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以後想做什麽?”
這個問題盛河川以前沒問過,是因為這年月是工作挑人,不是人挑工作。除非像衛錚那樣的身份,否則不是你想做什麽就能什麽的。
就算是杜少華兄妹都不行。杜副軍長的手還伸不到外麵來,他也不可能把兒女放到別人的政營裏,成為別人手中的把柄。
盛景沒說自己想做什麽。現在說自己想經商,那是癡人說夢。
她道:“我對政治、軍隊這些不感興趣。我想學經濟。我覺得一個國家最根本的問題還是民生問題。要讓老百姓吃好穿好住好,安居樂業,才是國家興盛之兆。”
“說得好。”一個清越的聲音從門口傳來。
盛家祖孫轉頭一看,就見方毅從門外走了進來。他剛剛還略顯晦暗的臉色因為盛景的話被興奮所取代,眼眸也摒發出異樣的光芒。
“我一直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以後做什麽。”方毅走到兩人身邊坐下,看向盛景的眼神極亮,“現在盛景這話倒讓我知道以後該走什麽樣的路了。”
“你也要學經濟?”盛河川問道。
“對。”方毅這頭點得十分堅定。
“可我不得不向你們潑一盆冷水,如果國家的政策方針不變,你們這一腔抱負終會成空。”
雖說計劃經濟也是經濟,也關乎民生。但身份地位不夠在這方麵根本連置喙的權力都沒有。盛景和方毅想讓經濟的方向朝他們的想法傾斜,沒有二三十年熬資曆爬到某個高位,根本辦不到。
盛景知道時勢走向,可方毅不知道。聽了盛河川這話,他一腔沸騰的熱血猛地被澆了個透心涼。
二三十年太長,他不知道自己到時候還有沒有這份熱忱,不知道自己這一輩子能不能站到那個高位上,更不知道到了那個高位他還記不記得今天的初衷。
盛景自認識方毅以來,這男孩子就是冷靜而沉穩的,仿佛什麽事都成竹在胸,他從未有過慌亂與迷茫。就算盛景提及上大學的事,他也不像李建設那般激動與期盼,就仿佛盛景所說的問題,他早在腦子裏考慮過,並深信考大學的事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可這一刻,他眼神是充滿了迷茫。
盛景不由道:“會變的。現在已經在變了,不是嗎?隻不過要經曆一番陣痛。”
盛河川又笑了起來,拍了拍方毅的肩膀:“對。年輕人,要充滿希望。我們要相信前路一定是光明的。”
盛景道:“方爺爺那邊的魚可能做得了,我去把菜再熱熱。”
這頓晚飯,兩位老爺子有誌一同地想讓方毅忘掉不痛快的事,再沒提過趙盼兒一句,盛景也在一旁活躍氣氛,總的來說吃得還算愉快。
而方老爺子的手藝,依然沒叫盛景失望。
接下來幾天,盛景就一直關注著趙盼兒母女倆的動向。
那晚陳招娣的事鬧得整個大雜院的人都出來看熱鬧了,可跟出事地點這麽近、跟盛河川關係這麽好的方老爺子卻沒有出現。
而且方毅是陳招娣的事鬧出來後去找許誌鳴的。趙盼兒也是從盛家廚房那方向出去奔向陳招娣的。
這些細節,在光線暗又亂糟糟的情況下,別人或許沒注意到,許誌鳴作為暗中保護方家祖孫的人,絕對注意到了。
就算方毅沒把這事的原委告訴許誌鳴,隻要許誌鳴回想一下當時的情況和陳招娣母女的種種可疑之處,他就能推斷得出個大概。
這麽大個事兒,他肯定會匯報給方勇剛的。
方勇剛會不會為了兒子會對趙盼兒母女做出什麽處罰呢?盛景很期待。
大概過了一星期,盛景下班回來在水籠頭那裏淘米洗菜,夏老太走了過來,神神秘秘地對眾人道:“你們知道不?趙盼兒被工廠通報批評了。”
“什麽?”大家都吃了一驚。
趙盼兒脾氣雖然不好,但卻是個要強的姑娘。她也深知工作才是她們娘兒倆安身立命的根本,所以在工作上十分的認真,平時加班也很拚命。
她要是被評為勞動模範,大家倒不吃驚。可要說她被工廠通報批評,就很奇怪了。
“那母女倆在家裏吵架呢,我湊到門縫邊,也才隱約聽了一耳朵,好像是因為趙盼兒拿了廠裏的廢紗料去賣。”
“不會吧?”王大媽有些不相信地道。
吳麗則若有所思。
馬桂英看到她這表情,趕緊用胳膊肘碰了碰她:“吳麗你就住在她家隔壁,你應該知道些什麽吧?”
吳麗連忙笑了笑,低下頭去:“您也知道我平時不大管事,這事我還真不清楚。”
一個大雜院裏一住就是十幾年,大雜院裏這些女人誰還不了解誰?
一看吳麗這表情,大家就知道趙盼兒這事沒準是真的,否則吳麗就會替趙盼兒說好話了,而不是說“不清楚”。
“說說唄,反正紡織廠都通報批評了,你還替她隱瞞。讓我們知道一下她的為人,不說別的,提防一下總是好的吧?你今天隱瞞,要是院子裏的人丟了東西,沒準就怪到你頭上。”
第57章
◎我前段時間做了一個特別真實的夢◎
張老太以前是資產階級小姐, 戰亂時嫁給了家中男仆。幾次運動都沒有被波及,也跟這家人與人為善, 小心低調有關。
吳麗平時在大雜院都是謹言慎行的, 唯恐得罪人被人報舉。
這會兒聽到這話她有些扛不住。想了半天,她才道:“那……你們別說是我說的。”
“放心,不會說。”幾個女人保證道。
吳麗這才道:“好幾次我都看到她下班時拿了幾包脹鼓鼓的東西回來, 每次都東張西望的,用衣服和身子遮掩著進門。有一次看到我,她臉上還很不自在, 連聲招呼不打就進了家門。”
“當時我就感覺奇怪, 總感覺她那包東西見不得人。但那母女倆都厲害,我們家不敢招惹,所以我也就沒問。”
其實她是看到了包裏露出了紗線的。夏老太剛才一說, 她就知道通報批評的事肯定是真的。
但她不能說自己看到過, 否則有人說她隱瞞不報,那就給自家招禍了。
女人們一聽,頓時又紛紛議論起來。
“難怪哦。陳招娣前段時間都不出門,我有一次去找她,她正坐在家裏打毛衣。我當時就問她紗線是從哪裏來的,她說是拆了勞保手套,想給盼兒織一件紗衣, 免得大冬天的她上班凍著。”夏老太道。
“織一件不用織那麽久吧?陳招娣別的不說,織毛衣還是很快的,三四天就能織一件。”馬桂英作為陳招娣的對手,對她可謂十分了解, “可她前段時間天天在家裏織毛衣, 都織了一個來月了。一件毛衣要織那麽久?”
陳映霞今天也在這群女人裏。聽到趙盼兒被通報批評, 她一直低著頭沒敢說話,臉色變了好幾變。
這會兒聽到夏老太和馬桂英的話,她草草把洗了一道的菜一撈,放到旁邊的籃子裏,打了聲招呼:“我想起鍋裏還燉著菜,先走了。”就匆匆回家去了。
她一走,夏老太就壓低聲音道:“美華前幾天身上就穿了一件紗衣,雪白雪白的,一看就知道是新織的。我當時還問了陳映霞,問她去哪裏買的紗線,她也說是拆的勞保手套。”
她嗤笑一聲:“哪兒得那麽多勞保手套來拆?而且勞保手套的紗偏黃,她們真以為我老眼昏花,看不出來呢。現在一想,果然就是趙盼兒從廠裏偷出來賣的。”
這麽一說,眾人頓時剝絲抽繭,說這胡同裏還有誰誰誰穿了新紗衣。你一言我一語,竟然說出了六七個人。
光是胡同裏就這麽多人,趙盼兒叔伯舅家還有不少親戚呢。大家都在猜她到底偷了多少紗線出來賣。
盛景深知禍從口出的道理,無論是在食品廠的車間裏,還是在大雜院水籠頭這塊地方,她都秉持著多聽少說的原則。不管是什麽事,能不發表意見就不發表意見。
要是問到她頭上,她要不就說自己年輕不懂,要不就說一些是是而非的話,含混過去。
這會兒她也默默地聽著,並加快了手裏的動作。
這年頭工廠是國家的,工人們拿點邊角料回家都是司空見慣的事。廠領導如果管理得太嚴,工人就很有意見,說領導沒有人情味兒,這領導就別想在那位置上呆下去。
當初食品廠要不是劉光明為了自己貪墨,暗示吳廣勝父女在廠裏實行惡霸行徑,讓大家不敢有所行動,食品廠糕點的損耗不知道有多大呢。
趙盼兒在紡織廠工作,拿點有問題的紗線回來,可能在紡織廠是司空見慣的,大家都這麽做。壞就壞在有人報舉上。
而不用想,就知道這是趙盼兒算計方毅後得到的懲罰。
就不知道這事是方家祖孫倆自己動的手,還是方勇剛動的手。
盛景並不同情趙盼兒。做錯了事就得承擔後果。如果趙盼兒行得端立得正,就算方家人有意報複她,也找不到地方不是?
而且方家人的報複也不算過份。既然拿紗線在紡織廠是司空見慣的,大家並不會因此而歧視她,隻會覺得她倒黴,倒黴在被人舉報了。通報批評也不記在檔案裏,對她的工作生活影響不大。
方家對她也隻是大懲小戒,並沒有讓她丟掉工作,趕盡殺絕,已算是仁義了。
這件事後大雜院裏恢複了平靜。
盛景抽空問了盛河川一個問題:“既然許誌鳴是方伯伯安排的人。那他為什麽要跟院子裏的人說方伯伯是軍人?”
盛河川道:“現在局勢太亂了,方毅原先又是在雜誌社工作,現在辭職了也會有人拿這一點做文章,說他臨陣脫逃,革命意誌不堅定。許誌鳴透露一點方勇剛的身份,也是震懾周圍人。”
他搖頭歎息道:“其實最穩妥的辦法就是把他們爺兒倆接進軍區大院裏去,那天方勇剛來估計就這麽打算的。你方爺爺不願意去,所以那天才故意把他氣走。後來他不是感慨說他讓方毅跟他爸感情生疏,是不是做錯了嗎?我估摸著他說的不光是以前的事,也有那天的決定。”
盛景點了點頭。
過了幾天平靜日子,盛景就有些心神不寧,隻要一回到家,就會擰開收音機聽廣播,就算是做飯的時候,隻要盛河川不在家,她都會把收音機拿到廚房裏聽。
她是穿越者,知道某個集團會在這幾天倒台。她迫切地想從收音機裏聽到這個消息。
而盛河川和方家爺孫似乎也有自己的消息來源,他們也跟盛景一樣,隻要在家就捧著收音機聽廣播。
終於,十月六日,收音機裏傳來了他們期待的消息。
“終於結束了。”一向冷靜沉穩的盛河川也禁不住老淚縱橫。
方老爺子歎息道:“希望以後的路走好吧。”
接下來各廠各單位的人根本沒心思搞生產,許多人都參加了遊行慶祝活動。
除非是全廠一起參加的集體活動,否則盛景依然會按時上班下班,是少數堅持在車間裏搞生產的人之一。
周濤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裏。
他不敢在廠裏讚揚盛景這些人,批評那些放下生產去參加慶祝活動的人。這時候任何一個言論都有可能被放大成政治錯誤,什麽都不說才是最穩妥的辦法。他隻是把這些人的名字默默記在心裏。
一天晚上,盛河川告訴盛景:“明天晚上不用做我的飯,你周伯伯請我到關家小院去吃飯。”
“哦,好的。”盛景表示知道。
盛河川看了她一眼:“估計他仍然會問你的事。現在你雖然高中沒畢業,卻也算是高中生了。如果他有意把你調到廠辦,你願不願意去?”
他猶豫了一下,決定把話跟盛景說透:“現在撥亂反正了,你周伯伯不會拘泥於一個小廠子,他還有更廣闊的天地。你現在進廠辦鍛煉一段時間,隻要經過了他的考驗,等他調走的時候,就能把你一起帶走,帶到更高一層的單位去。”
“你不是說要搞民生經濟嗎?你周伯伯以後走的可能就是這麽一條路。他級別高,年紀也不大,往後能有更好的前程。隻要你能跟上他的步伐,他就會全力培養你。有他在前麵帶路,你的路也能走得更快更順。”
盛景想了想問道:“他要調我去廠辦,是不是就得給我一個正式工的身份?”
“對。臨時工不好往廠辦調的,不合適。”盛河川看她一眼,“你不必顧忌這些,你周伯伯既然能說這話,就說明他覺得給你個正式工的身份並不為難。就算以後恢複高考,你考上大學不要這份工作了,那也沒關係,你不用想那麽多。”
“那行。”盛景爽快答應,“不過在這之前,我想求您一件事。”
“你說。”盛河川好奇起來。
別人家的小姑娘,不是掂記著商品裏的花布,就是饞一口吃食,要不然就掂記著嫁人。盛景卻活得跟他這個老頭子似的,無欲無求,似乎什麽都不感興趣。
就算他聽廠裏的小姑娘說上海有緊俏時髦列寧裝,花錢托人買了回來放到盛景麵前,盛景雖然看上去十分高興,嘴裏跟抹了蜜一般說著好話,但看她把衣服隨意地放在衣櫃裏,想穿就穿一下,重大節日或重要場合也不見她特意把那件衣服拿出來穿,就知道她對這些並不看重。
現在,盛景到底要求他什麽?
這個問題盛河川以前沒問過,是因為這年月是工作挑人,不是人挑工作。除非像衛錚那樣的身份,否則不是你想做什麽就能什麽的。
就算是杜少華兄妹都不行。杜副軍長的手還伸不到外麵來,他也不可能把兒女放到別人的政營裏,成為別人手中的把柄。
盛景沒說自己想做什麽。現在說自己想經商,那是癡人說夢。
她道:“我對政治、軍隊這些不感興趣。我想學經濟。我覺得一個國家最根本的問題還是民生問題。要讓老百姓吃好穿好住好,安居樂業,才是國家興盛之兆。”
“說得好。”一個清越的聲音從門口傳來。
盛家祖孫轉頭一看,就見方毅從門外走了進來。他剛剛還略顯晦暗的臉色因為盛景的話被興奮所取代,眼眸也摒發出異樣的光芒。
“我一直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以後做什麽。”方毅走到兩人身邊坐下,看向盛景的眼神極亮,“現在盛景這話倒讓我知道以後該走什麽樣的路了。”
“你也要學經濟?”盛河川問道。
“對。”方毅這頭點得十分堅定。
“可我不得不向你們潑一盆冷水,如果國家的政策方針不變,你們這一腔抱負終會成空。”
雖說計劃經濟也是經濟,也關乎民生。但身份地位不夠在這方麵根本連置喙的權力都沒有。盛景和方毅想讓經濟的方向朝他們的想法傾斜,沒有二三十年熬資曆爬到某個高位,根本辦不到。
盛景知道時勢走向,可方毅不知道。聽了盛河川這話,他一腔沸騰的熱血猛地被澆了個透心涼。
二三十年太長,他不知道自己到時候還有沒有這份熱忱,不知道自己這一輩子能不能站到那個高位上,更不知道到了那個高位他還記不記得今天的初衷。
盛景自認識方毅以來,這男孩子就是冷靜而沉穩的,仿佛什麽事都成竹在胸,他從未有過慌亂與迷茫。就算盛景提及上大學的事,他也不像李建設那般激動與期盼,就仿佛盛景所說的問題,他早在腦子裏考慮過,並深信考大學的事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可這一刻,他眼神是充滿了迷茫。
盛景不由道:“會變的。現在已經在變了,不是嗎?隻不過要經曆一番陣痛。”
盛河川又笑了起來,拍了拍方毅的肩膀:“對。年輕人,要充滿希望。我們要相信前路一定是光明的。”
盛景道:“方爺爺那邊的魚可能做得了,我去把菜再熱熱。”
這頓晚飯,兩位老爺子有誌一同地想讓方毅忘掉不痛快的事,再沒提過趙盼兒一句,盛景也在一旁活躍氣氛,總的來說吃得還算愉快。
而方老爺子的手藝,依然沒叫盛景失望。
接下來幾天,盛景就一直關注著趙盼兒母女倆的動向。
那晚陳招娣的事鬧得整個大雜院的人都出來看熱鬧了,可跟出事地點這麽近、跟盛河川關係這麽好的方老爺子卻沒有出現。
而且方毅是陳招娣的事鬧出來後去找許誌鳴的。趙盼兒也是從盛家廚房那方向出去奔向陳招娣的。
這些細節,在光線暗又亂糟糟的情況下,別人或許沒注意到,許誌鳴作為暗中保護方家祖孫的人,絕對注意到了。
就算方毅沒把這事的原委告訴許誌鳴,隻要許誌鳴回想一下當時的情況和陳招娣母女的種種可疑之處,他就能推斷得出個大概。
這麽大個事兒,他肯定會匯報給方勇剛的。
方勇剛會不會為了兒子會對趙盼兒母女做出什麽處罰呢?盛景很期待。
大概過了一星期,盛景下班回來在水籠頭那裏淘米洗菜,夏老太走了過來,神神秘秘地對眾人道:“你們知道不?趙盼兒被工廠通報批評了。”
“什麽?”大家都吃了一驚。
趙盼兒脾氣雖然不好,但卻是個要強的姑娘。她也深知工作才是她們娘兒倆安身立命的根本,所以在工作上十分的認真,平時加班也很拚命。
她要是被評為勞動模範,大家倒不吃驚。可要說她被工廠通報批評,就很奇怪了。
“那母女倆在家裏吵架呢,我湊到門縫邊,也才隱約聽了一耳朵,好像是因為趙盼兒拿了廠裏的廢紗料去賣。”
“不會吧?”王大媽有些不相信地道。
吳麗則若有所思。
馬桂英看到她這表情,趕緊用胳膊肘碰了碰她:“吳麗你就住在她家隔壁,你應該知道些什麽吧?”
吳麗連忙笑了笑,低下頭去:“您也知道我平時不大管事,這事我還真不清楚。”
一個大雜院裏一住就是十幾年,大雜院裏這些女人誰還不了解誰?
一看吳麗這表情,大家就知道趙盼兒這事沒準是真的,否則吳麗就會替趙盼兒說好話了,而不是說“不清楚”。
“說說唄,反正紡織廠都通報批評了,你還替她隱瞞。讓我們知道一下她的為人,不說別的,提防一下總是好的吧?你今天隱瞞,要是院子裏的人丟了東西,沒準就怪到你頭上。”
第57章
◎我前段時間做了一個特別真實的夢◎
張老太以前是資產階級小姐, 戰亂時嫁給了家中男仆。幾次運動都沒有被波及,也跟這家人與人為善, 小心低調有關。
吳麗平時在大雜院都是謹言慎行的, 唯恐得罪人被人報舉。
這會兒聽到這話她有些扛不住。想了半天,她才道:“那……你們別說是我說的。”
“放心,不會說。”幾個女人保證道。
吳麗這才道:“好幾次我都看到她下班時拿了幾包脹鼓鼓的東西回來, 每次都東張西望的,用衣服和身子遮掩著進門。有一次看到我,她臉上還很不自在, 連聲招呼不打就進了家門。”
“當時我就感覺奇怪, 總感覺她那包東西見不得人。但那母女倆都厲害,我們家不敢招惹,所以我也就沒問。”
其實她是看到了包裏露出了紗線的。夏老太剛才一說, 她就知道通報批評的事肯定是真的。
但她不能說自己看到過, 否則有人說她隱瞞不報,那就給自家招禍了。
女人們一聽,頓時又紛紛議論起來。
“難怪哦。陳招娣前段時間都不出門,我有一次去找她,她正坐在家裏打毛衣。我當時就問她紗線是從哪裏來的,她說是拆了勞保手套,想給盼兒織一件紗衣, 免得大冬天的她上班凍著。”夏老太道。
“織一件不用織那麽久吧?陳招娣別的不說,織毛衣還是很快的,三四天就能織一件。”馬桂英作為陳招娣的對手,對她可謂十分了解, “可她前段時間天天在家裏織毛衣, 都織了一個來月了。一件毛衣要織那麽久?”
陳映霞今天也在這群女人裏。聽到趙盼兒被通報批評, 她一直低著頭沒敢說話,臉色變了好幾變。
這會兒聽到夏老太和馬桂英的話,她草草把洗了一道的菜一撈,放到旁邊的籃子裏,打了聲招呼:“我想起鍋裏還燉著菜,先走了。”就匆匆回家去了。
她一走,夏老太就壓低聲音道:“美華前幾天身上就穿了一件紗衣,雪白雪白的,一看就知道是新織的。我當時還問了陳映霞,問她去哪裏買的紗線,她也說是拆的勞保手套。”
她嗤笑一聲:“哪兒得那麽多勞保手套來拆?而且勞保手套的紗偏黃,她們真以為我老眼昏花,看不出來呢。現在一想,果然就是趙盼兒從廠裏偷出來賣的。”
這麽一說,眾人頓時剝絲抽繭,說這胡同裏還有誰誰誰穿了新紗衣。你一言我一語,竟然說出了六七個人。
光是胡同裏就這麽多人,趙盼兒叔伯舅家還有不少親戚呢。大家都在猜她到底偷了多少紗線出來賣。
盛景深知禍從口出的道理,無論是在食品廠的車間裏,還是在大雜院水籠頭這塊地方,她都秉持著多聽少說的原則。不管是什麽事,能不發表意見就不發表意見。
要是問到她頭上,她要不就說自己年輕不懂,要不就說一些是是而非的話,含混過去。
這會兒她也默默地聽著,並加快了手裏的動作。
這年頭工廠是國家的,工人們拿點邊角料回家都是司空見慣的事。廠領導如果管理得太嚴,工人就很有意見,說領導沒有人情味兒,這領導就別想在那位置上呆下去。
當初食品廠要不是劉光明為了自己貪墨,暗示吳廣勝父女在廠裏實行惡霸行徑,讓大家不敢有所行動,食品廠糕點的損耗不知道有多大呢。
趙盼兒在紡織廠工作,拿點有問題的紗線回來,可能在紡織廠是司空見慣的,大家都這麽做。壞就壞在有人報舉上。
而不用想,就知道這是趙盼兒算計方毅後得到的懲罰。
就不知道這事是方家祖孫倆自己動的手,還是方勇剛動的手。
盛景並不同情趙盼兒。做錯了事就得承擔後果。如果趙盼兒行得端立得正,就算方家人有意報複她,也找不到地方不是?
而且方家人的報複也不算過份。既然拿紗線在紡織廠是司空見慣的,大家並不會因此而歧視她,隻會覺得她倒黴,倒黴在被人舉報了。通報批評也不記在檔案裏,對她的工作生活影響不大。
方家對她也隻是大懲小戒,並沒有讓她丟掉工作,趕盡殺絕,已算是仁義了。
這件事後大雜院裏恢複了平靜。
盛景抽空問了盛河川一個問題:“既然許誌鳴是方伯伯安排的人。那他為什麽要跟院子裏的人說方伯伯是軍人?”
盛河川道:“現在局勢太亂了,方毅原先又是在雜誌社工作,現在辭職了也會有人拿這一點做文章,說他臨陣脫逃,革命意誌不堅定。許誌鳴透露一點方勇剛的身份,也是震懾周圍人。”
他搖頭歎息道:“其實最穩妥的辦法就是把他們爺兒倆接進軍區大院裏去,那天方勇剛來估計就這麽打算的。你方爺爺不願意去,所以那天才故意把他氣走。後來他不是感慨說他讓方毅跟他爸感情生疏,是不是做錯了嗎?我估摸著他說的不光是以前的事,也有那天的決定。”
盛景點了點頭。
過了幾天平靜日子,盛景就有些心神不寧,隻要一回到家,就會擰開收音機聽廣播,就算是做飯的時候,隻要盛河川不在家,她都會把收音機拿到廚房裏聽。
她是穿越者,知道某個集團會在這幾天倒台。她迫切地想從收音機裏聽到這個消息。
而盛河川和方家爺孫似乎也有自己的消息來源,他們也跟盛景一樣,隻要在家就捧著收音機聽廣播。
終於,十月六日,收音機裏傳來了他們期待的消息。
“終於結束了。”一向冷靜沉穩的盛河川也禁不住老淚縱橫。
方老爺子歎息道:“希望以後的路走好吧。”
接下來各廠各單位的人根本沒心思搞生產,許多人都參加了遊行慶祝活動。
除非是全廠一起參加的集體活動,否則盛景依然會按時上班下班,是少數堅持在車間裏搞生產的人之一。
周濤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裏。
他不敢在廠裏讚揚盛景這些人,批評那些放下生產去參加慶祝活動的人。這時候任何一個言論都有可能被放大成政治錯誤,什麽都不說才是最穩妥的辦法。他隻是把這些人的名字默默記在心裏。
一天晚上,盛河川告訴盛景:“明天晚上不用做我的飯,你周伯伯請我到關家小院去吃飯。”
“哦,好的。”盛景表示知道。
盛河川看了她一眼:“估計他仍然會問你的事。現在你雖然高中沒畢業,卻也算是高中生了。如果他有意把你調到廠辦,你願不願意去?”
他猶豫了一下,決定把話跟盛景說透:“現在撥亂反正了,你周伯伯不會拘泥於一個小廠子,他還有更廣闊的天地。你現在進廠辦鍛煉一段時間,隻要經過了他的考驗,等他調走的時候,就能把你一起帶走,帶到更高一層的單位去。”
“你不是說要搞民生經濟嗎?你周伯伯以後走的可能就是這麽一條路。他級別高,年紀也不大,往後能有更好的前程。隻要你能跟上他的步伐,他就會全力培養你。有他在前麵帶路,你的路也能走得更快更順。”
盛景想了想問道:“他要調我去廠辦,是不是就得給我一個正式工的身份?”
“對。臨時工不好往廠辦調的,不合適。”盛河川看她一眼,“你不必顧忌這些,你周伯伯既然能說這話,就說明他覺得給你個正式工的身份並不為難。就算以後恢複高考,你考上大學不要這份工作了,那也沒關係,你不用想那麽多。”
“那行。”盛景爽快答應,“不過在這之前,我想求您一件事。”
“你說。”盛河川好奇起來。
別人家的小姑娘,不是掂記著商品裏的花布,就是饞一口吃食,要不然就掂記著嫁人。盛景卻活得跟他這個老頭子似的,無欲無求,似乎什麽都不感興趣。
就算他聽廠裏的小姑娘說上海有緊俏時髦列寧裝,花錢托人買了回來放到盛景麵前,盛景雖然看上去十分高興,嘴裏跟抹了蜜一般說著好話,但看她把衣服隨意地放在衣櫃裏,想穿就穿一下,重大節日或重要場合也不見她特意把那件衣服拿出來穿,就知道她對這些並不看重。
現在,盛景到底要求他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