量這幾位老板,紙坊、印刷廠和書局,據說都是同一位老板,應該就是這個姓花的公子,怎麽還有另外一個人?
比起這點好奇心,此刻,他更生氣於自己辛苦的勞動成果被毀,而且,他還記得昨天那個帶孫兒來買書的農家老漢,人家還等著蒙書呢。
“是人為的?”
“應該是。”管事是過來人,歎口氣,隱隱有點告誡老板的意味:“擋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咱們書局會不會行事太高調了點?或者……”
他想說不如提一提價格,不要跟別人差價太大,再說,自家也能賺更多,不知道為何老板執意要低價賣書,商人,難道不是應該以賺錢為優先嗎?
花漸遇慢慢蹙起眉頭,陛下剛交給自己第一件大事,沒想到竟然遇上一些不長眼的蠢貨,敢在他的地盤撒野。
燒了書事小,若是壞了他在陛下心目中的評價……花漸遇眸中劃過一絲冷光。
跟著蕭青冥身後的莫摧眉,環視周圍被火燒過的餘燼,衝花漸遇似笑非笑道:“花大人,看在同僚一場的份上,需要在下出手相助,幫你把那群鼠輩揪出來,出口惡氣嗎?”
花漸遇刷的打開折扇,輕輕扇了扇風,微微眯起眼,溫雅笑道:“多謝莫大人仗義,不過此事花某自有辦法解決,無需閣下出手。”
兩人的眼神在彼此的微笑中無聲交鋒,一錯即分。
一旁的秋朗隻拿餘光注意著蕭青冥的安全,這兩人的你來我往半分也懶得摻和。
蕭青冥隨手撚起一張燒得隻剩一角的書紙,淡淡道:“花漸遇,惠民書局是布局極為重要的一環,信譽不能有失,你能解決嗎?”
他的語氣聽上去輕描淡寫,沉淡的視線掃過來時,花漸遇瞬間心頭一凜,下意思便想跪下去,被蕭青冥一把拉住。
花漸遇定了定神,低頭頷首:“屬下必定不負期望!”
至少不能被莫摧眉看笑話。
作者有話說:
莫:還是老人靠譜吧!
秋:(默默點頭)
花:怎麽就我倒黴!氣氣!
第64章 惠名遠播
花漸遇當著一眾近臣的麵, 在蕭青冥麵前立下軍令狀,勢必在三日之內完成任務。
在李計看來,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就算這位花老板是神仙也不可能。
李計雖然沒有在印刷廠幹過活,但他在寧州時, 曾見過書局招人抄書的情景。
在蕭青冥從係統卡池抽到雕版印刷術之前,現在的書籍還普遍停留在雇人抄書的階段,人們對“印刷”的概念, 還停留在拓印石碑的層次。
就算一個寫字快的人,要在三天之內抄完一本書,不休不眠也未必抄的完, 這麽短的時間, 花老板去哪兒能立刻找來三百個識字的人抄書呢?
更何況,一旦天色變暗, 光是依靠油燈的光線, 也非常昏暗。
強行在夜間抄書,很有可能雙眼疲憊之下,出現錯字漏字的情況, 如果匆匆成書質量太差, 照樣影響聲譽,還不如幹脆賠錢道歉來得好。
更何況, 一本書抄完,還需要在太陽下晾幹油墨, 用線裝幀同樣需要時間。
無論李計怎麽想, 都覺得是一項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待蕭青冥一行人離開, 李計等書局夥計, 全部被管事叫去了印刷廠幫忙。
在紙坊幹了一個多月的活, 李計還是第一次進入印刷廠後院真正的工作區,他本來以為這裏會像寧州的抄書局一樣,在寬敞的大院子裏,幾十個抄書人一人一張桌案,同時抄謄。
然而他看見的實際情況,全然超乎他想象之外。
後院內,沒有一個人在抄書,有不少工匠手裏拿著雕刻刀,在一塊平整的大木板上,沿著字跡的筆畫,細細在板上刻字。
“這是在做什麽?”李計好奇地問。
同行的書局夥計道:“好像叫什麽雕版,第一次見的時候,我比你還驚訝呢。這種雕版印出來的字,比手寫字工整又好看,每本書都一模一樣,而且不會錯字和漏字。”
“雕版隻要刻一次,就可以用很久。”
“我以前在京城另外一間書局幹活,每次見他們手抄,都會因為手抄出錯,浪費一兩成的紙張,那些紙寫廢就隻能扔掉,我看著都心疼。”
李計恍然大悟,原來印刷廠有這種省事的辦法,難怪老板敢誇下海口。
不過即使依靠這種雕版一張張印,三天時間,晾曬和線裝的時間也不夠啊……
正當李計暗自為惠民書局著急時,更加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了。
“讓一讓,讓一讓。”
印刷廠外麵傳來幾聲熟悉的聲音,李計一看,是隔壁紙坊的造紙工,他一愣:“老孟,今天怎麽是你來送紙……”
他話音未落,嘴巴突然大張開來,差點驚掉下巴。
老孟是紙坊一位高級熟練工,據說也是老板從別的紙坊高薪挖過來的。
他一雙手又巧又穩,用老式的木板撈紙,最快時,十個呼吸的功夫就能撈出一張一臂長寬的紙,裁出來大約可以得紙八頁。
現在,老孟和另外一名紙坊工人,兩人肩膀上挑著一根長長的竹竿,一疊麵積巨大的米黃色紙張被竹竿居中挑起,長長的紙頁垂落,邊緣處幾乎快碰到地麵。
李計不過幾天沒有在紙坊,莫非又是技術學院的學子玩出了什麽新花樣不成?
他眼看著老孟和另外一名工人,將巨幅紙張在寬大的工作台上鋪陳開。
他一眼看去,長寬至少超過了三米,具體多少李計也估算不出,但絕對比他見過的任何一張紙都要大得多。
“乖乖,這樣一張紙,能裁出來多少張書頁啊?”
老孟哈哈一笑,一臉得意地看著他:“我裁過,至少四十八頁。若是放在我以前做工的書坊,有人告訴我有一天能造出這麽寬大的紙,我一定給他一口唾沫星子。”
“那種老式的撈紙板,需要兩隻手去端著,越寬的板它越重,要沉在紙漿裏擺動,就不能太重。”
“再怎麽大,也不可能超出這麽大距離。”說著,老孟用兩隻手比劃了一個適中的長度。
“沒想到,這幾天我可算大長見識了。”
“還是學院那群讀書人有辦法,他們把幾塊竹簾接在一起,拚成一塊,用繩子吊著,幾個人同時拉繩,很快就能撈出這麽大一張紙。”
“如果用這個辦法,還能造出更寬的紙,不過水槽就那麽點大,再寬也沒法比水槽更寬了。”老孟搖頭歎息,一副遺憾的模樣。
李計點點頭,又湧起新的疑惑:“可是造這麽大的紙有什麽用?還不是要裁成書頁大小。”
紙越大,應該裁的越費勁才對。
老孟神秘地指了指裁紙處的新工具,下麵是一塊平整的木板,一側每隔一段距離便裝有一把極為鋒利的長刀,刃口磨得很是尖利,另一端則是木質手柄,手柄可以同時控製所有裁紙刀切割。
李計突然發現自家小少爺李長莫,跟幾個技術學院的學子都在,正在和工人們商量著什麽。
在花漸遇的親自指揮下,整個印刷廠如同上緊了螺絲的發條,井然有序地忙碌開來。
一人將紙疊成適宜大小鋪上木板,裁紙工人隻需要用力拉下手柄,瞬間將寬大的紙張裁成對開的書頁大小。
緊跟著又有工人取走裁成的紙頁,送到刷好了油墨的雕版處進行印刷作業。
一張張輕薄的紙在刻板上浸透墨跡,片刻功夫,一張對開的書頁就印好了文字,再由另外的工人將浸透了墨香的紙,拿到煨熱的紅磚上快速烤幹。
整個流程分工細致而明確,如同流水線作業。
一冊五千言的《道德經》共需紙頁二十至三十張,隻需要老孟那樣寬大的一張紙,就能完成一本書的用紙量,還有富餘。
從紙張運過來,裁開,印刷,晾幹,最後送到裝線處裝線,整個過程最短用時隻要大半個時辰,一本書就完成了。
十來個雕版同時開工,效率還能提高十倍。
李計在一旁看得眼花繚亂,很快也加入到忙碌的人群之中。
忙活了大半日,眼看到了下午,管事突然來傳花漸遇的要求,大家今天早班的工作結束,大家可以下工了。
李計一聽愣了:“不是說三天要成書三百冊嗎?難道不應該趁著現在多印一些?”
管事哈哈一笑,道:“咱們老板說了,連續三天兩班倒,你們下工了,還有晚班的工人接著上工。”
“晚上?晚上怎麽上工?”李計在寧州時,哪怕是田裏的佃農,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他轉念一下,現在用雕版印刷,不必費眼力抄書,隻要多燃些燈火,光線的影響似乎確實沒有大礙。
管事道:“晚班的工錢比白班多出一半,你要試試嗎?”
李計心中一動,立刻點點頭。
待到傍晚,印刷廠的工作大院中,數個高高的木杆上,掛起了一串串密集的紙燈籠,頗有些逢年過節張燈結彩的熱鬧勁。
從各處調集來幫忙的工人在燈火下忙碌不息。
跟著大家一起幹活,為了同樣一個目標使勁,李計莫名被這樣火熱的氛圍感染。
也許是出於老板慷慨的工錢,也許是出於對那位農人老漢的記掛,又或者對燒毀書冊的幕後黑手的憎惡,李計幹得尤為起勁。
時間慢慢走到月上中梢,李計已經辛苦了一個白天加一個晚上時間,疲乏地打了個哈欠。
“諸位。”一道沉穩帶笑的聲音引起了他的主意。
李計回頭一看,竟然是老板來了,都這個點了,別說這樣的大人物,哪怕是平頭百姓,也該休息了。
為了確保三天的任務,花漸遇一直都在印刷廠,但凡出了任何一點小問題,都能立刻拿出協調的辦法,這樣才能保持造紙坊和印刷廠相互配合,連續不斷的高效運轉狀態。
白班的工人大多已經歇下,他卻一整日都沒有離開過。
花漸遇見大部分工人麵色都帶著疲態,他拍了拍手,朝大家道:“大家今天都辛苦了,花某已經叫廠裏食堂給大家準備了夜宵小食,等會下工,大家可以一起吃。”
“若是這次任務能夠完成,都是諸位的功勞,花某月底會額外給大家多發一點工錢,作為嘉獎,到年底,每人都可以任意挑選一本書帶回家。”
李計頓時眉開眼笑,在這個書籍昂貴的世道,一本書的價值差不多相當於他們這些工人一個月的收入,送一本書,即是多給一個月工錢,及時自己用不著,也能拿去賣。
不愧是財大氣粗的花老板,真大方!
有夜宵,有獎勵,還有老板跟大家夥一起加班,把他們的辛苦都看在眼裏,肯定每個小工的價值,眾人臉上的疲憊之色瞬間一掃而空。
不知是誰第一個唱起了京州短工間流行的小調,小調輕快而樸實,熟悉的人不由自主跟著哼唱起來。
熱鬧的院子裏,眾工人們齊心協力,熱火朝天。
“隻不過如何?”
管事歎口氣道:“其中有三百冊書,是京城幾個學院預定的訂單,再過三天就要派人來取貨,這下都毀了。”
“賠錢倒還是小事,隻不過咱們書局剛剛打出去的招牌名聲,怕是……”
管事有些發愁,老板有錢,他是知道的,可對一間新書局而言,信譽非常重要,誰知剛開張不久就遇見這種事。
李計也在夥計人群裏,伸長脖子暗暗打量這幾位老板,紙坊、印刷廠和書局,據說都是同一位老板,應該就是這個姓花的公子,怎麽還有另外一個人?
比起這點好奇心,此刻,他更生氣於自己辛苦的勞動成果被毀,而且,他還記得昨天那個帶孫兒來買書的農家老漢,人家還等著蒙書呢。
“是人為的?”
“應該是。”管事是過來人,歎口氣,隱隱有點告誡老板的意味:“擋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咱們書局會不會行事太高調了點?或者……”
他想說不如提一提價格,不要跟別人差價太大,再說,自家也能賺更多,不知道為何老板執意要低價賣書,商人,難道不是應該以賺錢為優先嗎?
花漸遇慢慢蹙起眉頭,陛下剛交給自己第一件大事,沒想到竟然遇上一些不長眼的蠢貨,敢在他的地盤撒野。
燒了書事小,若是壞了他在陛下心目中的評價……花漸遇眸中劃過一絲冷光。
跟著蕭青冥身後的莫摧眉,環視周圍被火燒過的餘燼,衝花漸遇似笑非笑道:“花大人,看在同僚一場的份上,需要在下出手相助,幫你把那群鼠輩揪出來,出口惡氣嗎?”
花漸遇刷的打開折扇,輕輕扇了扇風,微微眯起眼,溫雅笑道:“多謝莫大人仗義,不過此事花某自有辦法解決,無需閣下出手。”
兩人的眼神在彼此的微笑中無聲交鋒,一錯即分。
一旁的秋朗隻拿餘光注意著蕭青冥的安全,這兩人的你來我往半分也懶得摻和。
蕭青冥隨手撚起一張燒得隻剩一角的書紙,淡淡道:“花漸遇,惠民書局是布局極為重要的一環,信譽不能有失,你能解決嗎?”
他的語氣聽上去輕描淡寫,沉淡的視線掃過來時,花漸遇瞬間心頭一凜,下意思便想跪下去,被蕭青冥一把拉住。
花漸遇定了定神,低頭頷首:“屬下必定不負期望!”
至少不能被莫摧眉看笑話。
作者有話說:
莫:還是老人靠譜吧!
秋:(默默點頭)
花:怎麽就我倒黴!氣氣!
第64章 惠名遠播
花漸遇當著一眾近臣的麵, 在蕭青冥麵前立下軍令狀,勢必在三日之內完成任務。
在李計看來,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就算這位花老板是神仙也不可能。
李計雖然沒有在印刷廠幹過活,但他在寧州時, 曾見過書局招人抄書的情景。
在蕭青冥從係統卡池抽到雕版印刷術之前,現在的書籍還普遍停留在雇人抄書的階段,人們對“印刷”的概念, 還停留在拓印石碑的層次。
就算一個寫字快的人,要在三天之內抄完一本書,不休不眠也未必抄的完, 這麽短的時間, 花老板去哪兒能立刻找來三百個識字的人抄書呢?
更何況,一旦天色變暗, 光是依靠油燈的光線, 也非常昏暗。
強行在夜間抄書,很有可能雙眼疲憊之下,出現錯字漏字的情況, 如果匆匆成書質量太差, 照樣影響聲譽,還不如幹脆賠錢道歉來得好。
更何況, 一本書抄完,還需要在太陽下晾幹油墨, 用線裝幀同樣需要時間。
無論李計怎麽想, 都覺得是一項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待蕭青冥一行人離開, 李計等書局夥計, 全部被管事叫去了印刷廠幫忙。
在紙坊幹了一個多月的活, 李計還是第一次進入印刷廠後院真正的工作區,他本來以為這裏會像寧州的抄書局一樣,在寬敞的大院子裏,幾十個抄書人一人一張桌案,同時抄謄。
然而他看見的實際情況,全然超乎他想象之外。
後院內,沒有一個人在抄書,有不少工匠手裏拿著雕刻刀,在一塊平整的大木板上,沿著字跡的筆畫,細細在板上刻字。
“這是在做什麽?”李計好奇地問。
同行的書局夥計道:“好像叫什麽雕版,第一次見的時候,我比你還驚訝呢。這種雕版印出來的字,比手寫字工整又好看,每本書都一模一樣,而且不會錯字和漏字。”
“雕版隻要刻一次,就可以用很久。”
“我以前在京城另外一間書局幹活,每次見他們手抄,都會因為手抄出錯,浪費一兩成的紙張,那些紙寫廢就隻能扔掉,我看著都心疼。”
李計恍然大悟,原來印刷廠有這種省事的辦法,難怪老板敢誇下海口。
不過即使依靠這種雕版一張張印,三天時間,晾曬和線裝的時間也不夠啊……
正當李計暗自為惠民書局著急時,更加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了。
“讓一讓,讓一讓。”
印刷廠外麵傳來幾聲熟悉的聲音,李計一看,是隔壁紙坊的造紙工,他一愣:“老孟,今天怎麽是你來送紙……”
他話音未落,嘴巴突然大張開來,差點驚掉下巴。
老孟是紙坊一位高級熟練工,據說也是老板從別的紙坊高薪挖過來的。
他一雙手又巧又穩,用老式的木板撈紙,最快時,十個呼吸的功夫就能撈出一張一臂長寬的紙,裁出來大約可以得紙八頁。
現在,老孟和另外一名紙坊工人,兩人肩膀上挑著一根長長的竹竿,一疊麵積巨大的米黃色紙張被竹竿居中挑起,長長的紙頁垂落,邊緣處幾乎快碰到地麵。
李計不過幾天沒有在紙坊,莫非又是技術學院的學子玩出了什麽新花樣不成?
他眼看著老孟和另外一名工人,將巨幅紙張在寬大的工作台上鋪陳開。
他一眼看去,長寬至少超過了三米,具體多少李計也估算不出,但絕對比他見過的任何一張紙都要大得多。
“乖乖,這樣一張紙,能裁出來多少張書頁啊?”
老孟哈哈一笑,一臉得意地看著他:“我裁過,至少四十八頁。若是放在我以前做工的書坊,有人告訴我有一天能造出這麽寬大的紙,我一定給他一口唾沫星子。”
“那種老式的撈紙板,需要兩隻手去端著,越寬的板它越重,要沉在紙漿裏擺動,就不能太重。”
“再怎麽大,也不可能超出這麽大距離。”說著,老孟用兩隻手比劃了一個適中的長度。
“沒想到,這幾天我可算大長見識了。”
“還是學院那群讀書人有辦法,他們把幾塊竹簾接在一起,拚成一塊,用繩子吊著,幾個人同時拉繩,很快就能撈出這麽大一張紙。”
“如果用這個辦法,還能造出更寬的紙,不過水槽就那麽點大,再寬也沒法比水槽更寬了。”老孟搖頭歎息,一副遺憾的模樣。
李計點點頭,又湧起新的疑惑:“可是造這麽大的紙有什麽用?還不是要裁成書頁大小。”
紙越大,應該裁的越費勁才對。
老孟神秘地指了指裁紙處的新工具,下麵是一塊平整的木板,一側每隔一段距離便裝有一把極為鋒利的長刀,刃口磨得很是尖利,另一端則是木質手柄,手柄可以同時控製所有裁紙刀切割。
李計突然發現自家小少爺李長莫,跟幾個技術學院的學子都在,正在和工人們商量著什麽。
在花漸遇的親自指揮下,整個印刷廠如同上緊了螺絲的發條,井然有序地忙碌開來。
一人將紙疊成適宜大小鋪上木板,裁紙工人隻需要用力拉下手柄,瞬間將寬大的紙張裁成對開的書頁大小。
緊跟著又有工人取走裁成的紙頁,送到刷好了油墨的雕版處進行印刷作業。
一張張輕薄的紙在刻板上浸透墨跡,片刻功夫,一張對開的書頁就印好了文字,再由另外的工人將浸透了墨香的紙,拿到煨熱的紅磚上快速烤幹。
整個流程分工細致而明確,如同流水線作業。
一冊五千言的《道德經》共需紙頁二十至三十張,隻需要老孟那樣寬大的一張紙,就能完成一本書的用紙量,還有富餘。
從紙張運過來,裁開,印刷,晾幹,最後送到裝線處裝線,整個過程最短用時隻要大半個時辰,一本書就完成了。
十來個雕版同時開工,效率還能提高十倍。
李計在一旁看得眼花繚亂,很快也加入到忙碌的人群之中。
忙活了大半日,眼看到了下午,管事突然來傳花漸遇的要求,大家今天早班的工作結束,大家可以下工了。
李計一聽愣了:“不是說三天要成書三百冊嗎?難道不應該趁著現在多印一些?”
管事哈哈一笑,道:“咱們老板說了,連續三天兩班倒,你們下工了,還有晚班的工人接著上工。”
“晚上?晚上怎麽上工?”李計在寧州時,哪怕是田裏的佃農,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他轉念一下,現在用雕版印刷,不必費眼力抄書,隻要多燃些燈火,光線的影響似乎確實沒有大礙。
管事道:“晚班的工錢比白班多出一半,你要試試嗎?”
李計心中一動,立刻點點頭。
待到傍晚,印刷廠的工作大院中,數個高高的木杆上,掛起了一串串密集的紙燈籠,頗有些逢年過節張燈結彩的熱鬧勁。
從各處調集來幫忙的工人在燈火下忙碌不息。
跟著大家一起幹活,為了同樣一個目標使勁,李計莫名被這樣火熱的氛圍感染。
也許是出於老板慷慨的工錢,也許是出於對那位農人老漢的記掛,又或者對燒毀書冊的幕後黑手的憎惡,李計幹得尤為起勁。
時間慢慢走到月上中梢,李計已經辛苦了一個白天加一個晚上時間,疲乏地打了個哈欠。
“諸位。”一道沉穩帶笑的聲音引起了他的主意。
李計回頭一看,竟然是老板來了,都這個點了,別說這樣的大人物,哪怕是平頭百姓,也該休息了。
為了確保三天的任務,花漸遇一直都在印刷廠,但凡出了任何一點小問題,都能立刻拿出協調的辦法,這樣才能保持造紙坊和印刷廠相互配合,連續不斷的高效運轉狀態。
白班的工人大多已經歇下,他卻一整日都沒有離開過。
花漸遇見大部分工人麵色都帶著疲態,他拍了拍手,朝大家道:“大家今天都辛苦了,花某已經叫廠裏食堂給大家準備了夜宵小食,等會下工,大家可以一起吃。”
“若是這次任務能夠完成,都是諸位的功勞,花某月底會額外給大家多發一點工錢,作為嘉獎,到年底,每人都可以任意挑選一本書帶回家。”
李計頓時眉開眼笑,在這個書籍昂貴的世道,一本書的價值差不多相當於他們這些工人一個月的收入,送一本書,即是多給一個月工錢,及時自己用不著,也能拿去賣。
不愧是財大氣粗的花老板,真大方!
有夜宵,有獎勵,還有老板跟大家夥一起加班,把他們的辛苦都看在眼裏,肯定每個小工的價值,眾人臉上的疲憊之色瞬間一掃而空。
不知是誰第一個唱起了京州短工間流行的小調,小調輕快而樸實,熟悉的人不由自主跟著哼唱起來。
熱鬧的院子裏,眾工人們齊心協力,熱火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