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些與司馬欣關係不錯的朝臣,或者說讚同郡守舉薦製的朝臣們也跟著“嘩啦”出場,再三向嬴政闡述自己為何會支持郡守舉薦製,就差沒“比幹挖心”好展示自己一顆紅心向著大秦。
張嬰:……
他人蚌珠了。
張嬰有些手足無措,忽然聽見上方的仲父猛一拍桌子。
他連忙偷瞄了一眼嬴政,對方的表情很嚴肅,張嬰心下狂跳,艾瑪,該不會是自己杠精了一把,惹得大秦朝堂要震蕩了吧!
正當張嬰思考如何化解這個麻煩時,嬴政的嗓音低沉的響起。
他道:“都起來!朕之前與阿嬰,也與你們承諾過,不論對錯,暢所欲言,何故作如此姿態?不信朕?”
眾臣紛紛拱手道:“臣不敢。”
“我看你們敢得很。”
嬴政目光銳利地掃過幾名朝臣,看得他們的背脊又彎了些,“關於阿嬰的這些疑惑,你們都去寫折子上,七日內上呈。”
朝臣們悄悄對視一眼,都能從彼此眼裏看到一抹無奈。
但他們再次抬起頭,是紛紛拱手道:“唯。”
嬴政嚴肅的表情又溫和下來,語氣帶著點安撫,道:“你們都是與我相伴數載的老臣。
平日裏,你們總勸朕一定要保留群臣對策不一,群策群力的議政之風,說它彌足珍貴。
朕可有阻礙過你們發表異議?可有獨斷專行過?朕是不是都做到了!
眼下,郡縣舉薦晉升製,此製度乃國家穩定長久之策,牽涉甚廣,厲害深遠,得群策群議,廣納意見。既如此,阿嬰提出異議,你們應該如朕一般,坦然麵對,多思辦法才是。
怎麽輪到你們自己身上時,就不樂意聽異議,不樂意對意見進行改變?
怎麽?過去議政之風的說法,都是糊弄朕的不成?”
嬴政說完,朝臣們立刻腰幾乎彎到地上了,齊聲道:“臣不敢,臣對陛下之心日月可鑒,是臣等傲慢了……”
“嗯。有則改過,無則加勉。”
嬴政的聲音又放緩了些,他走了下來,一個個將朝臣們扶起來,臉上還帶著點親睞的淺笑,“朕信任你們。”
等這一圈走完,嬴政的目光重新落在張嬰身上,似乎給了個調皮的小眼神,他到:“繼續下一份奏章吧。”
朝臣們立刻拱手道:“唯。”
張嬰:歎為觀止。
不愧是登基幾十年的陛下啊。
瞧瞧這一番話說的,先抑後揚,胡蘿卜加大棒耍得活靈活現,群臣的情緒就好像坐著被仲父推來推去的秋千,起伏完全不受自身控製。
偏偏到了後半程,仲父先用自身為例子,采取“以彼之道還彼之身”方式,將打擊一步到位,令朝臣們齊聲認錯,最後仲父再緩和了態度,一個個扶起,令朝臣們麵露感激。
張嬰默默地給仲父點了個讚。
他翻開之後的兩份奏章。
基本上都是類似漢代舉孝廉製度的一些變種和補充。
張嬰也沒太犀利挑刺,甚至在每一次挑刺前都說了一點優點,比如紙張普及之後,民間的人才會增加,舉薦製在一定程度上也衝擊了貴族階級,是讀書人的晉升渠道。
而且他的杠精發言,也基於他看過的一些曆史實例。
比如張嬰提出,你們隻對舉薦廉吏的人數有限製,對舉薦孝順的人沒有限製,這容易有一個問題。
若大秦郡縣長官為表達治下有方,每年舉薦很多有德行有孝心的小子入朝廷,這麽多人,必然會擠兌其他晉升渠道能吏的工作崗位,甚至引發官僚體係臃腫,行政效率低。
其二,若某位官員當了諸多地方的郡守,每年都給朝廷舉薦自己的得意門生,這會不會形成自己的小朝廷?若某一日朝中大部分人都是他的得意門生,是否能隨意糊弄陛下?
張嬰原本還打算說這樣舉薦,很容易造成新貴族門閥誕生。
但後來一想,秦始皇時期支撐整個國家運轉的官吏多是貴族出身。他們或許不認為這是一多大的事,最多是捍衛自己的階層利益,不讓下麵的人被提拔。
……
張嬰叭叭叭說完,偏殿很安靜。
朝臣們似乎都在垂眉思索,沒有一人看向張嬰的方向。
扶蘇忽然輕笑一聲道:“阿嬰,你在造紙的時候,便預見到現在了嗎?”
“怎麽可能嘛,阿兄。”張嬰連連搖頭,“這就好像砍樹容易,種樹難。破壞城牆容易,修建城牆卻很麻煩。搞破壞,沒有太多技術含量。我現在說的這些話,我不信大秦沒人提出來過,隻不過我集中說說而已。”
扶蘇卻微微眯了眯眼,並沒有透露出讚同的意思。
片刻後,台上的嬴政忽然道:“嗯。看完四份奏章,你可有其他想法與建議?”
張嬰想了想,決定結合漢朝的太學,唐、宋的一些科考特色,隨便提了一兩句。
他笑了笑道:“大秦紙張普及之後,光從吏而師的話,不夠吧。可以在鹹陽可以試試設置一太學,各地郡縣的官府也可多設些學室。
每隔三四年一次大考,考完之後先丟去太學好好學習一兩年,再外放各地做官。想要當九卿的人,必須有外放基層做官經驗。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粗淺的想法,比如公卷通榜之製,或者為了以示公平,隻看科舉成績,考出來沒有犯大錯這皆可以做官……”
公卷通榜之製,是唐科舉的特色,唐朝因門第很強,考生多是門閥出身,所以很看重考生的平時成績。並且唐考後,科考成績隻是一方麵,還會考慮社會與民眾輿論,再來挑選可當官的人等。
隻看科舉成績就是重文抑武的宋了。
……
若是剛穿越來的張嬰,他會在大秦拚命科舉製度,嫌棄舉薦製,嫌棄被21世紀大佬們批評過的細節。
但跟著仲父看過經曆過一些後,他覺得有句話太對
了,“沒有對錯,隻有適合。鞋子再美,腳大了就是硌腳。”
所以張嬰想到什麽說什麽,完全是沒有感情的輸出機器。
至於哪種更適合此刻的大秦,就看深諳大秦官場運行的朝臣們去判斷。
張嬰隻當自己在隨便侃大山,說完之後,他坦然地坐下喝水。
完全沒有想過他這一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輸出,令朝臣們眉頭緊鎖,暗中思考。
每當有人想起身與張嬰說,張嬰舉的可能性例子不對時,他們聰明的大腦又會在反複推演之後告訴他們,這樣的例子很可能會實現。
倒也不是他們完全想不出反駁的話,比如張嬰提到麵向整個大秦黔首的科舉製。
他們在聽到這個科舉製度時眼前一亮,但以朝臣們的政治素養,同樣能舉出類似的一些毛病。
但他們依舊都沒有開口。
理由很簡單,張嬰說話時實在是太自信了,尤其提出來的科舉製度都是針對舉薦製度的一種改良,仿佛曾在曆史的長河見證過官吏選拔熙熙往往的發展一樣。
很有一種信手拈來舉重若輕的高手味道。
沒有任何一個朝臣想被神童辯倒,因為大家寧可成為後世記載中神童的背景板,也不願意成為其踏腳石。
所以謹慎,再三斟酌的謹慎。
偏殿再次安靜下來。
張嬰喝了兩口茶,有點想更衣了。
他抬頭,恰好看見嬴政仿佛與下座的王丞相、馮丞相交換了一個眼神,緊接著,嬴政臉上忽然浮現出一抹淺淺的笑容。
張嬰稍顯驚訝,就看見嬴政轉過頭,淺淺地衝他眨了下眼睛。
張嬰:?
看花眼了吧!
張嬰這麽想著,沒一會,趙文忽然走了過來,低聲道:“嬰小郎君,這邊請。”
張嬰起身看向嬴政,對方也正好低頭開口道:“阿嬰,先去休息吧。”
張嬰點點頭,他路過扶蘇的時候忽然被對方輕輕拍了一下,張嬰疑惑地看過去,卻發現扶蘇隻對他溫和地笑了笑,低聲道:“阿嬰,沒有辜負父皇的期待。”
張嬰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尖,壓低聲音道:“那有沒有辜負阿兄的期待。”
扶蘇一愣,哭笑不得地捏了捏張嬰的臉頰,眼底似是閃過一抹複雜與感慨,輕聲道:“完全……超出預想。”
張嬰還想說兩句卻聽見上方“咳”的聲音,他立刻識趣地道別,轉身跟著趙文離開。
一會後,他就被趙文帶去了鹹陽宮最大的一處溫泉池。
張嬰看著前方熱氣騰騰的白霧,一臉懵逼。
趙文道:“嬰小郎君,還請沐浴三日。”
張嬰一臉懵逼,問道:“沐浴三日?最近可有何重要祭祀?”
趙文搖了搖頭,沒有給出任何解釋,隻低聲道:“嬰小郎君,您且放心,是大喜事。”
張嬰:……
又來哄騙我?
假笑.jpg
第172章
張嬰仰頭枕在竹墊上,任由內侍用肥皂輕柔地給他洗頭發。
在第三遍被打上肥皂泡時,張嬰終於忍不住開口道:“我每個三日便會清洗一次頭發,很幹淨的。”
內侍的手指微微一顫,不一會兒,趙文的嗓音輕柔的響起,道:“如您所願,小郎君。”
張嬰一愣,總覺得今日的趙文格外順從。
他緩緩睜開眼,疑惑道:“能不能給我句準話,到底什麽驚喜等著我?”
趙文連忙道:“嬰小郎君,這事沒落到實處,奴可不敢說。”
張嬰默默地翻了個白眼,不過在他以為又一次戛然而止時,趙文的聲音再次響起,“不過老奴可以說,小郎君已經邁過最大的那一道坎了。”
張嬰心神微動。
已經邁過去最大的一個坎。
難道指的是剛剛在偏殿說的策論?
張嬰:……
他人蚌珠了。
張嬰有些手足無措,忽然聽見上方的仲父猛一拍桌子。
他連忙偷瞄了一眼嬴政,對方的表情很嚴肅,張嬰心下狂跳,艾瑪,該不會是自己杠精了一把,惹得大秦朝堂要震蕩了吧!
正當張嬰思考如何化解這個麻煩時,嬴政的嗓音低沉的響起。
他道:“都起來!朕之前與阿嬰,也與你們承諾過,不論對錯,暢所欲言,何故作如此姿態?不信朕?”
眾臣紛紛拱手道:“臣不敢。”
“我看你們敢得很。”
嬴政目光銳利地掃過幾名朝臣,看得他們的背脊又彎了些,“關於阿嬰的這些疑惑,你們都去寫折子上,七日內上呈。”
朝臣們悄悄對視一眼,都能從彼此眼裏看到一抹無奈。
但他們再次抬起頭,是紛紛拱手道:“唯。”
嬴政嚴肅的表情又溫和下來,語氣帶著點安撫,道:“你們都是與我相伴數載的老臣。
平日裏,你們總勸朕一定要保留群臣對策不一,群策群力的議政之風,說它彌足珍貴。
朕可有阻礙過你們發表異議?可有獨斷專行過?朕是不是都做到了!
眼下,郡縣舉薦晉升製,此製度乃國家穩定長久之策,牽涉甚廣,厲害深遠,得群策群議,廣納意見。既如此,阿嬰提出異議,你們應該如朕一般,坦然麵對,多思辦法才是。
怎麽輪到你們自己身上時,就不樂意聽異議,不樂意對意見進行改變?
怎麽?過去議政之風的說法,都是糊弄朕的不成?”
嬴政說完,朝臣們立刻腰幾乎彎到地上了,齊聲道:“臣不敢,臣對陛下之心日月可鑒,是臣等傲慢了……”
“嗯。有則改過,無則加勉。”
嬴政的聲音又放緩了些,他走了下來,一個個將朝臣們扶起來,臉上還帶著點親睞的淺笑,“朕信任你們。”
等這一圈走完,嬴政的目光重新落在張嬰身上,似乎給了個調皮的小眼神,他到:“繼續下一份奏章吧。”
朝臣們立刻拱手道:“唯。”
張嬰:歎為觀止。
不愧是登基幾十年的陛下啊。
瞧瞧這一番話說的,先抑後揚,胡蘿卜加大棒耍得活靈活現,群臣的情緒就好像坐著被仲父推來推去的秋千,起伏完全不受自身控製。
偏偏到了後半程,仲父先用自身為例子,采取“以彼之道還彼之身”方式,將打擊一步到位,令朝臣們齊聲認錯,最後仲父再緩和了態度,一個個扶起,令朝臣們麵露感激。
張嬰默默地給仲父點了個讚。
他翻開之後的兩份奏章。
基本上都是類似漢代舉孝廉製度的一些變種和補充。
張嬰也沒太犀利挑刺,甚至在每一次挑刺前都說了一點優點,比如紙張普及之後,民間的人才會增加,舉薦製在一定程度上也衝擊了貴族階級,是讀書人的晉升渠道。
而且他的杠精發言,也基於他看過的一些曆史實例。
比如張嬰提出,你們隻對舉薦廉吏的人數有限製,對舉薦孝順的人沒有限製,這容易有一個問題。
若大秦郡縣長官為表達治下有方,每年舉薦很多有德行有孝心的小子入朝廷,這麽多人,必然會擠兌其他晉升渠道能吏的工作崗位,甚至引發官僚體係臃腫,行政效率低。
其二,若某位官員當了諸多地方的郡守,每年都給朝廷舉薦自己的得意門生,這會不會形成自己的小朝廷?若某一日朝中大部分人都是他的得意門生,是否能隨意糊弄陛下?
張嬰原本還打算說這樣舉薦,很容易造成新貴族門閥誕生。
但後來一想,秦始皇時期支撐整個國家運轉的官吏多是貴族出身。他們或許不認為這是一多大的事,最多是捍衛自己的階層利益,不讓下麵的人被提拔。
……
張嬰叭叭叭說完,偏殿很安靜。
朝臣們似乎都在垂眉思索,沒有一人看向張嬰的方向。
扶蘇忽然輕笑一聲道:“阿嬰,你在造紙的時候,便預見到現在了嗎?”
“怎麽可能嘛,阿兄。”張嬰連連搖頭,“這就好像砍樹容易,種樹難。破壞城牆容易,修建城牆卻很麻煩。搞破壞,沒有太多技術含量。我現在說的這些話,我不信大秦沒人提出來過,隻不過我集中說說而已。”
扶蘇卻微微眯了眯眼,並沒有透露出讚同的意思。
片刻後,台上的嬴政忽然道:“嗯。看完四份奏章,你可有其他想法與建議?”
張嬰想了想,決定結合漢朝的太學,唐、宋的一些科考特色,隨便提了一兩句。
他笑了笑道:“大秦紙張普及之後,光從吏而師的話,不夠吧。可以在鹹陽可以試試設置一太學,各地郡縣的官府也可多設些學室。
每隔三四年一次大考,考完之後先丟去太學好好學習一兩年,再外放各地做官。想要當九卿的人,必須有外放基層做官經驗。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粗淺的想法,比如公卷通榜之製,或者為了以示公平,隻看科舉成績,考出來沒有犯大錯這皆可以做官……”
公卷通榜之製,是唐科舉的特色,唐朝因門第很強,考生多是門閥出身,所以很看重考生的平時成績。並且唐考後,科考成績隻是一方麵,還會考慮社會與民眾輿論,再來挑選可當官的人等。
隻看科舉成績就是重文抑武的宋了。
……
若是剛穿越來的張嬰,他會在大秦拚命科舉製度,嫌棄舉薦製,嫌棄被21世紀大佬們批評過的細節。
但跟著仲父看過經曆過一些後,他覺得有句話太對
了,“沒有對錯,隻有適合。鞋子再美,腳大了就是硌腳。”
所以張嬰想到什麽說什麽,完全是沒有感情的輸出機器。
至於哪種更適合此刻的大秦,就看深諳大秦官場運行的朝臣們去判斷。
張嬰隻當自己在隨便侃大山,說完之後,他坦然地坐下喝水。
完全沒有想過他這一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輸出,令朝臣們眉頭緊鎖,暗中思考。
每當有人想起身與張嬰說,張嬰舉的可能性例子不對時,他們聰明的大腦又會在反複推演之後告訴他們,這樣的例子很可能會實現。
倒也不是他們完全想不出反駁的話,比如張嬰提到麵向整個大秦黔首的科舉製。
他們在聽到這個科舉製度時眼前一亮,但以朝臣們的政治素養,同樣能舉出類似的一些毛病。
但他們依舊都沒有開口。
理由很簡單,張嬰說話時實在是太自信了,尤其提出來的科舉製度都是針對舉薦製度的一種改良,仿佛曾在曆史的長河見證過官吏選拔熙熙往往的發展一樣。
很有一種信手拈來舉重若輕的高手味道。
沒有任何一個朝臣想被神童辯倒,因為大家寧可成為後世記載中神童的背景板,也不願意成為其踏腳石。
所以謹慎,再三斟酌的謹慎。
偏殿再次安靜下來。
張嬰喝了兩口茶,有點想更衣了。
他抬頭,恰好看見嬴政仿佛與下座的王丞相、馮丞相交換了一個眼神,緊接著,嬴政臉上忽然浮現出一抹淺淺的笑容。
張嬰稍顯驚訝,就看見嬴政轉過頭,淺淺地衝他眨了下眼睛。
張嬰:?
看花眼了吧!
張嬰這麽想著,沒一會,趙文忽然走了過來,低聲道:“嬰小郎君,這邊請。”
張嬰起身看向嬴政,對方也正好低頭開口道:“阿嬰,先去休息吧。”
張嬰點點頭,他路過扶蘇的時候忽然被對方輕輕拍了一下,張嬰疑惑地看過去,卻發現扶蘇隻對他溫和地笑了笑,低聲道:“阿嬰,沒有辜負父皇的期待。”
張嬰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尖,壓低聲音道:“那有沒有辜負阿兄的期待。”
扶蘇一愣,哭笑不得地捏了捏張嬰的臉頰,眼底似是閃過一抹複雜與感慨,輕聲道:“完全……超出預想。”
張嬰還想說兩句卻聽見上方“咳”的聲音,他立刻識趣地道別,轉身跟著趙文離開。
一會後,他就被趙文帶去了鹹陽宮最大的一處溫泉池。
張嬰看著前方熱氣騰騰的白霧,一臉懵逼。
趙文道:“嬰小郎君,還請沐浴三日。”
張嬰一臉懵逼,問道:“沐浴三日?最近可有何重要祭祀?”
趙文搖了搖頭,沒有給出任何解釋,隻低聲道:“嬰小郎君,您且放心,是大喜事。”
張嬰:……
又來哄騙我?
假笑.jpg
第172章
張嬰仰頭枕在竹墊上,任由內侍用肥皂輕柔地給他洗頭發。
在第三遍被打上肥皂泡時,張嬰終於忍不住開口道:“我每個三日便會清洗一次頭發,很幹淨的。”
內侍的手指微微一顫,不一會兒,趙文的嗓音輕柔的響起,道:“如您所願,小郎君。”
張嬰一愣,總覺得今日的趙文格外順從。
他緩緩睜開眼,疑惑道:“能不能給我句準話,到底什麽驚喜等著我?”
趙文連忙道:“嬰小郎君,這事沒落到實處,奴可不敢說。”
張嬰默默地翻了個白眼,不過在他以為又一次戛然而止時,趙文的聲音再次響起,“不過老奴可以說,小郎君已經邁過最大的那一道坎了。”
張嬰心神微動。
已經邁過去最大的一個坎。
難道指的是剛剛在偏殿說的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