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望初伸手拂上琴弦,屈指一勾,古琴發出了一聲刺耳的音節。
“此琴沒有調試的必要了。”裴望初淡聲說道。
“修不好了?”
“潮氣入木,已侵蝕其筋理,無論如何調試,彈奏時都會有鏽滯之感。”
“若是以柳木隔籠火熏,或借夏日暴曬,可還有救?”謝及音問。
“殿下,”裴望初嘴角似是勾了一下,眼裏卻依舊黑沉沉的,沒什麽笑意,“琴是死木,任何痕跡一旦留下,都不可能完全消除,風吹雨淋與熏蒸暴曬也不會互相抵消。”
“可人是活人,”謝及音道,“這琴跟隨本宮好幾年,本宮舍不得丟棄,你且盡力調試,能還原幾分就算幾分吧。”
裴望初說道:“世間名琴與凡品常常隻是毫厘之差,難以修補的正是這幾分差別,縱使您將它修得能用了,它也由名琴淪落為凡品,何如及時止損,放任它一朽到底呢?”
謝及音笑了笑,說道:“因為本宮隻有這一架琴。”
裴望初撫摸琴弦的手指微微一動。
“您已是大魏公主,將富有四海。”
謝及音輕輕搖頭,“四海為虛,本宮實際擁有的,不過一架琴而已。”
弦外之音昭然若揭,裴望初不再應聲,專心致誌調試著琴弦。
他視線的餘光裏有一抹月白色倏忽飄蕩,那是微風吹拂著謝及音的發絲。
他看著琴,謝及音看著他的手,骨節分明的十指修長如玉,白皙而不失於秀氣。這本是一雙世家公子的手,宜筆宜劍,宜琴宜韁,然而此時手背上卻傷痕累累,觸目驚心。
琴弦被撥動,高一聲又低一聲。
薑女史站在身後,冷冷地審視著他們並肩而坐的背影。
裴望初花了將近一個時辰,將這架淋雨生鏽的古琴調試得近乎完好如初。識玉說聽起來與從前一樣,但裴望初與謝及音都能感覺到這其中的區別,裴望初沒有騙她,無論此琴的音色如何逼近從前,但弦音的輕靈已被破壞,此琴也落為凡品。
但謝及音還是很高興,她伸手讓裴望初扶她起來。
“外麵太冷了,你進屋服侍本宮吧。”
裴望初跟著她進了主院,穿過堂廳,繞過屏風。
屏風後懸著層層淺青色的垂幔,有人行拂過時,便如鏡湖起漪,將整間臥房罩得朦朧而靜寂。
謝及音回過身來牽裴望初的手,看見薑女史也跟進來時,眼裏的笑緩緩消失。
“滾出去。”
她的聲音不大,但是透著一股不耐煩。
薑女史是不怕她生氣的,不卑不亢道:“陛下讓臣時時隨侍殿下身邊,此乃臣的職責所在。”
“雞毛令箭的蠢東西。”謝及音低罵了一聲,卻與裴望初的姿態更加親密,整個人幾乎都偎在他懷裏。
裴望初的臉被垂幔隔著,看不清神色,但他的手護在謝及音身後,攏在她腰前。
薑女史聽見謝及音笑了一聲,“本宮與裴七郎要尋魚水之歡,薑女史莫不是沒經曆過,打算瞧個清楚,回頭好在父皇麵前有樣學樣?”
薑女史愣住了,臉上的表情先是驚愕,繼而羞惱,清秀的臉上瞬間滿麵通紅。
就連聲音也不再鎮定,“青天白日……還請殿下自重!”
謝及音被她逗樂了,裴望初是她的麵首,自重?難不成他倆應該遵男女大防,對坐談詩書禮儀不成?
見她還不走,謝及音便說道:“薑女史流連不去,莫非是想與我們一起尋歡作樂?本宮倒是沒意見,裴七郎,你同意嗎?”
裴七郎道:“我聽殿下的。”
薑女史聞言,仿佛謝及音下一秒就來抓她似的,下意識驚慌後退了一步,撞到了身後的多寶格,撞得架子上的玉瓶晃了幾晃。
“臣女……臣女先告退了!”
一向以恭謹治身的薑女史哪見過這種場麵,匆忙轉身跑出了臥房,在廳堂險些和托著玉盤跨進門的識玉撞個滿懷。
識玉本就不待見她,瞪了她一眼,“跑什麽,急著投胎呐!”
“別……別進去!”薑女史正了正神色,“嘉寧殿下和裴七郎在裏麵。”
識玉狐疑地打量著薑女史,又往她身後瞧了幾眼,但見山青色的垂幔如波瀾蕩漾,心中了然。
她靈機一動道:“嗯,我知道,我是來給殿下送避子湯的。”
“避子湯……”薑女史望著玉盤裏的瓷盅,緩緩點了點頭,“應該的,要服避子湯。”
識玉道:“行了,這兒不用你了,你回房去吧。”
薑女史難得沒堅持留下,快步走出了廳堂後回頭望了一眼。她想起剛才謝及音纏在裴望初懷裏的那一幕,心裏好像被粘上了什麽髒東西,覺得烏糟糟的。
“真是傷風敗俗,”薑女史在心中厭棄道,“水性楊花。”
識玉將下人都遣散出了院子,端坐在廳堂門口守著門,悄悄往臥房的方向看了一眼,沒瞧見什麽動靜。
“放涼的燕窩粥殿下不喝,與其浪費,不如我來喝了吧!”識玉樂嗬嗬地端起了瓷盅。
臥房之內,薑女史走後,謝及音鬆開了裴望初。
許是這幾個月在獄中傷了元氣的緣故,他身上冷得很,適才謝及音纏著他時,覺得像抱住了一塊冷玉,冰冷,堅硬,無動於衷。
她有輕薄之舉,他不躲避,她脫身離開,他也不驚訝。
謝及音坐在妝台前,從銅鏡裏打量他,覺得他與自己想救的那個印象裏的裴望初有著脫胎換骨之別。
見她一直盯著自己,裴望初緩步走到她身後,也望著鏡子裏的謝及音,輕聲問道:“殿下是生我的氣了嗎?”
謝及音搖了搖頭。
她看見鏡子裏的裴望初笑了一下,“殿下對我有救命之恩,我該對殿下殷勤一些。但我身上有些傷口還沒愈合,怕弄髒了殿下。”
他的手落在謝及音肩頭,掌心也是微涼的,謝及音卻像觸電似的拂開他站了起來。
“你覺得本宮……是為了這個才救你的嗎?”謝及音問。
她這個問題問得奇怪,如今全洛陽城的人都知道嘉寧公主被駙馬冷落久矣,急色到跑到雅集上綁人做麵首。太成帝為了滿足她的胃口,這才將戴罪的裴七郎賞賜給她。
但是在謝及音心裏,裴七郎向來和別人不一樣。他不會人雲亦雲,隨聲附和,他曾經有一雙與眾不同的眼睛。
所以謝及音心裏期待著,他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裴望初望著她的眼神漸漸沒了笑意,沉寂成一片疲敝的深淵。
他太累了,累到難以撐持出一個完美熨帖的謊言,去回應謝及音期待的眼神。
“我知道殿下想聽什麽。想聽我說,我心裏並不覺得您是為了姿色而救我,而是為了別的什麽更美好的情感,譬如憐憫,敬重。可是,”裴望初頓了頓,似是極輕、極輕地歎了口氣,“無論是哪一種,我如今都不在乎了。”
謝及音握著玉梳的手一緊,為被人看穿心事而臉色發燙。
裴望初又說道:“若因德行,那我會遺憾殿下識人不明,若因憐憫,你姓謝我姓裴,更加不必。唯有因幾分容色得了殿下眷顧,你之後才不會因被蒙騙而悔不當初。若非因此,不如現在就一劍殺了我,算是我以最後一點肺腑之言,報償殿下救命之恩。”
謝及音垂下眼,她不敢回頭看他,怕自己此時的神情太過狼狽。
她早該知道的,早該想明白的。識玉勸過她,謝及姒嘲諷過她,崔縉警告過她——
她的父皇要殺裴家滿門,裴望初怎麽可能因為她救了他一個就對她感激涕零?
他不會感激她,乃至是恨她的。
“難得你還願意同本宮說幾句真話,”謝及音壓低了聲音,緩緩說道:“本宮隻是聽聞裴七郎風神秀異,名動洛陽,所以向父皇討了個恩典。你曾與佑寧訂下婚約,本宮對你,又怎會有什麽別的心思呢?”
第10章 初見
謝及音初見裴望初,是十三歲那年。
時值陽春三月,謝家桃園花開正盛,謝黼邀交好的世家攜親眷過府宴飲。
這種要與人逢迎的場合,謝黼隻讓楊氏帶著謝及姒出現,即使今日在自家府中,桃園中也未設謝及音的坐席。可謝及音今日卻來了興致,對宴會十分好奇,早早就藏在桃林入園處的一棵樹上,偷偷看來參加宴會的客人。
崔家來得比較早,崔夫人帶著崔縉在桃林入口處與謝黼見禮寒暄。謝及音看見十六歲的崔縉已經長成了翩翩公子,惹得女郎們一邊以扇掩麵竊竊私語,一邊不停地將目光拋向他。
謝黼欣賞地拍著崔縉的肩膀道:“如此好兒郎,當為我謝家婿也!”
彼時尚未敲定謝及音,所以崔縉麵色紅了幾分,一邊悄悄往園中張望著尋找謝及姒的身影,一邊謙遜地拱手對謝黼道:“多謝謝伯父抬愛,我以後一定勤加上進,不讓謝伯父失望!”
崔家入園後沒多久,月洞門處又走來三位沒帶家眷的公子。
走在前的兩位公子均生得俊秀挺拔,一個生得龍威燕頷,威風凜凜,一個生得溫潤如玉,春風和煦,雖各有千秋,卻又能從眉眼間瞧出幾分相似。
這兩位陌生又俊逸的公子引起了眾人的注意,隻見那長相中正威嚴的公子朝謝黼抱拳行禮道:“河東裴氏第十六代孫裴道宣,攜四弟候陽、七弟望初,特來拜會謝郡守!”
竟是河東裴家的公子們。
謝黼還禮感慨道:“幾年不見,裴家的小輩竟出落得如此俊秀,隻有道宣還能一眼認出來,這位是候陽,那這位就是望初了——”
眾人的目光這才落在走在後麵的那位公子身上,霎時間都愣住了。
春風拂過桃花枝,花瓣落在他領間與袖口上,然他的容色卻比三月桃花更勝幾分。
那並非錦衣華服的衣冠之盛,亦非眉濃目深的五官之豔,他的氣度甚至說得上是冷清,一雙極標致的鳳眼,望過來時仿佛是溫和的,可總讓人想起雪後初霽、長月徹明的清寂。
他隻穿了一身窄袖白袍,卻襯得簌簌桃花忽然失色,襯得滿座華衣賓客黯然無光。仿佛大魏的士族名士就該如此,於極清簡處占盡風流。
謝黼感慨道:“河東出了裴七郎這般人物,豈不得我大魏女郎紛紛翹首東望!”
裴道宣道:“謝大人莫要打趣他了,他這些年跟著師父在道觀修道,還沒怎麽見過世麵。眼看著要到出仕的年紀了,家父讓我帶他出來走動走動。”
裴望初走上前來從容見禮道:“晚輩裴氏望初,見過謝郡守。”
就連聲音也是清朗動聽,如潺水擊玉,春燕行空。
樹上的謝及音正在心中悄悄感慨裴七郎的俊美無雙,不料他突然抬頭朝這邊望過來,精準地與她目光相撞。
謝及音一驚,下意識鬆手,眼前的桃花枝彈了回來,將她嚴嚴實實地遮住了。
她心中一陣狂跳,要是被抓住,免不了一頓訓斥責罰。但她等了一會兒,卻未等到有人來抓她,她又悄悄撥開桃枝往外看,見裴家三位公子已經入席,裴望初正頷首與裴道宣說話,再未往她這邊瞧一眼。
謝及音趁四下無人,悄悄從樹上爬了下來。
謝家請客並不拘著客人,一同行過祭拜天地的禮節後,便放任客人們三三兩兩,如遊園般自行遊賞。
有人在曲水處流觴賦詩,有人在湖亭中飲酒臨帖,女眷們跟隨楊氏賞花摘花,然後同去別院做桃花釀、桃花餅。
謝及音換了棵僻靜些的桃樹,揣著話本子爬上去躺著。彼時她正是對諸事似懂非懂的年紀,對請客宴飲的熱鬧又好奇又不屑,所以挑了個不容易被打擾,又能隱隱聽見前院熱鬧的地方。
話本子講得是窮酸書生和官家小姐的故事,謝及音看著看著就睡著了,被蜜蜂鬧醒時,正巧聽見有人在桃樹底下談論她。
“此琴沒有調試的必要了。”裴望初淡聲說道。
“修不好了?”
“潮氣入木,已侵蝕其筋理,無論如何調試,彈奏時都會有鏽滯之感。”
“若是以柳木隔籠火熏,或借夏日暴曬,可還有救?”謝及音問。
“殿下,”裴望初嘴角似是勾了一下,眼裏卻依舊黑沉沉的,沒什麽笑意,“琴是死木,任何痕跡一旦留下,都不可能完全消除,風吹雨淋與熏蒸暴曬也不會互相抵消。”
“可人是活人,”謝及音道,“這琴跟隨本宮好幾年,本宮舍不得丟棄,你且盡力調試,能還原幾分就算幾分吧。”
裴望初說道:“世間名琴與凡品常常隻是毫厘之差,難以修補的正是這幾分差別,縱使您將它修得能用了,它也由名琴淪落為凡品,何如及時止損,放任它一朽到底呢?”
謝及音笑了笑,說道:“因為本宮隻有這一架琴。”
裴望初撫摸琴弦的手指微微一動。
“您已是大魏公主,將富有四海。”
謝及音輕輕搖頭,“四海為虛,本宮實際擁有的,不過一架琴而已。”
弦外之音昭然若揭,裴望初不再應聲,專心致誌調試著琴弦。
他視線的餘光裏有一抹月白色倏忽飄蕩,那是微風吹拂著謝及音的發絲。
他看著琴,謝及音看著他的手,骨節分明的十指修長如玉,白皙而不失於秀氣。這本是一雙世家公子的手,宜筆宜劍,宜琴宜韁,然而此時手背上卻傷痕累累,觸目驚心。
琴弦被撥動,高一聲又低一聲。
薑女史站在身後,冷冷地審視著他們並肩而坐的背影。
裴望初花了將近一個時辰,將這架淋雨生鏽的古琴調試得近乎完好如初。識玉說聽起來與從前一樣,但裴望初與謝及音都能感覺到這其中的區別,裴望初沒有騙她,無論此琴的音色如何逼近從前,但弦音的輕靈已被破壞,此琴也落為凡品。
但謝及音還是很高興,她伸手讓裴望初扶她起來。
“外麵太冷了,你進屋服侍本宮吧。”
裴望初跟著她進了主院,穿過堂廳,繞過屏風。
屏風後懸著層層淺青色的垂幔,有人行拂過時,便如鏡湖起漪,將整間臥房罩得朦朧而靜寂。
謝及音回過身來牽裴望初的手,看見薑女史也跟進來時,眼裏的笑緩緩消失。
“滾出去。”
她的聲音不大,但是透著一股不耐煩。
薑女史是不怕她生氣的,不卑不亢道:“陛下讓臣時時隨侍殿下身邊,此乃臣的職責所在。”
“雞毛令箭的蠢東西。”謝及音低罵了一聲,卻與裴望初的姿態更加親密,整個人幾乎都偎在他懷裏。
裴望初的臉被垂幔隔著,看不清神色,但他的手護在謝及音身後,攏在她腰前。
薑女史聽見謝及音笑了一聲,“本宮與裴七郎要尋魚水之歡,薑女史莫不是沒經曆過,打算瞧個清楚,回頭好在父皇麵前有樣學樣?”
薑女史愣住了,臉上的表情先是驚愕,繼而羞惱,清秀的臉上瞬間滿麵通紅。
就連聲音也不再鎮定,“青天白日……還請殿下自重!”
謝及音被她逗樂了,裴望初是她的麵首,自重?難不成他倆應該遵男女大防,對坐談詩書禮儀不成?
見她還不走,謝及音便說道:“薑女史流連不去,莫非是想與我們一起尋歡作樂?本宮倒是沒意見,裴七郎,你同意嗎?”
裴七郎道:“我聽殿下的。”
薑女史聞言,仿佛謝及音下一秒就來抓她似的,下意識驚慌後退了一步,撞到了身後的多寶格,撞得架子上的玉瓶晃了幾晃。
“臣女……臣女先告退了!”
一向以恭謹治身的薑女史哪見過這種場麵,匆忙轉身跑出了臥房,在廳堂險些和托著玉盤跨進門的識玉撞個滿懷。
識玉本就不待見她,瞪了她一眼,“跑什麽,急著投胎呐!”
“別……別進去!”薑女史正了正神色,“嘉寧殿下和裴七郎在裏麵。”
識玉狐疑地打量著薑女史,又往她身後瞧了幾眼,但見山青色的垂幔如波瀾蕩漾,心中了然。
她靈機一動道:“嗯,我知道,我是來給殿下送避子湯的。”
“避子湯……”薑女史望著玉盤裏的瓷盅,緩緩點了點頭,“應該的,要服避子湯。”
識玉道:“行了,這兒不用你了,你回房去吧。”
薑女史難得沒堅持留下,快步走出了廳堂後回頭望了一眼。她想起剛才謝及音纏在裴望初懷裏的那一幕,心裏好像被粘上了什麽髒東西,覺得烏糟糟的。
“真是傷風敗俗,”薑女史在心中厭棄道,“水性楊花。”
識玉將下人都遣散出了院子,端坐在廳堂門口守著門,悄悄往臥房的方向看了一眼,沒瞧見什麽動靜。
“放涼的燕窩粥殿下不喝,與其浪費,不如我來喝了吧!”識玉樂嗬嗬地端起了瓷盅。
臥房之內,薑女史走後,謝及音鬆開了裴望初。
許是這幾個月在獄中傷了元氣的緣故,他身上冷得很,適才謝及音纏著他時,覺得像抱住了一塊冷玉,冰冷,堅硬,無動於衷。
她有輕薄之舉,他不躲避,她脫身離開,他也不驚訝。
謝及音坐在妝台前,從銅鏡裏打量他,覺得他與自己想救的那個印象裏的裴望初有著脫胎換骨之別。
見她一直盯著自己,裴望初緩步走到她身後,也望著鏡子裏的謝及音,輕聲問道:“殿下是生我的氣了嗎?”
謝及音搖了搖頭。
她看見鏡子裏的裴望初笑了一下,“殿下對我有救命之恩,我該對殿下殷勤一些。但我身上有些傷口還沒愈合,怕弄髒了殿下。”
他的手落在謝及音肩頭,掌心也是微涼的,謝及音卻像觸電似的拂開他站了起來。
“你覺得本宮……是為了這個才救你的嗎?”謝及音問。
她這個問題問得奇怪,如今全洛陽城的人都知道嘉寧公主被駙馬冷落久矣,急色到跑到雅集上綁人做麵首。太成帝為了滿足她的胃口,這才將戴罪的裴七郎賞賜給她。
但是在謝及音心裏,裴七郎向來和別人不一樣。他不會人雲亦雲,隨聲附和,他曾經有一雙與眾不同的眼睛。
所以謝及音心裏期待著,他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裴望初望著她的眼神漸漸沒了笑意,沉寂成一片疲敝的深淵。
他太累了,累到難以撐持出一個完美熨帖的謊言,去回應謝及音期待的眼神。
“我知道殿下想聽什麽。想聽我說,我心裏並不覺得您是為了姿色而救我,而是為了別的什麽更美好的情感,譬如憐憫,敬重。可是,”裴望初頓了頓,似是極輕、極輕地歎了口氣,“無論是哪一種,我如今都不在乎了。”
謝及音握著玉梳的手一緊,為被人看穿心事而臉色發燙。
裴望初又說道:“若因德行,那我會遺憾殿下識人不明,若因憐憫,你姓謝我姓裴,更加不必。唯有因幾分容色得了殿下眷顧,你之後才不會因被蒙騙而悔不當初。若非因此,不如現在就一劍殺了我,算是我以最後一點肺腑之言,報償殿下救命之恩。”
謝及音垂下眼,她不敢回頭看他,怕自己此時的神情太過狼狽。
她早該知道的,早該想明白的。識玉勸過她,謝及姒嘲諷過她,崔縉警告過她——
她的父皇要殺裴家滿門,裴望初怎麽可能因為她救了他一個就對她感激涕零?
他不會感激她,乃至是恨她的。
“難得你還願意同本宮說幾句真話,”謝及音壓低了聲音,緩緩說道:“本宮隻是聽聞裴七郎風神秀異,名動洛陽,所以向父皇討了個恩典。你曾與佑寧訂下婚約,本宮對你,又怎會有什麽別的心思呢?”
第10章 初見
謝及音初見裴望初,是十三歲那年。
時值陽春三月,謝家桃園花開正盛,謝黼邀交好的世家攜親眷過府宴飲。
這種要與人逢迎的場合,謝黼隻讓楊氏帶著謝及姒出現,即使今日在自家府中,桃園中也未設謝及音的坐席。可謝及音今日卻來了興致,對宴會十分好奇,早早就藏在桃林入園處的一棵樹上,偷偷看來參加宴會的客人。
崔家來得比較早,崔夫人帶著崔縉在桃林入口處與謝黼見禮寒暄。謝及音看見十六歲的崔縉已經長成了翩翩公子,惹得女郎們一邊以扇掩麵竊竊私語,一邊不停地將目光拋向他。
謝黼欣賞地拍著崔縉的肩膀道:“如此好兒郎,當為我謝家婿也!”
彼時尚未敲定謝及音,所以崔縉麵色紅了幾分,一邊悄悄往園中張望著尋找謝及姒的身影,一邊謙遜地拱手對謝黼道:“多謝謝伯父抬愛,我以後一定勤加上進,不讓謝伯父失望!”
崔家入園後沒多久,月洞門處又走來三位沒帶家眷的公子。
走在前的兩位公子均生得俊秀挺拔,一個生得龍威燕頷,威風凜凜,一個生得溫潤如玉,春風和煦,雖各有千秋,卻又能從眉眼間瞧出幾分相似。
這兩位陌生又俊逸的公子引起了眾人的注意,隻見那長相中正威嚴的公子朝謝黼抱拳行禮道:“河東裴氏第十六代孫裴道宣,攜四弟候陽、七弟望初,特來拜會謝郡守!”
竟是河東裴家的公子們。
謝黼還禮感慨道:“幾年不見,裴家的小輩竟出落得如此俊秀,隻有道宣還能一眼認出來,這位是候陽,那這位就是望初了——”
眾人的目光這才落在走在後麵的那位公子身上,霎時間都愣住了。
春風拂過桃花枝,花瓣落在他領間與袖口上,然他的容色卻比三月桃花更勝幾分。
那並非錦衣華服的衣冠之盛,亦非眉濃目深的五官之豔,他的氣度甚至說得上是冷清,一雙極標致的鳳眼,望過來時仿佛是溫和的,可總讓人想起雪後初霽、長月徹明的清寂。
他隻穿了一身窄袖白袍,卻襯得簌簌桃花忽然失色,襯得滿座華衣賓客黯然無光。仿佛大魏的士族名士就該如此,於極清簡處占盡風流。
謝黼感慨道:“河東出了裴七郎這般人物,豈不得我大魏女郎紛紛翹首東望!”
裴道宣道:“謝大人莫要打趣他了,他這些年跟著師父在道觀修道,還沒怎麽見過世麵。眼看著要到出仕的年紀了,家父讓我帶他出來走動走動。”
裴望初走上前來從容見禮道:“晚輩裴氏望初,見過謝郡守。”
就連聲音也是清朗動聽,如潺水擊玉,春燕行空。
樹上的謝及音正在心中悄悄感慨裴七郎的俊美無雙,不料他突然抬頭朝這邊望過來,精準地與她目光相撞。
謝及音一驚,下意識鬆手,眼前的桃花枝彈了回來,將她嚴嚴實實地遮住了。
她心中一陣狂跳,要是被抓住,免不了一頓訓斥責罰。但她等了一會兒,卻未等到有人來抓她,她又悄悄撥開桃枝往外看,見裴家三位公子已經入席,裴望初正頷首與裴道宣說話,再未往她這邊瞧一眼。
謝及音趁四下無人,悄悄從樹上爬了下來。
謝家請客並不拘著客人,一同行過祭拜天地的禮節後,便放任客人們三三兩兩,如遊園般自行遊賞。
有人在曲水處流觴賦詩,有人在湖亭中飲酒臨帖,女眷們跟隨楊氏賞花摘花,然後同去別院做桃花釀、桃花餅。
謝及音換了棵僻靜些的桃樹,揣著話本子爬上去躺著。彼時她正是對諸事似懂非懂的年紀,對請客宴飲的熱鬧又好奇又不屑,所以挑了個不容易被打擾,又能隱隱聽見前院熱鬧的地方。
話本子講得是窮酸書生和官家小姐的故事,謝及音看著看著就睡著了,被蜜蜂鬧醒時,正巧聽見有人在桃樹底下談論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