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節
重生在夫君登基前/碎金 作者:袖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連樊城都反了,便荊南有人資敵,其實也不是什麽稀奇事。
荊南畢竟弱小,總有些人想攀上更大的大樹。
隻將領真的好奇:“到底會是什麽人?希望荊州那裏收到信能警醒些。”
葉家軍這時候,已經走出了無人之地。
葉碎金看著輿圖:“到這裏,襄陽臂長難及了。”
葉家軍已經走出了襄陽的防控範圍。
斥候來報:“前方有個軍堡。”
葉碎金看看輿圖:”位置還不錯。”
“來都來了,”她道,”就選這裏先落腳吧。”
怎麽這麽喜歡聽她這樣說話呢,赫連響雲嘴角勾了一下。
葉碎金道:“把我們的旗打出來!”
一直默默行軍的隊伍終於有了旗幟,迎風飄揚的是一個大大的“嶽”字。
都督鄧州、唐州、均州的節度使葉碎金自然現在還在三州勤勤懇懇地為皇帝放牧百姓。
這裏的“嶽六娘”做什麽,都與北邊的大晉無關。
隔著襄陽,皇帝也不會知道。
斥候飛馬而來:“報!對方斥候發現了我們,前方有敵軍來襲!”
在人家的地盤上,當然人家耳目更多,行動更便利。
但葉碎金也不帶怕的。
“十郎、段錦,前鋒衝陣!”
“三郎、赫連,領左右翼!”
“九郎壓陣,其餘人與我走中路!”
“記著,此處不是家鄉,我們來此,為著建功立業,錦衣封侯。不是為了埋骨他鄉。”
“每戰,皆死戰!”
第129章 猛將
四月正是春暖花開, 然而並不是誰都能撐過這個春天。
春風把消息吹到了荊州。
“崔涪死了?”前魏任命的荊南節度使高盼乍得消息,生出的情緒竟然不是高興,而是悲哀。
江南西道的崔涪與高盼都自認大魏遺臣, 不過二人也並不和睦就是了。
高盼當年被大魏末帝任命, 來到荊州的時候, 荊南受鄰道侵犯,隻有一個州了。高盼勤勤懇懇在這裏耕耘了快二十年,才有了如今襄州、荊州、歸州、峽州這四州之地。
當年侵犯荊南的勢力中, 當然有崔涪。高盼與崔涪之間,一直是磕磕碰碰的。
隻如今, 雖一直討厭但到底也對峙了這麽多年的人忽然死了。高盼倍覺空虛。
隻想起崔涪這家夥, 臨死前竟做了皇帝,高盼一邊恨得牙癢癢,唾棄他晚節不保,一邊又心動, 既崔涪做得,我呢?
我能不能?
隻他實力不及崔涪, 若以四州之地就稱帝,又怕沐猴而冠, 惹人嗤笑。暗暗地思量著,要不先稱王?
大魏,終究已經過去了。
再遺臣, 也該向前看了。
從前懼怕晉帝收拾了偽梁餘孽之後, 會揮兵南下。但晉帝大修皇城的消息傳來後, 高盼就仰頭大笑三聲, 知道自己安穩了。
晉帝不會南下。
老人才懂老人的心態。
正如高盼懂崔涪為什麽會稱帝。從崔涪稱帝的那時候起, 他就知道崔涪的身體是真的不好了, 果然,他沒撐住幾個月。三月下旬就沒了。
同樣,南方未平,晉帝卻大肆修皇城,高盼就猜到,晉帝的身體大概是不好了。
幽雲十六州割給了北疆胡人,晉帝的身體又不好,晉國是不大可能南下了。
江北可以說目前暫時不存在威脅。
若趁此時稱王也不是不成。
便在此時有軍情來報:“樂鄉失陷!”
高盼吃驚:“是隋州州還是郢州?”
因樂鄉在襄州西南端,與郢州、隋州接壤,高盼第一個想到的是這兩處地方。
答道:”都不是,是不知道哪冒出來的一股人馬,旗號是嶽。”
嶽?高盼想破了頭,也沒想出這是哪一家。
“有多少人?”他問。
答:“看上去肯定不下於萬人。”
高盼驚了。
一萬人已經是很大一支兵馬了,難怪能攻克一縣。
隻是一萬人不可能從天上掉下來,他是從那裏冒出來的?
他想了想,下令:“讓石梁堡迎戰,奪回樂鄉。”
然而這道軍令卻沒有傳達得過去。因為攻占了樂鄉之後,賊匪們便將貫通南北的水路、陸路都把持住,隔斷了南北通訊。
高盼此時意識到不對。
便通訊阻斷,樂鄉與石梁堡離得這樣近,石梁堡也不該全無動靜才對。
高盼有了不好的預感,石梁堡……應該也是出事了。
一如他所想,葉碎金離開襄陽的防控範圍,第一個就撲向了石梁堡。
石梁堡是高盼在襄州除了襄陽城之外,第二大的駐軍之地,駐了一萬兵。
石梁堡探查到一股不明身份的兵馬,當即派人迎戰。
因是試探,隻派出了一千兵馬。不想對手是個喜歡碾壓的。
尤其在此地,與當時打均州完全不同。打均州的時候背靠鄧州,隨時有輜重補給,甚至在打的過程中還有人員調動,新兵營老兵營替換。
但在此處,眾人乃是無根漂萍。對地方不熟悉,對對方兵力亦一無所知。
家鄉更被襄陽城隔絕在了江北。
若不找一地落腳,人心都飄,若死了,魂也是飄的。
真就不能退後半步,必須死戰!
此時,方真正體會到了裴家軍的心態。
石梁堡迎戰的將領原是來摸敵情試探的。萬想不到對方全軍壓陣,滾滾而來。
先是迎頭兩個小將!好似兩柄鋒利竹刀,切豆腐一樣將石梁堡軍切成了三塊。
他二人一切割完,當即便調頭包抄。
此時中軍已經壓陣,正麵碾過來,打頭的竟是個女子。這女子一杆長槍驍悍。
再驍悍,這也是一人敵、十人敵,至多幾十人敵。
但她率領的隊伍卻是萬人敵。
倒黴這邊隻有一千人。
二話不說想跑,一調頭發現前麵是人家前鋒,身後是人家的中軍,左翼軍右翼軍已經完成包抄。
這一戰幾實現了最完美戰況,是兵書行軍的完美複刻。
恰似中原人最愛吃的扁食。
厚皮小餡。
他就是那個倒黴的小肉餡。
一千人降了。
好在賊軍們,不是,好在大人們心胸寬廣,也並不無故殺戮。
來提訊他的將領姓周。
周將領把他拎到了女首領的麵前問話,詢問軍堡情況。
當兵不過是一份賺口糧的職業,還是命重要。降將都招了。
最後,大著膽子問:“敢問女將軍從何來。”
“天上。”女將軍肅容道,“上天覺得高氏不行,特派了我來。”
降將:“……”
是錯覺嗎?總覺得周將領看他的眼神好像特別同情。
斥候來報,又有軍情。
石梁堡見勢不對,又發兵來救。
“多少人?”葉碎金問。
斥候:“目測該有四五千。”
赫連響雲和三郎已經站起來了。
五郎七郎都站起來了。
十郎跳起來。段錦手就一直沒離開槍。
荊南畢竟弱小,總有些人想攀上更大的大樹。
隻將領真的好奇:“到底會是什麽人?希望荊州那裏收到信能警醒些。”
葉家軍這時候,已經走出了無人之地。
葉碎金看著輿圖:“到這裏,襄陽臂長難及了。”
葉家軍已經走出了襄陽的防控範圍。
斥候來報:“前方有個軍堡。”
葉碎金看看輿圖:”位置還不錯。”
“來都來了,”她道,”就選這裏先落腳吧。”
怎麽這麽喜歡聽她這樣說話呢,赫連響雲嘴角勾了一下。
葉碎金道:“把我們的旗打出來!”
一直默默行軍的隊伍終於有了旗幟,迎風飄揚的是一個大大的“嶽”字。
都督鄧州、唐州、均州的節度使葉碎金自然現在還在三州勤勤懇懇地為皇帝放牧百姓。
這裏的“嶽六娘”做什麽,都與北邊的大晉無關。
隔著襄陽,皇帝也不會知道。
斥候飛馬而來:“報!對方斥候發現了我們,前方有敵軍來襲!”
在人家的地盤上,當然人家耳目更多,行動更便利。
但葉碎金也不帶怕的。
“十郎、段錦,前鋒衝陣!”
“三郎、赫連,領左右翼!”
“九郎壓陣,其餘人與我走中路!”
“記著,此處不是家鄉,我們來此,為著建功立業,錦衣封侯。不是為了埋骨他鄉。”
“每戰,皆死戰!”
第129章 猛將
四月正是春暖花開, 然而並不是誰都能撐過這個春天。
春風把消息吹到了荊州。
“崔涪死了?”前魏任命的荊南節度使高盼乍得消息,生出的情緒竟然不是高興,而是悲哀。
江南西道的崔涪與高盼都自認大魏遺臣, 不過二人也並不和睦就是了。
高盼當年被大魏末帝任命, 來到荊州的時候, 荊南受鄰道侵犯,隻有一個州了。高盼勤勤懇懇在這裏耕耘了快二十年,才有了如今襄州、荊州、歸州、峽州這四州之地。
當年侵犯荊南的勢力中, 當然有崔涪。高盼與崔涪之間,一直是磕磕碰碰的。
隻如今, 雖一直討厭但到底也對峙了這麽多年的人忽然死了。高盼倍覺空虛。
隻想起崔涪這家夥, 臨死前竟做了皇帝,高盼一邊恨得牙癢癢,唾棄他晚節不保,一邊又心動, 既崔涪做得,我呢?
我能不能?
隻他實力不及崔涪, 若以四州之地就稱帝,又怕沐猴而冠, 惹人嗤笑。暗暗地思量著,要不先稱王?
大魏,終究已經過去了。
再遺臣, 也該向前看了。
從前懼怕晉帝收拾了偽梁餘孽之後, 會揮兵南下。但晉帝大修皇城的消息傳來後, 高盼就仰頭大笑三聲, 知道自己安穩了。
晉帝不會南下。
老人才懂老人的心態。
正如高盼懂崔涪為什麽會稱帝。從崔涪稱帝的那時候起, 他就知道崔涪的身體是真的不好了, 果然,他沒撐住幾個月。三月下旬就沒了。
同樣,南方未平,晉帝卻大肆修皇城,高盼就猜到,晉帝的身體大概是不好了。
幽雲十六州割給了北疆胡人,晉帝的身體又不好,晉國是不大可能南下了。
江北可以說目前暫時不存在威脅。
若趁此時稱王也不是不成。
便在此時有軍情來報:“樂鄉失陷!”
高盼吃驚:“是隋州州還是郢州?”
因樂鄉在襄州西南端,與郢州、隋州接壤,高盼第一個想到的是這兩處地方。
答道:”都不是,是不知道哪冒出來的一股人馬,旗號是嶽。”
嶽?高盼想破了頭,也沒想出這是哪一家。
“有多少人?”他問。
答:“看上去肯定不下於萬人。”
高盼驚了。
一萬人已經是很大一支兵馬了,難怪能攻克一縣。
隻是一萬人不可能從天上掉下來,他是從那裏冒出來的?
他想了想,下令:“讓石梁堡迎戰,奪回樂鄉。”
然而這道軍令卻沒有傳達得過去。因為攻占了樂鄉之後,賊匪們便將貫通南北的水路、陸路都把持住,隔斷了南北通訊。
高盼此時意識到不對。
便通訊阻斷,樂鄉與石梁堡離得這樣近,石梁堡也不該全無動靜才對。
高盼有了不好的預感,石梁堡……應該也是出事了。
一如他所想,葉碎金離開襄陽的防控範圍,第一個就撲向了石梁堡。
石梁堡是高盼在襄州除了襄陽城之外,第二大的駐軍之地,駐了一萬兵。
石梁堡探查到一股不明身份的兵馬,當即派人迎戰。
因是試探,隻派出了一千兵馬。不想對手是個喜歡碾壓的。
尤其在此地,與當時打均州完全不同。打均州的時候背靠鄧州,隨時有輜重補給,甚至在打的過程中還有人員調動,新兵營老兵營替換。
但在此處,眾人乃是無根漂萍。對地方不熟悉,對對方兵力亦一無所知。
家鄉更被襄陽城隔絕在了江北。
若不找一地落腳,人心都飄,若死了,魂也是飄的。
真就不能退後半步,必須死戰!
此時,方真正體會到了裴家軍的心態。
石梁堡迎戰的將領原是來摸敵情試探的。萬想不到對方全軍壓陣,滾滾而來。
先是迎頭兩個小將!好似兩柄鋒利竹刀,切豆腐一樣將石梁堡軍切成了三塊。
他二人一切割完,當即便調頭包抄。
此時中軍已經壓陣,正麵碾過來,打頭的竟是個女子。這女子一杆長槍驍悍。
再驍悍,這也是一人敵、十人敵,至多幾十人敵。
但她率領的隊伍卻是萬人敵。
倒黴這邊隻有一千人。
二話不說想跑,一調頭發現前麵是人家前鋒,身後是人家的中軍,左翼軍右翼軍已經完成包抄。
這一戰幾實現了最完美戰況,是兵書行軍的完美複刻。
恰似中原人最愛吃的扁食。
厚皮小餡。
他就是那個倒黴的小肉餡。
一千人降了。
好在賊軍們,不是,好在大人們心胸寬廣,也並不無故殺戮。
來提訊他的將領姓周。
周將領把他拎到了女首領的麵前問話,詢問軍堡情況。
當兵不過是一份賺口糧的職業,還是命重要。降將都招了。
最後,大著膽子問:“敢問女將軍從何來。”
“天上。”女將軍肅容道,“上天覺得高氏不行,特派了我來。”
降將:“……”
是錯覺嗎?總覺得周將領看他的眼神好像特別同情。
斥候來報,又有軍情。
石梁堡見勢不對,又發兵來救。
“多少人?”葉碎金問。
斥候:“目測該有四五千。”
赫連響雲和三郎已經站起來了。
五郎七郎都站起來了。
十郎跳起來。段錦手就一直沒離開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