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她建議李建設報師範學校的原因之一。
誰說讀師範就一定得一輩子當老師了?多的是走仕途的。
“得了吧。”李建設趕緊擺手,“我不是那塊料。其實我最喜歡的還是賺錢。”
要不是盛景一再鼓勵他,考大學又是個光宗耀祖的事,他還有這麽個學習能力,現在又不允許做生意,他其實並不想讀大學,早跑去倒騰買賣去了。
“行了,快走吧。舅舅、舅媽定然做了豐盛的晚飯,等著你回家吃呢。”
“成,那我走了哈。”
作者有話說:
媽媽的手術很順利,沒什麽問題的話明天就能出院。謝謝大家的安慰與支持,麽麽噠~
第92章
◎爸,我是文驥啊,我回來了◎
李建設走後, 盛景就開始做晚飯。
天熱,飯菜做多了放不住, 盛河川也不一定回來吃, 她就給自己做了碗番茄雞蛋疙瘩湯。
剛吃完收拾好廚房,盛河川就回來了。
盛景聽到盛河川跟大雜院裏的人打招呼的聲音,從廚房的窗戶探個頭出去, 問道:“爺爺,您吃飯了嗎?”
“沒呢,你給我下碗疙瘩湯。”盛河川道。
疙瘩湯省事快捷, 等盛河川打水用毛巾把自己擦了一遍頭臉, 換了身衣服時,盛景的疙瘩湯也做好了。
疙瘩湯熱,盛河川也沒急著吃, 而是問盛景:“你表哥來了?他過初選了?”
大雜院就沒秘密, 不等盛河川走到家呢,夏老太準得把今天發生的事都跟他說一遍。
盛景也省了口舌了,點頭道:“對,他來報喜。”
盛景放暑假後,他回家的次數比以前多了。但每次盛景看到他一臉疲憊,都不會拿瑣事打擾他。
盛河川也知道初選名單沒出來,就算關心李建設這個後輩, 也沒什麽可問的,便都沒問。
這會兒知道過了初選,他問道:“報了什麽誌願?”
盛景把三個誌願說了。
盛河川挑眉:“他喜歡當老師?”
“也不是。”盛景撓了撓臉,覺得自己是不是做錯了。
原先她問李建設, 李建設說並沒有什麽喜歡的, 隻要考上大學有個工作他就很滿意了。所以盛景才給他報了三個師範類學校。
結果今天看他那樣兒, 似乎很喜歡做生意。或許經濟類的專業更適合他,哪怕學校差些,甚至取個大專也沒關係?
她把情況跟盛河川說了,又道:“他數學不錯,報的是數學和應用數學專業。”
盛河川道:“數學的應用很廣。就算搞經濟,也離不開這個基礎。等他畢業後當了半年一年老師後,覺得不喜歡老師這個職業,也可以轉行嘛。職業又不是定死的。”
盛景明白他的意思。
以前盛河川還沒官複原職,就有能力幫人找到正式工的工作。
現在李建設不過是調動一下工作崗位,比平白無故安排一份工作更容易。盛河川身居高位,替他調動一下還是很容易的。建設部下麵的建築單位,數學專業大學生也算對口。
她猶豫了一下,問道:“這是不是不好?”
盛河川看向她,眼裏滿是疼愛。
別家的孩子,總想讓家裏長輩替他們走後門,有權的直接用,沒權的想方設法也要用。
唯有他家這個孩子,明明知道這些對他而言輕而易舉,她卻顧忌著他的官聲,不願意給他添麻煩。
“如果他在畢業的時候,不去當老師,直接分到我們下麵的單位,這確實不大好,容易引起異議。但當了一兩年老師後就沒關係了。老師轉行大有人在。”
他拍拍盛景的胳膊:“中國就是人情社會。崗位就那麽多,我不安排,自然有人會走後門安排自己的小輩或拿去賣人情。這是杜絕不了的。李建設好歹是我看準的,人正派,也機靈。如果學業上也不錯,那就比一些敗絮其中的關係戶要強。”
盛景笑了起來:“那就好。我到時候問問他吧。沒準他喜歡當老師呢。”
其實當大專或中專老師,科研壓力不大,也沒有升學壓力,課業也不重,是有很多時間和精力搞副業的。盛景當初提議李建設報師範,就是抱著這樣的想法。
如果他做著做著,想把副業轉成主業了,就可以辭職不幹,直接下海。
“我一直沒問你,畢業後你想做什麽?”盛河川問道。
盛景向來有主見,想做什麽,該做什麽,都有自己的想法與計劃,所以盛河川也就問一問,他覺得盛景不用他操心。
盛景覺得是時候跟盛河川攤牌了。
“爺爺,現在是不是有人提倡搞活經濟?”她問道。
盛河川的嘴角噙起了笑意:“你從你老師那裏聽來的?”
“對。”
盛河川點頭:“確實有這個說法,上頭正在研究討論。”
他坐直身體:“說起來,方毅這小子前段時間發表了兩篇文章,說的就是提倡改革經濟的。”
他看向盛景:“是他自己的想法,還是你給他提供的思路?”
“他自己的想法。”盛景道。
這個學期,盛景自己有上輩子的基礎,把大一大二的課程都自學一遍也很輕鬆。
可方毅純純土著一枚,第一次學經濟類專業課,一學期把三個學期的課程學完,還是自學,且他還擔任了學生會學習部部長,七七屆班長。他的壓力之大,時間之緊,事務之繁忙,可想而知。
可他愣是頂住了壓力,期末時參加大二的期考。考出來的成績跟大二年級一起排名次,也排在了第十七名。
而且作為一個曾經的記者,他在繁忙的學業中依然抽出時間看報紙。報紙上相關言論一出,他就敏感地察覺到了變動。
對於經濟改革,方毅是有想法的,現在又學了經濟方麵的理論,他自然有話要說,於是洋洋灑灑地寫了一篇文章投到了報紙上,很快便被刊登了。
現在保存派還占著上風。方毅的文章立刻遭到了斥責。他便又寫了一篇文章回應斥責文章。
方毅的成績與表現,不光讓老師們大感意外,盛景也很意外,忍不住給方毅豎個大拇指:牛批。
至於盛景自己,她的成績不光是大一第一,大二也排在了第一。
盛景炒舊飯,麵對的競爭對手又是工農兵學員,考第一實在沒什麽可驕傲的。可方毅這成績,她是真的很佩服。
“那你呢?我記得你也是很支持改革的。”盛河川道。
在他看來,盛景比方毅優秀多了,從成績就可以看得出來。而且寫文章她也不怵,沒見當初高考,她語文成績也很高,不就說明她作文也寫得挺好嗎?
而且這種文章,不在於你文筆有多辛辣,在於你是否言之有物。從盛景平時的言談中也可以看出,這孩子是很有想法的。
“爺爺,您先吃飯,吃完飯我再跟您說。”盛景道。
“成。”
盛河川把疙瘩湯吃了,盛景先去洗了碗,又沏了兩杯菊花茶,到盛河川麵前坐下。
“爺爺,在選擇專業的時候,我就跟您說過,我認為,計劃經濟終究會被市場經濟所取代。經濟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可見我的預料並沒有錯。”
盛河川點點頭:“是的,沒錯。”
盛景沒有就這個問題繼續談下去,而是問了盛河川一個問題:“您的工作,進行得順利嗎?阻礙多嗎?”
盛河川看了她一眼,又點頭:“順利,但阻礙也很多,困難很多。其中艱辛,用在險灘上逆水行舟來形容比較恰當。稍有不慎,就船翻人亡。”
盛景攤了攤手:“您是老革命,以前還擔任過這方麵的領導,是老資曆;大學學的是這個專業,是內行;您還是站在最高的位置上,是領導者和決策者。您都覺得困難重重。我大學畢業後去國家部委工作,您覺得我能幹出什麽成績?”
盛河川就隻有盛景這麽個後輩與親人,他又對盛景打從骨子裏疼愛。父母愛子而為之計深遠,他對盛景也是一樣。
所以工作之餘,他時常會考慮盛景大學畢業後的就業問題。盛景說的這些,他自然深思過;年輕人一腔熱血,想短時間內就做出一番成績的熱忱,他也很能理解。
他認為盛景身上最難得的不是聰明有謀略,而是她既通人情世故,又有一顆赤子之心。這是在十年動蕩中看過許多世間黑暗的盛河川特別珍惜的。
他不希望看到盛景這顆赤子之心與滿腔熱忱,被沉屙積弊的名利場所湮沒。
“我明白你的意思。”他點頭,又問,“那你想去企業?”說著又補充了一句,“經濟放開,企業想來也是要改革的。”
盛景搖頭:“企業的積弊,比機關單位還要厲害。這不是經曆陣痛就能改好的,必須進行鳳凰涅槃。我資曆淺,進企業同樣也沒有話語權。”
“那你有什麽想法?”
盛景又沒回答他的問題,重新提了一個問題:“知青,一直呆在農村肯定是不行的。沒考上大學的那一批,會強烈要求回城。知青大批回城在所難免。”
盛河川沒覺得她又跳躍一個話題是在回避自己的問話,他的思維迅速跟上,想了想,點頭:“你思慮的對。”
“這麽多的閑散勞動力,沒有工作,也勢必會給社會帶來不安全的隱患。”盛景又道。
盛河川沒有再接她的話,而是靜靜地等著她的下文。
“市場經濟,除了小攤小販,也有可能會有私營企業出現。我們會跟國際接軌,到時候也會有外資企業出現。”
盛河川臉色嚴肅起來,警告盛景:“私營企業這種話,以後別提了。”
“我知道,我就是一個預測。”盛景道。
關於姓資還是姓社問題,是需要爭論才會有結論的。私營企業就算能出現,最初也有規定,雇傭職工不能超過八人。她想要建立自己的企業,還早著呢。
“我想說,比如關叔那個小館子。如果國家允許他光明正大的經營,他就得雇人幫著洗菜切菜,也得雇人幫著跑堂。他既創造了經濟財富,給國家交了稅,同時也給那些沒工作的人提供了工作機會。這樣的個體經濟多了,社會上閑散人員少了,社會是不是也就更安定了?”
盛河川不抽煙,但他現在很想抽一隻煙。
盛景雖然沒有明說,但他已聽明白她想要表達什麽意思了。
不過他沒有接話,而是示意盛景繼續往下說。
“現在國家還不允許這樣的經營出現,但我感覺這是社會發展的趨勢。而且,國家要發展工業,必須到國外購買機器和技術,那就需要外匯。外匯從哪裏來?這就需要出口產品。什麽產品能出口創匯呢?”
“所以,如果在國情允許的情況下,我想成為一個企業的話語者,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生產出能出口創匯的產品,能為沒有工作的人提供就業崗位,也想用創造出來的利潤去幫助山區那些想讀書卻因家貧而不得不輟學的孩子。”
盛河川凝視著盛景,目光變得無比的柔和與慈祥。
別人搞私營經濟,是想賺錢給自己和家人享受。而他家盛景,心裏想著的是國家與窮人。哪怕是為了她這顆難得的赤誠之心,他也要大力支持。
他道:“爺爺支持你。隻要國家允許,你就大膽地去做。”
盛景笑了,笑容很甜:“謝謝爺爺。”
她特別慶幸,能遇到盛河川這樣開明睿智的老人。
誰說讀師範就一定得一輩子當老師了?多的是走仕途的。
“得了吧。”李建設趕緊擺手,“我不是那塊料。其實我最喜歡的還是賺錢。”
要不是盛景一再鼓勵他,考大學又是個光宗耀祖的事,他還有這麽個學習能力,現在又不允許做生意,他其實並不想讀大學,早跑去倒騰買賣去了。
“行了,快走吧。舅舅、舅媽定然做了豐盛的晚飯,等著你回家吃呢。”
“成,那我走了哈。”
作者有話說:
媽媽的手術很順利,沒什麽問題的話明天就能出院。謝謝大家的安慰與支持,麽麽噠~
第92章
◎爸,我是文驥啊,我回來了◎
李建設走後, 盛景就開始做晚飯。
天熱,飯菜做多了放不住, 盛河川也不一定回來吃, 她就給自己做了碗番茄雞蛋疙瘩湯。
剛吃完收拾好廚房,盛河川就回來了。
盛景聽到盛河川跟大雜院裏的人打招呼的聲音,從廚房的窗戶探個頭出去, 問道:“爺爺,您吃飯了嗎?”
“沒呢,你給我下碗疙瘩湯。”盛河川道。
疙瘩湯省事快捷, 等盛河川打水用毛巾把自己擦了一遍頭臉, 換了身衣服時,盛景的疙瘩湯也做好了。
疙瘩湯熱,盛河川也沒急著吃, 而是問盛景:“你表哥來了?他過初選了?”
大雜院就沒秘密, 不等盛河川走到家呢,夏老太準得把今天發生的事都跟他說一遍。
盛景也省了口舌了,點頭道:“對,他來報喜。”
盛景放暑假後,他回家的次數比以前多了。但每次盛景看到他一臉疲憊,都不會拿瑣事打擾他。
盛河川也知道初選名單沒出來,就算關心李建設這個後輩, 也沒什麽可問的,便都沒問。
這會兒知道過了初選,他問道:“報了什麽誌願?”
盛景把三個誌願說了。
盛河川挑眉:“他喜歡當老師?”
“也不是。”盛景撓了撓臉,覺得自己是不是做錯了。
原先她問李建設, 李建設說並沒有什麽喜歡的, 隻要考上大學有個工作他就很滿意了。所以盛景才給他報了三個師範類學校。
結果今天看他那樣兒, 似乎很喜歡做生意。或許經濟類的專業更適合他,哪怕學校差些,甚至取個大專也沒關係?
她把情況跟盛河川說了,又道:“他數學不錯,報的是數學和應用數學專業。”
盛河川道:“數學的應用很廣。就算搞經濟,也離不開這個基礎。等他畢業後當了半年一年老師後,覺得不喜歡老師這個職業,也可以轉行嘛。職業又不是定死的。”
盛景明白他的意思。
以前盛河川還沒官複原職,就有能力幫人找到正式工的工作。
現在李建設不過是調動一下工作崗位,比平白無故安排一份工作更容易。盛河川身居高位,替他調動一下還是很容易的。建設部下麵的建築單位,數學專業大學生也算對口。
她猶豫了一下,問道:“這是不是不好?”
盛河川看向她,眼裏滿是疼愛。
別家的孩子,總想讓家裏長輩替他們走後門,有權的直接用,沒權的想方設法也要用。
唯有他家這個孩子,明明知道這些對他而言輕而易舉,她卻顧忌著他的官聲,不願意給他添麻煩。
“如果他在畢業的時候,不去當老師,直接分到我們下麵的單位,這確實不大好,容易引起異議。但當了一兩年老師後就沒關係了。老師轉行大有人在。”
他拍拍盛景的胳膊:“中國就是人情社會。崗位就那麽多,我不安排,自然有人會走後門安排自己的小輩或拿去賣人情。這是杜絕不了的。李建設好歹是我看準的,人正派,也機靈。如果學業上也不錯,那就比一些敗絮其中的關係戶要強。”
盛景笑了起來:“那就好。我到時候問問他吧。沒準他喜歡當老師呢。”
其實當大專或中專老師,科研壓力不大,也沒有升學壓力,課業也不重,是有很多時間和精力搞副業的。盛景當初提議李建設報師範,就是抱著這樣的想法。
如果他做著做著,想把副業轉成主業了,就可以辭職不幹,直接下海。
“我一直沒問你,畢業後你想做什麽?”盛河川問道。
盛景向來有主見,想做什麽,該做什麽,都有自己的想法與計劃,所以盛河川也就問一問,他覺得盛景不用他操心。
盛景覺得是時候跟盛河川攤牌了。
“爺爺,現在是不是有人提倡搞活經濟?”她問道。
盛河川的嘴角噙起了笑意:“你從你老師那裏聽來的?”
“對。”
盛河川點頭:“確實有這個說法,上頭正在研究討論。”
他坐直身體:“說起來,方毅這小子前段時間發表了兩篇文章,說的就是提倡改革經濟的。”
他看向盛景:“是他自己的想法,還是你給他提供的思路?”
“他自己的想法。”盛景道。
這個學期,盛景自己有上輩子的基礎,把大一大二的課程都自學一遍也很輕鬆。
可方毅純純土著一枚,第一次學經濟類專業課,一學期把三個學期的課程學完,還是自學,且他還擔任了學生會學習部部長,七七屆班長。他的壓力之大,時間之緊,事務之繁忙,可想而知。
可他愣是頂住了壓力,期末時參加大二的期考。考出來的成績跟大二年級一起排名次,也排在了第十七名。
而且作為一個曾經的記者,他在繁忙的學業中依然抽出時間看報紙。報紙上相關言論一出,他就敏感地察覺到了變動。
對於經濟改革,方毅是有想法的,現在又學了經濟方麵的理論,他自然有話要說,於是洋洋灑灑地寫了一篇文章投到了報紙上,很快便被刊登了。
現在保存派還占著上風。方毅的文章立刻遭到了斥責。他便又寫了一篇文章回應斥責文章。
方毅的成績與表現,不光讓老師們大感意外,盛景也很意外,忍不住給方毅豎個大拇指:牛批。
至於盛景自己,她的成績不光是大一第一,大二也排在了第一。
盛景炒舊飯,麵對的競爭對手又是工農兵學員,考第一實在沒什麽可驕傲的。可方毅這成績,她是真的很佩服。
“那你呢?我記得你也是很支持改革的。”盛河川道。
在他看來,盛景比方毅優秀多了,從成績就可以看得出來。而且寫文章她也不怵,沒見當初高考,她語文成績也很高,不就說明她作文也寫得挺好嗎?
而且這種文章,不在於你文筆有多辛辣,在於你是否言之有物。從盛景平時的言談中也可以看出,這孩子是很有想法的。
“爺爺,您先吃飯,吃完飯我再跟您說。”盛景道。
“成。”
盛河川把疙瘩湯吃了,盛景先去洗了碗,又沏了兩杯菊花茶,到盛河川麵前坐下。
“爺爺,在選擇專業的時候,我就跟您說過,我認為,計劃經濟終究會被市場經濟所取代。經濟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可見我的預料並沒有錯。”
盛河川點點頭:“是的,沒錯。”
盛景沒有就這個問題繼續談下去,而是問了盛河川一個問題:“您的工作,進行得順利嗎?阻礙多嗎?”
盛河川看了她一眼,又點頭:“順利,但阻礙也很多,困難很多。其中艱辛,用在險灘上逆水行舟來形容比較恰當。稍有不慎,就船翻人亡。”
盛景攤了攤手:“您是老革命,以前還擔任過這方麵的領導,是老資曆;大學學的是這個專業,是內行;您還是站在最高的位置上,是領導者和決策者。您都覺得困難重重。我大學畢業後去國家部委工作,您覺得我能幹出什麽成績?”
盛河川就隻有盛景這麽個後輩與親人,他又對盛景打從骨子裏疼愛。父母愛子而為之計深遠,他對盛景也是一樣。
所以工作之餘,他時常會考慮盛景大學畢業後的就業問題。盛景說的這些,他自然深思過;年輕人一腔熱血,想短時間內就做出一番成績的熱忱,他也很能理解。
他認為盛景身上最難得的不是聰明有謀略,而是她既通人情世故,又有一顆赤子之心。這是在十年動蕩中看過許多世間黑暗的盛河川特別珍惜的。
他不希望看到盛景這顆赤子之心與滿腔熱忱,被沉屙積弊的名利場所湮沒。
“我明白你的意思。”他點頭,又問,“那你想去企業?”說著又補充了一句,“經濟放開,企業想來也是要改革的。”
盛景搖頭:“企業的積弊,比機關單位還要厲害。這不是經曆陣痛就能改好的,必須進行鳳凰涅槃。我資曆淺,進企業同樣也沒有話語權。”
“那你有什麽想法?”
盛景又沒回答他的問題,重新提了一個問題:“知青,一直呆在農村肯定是不行的。沒考上大學的那一批,會強烈要求回城。知青大批回城在所難免。”
盛河川沒覺得她又跳躍一個話題是在回避自己的問話,他的思維迅速跟上,想了想,點頭:“你思慮的對。”
“這麽多的閑散勞動力,沒有工作,也勢必會給社會帶來不安全的隱患。”盛景又道。
盛河川沒有再接她的話,而是靜靜地等著她的下文。
“市場經濟,除了小攤小販,也有可能會有私營企業出現。我們會跟國際接軌,到時候也會有外資企業出現。”
盛河川臉色嚴肅起來,警告盛景:“私營企業這種話,以後別提了。”
“我知道,我就是一個預測。”盛景道。
關於姓資還是姓社問題,是需要爭論才會有結論的。私營企業就算能出現,最初也有規定,雇傭職工不能超過八人。她想要建立自己的企業,還早著呢。
“我想說,比如關叔那個小館子。如果國家允許他光明正大的經營,他就得雇人幫著洗菜切菜,也得雇人幫著跑堂。他既創造了經濟財富,給國家交了稅,同時也給那些沒工作的人提供了工作機會。這樣的個體經濟多了,社會上閑散人員少了,社會是不是也就更安定了?”
盛河川不抽煙,但他現在很想抽一隻煙。
盛景雖然沒有明說,但他已聽明白她想要表達什麽意思了。
不過他沒有接話,而是示意盛景繼續往下說。
“現在國家還不允許這樣的經營出現,但我感覺這是社會發展的趨勢。而且,國家要發展工業,必須到國外購買機器和技術,那就需要外匯。外匯從哪裏來?這就需要出口產品。什麽產品能出口創匯呢?”
“所以,如果在國情允許的情況下,我想成為一個企業的話語者,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生產出能出口創匯的產品,能為沒有工作的人提供就業崗位,也想用創造出來的利潤去幫助山區那些想讀書卻因家貧而不得不輟學的孩子。”
盛河川凝視著盛景,目光變得無比的柔和與慈祥。
別人搞私營經濟,是想賺錢給自己和家人享受。而他家盛景,心裏想著的是國家與窮人。哪怕是為了她這顆難得的赤誠之心,他也要大力支持。
他道:“爺爺支持你。隻要國家允許,你就大膽地去做。”
盛景笑了,笑容很甜:“謝謝爺爺。”
她特別慶幸,能遇到盛河川這樣開明睿智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