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你的傷還未好呢,大夫叮囑你多休息啊。”
寧棲遲搖首,“該回去了。”
*
馬車伴著數千禁軍入了京,大街兩道的人看的嘖嘖稱奇,小輩們倒覺十分風光,連連探頭。
不知是不是遭遇搓磨,薑予一路狀態都不是很好,掀開簾子,外邊的小將道:“大人吩咐,您不必去刑部對峙,直接改道回侯府。”
“那陳清允……”
“陳姑娘自有陳家接應。”小將似乎想起什麽,從腰間摸出一塊玉玨,“大人讓我給您,之後我會護送您回府。”
是雀令,她將這個塞入陳清允的手中後便沒有再要回,本以為寧棲遲會直接帶走,這雀令非同小可,為何還要給她。
可小將一直舉在手中,大有她不收就不退後的架勢,猶豫再三,她還是將其接了過來。
車簾垂下,她輕歎了口氣。
人流走動,不到片刻這消息便傳滿了汴京,定王身死同午驛的事早幾日便已經傳遍大街小巷,如今整個朝堂都等著這事蓋棺定論,更不要說牽連此事的寧棲遲。
他目送馬車朝著寧家使去,這才調轉馬匹朝著皇宮的方向去,王謙雲早已等了他許久,見他時兩眼放光的跟了上來。
“子念,你到底是怎麽做事的?”他顯然憋著氣,“私調便罷了,你尋個由頭洗清便是,聖上還會怪及這等小事麽?”
“你為何要上折子言那日你是為了妻子才私自離隊不肯入京,你瘋了嗎?”
定王死便死了,若那叛軍所說為實,陛下也犯不著認為定王的命比寧棲遲還要金貴,更何況定王本就抗旨沒有去封地,寧棲遲抓他簡直是天降正義,更何況還有那據說的叛軍,滿地的理由給他搪塞,他偏偏選了最駭人聽聞的。
現如今朝堂上那些本就心裏有氣的文官罵他的話都能寫成十摞文章了,好在寧棲遲前官居禦史台,不然撞柱子的死諫何止一二?
寧棲遲側目看他一眼,“本意如此。”
王謙雲哽咽片刻,才複雜道:“可是,朝上……陛下也不會就這樣由著你的。”
這是國事,若是功過相抵他肯認錯,大不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陛下肯定是向著寧棲遲的,可他偏偏不認這份功勞,這堵不住悠悠眾口。
寧棲遲輕夾馬腹,“走吧。”
王謙雲怔了半晌,才驅馬跟上,“你有對策了?”
寧棲遲清冽的聲音散在空中,叫他目瞪口呆。
“認罪。”
*
這事薑予是第二日知道的,她養著傷歇了半日,還是從幾位前來關懷的夫人口中聽到的,那日朝堂腥風血雨,陛下最終抵不住朝臣的口舌,下令關他禁閉,卸了他的職。
她聽到足足驚了一刻鍾,她十分不解,寧棲遲為何要這樣做,他大可以說是為了定王亦或是追拿叛軍才拒不入京的。
這些夫人眼含笑意,“小侯爺衝冠一怒為紅顏,少夫人也是有福,經此一事可謂是感情愈深了。“
四周皆是一片讚美聲,都言兩人感情經過磨練,必然更好。
薑予忽然沉默,她好似明白了他為何要這樣做。
去歲梅宴一事讓陳清允那麽難堪,這次被擄的何止陳清允一人,若寧棲遲避重就輕,自己往後如何在京中做人?他既然敢這樣說,就說明心中有她,她也未出什麽事。
一時間,她內心複雜。
待宴席散去,她回了折枝院,近日這些事讓她覺得有些累,她總是看不透寧棲遲,他明明排斥自己的接近,又處處對她好,這又是何必。
她提筆落在紙麵上,憶起當年那張方子上的藥材,一字不差的拓寫下來,接著喚來了水畫,“去抓藥吧。”
“少夫人,這是什麽藥啊?”
薑予唔了一聲,“沒什麽,安神的罷了。”
水畫也知她一直在用一味安神香,倒也沒有奇怪,領命下去了。
薑予推開了窗門,看見門前芳菲的杏花落下,小侯爺革職也不知是好是壞,他因她這樣落入低穀,是否會怨她呢?
而且聽聞朝堂上那一日,侯爺沒有為寧棲遲說一句話,她這位公爹,又是什麽心思呢。
朝中之事她不明白,無端被卷入其中也非她所願,她向來秉持事不關己的態度,若不是賜婚,她與寧棲遲根本不會走到一塊,她像是銅鏡外的人,隻消看著便足以。
可如今,寧棲遲將小世子交予她,告訴她定王和聖上的糾葛,是為何呢?
她總覺,自己該尋寧棲遲談談。
可隔日,她便被告知,寧棲遲被陛下安置在宮中禁足,不得出宮,她再想見他也隻能被按下了。
半月後徹底結案,定王的事交給了大理寺審理,已是板上釘之事,大理寺將叛軍與其一道打入同黨,不許葬入皇陵,甚至列入叛賊遭人口誅筆伐,最後一卷草席推入亂葬崗。
*
驚蟄,這日大雨。
薑予正在房中看著賬本,一紙油紙傘從小路入了折枝院,接著在門口抖擻許久才入內。
墨青的袍子滿身落雨,他將一個牛皮紙袋塞入懷中,獻寶似的攤在她麵前,“這是何記新出爐的酥油餅兒,不知是不是冷了。”
薑予觸了觸,發覺還是熱的,忍不住笑笑,“還是熱的。”
在寧悸期待的視線下,她咬了一口,滿口的香。
“怎麽樣,好吃麽?
薑予正要點頭,水畫突然推門而入,喚道:“少夫人,不好了,夫人忽然暈倒,整個內院都亂了!”
聽聞此言,薑予猛的睜眼,半響會她放下酥餅,穿上鞋履,隻穿了一件春衫便要外去,
寧悸跟在她身後,神情也凝重了起來,撐起傘同她一道往張氏的院子去。
一路上,薑予問,“怎麽回事?”
水畫為她撐著傘,也是萬份焦急,“奴婢也不知,安嬤嬤適才來通知奴婢,隻說夫人正為花兒澆水呢,忽然暈倒在了院中。”
薑予腳步極快,她身上沾滿了雨水卻根本顧不得,隻道:“去找大夫了嗎?可通知侯爺了?”她頓了頓,又問,“小侯爺呢?”
“二夫人已經支使了人去官府尋老爺,其他的奴婢不知了。”
她們腳步極快,片刻後才到了院內,整個院子來來往往的進出,奴仆們臉上表情凝重,薑予停了腳步,心跳陡然慢了一拍。
半晌,她才走入了房內,二夫人正坐在周氏身側,連兩個姑娘都在,她們一臉的愁容。
薑予問,“伯母,大夫可來看過了?”
二夫人握著周氏的手,眼含熱淚,“適才我身邊的醫士已經瞧過了,嫂嫂這是舊疾,若是此次不能撐過,恐怕……”
她這話隨著驚雷落入耳中,薑予看著躺在床榻上的周氏,她素來骨瘦如材,皮膚病白,麵上因為衰老而生了幾分皺紋,依稀可見年輕時風華絕代。
滿屋的哭啼聲,薑予眼神顫動,她母親去世時也是如此,這麽多人等著噩夢來臨。
“我去宮裏,請太醫。”薑予麵色凝重起身,之後又道:“順道去將小侯爺帶回來。”
“你……”二夫人聽她此言,怔了半晌,片刻後擦去眼角的淚痕:“是我糊塗了,我一聽到這些話就亂了方寸,你去吧,陛下不會不見你的。”
她這話耐人尋味,薑予怔了怔,片刻後才福身離開。
寧悸陪著她到了門前,擔憂的問她,“嫂嫂,可要我陪你一道去?”
薑予搖首,“你照顧好二夫人,我很快就會回來。”
寧悸點點頭,將傘遞給了水畫。
水畫撐著傘和她出府,才見一輛馬車奔騰而來,老侯爺幾乎滾下了馬,他竟急的連和她打照麵的時間都沒有,直奔府邸而去。
薑予看著他的背影,之後踩著凳子上了馬車,她心中隱隱不安,無法疏解。
整個寧家似乎被周氏擰成在了一起,她不知寧棲遲為何與老侯爺關係不善,交談甚少,而老侯爺甚至對家事漠不關心,二夫人素日也隻同周氏交好,若是周氏不在人世,那寧家會是如何呢?
可片刻後,她又落下思緒,這些與她無幹,她也無需太過杞人憂天。
思索間馬車已到了皇城,小黃門聽了她的話,很是鄭重
,一路將話帶到了聖上麵前。
很快,薑予便收到了回應。
那小黃門道:“少夫人不必著急,已經喚人去請太醫了,小侯爺馬上就來,你隻稍等等便是了。”
薑予便等在門外,她思緒萬千,卻麵無波瀾,不知過了多久,他聽見腳步聲才抬起眼。
半月未見,寧棲遲還是原來的麵容,隻是他那張俊美的麵容此刻卻無甚氣勢,見他一眼,如落蒼雪。
薑予設想過他們見麵的場景,她想問的每一句話,從未想過他們是因為此事見麵。
她一時失神,不知該如何表現,轉眼,寧棲遲已到了眼前。
他聲音啞然,“走吧,我們回去。”
馬車上,兩人都靜默無聲,薑予有意安撫於他,“你別擔心,夫人生子骨相來硬朗,吉人自有天相,必然不會有事的。”
她知道自己說這話於事無補,可她總要做足態度。
寧棲遲垂著眼眸,不知過了多久,他突然開口道:“我母親是十七歲時嫁與我父親的,源河周氏是望族,他們亦是先帝賜婚。”
薑予望向他,也不知是不是宮裏吃食不佳,寧棲遲比先前消瘦幾分,他麵色依舊冷白,眉間的沉鬱隱約可見。
他抬起眼,看著薑予道:“當年奪嫡一事牽連甚廣,陛下非嫡出,父親是當今聖上的謀臣,亦掌握朝中權柄,母親嫁與父親後,當今聖上更是如虎添翼,為先太子不容。”
薑予細細聽著,她捏緊裙麵,沒有打斷他。
“後來有一夜宴,先太子側妃將著了火的木炭塞入了六皇子身上,栽贓聖上的母妃,也就是當今故去的太後,當時宮人竄通一詞,太後無言可辯。”
“那日,是母親陪伴了太後全宴。”寧棲遲停了停,不知醞釀著什麽,片刻後,他道:“母親便認了下來。”
薑予一驚,這樣謀害皇子的罪行周氏居然就認了下來?
難怪,今日她一說是建寧侯府夫人有疾,內宮人傳訊的如此之快,原是因為是寧家於皇家有恩。
“認罪之後,母親便被杖責了三十棍,罰跪於鵝卵石之上,那日也是大雪,她被凍壞了身子。”寧棲遲像是憶起什麽,麵上似有寒霜,“母親的頑疾,也是當年所致。”
薑予想起那個說話都要咳嗽兩聲的女子,一時心頭震顫。她忍不住問,“為何……為何婆母要這麽做?”
“因為那是聖上的母妃。”寧棲遲的聲音低啞而隱忍,“若隻是母親做的,那麽便是臣子管教不嚴,不會對聖上有太多影響,而若是太後所為,先帝不會輕饒,聖上也必定會受到厭棄。“
所以這一切,隻是因為聖上不容有錯,不然就會失去奪嫡的機會。
旁人都說,寧府受陛下器重,而為何器重,是血肉拚湊而出的。
頭一次,薑予對寧家有了不同的感受,她想起躺在床上的周氏,一時間心裏很是不適,周氏才不到四十,這些年纏綿病榻甚至很少出門,但薑予知道,周氏並非是個很安靜的人,她操心一家,也喜歡同人做客。
下了馬車,薑予一路未說話,她心中終歸有些擔憂周氏。
寧棲遲搖首,“該回去了。”
*
馬車伴著數千禁軍入了京,大街兩道的人看的嘖嘖稱奇,小輩們倒覺十分風光,連連探頭。
不知是不是遭遇搓磨,薑予一路狀態都不是很好,掀開簾子,外邊的小將道:“大人吩咐,您不必去刑部對峙,直接改道回侯府。”
“那陳清允……”
“陳姑娘自有陳家接應。”小將似乎想起什麽,從腰間摸出一塊玉玨,“大人讓我給您,之後我會護送您回府。”
是雀令,她將這個塞入陳清允的手中後便沒有再要回,本以為寧棲遲會直接帶走,這雀令非同小可,為何還要給她。
可小將一直舉在手中,大有她不收就不退後的架勢,猶豫再三,她還是將其接了過來。
車簾垂下,她輕歎了口氣。
人流走動,不到片刻這消息便傳滿了汴京,定王身死同午驛的事早幾日便已經傳遍大街小巷,如今整個朝堂都等著這事蓋棺定論,更不要說牽連此事的寧棲遲。
他目送馬車朝著寧家使去,這才調轉馬匹朝著皇宮的方向去,王謙雲早已等了他許久,見他時兩眼放光的跟了上來。
“子念,你到底是怎麽做事的?”他顯然憋著氣,“私調便罷了,你尋個由頭洗清便是,聖上還會怪及這等小事麽?”
“你為何要上折子言那日你是為了妻子才私自離隊不肯入京,你瘋了嗎?”
定王死便死了,若那叛軍所說為實,陛下也犯不著認為定王的命比寧棲遲還要金貴,更何況定王本就抗旨沒有去封地,寧棲遲抓他簡直是天降正義,更何況還有那據說的叛軍,滿地的理由給他搪塞,他偏偏選了最駭人聽聞的。
現如今朝堂上那些本就心裏有氣的文官罵他的話都能寫成十摞文章了,好在寧棲遲前官居禦史台,不然撞柱子的死諫何止一二?
寧棲遲側目看他一眼,“本意如此。”
王謙雲哽咽片刻,才複雜道:“可是,朝上……陛下也不會就這樣由著你的。”
這是國事,若是功過相抵他肯認錯,大不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陛下肯定是向著寧棲遲的,可他偏偏不認這份功勞,這堵不住悠悠眾口。
寧棲遲輕夾馬腹,“走吧。”
王謙雲怔了半晌,才驅馬跟上,“你有對策了?”
寧棲遲清冽的聲音散在空中,叫他目瞪口呆。
“認罪。”
*
這事薑予是第二日知道的,她養著傷歇了半日,還是從幾位前來關懷的夫人口中聽到的,那日朝堂腥風血雨,陛下最終抵不住朝臣的口舌,下令關他禁閉,卸了他的職。
她聽到足足驚了一刻鍾,她十分不解,寧棲遲為何要這樣做,他大可以說是為了定王亦或是追拿叛軍才拒不入京的。
這些夫人眼含笑意,“小侯爺衝冠一怒為紅顏,少夫人也是有福,經此一事可謂是感情愈深了。“
四周皆是一片讚美聲,都言兩人感情經過磨練,必然更好。
薑予忽然沉默,她好似明白了他為何要這樣做。
去歲梅宴一事讓陳清允那麽難堪,這次被擄的何止陳清允一人,若寧棲遲避重就輕,自己往後如何在京中做人?他既然敢這樣說,就說明心中有她,她也未出什麽事。
一時間,她內心複雜。
待宴席散去,她回了折枝院,近日這些事讓她覺得有些累,她總是看不透寧棲遲,他明明排斥自己的接近,又處處對她好,這又是何必。
她提筆落在紙麵上,憶起當年那張方子上的藥材,一字不差的拓寫下來,接著喚來了水畫,“去抓藥吧。”
“少夫人,這是什麽藥啊?”
薑予唔了一聲,“沒什麽,安神的罷了。”
水畫也知她一直在用一味安神香,倒也沒有奇怪,領命下去了。
薑予推開了窗門,看見門前芳菲的杏花落下,小侯爺革職也不知是好是壞,他因她這樣落入低穀,是否會怨她呢?
而且聽聞朝堂上那一日,侯爺沒有為寧棲遲說一句話,她這位公爹,又是什麽心思呢。
朝中之事她不明白,無端被卷入其中也非她所願,她向來秉持事不關己的態度,若不是賜婚,她與寧棲遲根本不會走到一塊,她像是銅鏡外的人,隻消看著便足以。
可如今,寧棲遲將小世子交予她,告訴她定王和聖上的糾葛,是為何呢?
她總覺,自己該尋寧棲遲談談。
可隔日,她便被告知,寧棲遲被陛下安置在宮中禁足,不得出宮,她再想見他也隻能被按下了。
半月後徹底結案,定王的事交給了大理寺審理,已是板上釘之事,大理寺將叛軍與其一道打入同黨,不許葬入皇陵,甚至列入叛賊遭人口誅筆伐,最後一卷草席推入亂葬崗。
*
驚蟄,這日大雨。
薑予正在房中看著賬本,一紙油紙傘從小路入了折枝院,接著在門口抖擻許久才入內。
墨青的袍子滿身落雨,他將一個牛皮紙袋塞入懷中,獻寶似的攤在她麵前,“這是何記新出爐的酥油餅兒,不知是不是冷了。”
薑予觸了觸,發覺還是熱的,忍不住笑笑,“還是熱的。”
在寧悸期待的視線下,她咬了一口,滿口的香。
“怎麽樣,好吃麽?
薑予正要點頭,水畫突然推門而入,喚道:“少夫人,不好了,夫人忽然暈倒,整個內院都亂了!”
聽聞此言,薑予猛的睜眼,半響會她放下酥餅,穿上鞋履,隻穿了一件春衫便要外去,
寧悸跟在她身後,神情也凝重了起來,撐起傘同她一道往張氏的院子去。
一路上,薑予問,“怎麽回事?”
水畫為她撐著傘,也是萬份焦急,“奴婢也不知,安嬤嬤適才來通知奴婢,隻說夫人正為花兒澆水呢,忽然暈倒在了院中。”
薑予腳步極快,她身上沾滿了雨水卻根本顧不得,隻道:“去找大夫了嗎?可通知侯爺了?”她頓了頓,又問,“小侯爺呢?”
“二夫人已經支使了人去官府尋老爺,其他的奴婢不知了。”
她們腳步極快,片刻後才到了院內,整個院子來來往往的進出,奴仆們臉上表情凝重,薑予停了腳步,心跳陡然慢了一拍。
半晌,她才走入了房內,二夫人正坐在周氏身側,連兩個姑娘都在,她們一臉的愁容。
薑予問,“伯母,大夫可來看過了?”
二夫人握著周氏的手,眼含熱淚,“適才我身邊的醫士已經瞧過了,嫂嫂這是舊疾,若是此次不能撐過,恐怕……”
她這話隨著驚雷落入耳中,薑予看著躺在床榻上的周氏,她素來骨瘦如材,皮膚病白,麵上因為衰老而生了幾分皺紋,依稀可見年輕時風華絕代。
滿屋的哭啼聲,薑予眼神顫動,她母親去世時也是如此,這麽多人等著噩夢來臨。
“我去宮裏,請太醫。”薑予麵色凝重起身,之後又道:“順道去將小侯爺帶回來。”
“你……”二夫人聽她此言,怔了半晌,片刻後擦去眼角的淚痕:“是我糊塗了,我一聽到這些話就亂了方寸,你去吧,陛下不會不見你的。”
她這話耐人尋味,薑予怔了怔,片刻後才福身離開。
寧悸陪著她到了門前,擔憂的問她,“嫂嫂,可要我陪你一道去?”
薑予搖首,“你照顧好二夫人,我很快就會回來。”
寧悸點點頭,將傘遞給了水畫。
水畫撐著傘和她出府,才見一輛馬車奔騰而來,老侯爺幾乎滾下了馬,他竟急的連和她打照麵的時間都沒有,直奔府邸而去。
薑予看著他的背影,之後踩著凳子上了馬車,她心中隱隱不安,無法疏解。
整個寧家似乎被周氏擰成在了一起,她不知寧棲遲為何與老侯爺關係不善,交談甚少,而老侯爺甚至對家事漠不關心,二夫人素日也隻同周氏交好,若是周氏不在人世,那寧家會是如何呢?
可片刻後,她又落下思緒,這些與她無幹,她也無需太過杞人憂天。
思索間馬車已到了皇城,小黃門聽了她的話,很是鄭重
,一路將話帶到了聖上麵前。
很快,薑予便收到了回應。
那小黃門道:“少夫人不必著急,已經喚人去請太醫了,小侯爺馬上就來,你隻稍等等便是了。”
薑予便等在門外,她思緒萬千,卻麵無波瀾,不知過了多久,他聽見腳步聲才抬起眼。
半月未見,寧棲遲還是原來的麵容,隻是他那張俊美的麵容此刻卻無甚氣勢,見他一眼,如落蒼雪。
薑予設想過他們見麵的場景,她想問的每一句話,從未想過他們是因為此事見麵。
她一時失神,不知該如何表現,轉眼,寧棲遲已到了眼前。
他聲音啞然,“走吧,我們回去。”
馬車上,兩人都靜默無聲,薑予有意安撫於他,“你別擔心,夫人生子骨相來硬朗,吉人自有天相,必然不會有事的。”
她知道自己說這話於事無補,可她總要做足態度。
寧棲遲垂著眼眸,不知過了多久,他突然開口道:“我母親是十七歲時嫁與我父親的,源河周氏是望族,他們亦是先帝賜婚。”
薑予望向他,也不知是不是宮裏吃食不佳,寧棲遲比先前消瘦幾分,他麵色依舊冷白,眉間的沉鬱隱約可見。
他抬起眼,看著薑予道:“當年奪嫡一事牽連甚廣,陛下非嫡出,父親是當今聖上的謀臣,亦掌握朝中權柄,母親嫁與父親後,當今聖上更是如虎添翼,為先太子不容。”
薑予細細聽著,她捏緊裙麵,沒有打斷他。
“後來有一夜宴,先太子側妃將著了火的木炭塞入了六皇子身上,栽贓聖上的母妃,也就是當今故去的太後,當時宮人竄通一詞,太後無言可辯。”
“那日,是母親陪伴了太後全宴。”寧棲遲停了停,不知醞釀著什麽,片刻後,他道:“母親便認了下來。”
薑予一驚,這樣謀害皇子的罪行周氏居然就認了下來?
難怪,今日她一說是建寧侯府夫人有疾,內宮人傳訊的如此之快,原是因為是寧家於皇家有恩。
“認罪之後,母親便被杖責了三十棍,罰跪於鵝卵石之上,那日也是大雪,她被凍壞了身子。”寧棲遲像是憶起什麽,麵上似有寒霜,“母親的頑疾,也是當年所致。”
薑予想起那個說話都要咳嗽兩聲的女子,一時心頭震顫。她忍不住問,“為何……為何婆母要這麽做?”
“因為那是聖上的母妃。”寧棲遲的聲音低啞而隱忍,“若隻是母親做的,那麽便是臣子管教不嚴,不會對聖上有太多影響,而若是太後所為,先帝不會輕饒,聖上也必定會受到厭棄。“
所以這一切,隻是因為聖上不容有錯,不然就會失去奪嫡的機會。
旁人都說,寧府受陛下器重,而為何器重,是血肉拚湊而出的。
頭一次,薑予對寧家有了不同的感受,她想起躺在床上的周氏,一時間心裏很是不適,周氏才不到四十,這些年纏綿病榻甚至很少出門,但薑予知道,周氏並非是個很安靜的人,她操心一家,也喜歡同人做客。
下了馬車,薑予一路未說話,她心中終歸有些擔憂周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