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越此人,確實有些割裂。”歲星習慣性地掐指卜算,而後安排道,“子荀,最近勤練兵,終有一戰。”
秦子荀振奮道:“是!”
七月上旬,裴秉派賦閑在家的原鎮邊大將肖瀚領兵十萬,與從北方撤退的八萬大軍會合,死守雁鳴關。
雁鳴關西接芒山,南靠壬嶺,北臨淇河,東麵亦有山峰連接,地勢險要,是啟陽城的最後一道屏障。
若雁鳴關失守,啟陽城必危。
依托雁鳴關的天險,七王的先遣部隊第一次遭遇了挫折,雙方開始拉鋸。
三個月後,在七王的軍隊不得寸進,甚至開始後院失火,自顧不暇,軍心不穩之時,裴秉聽從衛越建議,詔天下勤王。
歲星無奈道:“這個衛越,似乎是見戰勢收攏,想再添一把火,說他是敵國的間諜都不為過。”
劉幸詢問道:“那我們該如何行事?”
歲星應道:“率軍東征,盡快結束這場鬧劇,還百姓一個太平天下。”
歲星親自掛帥,都尉秦雲和部都尉秦子荀、楊成為主將,領八萬大軍東進,沿著七王起兵的路線逐一收複失地。
由於前期進展太快,七王來不及派自己的心腹接管攻占的城池。叛軍主力走後,很多郡縣組織起義軍,又重新打起了燕國的旗幟,再加上歲星的助力,那些被叛軍攻陷的城池以比投降更快的速度在複辟。
見局勢不妙,印王親自領兵回返,鎮壓後方的亂局。
較為前線的義軍被他打得毫無還手之力,一時之間偃旗息鼓。
很快,印王便兵臨昌郡。
昌郡郡守聶高性格剛強正直,在叛軍初次來犯時,他假意投降,等他們離開後便迅速集結起一大批義軍力量,與叛軍在後方作戰,拖延其戰線,並且殺了其中許多重要的頭目,是義軍的核心領袖之一。
因此,印王攻打昌郡,目的便是將他生擒活捉,而後碎屍萬段,殺雞儆猴,振叛軍士氣。
昌郡城中兵力不足八千,卻被數萬大軍圍困,聶高雖死守不降,但也心知無力回天。
他早料到今日,數日前便將求援信托自己的兒子聶語帶給近在咫尺的安平節度使周濟業,哪知其子一別之後便杳無音訊,生死不明。
現下昌郡戰火肆虐,但周濟業依舊熟視無睹,擁兵不出,聶高的死局已是注定。
被印王攻打的第五日,昌郡城中糧草已盡,水源已竭,箭鏃已空,印王見時機已到,下令強行攻城。
聶高頂著叛軍的漫天箭雨上了城牆,誓要與昌郡同生死。
看著岌岌可危的城門正在一點一點被叛軍擊垮,他的心頭不可避免地湧上無力回天的哀慟。
便在此時,了望塔的兵卒來報:“郡守,有大軍正從西北疾馳而來,似是援兵!”
聶高一震,連忙親自上塔眺望。
大軍愈發近了,黑色旗幟迎風飄揚,遮天蔽日,馬蹄聲嗡鳴不絕,聽在聶高耳中,甚至蓋過了攻城叛軍的呐喊聲。
歲字軍旗——聶高立刻反應了過來:是西邑侯來了!
思及此,他麵上露出喜色,高喊道:“西邑援兵已到,昌郡有救,隨我守住城門,殺敵報國!”
聽聞此言,早已準備死祭的守城將士再一次燃起了生的渴望,原本鬆動的城門奇跡般被死死推上。
被半數敵軍占領的城牆之上,耗盡力氣的兵卒又開始竭力反撲。
攻城的叛軍尚未來得及分析形勢逆轉的原因,便被宛如黑色旋風般的西邑軍衝散。
秦雲與楊成如兩柄尖刀,一寸寸地釘進叛軍的左右兩翼,直至深入心髒。
秦子荀則隨歲星從後方猛攻,堵死了印王的所有退路。
在叛軍的攻城士兵緊急回援後,聶高帶著僅剩的三千兵卒傾巢出動,印王被四方圍擊,鏖戰於野。
歲星身先士卒向前衝殺,不過一天便突破萬千雄兵,來到了印王身邊,二人成對峙之勢。
印王勸道:“西邑侯,皇上製藩之心益堅,若沒有我等出兵,恐怕如今你連爵位都被削得一幹二淨。你不來幫我們,反而要打我們,便不怕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既然如此,我也問你一句。”歲星道,“若你等作亂成功,要奉誰稱帝,奉誰為王?便不怕平白為他人做了嫁衣,一無所獲反而功高蓋主,引火上身?”
印王心下猶疑,但卻說得擲地有聲:“我等不為稱王稱帝,隻願清君側,為諸王侯討回公道,為眾百姓除去奸佞!”
“是嗎?”歲星不免冷笑,“現如今戰事膠著,叛軍後院失火,士氣低迷,為穩軍心,不出兩月,必有人另立國號,妄想改朝換代。”
印王怒斥道:“你莫要憑空杜撰,挑撥離間。”
“我可以讓你活到那個時候,親眼看到此一語成讖。”歲星說著,拔出腰間長劍,“在此之前,你我先一決雌雄。”
“你可要想好,你為皇帝出生入死,可皇帝視你若豺狼虎豹。他多疑善變,一旦戰亂平定,你將死無全屍。”印王再勸道,“不若加入我等,同創偉業。有你助力,我等必將所向披靡,再無敵手。”
“不勞印王替我多想。”
歲星不再廢話,一劍直刺而出,劍刃一亮,反射出她堅毅的目光。
身下的函雲駒隨著她的動作前進兩步,雙方在瞬間交錯,劍刃相擊,鐵光四濺,一觸即分。
一招過後,二人心中都已對彼此的實力有數,不再試探,轉眼又戰在一起。
印王劍勢沉穩狠戾,充滿肅殺的壓迫感,而歲星的招式則頗為靈逸,精於技巧,如四兩撥千斤,能輕易化解淩厲無比的攻擊。
數十招過後,印王心中漸生急躁,他未曾料到一向以病弱示人的歲星竟如此難纏。
他雙目圓睜,卯足勁力,直衝上前,臂膀一揮,長劍直劈歲星麵門,簡捷剛猛,吞吐間,帶起劍風颯颯作響。
他所有的力量都凝聚劍刃之上,力求一招製敵,不給雙方留絲毫退路。
歲星向後仰身,緊貼馬背,函雲駒如一道白色閃電,以一個不可思議的速度向前突進。
秦子荀振奮道:“是!”
七月上旬,裴秉派賦閑在家的原鎮邊大將肖瀚領兵十萬,與從北方撤退的八萬大軍會合,死守雁鳴關。
雁鳴關西接芒山,南靠壬嶺,北臨淇河,東麵亦有山峰連接,地勢險要,是啟陽城的最後一道屏障。
若雁鳴關失守,啟陽城必危。
依托雁鳴關的天險,七王的先遣部隊第一次遭遇了挫折,雙方開始拉鋸。
三個月後,在七王的軍隊不得寸進,甚至開始後院失火,自顧不暇,軍心不穩之時,裴秉聽從衛越建議,詔天下勤王。
歲星無奈道:“這個衛越,似乎是見戰勢收攏,想再添一把火,說他是敵國的間諜都不為過。”
劉幸詢問道:“那我們該如何行事?”
歲星應道:“率軍東征,盡快結束這場鬧劇,還百姓一個太平天下。”
歲星親自掛帥,都尉秦雲和部都尉秦子荀、楊成為主將,領八萬大軍東進,沿著七王起兵的路線逐一收複失地。
由於前期進展太快,七王來不及派自己的心腹接管攻占的城池。叛軍主力走後,很多郡縣組織起義軍,又重新打起了燕國的旗幟,再加上歲星的助力,那些被叛軍攻陷的城池以比投降更快的速度在複辟。
見局勢不妙,印王親自領兵回返,鎮壓後方的亂局。
較為前線的義軍被他打得毫無還手之力,一時之間偃旗息鼓。
很快,印王便兵臨昌郡。
昌郡郡守聶高性格剛強正直,在叛軍初次來犯時,他假意投降,等他們離開後便迅速集結起一大批義軍力量,與叛軍在後方作戰,拖延其戰線,並且殺了其中許多重要的頭目,是義軍的核心領袖之一。
因此,印王攻打昌郡,目的便是將他生擒活捉,而後碎屍萬段,殺雞儆猴,振叛軍士氣。
昌郡城中兵力不足八千,卻被數萬大軍圍困,聶高雖死守不降,但也心知無力回天。
他早料到今日,數日前便將求援信托自己的兒子聶語帶給近在咫尺的安平節度使周濟業,哪知其子一別之後便杳無音訊,生死不明。
現下昌郡戰火肆虐,但周濟業依舊熟視無睹,擁兵不出,聶高的死局已是注定。
被印王攻打的第五日,昌郡城中糧草已盡,水源已竭,箭鏃已空,印王見時機已到,下令強行攻城。
聶高頂著叛軍的漫天箭雨上了城牆,誓要與昌郡同生死。
看著岌岌可危的城門正在一點一點被叛軍擊垮,他的心頭不可避免地湧上無力回天的哀慟。
便在此時,了望塔的兵卒來報:“郡守,有大軍正從西北疾馳而來,似是援兵!”
聶高一震,連忙親自上塔眺望。
大軍愈發近了,黑色旗幟迎風飄揚,遮天蔽日,馬蹄聲嗡鳴不絕,聽在聶高耳中,甚至蓋過了攻城叛軍的呐喊聲。
歲字軍旗——聶高立刻反應了過來:是西邑侯來了!
思及此,他麵上露出喜色,高喊道:“西邑援兵已到,昌郡有救,隨我守住城門,殺敵報國!”
聽聞此言,早已準備死祭的守城將士再一次燃起了生的渴望,原本鬆動的城門奇跡般被死死推上。
被半數敵軍占領的城牆之上,耗盡力氣的兵卒又開始竭力反撲。
攻城的叛軍尚未來得及分析形勢逆轉的原因,便被宛如黑色旋風般的西邑軍衝散。
秦雲與楊成如兩柄尖刀,一寸寸地釘進叛軍的左右兩翼,直至深入心髒。
秦子荀則隨歲星從後方猛攻,堵死了印王的所有退路。
在叛軍的攻城士兵緊急回援後,聶高帶著僅剩的三千兵卒傾巢出動,印王被四方圍擊,鏖戰於野。
歲星身先士卒向前衝殺,不過一天便突破萬千雄兵,來到了印王身邊,二人成對峙之勢。
印王勸道:“西邑侯,皇上製藩之心益堅,若沒有我等出兵,恐怕如今你連爵位都被削得一幹二淨。你不來幫我們,反而要打我們,便不怕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既然如此,我也問你一句。”歲星道,“若你等作亂成功,要奉誰稱帝,奉誰為王?便不怕平白為他人做了嫁衣,一無所獲反而功高蓋主,引火上身?”
印王心下猶疑,但卻說得擲地有聲:“我等不為稱王稱帝,隻願清君側,為諸王侯討回公道,為眾百姓除去奸佞!”
“是嗎?”歲星不免冷笑,“現如今戰事膠著,叛軍後院失火,士氣低迷,為穩軍心,不出兩月,必有人另立國號,妄想改朝換代。”
印王怒斥道:“你莫要憑空杜撰,挑撥離間。”
“我可以讓你活到那個時候,親眼看到此一語成讖。”歲星說著,拔出腰間長劍,“在此之前,你我先一決雌雄。”
“你可要想好,你為皇帝出生入死,可皇帝視你若豺狼虎豹。他多疑善變,一旦戰亂平定,你將死無全屍。”印王再勸道,“不若加入我等,同創偉業。有你助力,我等必將所向披靡,再無敵手。”
“不勞印王替我多想。”
歲星不再廢話,一劍直刺而出,劍刃一亮,反射出她堅毅的目光。
身下的函雲駒隨著她的動作前進兩步,雙方在瞬間交錯,劍刃相擊,鐵光四濺,一觸即分。
一招過後,二人心中都已對彼此的實力有數,不再試探,轉眼又戰在一起。
印王劍勢沉穩狠戾,充滿肅殺的壓迫感,而歲星的招式則頗為靈逸,精於技巧,如四兩撥千斤,能輕易化解淩厲無比的攻擊。
數十招過後,印王心中漸生急躁,他未曾料到一向以病弱示人的歲星竟如此難纏。
他雙目圓睜,卯足勁力,直衝上前,臂膀一揮,長劍直劈歲星麵門,簡捷剛猛,吞吐間,帶起劍風颯颯作響。
他所有的力量都凝聚劍刃之上,力求一招製敵,不給雙方留絲毫退路。
歲星向後仰身,緊貼馬背,函雲駒如一道白色閃電,以一個不可思議的速度向前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