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節
(曆史同人)我的外甥是雍正 作者:滿汀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阿大人雖不認為憨外甥有這個福氣,但卻認同他的評價。自家閨女就是大清第一可愛,不類凡人,比觀音座下童女還童女。
讓他每天都能稱讚愛妻無數遍。
為何?
阿大人嘿笑,特別有理有據的樣子:“孩子長得好,自然是模子好呀!若沒有福晉仙姿玉色,哪有咱們晴晴這麽可愛出挑?”
第159章 十十大婚
別看某人前頭在淑寧懷孕的時候好像塌了天,甚至動過讓她墮胎的想法。但等女兒出生,並越發肖似愛妻後,立即變身女兒吹。
閨女幹什麽都是好的。
有機會要誇,沒有機會創造機會也要誇。
那個浮誇程度,就連盼子多年終得子的莊親王見了,也得甘拜下風。
起初,淑寧還嚐試勸說,讓他一碗水端平。
畢竟不患寡患不均。別因為他這當阿瑪的過度偏愛,弄得幾個小的兄妹鬩牆。結果素來對愛妻言聽計從的阿大人直接皺眉:“寧寧莫胡說,那幾個臭小子怎麽能跟我們晴晴比?”
被嫌棄的虎威和三胞胎不但不以為忤,還頗為認同地點頭。
表示他們兄弟粗枝大葉,四個綁一塊兒也抵不上香香軟軟的小妹妹半根手指頭。阿瑪偏心也是應該的,他們更偏。
隻要妹妹對他們勾勾唇角,他們能高興一整天……
土生土長的淑寧不知道什麽叫女控、妹控,隻虛點了點自家女兒可可愛愛的小鼻頭:“為了防止你這小家夥將來不長歪,看來還是得額娘我擔起這嚴母的重責大任啊!”
當時,小家夥大眼睛眨了眨,唇角無意識地勾了勾。
淑寧心裏立即軟了又軟。
什麽嚴母不嚴母的,徹底被拋到九霄雲外。隻抱著自家小棉襖哄了又哄,心肝肉地叫個不停。
一個多月下來,小家夥順利成為全家最寵。
阿大人更是但有點閑暇便抱著小家夥輕哄,淑寧早就見怪不怪。她現在啊,隻在心裏好奇。
如今跟夢中情景大不相同,四阿哥跟大阿哥都更優秀、更受重視,以至於讓太子每每相形見絀,越發有那麽點不堪大用的意思。
皇上對他的不滿,也一日勝過一日。
長此以往之下,會不會讓太子提前被廢?又有沒有可能,根本不會再有什麽兩廢兩立呢?
她個婦道人家,不懂許多朝堂爭鬥。
卻因為剛賜婚後,那反複觀摩了不少時日的夢境而有所發現。隱隱覺得,後期若不是康熙像養蠱一樣,引著諸皇子之間內鬥不絕。
朝臣之間來回站隊,黨爭嚴重。
以至於雍正即便奉旨登基,也被多方攻訐,被疑為矯詔。更有甚者,將康熙之死、德妃之死都往他身上推。
逼著他寫大義覺迷錄試圖自證清白,結果卻越描越黑。
以至於好好的九龍,任意挑出來一個,大抵都是有為明君的九龍,卻多半折在內耗上。
想想就讓人無盡唏噓。
若是今上能幹脆果斷地廢了太子,明確繼位之君。沒有龍椅這個大胡蘿卜吊著,皇子們也就不用打生打死。
說不定退而求其次,好好輔佐新君,給自己爭取爭取鐵帽子王的位置。
九龍奪嫡,變成同心合力,大清國力不知道能上多少個台階。
可惜,事與願違。
事實隻會再一次證明,康熙到底有多重視胤礽這個中宮嫡子。別個皇子都在絞盡腦汁,為康熙萬壽節禮恨不得嘔心瀝血時。
太子親自下廚,做了一碗長壽麵。親自端到了康熙麵前,好一番深情表露。感動得康熙熱淚盈眶,父子倆執手相看淚眼,提及當年。
胤礽說自己從小沒有額娘,全靠皇阿瑪又當爹又當媽,千辛萬苦將他拉扯大。以往他年少無知,不知父愛如山。如今養兒才知父母恩,才知道心疼阿瑪雲雲。
幾句說到康熙心裏,還順勢提點了幾句。
胤礽隻是沒往那方麵想,又不是個傻的。康熙都已經幾近挑明,他哪裏還不知道自己該怎麽做呢?
當即磕頭認錯,言說自己是被惶恐迷了眼。
怕四弟表現太好,越過了自己。
不等康熙慍怒,他就先淚眼朦朧地抱住康熙大腿:“皇阿瑪,兒子不在乎什麽太子之位,卻不容哪個弟弟在您心目中高過兒子。因為四弟有生母、養母,還有視他如親生的姨母。皇額娘早早撒手人寰,兒子隻有皇阿瑪呀!”
這一句兒子隻有皇阿瑪,不禁讓康熙穿過悠遠時光想起當年保清跟胤祉剛被接回宮中時。
小小的胤礽也是歡喜中帶著微微惶恐,拉著他衣角怯怯地問:“大哥和三弟都回來了,皇阿瑪還要胤礽麽?”
他處置了胤礽身邊幾個不曉事的奴才,又拉著小小的太子好一番勸慰。
胤礽卻隻攔著他袍角,誰都不要,哭著說隻有皇阿瑪。讓他就算喜歡大哥和三弟,不要超過了胤礽去,因為胤礽隻有皇阿瑪。
當時自己疼他沒有額娘,連連與小小的他保證。接連幾日都未入後宮,隻在昭仁殿摟著兒子入眠。
如今……
時隔多年,再聽這般話語。康熙就算明知道胤礽是為了勾動他心思,以期獲得原諒,也還是不由軟了心。
罷罷罷。
到底是皇後拚命為他生下的嫡子,而且太子預立,關乎國之興衰,萬不能草率從事。
再者,胤礽自小便由他親自教養。稍大又安排良師,便最近兩年有些浮躁,但才華能力等也遠勝其他皇子。
他如今還年富力強,且有時間好生教導。
一番思索之後,康熙終於忍不住還是給他遞了條帕子。當晚還留他歇在昭仁殿,父子兩個抵足而眠。
翌日清早,太子親自伺候著康熙用了早膳。
父子兩個握手言和,康熙那些個無名火自然也都散去。朝堂之上,重又恢複往日祥和。
文武百官都忍不住按鬆了口氣。
胤禔卻回到府上就猛灌了一盞涼茶,接著就把杯盞狠狠摔落在地。那偏心二字在舌尖滾了又滾,到底沒好直接說出來。
饒是如此,也嚇得一應仆婢瑟瑟縮縮。
伊爾根覺羅氏趕緊擺手讓眾人退下,然後才拉著胤禔的手溫溫柔柔笑:“爺何必生氣,橫豎早在預料之中的事情不是嗎?茲事體大,大到關乎國家興衰。那位……”
便迎著胤禔吃人般的眼光,伊爾根覺羅氏也還是淡笑:“那位雖有些不妥,但說起來不說無傷大雅,也遠不到輕言廢立的地步。皇阿瑪能堅持這些日子都已經出乎預料,爺還想什麽呢?”
胤禔滿心怒火,但卻無法反駁。
伊爾根覺羅氏又笑:“聽說當日一等公阿靈阿福晉送給四弟一幅字,上書借急用忍四字,妾身覺得也極為適合王爺。畢竟小不忍則亂大謀,戒急戒躁,才能行穩致遠。爺爺,您說呢?”
胤禔還能說什麽呢?
隻能把人狠狠抱在懷裏:“是是是,福晉說得是。爺戒,爺忍!就算忍成烏龜王八,也等良機來了再一鼓作氣,爭取一舉成擒。”
其實依著伊爾根覺羅氏來說,當個親王也沒什麽不好。
可自家爺與針鋒相對許多年,就算他肯激流勇退,皇上也未必能放過這塊磨刀石。一旦太子登基,自家爺更別想落到什麽好下場。
兵臨城下,也隻能一戰。
過了康熙萬壽,九跟十兩位阿哥的婚期也就到了眼前。
自打淑寧被指婚後,貴妃娘娘又是送嫁妝、又是頻頻賞賜,還屢屢與她撐腰。十阿哥更是整日裏舅母長、舅母短,與她百般親近。
如今孩子大婚在即,淑寧這個當舅母的自然也得好生對待著。
早早進宮,奉上兩萬六千六百兩銀票。
數額大到莫說貴妃驚訝,連胤俄都往後躲了躲:“舅母的一番美意,小十心領了,這銀票可不成。此番小十成婚,隨後虎頭也得當武狀元、定親大婚。一個外甥一個侄兒,你若不同樣對待難免被人詬病厚此薄彼。若一樣對待,虎威他們的彩禮、晴晴的嫁妝可怎麽辦?”
說話的同時,胤俄還不禁用‘您可長點心吧’的眼神瞧著她。
直看得淑寧憋不住樂:“你不是最喜歡與四阿哥比個短長,爭做誰才是我最疼愛外甥麽?當初四阿哥大婚,我給的就是這個數目。如今你大婚,我都來一碗水端平,你怎麽還不要了呢?”
胤俄搖頭,那能一樣麽?
四哥養母年輕輕走了,生母又……
皇阿瑪心裏有愧也要臉,知道舅母贈銀後忙不迭又賞了七舅舅三萬兩。裏外一算,舅母不但沒有實際上的損失,還小賺了一筆。他母家厲害,額娘疼寵,連福晉陪嫁都豐厚異常的。皇阿瑪不克扣他就挺好了,還指望補貼?
因此上,給他壓腰是幹賠。
還容易起不好的頭兒,後頭虎頭、虎子還有那個老十四。一二三四,二四得八,三六十八……
四個侄子外甥一路打發下來,竟就要十萬六千兩!!!
都快到他一半安家費了。
再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娘家侄子跟外甥等都這麽大方了,婆家的要不要給?他這個外甥給了,外甥女的?
三大姑姐家孩子給了,大姑姐家的呢?小姑子家的呢?
鈕祜祿氏說別的瞎話,人丁絕對旺盛。
七舅舅行七,上麵還有六個舅舅,嫡親的姐妹也足有六個。除了早亡那一兩個之外,剩下的子嗣繁多。
略略一想,胤俄就忍不住替自家舅母肉疼,當下抗拒的動作也更加明顯。
深深被他可愛到的淑寧笑,如多年前一般輕拍了拍他肩膀。
隻是時光荏苒,當年的小家夥已經長成昂藏少年。
她這個當舅母的,得微微踮起腳尖,才能拍到他寬厚的肩膀了:“好外甥莫急,這隻是舅母與你舅舅一番心意。好歹你大婚,有自己的小家庭了,日後用銀子的地方多著呢。皇子安家的銀子雖不少,但也不扛種種花銷。”
“可是……”
“哎呀,別可是了。但凡我把這銀票拿來,就沒有再拿回去的打算。至於別的嗎?胤俄沒聽說過親戚有遠近,朋友有厚薄嗎?我啊,摳著呢。隻願意給自己願意花錢的晚輩錢花。其餘的,隻八十兩聊表心意也就是了,再耽擱不了給虎威他們成婚、給晴晴攢嫁妝的。”
生意都快做到全大清的一等公福晉闊著呢!
這句隻願意給自己願意花錢的晚輩錢花說得胤俄眉開眼笑,好像得了什麽認證一般。
當即放棄抵抗,把那厚厚一疊銀票悉數收下。
瞧得貴妃娘娘滿眼急切:“嘿你個扛不住話的,怎麽你舅母才淺說了兩句,你就直接繳械者投降了呢?”
數落完兒子,搶過他手中銀票。貴妃娘娘忙又試圖塞給淑寧,理由是她們娘幾個根本不缺銀子,再者府上也送來了一萬兩呢。
讓他每天都能稱讚愛妻無數遍。
為何?
阿大人嘿笑,特別有理有據的樣子:“孩子長得好,自然是模子好呀!若沒有福晉仙姿玉色,哪有咱們晴晴這麽可愛出挑?”
第159章 十十大婚
別看某人前頭在淑寧懷孕的時候好像塌了天,甚至動過讓她墮胎的想法。但等女兒出生,並越發肖似愛妻後,立即變身女兒吹。
閨女幹什麽都是好的。
有機會要誇,沒有機會創造機會也要誇。
那個浮誇程度,就連盼子多年終得子的莊親王見了,也得甘拜下風。
起初,淑寧還嚐試勸說,讓他一碗水端平。
畢竟不患寡患不均。別因為他這當阿瑪的過度偏愛,弄得幾個小的兄妹鬩牆。結果素來對愛妻言聽計從的阿大人直接皺眉:“寧寧莫胡說,那幾個臭小子怎麽能跟我們晴晴比?”
被嫌棄的虎威和三胞胎不但不以為忤,還頗為認同地點頭。
表示他們兄弟粗枝大葉,四個綁一塊兒也抵不上香香軟軟的小妹妹半根手指頭。阿瑪偏心也是應該的,他們更偏。
隻要妹妹對他們勾勾唇角,他們能高興一整天……
土生土長的淑寧不知道什麽叫女控、妹控,隻虛點了點自家女兒可可愛愛的小鼻頭:“為了防止你這小家夥將來不長歪,看來還是得額娘我擔起這嚴母的重責大任啊!”
當時,小家夥大眼睛眨了眨,唇角無意識地勾了勾。
淑寧心裏立即軟了又軟。
什麽嚴母不嚴母的,徹底被拋到九霄雲外。隻抱著自家小棉襖哄了又哄,心肝肉地叫個不停。
一個多月下來,小家夥順利成為全家最寵。
阿大人更是但有點閑暇便抱著小家夥輕哄,淑寧早就見怪不怪。她現在啊,隻在心裏好奇。
如今跟夢中情景大不相同,四阿哥跟大阿哥都更優秀、更受重視,以至於讓太子每每相形見絀,越發有那麽點不堪大用的意思。
皇上對他的不滿,也一日勝過一日。
長此以往之下,會不會讓太子提前被廢?又有沒有可能,根本不會再有什麽兩廢兩立呢?
她個婦道人家,不懂許多朝堂爭鬥。
卻因為剛賜婚後,那反複觀摩了不少時日的夢境而有所發現。隱隱覺得,後期若不是康熙像養蠱一樣,引著諸皇子之間內鬥不絕。
朝臣之間來回站隊,黨爭嚴重。
以至於雍正即便奉旨登基,也被多方攻訐,被疑為矯詔。更有甚者,將康熙之死、德妃之死都往他身上推。
逼著他寫大義覺迷錄試圖自證清白,結果卻越描越黑。
以至於好好的九龍,任意挑出來一個,大抵都是有為明君的九龍,卻多半折在內耗上。
想想就讓人無盡唏噓。
若是今上能幹脆果斷地廢了太子,明確繼位之君。沒有龍椅這個大胡蘿卜吊著,皇子們也就不用打生打死。
說不定退而求其次,好好輔佐新君,給自己爭取爭取鐵帽子王的位置。
九龍奪嫡,變成同心合力,大清國力不知道能上多少個台階。
可惜,事與願違。
事實隻會再一次證明,康熙到底有多重視胤礽這個中宮嫡子。別個皇子都在絞盡腦汁,為康熙萬壽節禮恨不得嘔心瀝血時。
太子親自下廚,做了一碗長壽麵。親自端到了康熙麵前,好一番深情表露。感動得康熙熱淚盈眶,父子倆執手相看淚眼,提及當年。
胤礽說自己從小沒有額娘,全靠皇阿瑪又當爹又當媽,千辛萬苦將他拉扯大。以往他年少無知,不知父愛如山。如今養兒才知父母恩,才知道心疼阿瑪雲雲。
幾句說到康熙心裏,還順勢提點了幾句。
胤礽隻是沒往那方麵想,又不是個傻的。康熙都已經幾近挑明,他哪裏還不知道自己該怎麽做呢?
當即磕頭認錯,言說自己是被惶恐迷了眼。
怕四弟表現太好,越過了自己。
不等康熙慍怒,他就先淚眼朦朧地抱住康熙大腿:“皇阿瑪,兒子不在乎什麽太子之位,卻不容哪個弟弟在您心目中高過兒子。因為四弟有生母、養母,還有視他如親生的姨母。皇額娘早早撒手人寰,兒子隻有皇阿瑪呀!”
這一句兒子隻有皇阿瑪,不禁讓康熙穿過悠遠時光想起當年保清跟胤祉剛被接回宮中時。
小小的胤礽也是歡喜中帶著微微惶恐,拉著他衣角怯怯地問:“大哥和三弟都回來了,皇阿瑪還要胤礽麽?”
他處置了胤礽身邊幾個不曉事的奴才,又拉著小小的太子好一番勸慰。
胤礽卻隻攔著他袍角,誰都不要,哭著說隻有皇阿瑪。讓他就算喜歡大哥和三弟,不要超過了胤礽去,因為胤礽隻有皇阿瑪。
當時自己疼他沒有額娘,連連與小小的他保證。接連幾日都未入後宮,隻在昭仁殿摟著兒子入眠。
如今……
時隔多年,再聽這般話語。康熙就算明知道胤礽是為了勾動他心思,以期獲得原諒,也還是不由軟了心。
罷罷罷。
到底是皇後拚命為他生下的嫡子,而且太子預立,關乎國之興衰,萬不能草率從事。
再者,胤礽自小便由他親自教養。稍大又安排良師,便最近兩年有些浮躁,但才華能力等也遠勝其他皇子。
他如今還年富力強,且有時間好生教導。
一番思索之後,康熙終於忍不住還是給他遞了條帕子。當晚還留他歇在昭仁殿,父子兩個抵足而眠。
翌日清早,太子親自伺候著康熙用了早膳。
父子兩個握手言和,康熙那些個無名火自然也都散去。朝堂之上,重又恢複往日祥和。
文武百官都忍不住按鬆了口氣。
胤禔卻回到府上就猛灌了一盞涼茶,接著就把杯盞狠狠摔落在地。那偏心二字在舌尖滾了又滾,到底沒好直接說出來。
饒是如此,也嚇得一應仆婢瑟瑟縮縮。
伊爾根覺羅氏趕緊擺手讓眾人退下,然後才拉著胤禔的手溫溫柔柔笑:“爺何必生氣,橫豎早在預料之中的事情不是嗎?茲事體大,大到關乎國家興衰。那位……”
便迎著胤禔吃人般的眼光,伊爾根覺羅氏也還是淡笑:“那位雖有些不妥,但說起來不說無傷大雅,也遠不到輕言廢立的地步。皇阿瑪能堅持這些日子都已經出乎預料,爺還想什麽呢?”
胤禔滿心怒火,但卻無法反駁。
伊爾根覺羅氏又笑:“聽說當日一等公阿靈阿福晉送給四弟一幅字,上書借急用忍四字,妾身覺得也極為適合王爺。畢竟小不忍則亂大謀,戒急戒躁,才能行穩致遠。爺爺,您說呢?”
胤禔還能說什麽呢?
隻能把人狠狠抱在懷裏:“是是是,福晉說得是。爺戒,爺忍!就算忍成烏龜王八,也等良機來了再一鼓作氣,爭取一舉成擒。”
其實依著伊爾根覺羅氏來說,當個親王也沒什麽不好。
可自家爺與針鋒相對許多年,就算他肯激流勇退,皇上也未必能放過這塊磨刀石。一旦太子登基,自家爺更別想落到什麽好下場。
兵臨城下,也隻能一戰。
過了康熙萬壽,九跟十兩位阿哥的婚期也就到了眼前。
自打淑寧被指婚後,貴妃娘娘又是送嫁妝、又是頻頻賞賜,還屢屢與她撐腰。十阿哥更是整日裏舅母長、舅母短,與她百般親近。
如今孩子大婚在即,淑寧這個當舅母的自然也得好生對待著。
早早進宮,奉上兩萬六千六百兩銀票。
數額大到莫說貴妃驚訝,連胤俄都往後躲了躲:“舅母的一番美意,小十心領了,這銀票可不成。此番小十成婚,隨後虎頭也得當武狀元、定親大婚。一個外甥一個侄兒,你若不同樣對待難免被人詬病厚此薄彼。若一樣對待,虎威他們的彩禮、晴晴的嫁妝可怎麽辦?”
說話的同時,胤俄還不禁用‘您可長點心吧’的眼神瞧著她。
直看得淑寧憋不住樂:“你不是最喜歡與四阿哥比個短長,爭做誰才是我最疼愛外甥麽?當初四阿哥大婚,我給的就是這個數目。如今你大婚,我都來一碗水端平,你怎麽還不要了呢?”
胤俄搖頭,那能一樣麽?
四哥養母年輕輕走了,生母又……
皇阿瑪心裏有愧也要臉,知道舅母贈銀後忙不迭又賞了七舅舅三萬兩。裏外一算,舅母不但沒有實際上的損失,還小賺了一筆。他母家厲害,額娘疼寵,連福晉陪嫁都豐厚異常的。皇阿瑪不克扣他就挺好了,還指望補貼?
因此上,給他壓腰是幹賠。
還容易起不好的頭兒,後頭虎頭、虎子還有那個老十四。一二三四,二四得八,三六十八……
四個侄子外甥一路打發下來,竟就要十萬六千兩!!!
都快到他一半安家費了。
再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娘家侄子跟外甥等都這麽大方了,婆家的要不要給?他這個外甥給了,外甥女的?
三大姑姐家孩子給了,大姑姐家的呢?小姑子家的呢?
鈕祜祿氏說別的瞎話,人丁絕對旺盛。
七舅舅行七,上麵還有六個舅舅,嫡親的姐妹也足有六個。除了早亡那一兩個之外,剩下的子嗣繁多。
略略一想,胤俄就忍不住替自家舅母肉疼,當下抗拒的動作也更加明顯。
深深被他可愛到的淑寧笑,如多年前一般輕拍了拍他肩膀。
隻是時光荏苒,當年的小家夥已經長成昂藏少年。
她這個當舅母的,得微微踮起腳尖,才能拍到他寬厚的肩膀了:“好外甥莫急,這隻是舅母與你舅舅一番心意。好歹你大婚,有自己的小家庭了,日後用銀子的地方多著呢。皇子安家的銀子雖不少,但也不扛種種花銷。”
“可是……”
“哎呀,別可是了。但凡我把這銀票拿來,就沒有再拿回去的打算。至於別的嗎?胤俄沒聽說過親戚有遠近,朋友有厚薄嗎?我啊,摳著呢。隻願意給自己願意花錢的晚輩錢花。其餘的,隻八十兩聊表心意也就是了,再耽擱不了給虎威他們成婚、給晴晴攢嫁妝的。”
生意都快做到全大清的一等公福晉闊著呢!
這句隻願意給自己願意花錢的晚輩錢花說得胤俄眉開眼笑,好像得了什麽認證一般。
當即放棄抵抗,把那厚厚一疊銀票悉數收下。
瞧得貴妃娘娘滿眼急切:“嘿你個扛不住話的,怎麽你舅母才淺說了兩句,你就直接繳械者投降了呢?”
數落完兒子,搶過他手中銀票。貴妃娘娘忙又試圖塞給淑寧,理由是她們娘幾個根本不缺銀子,再者府上也送來了一萬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