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這圍領蓬軟,沒人認得出他,但她真的很容易帶偏人,隻見她躡著手腳,他不由自主也左躲右閃。這種跟蹤手法太顯眼了,他跟了半日,忍不住告訴她:“我們藏得很深,不是熟人,根本認不出我們。”
居上說:“是嗎?”這才直起身子,裝出尋常遊玩的模樣。
走了一程,那胡四娘和崔十三的親熱關係,就算是個瞎子也能看出來了。居上仰頭問淩溯:“五兄這回該明白了吧?不是那種關係,不會這樣勾肩搭背的。”
淩溯點了點頭,心道自己與身邊的女郎定了親,隻差完婚了,也沒有這樣摟著胳膊招搖過市。那胡四娘要是專情,就不會與見了幾麵的人如此親昵,辛重恩若看不出來,秘書省修書的事也別幹了,太費眼睛。
放眼看那形單影隻的人,一副受了情傷的樣子,深一腳淺一腳跟了一程,乍見胡四娘將腦袋靠在了崔十三的肩頭,這下觸發了他的機簧,他忿然四下張望,看那樣子怕是恨不得找到一柄刀,殺他們個人仰馬翻吧!
五兄忽然回身,嚇了居上一跳,忙把臉紮進淩溯懷裏。淩溯則對這忽來的投懷送抱心花怒放,他站著沒動,狐毛下的唇不由自主仰起來,看來今日宜出行,這趟樂遊原來對了。
居上把淩溯打了個旋,讓他背轉身子,自己從他腋下窺探。還好震怒的五兄沒有留意她,從路邊上撿起一根樹枝揮了揮,結果發現太細了不頂用,氣得一把扔開了。再去找,找到一塊趁手的木板,掂在手裏打算衝過去論個長短,可隻是一瞬,他的氣勢肉眼可見地萎頓下來,想必是還對那胡四娘有期望,不敢相信曾經將他奉若神明的女郎,有移情別戀的一天吧。
那廂崔十三帶著胡四娘穿過東坡,直奔楓林方向,居上拽著淩溯跟過去,原上空曠,露在外麵的皮膚吹了風,冷得刀割一樣,但熱情澎湃的男女不覺得冷,他們打情罵俏佯佯而行,壓根就沒發現身後連跟了兩撥人。
終於楓林映入眼簾,因為冷得突然,楓葉還沒來得及掉落,那大片大片的紅如同烈焰一樣,把天幕都染紅了。
淩溯忽然有些懊惱,自己怎麽從來沒想過帶居上來這裏,如此怡人的景色最適合談情說愛,比幹巴巴要求留宿在她寢樓強多了。
找到一棵大樹,兩個人躲在樹幹後一高一矮觀望,那崔十三是個情場好手,幾句話逗得胡四娘花枝亂顫。然後神情凝望,漸漸靠近,一個俯視一個仰望,臉也越貼越近,最後毫無意外地親上了。
樹後兩人目瞪口呆,驚詫過後都有些不好意思,這是他們這種沒經驗的人該看的嗎?
各自都有些想不明白,為什麽人家輕易一拍即合,而他們僅僅抱了一下,就耗得油碗都要幹了。
思緒複雜,淩溯忍不住凝視居上,雖不說話,但眼神繾綣。
居上扭捏了下,“你幹嘛這麽看著我?不會是有什麽想法吧?”
天寒地凍,他們是來辦正經事的,這時候蹦出歪腦筋,好像不太合適。
淩溯隻得調開視線,還沒等居上反應過來,他忽然一個箭步衝出去,把正欲上前的辛重恩拽住了。
辛重恩納罕地回頭看,看見是太子,一時愣住了。
淩溯壓聲道:“知情就好,不要出頭,給自己留些體麵。”
辛重恩原本怒火中燒,大有掙個魚死網破的決心,但被太子攔住了,一瞬熾焰被澆淋了水,從迷惘到退卻,再到滿心恥辱,那張臉也由紅轉白,喃喃說:“我愧對發妻、愧對長輩、愧對辛家列祖列宗……我究竟是著了什麽魔,落得今天這番境地!”
沒有驚動那對如膠似漆的鴛鴦,淩溯將失魂落魄的他拉了回來。辛重恩見到居上更加羞愧了,囁嚅道:“阿妹……讓你跟著操心,我這做阿兄的,實在沒臉。”
居上未說話,擺了擺手,引他們離開楓林。
往前一程有個帳篷搭起的腳店,三個人進去點了熱茶和點心,居上將茶盞往前推了推,“阿兄暖暖身子吧!今日親眼所見,我希望能讓你迷途知返,別再繼續錯下去了。你以為能天長地久,其實你隻是她身邊的過客,沒有崔十三,還有張十三、王十三。”
辛重恩垂頭喪氣,“我沒想到……當初是她說,這輩子隻認定了我,我想與她斷了,她以死相逼,我沒有辦法。我以為照著她的意思辦,就能給她個交代……”邊說邊淚流滿麵,“結果……結果就是這樣的收場!”
居上實在見不得他為那種女郎流眼淚,臉上的嫌棄越來越大,直撅撅說:“別讓我看不起你,你到底在哭什麽?你可以為你的所作所為後悔,可以為你拋棄妻女汗顏,但你不該為被她耍弄了流眼淚。別哭了,把眼淚收回去,真受不了你這窩囊樣兒!那胡四娘看不上你了,你的夢也該醒了,接下來怎麽辦,你想過沒有?我告訴你,你死不足惜,但你出了亂子會牽累全家,我們不得不護著你。其實我心裏,早想把你剝皮抽筋了,害得我們大冷天跟你出來吹西北風,你細想想,你對得起誰!”
這阿妹嫉惡如仇,從小就是這樣的脾氣。幾句話鏗鏘有力,不光是辛重恩,連淩溯都聽得有點悸栗。
辛重恩呆呆道:“我錯了,阿妹教訓得是。”
“然後呢?”她凶神惡煞地問。
辛重恩道:“我知道,我一定想辦法,把你阿嫂求回來。”語畢又有一點讓他想不通,他看了淩溯一眼,“你們怎麽來了?”
啊,這個問題……問得真是不得體。
居上噎住了,眼風飛快瞄了瞄淩溯。淩溯卻很淡定,“你不知道這長安城中遍布暗哨嗎?有什麽事能瞞過我的眼睛?”
這說辭就很妥帖了,居上重又挺起了腰杆,蹙眉對辛重恩道:“都什麽時候了,阿兄還在關心這些無關緊要的事。”
辛重恩張了張嘴,無話可說。半晌道:“我心裏有打算,阿妹放心吧。”
總是外麵斷了指望,人也就清醒過來了。現在回憶前事,怎麽鬼使神差弄成這樣,自己也說不上來。痛定思痛,希望為時未晚,從樂遊原回來,他心無旁騖直奔延福坊,到了門上不等家仆去通稟,自己親自登了門,說要求見七娘子。
鄭銀素在姊妹中行七,如今和離,又找回了原來的稱呼。他口中說七娘子的時候,恍惚回到了成婚前,每日下值後寧願繞上一段路,也要來探望她。那時候她還是鄭七娘,是族中最小的女郎,穿著對雁團窠紋的襦裙,挽著丁香色的畫帛,眉眼彎彎站在廊廡下等著他……
可是他卻把她弄丟了,巨大的悔恨讓他慚愧欲死,但願她還願意給他個機會。
等了好半晌,才等到裏麵人出來回話,鄭家的傅母說:“郎君回去吧,我們娘子不見你,讓你以後別來了。”
他不死心,央告道:“求嬤嬤再替我通傳,我有話想對她說,說完我就走。”
傅母實在鬧不明白,已經到了這樣地步,究竟還有什麽可說的,便道:“既然和離,往後兩不相幹,不要再有牽扯為好。郎君還是回去吧,我們娘子已經議婚了,你若是再來,會擾了我們娘子的好姻緣,若郎君還念著往日的情分,就請不要拖累她。”
第60章 好馬不吃回頭草。
“什麽?”他以為自己聽錯了, “什麽議婚……誰議婚了?”
傅母道:“郎君,老媼也不怕告訴你,我們娘子議婚了, 過兩日便要過大禮。新郎子早前沒有娶過親, 家中很是看重, 照著迎娶正房娘子的規製, 三書六禮一樣不少,都已經說定了。所以郎君往後千萬別來了,一則娘子是借住在兄嫂府上, 不便得很,二則人言可畏,要是讓人說還與前任郎子糾纏不清, 怕會傷了新郎子的心,壞了這門婚事。”
辛重恩急起來, “這才幾日光景, 怎麽會有這種事,她與誰議婚了?”
傅母木著一張不苟言笑的臉道:“老媼替郎君算過了, 今日是第五日, 和離的時間雖然不長, 但不礙著我們娘子定親。反正正式迎娶的日子沒那麽快, 且將親事定了,有了著落, 人就不慌張了。畢竟總借住在兄嫂府上不像話, 我們娘子是要體麵的人, 不單對父母兄嫂, 對自己也得有個交代。”
辛重恩聽聞這個消息, 覺得天都要塌了, 他沒有想到,她這麽快就找好了下家,簡直讓人懷疑這場和離,是如了她的願。
“怎麽會呢……不會的……”他喃喃自語,“我與她才剛和離,區區五日而已,怎麽那麽快就……”
傅母的神情變得有些不耐煩,掖著手道:“我們娘子出身名門,在閨中時候就是名滿茶陽的貴女。嫁給郎君之後,一徑在家相夫教子,郎君眼中乏味無趣的人,殊不知別人眼中寶貝一樣。如今得知娘子和離了,新郎子轉頭就稟報高堂,托了大媒上門來。娘子起先不答應,怕被人說閑話,後來經不得冰人遊說,又看在親上加親的份上,就答應了。”
辛重恩聽得愈發茫然了,“親上加親?那人究竟是誰?”
傅母原本就是有意要透露給他的,坦然道:“太常寺少卿,唐義節唐少卿,郎君應當認識。他與我們娘子是表兄妹,自小也算青梅竹馬,據說蹉跎到三十還未成婚,就是因為我們娘子。郎君今後就放心吧,我們娘子有這樣一位郎子照顧著,吃不了虧的。娘子也讓我帶話給郎君,前塵往事就不要再惦念了,請郎君多加珍重,與胡四娘子百年好合。”
辛重恩心頭亂成了一團麻,先前他知道很難挽回,但總是帶著一點期許,認為銀素對他還有感情。隻要他虔心悔過,她瞧著和月,終究會原諒他的。可沒想到,他匆匆趕來,迎接他的竟然是這樣的消息。
他人懵了,身上忽地沒了力氣,心慌意亂道:“和月……那和月呢?她就不管和月了嗎?”
傅母不由蹙眉,“郎君現在怎麽想起小娘子了?郎君既與我們娘子和離,不管我們娘子是否再嫁,和月小娘子勢必會孤苦,這種情況,郎君不是預先就知道嘛!不過小娘子雖不能跟阿娘回外家,辛府是世家大族,府上三位夫人又極和氣,自然會待我們小娘子好,這點我們娘子很放心。”說了半晌,也有些沒耐性了,拖著長腔道,“郎君快回去吧,眼看要變天了,外頭多冷!這裏坊內人來人往,叫人見了也不好看。郎君自己做下的決定,自己得擔著,又不是小孩兒過家家,今日說準了明日又反悔……郎君可是朝廷命官啊!”
傅母說完不再逗留,轉身便返回門內了。留下辛重恩在台階前站著,一寸寸寒意鑽進皮肉裏,這十月的天,幾乎要把他凍僵了。
朝廷命官……他不過是個從四品的秘書少監,唐義節是正四品太常寺少監,官職還在他之上。以前他曾隱約聽鄭家人打趣,說若不是銀素相中了他,家裏原打算親上加親的……多年過去了,他已經把這件事忘了,誰知那唐義節還不曾婚配,難道一直在等著銀素嗎?
人站在那裏,搖搖欲墜,才發現自己狠心放棄的人,原來是另一個人的珍寶。自己把這郎子的位置讓出來,人家便迫不及待上門提親了。
一陣風吹過,他的每一寸骨節都在顫抖,茫然向前走了兩步,高聲道:“七娘……銀素……你再見我一麵,求求你了,我有話同你說。我已經知錯了,往後再也不敢了,求你看在和月的麵子上,跟我回去吧……”
坊院中回蕩著他的嗓音,但卻得不到任何回應。鄭家門房當著他的麵關上了大門,他知道,這是不留任何磋商的餘地了,鄭家這道門檻,他再也邁步過去了。
可他不甘心,銀素心軟,隻要自己真心悔過,她還是會原諒他的。鄭家關門閉戶,不要緊,他可以等,就算等到明日鄭家人出門上朝,屆時他負荊請罪,也要把銀素求回來。
鄭宅中,窗前的香案上燃著蘇合香,偶爾吹過一陣風,將筆直的一縷青煙吹散了。
鄭家一門,有不少人在朝為官,鄭銀素的長兄鄭詵,就在尚書省任吏部尚書。辛重恩在門外一通喊,鄭詵也聽見了,底下人問怎麽處置,他隻說不必管,就關門看書去了。
長嫂黃氏坐不住,忙趕到銀素院子裏來,見銀素正抱著和月,教她認千字文,看上去一派平靜氣象,心頭的焦躁也平複了些。低聲喚小姑,“廚上蒸了魚羹,我讓人取來,喂和月吃些。”
鄭銀素聽了才放和月下地,笑著叮囑她:“跟乳娘去吧,吃些東西,再睡一會兒。”
乳娘上來引領,將孩子引了出去,剩下主母與娘子好說話。
鄭銀素比了比手,“阿嫂請坐。外麵鬧騰,驚動阿嫂了。”
銀素是家中最小的妹妹,和長兄差了十五六歲,說是兄妹,其實情同父女。銀素的父親身體不好,很早就辭官回茶陽了,當初她與辛家結親,先入長安住在長兄的府上,大婚也是兄嫂親手把她送出門的,因此長嫂格外憐惜她,聽說她與辛五郎和離,黃夫人氣得大哭了一場。
如今小姑住在她府上,她絕沒有半點嫌棄的意思,再三地寬慰,讓她隻管放寬心,縱是和離歸家的女兒,鄭家也養得起。
外麵辛五郎的呼聲,黃夫人確實聽見了,派人出去查看,一會兒婆子便進來回話,說辛五郎不肯離去,還在巷子裏守著。
黃夫人道:“這又是何必!既然和離得那麽幹脆,倒是別後悔呀,這會兒跑來低聲下氣,不知什麽意思!”
鄭銀素道:“阿嫂別管他,沒人理會他,他自然就走了。”
黃夫人猶自苦惱著,“可這樣也不是辦法,我看他好像蠻有悔改的打算,我同你阿兄商量過,全看你的意思。若你願意原諒他,咱們便敲打敲打他,約法三章才讓你跟他回去。若是你不肯原諒他……他終究是和月的父親,且辛家待你也很好,不看僧麵看佛麵吧。”
這話是給她台階下,銀素知道,兄嫂都認為她在氣頭上,等氣過了,還是會回頭的。可是這麽長時間所受的漠視,已經讓她痛恨這段婚姻了。
她說:“阿嫂不用勸我,我今生不會再回辛家了。和離之前我一夜不曾睡,想了整整一夜,是深思熟慮過後才踏出辛家的。家裏人固然對我很好,我卻不能看著家裏人的麵子,和他湊合一輩子。阿嫂,我當初嫁給他,先是圖他的人品才學,二便是圖辛家三十不納妾的家規。可他遇見胡四娘子,連家規都敢違背,將來若是再來一個紅顏知己,我還得再受一遍這樣的屈辱。”
黃夫人怎麽能不理解她的想法,那辛五郎再好,畢竟是庶出,銀素是嫡女,又是最小的孩子,全家一向寵著,擇婿上她自己有話語權,因為她選了辛五郎,全家就高高興興送她出閣了。
可是沒想到,這個選擇錯了,讓所有人悔不當初。然而辛五郎可恨,卻要瞧著和月,黃夫人是個很愛孩子的婦人,始終覺得父母雙全,孩子才幸福。
於是話又說回來,“這世上規矩大多向著男子,男子納妾不犯刑律,若眼裏不揉沙,將來苦的還是自己。再者你再嫁,和月要見阿娘一麵,隻怕辛家也不答應。”
鄭銀素搖頭,“阿嫂,這個郎子是我自己選的,我有多信任他,他傷我就有多深。若是對婚姻沒有那麽高的期許,家裏安排多少妾室,我也就不上心了。至於和月,辛家不是不講理的人家,長輩們很開明,對小輩也疼愛,和月想見我,他們不會拘著的。”
黃夫人見她不動搖,心裏也就踏實了,“門外那人,你果然一點都不在乎了嗎?”
鄭銀素臉上顯出一種解脫後的釋然,再也沒有了前幾日的憤懣,連回憶起不快來,也可以很平靜了。
“自從他外麵有了人,麵對我時總是心不在焉,我多說兩句就嫌我囉嗦,有陣子弄得我不敢開口,怕開口就惹他不快。他倒也不與我吵,就是漠視我,怨我不懂……我怎麽不懂他?當初成親之前引我為知己,成婚幾年就雞同鴨講了嗎?我是今年三月發現他有外心的,後來改朝換代,家裏亂糟糟的,他也消停了一陣子。我忍了半年,到後來實在收不住他的心,幹脆就放他與別人成雙成對去吧。現在既然和離了,好馬不吃回頭草,我不會再與他糾纏了。”說著淡淡一笑,“再說表兄等了我這麽多年,我也覺得對不起他。既然他不嫌棄,那我就嫁了,我總不能一輩子留在娘家,讓人笑話。”
她這麽說,黃夫人很是心疼,“留在娘家倒也不怕人笑話,這世道和離的人多了,誰能擔保什麽時候落到自己身上。不過義節的人品,我和你阿兄倒是信得過的,這些年他一直未娶親,有人問起也隻說遇不上喜歡的……當初你嫁的若是他,想來也不會走到今日。”
關於表兄對她的感情,其實銀素一開始並沒有太深的感觸,她那時不過十六七歲,一心都在辛五郎身上,眼裏根本容不下第二個人。待和離了,回到鄭家,表兄聞訊趕來,什麽都沒問,隻說“七娘,你回來了”,短短的一句話,包含了太多的思念。
人生就是這樣兜兜轉轉,對錯都不用去說了,將來怎麽樣也不知道,走一步看一步吧。
她的心念很堅定,決定的事便不會反悔,所以辛五郎就算使出什麽苦肉計來,也打動不了她。
一個婢女從外麵進來,拍了拍頭上的雪珠,笑著說:“娘子,下雪了。今年冬日來得真早,前幾日還很暖和呢。”
院裏的女孩子們都喜歡雪,聽說下雪了,三三兩兩聚到廊廡上看,細微的一點雪沫子,也讓她們歡欣雀躍。
黃夫人有點擔憂,偏頭吩咐身邊的仆婦,“上外頭看看,辛郎子走了沒有。”
仆婦領命去了,過了會兒回來稟報說:“還在門前站著呢,頂風冒雪的,臉都凍紫了。”
黃夫人回身看看鄭銀素,看她有什麽反應,她卻恍若未聞,隻叮囑婢女:“再添兩塊炭。小娘子那裏看著點,別把窗關死了。”
她實在是一點都不在乎那人了,與對待陌生人無異。心死之後涅槃重生,已經不願意帶著前世的回憶了。
黃夫人心下了然,交代仆婦:“你去,把人轟走。他是辛家人,回頭凍死在我們府外,我們不好向辛家交代。”
仆婦道是,緊了緊衣裳從院裏出來,半路上截了一個婢女手裏的傘,笑著說:“走得匆忙,顧不上拿傘,先借我使使,承辦夫人的差事要緊。”
一路趕到前院,大門上開啟一道縫,她從縫裏擠了出去,站在廊下說:“郎君,家下夫人讓婢子出來傳話,請郎君回去,天寒地凍的,出了事我們吃罪不起。”
雪沫子越來越密,沒頭沒腦撲上來,撲得人睜不開眼。
辛重恩身邊的家仆也上來勸解:“郎君,不急在今日,還是先回去吧,明日再來好麽?”
眼看改變不了她的心意,辛重恩隻得暫時放棄。可是站得太久凍僵了關節,舉步蹣跚,一下撲在了地上。
家仆忙上來攙扶,傳話的仆婦縮回門內,重新關上了門。
家仆好不容易將他送上馬背,一路渾渾噩噩回到家,進門人就癱軟了。
居上說:“是嗎?”這才直起身子,裝出尋常遊玩的模樣。
走了一程,那胡四娘和崔十三的親熱關係,就算是個瞎子也能看出來了。居上仰頭問淩溯:“五兄這回該明白了吧?不是那種關係,不會這樣勾肩搭背的。”
淩溯點了點頭,心道自己與身邊的女郎定了親,隻差完婚了,也沒有這樣摟著胳膊招搖過市。那胡四娘要是專情,就不會與見了幾麵的人如此親昵,辛重恩若看不出來,秘書省修書的事也別幹了,太費眼睛。
放眼看那形單影隻的人,一副受了情傷的樣子,深一腳淺一腳跟了一程,乍見胡四娘將腦袋靠在了崔十三的肩頭,這下觸發了他的機簧,他忿然四下張望,看那樣子怕是恨不得找到一柄刀,殺他們個人仰馬翻吧!
五兄忽然回身,嚇了居上一跳,忙把臉紮進淩溯懷裏。淩溯則對這忽來的投懷送抱心花怒放,他站著沒動,狐毛下的唇不由自主仰起來,看來今日宜出行,這趟樂遊原來對了。
居上把淩溯打了個旋,讓他背轉身子,自己從他腋下窺探。還好震怒的五兄沒有留意她,從路邊上撿起一根樹枝揮了揮,結果發現太細了不頂用,氣得一把扔開了。再去找,找到一塊趁手的木板,掂在手裏打算衝過去論個長短,可隻是一瞬,他的氣勢肉眼可見地萎頓下來,想必是還對那胡四娘有期望,不敢相信曾經將他奉若神明的女郎,有移情別戀的一天吧。
那廂崔十三帶著胡四娘穿過東坡,直奔楓林方向,居上拽著淩溯跟過去,原上空曠,露在外麵的皮膚吹了風,冷得刀割一樣,但熱情澎湃的男女不覺得冷,他們打情罵俏佯佯而行,壓根就沒發現身後連跟了兩撥人。
終於楓林映入眼簾,因為冷得突然,楓葉還沒來得及掉落,那大片大片的紅如同烈焰一樣,把天幕都染紅了。
淩溯忽然有些懊惱,自己怎麽從來沒想過帶居上來這裏,如此怡人的景色最適合談情說愛,比幹巴巴要求留宿在她寢樓強多了。
找到一棵大樹,兩個人躲在樹幹後一高一矮觀望,那崔十三是個情場好手,幾句話逗得胡四娘花枝亂顫。然後神情凝望,漸漸靠近,一個俯視一個仰望,臉也越貼越近,最後毫無意外地親上了。
樹後兩人目瞪口呆,驚詫過後都有些不好意思,這是他們這種沒經驗的人該看的嗎?
各自都有些想不明白,為什麽人家輕易一拍即合,而他們僅僅抱了一下,就耗得油碗都要幹了。
思緒複雜,淩溯忍不住凝視居上,雖不說話,但眼神繾綣。
居上扭捏了下,“你幹嘛這麽看著我?不會是有什麽想法吧?”
天寒地凍,他們是來辦正經事的,這時候蹦出歪腦筋,好像不太合適。
淩溯隻得調開視線,還沒等居上反應過來,他忽然一個箭步衝出去,把正欲上前的辛重恩拽住了。
辛重恩納罕地回頭看,看見是太子,一時愣住了。
淩溯壓聲道:“知情就好,不要出頭,給自己留些體麵。”
辛重恩原本怒火中燒,大有掙個魚死網破的決心,但被太子攔住了,一瞬熾焰被澆淋了水,從迷惘到退卻,再到滿心恥辱,那張臉也由紅轉白,喃喃說:“我愧對發妻、愧對長輩、愧對辛家列祖列宗……我究竟是著了什麽魔,落得今天這番境地!”
沒有驚動那對如膠似漆的鴛鴦,淩溯將失魂落魄的他拉了回來。辛重恩見到居上更加羞愧了,囁嚅道:“阿妹……讓你跟著操心,我這做阿兄的,實在沒臉。”
居上未說話,擺了擺手,引他們離開楓林。
往前一程有個帳篷搭起的腳店,三個人進去點了熱茶和點心,居上將茶盞往前推了推,“阿兄暖暖身子吧!今日親眼所見,我希望能讓你迷途知返,別再繼續錯下去了。你以為能天長地久,其實你隻是她身邊的過客,沒有崔十三,還有張十三、王十三。”
辛重恩垂頭喪氣,“我沒想到……當初是她說,這輩子隻認定了我,我想與她斷了,她以死相逼,我沒有辦法。我以為照著她的意思辦,就能給她個交代……”邊說邊淚流滿麵,“結果……結果就是這樣的收場!”
居上實在見不得他為那種女郎流眼淚,臉上的嫌棄越來越大,直撅撅說:“別讓我看不起你,你到底在哭什麽?你可以為你的所作所為後悔,可以為你拋棄妻女汗顏,但你不該為被她耍弄了流眼淚。別哭了,把眼淚收回去,真受不了你這窩囊樣兒!那胡四娘看不上你了,你的夢也該醒了,接下來怎麽辦,你想過沒有?我告訴你,你死不足惜,但你出了亂子會牽累全家,我們不得不護著你。其實我心裏,早想把你剝皮抽筋了,害得我們大冷天跟你出來吹西北風,你細想想,你對得起誰!”
這阿妹嫉惡如仇,從小就是這樣的脾氣。幾句話鏗鏘有力,不光是辛重恩,連淩溯都聽得有點悸栗。
辛重恩呆呆道:“我錯了,阿妹教訓得是。”
“然後呢?”她凶神惡煞地問。
辛重恩道:“我知道,我一定想辦法,把你阿嫂求回來。”語畢又有一點讓他想不通,他看了淩溯一眼,“你們怎麽來了?”
啊,這個問題……問得真是不得體。
居上噎住了,眼風飛快瞄了瞄淩溯。淩溯卻很淡定,“你不知道這長安城中遍布暗哨嗎?有什麽事能瞞過我的眼睛?”
這說辭就很妥帖了,居上重又挺起了腰杆,蹙眉對辛重恩道:“都什麽時候了,阿兄還在關心這些無關緊要的事。”
辛重恩張了張嘴,無話可說。半晌道:“我心裏有打算,阿妹放心吧。”
總是外麵斷了指望,人也就清醒過來了。現在回憶前事,怎麽鬼使神差弄成這樣,自己也說不上來。痛定思痛,希望為時未晚,從樂遊原回來,他心無旁騖直奔延福坊,到了門上不等家仆去通稟,自己親自登了門,說要求見七娘子。
鄭銀素在姊妹中行七,如今和離,又找回了原來的稱呼。他口中說七娘子的時候,恍惚回到了成婚前,每日下值後寧願繞上一段路,也要來探望她。那時候她還是鄭七娘,是族中最小的女郎,穿著對雁團窠紋的襦裙,挽著丁香色的畫帛,眉眼彎彎站在廊廡下等著他……
可是他卻把她弄丟了,巨大的悔恨讓他慚愧欲死,但願她還願意給他個機會。
等了好半晌,才等到裏麵人出來回話,鄭家的傅母說:“郎君回去吧,我們娘子不見你,讓你以後別來了。”
他不死心,央告道:“求嬤嬤再替我通傳,我有話想對她說,說完我就走。”
傅母實在鬧不明白,已經到了這樣地步,究竟還有什麽可說的,便道:“既然和離,往後兩不相幹,不要再有牽扯為好。郎君還是回去吧,我們娘子已經議婚了,你若是再來,會擾了我們娘子的好姻緣,若郎君還念著往日的情分,就請不要拖累她。”
第60章 好馬不吃回頭草。
“什麽?”他以為自己聽錯了, “什麽議婚……誰議婚了?”
傅母道:“郎君,老媼也不怕告訴你,我們娘子議婚了, 過兩日便要過大禮。新郎子早前沒有娶過親, 家中很是看重, 照著迎娶正房娘子的規製, 三書六禮一樣不少,都已經說定了。所以郎君往後千萬別來了,一則娘子是借住在兄嫂府上, 不便得很,二則人言可畏,要是讓人說還與前任郎子糾纏不清, 怕會傷了新郎子的心,壞了這門婚事。”
辛重恩急起來, “這才幾日光景, 怎麽會有這種事,她與誰議婚了?”
傅母木著一張不苟言笑的臉道:“老媼替郎君算過了, 今日是第五日, 和離的時間雖然不長, 但不礙著我們娘子定親。反正正式迎娶的日子沒那麽快, 且將親事定了,有了著落, 人就不慌張了。畢竟總借住在兄嫂府上不像話, 我們娘子是要體麵的人, 不單對父母兄嫂, 對自己也得有個交代。”
辛重恩聽聞這個消息, 覺得天都要塌了, 他沒有想到,她這麽快就找好了下家,簡直讓人懷疑這場和離,是如了她的願。
“怎麽會呢……不會的……”他喃喃自語,“我與她才剛和離,區區五日而已,怎麽那麽快就……”
傅母的神情變得有些不耐煩,掖著手道:“我們娘子出身名門,在閨中時候就是名滿茶陽的貴女。嫁給郎君之後,一徑在家相夫教子,郎君眼中乏味無趣的人,殊不知別人眼中寶貝一樣。如今得知娘子和離了,新郎子轉頭就稟報高堂,托了大媒上門來。娘子起先不答應,怕被人說閑話,後來經不得冰人遊說,又看在親上加親的份上,就答應了。”
辛重恩聽得愈發茫然了,“親上加親?那人究竟是誰?”
傅母原本就是有意要透露給他的,坦然道:“太常寺少卿,唐義節唐少卿,郎君應當認識。他與我們娘子是表兄妹,自小也算青梅竹馬,據說蹉跎到三十還未成婚,就是因為我們娘子。郎君今後就放心吧,我們娘子有這樣一位郎子照顧著,吃不了虧的。娘子也讓我帶話給郎君,前塵往事就不要再惦念了,請郎君多加珍重,與胡四娘子百年好合。”
辛重恩心頭亂成了一團麻,先前他知道很難挽回,但總是帶著一點期許,認為銀素對他還有感情。隻要他虔心悔過,她瞧著和月,終究會原諒他的。可沒想到,他匆匆趕來,迎接他的竟然是這樣的消息。
他人懵了,身上忽地沒了力氣,心慌意亂道:“和月……那和月呢?她就不管和月了嗎?”
傅母不由蹙眉,“郎君現在怎麽想起小娘子了?郎君既與我們娘子和離,不管我們娘子是否再嫁,和月小娘子勢必會孤苦,這種情況,郎君不是預先就知道嘛!不過小娘子雖不能跟阿娘回外家,辛府是世家大族,府上三位夫人又極和氣,自然會待我們小娘子好,這點我們娘子很放心。”說了半晌,也有些沒耐性了,拖著長腔道,“郎君快回去吧,眼看要變天了,外頭多冷!這裏坊內人來人往,叫人見了也不好看。郎君自己做下的決定,自己得擔著,又不是小孩兒過家家,今日說準了明日又反悔……郎君可是朝廷命官啊!”
傅母說完不再逗留,轉身便返回門內了。留下辛重恩在台階前站著,一寸寸寒意鑽進皮肉裏,這十月的天,幾乎要把他凍僵了。
朝廷命官……他不過是個從四品的秘書少監,唐義節是正四品太常寺少監,官職還在他之上。以前他曾隱約聽鄭家人打趣,說若不是銀素相中了他,家裏原打算親上加親的……多年過去了,他已經把這件事忘了,誰知那唐義節還不曾婚配,難道一直在等著銀素嗎?
人站在那裏,搖搖欲墜,才發現自己狠心放棄的人,原來是另一個人的珍寶。自己把這郎子的位置讓出來,人家便迫不及待上門提親了。
一陣風吹過,他的每一寸骨節都在顫抖,茫然向前走了兩步,高聲道:“七娘……銀素……你再見我一麵,求求你了,我有話同你說。我已經知錯了,往後再也不敢了,求你看在和月的麵子上,跟我回去吧……”
坊院中回蕩著他的嗓音,但卻得不到任何回應。鄭家門房當著他的麵關上了大門,他知道,這是不留任何磋商的餘地了,鄭家這道門檻,他再也邁步過去了。
可他不甘心,銀素心軟,隻要自己真心悔過,她還是會原諒他的。鄭家關門閉戶,不要緊,他可以等,就算等到明日鄭家人出門上朝,屆時他負荊請罪,也要把銀素求回來。
鄭宅中,窗前的香案上燃著蘇合香,偶爾吹過一陣風,將筆直的一縷青煙吹散了。
鄭家一門,有不少人在朝為官,鄭銀素的長兄鄭詵,就在尚書省任吏部尚書。辛重恩在門外一通喊,鄭詵也聽見了,底下人問怎麽處置,他隻說不必管,就關門看書去了。
長嫂黃氏坐不住,忙趕到銀素院子裏來,見銀素正抱著和月,教她認千字文,看上去一派平靜氣象,心頭的焦躁也平複了些。低聲喚小姑,“廚上蒸了魚羹,我讓人取來,喂和月吃些。”
鄭銀素聽了才放和月下地,笑著叮囑她:“跟乳娘去吧,吃些東西,再睡一會兒。”
乳娘上來引領,將孩子引了出去,剩下主母與娘子好說話。
鄭銀素比了比手,“阿嫂請坐。外麵鬧騰,驚動阿嫂了。”
銀素是家中最小的妹妹,和長兄差了十五六歲,說是兄妹,其實情同父女。銀素的父親身體不好,很早就辭官回茶陽了,當初她與辛家結親,先入長安住在長兄的府上,大婚也是兄嫂親手把她送出門的,因此長嫂格外憐惜她,聽說她與辛五郎和離,黃夫人氣得大哭了一場。
如今小姑住在她府上,她絕沒有半點嫌棄的意思,再三地寬慰,讓她隻管放寬心,縱是和離歸家的女兒,鄭家也養得起。
外麵辛五郎的呼聲,黃夫人確實聽見了,派人出去查看,一會兒婆子便進來回話,說辛五郎不肯離去,還在巷子裏守著。
黃夫人道:“這又是何必!既然和離得那麽幹脆,倒是別後悔呀,這會兒跑來低聲下氣,不知什麽意思!”
鄭銀素道:“阿嫂別管他,沒人理會他,他自然就走了。”
黃夫人猶自苦惱著,“可這樣也不是辦法,我看他好像蠻有悔改的打算,我同你阿兄商量過,全看你的意思。若你願意原諒他,咱們便敲打敲打他,約法三章才讓你跟他回去。若是你不肯原諒他……他終究是和月的父親,且辛家待你也很好,不看僧麵看佛麵吧。”
這話是給她台階下,銀素知道,兄嫂都認為她在氣頭上,等氣過了,還是會回頭的。可是這麽長時間所受的漠視,已經讓她痛恨這段婚姻了。
她說:“阿嫂不用勸我,我今生不會再回辛家了。和離之前我一夜不曾睡,想了整整一夜,是深思熟慮過後才踏出辛家的。家裏人固然對我很好,我卻不能看著家裏人的麵子,和他湊合一輩子。阿嫂,我當初嫁給他,先是圖他的人品才學,二便是圖辛家三十不納妾的家規。可他遇見胡四娘子,連家規都敢違背,將來若是再來一個紅顏知己,我還得再受一遍這樣的屈辱。”
黃夫人怎麽能不理解她的想法,那辛五郎再好,畢竟是庶出,銀素是嫡女,又是最小的孩子,全家一向寵著,擇婿上她自己有話語權,因為她選了辛五郎,全家就高高興興送她出閣了。
可是沒想到,這個選擇錯了,讓所有人悔不當初。然而辛五郎可恨,卻要瞧著和月,黃夫人是個很愛孩子的婦人,始終覺得父母雙全,孩子才幸福。
於是話又說回來,“這世上規矩大多向著男子,男子納妾不犯刑律,若眼裏不揉沙,將來苦的還是自己。再者你再嫁,和月要見阿娘一麵,隻怕辛家也不答應。”
鄭銀素搖頭,“阿嫂,這個郎子是我自己選的,我有多信任他,他傷我就有多深。若是對婚姻沒有那麽高的期許,家裏安排多少妾室,我也就不上心了。至於和月,辛家不是不講理的人家,長輩們很開明,對小輩也疼愛,和月想見我,他們不會拘著的。”
黃夫人見她不動搖,心裏也就踏實了,“門外那人,你果然一點都不在乎了嗎?”
鄭銀素臉上顯出一種解脫後的釋然,再也沒有了前幾日的憤懣,連回憶起不快來,也可以很平靜了。
“自從他外麵有了人,麵對我時總是心不在焉,我多說兩句就嫌我囉嗦,有陣子弄得我不敢開口,怕開口就惹他不快。他倒也不與我吵,就是漠視我,怨我不懂……我怎麽不懂他?當初成親之前引我為知己,成婚幾年就雞同鴨講了嗎?我是今年三月發現他有外心的,後來改朝換代,家裏亂糟糟的,他也消停了一陣子。我忍了半年,到後來實在收不住他的心,幹脆就放他與別人成雙成對去吧。現在既然和離了,好馬不吃回頭草,我不會再與他糾纏了。”說著淡淡一笑,“再說表兄等了我這麽多年,我也覺得對不起他。既然他不嫌棄,那我就嫁了,我總不能一輩子留在娘家,讓人笑話。”
她這麽說,黃夫人很是心疼,“留在娘家倒也不怕人笑話,這世道和離的人多了,誰能擔保什麽時候落到自己身上。不過義節的人品,我和你阿兄倒是信得過的,這些年他一直未娶親,有人問起也隻說遇不上喜歡的……當初你嫁的若是他,想來也不會走到今日。”
關於表兄對她的感情,其實銀素一開始並沒有太深的感觸,她那時不過十六七歲,一心都在辛五郎身上,眼裏根本容不下第二個人。待和離了,回到鄭家,表兄聞訊趕來,什麽都沒問,隻說“七娘,你回來了”,短短的一句話,包含了太多的思念。
人生就是這樣兜兜轉轉,對錯都不用去說了,將來怎麽樣也不知道,走一步看一步吧。
她的心念很堅定,決定的事便不會反悔,所以辛五郎就算使出什麽苦肉計來,也打動不了她。
一個婢女從外麵進來,拍了拍頭上的雪珠,笑著說:“娘子,下雪了。今年冬日來得真早,前幾日還很暖和呢。”
院裏的女孩子們都喜歡雪,聽說下雪了,三三兩兩聚到廊廡上看,細微的一點雪沫子,也讓她們歡欣雀躍。
黃夫人有點擔憂,偏頭吩咐身邊的仆婦,“上外頭看看,辛郎子走了沒有。”
仆婦領命去了,過了會兒回來稟報說:“還在門前站著呢,頂風冒雪的,臉都凍紫了。”
黃夫人回身看看鄭銀素,看她有什麽反應,她卻恍若未聞,隻叮囑婢女:“再添兩塊炭。小娘子那裏看著點,別把窗關死了。”
她實在是一點都不在乎那人了,與對待陌生人無異。心死之後涅槃重生,已經不願意帶著前世的回憶了。
黃夫人心下了然,交代仆婦:“你去,把人轟走。他是辛家人,回頭凍死在我們府外,我們不好向辛家交代。”
仆婦道是,緊了緊衣裳從院裏出來,半路上截了一個婢女手裏的傘,笑著說:“走得匆忙,顧不上拿傘,先借我使使,承辦夫人的差事要緊。”
一路趕到前院,大門上開啟一道縫,她從縫裏擠了出去,站在廊下說:“郎君,家下夫人讓婢子出來傳話,請郎君回去,天寒地凍的,出了事我們吃罪不起。”
雪沫子越來越密,沒頭沒腦撲上來,撲得人睜不開眼。
辛重恩身邊的家仆也上來勸解:“郎君,不急在今日,還是先回去吧,明日再來好麽?”
眼看改變不了她的心意,辛重恩隻得暫時放棄。可是站得太久凍僵了關節,舉步蹣跚,一下撲在了地上。
家仆忙上來攙扶,傳話的仆婦縮回門內,重新關上了門。
家仆好不容易將他送上馬背,一路渾渾噩噩回到家,進門人就癱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