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做什麽事情都有模有樣,其實是個比兄長柳熙覃優秀太多的人。
可人與人之間的相識極講究先來後到,熙寧雖不知趙侯為何總是暗暗與兄長比較,可她受過兄長天大的好處,別人再如何,她心中那塊小小位置,都不能放別人進去了。
*******
幾人到了這清水河縣,首要任務便是去購買西旗馬,如此一來二去其實已耽誤了幾天,故而一大清早趙侯便將幾人召來商談。
“那馬場主中途可有醒來?”
萬三道,“兩日前已經醒來了,整日躺在病床上叫罵。我看他精神好的很,把他提來審問不成問題。”
三爺一向如此大大咧咧,有他在氣氛總是不錯。
偏生邵環非要問他,“我倒想要知道那老小子在病榻上罵些什麽。”
“還能罵些什麽,罵爹罵娘罵祖宗,裏裏外外翻騰個遍。你們幾個不去他身邊伺候著你們是不知道。三爺我每日到他跟前瞧著手下人給他換藥,如此殷勤伺候著,還要咒我生孩子沒屁/眼兒呢。”
眾人隨著他的言語哈哈一笑,“三爺就能讓他這樣欺負著?沒有回擊,這怎麽成?”
“那自然不是,三爺我在口舌之事上,哪有落了下風的道理?”
一旁的桑仕穠居然也來湊趣,他冷著臉說:“三爺當時就回擊了,他說我兒怎麽沒屁/眼兒,我兒正用屁/眼兒喝藥呢。”
眾人笑得前仰後合。
連一向在屬下麵前一派正經的趙侯都跟著笑了起來。
前幾日勞累,熙寧看趙侯眼眶泛青,眼睛上還掛著幾縷紅血絲,如今經過幾夜修整,又無外事幹擾,眼見著趙侯精神煥發,又重新有了那自公宮出征之時意氣風發的姿態。
第24章
玩笑歸玩笑,若說到正事,趙侯自然不允許幾人再如此不正經。
趙侯便問,“可有探聽出什麽消息,那馬場主背後的操縱之人可有探查清楚?”
萬三回道,“有了些眉目。”
“這馬場主從前本就是個占山為王的主,當時燕君府兵強盛,將這群上山的匪徒圈得連山都下不來,便隻好被招降也做了府兵,而後燕君換了新君。新君無道,隻懂享樂罷了,將國內民生經濟攪得一團糟,他便從府兵之中脫離出來,自己做了點小生意,由此才仗著自己在府兵時的那一點渠道,跟西旗人做起了馬匹交易。”
“前幾年生意好做,燕國同咱們戰敗之後左右無法,隻得依賴天子為其出頭。而後息天子定規,便不敢不遵守,首要一項就是再不敢同西旗人做交易。這西旗馬進燕地一事,政策愈發收緊,馬場主從西旗那邊沒了交流的渠道,便又重新做起了殺人越貨的生意。”
“侯爺可還記得他在咱們麵前裝作瘸腿之人一事。”
萬三在地心說得手舞足蹈,恨不能一人分飾多角,給諸位演示他所查實情。
趙侯一手搭在另一手的手背之上,半身依靠在椅背上,做出個慵懶的姿勢,他隨意的點了點頭,“自然記得。”
“這是他們幾個賊人之間的暗語,外麵來客突然,幾人未來得及互相通氣,他們便早早製定了幾個備選的項目。那馬場主分別以瘸腿和健康之人兩種狀態示人,若他瘸腿,那便說明此刻帶來得是個大客戶,應有重金收成,大家必要盡心戒備。而若他以正常狀態示人,那邊說明隻是普通散客,出不起幾個小錢,不屑為此進行準備。”
“這人倒有意思,想來他在咱們麵前裝作瘸腿是看得上我趙軍的實力了。”
萬三洋洋得意起來說道,“這是自然,這小子看似嘴硬,給他吃些排頭,他便什麽話都肯吐露出來了。還說因燕趙兩地交戰,馬場已經很久不來客人了,且他們從前幹得又是走私的活兒,不敢太過大張旗鼓,叫燕軍知道許是要掉腦袋的,故而也是收手了一段時間。哪知正碰上了咱們幾人,還當咱們是條大肥魚,想著從咱們這裏大撈一筆,便帶著幾個弟兄收手重新上山,再做那瀟灑的山大王呢。”
邵環配合道,“山大王他是做不成了,去我趙軍牢裏做做苦力也是可以的,總不至於叫他吃不飽飯。”
萬三附和著,“是啊是啊。”
“不過他也說過,若是可以放他一條生路,他倒是可以試試同從前那西旗人再行交流。他說是有渠道,其實不過就是收買了幾個燕地在邊境巡查的小將,叫他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從前這一招倒是行得通,如今這樣恐怕有些困難,那地方現下還在燕軍管轄之下,咱們過不去,若是能有別的法子叫這馬場主同西旗人再聯係起來,我看後麵事倒也不難。”
邵環疑問,“如此他便也不算是有渠道,那我們自己繞過邊境燕人,同西旗人做交易不也很好嗎?”
“你卻不知,他說那西旗人在當地有兩大馬場,馬匹是不愁的。隻是輕易不肯賣給大息人罷了。隻因從前政策突然收緊,叫他損失了大筆錢財。等閑西旗人,不願同咱們大息人做交易了。”
萬三在地心轉了幾轉說,“以我之見,侯爺,咱們還是要用一用這個馬場主的西旗人脈才好。”
此事趙侯自然早已知曉,不然他也不至於花費大把力氣到燕地來找中間商買馬了。
“當務之急是要重新布置一下我們該從哪個地方將馬引過來,恐怕咱們還要從燕軍管轄之地偷渡過去,同這西旗人先見上一麵才好。”
邵環抱著長刀在一旁坐著問道,“侯爺,還打麽?”
趙侯伸手止住了他的發言。
此時漸近冬日,還要囤些糧草,以備過冬,燕地比趙地寒冷許多,不可貿然行動。在此時同燕軍交戰,燕地士兵自然是早已適應了當地溫度,可趙軍士兵大多是在南地長大,這樣的水土不適宜恐怕會對體力造成極大損傷,兩邊又剛經過大戰,還是以修身養息為宜。
“自然要打,但也不是這時候打。”
桓嬰這時站了出來,向上為趙侯獻忌說,“不如大方向燕君借道。”
趙侯示意他接著說下去,桓嬰說道,“我們不想打,燕軍更不想打,但燕君不知道我們不想打。”
熙寧都快要被桓嬰的說得話繞暈過去。
“燕君如今最怕得是什麽?”
他自問自答道,“他怕我們休整過來,繼續向北推進直插入燕國都城腹地。那時他割十城二十城,都未必能打動我們。”
軍師這話有禮,眾人互相看看,皆點了點頭。
桑仕穠分析了下當下局勢,“可燕君如今借上了天子的力,天子在清水河縣以南屯兵兩萬,若是咱們有什麽異動,那燕國同天子兩麵夾擊,咱們雖不至於一敗塗地,到底也不能舒坦地度過這個冬日。”
趙侯聽後也隨著肯定這番言辭,“天子膽寒,生怕燕君叫咱們收拾個幹淨,下一步劍指王畿,他這天子位置不保。”
“燕軍同咱們才剛剛結束大戰,割讓十城元氣大傷,此時借道恐怕他會以為咱們胃口大開再強占幾處土地,還有天子假模假式的出兵來燕,這事十分不好辦。”
熙寧對這事也看得分明,燕君叫他們打得,像是那縮進了龜殼的烏龜,連頭都不敢冒出來。莫說是與他們借道直插燕國腹地,哪怕是他們這邊人馬靠近燕國百裏之內,燕君都要一封一封的製書發下來,生怕他們不曉得天子的兵力也在一旁虎視眈眈。
萬三小聲同邵環耳語,“天子也有意要敲打咱們?他還當自己是主桌上一盤菜了。”
王室日漸衰微,趙侯若要出頭今後必有一戰。
隻是,這一戰不是現在。
“燕君如今也算有了些許底氣,眼瞅著有天子給他撐腰。已不像剛戰敗之時割地賠償,任由咱們捏圓搓扁的軟柿子,現在呢,說不得是狐假虎威,還是真有些本事,如今咱們也不好輕舉妄動。”
桑仕穠補充道。
熙寧在這樣激烈的討論場景中,並不能拿出什麽好方案,故而隻在一邊為大家添些茶水。或是聽著幾人辯駁之時不時的點頭。
在熙寧眼中,在座的哪一個說得都有道理。
桓嬰直等到所有人將各自見解皆說了個遍,這才又將自己的打算娓娓道來。
“燕君否決咱們的借道提議,那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
他將手中地形圖緩緩展了開來,“諸位請看,其實從燕國到西旗的邊境,除了走燕國這一條路之外,尚可以迂回從小栗國進入西旗。”
萬三幾步上前,掀起那地形圖瞧了瞧,“軍師說笑了,小栗國去西旗要多出二百裏路,且這路還不是坦途,乃是山路。”
熙寧試探性的提出自己的見解,“如今天氣越發冷了,咱們要是自小栗處迂回再進西旗,來回恐怕要多出十多日,到時那馬匹往回趕也不方便。”
軍師對熙寧的發言表示認可,“柳兄弟說得不錯。”
“隻是燕君覺得他背後有息天子撐腰,對我們可以兩麵夾擊,如此他的勝算便多上許多。那我們也可以相同的思路來對待燕國。先拉攏小栗國加入,叫燕軍以為我們兩國合力要將他圍剿一番,屆時再去談借道之事,那便容易許多了。”
桓嬰是想在燕君麵前來一出,醉翁之意不在酒。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萬三在一旁豎起拇指,“軍師果然不同凡響,三爺我可是服了。”
桑仕穠接著問道,“以軍師的意思,我們先掩藏借道買馬之事,拉攏小栗國作勢要與燕君敵對,叫燕君先自亂陣腳之後再談借道,以便我們後麵行事?”
“正是這樣。”
“可——軍師又如何能肯定,小栗國會與咱們合作?”
“小栗國在燕國麵前一向隻有受氣的份兒。小栗國土麵積狹小,生產、人口、經濟也比燕國差了不止一點。在燕國眼中,小栗國不過是彈丸之地,想打便打,想罵就罵。一向就如燕君的出氣筒。燕君無道,強納了小栗國國君之妹,之後又瞧上了國君的女兒。如今更是叫姑侄共事一夫,那小栗國一向是敢怒不敢言。咱們攻打燕國之時,小栗國雖未曾站隊,卻暗中報給咱們幾條明路。咱們若是同他們去商談,桓嬰我倒是有六七成的把握能說動他。”
趙侯琢磨了他這條計策,覺得十足算是上上之策,眼下也不容他在拖延時間去琢磨別條道路了。
他將身子倚在身後的圈椅上,喚一句,“萬三。”
“卑職在。”
趙侯行動迅速,“明日拿我手書,先去會會燕君再說。”
萬三第二日便領命西去燕國都城陽武,以趙軍馬匹需尋覓水草豐沛之地放牧為由,向燕君借地。
第25章
燕君果然駁回了請求,並說臨近冬日並無水草,百草枯敗望趙軍再等來年。屆時趙軍轄下十城,亦有水草豐茂之地,滿足養軍之需足矣。
一切倒也盡在桓嬰的計算之中。
趙侯將燕君回信交予桓嬰,“下麵就看軍師如何能說得動小栗國君了。”
既是商談,必要拿出自己的誠意。
趙侯將自己攻打燕國之時收繳得月之璧交予桓嬰,“此物珍貴,用作當下再合適不過。”
這月之璧乃是當世奇寶。天下美玉盡在小栗國越中,越中諸寶數第一的便是月之璧。
“這還是三十年前老燕君在位之時,息天子所贈,獎賞他驅逐西旗人出境,那時的燕國何等風光。老燕君視這寶物如無上尊榮。大宴之時,四方來賀,每每要將這月之璧請出來,叫眾賓客觀賞,小栗國君見自己進獻給天子的寶物竟到了燕君手裏,那滋味恐怕並不好受。哪知其子如此無能,竟輕易將這月之璧輸給了咱們。”
“趙侯舍得將這月之璧拱手回送小栗國君嗎?咱們趙國境內,可是從未出產過如此好的玉璧。今後恐怕也不會再有機會擁有這當世奇寶了。”
“身外物罷了,東西是死的,人是活的。為了咱們後麵行事,莫說是屈屈一件月之璧,就是有十件百件,當送也是要送的。”
趙侯的野心之大,哪裏是會被一兩件寶物所能牽絆住的。
桓嬰聽到這裏才算放下心來,也知道此行是非成事不可了,“君侯大氣,桓嬰自愧不如。”
桓嬰將那月之璧好生的放入錦盒之中,再三瞻仰,這才打包好裝進行囊之中,不久便向趙侯告辭啟程。
此去雖無凶險,但趙侯生怕燕君從中作梗,特意委派了邵環與桑仕穠兩位高手護送桓嬰。
送走了幾人,清水河縣仿佛一夜之間又恢複到從前那安靜祥和的模樣。
不幾日,趙侯便頒下製令,要將城外庶人遷入城中,廢除國人與庶人之別,並將近郊荒地重新分配。
一時之間,這小小的清水河縣亦躁動了起來。
幾日過後,熙寧耳朵已無大礙,近來同陳小孩往來之時,聽聞小妹的狀態也已經漸漸恢複,甚至能自己起身飲食,喝水了。
熙寧一直惦記著小妹的事情,這日軍中無事,便打包好東西,再叫上軍中良醫到小孩家為小妹最後檢查一番。
他剛出營帳,正巧碰到巡營回來得趙侯。
他雖貴為一國君侯,在眾人中受人敬仰,卻沒有丟了老趙侯同軍士同飲共榻的傳統,一月總有三兩次巡營的安排,要同趙軍營中上下交流,不僅是荀老將軍這樣的高位者,哪怕隻是軍中下士,他亦會留心問詢。
可人與人之間的相識極講究先來後到,熙寧雖不知趙侯為何總是暗暗與兄長比較,可她受過兄長天大的好處,別人再如何,她心中那塊小小位置,都不能放別人進去了。
*******
幾人到了這清水河縣,首要任務便是去購買西旗馬,如此一來二去其實已耽誤了幾天,故而一大清早趙侯便將幾人召來商談。
“那馬場主中途可有醒來?”
萬三道,“兩日前已經醒來了,整日躺在病床上叫罵。我看他精神好的很,把他提來審問不成問題。”
三爺一向如此大大咧咧,有他在氣氛總是不錯。
偏生邵環非要問他,“我倒想要知道那老小子在病榻上罵些什麽。”
“還能罵些什麽,罵爹罵娘罵祖宗,裏裏外外翻騰個遍。你們幾個不去他身邊伺候著你們是不知道。三爺我每日到他跟前瞧著手下人給他換藥,如此殷勤伺候著,還要咒我生孩子沒屁/眼兒呢。”
眾人隨著他的言語哈哈一笑,“三爺就能讓他這樣欺負著?沒有回擊,這怎麽成?”
“那自然不是,三爺我在口舌之事上,哪有落了下風的道理?”
一旁的桑仕穠居然也來湊趣,他冷著臉說:“三爺當時就回擊了,他說我兒怎麽沒屁/眼兒,我兒正用屁/眼兒喝藥呢。”
眾人笑得前仰後合。
連一向在屬下麵前一派正經的趙侯都跟著笑了起來。
前幾日勞累,熙寧看趙侯眼眶泛青,眼睛上還掛著幾縷紅血絲,如今經過幾夜修整,又無外事幹擾,眼見著趙侯精神煥發,又重新有了那自公宮出征之時意氣風發的姿態。
第24章
玩笑歸玩笑,若說到正事,趙侯自然不允許幾人再如此不正經。
趙侯便問,“可有探聽出什麽消息,那馬場主背後的操縱之人可有探查清楚?”
萬三回道,“有了些眉目。”
“這馬場主從前本就是個占山為王的主,當時燕君府兵強盛,將這群上山的匪徒圈得連山都下不來,便隻好被招降也做了府兵,而後燕君換了新君。新君無道,隻懂享樂罷了,將國內民生經濟攪得一團糟,他便從府兵之中脫離出來,自己做了點小生意,由此才仗著自己在府兵時的那一點渠道,跟西旗人做起了馬匹交易。”
“前幾年生意好做,燕國同咱們戰敗之後左右無法,隻得依賴天子為其出頭。而後息天子定規,便不敢不遵守,首要一項就是再不敢同西旗人做交易。這西旗馬進燕地一事,政策愈發收緊,馬場主從西旗那邊沒了交流的渠道,便又重新做起了殺人越貨的生意。”
“侯爺可還記得他在咱們麵前裝作瘸腿之人一事。”
萬三在地心說得手舞足蹈,恨不能一人分飾多角,給諸位演示他所查實情。
趙侯一手搭在另一手的手背之上,半身依靠在椅背上,做出個慵懶的姿勢,他隨意的點了點頭,“自然記得。”
“這是他們幾個賊人之間的暗語,外麵來客突然,幾人未來得及互相通氣,他們便早早製定了幾個備選的項目。那馬場主分別以瘸腿和健康之人兩種狀態示人,若他瘸腿,那便說明此刻帶來得是個大客戶,應有重金收成,大家必要盡心戒備。而若他以正常狀態示人,那邊說明隻是普通散客,出不起幾個小錢,不屑為此進行準備。”
“這人倒有意思,想來他在咱們麵前裝作瘸腿是看得上我趙軍的實力了。”
萬三洋洋得意起來說道,“這是自然,這小子看似嘴硬,給他吃些排頭,他便什麽話都肯吐露出來了。還說因燕趙兩地交戰,馬場已經很久不來客人了,且他們從前幹得又是走私的活兒,不敢太過大張旗鼓,叫燕軍知道許是要掉腦袋的,故而也是收手了一段時間。哪知正碰上了咱們幾人,還當咱們是條大肥魚,想著從咱們這裏大撈一筆,便帶著幾個弟兄收手重新上山,再做那瀟灑的山大王呢。”
邵環配合道,“山大王他是做不成了,去我趙軍牢裏做做苦力也是可以的,總不至於叫他吃不飽飯。”
萬三附和著,“是啊是啊。”
“不過他也說過,若是可以放他一條生路,他倒是可以試試同從前那西旗人再行交流。他說是有渠道,其實不過就是收買了幾個燕地在邊境巡查的小將,叫他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從前這一招倒是行得通,如今這樣恐怕有些困難,那地方現下還在燕軍管轄之下,咱們過不去,若是能有別的法子叫這馬場主同西旗人再聯係起來,我看後麵事倒也不難。”
邵環疑問,“如此他便也不算是有渠道,那我們自己繞過邊境燕人,同西旗人做交易不也很好嗎?”
“你卻不知,他說那西旗人在當地有兩大馬場,馬匹是不愁的。隻是輕易不肯賣給大息人罷了。隻因從前政策突然收緊,叫他損失了大筆錢財。等閑西旗人,不願同咱們大息人做交易了。”
萬三在地心轉了幾轉說,“以我之見,侯爺,咱們還是要用一用這個馬場主的西旗人脈才好。”
此事趙侯自然早已知曉,不然他也不至於花費大把力氣到燕地來找中間商買馬了。
“當務之急是要重新布置一下我們該從哪個地方將馬引過來,恐怕咱們還要從燕軍管轄之地偷渡過去,同這西旗人先見上一麵才好。”
邵環抱著長刀在一旁坐著問道,“侯爺,還打麽?”
趙侯伸手止住了他的發言。
此時漸近冬日,還要囤些糧草,以備過冬,燕地比趙地寒冷許多,不可貿然行動。在此時同燕軍交戰,燕地士兵自然是早已適應了當地溫度,可趙軍士兵大多是在南地長大,這樣的水土不適宜恐怕會對體力造成極大損傷,兩邊又剛經過大戰,還是以修身養息為宜。
“自然要打,但也不是這時候打。”
桓嬰這時站了出來,向上為趙侯獻忌說,“不如大方向燕君借道。”
趙侯示意他接著說下去,桓嬰說道,“我們不想打,燕軍更不想打,但燕君不知道我們不想打。”
熙寧都快要被桓嬰的說得話繞暈過去。
“燕君如今最怕得是什麽?”
他自問自答道,“他怕我們休整過來,繼續向北推進直插入燕國都城腹地。那時他割十城二十城,都未必能打動我們。”
軍師這話有禮,眾人互相看看,皆點了點頭。
桑仕穠分析了下當下局勢,“可燕君如今借上了天子的力,天子在清水河縣以南屯兵兩萬,若是咱們有什麽異動,那燕國同天子兩麵夾擊,咱們雖不至於一敗塗地,到底也不能舒坦地度過這個冬日。”
趙侯聽後也隨著肯定這番言辭,“天子膽寒,生怕燕君叫咱們收拾個幹淨,下一步劍指王畿,他這天子位置不保。”
“燕軍同咱們才剛剛結束大戰,割讓十城元氣大傷,此時借道恐怕他會以為咱們胃口大開再強占幾處土地,還有天子假模假式的出兵來燕,這事十分不好辦。”
熙寧對這事也看得分明,燕君叫他們打得,像是那縮進了龜殼的烏龜,連頭都不敢冒出來。莫說是與他們借道直插燕國腹地,哪怕是他們這邊人馬靠近燕國百裏之內,燕君都要一封一封的製書發下來,生怕他們不曉得天子的兵力也在一旁虎視眈眈。
萬三小聲同邵環耳語,“天子也有意要敲打咱們?他還當自己是主桌上一盤菜了。”
王室日漸衰微,趙侯若要出頭今後必有一戰。
隻是,這一戰不是現在。
“燕君如今也算有了些許底氣,眼瞅著有天子給他撐腰。已不像剛戰敗之時割地賠償,任由咱們捏圓搓扁的軟柿子,現在呢,說不得是狐假虎威,還是真有些本事,如今咱們也不好輕舉妄動。”
桑仕穠補充道。
熙寧在這樣激烈的討論場景中,並不能拿出什麽好方案,故而隻在一邊為大家添些茶水。或是聽著幾人辯駁之時不時的點頭。
在熙寧眼中,在座的哪一個說得都有道理。
桓嬰直等到所有人將各自見解皆說了個遍,這才又將自己的打算娓娓道來。
“燕君否決咱們的借道提議,那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
他將手中地形圖緩緩展了開來,“諸位請看,其實從燕國到西旗的邊境,除了走燕國這一條路之外,尚可以迂回從小栗國進入西旗。”
萬三幾步上前,掀起那地形圖瞧了瞧,“軍師說笑了,小栗國去西旗要多出二百裏路,且這路還不是坦途,乃是山路。”
熙寧試探性的提出自己的見解,“如今天氣越發冷了,咱們要是自小栗處迂回再進西旗,來回恐怕要多出十多日,到時那馬匹往回趕也不方便。”
軍師對熙寧的發言表示認可,“柳兄弟說得不錯。”
“隻是燕君覺得他背後有息天子撐腰,對我們可以兩麵夾擊,如此他的勝算便多上許多。那我們也可以相同的思路來對待燕國。先拉攏小栗國加入,叫燕軍以為我們兩國合力要將他圍剿一番,屆時再去談借道之事,那便容易許多了。”
桓嬰是想在燕君麵前來一出,醉翁之意不在酒。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萬三在一旁豎起拇指,“軍師果然不同凡響,三爺我可是服了。”
桑仕穠接著問道,“以軍師的意思,我們先掩藏借道買馬之事,拉攏小栗國作勢要與燕君敵對,叫燕君先自亂陣腳之後再談借道,以便我們後麵行事?”
“正是這樣。”
“可——軍師又如何能肯定,小栗國會與咱們合作?”
“小栗國在燕國麵前一向隻有受氣的份兒。小栗國土麵積狹小,生產、人口、經濟也比燕國差了不止一點。在燕國眼中,小栗國不過是彈丸之地,想打便打,想罵就罵。一向就如燕君的出氣筒。燕君無道,強納了小栗國國君之妹,之後又瞧上了國君的女兒。如今更是叫姑侄共事一夫,那小栗國一向是敢怒不敢言。咱們攻打燕國之時,小栗國雖未曾站隊,卻暗中報給咱們幾條明路。咱們若是同他們去商談,桓嬰我倒是有六七成的把握能說動他。”
趙侯琢磨了他這條計策,覺得十足算是上上之策,眼下也不容他在拖延時間去琢磨別條道路了。
他將身子倚在身後的圈椅上,喚一句,“萬三。”
“卑職在。”
趙侯行動迅速,“明日拿我手書,先去會會燕君再說。”
萬三第二日便領命西去燕國都城陽武,以趙軍馬匹需尋覓水草豐沛之地放牧為由,向燕君借地。
第25章
燕君果然駁回了請求,並說臨近冬日並無水草,百草枯敗望趙軍再等來年。屆時趙軍轄下十城,亦有水草豐茂之地,滿足養軍之需足矣。
一切倒也盡在桓嬰的計算之中。
趙侯將燕君回信交予桓嬰,“下麵就看軍師如何能說得動小栗國君了。”
既是商談,必要拿出自己的誠意。
趙侯將自己攻打燕國之時收繳得月之璧交予桓嬰,“此物珍貴,用作當下再合適不過。”
這月之璧乃是當世奇寶。天下美玉盡在小栗國越中,越中諸寶數第一的便是月之璧。
“這還是三十年前老燕君在位之時,息天子所贈,獎賞他驅逐西旗人出境,那時的燕國何等風光。老燕君視這寶物如無上尊榮。大宴之時,四方來賀,每每要將這月之璧請出來,叫眾賓客觀賞,小栗國君見自己進獻給天子的寶物竟到了燕君手裏,那滋味恐怕並不好受。哪知其子如此無能,竟輕易將這月之璧輸給了咱們。”
“趙侯舍得將這月之璧拱手回送小栗國君嗎?咱們趙國境內,可是從未出產過如此好的玉璧。今後恐怕也不會再有機會擁有這當世奇寶了。”
“身外物罷了,東西是死的,人是活的。為了咱們後麵行事,莫說是屈屈一件月之璧,就是有十件百件,當送也是要送的。”
趙侯的野心之大,哪裏是會被一兩件寶物所能牽絆住的。
桓嬰聽到這裏才算放下心來,也知道此行是非成事不可了,“君侯大氣,桓嬰自愧不如。”
桓嬰將那月之璧好生的放入錦盒之中,再三瞻仰,這才打包好裝進行囊之中,不久便向趙侯告辭啟程。
此去雖無凶險,但趙侯生怕燕君從中作梗,特意委派了邵環與桑仕穠兩位高手護送桓嬰。
送走了幾人,清水河縣仿佛一夜之間又恢複到從前那安靜祥和的模樣。
不幾日,趙侯便頒下製令,要將城外庶人遷入城中,廢除國人與庶人之別,並將近郊荒地重新分配。
一時之間,這小小的清水河縣亦躁動了起來。
幾日過後,熙寧耳朵已無大礙,近來同陳小孩往來之時,聽聞小妹的狀態也已經漸漸恢複,甚至能自己起身飲食,喝水了。
熙寧一直惦記著小妹的事情,這日軍中無事,便打包好東西,再叫上軍中良醫到小孩家為小妹最後檢查一番。
他剛出營帳,正巧碰到巡營回來得趙侯。
他雖貴為一國君侯,在眾人中受人敬仰,卻沒有丟了老趙侯同軍士同飲共榻的傳統,一月總有三兩次巡營的安排,要同趙軍營中上下交流,不僅是荀老將軍這樣的高位者,哪怕隻是軍中下士,他亦會留心問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