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節
重生在夫君登基前/碎金 作者:袖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葉家堡大門敞開,三郎四郎十裏相迎。
“三兄。”葉碎金提韁上前,細細打量,點了點頭,“你看著精神了。”
三郎詫異地看了她一眼。兄妹對視片刻,三郎點了點頭。
葉碎金欣慰笑笑。
其實也不是不可以年前就讓家裏人都過去比陽的。
但葉碎金從三郎身上開始反省自己——太急了。
她用她二十年磨煉的鐵硬心腸去強壓著兄弟們成長,忽視了他們年輕內心的承受能力。
三郎是長兄,他做的最多,承受的最多。
他又從來不說。
前世今生都不說。他便是這樣的性子。
他做哥哥的,堅持認為自己就該替妹妹扛著。
第64章 敗壞
趙景文思考了很久, 還是認為現在還不能回葉家堡。
若人被扣下怎麽辦?兵被扣下怎麽辦?
道一句“夫妻不該分離太久”,就能輕輕巧巧地解了他的兵權,把他困在葉府裏。
那不行。
這世間比求而不得更讓人難受的, 是已得到又失去。
嚐過獨自做主的滋味, 嚐過手中有兵的滋味, 怎還能低眉順眼地退回去隻作一個枕邊人。
但怎麽才能不回去?
即便是說要駐守河口鎮這塊飛地,也不是非得三個人都留下,也不是所有兵都必須留下。
怎麽說都牽強。
然而趙景文想不到的是, 前世,他有葉碎金的支持, 今生, 他依然有葉碎金的支持。
葉碎金的令兵及時地找來了,將葉碎金的手書遞送到了他手上。
趙景文看完,差點要控製不住眉飛色舞。
他把項達和葉滿倉喚來,大方地把葉碎金的手書給他們觀看:“娘子讓我們坐穩此處, 待她騰出手來,打通鄧州與這邊, 到時候這裏與穰縣就連成一片,擴成鄧州的領土。”
他道:“這是我們共同的功勞。你兩個, 不必擔心以後。”
實際上葉碎金的手書裏根本沒有提及項達和葉滿倉。她手書的內容簡單且清晰。
但趙景文就能把它作出完全不一樣的詮釋:“娘子果然支持我在外麵做事。”
他嘴角含笑,眼睛有光,挺拔如玉樹, 英武不凡。
項達和葉滿倉都忽視了手書裏清晰簡單的信息, 選擇了相信趙景文的解讀。
他二人笑道:“大人主人自然是心疼郎君的。”
又圍著令兵問家裏的情況:“……上次回來的人說, 仿佛往唐州去了?”
如今家裏, 收了唐州, 地盤擴大了一倍, 葉碎金一人執掌兩州。她的威望在二州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令兵是得到過特別的囑咐的。
不需要知道為什麽,隻要遵照主人的命令行事就行了。
他低眉順眼地答道:“是,主人一直帶著郎君們剿匪練兵來著。”
至於剿匪練兵的成果有多大,全不提。
剿匪練兵聽在耳朵裏的重點就是“練兵”,畢竟七月葉家堡才開始募兵。如今也就才幾個月的時間。
項達甚至還笑道:“以大人之能,必將新兵訓練得十分好了。”
三人自然想不到他們不在葉家堡的這短短幾個月,家裏的變化翻天覆地。
既想不到,那看眼前,趙景文這裏如今統共差不多五百人,單從數量上看,那是相當能唬人的。
項達和葉滿倉便有了一種“我們跟著趙郎君在這裏做下的,拿回去都是響當當的實績”之感。
甚至二人隱隱也不是沒生出過“不回去也不是不行”的念頭。
因為權力這種東西,對人的腐蝕力真的遠超想象。
在這裏,他們二人是趙景文倚重的左膀右臂。不要說葉滿倉不過是家奴管事的身份而已,便是項達從前在宣化軍中,也沒有領過這麽多的人。
那種抓在手心裏的感覺真的是不一樣的。
隻當想到葉碎金“鄧州節度使”的身份時,二人才清醒些。
眼前雖有五百人之眾,將附近能吸收的散兵和青壯都吸收了,但真正能令行禁止的還是葉家堡原裝正品的那一百人。
雜牌將軍的兵,真的不咋地。擱在項達眼裏,都得重頭訓。
看著這二人都踏實下來,趙景文的心才跟著踏實下來。他將葉碎金的手書收起來,對那傳令兵親切地道:“你好好休整一下,吃個熱乎飯,明日回去把我們這裏的情況跟娘子好好說說。”
項達和葉滿倉也都眼含期待。
如果必須、遲早要回去的話,還指望著這些軍績晉身呢。
傳令兵自然應“是”,又從包袱裏摸出一遝子信,笑道:“大家夥離家好久了,家裏都托我帶了家信。”
他摸出來一封:“滿倉管事,這是嫂子讓帶過來的。”
葉滿倉嘖道:“蠢婆娘,我又不識字,花那錢幹嘛。”
他娘子也不識字,信定然是在街上找的書信先生代寫的。他還得找人給他念,無非是一些碎碎叨的破事。
令兵笑道:“嫂子還想讓我給你帶件襖過來。可大家都想帶,我一個人可沒法拿那麽多。主人便不許拖累我速度,說趙郎君定能解決。”
“正是。”趙景文頷首,“已經在本地征調了。”
正說著話,忽然有人進來:“郎君,不好了!”
眾人話音戛然而止,都看過去,那人道:“鎮上百姓抬了個閨女來,已經咽氣了,說是讓咱們的人給禍害的。”
趙景文臉色十分難看,匆匆出去了。
項達跟著出去。
葉滿倉喚了個人,指著令兵道:“帶他吃飯。”
交待完,也匆匆去了。
管事的人都離開,被指派的兵丁竄過去:“有沒有俺的信,快,給俺瞅瞅!”
原都是認識的。
令兵笑著捂住:“去,先給我弄碗熱湯去!”
二人勾肩搭背地去吃飯。
聽說是家裏派來的,許多葉家堡的兵都圍過來。出來幾個月了,也都想家了。
有惦記家裏婆娘的,有擔心自己不回去農事沒人幹的。
令兵嘴裏叼著餅,發音含糊地給大家分家信:“二毛的,有根的,徐老七,哪個是徐老七,哦,原來是你……”
大家自然又問家裏的情況,令兵隻說:“還好還好,跟從前一樣。”
“莫擔心,地裏的事,堡裏都有安排。你雖不在,家裏還有這許多新募兵呢。”
“信?沒有。話?你婆娘沒讓我帶話。我瞅你頭上要綠哈哈哈哈哈。”
令兵一邊嬉笑著,一邊也打聽這邊的事。
多少人手,怎麽駐紮,什麽情況,諸如此類。
他瞅著大家身上都穿上了冬衣,雖然駁雜不齊,有布襖的,有羊皮襖的。好在葉家軍的青衫罩在外麵,倒也看不出來,還是挺整齊的。
大家都紛紛扯開衣襟給他看。
令兵笑著問:“還擔心你們挨凍呢。什麽時候準備的冬襖啊?”
有人回答:“趙郎君九月的時候就開始張羅了。”
從這裏往鄧州去,幾日便可抵達穰縣。
趙郎君九月就開始張羅冬衣,是那時候就已經預知了要在這邊過冬了嗎?
怎就知道不用回葉家堡?
令兵不動聲色,抬手招呼一個人:“二寶,你娘叫我給你捎話哩,等我吃飽了跟你說。噎死了,有沒有湯?”
二寶端了湯給他,笑道:“你晚上跟我一起睡。”
令兵接過湯碗,答應了。
才咕咚喝了兩口,有人進來喊了一嗓子:“趙郎君要行軍法了!”
大家紛紛問:“咋?出了啥事?”
那人道:“四貴那傻子,跟幾個外人一起去禍害人家一個大閨女,咽氣了!”
大家聽完,紛紛麵露怒色。
“龜孫!早跟他說別跟這些人一起混!不是好東西!”
“走,看看去!”
呼啦啦走了一大群人。
令兵和二寶眼神對撞了一下,把剩下半個餅全塞進嘴裏兩口吃完,又咕咚咚灌了幾口湯,二人一起跟過去了。
趙景文臉色鐵青。
鎮上德高望重的鄉賢宿老和苦主家人、街坊鄰居一起,用門板抬著咽了氣的姑娘一起來嚎哭。
一老者上前,含淚行禮:“將軍!將軍要糧,我們給了糧。將軍要屋舍,我們騰了宅院。將軍要冬衣、冬被,我們都竭力而為了。可將軍不能縱容軍爺們禍害百姓家啊。”
“三兄。”葉碎金提韁上前,細細打量,點了點頭,“你看著精神了。”
三郎詫異地看了她一眼。兄妹對視片刻,三郎點了點頭。
葉碎金欣慰笑笑。
其實也不是不可以年前就讓家裏人都過去比陽的。
但葉碎金從三郎身上開始反省自己——太急了。
她用她二十年磨煉的鐵硬心腸去強壓著兄弟們成長,忽視了他們年輕內心的承受能力。
三郎是長兄,他做的最多,承受的最多。
他又從來不說。
前世今生都不說。他便是這樣的性子。
他做哥哥的,堅持認為自己就該替妹妹扛著。
第64章 敗壞
趙景文思考了很久, 還是認為現在還不能回葉家堡。
若人被扣下怎麽辦?兵被扣下怎麽辦?
道一句“夫妻不該分離太久”,就能輕輕巧巧地解了他的兵權,把他困在葉府裏。
那不行。
這世間比求而不得更讓人難受的, 是已得到又失去。
嚐過獨自做主的滋味, 嚐過手中有兵的滋味, 怎還能低眉順眼地退回去隻作一個枕邊人。
但怎麽才能不回去?
即便是說要駐守河口鎮這塊飛地,也不是非得三個人都留下,也不是所有兵都必須留下。
怎麽說都牽強。
然而趙景文想不到的是, 前世,他有葉碎金的支持, 今生, 他依然有葉碎金的支持。
葉碎金的令兵及時地找來了,將葉碎金的手書遞送到了他手上。
趙景文看完,差點要控製不住眉飛色舞。
他把項達和葉滿倉喚來,大方地把葉碎金的手書給他們觀看:“娘子讓我們坐穩此處, 待她騰出手來,打通鄧州與這邊, 到時候這裏與穰縣就連成一片,擴成鄧州的領土。”
他道:“這是我們共同的功勞。你兩個, 不必擔心以後。”
實際上葉碎金的手書裏根本沒有提及項達和葉滿倉。她手書的內容簡單且清晰。
但趙景文就能把它作出完全不一樣的詮釋:“娘子果然支持我在外麵做事。”
他嘴角含笑,眼睛有光,挺拔如玉樹, 英武不凡。
項達和葉滿倉都忽視了手書裏清晰簡單的信息, 選擇了相信趙景文的解讀。
他二人笑道:“大人主人自然是心疼郎君的。”
又圍著令兵問家裏的情況:“……上次回來的人說, 仿佛往唐州去了?”
如今家裏, 收了唐州, 地盤擴大了一倍, 葉碎金一人執掌兩州。她的威望在二州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令兵是得到過特別的囑咐的。
不需要知道為什麽,隻要遵照主人的命令行事就行了。
他低眉順眼地答道:“是,主人一直帶著郎君們剿匪練兵來著。”
至於剿匪練兵的成果有多大,全不提。
剿匪練兵聽在耳朵裏的重點就是“練兵”,畢竟七月葉家堡才開始募兵。如今也就才幾個月的時間。
項達甚至還笑道:“以大人之能,必將新兵訓練得十分好了。”
三人自然想不到他們不在葉家堡的這短短幾個月,家裏的變化翻天覆地。
既想不到,那看眼前,趙景文這裏如今統共差不多五百人,單從數量上看,那是相當能唬人的。
項達和葉滿倉便有了一種“我們跟著趙郎君在這裏做下的,拿回去都是響當當的實績”之感。
甚至二人隱隱也不是沒生出過“不回去也不是不行”的念頭。
因為權力這種東西,對人的腐蝕力真的遠超想象。
在這裏,他們二人是趙景文倚重的左膀右臂。不要說葉滿倉不過是家奴管事的身份而已,便是項達從前在宣化軍中,也沒有領過這麽多的人。
那種抓在手心裏的感覺真的是不一樣的。
隻當想到葉碎金“鄧州節度使”的身份時,二人才清醒些。
眼前雖有五百人之眾,將附近能吸收的散兵和青壯都吸收了,但真正能令行禁止的還是葉家堡原裝正品的那一百人。
雜牌將軍的兵,真的不咋地。擱在項達眼裏,都得重頭訓。
看著這二人都踏實下來,趙景文的心才跟著踏實下來。他將葉碎金的手書收起來,對那傳令兵親切地道:“你好好休整一下,吃個熱乎飯,明日回去把我們這裏的情況跟娘子好好說說。”
項達和葉滿倉也都眼含期待。
如果必須、遲早要回去的話,還指望著這些軍績晉身呢。
傳令兵自然應“是”,又從包袱裏摸出一遝子信,笑道:“大家夥離家好久了,家裏都托我帶了家信。”
他摸出來一封:“滿倉管事,這是嫂子讓帶過來的。”
葉滿倉嘖道:“蠢婆娘,我又不識字,花那錢幹嘛。”
他娘子也不識字,信定然是在街上找的書信先生代寫的。他還得找人給他念,無非是一些碎碎叨的破事。
令兵笑道:“嫂子還想讓我給你帶件襖過來。可大家都想帶,我一個人可沒法拿那麽多。主人便不許拖累我速度,說趙郎君定能解決。”
“正是。”趙景文頷首,“已經在本地征調了。”
正說著話,忽然有人進來:“郎君,不好了!”
眾人話音戛然而止,都看過去,那人道:“鎮上百姓抬了個閨女來,已經咽氣了,說是讓咱們的人給禍害的。”
趙景文臉色十分難看,匆匆出去了。
項達跟著出去。
葉滿倉喚了個人,指著令兵道:“帶他吃飯。”
交待完,也匆匆去了。
管事的人都離開,被指派的兵丁竄過去:“有沒有俺的信,快,給俺瞅瞅!”
原都是認識的。
令兵笑著捂住:“去,先給我弄碗熱湯去!”
二人勾肩搭背地去吃飯。
聽說是家裏派來的,許多葉家堡的兵都圍過來。出來幾個月了,也都想家了。
有惦記家裏婆娘的,有擔心自己不回去農事沒人幹的。
令兵嘴裏叼著餅,發音含糊地給大家分家信:“二毛的,有根的,徐老七,哪個是徐老七,哦,原來是你……”
大家自然又問家裏的情況,令兵隻說:“還好還好,跟從前一樣。”
“莫擔心,地裏的事,堡裏都有安排。你雖不在,家裏還有這許多新募兵呢。”
“信?沒有。話?你婆娘沒讓我帶話。我瞅你頭上要綠哈哈哈哈哈。”
令兵一邊嬉笑著,一邊也打聽這邊的事。
多少人手,怎麽駐紮,什麽情況,諸如此類。
他瞅著大家身上都穿上了冬衣,雖然駁雜不齊,有布襖的,有羊皮襖的。好在葉家軍的青衫罩在外麵,倒也看不出來,還是挺整齊的。
大家都紛紛扯開衣襟給他看。
令兵笑著問:“還擔心你們挨凍呢。什麽時候準備的冬襖啊?”
有人回答:“趙郎君九月的時候就開始張羅了。”
從這裏往鄧州去,幾日便可抵達穰縣。
趙郎君九月就開始張羅冬衣,是那時候就已經預知了要在這邊過冬了嗎?
怎就知道不用回葉家堡?
令兵不動聲色,抬手招呼一個人:“二寶,你娘叫我給你捎話哩,等我吃飽了跟你說。噎死了,有沒有湯?”
二寶端了湯給他,笑道:“你晚上跟我一起睡。”
令兵接過湯碗,答應了。
才咕咚喝了兩口,有人進來喊了一嗓子:“趙郎君要行軍法了!”
大家紛紛問:“咋?出了啥事?”
那人道:“四貴那傻子,跟幾個外人一起去禍害人家一個大閨女,咽氣了!”
大家聽完,紛紛麵露怒色。
“龜孫!早跟他說別跟這些人一起混!不是好東西!”
“走,看看去!”
呼啦啦走了一大群人。
令兵和二寶眼神對撞了一下,把剩下半個餅全塞進嘴裏兩口吃完,又咕咚咚灌了幾口湯,二人一起跟過去了。
趙景文臉色鐵青。
鎮上德高望重的鄉賢宿老和苦主家人、街坊鄰居一起,用門板抬著咽了氣的姑娘一起來嚎哭。
一老者上前,含淚行禮:“將軍!將軍要糧,我們給了糧。將軍要屋舍,我們騰了宅院。將軍要冬衣、冬被,我們都竭力而為了。可將軍不能縱容軍爺們禍害百姓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