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節
玩家靠開馬甲一統天下 作者:魏朝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但若是有了衝突,她簡直滿頭小辮子,一抓一個準。
“我沒這個想法,正好老師也不打算讓我入朝堂。”祝淩打了個哈欠,“我懶歸懶,但要是有人想衝我伸爪子,那也是要剁掉的。”
“這麽凶啊?”老和尚突然說,“要不抽個簽?”
“方丈不是說我不信,所以沒什麽好抽的嗎?”祝淩把蓋在臉上的書拿下來,目光看向他,“怎麽又改主意了?”
“抽著玩玩。”老和尚像變戲法似的摸出個簽筒,“本來在大殿裏可以喊你焚香,那香是特製的,燃得也快,簽文一會兒就出來了。不過我懶得往回走了,就用簽筒湊合湊合吧。”
老和尚先自己搖了搖,搖出一枚下簽,他撿起來麵不改色地塞回去,然後重新開始搖。
祝淩:“……?”
這也太隨便了吧?
“啪嗒———”
第二枚簽文落下,老和尚撿起來,看了看上麵的字跡,撇了撇嘴,再次塞了回去,開始搖第三次。
迎著祝淩疑惑的目光,他解釋道:“那個我不太喜歡。”
祝淩:“……行吧。”
她長這麽大,第一次看到這樣抽簽的。
好在第三次是枚上上簽,老和尚意猶未盡地停了手:“今日宜聽書,忌口舌之爭。”
他把簽筒收起來:“既然宜聽書,就你手上那本,念給我聽聽吧。我老眼昏花了,實在是力不從心呐!”
祝淩:“???”
敢情所謂的抽簽,就是他抽?
老和尚像是看透了她要說什麽,強調道:“你不信當然不抽!”
祝淩無語:“……您好像也不是那麽信吧。”
“我怎麽不信了?”老和尚反問,“上上簽我肯定信啊!”
小白雲在意識空間裏震驚:【這不就是選擇性相信嗎?!】
抽到好的,它說得對,抽到不好的,它不準。
簡直雙標得明明白白。
“我一個老人家,好不容易才抽到枚上上簽,你就不能滿足一下我的心願嗎?”
好、不、容、易。
祝淩沉默了一瞬,她打開了自己手中的書,翻到序言的部分,慢慢念了起來:“蓋聞二儀有像,顯覆載以含生;四時無形,潛寒暑以化物……”
老和尚靠在銀杏樹幹上,閉著眼睛聽他早就爛熟於心的書。
等祝淩念道“是知惡因業墜,善以緣升,升墜之端,惟人所托”時,老和尚突然開口。
“你想不想知道,蘭亭當年焚香得了什麽簽?”
祝淩拿書的手一頓,自然而然地接過他的話茬:
“什麽簽?”
老和尚語氣裏帶了點懷念:“小小青鬆未出欄,枝枝葉葉耐嚴寒。如今正好低頭看,他日參天仰麵難。”
那一個“難”字落下時,他手中的上上簽如一道離弦利箭,徑直射向高聳院牆的角落,那個角落裏,突然閃出一道人影來!
“方丈!方丈!手下留情啊!”那人影一連聲地告饒,抓著那枚上上簽從高牆之上飄然而下,聲音聽著無比熟悉。
等那人影落了地,祝淩便看到嘴上說著“在普照寺門口等他們”的曾烈,正滿頭大汗地站在他們麵前。
一直閉著眼睛的老和尚掀開眼皮看了他一眼:“曾小子怎麽也偷偷摸摸起來了?”
“這不是不放心回來看看嘛,誰叫蘭亭隻有這一個寶貝徒弟。”曾烈擦了擦滿頭大汗,把那枚上上簽放到桌上,小聲抱怨道,“您這下手也忒狠了,萬一我反應慢點,豈不是要被紮個對穿?”
“你那三腳貓功夫我不知道?”老和尚慢悠悠地說,“這些年來還敢扒我牆頭的,還有幾個?”
曾烈恍然大悟:“好像也是。”
祝淩在一旁拿著書,聽著他們的對話,陷入了默然之中。
小白雲在意識空間裏滿頭問號:【這就是老眼昏花力不從心的老人家???】
誰家老人家這麽彪啊!
曾烈放下那枚上上簽後,就從桌邊拖了個凳子坐下來,他的目光在祝淩身上掃了一圈,語氣酸溜溜的:
“都是小輩,怎麽他就待遇這麽好?”
想他當年,被一根禪杖追得上竄下跳,挨了不知道多少次打,才練出一身好輕功。
“他可比你省事多了。”老和尚哼了一聲,“我上輩子作孽,這輩子才教你。”
曾烈:“……”
“小輩還在呢,您給我留點麵子。”
曾烈嘀嘀咕咕:“外麵都說通明大師是舉世難尋的得道高僧,我看———”
老和尚的目光飄過來。
曾烈麻溜地閉嘴。
祝淩聽到通明大師的稱呼,突然想起她沒參加比賽前,《逐鹿》世界裏的一位傳奇人物。
多年之前曾有一位高僧,手持金環禪杖,行遍七國,在這世間救死扶傷,深受敬仰。
他做了不少讓人津津樂道的事,其中流傳很廣,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名叫“僧殺人”。
據說這事發生在衛國,一個寺廟裏的僧人,突然被查出身上曾有命案,原來他多年前與人發生衝突後怒而殺人,潛逃途中改名換姓,後來機緣巧合之下做了僧人。
衛國官府要拿他問罪,但那僧人卻說他已是出家人,前塵往事都與他再無幹係,他願為那位苦主日夜誦經,為他積善積德,讓他來世幸福。他過去雖是惡人,但已經放下屠刀,打算回頭是岸了。
那時的衛國,因為上層某些不好說的隱秘,在出家人這方麵有些撕扯不清,這僧人要如何處理,便讓官差犯了難。
正逢通明大師遊曆到此,便插手了此事。他說衛國官府的法律,確實管不到出家人身上,但出家人往往六根清淨,他紅塵未斷,理應還俗,待處理完俗世事物之後,再行出家。
於是那僧人被迫還俗,還俗之後便不再是出家人,自是按官府律令伏法認罪。
那伏法的僧人俗世事已畢,連人帶盒兩三斤,通明大師信守承諾,又讓他的骨灰重新出家。
他還在佛前為他誦了一卷往生經,並言:
“阿彌陀佛,想來佛祖已經看到他放下屠刀,皈依佛門的誠意了。”
……
諸如此類的事,還有不少。
玩家們提起這位大師時,往往戲稱“活菩薩見多了,還是第一次見活閻王”。
誰也沒想到沒想到這位“活閻王”老了之後,居然會隱居在燕國的普照寺之中。
“愣著做什麽———”老和尚突然看向祝淩,“你要是不想念書了,不如去見見外麵來的人?”
祝淩疑惑:“外麵來的人?”
“你在我這裏,安全得很,這小子可不會因為關心你就急匆匆跑過來。”老和尚瞄了一眼在凳子上沒個正形的曾烈,“除非是遇到了什麽不想應付的人,逃過來的。”
曾烈露出訕笑:“我渴了,去找水喝了。”
他一溜煙地跑向那幾間屋舍的位置,心虛之意昭然若揭。
祝淩:“……”
頂著老和尚的視線,祝淩正襟危坐:“我可喜歡念書了,您慢慢聽。”
第121章 密信
◎並非好事。◎
祝淩念了十幾頁後,老和尚睜開眼睛,對著她搖了搖頭。
祝淩:“……?”
“有人來了。”他的目光望向他們兩人來時的方向,那條廊道裏,隱約有木輪壓過青石地麵的聲音。
本來優哉遊哉坐在一旁喝茶的曾烈表情一變,他端起自己的茶杯,以極快的速度奔向屋舍,腳尖一點飛身入內,然後反手一鉤,門悄無聲息地合上,整套動作行雲流水,無比自然。
三人瞬間變兩人。
祝淩默默地合上書,她的目光也看向廊道的方向,廊道的盡頭,轉出來一個坐著輪椅的清瘦身影,是燕國大皇子燕焜昱。
燕焜昱推著輪椅,壓著滿地金黃的銀杏葉,緩緩向他們的方向行來,祝淩起身對他行了一禮:“見過大皇子殿下。”
她一開始以為來的人會是三皇子燕弘榮或是四皇子燕君信,但後來想想,她現在的身份,還不值得這兩位皇子屈尊降貴。
“子虛不必多禮。”隔著一段距離,燕焜昱虛虛地扶了她一把,然後他將目光轉向老和尚,“見過通明大師。”
老和尚對他點點頭:“大殿下尋我,我可有要事?”
不論燕焜昱要找誰,他這一句話之下,都默認了是來尋他的。
燕焜昱怔了一下,沒想到老和尚會這麽說。他的手搭在輪椅的扶手上,手指修長,手背上隱約可見青色的筋絡,他撫了撫自己膝蓋上的絨毯,問道:“敢問大師,這世間……可有公平?”
聽起來兩人像是要秘談的樣子。
祝淩起身:“大皇子殿下看起來要與通明大師詳談,我便先告辭了。”
沒等兩人中的任何一人再開口說些什麽,祝淩便走向了那條廊道的方向。
在祝淩離開後,老和尚不答反問:“殿下覺得呢?”
燕焜昱搖了搖頭。
“若要絕對的公平,這世間是決計沒有的。”老和尚短促地笑了一聲,“但殿下若要的是相對的公平———大多數情況下,也是沒有的。”
燕焜昱問:“為何?”
“我隨意舉些例子。”老和尚說,“比如有人遇到招攬,若是不想應,就是‘一臣不侍二主’,若是想應,就是‘良臣擇木而棲’,若以前者的要求來看待後者,那後者便是奸臣,若以後者的態度來對待前者,那前者便是愚忠;遇事若是想堅持,就是‘狹路相逢勇者勝’,若是想退縮,就是‘退一步海闊天空’,二者孰高孰低,誰做得更對?”
燕焜昱:“這些難道不應該就事論事嗎?”
“易地而處,就事論事,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都會被人所詬病。”
“我沒這個想法,正好老師也不打算讓我入朝堂。”祝淩打了個哈欠,“我懶歸懶,但要是有人想衝我伸爪子,那也是要剁掉的。”
“這麽凶啊?”老和尚突然說,“要不抽個簽?”
“方丈不是說我不信,所以沒什麽好抽的嗎?”祝淩把蓋在臉上的書拿下來,目光看向他,“怎麽又改主意了?”
“抽著玩玩。”老和尚像變戲法似的摸出個簽筒,“本來在大殿裏可以喊你焚香,那香是特製的,燃得也快,簽文一會兒就出來了。不過我懶得往回走了,就用簽筒湊合湊合吧。”
老和尚先自己搖了搖,搖出一枚下簽,他撿起來麵不改色地塞回去,然後重新開始搖。
祝淩:“……?”
這也太隨便了吧?
“啪嗒———”
第二枚簽文落下,老和尚撿起來,看了看上麵的字跡,撇了撇嘴,再次塞了回去,開始搖第三次。
迎著祝淩疑惑的目光,他解釋道:“那個我不太喜歡。”
祝淩:“……行吧。”
她長這麽大,第一次看到這樣抽簽的。
好在第三次是枚上上簽,老和尚意猶未盡地停了手:“今日宜聽書,忌口舌之爭。”
他把簽筒收起來:“既然宜聽書,就你手上那本,念給我聽聽吧。我老眼昏花了,實在是力不從心呐!”
祝淩:“???”
敢情所謂的抽簽,就是他抽?
老和尚像是看透了她要說什麽,強調道:“你不信當然不抽!”
祝淩無語:“……您好像也不是那麽信吧。”
“我怎麽不信了?”老和尚反問,“上上簽我肯定信啊!”
小白雲在意識空間裏震驚:【這不就是選擇性相信嗎?!】
抽到好的,它說得對,抽到不好的,它不準。
簡直雙標得明明白白。
“我一個老人家,好不容易才抽到枚上上簽,你就不能滿足一下我的心願嗎?”
好、不、容、易。
祝淩沉默了一瞬,她打開了自己手中的書,翻到序言的部分,慢慢念了起來:“蓋聞二儀有像,顯覆載以含生;四時無形,潛寒暑以化物……”
老和尚靠在銀杏樹幹上,閉著眼睛聽他早就爛熟於心的書。
等祝淩念道“是知惡因業墜,善以緣升,升墜之端,惟人所托”時,老和尚突然開口。
“你想不想知道,蘭亭當年焚香得了什麽簽?”
祝淩拿書的手一頓,自然而然地接過他的話茬:
“什麽簽?”
老和尚語氣裏帶了點懷念:“小小青鬆未出欄,枝枝葉葉耐嚴寒。如今正好低頭看,他日參天仰麵難。”
那一個“難”字落下時,他手中的上上簽如一道離弦利箭,徑直射向高聳院牆的角落,那個角落裏,突然閃出一道人影來!
“方丈!方丈!手下留情啊!”那人影一連聲地告饒,抓著那枚上上簽從高牆之上飄然而下,聲音聽著無比熟悉。
等那人影落了地,祝淩便看到嘴上說著“在普照寺門口等他們”的曾烈,正滿頭大汗地站在他們麵前。
一直閉著眼睛的老和尚掀開眼皮看了他一眼:“曾小子怎麽也偷偷摸摸起來了?”
“這不是不放心回來看看嘛,誰叫蘭亭隻有這一個寶貝徒弟。”曾烈擦了擦滿頭大汗,把那枚上上簽放到桌上,小聲抱怨道,“您這下手也忒狠了,萬一我反應慢點,豈不是要被紮個對穿?”
“你那三腳貓功夫我不知道?”老和尚慢悠悠地說,“這些年來還敢扒我牆頭的,還有幾個?”
曾烈恍然大悟:“好像也是。”
祝淩在一旁拿著書,聽著他們的對話,陷入了默然之中。
小白雲在意識空間裏滿頭問號:【這就是老眼昏花力不從心的老人家???】
誰家老人家這麽彪啊!
曾烈放下那枚上上簽後,就從桌邊拖了個凳子坐下來,他的目光在祝淩身上掃了一圈,語氣酸溜溜的:
“都是小輩,怎麽他就待遇這麽好?”
想他當年,被一根禪杖追得上竄下跳,挨了不知道多少次打,才練出一身好輕功。
“他可比你省事多了。”老和尚哼了一聲,“我上輩子作孽,這輩子才教你。”
曾烈:“……”
“小輩還在呢,您給我留點麵子。”
曾烈嘀嘀咕咕:“外麵都說通明大師是舉世難尋的得道高僧,我看———”
老和尚的目光飄過來。
曾烈麻溜地閉嘴。
祝淩聽到通明大師的稱呼,突然想起她沒參加比賽前,《逐鹿》世界裏的一位傳奇人物。
多年之前曾有一位高僧,手持金環禪杖,行遍七國,在這世間救死扶傷,深受敬仰。
他做了不少讓人津津樂道的事,其中流傳很廣,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名叫“僧殺人”。
據說這事發生在衛國,一個寺廟裏的僧人,突然被查出身上曾有命案,原來他多年前與人發生衝突後怒而殺人,潛逃途中改名換姓,後來機緣巧合之下做了僧人。
衛國官府要拿他問罪,但那僧人卻說他已是出家人,前塵往事都與他再無幹係,他願為那位苦主日夜誦經,為他積善積德,讓他來世幸福。他過去雖是惡人,但已經放下屠刀,打算回頭是岸了。
那時的衛國,因為上層某些不好說的隱秘,在出家人這方麵有些撕扯不清,這僧人要如何處理,便讓官差犯了難。
正逢通明大師遊曆到此,便插手了此事。他說衛國官府的法律,確實管不到出家人身上,但出家人往往六根清淨,他紅塵未斷,理應還俗,待處理完俗世事物之後,再行出家。
於是那僧人被迫還俗,還俗之後便不再是出家人,自是按官府律令伏法認罪。
那伏法的僧人俗世事已畢,連人帶盒兩三斤,通明大師信守承諾,又讓他的骨灰重新出家。
他還在佛前為他誦了一卷往生經,並言:
“阿彌陀佛,想來佛祖已經看到他放下屠刀,皈依佛門的誠意了。”
……
諸如此類的事,還有不少。
玩家們提起這位大師時,往往戲稱“活菩薩見多了,還是第一次見活閻王”。
誰也沒想到沒想到這位“活閻王”老了之後,居然會隱居在燕國的普照寺之中。
“愣著做什麽———”老和尚突然看向祝淩,“你要是不想念書了,不如去見見外麵來的人?”
祝淩疑惑:“外麵來的人?”
“你在我這裏,安全得很,這小子可不會因為關心你就急匆匆跑過來。”老和尚瞄了一眼在凳子上沒個正形的曾烈,“除非是遇到了什麽不想應付的人,逃過來的。”
曾烈露出訕笑:“我渴了,去找水喝了。”
他一溜煙地跑向那幾間屋舍的位置,心虛之意昭然若揭。
祝淩:“……”
頂著老和尚的視線,祝淩正襟危坐:“我可喜歡念書了,您慢慢聽。”
第121章 密信
◎並非好事。◎
祝淩念了十幾頁後,老和尚睜開眼睛,對著她搖了搖頭。
祝淩:“……?”
“有人來了。”他的目光望向他們兩人來時的方向,那條廊道裏,隱約有木輪壓過青石地麵的聲音。
本來優哉遊哉坐在一旁喝茶的曾烈表情一變,他端起自己的茶杯,以極快的速度奔向屋舍,腳尖一點飛身入內,然後反手一鉤,門悄無聲息地合上,整套動作行雲流水,無比自然。
三人瞬間變兩人。
祝淩默默地合上書,她的目光也看向廊道的方向,廊道的盡頭,轉出來一個坐著輪椅的清瘦身影,是燕國大皇子燕焜昱。
燕焜昱推著輪椅,壓著滿地金黃的銀杏葉,緩緩向他們的方向行來,祝淩起身對他行了一禮:“見過大皇子殿下。”
她一開始以為來的人會是三皇子燕弘榮或是四皇子燕君信,但後來想想,她現在的身份,還不值得這兩位皇子屈尊降貴。
“子虛不必多禮。”隔著一段距離,燕焜昱虛虛地扶了她一把,然後他將目光轉向老和尚,“見過通明大師。”
老和尚對他點點頭:“大殿下尋我,我可有要事?”
不論燕焜昱要找誰,他這一句話之下,都默認了是來尋他的。
燕焜昱怔了一下,沒想到老和尚會這麽說。他的手搭在輪椅的扶手上,手指修長,手背上隱約可見青色的筋絡,他撫了撫自己膝蓋上的絨毯,問道:“敢問大師,這世間……可有公平?”
聽起來兩人像是要秘談的樣子。
祝淩起身:“大皇子殿下看起來要與通明大師詳談,我便先告辭了。”
沒等兩人中的任何一人再開口說些什麽,祝淩便走向了那條廊道的方向。
在祝淩離開後,老和尚不答反問:“殿下覺得呢?”
燕焜昱搖了搖頭。
“若要絕對的公平,這世間是決計沒有的。”老和尚短促地笑了一聲,“但殿下若要的是相對的公平———大多數情況下,也是沒有的。”
燕焜昱問:“為何?”
“我隨意舉些例子。”老和尚說,“比如有人遇到招攬,若是不想應,就是‘一臣不侍二主’,若是想應,就是‘良臣擇木而棲’,若以前者的要求來看待後者,那後者便是奸臣,若以後者的態度來對待前者,那前者便是愚忠;遇事若是想堅持,就是‘狹路相逢勇者勝’,若是想退縮,就是‘退一步海闊天空’,二者孰高孰低,誰做得更對?”
燕焜昱:“這些難道不應該就事論事嗎?”
“易地而處,就事論事,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都會被人所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