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主對他的示弱很滿意,這畢竟是他費盡心思培養的繼承人,若真殞於紅塵,恐怕再難找到身份、才智、氣度都如此合意的苗子了。
裴望初重歸天授宮,隨宮主閉關半年,潛心修道,出關時已是十月。
蜀地與關中隔著群山,依稀聽聞外麵世道已亂,馬璒帶著羯、氐等胡人將犯洛陽,南晉諸皇子也在互相殘殺。蜀地雖與兩國隔絕,因山匪作亂,也並不太平,何況天授宮的門徒遍及九州,天授宮不可能在世外旁觀。
宮主天授真人對裴望初說道:“如今最要緊的是大魏,你師父宗陵天師在大魏皇帝身邊,恐怕待不了多久。我予你兩千鐵騎,派你去大魏助他,若有必要,可接應他回來。”
裴望初領命而去。
蜀地是亂世避亂的好地方,天下越亂,避禍的人就越多,世間越苦,追隨天授教的人就越廣。這兩千鐵騎正是天授宮從信教的門徒中培養的私兵。
與此同時,洛陽城內。
謝及姒拜訪過後的第二天,崔縉也請謝及音入宮去見太成帝,“……從前陛下沉迷道術,也未曾曠朝這麽久,眼下正值內憂外患,陛下卻連月不朝,很有可能已被控製,還請殿下入宮一探究竟,若有人欲謀害陛下,我等也能早日鏟除禍患。”
謝及音並未一口答應,端詳著他,“崔青雲,本宮從不涉政,為何會找到本宮這裏?”
崔縉道:“正是因為您不涉政,衛家的人才不會防備您。若我入宮,恐怕連陛下的麵都見不到。”
“你讓本宮入宮,真的隻是為了確認父皇的安危嗎?”
謝及音在揣度他的目的。
確認安危,這可能是謝及姒的動機,卻決不可能是崔縉的動機,尤其是在父皇逼死崔元振後,崔縉偶爾表露出的恨意,簡直想衝進宮去活刮了父皇和宗陵天師。
崔縉道:“若是皇上已被控製,請您務必向他討要調兵虎符,此乃危急存亡之要事。”
“你要虎符調兵,是想做什麽?”
“自然是保護皇上。”
謝及音輕嗤,“本宮不信。”
崔縉蹙眉道:“您不信我,難道要信衛家那群豺狼虎豹嗎?”
謝及音默然思索了一會兒,對崔縉道:“恩怨有償,人性如此,因崔司空之事,我不苛求你能無怨無悔地為我謝家付出。虎符可以給你,但你要答應我一件事。”
“殿下請講。”
“馬璒引胡人入關,你需帶兵迎擊,保護大魏百姓,保護洛陽,不得退縮。否則,我寧可眼睜睜看著虎符落進衛家人手裏,也不會給你。”
崔縉擰眉更深:“殿下不是不理朝政麽,為何又提出這種要求。”
“本宮隻是不參與你們弄權縱橫,不代表本宮沒有心,”謝及音道,“你可以好好想想,本宮不會勉強你,你也不要來勉強本宮。”
“好,我答應你,”崔縉點頭道,“隻要殿下將虎符帶給我,我會依殿下的要求,保護大魏百姓不受胡人殺戮。”
於是謝及音也答應了崔縉,會試著說服太成帝交出虎符。但在入宮之前,她做了另一件事。
她翻箱倒櫃找出了王瞻去年送給她的嵩明寺山水圖,讓識玉喬裝成男子,悄悄等在王家宅邸外,伺機交予王六郎。
“就說故友相邀,請他往天香樓一敘。”
王瞻見了畫,知是謝及音,果然前往赴約。入了雅間,見一女子背影綽約,頭戴冪籬,正細細觀摩牆壁上的畫。
王瞻有些不好意思道:“那時年少氣盛,心比天高,所作的畫失於淺薄。”
謝及音緩緩轉過身,笑吟吟道:“本宮倒覺得少年意氣難得。”
王瞻一笑,邀她入座:“殿下請。”
天香樓是王氏的產業,謝及音選在此處,是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王瞻揣摩著她的口味,點了許多天香樓的名菜請她品鑒,謝及音嚐了幾口後擱下了筷子。
她直截了當地與王瞻說明自己的來意,“崔家落到今天的境地,你王家不可能無動於衷,聽說衛炳要王司馬赤手空拳跑去打黃眉軍,王司馬會乖乖就範嗎?”
王瞻愕然問道:“殿下怎麽也摻和這些事?”
謝及音笑了,“本宮何嚐不想當個擺在高閣上的花瓶,可若屋舍頹塌,本宮焉能獨存。”
“我……不是這個意思,”王瞻道,“您貴為公主,一定不會出事的。”
謝及音道:“本宮不會出事,那洛陽城的百姓呢?王司馬是會死守洛陽,還是說有什麽別的打算?”
此話叫王瞻實在難以回答,“殿下……”
“實話與你說了吧,崔駙馬請本宮入宮去取虎符,他手裏隻有虎賁軍,這虎符於他無用,隻對王司馬有用。本宮可以取,但要先弄清楚,你們究竟想做什麽。”
王瞻聞言皺眉,“他竟將您也牽扯進來了?”
謝及音笑而不語,端起茶盞細細抿著,坐看王瞻糾結沉思。王六郎是有名的君子,比起不擇手段的崔縉,謝及音更願意相信王瞻的話。
王瞻糾結許久後說道:“此事事關王家存亡,恕我不能對殿下如實相告,但殿下有什麽要求,盡管告訴我,我會盡力滿足。”
“你能做的了王家的主?”
“雖有父兄叔伯在上,子昂勉力而為,必不令殿下失望。”
謝及音在心中計較得失。若是放任王衛兩派為虎符爭個死活,待馬璒帶著胡人攻入洛陽,洛陽的百姓必然遭殃。崔縉她信不過,王瞻的話反倒可以考慮。
謝及音道:“本宮要你帶兵拱衛洛陽,保護洛陽百姓,不可為爭權弄勢而至黎民於胡人鐵騎之下。王六郎能做到麽?”
王瞻起身朝她行禮,“縱殿下不言,子昂亦有此心。”
謝及音很滿意,“希望六郎說道做到,本宮先敬你一杯。”
她滿飲一盞桑落酒,酒潤朱唇,明靨含笑,王瞻垂下眼,亦將杯中酒飲盡,隻覺那熱酒一路淌進心中。
謝及音入宮去見太成帝,衛時通帶著禁軍守在宮門處不願放行,險些與崔縉的虎賁軍當麵起衝突。雙方正僵持間,椒房宮傳來鳳詔,說是楊皇後請嘉寧公主入宮一敘。
謝及音靠在肩輿上垂視衛時通,“皇後相邀也要攔阻,不知衛三郎何時封了太監大總管?”
她要去椒房宮,衛三郎自然攔不了也不能攔,可誰知她進了這道門,到底是往椒房宮去,還是往太成帝修道的德陽宮去?
思來想去,衛時通恨恨地指著崔縉對謝及音道:“殿下可以入宮,但崔駙馬不可以,免得擾了陛下清修。”
崔縉不肯,謝及音以目光阻住他,對衛三郎點點頭,“便依衛三郎。”
謝及音的肩輦入了宮,楊皇後派了身邊的一等女官來接應她,此女官在宮中頗有威嚴,成功嗬退守在德陽宮裏的宮人,將謝及音送進了德陽宮。
太成帝不臨朝以後,就從宣室殿搬到了德陽宮裏來住,德陽宮裏青煙嫋嫋,殿堂中間擺放著一隻煉丹用的九鼎青爐。恰逢宗陵天師不在,謝及音走進這光線昏暗、空無一人的宮室裏,聽見了自垂帷後傳來的綿長□□聲。
太成帝正縮在一張圈椅裏,鬢發散亂,目光無神地望著煉丹爐,嘴裏念念有詞。他抬頭看見謝及音,眼神有一瞬間的迷茫,然後漸漸清醒。
“你是……嘉寧啊……”
謝及音望著他,輕聲問道:“這便是父皇想修的道嗎?”
“道……道……”太成帝伸手指著丹爐,苦笑道,“一元之氣流六虛……六虛凝成……金丹藥……”
他對服金丹求長生已經執著到了近乎瘋癲的狀態,這金丹令他痛不欲生,然而打破他對金丹的幻想,卻讓他比死還難受。
謝及音歎了口氣,問他:“宗陵天師對您好嗎?”
“天師來了?!”太成帝一驚,眼中露出恐懼,在殿中掃視一圈,“他在哪裏?他想害朕!他……他想奪朕的虎符,朕的玉璽,朕的皇位……”
謝及音心中一驚,“您把虎符和玉璽給他了?”
太成帝搖頭道:“沒有,朕沒給他,他說會拿長生丹藥來換……他沒有長生丹藥,朕要自己煉……”
謝及音走到他麵前蹲下,看著他的眼睛問道:“父皇,虎符和玉璽在哪裏?”
“你問這個做什麽,你也想要嗎?”太成帝疑惑地看著謝及音。
他沒有如她料想中那樣暴怒,他在這張圈椅裏坐了太久,已經失去了暴怒的能力。
“是,女兒想要,”謝及音小心翼翼地說道,“大魏馬上要亂了,虎符不出,無以調兵保護洛陽。”
太成帝默然想了片刻,散漫的目光凝在她身上,抓住了她的手,“嘉寧,你扶朕起來。”
謝及音將他從圈椅上攙扶起來,發現他的腿抖得很厲害,竟然無法獨自站起。太成帝指了指書案旁邊的多寶格,謝及音攙著他,一步一步地朝那邊挪。
“朕當然知道外麵亂了……沒有人靠得住,所有人都想要這虎符和玉璽,他們早晚都會找到,朕護不了多久,與其給那些亂臣賊子,不如給朕的女兒……”
多寶格上擺著一個玉碗,左旋三圈,露出一個暗格,虎符與玉璽俱在此。太成帝將這兩樣東西捧出來,交給謝及音。
他說道:“朕顧不了這世道了,朕要去煉金丹,求長生。你答應朕,拿了這兩樣東西,要保護好阿姒。太子你不必管,衛氏會管……”
“是。”謝及音小心接過玉璽和虎符,藏進廣袖裏,這兩樣東西沉甸甸地把她的袖子往下墜。
她突然想起一件事,問太成帝:“張朝恩呢?他為何不在您身邊侍奉?”
“他?”太成帝哼了一聲,“他的主意也大著呢……你別問了,趕緊走吧,朕要去看著丹爐了。”
謝及音又將他扶回圈椅上,聽他望著丹爐念念有詞,“鎏金鑄丹元氣精,求長生者得長生……走吧,宗陵天師想要玉璽,朕偏不給他,他害朕,朕也不讓他得逞……走吧,走吧……”
謝及音深深望了太成帝一眼,轉身朝外走去。她走到識玉身邊,飛快將玉璽和虎符塞給她。
“識玉,如今本宮隻能信你,你聽好,”謝及音將她拉近,低聲對她道,“本宮乘肩輦先出宮,你後出宮,帶這兩樣東西到公主府藏好,別被任何人知道,記住了嗎?”
識玉先是一愣,而後鄭重點頭道:“記住了。”
“萬事小心。”
“是。”
謝及音叮囑了識玉幾句,乘坐肩輦出宮。她和椒房宮的女官一離開,就有內侍去找宗陵天師報信。
崔縉在門外等得焦急,眼見著就要衛時通起衝突,終於等到謝及音從宮裏出來。二人正要離開,衛時通突然喊住了她。
“殿下袖子裏藏著什麽,怎麽瞧著如此沉重?”
崔縉聞言擋在謝及音麵前,手中長劍亮出三寸白刃,對衛時通道:“這是大魏公主,把你的嘴巴放幹淨些!”
謝及音笑了笑,“父皇賞我兩塊硯台,也要給衛三郎過目麽?”
衛時通道:“若真是硯台,瞧一眼又何妨。”
“不是硯台,還能是什麽?”謝及音當真從袖中掏出兩塊嶄新的徽硯,上麵的梅花紋路十分雅致。這是她離開德陽宮時順手拿的,果然吸引住了衛三郎的目光,以至於他沒有發覺,謝及音的隨侍中少了一人。
原來虛驚一場。衛時通抬手一揖,放他們走,“冒犯殿下了,職責所在,請勿責怪。”
崔縉護送謝及音離開洛陽宮,離開一段路程後,崔縉迫不及待地問謝及音:“殿下可拿到了虎符?”
謝及音臉上露出一個疑惑的表情,“剛剛不是說了嗎,父皇隻賞了本宮兩塊硯台。虎符這麽重要的東西,不是本宮開口要,父皇就願意給的。”
崔縉一噎,臉色變得十分難看,“難道他真的甘心被那道士夥同衛家害死?”
謝及音不言,麵露愁容,歎了口氣。
肩輿走得慢,行至雀華街時,忽聞身後人喊馬嘶,衛時通與宗陵天師帶著一隊人馬趕了過來,將謝及音與崔縉團團圍住。
宗陵天師神情微冷,對謝及音道:“殿下是不是從宮裏拿了什麽不該拿的東西?”
謝及音冷笑,“本宮的父皇是大魏天子,本宮亦享有四海,何況兩塊硯台,‘不該拿’這三個字,從何談起?”
“隻是兩塊硯台嗎?殿下若不肯自己交出來,就別怪我冒犯了。”宗陵天師手中的拂塵一甩,“將嘉寧公主請下來,搜她的肩輿和身上的衣服。”
裴望初重歸天授宮,隨宮主閉關半年,潛心修道,出關時已是十月。
蜀地與關中隔著群山,依稀聽聞外麵世道已亂,馬璒帶著羯、氐等胡人將犯洛陽,南晉諸皇子也在互相殘殺。蜀地雖與兩國隔絕,因山匪作亂,也並不太平,何況天授宮的門徒遍及九州,天授宮不可能在世外旁觀。
宮主天授真人對裴望初說道:“如今最要緊的是大魏,你師父宗陵天師在大魏皇帝身邊,恐怕待不了多久。我予你兩千鐵騎,派你去大魏助他,若有必要,可接應他回來。”
裴望初領命而去。
蜀地是亂世避亂的好地方,天下越亂,避禍的人就越多,世間越苦,追隨天授教的人就越廣。這兩千鐵騎正是天授宮從信教的門徒中培養的私兵。
與此同時,洛陽城內。
謝及姒拜訪過後的第二天,崔縉也請謝及音入宮去見太成帝,“……從前陛下沉迷道術,也未曾曠朝這麽久,眼下正值內憂外患,陛下卻連月不朝,很有可能已被控製,還請殿下入宮一探究竟,若有人欲謀害陛下,我等也能早日鏟除禍患。”
謝及音並未一口答應,端詳著他,“崔青雲,本宮從不涉政,為何會找到本宮這裏?”
崔縉道:“正是因為您不涉政,衛家的人才不會防備您。若我入宮,恐怕連陛下的麵都見不到。”
“你讓本宮入宮,真的隻是為了確認父皇的安危嗎?”
謝及音在揣度他的目的。
確認安危,這可能是謝及姒的動機,卻決不可能是崔縉的動機,尤其是在父皇逼死崔元振後,崔縉偶爾表露出的恨意,簡直想衝進宮去活刮了父皇和宗陵天師。
崔縉道:“若是皇上已被控製,請您務必向他討要調兵虎符,此乃危急存亡之要事。”
“你要虎符調兵,是想做什麽?”
“自然是保護皇上。”
謝及音輕嗤,“本宮不信。”
崔縉蹙眉道:“您不信我,難道要信衛家那群豺狼虎豹嗎?”
謝及音默然思索了一會兒,對崔縉道:“恩怨有償,人性如此,因崔司空之事,我不苛求你能無怨無悔地為我謝家付出。虎符可以給你,但你要答應我一件事。”
“殿下請講。”
“馬璒引胡人入關,你需帶兵迎擊,保護大魏百姓,保護洛陽,不得退縮。否則,我寧可眼睜睜看著虎符落進衛家人手裏,也不會給你。”
崔縉擰眉更深:“殿下不是不理朝政麽,為何又提出這種要求。”
“本宮隻是不參與你們弄權縱橫,不代表本宮沒有心,”謝及音道,“你可以好好想想,本宮不會勉強你,你也不要來勉強本宮。”
“好,我答應你,”崔縉點頭道,“隻要殿下將虎符帶給我,我會依殿下的要求,保護大魏百姓不受胡人殺戮。”
於是謝及音也答應了崔縉,會試著說服太成帝交出虎符。但在入宮之前,她做了另一件事。
她翻箱倒櫃找出了王瞻去年送給她的嵩明寺山水圖,讓識玉喬裝成男子,悄悄等在王家宅邸外,伺機交予王六郎。
“就說故友相邀,請他往天香樓一敘。”
王瞻見了畫,知是謝及音,果然前往赴約。入了雅間,見一女子背影綽約,頭戴冪籬,正細細觀摩牆壁上的畫。
王瞻有些不好意思道:“那時年少氣盛,心比天高,所作的畫失於淺薄。”
謝及音緩緩轉過身,笑吟吟道:“本宮倒覺得少年意氣難得。”
王瞻一笑,邀她入座:“殿下請。”
天香樓是王氏的產業,謝及音選在此處,是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王瞻揣摩著她的口味,點了許多天香樓的名菜請她品鑒,謝及音嚐了幾口後擱下了筷子。
她直截了當地與王瞻說明自己的來意,“崔家落到今天的境地,你王家不可能無動於衷,聽說衛炳要王司馬赤手空拳跑去打黃眉軍,王司馬會乖乖就範嗎?”
王瞻愕然問道:“殿下怎麽也摻和這些事?”
謝及音笑了,“本宮何嚐不想當個擺在高閣上的花瓶,可若屋舍頹塌,本宮焉能獨存。”
“我……不是這個意思,”王瞻道,“您貴為公主,一定不會出事的。”
謝及音道:“本宮不會出事,那洛陽城的百姓呢?王司馬是會死守洛陽,還是說有什麽別的打算?”
此話叫王瞻實在難以回答,“殿下……”
“實話與你說了吧,崔駙馬請本宮入宮去取虎符,他手裏隻有虎賁軍,這虎符於他無用,隻對王司馬有用。本宮可以取,但要先弄清楚,你們究竟想做什麽。”
王瞻聞言皺眉,“他竟將您也牽扯進來了?”
謝及音笑而不語,端起茶盞細細抿著,坐看王瞻糾結沉思。王六郎是有名的君子,比起不擇手段的崔縉,謝及音更願意相信王瞻的話。
王瞻糾結許久後說道:“此事事關王家存亡,恕我不能對殿下如實相告,但殿下有什麽要求,盡管告訴我,我會盡力滿足。”
“你能做的了王家的主?”
“雖有父兄叔伯在上,子昂勉力而為,必不令殿下失望。”
謝及音在心中計較得失。若是放任王衛兩派為虎符爭個死活,待馬璒帶著胡人攻入洛陽,洛陽的百姓必然遭殃。崔縉她信不過,王瞻的話反倒可以考慮。
謝及音道:“本宮要你帶兵拱衛洛陽,保護洛陽百姓,不可為爭權弄勢而至黎民於胡人鐵騎之下。王六郎能做到麽?”
王瞻起身朝她行禮,“縱殿下不言,子昂亦有此心。”
謝及音很滿意,“希望六郎說道做到,本宮先敬你一杯。”
她滿飲一盞桑落酒,酒潤朱唇,明靨含笑,王瞻垂下眼,亦將杯中酒飲盡,隻覺那熱酒一路淌進心中。
謝及音入宮去見太成帝,衛時通帶著禁軍守在宮門處不願放行,險些與崔縉的虎賁軍當麵起衝突。雙方正僵持間,椒房宮傳來鳳詔,說是楊皇後請嘉寧公主入宮一敘。
謝及音靠在肩輿上垂視衛時通,“皇後相邀也要攔阻,不知衛三郎何時封了太監大總管?”
她要去椒房宮,衛三郎自然攔不了也不能攔,可誰知她進了這道門,到底是往椒房宮去,還是往太成帝修道的德陽宮去?
思來想去,衛時通恨恨地指著崔縉對謝及音道:“殿下可以入宮,但崔駙馬不可以,免得擾了陛下清修。”
崔縉不肯,謝及音以目光阻住他,對衛三郎點點頭,“便依衛三郎。”
謝及音的肩輦入了宮,楊皇後派了身邊的一等女官來接應她,此女官在宮中頗有威嚴,成功嗬退守在德陽宮裏的宮人,將謝及音送進了德陽宮。
太成帝不臨朝以後,就從宣室殿搬到了德陽宮裏來住,德陽宮裏青煙嫋嫋,殿堂中間擺放著一隻煉丹用的九鼎青爐。恰逢宗陵天師不在,謝及音走進這光線昏暗、空無一人的宮室裏,聽見了自垂帷後傳來的綿長□□聲。
太成帝正縮在一張圈椅裏,鬢發散亂,目光無神地望著煉丹爐,嘴裏念念有詞。他抬頭看見謝及音,眼神有一瞬間的迷茫,然後漸漸清醒。
“你是……嘉寧啊……”
謝及音望著他,輕聲問道:“這便是父皇想修的道嗎?”
“道……道……”太成帝伸手指著丹爐,苦笑道,“一元之氣流六虛……六虛凝成……金丹藥……”
他對服金丹求長生已經執著到了近乎瘋癲的狀態,這金丹令他痛不欲生,然而打破他對金丹的幻想,卻讓他比死還難受。
謝及音歎了口氣,問他:“宗陵天師對您好嗎?”
“天師來了?!”太成帝一驚,眼中露出恐懼,在殿中掃視一圈,“他在哪裏?他想害朕!他……他想奪朕的虎符,朕的玉璽,朕的皇位……”
謝及音心中一驚,“您把虎符和玉璽給他了?”
太成帝搖頭道:“沒有,朕沒給他,他說會拿長生丹藥來換……他沒有長生丹藥,朕要自己煉……”
謝及音走到他麵前蹲下,看著他的眼睛問道:“父皇,虎符和玉璽在哪裏?”
“你問這個做什麽,你也想要嗎?”太成帝疑惑地看著謝及音。
他沒有如她料想中那樣暴怒,他在這張圈椅裏坐了太久,已經失去了暴怒的能力。
“是,女兒想要,”謝及音小心翼翼地說道,“大魏馬上要亂了,虎符不出,無以調兵保護洛陽。”
太成帝默然想了片刻,散漫的目光凝在她身上,抓住了她的手,“嘉寧,你扶朕起來。”
謝及音將他從圈椅上攙扶起來,發現他的腿抖得很厲害,竟然無法獨自站起。太成帝指了指書案旁邊的多寶格,謝及音攙著他,一步一步地朝那邊挪。
“朕當然知道外麵亂了……沒有人靠得住,所有人都想要這虎符和玉璽,他們早晚都會找到,朕護不了多久,與其給那些亂臣賊子,不如給朕的女兒……”
多寶格上擺著一個玉碗,左旋三圈,露出一個暗格,虎符與玉璽俱在此。太成帝將這兩樣東西捧出來,交給謝及音。
他說道:“朕顧不了這世道了,朕要去煉金丹,求長生。你答應朕,拿了這兩樣東西,要保護好阿姒。太子你不必管,衛氏會管……”
“是。”謝及音小心接過玉璽和虎符,藏進廣袖裏,這兩樣東西沉甸甸地把她的袖子往下墜。
她突然想起一件事,問太成帝:“張朝恩呢?他為何不在您身邊侍奉?”
“他?”太成帝哼了一聲,“他的主意也大著呢……你別問了,趕緊走吧,朕要去看著丹爐了。”
謝及音又將他扶回圈椅上,聽他望著丹爐念念有詞,“鎏金鑄丹元氣精,求長生者得長生……走吧,宗陵天師想要玉璽,朕偏不給他,他害朕,朕也不讓他得逞……走吧,走吧……”
謝及音深深望了太成帝一眼,轉身朝外走去。她走到識玉身邊,飛快將玉璽和虎符塞給她。
“識玉,如今本宮隻能信你,你聽好,”謝及音將她拉近,低聲對她道,“本宮乘肩輦先出宮,你後出宮,帶這兩樣東西到公主府藏好,別被任何人知道,記住了嗎?”
識玉先是一愣,而後鄭重點頭道:“記住了。”
“萬事小心。”
“是。”
謝及音叮囑了識玉幾句,乘坐肩輦出宮。她和椒房宮的女官一離開,就有內侍去找宗陵天師報信。
崔縉在門外等得焦急,眼見著就要衛時通起衝突,終於等到謝及音從宮裏出來。二人正要離開,衛時通突然喊住了她。
“殿下袖子裏藏著什麽,怎麽瞧著如此沉重?”
崔縉聞言擋在謝及音麵前,手中長劍亮出三寸白刃,對衛時通道:“這是大魏公主,把你的嘴巴放幹淨些!”
謝及音笑了笑,“父皇賞我兩塊硯台,也要給衛三郎過目麽?”
衛時通道:“若真是硯台,瞧一眼又何妨。”
“不是硯台,還能是什麽?”謝及音當真從袖中掏出兩塊嶄新的徽硯,上麵的梅花紋路十分雅致。這是她離開德陽宮時順手拿的,果然吸引住了衛三郎的目光,以至於他沒有發覺,謝及音的隨侍中少了一人。
原來虛驚一場。衛時通抬手一揖,放他們走,“冒犯殿下了,職責所在,請勿責怪。”
崔縉護送謝及音離開洛陽宮,離開一段路程後,崔縉迫不及待地問謝及音:“殿下可拿到了虎符?”
謝及音臉上露出一個疑惑的表情,“剛剛不是說了嗎,父皇隻賞了本宮兩塊硯台。虎符這麽重要的東西,不是本宮開口要,父皇就願意給的。”
崔縉一噎,臉色變得十分難看,“難道他真的甘心被那道士夥同衛家害死?”
謝及音不言,麵露愁容,歎了口氣。
肩輿走得慢,行至雀華街時,忽聞身後人喊馬嘶,衛時通與宗陵天師帶著一隊人馬趕了過來,將謝及音與崔縉團團圍住。
宗陵天師神情微冷,對謝及音道:“殿下是不是從宮裏拿了什麽不該拿的東西?”
謝及音冷笑,“本宮的父皇是大魏天子,本宮亦享有四海,何況兩塊硯台,‘不該拿’這三個字,從何談起?”
“隻是兩塊硯台嗎?殿下若不肯自己交出來,就別怪我冒犯了。”宗陵天師手中的拂塵一甩,“將嘉寧公主請下來,搜她的肩輿和身上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