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節
朕靠抽卡君臨天下[基建] 作者:紫舞玥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得不說,蜀王確實挑了一個最好的機會造反。”
喻行舟端坐在太師椅中,沉吟道:“南交國上次莫非沒有陛下嚇住,竟敢來趟這趟渾水,不知蜀王許下了什麽好處。”
幾人正在商議間,莫摧眉帶著另外一封緊密密報趕來。
“陛下,蜀王已經打出誅滅不義暴君的旗號,公開反叛!號稱五十萬蜀軍傾巢而出,殺向蜀、雍邊境。”
“另外,西南邊境夷族十萬大軍犯邊,配合蜀軍在行動,蜀王撤掉了所有戍邊邊軍。”
“兩軍勢如破竹,七日之內已經攻克了三座城池,目標直指京州,現在西線和西南線雙線告急!”
禦書房裏陷入一股焦灼的沉默。
六十萬對十萬,壓力甚至比當年燕然三十萬大軍圍城還要大。
須臾,秋朗率先邁步而出,單膝跪地拱手道:“臣請領兵出戰,替陛下剿滅亂黨!”
莫摧眉瞥他一眼,同樣跪地請命:“臣也願前往!”
禁衛軍副統領張束止和禦營騎兵統領葉叢二人,也同時出列請戰。
蕭青冥看著齊刷刷跪了一地的臣子們,緩慢地眨動一下眼睛,沉默片刻,道:“蜀王和南交夷族,朕雖不放在眼裏,但此戰關鍵不在於勝,而是要速勝,大勝。”
“燕然王蘇裏青格爾,不會放過這個進犯的良機。必須要在燕然南下前,解決蜀王叛亂。否則……”
蕭青冥閉了閉眼,將某些不愉快的回憶從腦海裏刪掉。
他長身而起,從書桌後走出來,單手負背,目光緩緩環視眾人:“朕,欲禦駕親征。”
眾人大驚失色:“陛下,不可,太過危險!”
喻行舟同樣一驚,下意識從太師椅中站起身:“陛下!”
第138章 禦駕親征
就在蕭青冥在朝議上公開更改年號為景耀, 嚴厲整治淮州世家後,不少淮州世家的殘餘勢力投奔蜀州,短短數月之間, 幾乎所有反對蕭青冥的力量,都匯聚在蜀州。
景耀三年十一月, 蜀州王在《蜀州報》上公然宣稱,當今皇帝乃偽帝。
蕭青冥在朝堂上所言登基前遭奸人陷害以及前太後陳氏加害,全是愚弄百姓的謊言, 真正的皇帝早已被起害死雲雲。
“……奸人冒名混淆視聽,以彌天大謊欺騙天下人,逼迫宗室打壓皇親勳貴在前, 欺淩太後弱質女流折磨致死在後……”
“……在朝堂倒施逆行, 擅改祖製,親小人, 遠賢臣, 使民怨沸騰,亂象四起,惹得天怒人怨, 眾叛親離……”
“吾乃蜀州王, 太祖皇帝嫡脈後人,今昭告天下, 號召天下有識之士共討伐之,誅滅不義暴君, 重鑄綱常, 還天下以朗朗乾坤!”
蜀王發表在報紙上的討伐檄文, 在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下四處傳播, 尤其在京州, 傳得沸沸揚揚。
同時,蜀王公然起兵造反,號稱五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出兵蜀州,殺入雍州,十幾日之內連克三座城池,大軍直逼雍州通往京州的關隘長恒關。
一時之間,天下震動。
繼三年前燕然大軍圍城後,京州再次被戰爭陰雲籠罩,雍州和京州百姓人心惶惶,尤其是長恒關內,城裏的百姓被迫開始往東邊逃難。
隨著四散逃亡的人們口耳相傳,越來越多的流言朝四麵八方快速擴散,京城裏,各種謠言滿天飛,誰也不想再經曆一次三年前的恐慌和絕望。
“這個蜀王口口聲聲稱現在的聖上是偽帝,豈不是說三年前那個丟了幽州,被燕然軍打得差點棄京南逃的昏君才是真的嗎?”
京城茶館酒樓裏,幾乎每個人都在議論蜀王造反這件大事。
“那檄文上還說今上倒施逆行,天怒人怨……哪兒有嘛?反正我家這幾年生活比以前鬆快多了,上繳的糧稅少了不說,買東西還便宜了。”
“可那蜀王有五十萬大軍呢,比當年燕然軍還多,萬一真打到京城來怎麽辦?”
“不是都說當今聖上乃紫薇大帝轉身?當年就能打得燕然太子退兵,後來還能叫長寧河改道,區區五十萬叛軍算什麽,自有天兵天將收拾他們……”
“唉,可是我有個雍州投奔過來的親戚,說蜀州軍接連打下了好幾座城池,勢如破竹呢,要不了多久就要打到京城了……”
就在流言四起,眾說紛紜之際,京城禁衛軍駐軍大營之中,一支全副武裝的大軍,整整齊齊排成數十個大方陣,皆手持兵刃,安靜有序地等候在營地廣場之上。
統一的製式黑色軍裝,銀亮的鎧甲,鋒利的長槍,數萬大軍無聲佇立,一股強烈的殺伐之氣籠罩在營地上空。
正前方看台上的文官們都被這股肅穆沉靜的力量所震懾,沒有一個人敢發出聲音,隻是默默把目光投注向站在台階前方的青年帝王。
上空是一輪盛大的金日,蕭青冥靜立階前,麵容冷峻,目光凝肅,身上玄色龍袍密密繡著龍飛鳳舞的金線,灼灼日光為他周身鍍上一層淡金色的光暈。
“諸位將士們。”他的視線緩緩掠過每一座軍陣,每一個接觸到他目光的軍士都瞬間繃緊全身肌肉,抬頭挺胸,臉色激動漲紅,如同得到某種無形的賞賜。
蕭青冥揚聲道:“還記得過去數年,大家一路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嗎?”
“你們的家鄉大部分不在京州,而是來自五湖四海,你們中大多數,都飽嚐過貧困、饑餓、辛勞、歧視、壓迫,甚至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痛苦經曆。”
“過去那些年,不光是你們,我們啟國的百姓,也同樣掙紮在饑貧和戰爭的苦難之中。”
“燕然南下燒殺搶掠,搶走我們啟國土地,渤海國侵占我們的鹽場,盤剝百姓,南交夷族屢屢犯邊,羌奴國趁火打劫。”
“朝堂之上,有奸臣□□,黨爭誤國,其他地方,有貪官汙吏,官黑勾結,魚肉百姓,更有殺不盡的賊寇,數不清的天災。”
台下,有手持喇叭的傳話侍從,將蕭青冥的每一句一遍遍接替向下傳。
眾人靜靜聽著,廣場上的軍士們漸漸顯出沉痛憤怒之色,就連看台上的文臣武將們,也低頭沉思,滿腹感慨。
蕭青冥頓了頓,接著道:“為了擺脫那個備受欺壓,屢戰屢敗的過去,我們每個人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和無比艱辛的努力,才能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隻為能讓大部分人都過上吃飽穿暖、和平安穩的日子。”
蕭青冥話鋒一轉,陡然沉下臉色道:“可是偏偏有人不願意,因為大部分人想過得好,他們這一小撮人,就不能再像從前那樣占據大家的土地,壓榨民脂民膏,作威作福!”
廣場上,將士們不由自主呼吸變得沉重,擰起眉頭,雙手緊緊握拳。
“而今蜀王謀逆,號稱五十萬大軍,直撲京城,他和他身後那些魑魅魍魎,對了反對朕,反對朝廷政令,已經喪心病狂,無所不用其極。”
“如果叫敵人得逞,我們數年來所有的努力,都將化為烏有,一切都將恢複從前的樣子。”
“你們得到的土地,將會被收回,那些世家大族會重新壟斷知識和科舉之路,通過特權兼並土地。”
“武人會繼續被歧視,回到從前被人嘲弄役使的卑微地位。”
原本安靜聽訓的禁衛軍方陣瞬間響起一陣騷動,皇帝的每一句話都無比清晰地傳入他們耳中,一字一句都通俗易懂,完全戳中了他們心底最大的痛點。
士兵們有的憤怒,有的不安,有的焦灼,廣場上的氣氛越來越凝重肅殺。
蕭青冥沉聲大喝:“諸位,難道你們願意回到過去嗎?”
同一時間,幾乎所有人都發出憤怒的吼聲:“不願意!”
“跟叛軍拚了!”
呼嘯之聲如沸,直衝雲霄,強悍的氣勢幾乎震得看台都抖了三抖,坐在椅中的眾臣們皆麵露震驚之色。
兵部尚書關冰曆經兩朝,尤為感歎,對著身邊的吏部尚書厲秋雨道:“早年間的軍隊,但凡有今日一半、哦不,三分之一的果敢和悍勇,哪裏會輕易丟掉幽州呢……”
厲秋雨同樣一陣唏噓:“當年燕然軍圍城時,禁軍中多少哀鴻遍野,每天都要派人巡捕逃兵,現在真是截然不同了。”
蕭青冥抬起雙手微微往下壓,很快,看台上下漸漸重新安靜下來。
“說得好。”他點點頭,“朕也不願意,並且,絕不允許任何人企圖毀滅我們來之不易的碩果。”
“今時不同往日。諸位早已不再是當年一片散沙的禁軍,朝廷更不是曾經無能的朝廷。”
“朕,將禦駕親征,帶領諸位平定叛軍,收複幽州。”
聽到禦駕親征四個字,眾人不可置信的激動之色溢於言表,看台上幾個武將雖然此前就已經知道皇帝的決意,此刻依然興奮得漲紅了臉。
無論是秋朗、張束止、葉叢這些最初便忠於蕭青冥的,亦或者淩濤、陸氏兩兄弟,以及左遇明等半路歸順的人,皆是目光灼然地望著他的身影。
作為武將,跟隨皇帝親征,被親眼見證在戰場上如何殺敵立功,是多麽大的榮耀。
感受到這股渴望的目光,蕭青冥環顧四周,肅然道:“諸將聽令。”
武將們齊齊跪倒:“末將在!”
蕭青冥:“這次出征,朕為帥,禁衛軍統領秋朗為前鋒大將,副統領張束止和禦營騎兵統領葉叢二人為副帥,其他指揮使各自統製麾下兵馬。即可清點大軍,準備出征。”
“末將領命!”秋朗低頭抱拳,麵色冷淡一如既往,隻是微紅的耳根隱約暴露出內心的激動。
幾個武將偷偷瞄向秋朗,羨慕嫉妒恨的眼光幾乎噴火。
一旁的莫摧眉深恨自己這個紅衣衛頭子不是武將出身,又被秋朗這廝得了便宜!
前鋒大軍誒,最容易立功的位置!
其他卡牌們,都忍不住向二人投去羨慕的眼神,好歹莫摧眉還能跟著去,他們這些文職基本隻有留守京城的命了。
方遠航不服氣地抱著胳膊小聲嗶嗶:“我們技術學院給了軍備廠研究改進了多少裝備,怎麽著功勞也該有我一份。”
花漸遇笑嗬嗬地搖著扇子:“如今國庫軍餉充裕,怎麽看也有我一份功勞。”
江明秋和善地笑了笑:“希望這次水師也能盡一份心力,不求功勞,隻要能幫上陛下,我就安心了。”
幾人忍不住瞥他一眼,麵上都是一言難盡之色。
林若矜持地抿唇一笑,沒有說話。
待眾將領清點完畢,蕭青冥低頭看了看手裏森冷如霜的天子劍,“鏗”的一聲抽出長劍高高舉起,一揮而下,仿佛將虛空中的敵人斬成兩截。
他肅然道:“不管有多少敵人擋在我們麵前,叛軍也好,燕然也罷,都必將為我們所敗!”
“眾將,出征!”
廣場上大軍如同奔騰的麥浪般逐個朝蕭青冥半跪行禮,氣勢如虹:“願為陛下披荊斬棘!”
“大啟萬勝!”
長長的平叛大軍沿著城門口寬闊的國道前行,黑底燙金的皇旗旌旗招展,鎧甲鮮亮,槍尖鋒芒,在全城百姓的注目下,緩緩離開京城,朝著雍州方向遠行。
京城的百姓們還是頭一次見到如此整肅的大軍,浩蕩的氣勢震撼人心,禦駕被環繞在大軍之間,終於出現在眾人的視野裏。
“是禦駕,陛下在裏麵嗎?”
“報紙上說聖上要禦駕親征竟然是真的!”
“在哪兒呢?讓我看一眼——”
人群中,祝禱和山呼之聲漸漸興起,最後連綿成一片此起彼伏的海浪:“萬歲萬歲萬萬歲——”
蕭青冥坐在禦輦之內,正閉目養神。
係統忽而響起提示:【蜀王叛亂特殊任務開啟,請盡快平定叛軍,為期一個月,失敗將麵臨嚴重懲罰!】
他隻是淡淡一挑眉,沒有絲毫猶疑之色。
喻行舟端坐在太師椅中,沉吟道:“南交國上次莫非沒有陛下嚇住,竟敢來趟這趟渾水,不知蜀王許下了什麽好處。”
幾人正在商議間,莫摧眉帶著另外一封緊密密報趕來。
“陛下,蜀王已經打出誅滅不義暴君的旗號,公開反叛!號稱五十萬蜀軍傾巢而出,殺向蜀、雍邊境。”
“另外,西南邊境夷族十萬大軍犯邊,配合蜀軍在行動,蜀王撤掉了所有戍邊邊軍。”
“兩軍勢如破竹,七日之內已經攻克了三座城池,目標直指京州,現在西線和西南線雙線告急!”
禦書房裏陷入一股焦灼的沉默。
六十萬對十萬,壓力甚至比當年燕然三十萬大軍圍城還要大。
須臾,秋朗率先邁步而出,單膝跪地拱手道:“臣請領兵出戰,替陛下剿滅亂黨!”
莫摧眉瞥他一眼,同樣跪地請命:“臣也願前往!”
禁衛軍副統領張束止和禦營騎兵統領葉叢二人,也同時出列請戰。
蕭青冥看著齊刷刷跪了一地的臣子們,緩慢地眨動一下眼睛,沉默片刻,道:“蜀王和南交夷族,朕雖不放在眼裏,但此戰關鍵不在於勝,而是要速勝,大勝。”
“燕然王蘇裏青格爾,不會放過這個進犯的良機。必須要在燕然南下前,解決蜀王叛亂。否則……”
蕭青冥閉了閉眼,將某些不愉快的回憶從腦海裏刪掉。
他長身而起,從書桌後走出來,單手負背,目光緩緩環視眾人:“朕,欲禦駕親征。”
眾人大驚失色:“陛下,不可,太過危險!”
喻行舟同樣一驚,下意識從太師椅中站起身:“陛下!”
第138章 禦駕親征
就在蕭青冥在朝議上公開更改年號為景耀, 嚴厲整治淮州世家後,不少淮州世家的殘餘勢力投奔蜀州,短短數月之間, 幾乎所有反對蕭青冥的力量,都匯聚在蜀州。
景耀三年十一月, 蜀州王在《蜀州報》上公然宣稱,當今皇帝乃偽帝。
蕭青冥在朝堂上所言登基前遭奸人陷害以及前太後陳氏加害,全是愚弄百姓的謊言, 真正的皇帝早已被起害死雲雲。
“……奸人冒名混淆視聽,以彌天大謊欺騙天下人,逼迫宗室打壓皇親勳貴在前, 欺淩太後弱質女流折磨致死在後……”
“……在朝堂倒施逆行, 擅改祖製,親小人, 遠賢臣, 使民怨沸騰,亂象四起,惹得天怒人怨, 眾叛親離……”
“吾乃蜀州王, 太祖皇帝嫡脈後人,今昭告天下, 號召天下有識之士共討伐之,誅滅不義暴君, 重鑄綱常, 還天下以朗朗乾坤!”
蜀王發表在報紙上的討伐檄文, 在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下四處傳播, 尤其在京州, 傳得沸沸揚揚。
同時,蜀王公然起兵造反,號稱五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出兵蜀州,殺入雍州,十幾日之內連克三座城池,大軍直逼雍州通往京州的關隘長恒關。
一時之間,天下震動。
繼三年前燕然大軍圍城後,京州再次被戰爭陰雲籠罩,雍州和京州百姓人心惶惶,尤其是長恒關內,城裏的百姓被迫開始往東邊逃難。
隨著四散逃亡的人們口耳相傳,越來越多的流言朝四麵八方快速擴散,京城裏,各種謠言滿天飛,誰也不想再經曆一次三年前的恐慌和絕望。
“這個蜀王口口聲聲稱現在的聖上是偽帝,豈不是說三年前那個丟了幽州,被燕然軍打得差點棄京南逃的昏君才是真的嗎?”
京城茶館酒樓裏,幾乎每個人都在議論蜀王造反這件大事。
“那檄文上還說今上倒施逆行,天怒人怨……哪兒有嘛?反正我家這幾年生活比以前鬆快多了,上繳的糧稅少了不說,買東西還便宜了。”
“可那蜀王有五十萬大軍呢,比當年燕然軍還多,萬一真打到京城來怎麽辦?”
“不是都說當今聖上乃紫薇大帝轉身?當年就能打得燕然太子退兵,後來還能叫長寧河改道,區區五十萬叛軍算什麽,自有天兵天將收拾他們……”
“唉,可是我有個雍州投奔過來的親戚,說蜀州軍接連打下了好幾座城池,勢如破竹呢,要不了多久就要打到京城了……”
就在流言四起,眾說紛紜之際,京城禁衛軍駐軍大營之中,一支全副武裝的大軍,整整齊齊排成數十個大方陣,皆手持兵刃,安靜有序地等候在營地廣場之上。
統一的製式黑色軍裝,銀亮的鎧甲,鋒利的長槍,數萬大軍無聲佇立,一股強烈的殺伐之氣籠罩在營地上空。
正前方看台上的文官們都被這股肅穆沉靜的力量所震懾,沒有一個人敢發出聲音,隻是默默把目光投注向站在台階前方的青年帝王。
上空是一輪盛大的金日,蕭青冥靜立階前,麵容冷峻,目光凝肅,身上玄色龍袍密密繡著龍飛鳳舞的金線,灼灼日光為他周身鍍上一層淡金色的光暈。
“諸位將士們。”他的視線緩緩掠過每一座軍陣,每一個接觸到他目光的軍士都瞬間繃緊全身肌肉,抬頭挺胸,臉色激動漲紅,如同得到某種無形的賞賜。
蕭青冥揚聲道:“還記得過去數年,大家一路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嗎?”
“你們的家鄉大部分不在京州,而是來自五湖四海,你們中大多數,都飽嚐過貧困、饑餓、辛勞、歧視、壓迫,甚至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痛苦經曆。”
“過去那些年,不光是你們,我們啟國的百姓,也同樣掙紮在饑貧和戰爭的苦難之中。”
“燕然南下燒殺搶掠,搶走我們啟國土地,渤海國侵占我們的鹽場,盤剝百姓,南交夷族屢屢犯邊,羌奴國趁火打劫。”
“朝堂之上,有奸臣□□,黨爭誤國,其他地方,有貪官汙吏,官黑勾結,魚肉百姓,更有殺不盡的賊寇,數不清的天災。”
台下,有手持喇叭的傳話侍從,將蕭青冥的每一句一遍遍接替向下傳。
眾人靜靜聽著,廣場上的軍士們漸漸顯出沉痛憤怒之色,就連看台上的文臣武將們,也低頭沉思,滿腹感慨。
蕭青冥頓了頓,接著道:“為了擺脫那個備受欺壓,屢戰屢敗的過去,我們每個人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和無比艱辛的努力,才能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隻為能讓大部分人都過上吃飽穿暖、和平安穩的日子。”
蕭青冥話鋒一轉,陡然沉下臉色道:“可是偏偏有人不願意,因為大部分人想過得好,他們這一小撮人,就不能再像從前那樣占據大家的土地,壓榨民脂民膏,作威作福!”
廣場上,將士們不由自主呼吸變得沉重,擰起眉頭,雙手緊緊握拳。
“而今蜀王謀逆,號稱五十萬大軍,直撲京城,他和他身後那些魑魅魍魎,對了反對朕,反對朝廷政令,已經喪心病狂,無所不用其極。”
“如果叫敵人得逞,我們數年來所有的努力,都將化為烏有,一切都將恢複從前的樣子。”
“你們得到的土地,將會被收回,那些世家大族會重新壟斷知識和科舉之路,通過特權兼並土地。”
“武人會繼續被歧視,回到從前被人嘲弄役使的卑微地位。”
原本安靜聽訓的禁衛軍方陣瞬間響起一陣騷動,皇帝的每一句話都無比清晰地傳入他們耳中,一字一句都通俗易懂,完全戳中了他們心底最大的痛點。
士兵們有的憤怒,有的不安,有的焦灼,廣場上的氣氛越來越凝重肅殺。
蕭青冥沉聲大喝:“諸位,難道你們願意回到過去嗎?”
同一時間,幾乎所有人都發出憤怒的吼聲:“不願意!”
“跟叛軍拚了!”
呼嘯之聲如沸,直衝雲霄,強悍的氣勢幾乎震得看台都抖了三抖,坐在椅中的眾臣們皆麵露震驚之色。
兵部尚書關冰曆經兩朝,尤為感歎,對著身邊的吏部尚書厲秋雨道:“早年間的軍隊,但凡有今日一半、哦不,三分之一的果敢和悍勇,哪裏會輕易丟掉幽州呢……”
厲秋雨同樣一陣唏噓:“當年燕然軍圍城時,禁軍中多少哀鴻遍野,每天都要派人巡捕逃兵,現在真是截然不同了。”
蕭青冥抬起雙手微微往下壓,很快,看台上下漸漸重新安靜下來。
“說得好。”他點點頭,“朕也不願意,並且,絕不允許任何人企圖毀滅我們來之不易的碩果。”
“今時不同往日。諸位早已不再是當年一片散沙的禁軍,朝廷更不是曾經無能的朝廷。”
“朕,將禦駕親征,帶領諸位平定叛軍,收複幽州。”
聽到禦駕親征四個字,眾人不可置信的激動之色溢於言表,看台上幾個武將雖然此前就已經知道皇帝的決意,此刻依然興奮得漲紅了臉。
無論是秋朗、張束止、葉叢這些最初便忠於蕭青冥的,亦或者淩濤、陸氏兩兄弟,以及左遇明等半路歸順的人,皆是目光灼然地望著他的身影。
作為武將,跟隨皇帝親征,被親眼見證在戰場上如何殺敵立功,是多麽大的榮耀。
感受到這股渴望的目光,蕭青冥環顧四周,肅然道:“諸將聽令。”
武將們齊齊跪倒:“末將在!”
蕭青冥:“這次出征,朕為帥,禁衛軍統領秋朗為前鋒大將,副統領張束止和禦營騎兵統領葉叢二人為副帥,其他指揮使各自統製麾下兵馬。即可清點大軍,準備出征。”
“末將領命!”秋朗低頭抱拳,麵色冷淡一如既往,隻是微紅的耳根隱約暴露出內心的激動。
幾個武將偷偷瞄向秋朗,羨慕嫉妒恨的眼光幾乎噴火。
一旁的莫摧眉深恨自己這個紅衣衛頭子不是武將出身,又被秋朗這廝得了便宜!
前鋒大軍誒,最容易立功的位置!
其他卡牌們,都忍不住向二人投去羨慕的眼神,好歹莫摧眉還能跟著去,他們這些文職基本隻有留守京城的命了。
方遠航不服氣地抱著胳膊小聲嗶嗶:“我們技術學院給了軍備廠研究改進了多少裝備,怎麽著功勞也該有我一份。”
花漸遇笑嗬嗬地搖著扇子:“如今國庫軍餉充裕,怎麽看也有我一份功勞。”
江明秋和善地笑了笑:“希望這次水師也能盡一份心力,不求功勞,隻要能幫上陛下,我就安心了。”
幾人忍不住瞥他一眼,麵上都是一言難盡之色。
林若矜持地抿唇一笑,沒有說話。
待眾將領清點完畢,蕭青冥低頭看了看手裏森冷如霜的天子劍,“鏗”的一聲抽出長劍高高舉起,一揮而下,仿佛將虛空中的敵人斬成兩截。
他肅然道:“不管有多少敵人擋在我們麵前,叛軍也好,燕然也罷,都必將為我們所敗!”
“眾將,出征!”
廣場上大軍如同奔騰的麥浪般逐個朝蕭青冥半跪行禮,氣勢如虹:“願為陛下披荊斬棘!”
“大啟萬勝!”
長長的平叛大軍沿著城門口寬闊的國道前行,黑底燙金的皇旗旌旗招展,鎧甲鮮亮,槍尖鋒芒,在全城百姓的注目下,緩緩離開京城,朝著雍州方向遠行。
京城的百姓們還是頭一次見到如此整肅的大軍,浩蕩的氣勢震撼人心,禦駕被環繞在大軍之間,終於出現在眾人的視野裏。
“是禦駕,陛下在裏麵嗎?”
“報紙上說聖上要禦駕親征竟然是真的!”
“在哪兒呢?讓我看一眼——”
人群中,祝禱和山呼之聲漸漸興起,最後連綿成一片此起彼伏的海浪:“萬歲萬歲萬萬歲——”
蕭青冥坐在禦輦之內,正閉目養神。
係統忽而響起提示:【蜀王叛亂特殊任務開啟,請盡快平定叛軍,為期一個月,失敗將麵臨嚴重懲罰!】
他隻是淡淡一挑眉,沒有絲毫猶疑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