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節
玩家靠開馬甲一統天下 作者:魏朝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步———
“白在宮裏吃了幾年糧食,總算是有點用處了。”
“這次的行動要保證萬無一失!”
兩步———
“死的到底是誰!你們這群飯桶,連兩個小姑娘都分辨不出來嗎!”
三步———
“把鄭氏的消息傳給她!”
“一個七歲的小東西,能堅持幾天?”
四步———
“讓她娘去,我就不信她能忍住,等她失口承認,就把她們都抓起來!以欺君之罪論處!”
五步———
“稟陛下,她的所言所行都能與公主對上,她或許真是公主本人。”
“廢物,都是廢物!”
六步———
“公主五歲那年就該有封號了,如今已經七歲了,再加上這次遇刺,陛下……”
“廢物還想要封號?”
“糟心的東西,大呼小叫,不成體統,就叫柔順!”
“陛下,宗室不會應允的,這太荒唐了啊!”
“那就把柔順倒過來!”
……
厚重的門扉關上,陽光被牢牢地隔在一門之外。
突然有一道聲音。
“你是誰啊?”
沒有人回答,鏡頭微閃,掠過一塊淡青色的玉佩。
那玉佩上有兩個字———
觀棋。
……
長久的寂靜後,有人回答———
“我是輕歌,燕輕歌。”
第106章 武定之變
◎初登九五厲精為治者眾,晚年不昏庸無道者寡。◎
到此為止,視頻結束。
[觀棋不語]———這就是屬於燕輕歌的故事。
小白雲早就在意識空間裏哭出了磅礴大雨:【十年……觀棋作為燕輕歌活了十年……】
十年裏,七歲的孩子頂著那些詭譎的算計,在泥沼一樣的宮廷裏,掙紮了整整十年。
她用另一個人的習慣和身份活著,不能露怯,不能見自己的親人,被責怪、被鄙夷、被厭恨……一切都像是無妄之災。
【鄭夫人真的不知道嗎?】小白雲問,【視頻裏,她明明第一眼就看出來了啊?】
“看出來了又能怎麽樣?”祝淩說,“那個時候,她能做什麽呢?”
小白雲不解:【世家不是早就壓過王室了嗎?】
“那是現在。”天已經完全黑了,祝淩沒有掌燈,她陷在被褥裏,緩緩道,“十年前,燕國禁軍的兵權,隻在燕王一人手中。”
她問係統:“要聽聽燕國的故事嗎?”
祝淩每次看情報,如果不是小白雲感興趣的,它都會直接縮到一邊,要麽呼呼大睡,要麽吃零食追劇或者去水係統群。
小白雲抹抹眼淚:【要!】
“好。”祝淩在意識空間裏拍了拍下暴雨的小係統,給它講起了久遠的舊事,“故事要從上一任的老燕王講起……”
黑暗中,祝淩將陳年往事娓娓道來:
“上一任的老燕王是一個很得民心的人。世家敬他、畏他,他在世時所下達的喻令,沒有人敢公然違反,雖然世家也會做小動作,但並不影響大局,燕國向學之風日漸濃厚,也就是從那時開始的。
但老燕王子嗣不豐,不知是何緣故,他年長些的孩子都沒立住,紛紛夭折。為了子嗣的事,百官上書,老燕王焦頭爛額———這事在《燕國誌》裏有不少記載。
子息緣淺,百官上折請求他過繼宗室,並且一年比一年聲勢浩大,就這樣扛了四五年,正當老燕王退步,打算鬆口的時候,燕王後卻被爆出有喜的消息。並在十月之後,成功生下一個男孩。”
【那個男孩就是燕王?】小白雲說,【正因為是千辛萬苦盼來的,所以他被寵壞了?】
“當然不是。”祝淩道,“那個好不容易得來的孩子聰慧異常,不僅文治武功出類拔萃,待人接物還頗有儲君之相,政務能很快上手,對王室和世家之間的製衡也做得不錯,是一個堪稱完美的繼承人。”
【哦……】小白雲歎了一口氣,【我大概猜到了,完美繼承人又夭折了是吧?】
“那倒不是。”祝淩回想起自己看到燕國上一輩愛恨情仇史時的心情,語氣有點微妙,“因為繼承人太過優秀,又長得好看,就有不知從何處來的風言風語,說老燕王的繼承人不是親生的。老燕王聽聞後勃然大怒,認為是有人想要動搖繼承人的位置,所以派人去查———結果繼承人真的不是親生的。”
係統目瞪口呆:【……蛤?】
“多方查證,證據確鑿。老燕王一怒之下,鴆殺了王後,流放了王後的母族,又廢掉了繼承人的太子之位。本來他是打算把太子一並殺掉的,但到底是自己一手養大的孩子,終歸是不忍心,便決定將他驅出燕國境內。”
【被戴了綠帽子還能這麽寬容,老燕王真的不容易。】
“這事還沒完。”祝淩道,“暴怒過後的老燕王不知是出於什麽心理,又暗地裏重新將所有線索重頭查了一遍,耗時半年,得出了另一個結論,繼承人是親生的。”
係統:【……蛤??】
“老燕王有一個王兄,他本應是順理成章的下一任燕王,但卻在一次刺殺中瞎了一隻眼睛,按燕國的律法,身體有損者不可為君,燕王之位便與他失之交臂了。
但老燕王不知道的是,他的王兄在遭遇刺殺前,就已經是燕國的隱形太子,他們父王的一部分勢力,早就交到了他王兄手中。在出事之後,也許是憐惜他的遭遇,也許是刺殺背後有老燕王的影子,那一部分勢力在老燕王登基之後,不僅沒有被收回,也沒有被他的父王告知於他。他的父王還在死前留下遺詔,給他王兄親王尊位,食邑封地,帶劍上殿等榮耀。
繼承人這事,就是他王兄一手謀劃的。我記得《燕國誌》上是這樣寫的———
榮親王忽提劍入殿,文武俱在,上大驚,問其故,言‘昔年汝以奸邪手段害吾,使吾不能登尊位,日夜切齒拊心,今吾以陰害回之,使親人相殺,父子成仇。今事有敗,具言相告,以誅爾心。’言畢橫劍自刎,血濺柱,高三丈。上聞之怒甚,以劍斫屍,數次方止。”
係統:【……蛤???】
“後來燕王在天下發放召令,尋找繼承人蹤跡,花費了四五個月的時間,終於找回了毀容的繼承人。但燕國‘身體有損者不可為君’,所以繼承人不能再重新成為太子了。
而太子出生後數年,燕宮中也有其他男嗣誕生,因為繼承人毀容之事已成定局,燕王挑了一個,打算重新培養。結果,剛派了一個重要任務,人就莫名其妙病重將死。
追查下去,是繼承人下的毒手,老燕王又驚又怒,本來準備嚴懲,繼承人卻抱著他的腿嚎哭,說‘昔年小人暗害,使我喪母喪親,無依無靠,幸得父王明察,證我清白,然王弟孤傲,三番五次欺壓於我,來年他若登大位,兒必無路可活,若父王執意如此,請賜兒毒酒,免受苦傷!’
老燕王本就對他心存愧疚,這一番連消帶打之下,便更是高高拿起,輕輕放下。
之後的繼承人,隻要被重視,就會遭遇不測,燕國那十幾年,鬥得那叫一個昏天黑地、血雨腥風,燕王得繼承人時本就將近中年,老了之後又沒有年輕時英明,對想要委以重任的皇子既重視又防備,有時會保護他們,有時又會因他們對毀了容的繼承人出手而大加申飭。”
係統:【……難道在那個環境之中,燕王居然是打贏的那個?】
“不是打贏,是撿漏。”祝淩說,“後來老燕王病重將死,召集所有活著的皇子與宗室子去寢宮,毀了容的繼承人也在。因為老燕王寵愛他的緣故,允許他佩刀上殿,他就幹脆地當著老燕王的麵,將所有的人全殺了,一個不留。然後他親口告訴老燕王,他不是老燕王的孩子,榮親王才是他的父親,昔年大殿裏的那一番話,隻是他們父子為了解決所有隱患而設的一場局,可沒想到老天不開眼,搭上了他父親一條命,他也毀了容,以至與大位無緣,既然如此,不如讓燕國所有王室血脈就此斷絕。
病重的老燕王被生生氣死,等眾位大臣衝破攔截的守衛到達寢宮時,隻見到滿地屍體和將寢宮地麵全部染紅的鮮血,黑化的繼承人在對著所有人講明一切之後大笑著自盡而亡,這場驚天變動在《燕國誌》上,被稱為‘武定之變’。”
係統:【……蛤??!】
瓜吃得反轉連連:【那他說的這事是真的,還是為了氣老燕王而瞎編的?】
“就像是曆史上的‘斧聲燭影’成了千古之謎一樣,這事在史官筆下並無定論。但凡是有能耐繼承燕國王位的,都被那位黑化的繼承人明裏暗裏地弄死了,各大世家拚命尋找,才找到了一個宗室子的外室留下的一個孩子,也就是現在的燕王。
燕王登上王位後,各大世家怕在位的燕王能力太強而招致禍事,便有意養廢他,他們吹捧燕王,讓他早早沉溺聲色犬馬,華衣美食,對朝政無心,當一個傀儡皇帝……
當年擁戴燕王登位的世家之首,就是鄭氏。”
祝淩在腦海裏整合著自己從各方得來的資料:“鄭氏當年權勢煊赫到連燕王都要尊稱鄭氏家主為“亞父”的地步,給予了鄭氏數不清的特權。鮮花著錦,烈火烹油,權勢迷人眼,所有人都覺得燕王被養廢了,鄭氏才是無形的燕王。
直到鄭氏家主一夜急病而去,才有人知道老燕王留下的勢力早已悄悄向新燕王效忠。更絕的是,因為那位毀了容的繼承人的趕盡殺絕,根本沒給老燕王勢力留下第二個選擇。
鄭氏因為老家主的去世而沉寂了下來,燕王的勢力初露崢嶸。在所有人都以為他會乘勝追擊時,燕王卻喜歡上了齊氏女———也就是現在鄭氏家主夫人的妹妹。燕王不僅在各大世家麵前步步退讓,還將齊氏女迎入燕宮為妃,自言‘若非有後,當以後位相迎’。自此,燕王與世家劍拔弩張的氣氛開始迎來緩解。
齊氏女入宮近十年,聖寵不衰,燕王也逐漸親近起齊氏來,這就讓老家主死後的鄭氏無比尷尬,要知道,鄭氏和齊氏兩者可是姻親,再加上皇後的母族趙氏,三個世家有意無意地鬥了起來。後來趙皇後被廢,趙氏牽連到一樁貪汙案裏元氣大傷,齊氏女執掌鳳印,還懷了孕,成了有名無實的皇後,但這隱形皇後沒做多久,就背上了通奸的汙名,燕王褫奪了她的封號後打入冷宮。齊氏女在冷宮難產而死後,留下一女,也就是燕輕歌。
燕王又重新開始信任起鄭氏,提拔鄭氏年輕子弟,像老家主在世時給予榮寵,鄭氏的馬車,可以從宮門直達內廷而無需通報,這也就是鄭觀棋能經常去見燕輕歌,兩人互換還能被瞞過去的原因。”
係統忍不住緊張起來:【後來呢?】
“後來……燕王手中握著全部禁軍,在水神節過後驟然發難,三大世家被清算。
按視頻來看,鄭氏最大的罪名本應是謀害公主,但鄭觀棋頂了燕輕歌的名字,鄭氏反倒成了苦主,雖有保護不利的罪名,但也去了最大的一樁罪。其他的什麽隱戶、貪汙、侵占良田……大小世家統統逃不過,犯眾太多,反而不可能因為這而趕盡殺絕。
鄭氏家主應是最早察覺到不對勁的,不僅將手裏的權利統統上交,還讓鄭氏處於權利中心的人辭官避讓,又找了借口搬回老家,擺明了不與燕王為敵。他們在老家兩年後,才逐漸與其他世家恢複走動,又過了三年,才重新搬回燕京。
而趙氏與齊氏就沒有這麽好的運氣了。除了鄭氏,這兩個早就銷聲匿跡,無人聽聞了。舊的三大世家有兩家被取代,現在的世家之首,是宋氏、王氏、鄭氏。
許是這次燕王的獠牙讓其他世家不安了,大小世家空前團結,溫水煮青蛙逐漸架空了燕王。現在燕王的禁軍,七成要職都是世家子弟在擔任。”
被拔了牙、又漸漸老去的老虎,除了沉溺在溫柔鄉裏,還能做什麽呢?
係統表示疑惑:【燕王當年,真的有這麽厲害嗎?】
“我舉個例子,雖然燕王不配和例子裏的這個人物相提並論,但他們是有些像的。
唐玄宗李隆基,一個一手締造開元盛世,一手製造安史之亂,無論是粉還是黑,都盼著他早死的皇帝。
天下帝王,初登九五厲精為治者眾,晚年不昏庸無道者寡。燕王也不能免俗。他早年又狠又毒,晚年也不遑多讓,隻是比起毒來,更添了蠢而已。
這幾十年的風起雲湧中,燕輕歌和鄭觀棋,隻是這場政鬥裏,無法避免的犧牲品罷了。”
第107章 不退
◎“庭晚初辨色,林秋微有聲。”◎
隨著祝淩的講述,夜漸漸深了,明月高懸,星子二三。
“白在宮裏吃了幾年糧食,總算是有點用處了。”
“這次的行動要保證萬無一失!”
兩步———
“死的到底是誰!你們這群飯桶,連兩個小姑娘都分辨不出來嗎!”
三步———
“把鄭氏的消息傳給她!”
“一個七歲的小東西,能堅持幾天?”
四步———
“讓她娘去,我就不信她能忍住,等她失口承認,就把她們都抓起來!以欺君之罪論處!”
五步———
“稟陛下,她的所言所行都能與公主對上,她或許真是公主本人。”
“廢物,都是廢物!”
六步———
“公主五歲那年就該有封號了,如今已經七歲了,再加上這次遇刺,陛下……”
“廢物還想要封號?”
“糟心的東西,大呼小叫,不成體統,就叫柔順!”
“陛下,宗室不會應允的,這太荒唐了啊!”
“那就把柔順倒過來!”
……
厚重的門扉關上,陽光被牢牢地隔在一門之外。
突然有一道聲音。
“你是誰啊?”
沒有人回答,鏡頭微閃,掠過一塊淡青色的玉佩。
那玉佩上有兩個字———
觀棋。
……
長久的寂靜後,有人回答———
“我是輕歌,燕輕歌。”
第106章 武定之變
◎初登九五厲精為治者眾,晚年不昏庸無道者寡。◎
到此為止,視頻結束。
[觀棋不語]———這就是屬於燕輕歌的故事。
小白雲早就在意識空間裏哭出了磅礴大雨:【十年……觀棋作為燕輕歌活了十年……】
十年裏,七歲的孩子頂著那些詭譎的算計,在泥沼一樣的宮廷裏,掙紮了整整十年。
她用另一個人的習慣和身份活著,不能露怯,不能見自己的親人,被責怪、被鄙夷、被厭恨……一切都像是無妄之災。
【鄭夫人真的不知道嗎?】小白雲問,【視頻裏,她明明第一眼就看出來了啊?】
“看出來了又能怎麽樣?”祝淩說,“那個時候,她能做什麽呢?”
小白雲不解:【世家不是早就壓過王室了嗎?】
“那是現在。”天已經完全黑了,祝淩沒有掌燈,她陷在被褥裏,緩緩道,“十年前,燕國禁軍的兵權,隻在燕王一人手中。”
她問係統:“要聽聽燕國的故事嗎?”
祝淩每次看情報,如果不是小白雲感興趣的,它都會直接縮到一邊,要麽呼呼大睡,要麽吃零食追劇或者去水係統群。
小白雲抹抹眼淚:【要!】
“好。”祝淩在意識空間裏拍了拍下暴雨的小係統,給它講起了久遠的舊事,“故事要從上一任的老燕王講起……”
黑暗中,祝淩將陳年往事娓娓道來:
“上一任的老燕王是一個很得民心的人。世家敬他、畏他,他在世時所下達的喻令,沒有人敢公然違反,雖然世家也會做小動作,但並不影響大局,燕國向學之風日漸濃厚,也就是從那時開始的。
但老燕王子嗣不豐,不知是何緣故,他年長些的孩子都沒立住,紛紛夭折。為了子嗣的事,百官上書,老燕王焦頭爛額———這事在《燕國誌》裏有不少記載。
子息緣淺,百官上折請求他過繼宗室,並且一年比一年聲勢浩大,就這樣扛了四五年,正當老燕王退步,打算鬆口的時候,燕王後卻被爆出有喜的消息。並在十月之後,成功生下一個男孩。”
【那個男孩就是燕王?】小白雲說,【正因為是千辛萬苦盼來的,所以他被寵壞了?】
“當然不是。”祝淩道,“那個好不容易得來的孩子聰慧異常,不僅文治武功出類拔萃,待人接物還頗有儲君之相,政務能很快上手,對王室和世家之間的製衡也做得不錯,是一個堪稱完美的繼承人。”
【哦……】小白雲歎了一口氣,【我大概猜到了,完美繼承人又夭折了是吧?】
“那倒不是。”祝淩回想起自己看到燕國上一輩愛恨情仇史時的心情,語氣有點微妙,“因為繼承人太過優秀,又長得好看,就有不知從何處來的風言風語,說老燕王的繼承人不是親生的。老燕王聽聞後勃然大怒,認為是有人想要動搖繼承人的位置,所以派人去查———結果繼承人真的不是親生的。”
係統目瞪口呆:【……蛤?】
“多方查證,證據確鑿。老燕王一怒之下,鴆殺了王後,流放了王後的母族,又廢掉了繼承人的太子之位。本來他是打算把太子一並殺掉的,但到底是自己一手養大的孩子,終歸是不忍心,便決定將他驅出燕國境內。”
【被戴了綠帽子還能這麽寬容,老燕王真的不容易。】
“這事還沒完。”祝淩道,“暴怒過後的老燕王不知是出於什麽心理,又暗地裏重新將所有線索重頭查了一遍,耗時半年,得出了另一個結論,繼承人是親生的。”
係統:【……蛤??】
“老燕王有一個王兄,他本應是順理成章的下一任燕王,但卻在一次刺殺中瞎了一隻眼睛,按燕國的律法,身體有損者不可為君,燕王之位便與他失之交臂了。
但老燕王不知道的是,他的王兄在遭遇刺殺前,就已經是燕國的隱形太子,他們父王的一部分勢力,早就交到了他王兄手中。在出事之後,也許是憐惜他的遭遇,也許是刺殺背後有老燕王的影子,那一部分勢力在老燕王登基之後,不僅沒有被收回,也沒有被他的父王告知於他。他的父王還在死前留下遺詔,給他王兄親王尊位,食邑封地,帶劍上殿等榮耀。
繼承人這事,就是他王兄一手謀劃的。我記得《燕國誌》上是這樣寫的———
榮親王忽提劍入殿,文武俱在,上大驚,問其故,言‘昔年汝以奸邪手段害吾,使吾不能登尊位,日夜切齒拊心,今吾以陰害回之,使親人相殺,父子成仇。今事有敗,具言相告,以誅爾心。’言畢橫劍自刎,血濺柱,高三丈。上聞之怒甚,以劍斫屍,數次方止。”
係統:【……蛤???】
“後來燕王在天下發放召令,尋找繼承人蹤跡,花費了四五個月的時間,終於找回了毀容的繼承人。但燕國‘身體有損者不可為君’,所以繼承人不能再重新成為太子了。
而太子出生後數年,燕宮中也有其他男嗣誕生,因為繼承人毀容之事已成定局,燕王挑了一個,打算重新培養。結果,剛派了一個重要任務,人就莫名其妙病重將死。
追查下去,是繼承人下的毒手,老燕王又驚又怒,本來準備嚴懲,繼承人卻抱著他的腿嚎哭,說‘昔年小人暗害,使我喪母喪親,無依無靠,幸得父王明察,證我清白,然王弟孤傲,三番五次欺壓於我,來年他若登大位,兒必無路可活,若父王執意如此,請賜兒毒酒,免受苦傷!’
老燕王本就對他心存愧疚,這一番連消帶打之下,便更是高高拿起,輕輕放下。
之後的繼承人,隻要被重視,就會遭遇不測,燕國那十幾年,鬥得那叫一個昏天黑地、血雨腥風,燕王得繼承人時本就將近中年,老了之後又沒有年輕時英明,對想要委以重任的皇子既重視又防備,有時會保護他們,有時又會因他們對毀了容的繼承人出手而大加申飭。”
係統:【……難道在那個環境之中,燕王居然是打贏的那個?】
“不是打贏,是撿漏。”祝淩說,“後來老燕王病重將死,召集所有活著的皇子與宗室子去寢宮,毀了容的繼承人也在。因為老燕王寵愛他的緣故,允許他佩刀上殿,他就幹脆地當著老燕王的麵,將所有的人全殺了,一個不留。然後他親口告訴老燕王,他不是老燕王的孩子,榮親王才是他的父親,昔年大殿裏的那一番話,隻是他們父子為了解決所有隱患而設的一場局,可沒想到老天不開眼,搭上了他父親一條命,他也毀了容,以至與大位無緣,既然如此,不如讓燕國所有王室血脈就此斷絕。
病重的老燕王被生生氣死,等眾位大臣衝破攔截的守衛到達寢宮時,隻見到滿地屍體和將寢宮地麵全部染紅的鮮血,黑化的繼承人在對著所有人講明一切之後大笑著自盡而亡,這場驚天變動在《燕國誌》上,被稱為‘武定之變’。”
係統:【……蛤??!】
瓜吃得反轉連連:【那他說的這事是真的,還是為了氣老燕王而瞎編的?】
“就像是曆史上的‘斧聲燭影’成了千古之謎一樣,這事在史官筆下並無定論。但凡是有能耐繼承燕國王位的,都被那位黑化的繼承人明裏暗裏地弄死了,各大世家拚命尋找,才找到了一個宗室子的外室留下的一個孩子,也就是現在的燕王。
燕王登上王位後,各大世家怕在位的燕王能力太強而招致禍事,便有意養廢他,他們吹捧燕王,讓他早早沉溺聲色犬馬,華衣美食,對朝政無心,當一個傀儡皇帝……
當年擁戴燕王登位的世家之首,就是鄭氏。”
祝淩在腦海裏整合著自己從各方得來的資料:“鄭氏當年權勢煊赫到連燕王都要尊稱鄭氏家主為“亞父”的地步,給予了鄭氏數不清的特權。鮮花著錦,烈火烹油,權勢迷人眼,所有人都覺得燕王被養廢了,鄭氏才是無形的燕王。
直到鄭氏家主一夜急病而去,才有人知道老燕王留下的勢力早已悄悄向新燕王效忠。更絕的是,因為那位毀了容的繼承人的趕盡殺絕,根本沒給老燕王勢力留下第二個選擇。
鄭氏因為老家主的去世而沉寂了下來,燕王的勢力初露崢嶸。在所有人都以為他會乘勝追擊時,燕王卻喜歡上了齊氏女———也就是現在鄭氏家主夫人的妹妹。燕王不僅在各大世家麵前步步退讓,還將齊氏女迎入燕宮為妃,自言‘若非有後,當以後位相迎’。自此,燕王與世家劍拔弩張的氣氛開始迎來緩解。
齊氏女入宮近十年,聖寵不衰,燕王也逐漸親近起齊氏來,這就讓老家主死後的鄭氏無比尷尬,要知道,鄭氏和齊氏兩者可是姻親,再加上皇後的母族趙氏,三個世家有意無意地鬥了起來。後來趙皇後被廢,趙氏牽連到一樁貪汙案裏元氣大傷,齊氏女執掌鳳印,還懷了孕,成了有名無實的皇後,但這隱形皇後沒做多久,就背上了通奸的汙名,燕王褫奪了她的封號後打入冷宮。齊氏女在冷宮難產而死後,留下一女,也就是燕輕歌。
燕王又重新開始信任起鄭氏,提拔鄭氏年輕子弟,像老家主在世時給予榮寵,鄭氏的馬車,可以從宮門直達內廷而無需通報,這也就是鄭觀棋能經常去見燕輕歌,兩人互換還能被瞞過去的原因。”
係統忍不住緊張起來:【後來呢?】
“後來……燕王手中握著全部禁軍,在水神節過後驟然發難,三大世家被清算。
按視頻來看,鄭氏最大的罪名本應是謀害公主,但鄭觀棋頂了燕輕歌的名字,鄭氏反倒成了苦主,雖有保護不利的罪名,但也去了最大的一樁罪。其他的什麽隱戶、貪汙、侵占良田……大小世家統統逃不過,犯眾太多,反而不可能因為這而趕盡殺絕。
鄭氏家主應是最早察覺到不對勁的,不僅將手裏的權利統統上交,還讓鄭氏處於權利中心的人辭官避讓,又找了借口搬回老家,擺明了不與燕王為敵。他們在老家兩年後,才逐漸與其他世家恢複走動,又過了三年,才重新搬回燕京。
而趙氏與齊氏就沒有這麽好的運氣了。除了鄭氏,這兩個早就銷聲匿跡,無人聽聞了。舊的三大世家有兩家被取代,現在的世家之首,是宋氏、王氏、鄭氏。
許是這次燕王的獠牙讓其他世家不安了,大小世家空前團結,溫水煮青蛙逐漸架空了燕王。現在燕王的禁軍,七成要職都是世家子弟在擔任。”
被拔了牙、又漸漸老去的老虎,除了沉溺在溫柔鄉裏,還能做什麽呢?
係統表示疑惑:【燕王當年,真的有這麽厲害嗎?】
“我舉個例子,雖然燕王不配和例子裏的這個人物相提並論,但他們是有些像的。
唐玄宗李隆基,一個一手締造開元盛世,一手製造安史之亂,無論是粉還是黑,都盼著他早死的皇帝。
天下帝王,初登九五厲精為治者眾,晚年不昏庸無道者寡。燕王也不能免俗。他早年又狠又毒,晚年也不遑多讓,隻是比起毒來,更添了蠢而已。
這幾十年的風起雲湧中,燕輕歌和鄭觀棋,隻是這場政鬥裏,無法避免的犧牲品罷了。”
第107章 不退
◎“庭晚初辨色,林秋微有聲。”◎
隨著祝淩的講述,夜漸漸深了,明月高懸,星子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