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節
帶著異能穿回七十年代 作者:旭日東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河流裏,幾艘木船停靠岸邊。
李正國拿起岸邊石條欄杆上掛著的救生衣,給每位領導發了一件,河流深有五米多,穿上救生衣才安全。
李正國充當船夫,搖起木槳劃著木船向南端的洞外行去。
出了洞口,刺眼的陽光,讓人不由自主地閉上了眼睛。
等適應了洞外的光線後,再睜開眼睛,每個人都驚訝的張大了嘴。
映入他們眼簾的,是蜿蜒盤旋的溪流,溪流的坡度緩慢下降。
視線內,溪流的盡頭被山體遮住了。
而他們的船,停留在洞外的水平麵上,並沒有緩緩順流滑下。
季縣長問出了眾人心聲:“李正國,溪流通向哪裏?”
李正國笑了:“這就是我不知道該怎麽辦的原因,從這裏順流而下的話,是一個大水潭。”
“水潭非常深,從水潭處,水的流速更慢了。”
“我順著這條河遊過,水潭下去後,就是一條還算平直的溪流,溪流的盡頭居然是五裏坡彎的那條細細長長的五裏溝。”
“這一片的村民都知道五裏溝的水來自山上。我想,可能所有人都沒有想到是這樣一條美麗的河流流下去的。”
“我想過開發這一條河流順延而下,可是,五裏坡彎屬於誰?我們庫山裏有資格開過去嗎?”
“我不怕汪洱村,我怕犁拾村搶所屬權。五裏坡彎的第一彎屬於犁拾村。”
李正國最後一句話,幾位領導都明白。
村民是最愛爭奪地盤的,隻要是屬於他們的,沒用也不會讓給別人。
省領導隻是沉吟了一下,就給出了意見:
“庫山裏景區劃進縣旅遊局,庫山裏占八,旅遊局占二。”
李正國歎氣,他就知道,庫山裏景區不會再歸庫山裏私有。
季縣長看了眼李正國,補充道:“我會叫旅遊局把五裏溝給占了,算是旅遊局對庫山裏景區的投入。”
“你放手幹,把五裏溝擴寬,通向庫河。在庫河邊用擺渡車把遊客送回庫山裏。”
李正國點頭:“隻是汪洱村的漂流要受到衝擊了。”
季縣長並不在意汪洱村,庫山裏才是大頭:
“大漂流和小漂流,各有各的玩法。這條漂流開通之後,溫泉依然免費,聯票價格漲至一百元。隻這條漂流的景色,就超值了。”
省領導也讚同:“原本的聯票價格偏低了些。景區裏的物價也很合理。其他的價格暫時不變,門票漲一漲是必須的。”
……
送走了領導們,李正國立刻去縣裏辦理相關手續。
一切手續辦理妥了,李正國才通知村民溫泉穀景區不再是村集體產業,有疑問的,到村委公告欄看公告。
村民不懂,集體產業怎麽變成國有的了?
看了公告上的解釋後,他們想知道的是分紅問題。
李正國再貼一公告,表示庫山裏的八成收入,依然是與村民三七分。
村民私下裏找張石頭估算了一下,分到手的收入肯定會上漲,也就安心回去做事了。
周成斌被李村長電召回來,兩口子都曬黑了,精神卻非常好。
周成斌變得沉穩大氣,接人待物很有李村長風範。
由周成斌看顧著村裏,李正國帶著張石頭開發五裏溝。
他這一動工,犁拾村果然不幹了。
前不久,五裏溝被縣旅遊局給占去了,居然是替庫山裏占的。
憑什麽好事都落在庫山裏村的頭上?
他們外麵的幾個村子就這麽不受縣裏待見?
無論張石頭怎麽解釋說五裏溝與庫山裏景區連在了一起,犁拾村村民都不同意。
為什麽不交給他們開發?既然與庫山裏景區連在了一起,那他們和庫山裏一起開發就是了。
逼得李正國他們停了工後,犁拾村村民集體去縣裏要說法去。
第481章 並村
縣裏反複勸說都沒用,犁拾村村民強調的是縣裏的不公平,打壓他們多年,就為了庫山裏。
他們沒有好地勢,他們忍著,可為什麽一絲機會都不給他們?
不錯,庫山裏景區的架構成熟了,所有遊客都是奔著庫山裏去的,就算他們隻占了五裏溝的一小部分,他們也有權利參與開發吧?
接待人員問他們拿什麽搞開發?現在都是機械在做事,人力需要的極少。
他們的那點錢,庫山裏根本就不需要。
村民被問哭了。
他們也不想窮啊,他們也想每天忙個不停,可是他們村沒有李村長。
接待人員被村民哭傻了,隻能報給季縣長。
季縣長親自跟這些村民談了後,就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
把犁拾村汪洱村和庫山裏村三村並一大村,由李正國任村長,叫李正國頭疼去。
當然這事還要上報。
犁拾村村民歡天喜地回去等消息去了。
一直跟著觀望的汪洱村村民,也高興地回去等消息。
被通知繼續開工的李正國,在幾天後就接到了通知。
驚得他差點掉進了五裏溝裏。
他忙開車去縣裏詢問。
季縣長也為難:“這些年你們村的發展,讓他們眼紅。而且為了不讓他們破壞了這條線的名氣,鎮裏對他們壓製又壓製。這次,實在壓不住了。”
“五裏坡彎的景色也不差的,你帶著他們一起開發吧。”
李正國不幹,他讓出了百分之二十,結果因為一個彎,他就要帶著四百戶的兩個村子一起分庫山裏的收入,憑什麽?他這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啊!
季縣長說會叫旅遊局把那百分之二十轉讓給兩個村子的。
就讓這兩個村子各帶百分之十的股份合並進庫山裏。
李正國見季縣長這裏毫無回轉餘地,隻能悻悻地回了庫山裏召集村民晚上下山開大會。
庫山裏村民也不幹啊,百分之二十分給國家,他們願意。
怎麽莫名其妙就分給了汪洱村和犁拾村了,這不是白給他們一樣。
李正國煩躁:“要是我辭職,不就沒有這事了嗎?”
村民立刻鴉雀無聲。
李村長也是想給溫泉穀再創收的,誰知道那溶洞河流,居然是五裏溝的上遊。
周成斌站起來表態:“我認為並村也不錯。正好村裏的大棚收入太低,給他們安排進來種大棚,再選一些人進景區做事。”
“未來溶洞南邊的建築,還需要大量的人手,我們不能隻看眼前的,眼看長遠的收入。”
“溶洞開發出來後,溫泉穀的範圍就擴大了一倍,住宿擴大了十幾倍。”
“就算還限流,至少也能容下六千人。一百塊的聯票,六千人五個月的旺季就是九千萬的收入。”
“去掉稅收和工資,按照村民的比例,68戶的話,每戶可達二十七萬的收入。”
“現在每戶的收入才五萬塊啊,連將來的零頭都達不到,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大家都忙著自己家的生意,景區裏做事的都是請的外人。”
“要是景區做事的人,知道這景區也有他們的股份,他們會不會做得更仔細?”
“大家好好想一想,排外,有時候並不利己。”
村民更安靜了。
他們驚訝未來收入的連連翻倍,更驚訝周成斌的成長。
出去半年多,變化太大了。
良久之後,突然發出熱烈的掌聲,他們有福了。
等掌聲停歇,李正國問大家是不是通過了並村通知?
村民們都同意了。
不過,並村後,還叫庫山裏村,他們庫山裏才是主。
李正國點頭:“庫山裏景區已經打出名氣了,並村後,消失的是犁拾村和汪洱村。”
“犁拾村叫庫山裏二村,汪洱村叫庫山裏一村,我們還叫庫山裏。”
並村一事徹底定下,第二天,庫山裏的電喇叭就連接進了庫山裏一村和二村。
李正國通知的第一件事情不是開會,而是每家每戶抽調出人手,去五裏溝開工。
等下第一場雪停工後,再開村民大會。
被改成庫山裏二村,犁拾村的村民非常興奮,他們掛的是庫山裏的頭銜。
也不管原本村長是什麽態度,他們自己派出家人去五裏溝幹活。
還有跑去新小學校幫忙的,明年,他們家的娃兒,也能來上學了。
看到庫山裏二村的積極性,庫山裏一村連忙派出一隊中老年人。
他們的年輕人,不是在景區裏做事,就是在新小學和漂流處幫忙。
李正國拿起岸邊石條欄杆上掛著的救生衣,給每位領導發了一件,河流深有五米多,穿上救生衣才安全。
李正國充當船夫,搖起木槳劃著木船向南端的洞外行去。
出了洞口,刺眼的陽光,讓人不由自主地閉上了眼睛。
等適應了洞外的光線後,再睜開眼睛,每個人都驚訝的張大了嘴。
映入他們眼簾的,是蜿蜒盤旋的溪流,溪流的坡度緩慢下降。
視線內,溪流的盡頭被山體遮住了。
而他們的船,停留在洞外的水平麵上,並沒有緩緩順流滑下。
季縣長問出了眾人心聲:“李正國,溪流通向哪裏?”
李正國笑了:“這就是我不知道該怎麽辦的原因,從這裏順流而下的話,是一個大水潭。”
“水潭非常深,從水潭處,水的流速更慢了。”
“我順著這條河遊過,水潭下去後,就是一條還算平直的溪流,溪流的盡頭居然是五裏坡彎的那條細細長長的五裏溝。”
“這一片的村民都知道五裏溝的水來自山上。我想,可能所有人都沒有想到是這樣一條美麗的河流流下去的。”
“我想過開發這一條河流順延而下,可是,五裏坡彎屬於誰?我們庫山裏有資格開過去嗎?”
“我不怕汪洱村,我怕犁拾村搶所屬權。五裏坡彎的第一彎屬於犁拾村。”
李正國最後一句話,幾位領導都明白。
村民是最愛爭奪地盤的,隻要是屬於他們的,沒用也不會讓給別人。
省領導隻是沉吟了一下,就給出了意見:
“庫山裏景區劃進縣旅遊局,庫山裏占八,旅遊局占二。”
李正國歎氣,他就知道,庫山裏景區不會再歸庫山裏私有。
季縣長看了眼李正國,補充道:“我會叫旅遊局把五裏溝給占了,算是旅遊局對庫山裏景區的投入。”
“你放手幹,把五裏溝擴寬,通向庫河。在庫河邊用擺渡車把遊客送回庫山裏。”
李正國點頭:“隻是汪洱村的漂流要受到衝擊了。”
季縣長並不在意汪洱村,庫山裏才是大頭:
“大漂流和小漂流,各有各的玩法。這條漂流開通之後,溫泉依然免費,聯票價格漲至一百元。隻這條漂流的景色,就超值了。”
省領導也讚同:“原本的聯票價格偏低了些。景區裏的物價也很合理。其他的價格暫時不變,門票漲一漲是必須的。”
……
送走了領導們,李正國立刻去縣裏辦理相關手續。
一切手續辦理妥了,李正國才通知村民溫泉穀景區不再是村集體產業,有疑問的,到村委公告欄看公告。
村民不懂,集體產業怎麽變成國有的了?
看了公告上的解釋後,他們想知道的是分紅問題。
李正國再貼一公告,表示庫山裏的八成收入,依然是與村民三七分。
村民私下裏找張石頭估算了一下,分到手的收入肯定會上漲,也就安心回去做事了。
周成斌被李村長電召回來,兩口子都曬黑了,精神卻非常好。
周成斌變得沉穩大氣,接人待物很有李村長風範。
由周成斌看顧著村裏,李正國帶著張石頭開發五裏溝。
他這一動工,犁拾村果然不幹了。
前不久,五裏溝被縣旅遊局給占去了,居然是替庫山裏占的。
憑什麽好事都落在庫山裏村的頭上?
他們外麵的幾個村子就這麽不受縣裏待見?
無論張石頭怎麽解釋說五裏溝與庫山裏景區連在了一起,犁拾村村民都不同意。
為什麽不交給他們開發?既然與庫山裏景區連在了一起,那他們和庫山裏一起開發就是了。
逼得李正國他們停了工後,犁拾村村民集體去縣裏要說法去。
第481章 並村
縣裏反複勸說都沒用,犁拾村村民強調的是縣裏的不公平,打壓他們多年,就為了庫山裏。
他們沒有好地勢,他們忍著,可為什麽一絲機會都不給他們?
不錯,庫山裏景區的架構成熟了,所有遊客都是奔著庫山裏去的,就算他們隻占了五裏溝的一小部分,他們也有權利參與開發吧?
接待人員問他們拿什麽搞開發?現在都是機械在做事,人力需要的極少。
他們的那點錢,庫山裏根本就不需要。
村民被問哭了。
他們也不想窮啊,他們也想每天忙個不停,可是他們村沒有李村長。
接待人員被村民哭傻了,隻能報給季縣長。
季縣長親自跟這些村民談了後,就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
把犁拾村汪洱村和庫山裏村三村並一大村,由李正國任村長,叫李正國頭疼去。
當然這事還要上報。
犁拾村村民歡天喜地回去等消息去了。
一直跟著觀望的汪洱村村民,也高興地回去等消息。
被通知繼續開工的李正國,在幾天後就接到了通知。
驚得他差點掉進了五裏溝裏。
他忙開車去縣裏詢問。
季縣長也為難:“這些年你們村的發展,讓他們眼紅。而且為了不讓他們破壞了這條線的名氣,鎮裏對他們壓製又壓製。這次,實在壓不住了。”
“五裏坡彎的景色也不差的,你帶著他們一起開發吧。”
李正國不幹,他讓出了百分之二十,結果因為一個彎,他就要帶著四百戶的兩個村子一起分庫山裏的收入,憑什麽?他這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啊!
季縣長說會叫旅遊局把那百分之二十轉讓給兩個村子的。
就讓這兩個村子各帶百分之十的股份合並進庫山裏。
李正國見季縣長這裏毫無回轉餘地,隻能悻悻地回了庫山裏召集村民晚上下山開大會。
庫山裏村民也不幹啊,百分之二十分給國家,他們願意。
怎麽莫名其妙就分給了汪洱村和犁拾村了,這不是白給他們一樣。
李正國煩躁:“要是我辭職,不就沒有這事了嗎?”
村民立刻鴉雀無聲。
李村長也是想給溫泉穀再創收的,誰知道那溶洞河流,居然是五裏溝的上遊。
周成斌站起來表態:“我認為並村也不錯。正好村裏的大棚收入太低,給他們安排進來種大棚,再選一些人進景區做事。”
“未來溶洞南邊的建築,還需要大量的人手,我們不能隻看眼前的,眼看長遠的收入。”
“溶洞開發出來後,溫泉穀的範圍就擴大了一倍,住宿擴大了十幾倍。”
“就算還限流,至少也能容下六千人。一百塊的聯票,六千人五個月的旺季就是九千萬的收入。”
“去掉稅收和工資,按照村民的比例,68戶的話,每戶可達二十七萬的收入。”
“現在每戶的收入才五萬塊啊,連將來的零頭都達不到,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大家都忙著自己家的生意,景區裏做事的都是請的外人。”
“要是景區做事的人,知道這景區也有他們的股份,他們會不會做得更仔細?”
“大家好好想一想,排外,有時候並不利己。”
村民更安靜了。
他們驚訝未來收入的連連翻倍,更驚訝周成斌的成長。
出去半年多,變化太大了。
良久之後,突然發出熱烈的掌聲,他們有福了。
等掌聲停歇,李正國問大家是不是通過了並村通知?
村民們都同意了。
不過,並村後,還叫庫山裏村,他們庫山裏才是主。
李正國點頭:“庫山裏景區已經打出名氣了,並村後,消失的是犁拾村和汪洱村。”
“犁拾村叫庫山裏二村,汪洱村叫庫山裏一村,我們還叫庫山裏。”
並村一事徹底定下,第二天,庫山裏的電喇叭就連接進了庫山裏一村和二村。
李正國通知的第一件事情不是開會,而是每家每戶抽調出人手,去五裏溝開工。
等下第一場雪停工後,再開村民大會。
被改成庫山裏二村,犁拾村的村民非常興奮,他們掛的是庫山裏的頭銜。
也不管原本村長是什麽態度,他們自己派出家人去五裏溝幹活。
還有跑去新小學校幫忙的,明年,他們家的娃兒,也能來上學了。
看到庫山裏二村的積極性,庫山裏一村連忙派出一隊中老年人。
他們的年輕人,不是在景區裏做事,就是在新小學和漂流處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