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小的典史,敢於作奸犯科、橫行霸道,背後恐有人撐腰。”歲星頓了頓,道,“理亂之機,莫不關乎吏治。朱隆飛此事一出,正是整頓的好時機,都丞以為如何?”
上次到官署時,歲星留意觀察,發現四處氣運混雜,說明內裏既有清官廉吏,亦有貪官酷吏。但有幾個官衙,明顯已被結黨營私、排除異己者搞得烏煙瘴氣。
長此以往下去,必群起反亂。
“若想大力整頓吏治,與之相關的人不會坐以待斃,不管是冥頑不靈的負隅抵抗,還是順勢而為的改過自新,都將牽一發而動全身,引起官署陣痛。”劉幸分析道,“侯爺,您真要冒著如此未知的風險,去做此事嗎?”
“吏治之清濁,關係民生之休戚。因循粉飾,必成大禍。需切實整頓,以期漸致富強。”歲星語帶堅定道,“我知此舉會不可避免地引起秩序失範,還請都丞助我一臂之力。”
治吏之事,需得乾綱獨斷,雷霆手段。不可畏首畏尾,反複無常。劉幸見歲星態度篤定,心中有底,道:“侯爺言重,此乃臣分內之事,必當竭力而為。”
歲星微微頷首,轉而問道:“都丞,您覺得自己身邊可有奸官汙吏?”
劉幸斟酌道:“需有證據,未曾可知。”
歲星回憶道:“那日,我們在官署見麵時,你右後方之人,手帶一枚白玉雲紋扳指,粗略看來價值千金。”
劉幸雖已忘記那日在自己右後方之人究竟是誰,不過對她所說的扳指有些印象,但先前並未留意過那看起來普普通通的扳指究竟是何材質,有何來路。若是歲星所言不虛,作為一名官員,很難購買得起如此昂貴的飾品。
想到那人,劉幸不自禁有些驚訝:“您是說長史範堯?其家徒四壁,僅與一老母相依為命,生活極為清貧,看起來並不似受賄之人。”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你我皆受蔽甚矣。”回想起範堯的麵相,歲星不免搖頭,提議道,“不若讓百姓越級直訴,核實無誤者,賞錢。讓官吏互相檢舉,有功者官升一等,坦白者從輕發落。如此一來,定能收獲相關線索,揭露不少醜惡行徑。”
調動外部群眾力量的同時,瓦解內部宵小的聯盟。劉幸讚歎道:“此法絕妙,臣這就去安排。”
直訴製度成文之後,官衙外的鳴冤鼓前每日都聚集許多百姓,訴狀如雪花般鋪天蓋地而來。
劉幸讓專人負責收集整理,官衙差役通宵達旦,沉冤昭雪。無數官吏落馬,甚至出現了幾起畏罪自殺事件。
自此,西邑的吏治被徹底整飭,風氣煥然一新。
歲星在此基礎上,又聯合劉幸頒布了官吏的考選、考績、監察三項製度,從選人用人、政績考核、監管檢舉等層麵進一步肅清官場。
時間匆匆過去,一日當晚,歲星閑來無事,在庭院間漫步,恰好碰上了回府的沈佩之。
這段時間兩人見麵的次數並不多,歲星抬頭看了看天色,問道:“這麽晚才散衙嗎?”
“侯爺。”沈佩之拱手一拜,方道,“近日公務繁雜,便回來得晚了些。”
歲星點點頭,道:“司農署的人可有為難你?”
“未曾。”
沈佩之搖了搖頭。他是歲星大力舉薦的人,司農署的其他官吏就算有什麽意見,也不敢公然挑事。
更何況,這段時間下來,他已憑借自己對於農業的精通,讓大部分人都心服口服了。甚至連王程都從一開始的不恥為伍,到現在已能坦然並篤定地朝其餘人推舉他。
歲星放下心來,道:“最近在忙什麽?”
沈佩之應道:“組織巧匠大量製作改良農具,向西邑各縣的縣令長、三老和力田推廣新農具的使用和代田法的耕作、養苗方法。”
歲星繼續問道:“可有遇到什麽困難?”
沈佩之想了想,道:“在推廣過程中,最大的問題是有些農民因缺牛而無法趁雨水及時耕種。”
歲星思索片刻,建議道:“可以暫時讓農民以換工或付工值的辦法,組織其用人力挽犁。之後我會讓司農署研究推廣耕牛繁育的可行性,加大配種養牛的補貼力度,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此難題。”
沈佩之聞言,低垂的眉目間不免染上幾分笑意。他已一次又一次地清楚感知到,隻要有歲星在,便不會有難以解決的問題。
微涼的晚風吹拂而過,更深露重,歲星隱忍地咳嗽兩聲,沈佩之聽聞,連忙道:“侯爺,不若回屋詳談?”
歲星擺了擺手,示意自己沒事:“深夜共處一室,對你的名聲不好。”
沈佩之心中動容,低聲道:“侯爺不必處處為微臣想的這麽周到。”
歲星不置可否,轉而道:“依你所見,此地有沒有培養雜交品種的條件?”
聽她談起這個話題,沈佩之不由正色,道:“父親之前曾做過雜交實驗,但雜交無法留種,農民難以承擔買種子的額外支出,推行不易。不過,可以選擇變異植株或良種推廣培育,想必能有所收效。”
“原來如此。”歲星了然地點點頭,道,“明日上衙前,你隨我去個地方。”
“好。”沈佩之應下,並未多問。
“辛苦了,早些回去休息。”歲星叮囑著,道,“我也回屋了。”
“侯爺慢走。”
沈佩之愈發低了低頭,直至感受到身旁的人離他遠去,這才抬頭去望,目送著朗如明月清輝的身影逐漸消失在黑暗之中。
停滯良久過後,他方才收回視線,心下安定地朝著自己的院落走去。
隔日一大早,歲星和沈佩之便在侯府門口碰麵了。二人一同坐上馬車,大概兩刻鍾後,來到了一處院落前。
沈佩之跟著歲星走進陌生的府邸,看見有三五小廝正在四處忙碌收整,在他不明所以間,聽歲星道:“這是我為你置辦的一處宅院,離官衙不遠。屋後還有三五畝空地,可以用作育種栽培。”
沈佩之猶疑道:“侯爺,您這是——”
歲星解釋道:“待在侯府並不利於你未來發展。我不想你因此平白受人指摘。”
沈佩之明白她的良苦用心,他腦中閃過她曾為他做的種種,略有沉重道:“我該如何——才能回報您的恩情。”
上次到官署時,歲星留意觀察,發現四處氣運混雜,說明內裏既有清官廉吏,亦有貪官酷吏。但有幾個官衙,明顯已被結黨營私、排除異己者搞得烏煙瘴氣。
長此以往下去,必群起反亂。
“若想大力整頓吏治,與之相關的人不會坐以待斃,不管是冥頑不靈的負隅抵抗,還是順勢而為的改過自新,都將牽一發而動全身,引起官署陣痛。”劉幸分析道,“侯爺,您真要冒著如此未知的風險,去做此事嗎?”
“吏治之清濁,關係民生之休戚。因循粉飾,必成大禍。需切實整頓,以期漸致富強。”歲星語帶堅定道,“我知此舉會不可避免地引起秩序失範,還請都丞助我一臂之力。”
治吏之事,需得乾綱獨斷,雷霆手段。不可畏首畏尾,反複無常。劉幸見歲星態度篤定,心中有底,道:“侯爺言重,此乃臣分內之事,必當竭力而為。”
歲星微微頷首,轉而問道:“都丞,您覺得自己身邊可有奸官汙吏?”
劉幸斟酌道:“需有證據,未曾可知。”
歲星回憶道:“那日,我們在官署見麵時,你右後方之人,手帶一枚白玉雲紋扳指,粗略看來價值千金。”
劉幸雖已忘記那日在自己右後方之人究竟是誰,不過對她所說的扳指有些印象,但先前並未留意過那看起來普普通通的扳指究竟是何材質,有何來路。若是歲星所言不虛,作為一名官員,很難購買得起如此昂貴的飾品。
想到那人,劉幸不自禁有些驚訝:“您是說長史範堯?其家徒四壁,僅與一老母相依為命,生活極為清貧,看起來並不似受賄之人。”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你我皆受蔽甚矣。”回想起範堯的麵相,歲星不免搖頭,提議道,“不若讓百姓越級直訴,核實無誤者,賞錢。讓官吏互相檢舉,有功者官升一等,坦白者從輕發落。如此一來,定能收獲相關線索,揭露不少醜惡行徑。”
調動外部群眾力量的同時,瓦解內部宵小的聯盟。劉幸讚歎道:“此法絕妙,臣這就去安排。”
直訴製度成文之後,官衙外的鳴冤鼓前每日都聚集許多百姓,訴狀如雪花般鋪天蓋地而來。
劉幸讓專人負責收集整理,官衙差役通宵達旦,沉冤昭雪。無數官吏落馬,甚至出現了幾起畏罪自殺事件。
自此,西邑的吏治被徹底整飭,風氣煥然一新。
歲星在此基礎上,又聯合劉幸頒布了官吏的考選、考績、監察三項製度,從選人用人、政績考核、監管檢舉等層麵進一步肅清官場。
時間匆匆過去,一日當晚,歲星閑來無事,在庭院間漫步,恰好碰上了回府的沈佩之。
這段時間兩人見麵的次數並不多,歲星抬頭看了看天色,問道:“這麽晚才散衙嗎?”
“侯爺。”沈佩之拱手一拜,方道,“近日公務繁雜,便回來得晚了些。”
歲星點點頭,道:“司農署的人可有為難你?”
“未曾。”
沈佩之搖了搖頭。他是歲星大力舉薦的人,司農署的其他官吏就算有什麽意見,也不敢公然挑事。
更何況,這段時間下來,他已憑借自己對於農業的精通,讓大部分人都心服口服了。甚至連王程都從一開始的不恥為伍,到現在已能坦然並篤定地朝其餘人推舉他。
歲星放下心來,道:“最近在忙什麽?”
沈佩之應道:“組織巧匠大量製作改良農具,向西邑各縣的縣令長、三老和力田推廣新農具的使用和代田法的耕作、養苗方法。”
歲星繼續問道:“可有遇到什麽困難?”
沈佩之想了想,道:“在推廣過程中,最大的問題是有些農民因缺牛而無法趁雨水及時耕種。”
歲星思索片刻,建議道:“可以暫時讓農民以換工或付工值的辦法,組織其用人力挽犁。之後我會讓司農署研究推廣耕牛繁育的可行性,加大配種養牛的補貼力度,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此難題。”
沈佩之聞言,低垂的眉目間不免染上幾分笑意。他已一次又一次地清楚感知到,隻要有歲星在,便不會有難以解決的問題。
微涼的晚風吹拂而過,更深露重,歲星隱忍地咳嗽兩聲,沈佩之聽聞,連忙道:“侯爺,不若回屋詳談?”
歲星擺了擺手,示意自己沒事:“深夜共處一室,對你的名聲不好。”
沈佩之心中動容,低聲道:“侯爺不必處處為微臣想的這麽周到。”
歲星不置可否,轉而道:“依你所見,此地有沒有培養雜交品種的條件?”
聽她談起這個話題,沈佩之不由正色,道:“父親之前曾做過雜交實驗,但雜交無法留種,農民難以承擔買種子的額外支出,推行不易。不過,可以選擇變異植株或良種推廣培育,想必能有所收效。”
“原來如此。”歲星了然地點點頭,道,“明日上衙前,你隨我去個地方。”
“好。”沈佩之應下,並未多問。
“辛苦了,早些回去休息。”歲星叮囑著,道,“我也回屋了。”
“侯爺慢走。”
沈佩之愈發低了低頭,直至感受到身旁的人離他遠去,這才抬頭去望,目送著朗如明月清輝的身影逐漸消失在黑暗之中。
停滯良久過後,他方才收回視線,心下安定地朝著自己的院落走去。
隔日一大早,歲星和沈佩之便在侯府門口碰麵了。二人一同坐上馬車,大概兩刻鍾後,來到了一處院落前。
沈佩之跟著歲星走進陌生的府邸,看見有三五小廝正在四處忙碌收整,在他不明所以間,聽歲星道:“這是我為你置辦的一處宅院,離官衙不遠。屋後還有三五畝空地,可以用作育種栽培。”
沈佩之猶疑道:“侯爺,您這是——”
歲星解釋道:“待在侯府並不利於你未來發展。我不想你因此平白受人指摘。”
沈佩之明白她的良苦用心,他腦中閃過她曾為他做的種種,略有沉重道:“我該如何——才能回報您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