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不求回報,他也得對自己親生兒子好。
……
盛景從槐花胡同出來,沒有回城西去,而是去了李家莊。
隔段時間她都會去一趟李家莊。
因為宅子離村裏遠,她一個人住不安全,她向來不在這裏過夜,隻是過來看看她的金子還在不在,借口就是摘李建設托李先進在宅子裏給她種的菜。
因為宅子就在路邊村口,她有時候來沒遇到人,村裏人都不知道她來過。可今天一進村她就遇到了走親戚的一家人。
等她進了宅子看了埋金子的地方,發現半壓在土裏的兩片樹葉和一根樹枝仍保持原樣,那個角落也沒有翻動過的痕跡,便去了菜地摘菜。
她剛摘完菜,就聽大門被拍響,李柱生蒼老的聲音在門外響起:“小景,是小景回來了嗎?”
第117章
◎瓜子賣得咋樣了?◎
盛景過去開門, 就看到除了李柱生外,李鳴放也站在那裏。
她趕緊請了他們進屋。
李建設對盛景發自內心的感激, 所以托他爸在這院子裏種菜, 他自己周末回來也會打理菜園子,並把這院子的每一間屋子都打掃一遍,所以堂屋還算幹淨。
就是想要熱水泡茶就沒辦法了, 得先去井裏打水,再到廚房點火現燒,沒有二三十分鍾都喝不到水。
“不用客氣, 我又不是沒水喝。”李柱生擺手, 將手掌壓了壓,“你坐下,我問你點事兒。”
盛景便老實坐下。
“我其實一直想問問你爺爺, 現在政策怎麽樣。隻是你爺爺事忙。我聽建設說, 你自己都難見到他。我去十次怕是都不一定能遇到。”
李柱生看向盛景:“你是大學生,還是學經濟的。你爺爺,或是你們老師,有沒有說過現在國家政策怎麽樣,有沒有變化。”
“我平時也看報,報紙上爭來爭去,說要搞活經濟;前段時間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也提到要搞活經濟。但我怎麽看都隻跟企業有關, 好像沒咱老農民的事兒。”
說起這話,李柱生就滿臉鬱悶。
“你也知道,村裏有那些憊懶貨,天天就想著怎麽偷奸耍滑, 我就算是三頭六臂也看顧不過來。拿的差不多的工分, 別人偷懶, 自己累死累活,是個人都不幹,再老實,他也有磨洋工的時候。所以生產隊的勞動效率整體都不高。”
李柱生忍不住掏出別在腰上的煙杆子:“不光是我們生產隊是這樣,其他的也一樣。”
他看向盛景:“可國家城市人口那麽多,就靠著我們農村種地養活。要是農村人都這樣,種的糧食哪裏夠得上全國人民吃?老漢我想著這個事兒,晚上都睡不著覺。”
“您放心,這股改革的春風很快就會吹到農村了。”盛景給他吃顆定心丸。
說完,她看了李鳴放一眼。
李柱生是個老人精,知道什麽話該說,什麽話不該說。盛景打算給他透露點消息。可李鳴放她就不放心了,他可不是嘴緊且安份的主兒。
她這消息來自後世。但傳出去,人們隻會覺得是盛河川透露的。李鳴放到外麵亂說,再歪曲一下意思,引起騷動和混亂,盛河川可是要犯大錯誤的。
李柱生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他這個孫子,成天不著家。今天一聽是盛景回來了,他非得要跟著過來。也不知道想找什麽歪主意。
他道:“鳴放,你去我們家菜園子摘點菜,一會兒給盛景帶回去。”
“不用不用。”盛景連忙擺手,指著外麵道,“您看,外麵一大片菜呢,我爺爺常年不在家,我也不怎麽在家,我城西那裏也有院子,也種著菜,我舅舅非得在這院裏種菜給我,這些菜摘回去我們也吃不完,白放著浪費了。”
李柱生就道:“那就去打水把菜地給澆一澆。要是菜地缺肥,就淋點肥,別老在這兒杵著。”
他話說得這麽明白,李鳴放就知道老爺子這是想把自己差走,不讓他聽兩人談話。
李鳴放對爺爺說的這些也沒興趣。他答應了一聲,出去打水淋菜。
李柱生這才看向盛景,並向她保證:“你放心,你說話,出你的嘴,進我的耳,其他任何人我都不說。”
盛景點點頭,道:“現在消息還沒傳出來,但我知道有個地方的農民,簽了生死狀,把土地分到各家各戶手裏了。”
李柱生瞪圓了眼,滿臉震驚:“啥?”他哆嗦著嘴唇,“這、這……這不是犯大錯誤嗎?”
盛景歎了口氣:“這也是沒辦法。您做大隊長多年,您應該知道,人們給生產隊幹活,和給自己幹活是完全不一樣的。一樣的田地,要是分到個人頭上,畝產翻一番都不止。”
這話,李柱生簡直不能更讚同!
但他仍不敢置信:“那上頭不追究大隊長的責任?”
“您今天來,不就是擔憂土地上產的糧食不多,生怕全國人民餓肚子嗎?領導們自然也想到了這個問題。隻是現在還在研究,對這事還沒有定論。或許,往後全國都會采用這樣的方式,就是土地仍歸國家所有,不讓自由買賣。但會采用承包責任製,分田到戶,多勞多得。”
李柱生沉默良久,終於點了點頭,臉上露出笑容:“這方法確實好,土地的性質沒變,卻能更好的激勵大家勤快起來。”
他吐了口氣,眼裏露出希冀的光:“要是真能這樣,那該多好啊!”
“另外,國家正在搞活經濟,”盛景又道,“市場經濟的搞活,意味著大家地裏種的東西能自由買賣。您要是不想冒險,那可以先打個擦邊球,讓大家開荒種葵瓜子。對外就說是集體的。”
李柱生今天來,就是因為葵瓜子。
去年有人種葵瓜子,賣了一些錢。今年就想種更多。他們打算偷偷地在荒地上種。田頭村、瓦崗村和下山村就是這麽做的。
擔心李柱生要抓典型,大家就拿話試探他,說哪個村哪個村怎麽樣,希望李柱生對這事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知道那三個村今年賣了許多葵瓜子,李柱生去打聽過,自然知道內情。他也希望村民的日子能好過些。
所以聽到這話,李柱生仿佛吃了一顆定心丸,終於拿定了主意。
“那你明年還收瓜子嗎?”他又問。
盛景點頭:“收的。”
“好,那我讓他們種,到時候賣給你。”李柱生把煙杆點燃,美滋滋地吸了一口煙。
盛景又道:“你還可以讓每家每戶多養雞養鴨。”
李柱生點點頭:“這方麵已經放鬆了。”
他知道盛景收雞蛋後,心裏就琢磨著國家是不是放鬆了這方麵的政策,村裏有些人家多養雞他就沒管。大家一看,紛紛開始孵小雞。
兩人又說了一些這方麵的事情,就聽外麵李鳴放喊道:“爺爺,我把菜地都澆完了。”
李柱生道:“那你進來吧。”
等孫子進門,他道:“你有什麽要問的趕緊問,一會兒小景還得回去。”
李鳴放撓了一下頭,問道:“盛景,瓜子賣得咋樣了?”
盛景挑眉:“我哥沒跟你說?”
說過這個李鳴放就表情憤憤:“我問他了。他老跟我打馬虎眼兒,說還在賣,具體情況他不清楚。”
盛景笑了笑道:“確實還在賣。這不快過年了嗎?大家都買瓜子備著,這段時間賣得挺好。正月裏應該就賣得差不多了。”
這自然不是實話。
如果沒有邵海峰的合作,她可能會收著點,留些貨到年關,漲點價賣。但跟邵海峰合作,有了瓜子貨源,她就沒再收著,能賣多少賣多少。
所以上個月那批瓜子就賣光了,純賺兩千六百多塊錢。
賣完後她就叫李建設去分賬。
雖然她後來又投了兩千多塊錢進去,但那是她私自做的決定,能得到耿平和曾奇這些幫手,是她最大的收獲。幾百上千塊,她也沒太放在眼裏,所以打算按原來的比例來分錢。
結果李建設死活不同意,隻拿了該得的那份錢,多餘的一分錢都不要。
這件事,盛景也沒叮囑李建設要瞞著李鳴放。
沒想到他口風緊,竟然一個字都沒跟李鳴放說。
李鳴放吃驚不已:“你真賣得差不多了?你到底收了多少瓜子?”
他當初幫收瓜子,是看過李建設手裏的賬的。經他倆的手收上來的瓜子就有兩萬多斤。當時盛景還隻收不賣,花的錢海了去了。
李鳴放一度覺得盛景這是有錢燒得慌,大概在大學裏學了點什麽理論,就拿這錢來試手,其實根本不懂得做生意。
十月後沒瓜子收了,盛景才往外賣瓜子。但李鳴放當時跟其他兄弟倒騰生意,還時不時得回隊裏出個工,也沒空注意盛景這買賣。
在他看來,盛景和李建設都忙著上學,哪有空賣瓜子?怕是那些瓜子還堆在這處宅子裏。
他今天硬是要跟著李柱生過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想從盛景手裏拿個一兩百斤瓜子去炒,趁著年關賣出去,掙上一筆錢之餘,也賣盛景一個人情——盛景多少錢收的,他原價買過來,不讓盛景虧錢,就是很有良心了。
如果賣得好,他還會發動他那些兄弟也拿去炒來賣。
沒想到盛景說,她賣得差不多了。
“三四萬斤。”盛景道。
“都賣光了?”
“差不多了。”
李鳴放來之前是算過一筆賬的。
他瞪大了眼睛:“那你們豈不是掙了一千塊錢?”
“沒那麽多。我跟我哥都沒空,是請人炒的瓜子和賣的瓜子,賺的錢要跟那些人分的。我和我哥統共就掙了五百多塊錢。”盛景的話真真假假。
她知道李鳴放是個心思靈活的。一旦他知道炒瓜子賣能賺大錢,明年肯定要成為她的競爭者。
但今年收了多少瓜子,至少城西這一片,李鳴放心裏是有數的。她想瞞也瞞不住,隻能說個他知道的數。
至於競爭,這會兒能一口氣拿出兩三千塊錢來收瓜子的人極少。就算有,也不一定看得上瓜子這種薄利多銷的生意。
李鳴放要做瓜子生意,也不過是小打小鬧,翻不起多大的浪花。
第118章
◎外交部傳來好消息,說找到盛茹慧了◎
“五、五百多塊?”李鳴放說話都結巴了。
他每個月累死累活, 提心吊膽,最多掙個二三十塊錢, 有時候十來塊, 半年下來掙了一百一十四塊八毛,他覺得自己已特別能幹了。
要知道他們家人到年底算工分分錢,也就隻能拿到這個數。城裏好些工人掙的還不如他多。
可盛景和李建設沒做多少事, 袖著手就能掙上五百塊錢,這錢賺的也太容易了吧?
盛景苦笑,跟他賣怪:“我厚著臉皮跟我爺爺要了一千塊錢, 自己的錢也全都投了進去, 之後又到處找能信得過且勤快能幹的人來幫我炒瓜子,賣瓜子。火候掌握得不好,這鍋焦了, 那鍋沒熟, 光是讓他們熟練炒瓜子就花了不少時間。”
……
盛景從槐花胡同出來,沒有回城西去,而是去了李家莊。
隔段時間她都會去一趟李家莊。
因為宅子離村裏遠,她一個人住不安全,她向來不在這裏過夜,隻是過來看看她的金子還在不在,借口就是摘李建設托李先進在宅子裏給她種的菜。
因為宅子就在路邊村口,她有時候來沒遇到人,村裏人都不知道她來過。可今天一進村她就遇到了走親戚的一家人。
等她進了宅子看了埋金子的地方,發現半壓在土裏的兩片樹葉和一根樹枝仍保持原樣,那個角落也沒有翻動過的痕跡,便去了菜地摘菜。
她剛摘完菜,就聽大門被拍響,李柱生蒼老的聲音在門外響起:“小景,是小景回來了嗎?”
第117章
◎瓜子賣得咋樣了?◎
盛景過去開門, 就看到除了李柱生外,李鳴放也站在那裏。
她趕緊請了他們進屋。
李建設對盛景發自內心的感激, 所以托他爸在這院子裏種菜, 他自己周末回來也會打理菜園子,並把這院子的每一間屋子都打掃一遍,所以堂屋還算幹淨。
就是想要熱水泡茶就沒辦法了, 得先去井裏打水,再到廚房點火現燒,沒有二三十分鍾都喝不到水。
“不用客氣, 我又不是沒水喝。”李柱生擺手, 將手掌壓了壓,“你坐下,我問你點事兒。”
盛景便老實坐下。
“我其實一直想問問你爺爺, 現在政策怎麽樣。隻是你爺爺事忙。我聽建設說, 你自己都難見到他。我去十次怕是都不一定能遇到。”
李柱生看向盛景:“你是大學生,還是學經濟的。你爺爺,或是你們老師,有沒有說過現在國家政策怎麽樣,有沒有變化。”
“我平時也看報,報紙上爭來爭去,說要搞活經濟;前段時間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也提到要搞活經濟。但我怎麽看都隻跟企業有關, 好像沒咱老農民的事兒。”
說起這話,李柱生就滿臉鬱悶。
“你也知道,村裏有那些憊懶貨,天天就想著怎麽偷奸耍滑, 我就算是三頭六臂也看顧不過來。拿的差不多的工分, 別人偷懶, 自己累死累活,是個人都不幹,再老實,他也有磨洋工的時候。所以生產隊的勞動效率整體都不高。”
李柱生忍不住掏出別在腰上的煙杆子:“不光是我們生產隊是這樣,其他的也一樣。”
他看向盛景:“可國家城市人口那麽多,就靠著我們農村種地養活。要是農村人都這樣,種的糧食哪裏夠得上全國人民吃?老漢我想著這個事兒,晚上都睡不著覺。”
“您放心,這股改革的春風很快就會吹到農村了。”盛景給他吃顆定心丸。
說完,她看了李鳴放一眼。
李柱生是個老人精,知道什麽話該說,什麽話不該說。盛景打算給他透露點消息。可李鳴放她就不放心了,他可不是嘴緊且安份的主兒。
她這消息來自後世。但傳出去,人們隻會覺得是盛河川透露的。李鳴放到外麵亂說,再歪曲一下意思,引起騷動和混亂,盛河川可是要犯大錯誤的。
李柱生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他這個孫子,成天不著家。今天一聽是盛景回來了,他非得要跟著過來。也不知道想找什麽歪主意。
他道:“鳴放,你去我們家菜園子摘點菜,一會兒給盛景帶回去。”
“不用不用。”盛景連忙擺手,指著外麵道,“您看,外麵一大片菜呢,我爺爺常年不在家,我也不怎麽在家,我城西那裏也有院子,也種著菜,我舅舅非得在這院裏種菜給我,這些菜摘回去我們也吃不完,白放著浪費了。”
李柱生就道:“那就去打水把菜地給澆一澆。要是菜地缺肥,就淋點肥,別老在這兒杵著。”
他話說得這麽明白,李鳴放就知道老爺子這是想把自己差走,不讓他聽兩人談話。
李鳴放對爺爺說的這些也沒興趣。他答應了一聲,出去打水淋菜。
李柱生這才看向盛景,並向她保證:“你放心,你說話,出你的嘴,進我的耳,其他任何人我都不說。”
盛景點點頭,道:“現在消息還沒傳出來,但我知道有個地方的農民,簽了生死狀,把土地分到各家各戶手裏了。”
李柱生瞪圓了眼,滿臉震驚:“啥?”他哆嗦著嘴唇,“這、這……這不是犯大錯誤嗎?”
盛景歎了口氣:“這也是沒辦法。您做大隊長多年,您應該知道,人們給生產隊幹活,和給自己幹活是完全不一樣的。一樣的田地,要是分到個人頭上,畝產翻一番都不止。”
這話,李柱生簡直不能更讚同!
但他仍不敢置信:“那上頭不追究大隊長的責任?”
“您今天來,不就是擔憂土地上產的糧食不多,生怕全國人民餓肚子嗎?領導們自然也想到了這個問題。隻是現在還在研究,對這事還沒有定論。或許,往後全國都會采用這樣的方式,就是土地仍歸國家所有,不讓自由買賣。但會采用承包責任製,分田到戶,多勞多得。”
李柱生沉默良久,終於點了點頭,臉上露出笑容:“這方法確實好,土地的性質沒變,卻能更好的激勵大家勤快起來。”
他吐了口氣,眼裏露出希冀的光:“要是真能這樣,那該多好啊!”
“另外,國家正在搞活經濟,”盛景又道,“市場經濟的搞活,意味著大家地裏種的東西能自由買賣。您要是不想冒險,那可以先打個擦邊球,讓大家開荒種葵瓜子。對外就說是集體的。”
李柱生今天來,就是因為葵瓜子。
去年有人種葵瓜子,賣了一些錢。今年就想種更多。他們打算偷偷地在荒地上種。田頭村、瓦崗村和下山村就是這麽做的。
擔心李柱生要抓典型,大家就拿話試探他,說哪個村哪個村怎麽樣,希望李柱生對這事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知道那三個村今年賣了許多葵瓜子,李柱生去打聽過,自然知道內情。他也希望村民的日子能好過些。
所以聽到這話,李柱生仿佛吃了一顆定心丸,終於拿定了主意。
“那你明年還收瓜子嗎?”他又問。
盛景點頭:“收的。”
“好,那我讓他們種,到時候賣給你。”李柱生把煙杆點燃,美滋滋地吸了一口煙。
盛景又道:“你還可以讓每家每戶多養雞養鴨。”
李柱生點點頭:“這方麵已經放鬆了。”
他知道盛景收雞蛋後,心裏就琢磨著國家是不是放鬆了這方麵的政策,村裏有些人家多養雞他就沒管。大家一看,紛紛開始孵小雞。
兩人又說了一些這方麵的事情,就聽外麵李鳴放喊道:“爺爺,我把菜地都澆完了。”
李柱生道:“那你進來吧。”
等孫子進門,他道:“你有什麽要問的趕緊問,一會兒小景還得回去。”
李鳴放撓了一下頭,問道:“盛景,瓜子賣得咋樣了?”
盛景挑眉:“我哥沒跟你說?”
說過這個李鳴放就表情憤憤:“我問他了。他老跟我打馬虎眼兒,說還在賣,具體情況他不清楚。”
盛景笑了笑道:“確實還在賣。這不快過年了嗎?大家都買瓜子備著,這段時間賣得挺好。正月裏應該就賣得差不多了。”
這自然不是實話。
如果沒有邵海峰的合作,她可能會收著點,留些貨到年關,漲點價賣。但跟邵海峰合作,有了瓜子貨源,她就沒再收著,能賣多少賣多少。
所以上個月那批瓜子就賣光了,純賺兩千六百多塊錢。
賣完後她就叫李建設去分賬。
雖然她後來又投了兩千多塊錢進去,但那是她私自做的決定,能得到耿平和曾奇這些幫手,是她最大的收獲。幾百上千塊,她也沒太放在眼裏,所以打算按原來的比例來分錢。
結果李建設死活不同意,隻拿了該得的那份錢,多餘的一分錢都不要。
這件事,盛景也沒叮囑李建設要瞞著李鳴放。
沒想到他口風緊,竟然一個字都沒跟李鳴放說。
李鳴放吃驚不已:“你真賣得差不多了?你到底收了多少瓜子?”
他當初幫收瓜子,是看過李建設手裏的賬的。經他倆的手收上來的瓜子就有兩萬多斤。當時盛景還隻收不賣,花的錢海了去了。
李鳴放一度覺得盛景這是有錢燒得慌,大概在大學裏學了點什麽理論,就拿這錢來試手,其實根本不懂得做生意。
十月後沒瓜子收了,盛景才往外賣瓜子。但李鳴放當時跟其他兄弟倒騰生意,還時不時得回隊裏出個工,也沒空注意盛景這買賣。
在他看來,盛景和李建設都忙著上學,哪有空賣瓜子?怕是那些瓜子還堆在這處宅子裏。
他今天硬是要跟著李柱生過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想從盛景手裏拿個一兩百斤瓜子去炒,趁著年關賣出去,掙上一筆錢之餘,也賣盛景一個人情——盛景多少錢收的,他原價買過來,不讓盛景虧錢,就是很有良心了。
如果賣得好,他還會發動他那些兄弟也拿去炒來賣。
沒想到盛景說,她賣得差不多了。
“三四萬斤。”盛景道。
“都賣光了?”
“差不多了。”
李鳴放來之前是算過一筆賬的。
他瞪大了眼睛:“那你們豈不是掙了一千塊錢?”
“沒那麽多。我跟我哥都沒空,是請人炒的瓜子和賣的瓜子,賺的錢要跟那些人分的。我和我哥統共就掙了五百多塊錢。”盛景的話真真假假。
她知道李鳴放是個心思靈活的。一旦他知道炒瓜子賣能賺大錢,明年肯定要成為她的競爭者。
但今年收了多少瓜子,至少城西這一片,李鳴放心裏是有數的。她想瞞也瞞不住,隻能說個他知道的數。
至於競爭,這會兒能一口氣拿出兩三千塊錢來收瓜子的人極少。就算有,也不一定看得上瓜子這種薄利多銷的生意。
李鳴放要做瓜子生意,也不過是小打小鬧,翻不起多大的浪花。
第118章
◎外交部傳來好消息,說找到盛茹慧了◎
“五、五百多塊?”李鳴放說話都結巴了。
他每個月累死累活, 提心吊膽,最多掙個二三十塊錢, 有時候十來塊, 半年下來掙了一百一十四塊八毛,他覺得自己已特別能幹了。
要知道他們家人到年底算工分分錢,也就隻能拿到這個數。城裏好些工人掙的還不如他多。
可盛景和李建設沒做多少事, 袖著手就能掙上五百塊錢,這錢賺的也太容易了吧?
盛景苦笑,跟他賣怪:“我厚著臉皮跟我爺爺要了一千塊錢, 自己的錢也全都投了進去, 之後又到處找能信得過且勤快能幹的人來幫我炒瓜子,賣瓜子。火候掌握得不好,這鍋焦了, 那鍋沒熟, 光是讓他們熟練炒瓜子就花了不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