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節
(曆史同人)我的外甥是雍正 作者:滿汀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君子論跡不論心。
不管他心裏是怎麽想的,總歸沒有做出真正傷害胤礽的行動不是嗎?
最多,最多就是笨了點,被人下套而不自知。
而這麽一點,就已經足夠讓康熙龍顏大怒,親自上手給他一頓暴打了。
當日,胤禔就鼻青臉腫地被抬回了直郡王府。
嚇得伊爾根覺羅氏花容失色,趕緊著人請太醫。胤禔卻隻拉著她的手笑:“娶妻當娶賢,古人誠不欺我!可惜呀,皇阿瑪千挑萬選給胤礽娶了那麽個好福晉,偏他膚淺隻重顏色。以至於放著好好的助力不好好用,落得如今下場。虧得爺愛重福晉,信重福晉,爺到底比他命好!”
如此,才能得福晉指點,懸崖勒馬,沒有錯上加錯。
否則的話……
想想那個讓他不寒而栗的夢,胤禔心裏就好一陣後怕:“從今而後,福晉就是爺的命。”
嗚嗚嗚,沒有福晉提點約束的他,可真的慘極了。
所有雄心壯誌都被悉數磋磨,隻被關在小小的阿哥府裏,種豬一樣不停生娃。
事到如今,夢裏的一切都已經斑駁。但胤禔卻死死記得他被圈二十六年間生了二十個孩子這一節。
就,越想越苦越恐怖。
伊爾根覺羅氏:???
嚴重懷疑不是太子中邪,是她們家爺中邪了。自從上次醉酒胡言,被她甩了一巴掌之後。這人整個就……就有些……
不同於往常。
不過這改變對她,對全家都好,伊爾根覺羅氏倒也不盼著他恢複正常,再變成未為與太子爭鋒而
不擇手段的樣子。
至此,淑寧才知道,這看似簡單的張明德案裏麵竟還藏著如此驚天陰謀。
原來,那鎮國公普奇雖輩分上是胤礽侄子,卻比胤礽還年長幾歲。兩人幼時同在無逸齋,普奇可就沒少被他收拾。後來更是屢被鞭笞,因此而生恨。
所以被順承郡王府長史引薦了張明德之後,他就心生一計。覺皇太子甚惡,想跟順承郡王合夥背刺他。
這個順承郡王呢,跟莊親王、康親王等,都是鐵帽子王之一。
如安親王嶽樂般,手裏掌握著一定的旗權。自從安親王嶽樂被降為郡王,安郡王一係以八阿哥馬首是瞻後,他就是下五旗裏麵比較重要的一股力量。
也在皇上積極收攏之列。
誰願意平白把手中權益乖乖奉上呢?
是以,順承郡王雖怕惹火燒身沒有直接從之,卻也沒有向康熙匯報這事。而是順水推舟,家人引薦給了與太子素來不合的直郡王。
果然,直郡王直接告訴他先不要說這個事兒,先把這個人送到他府上,回頭他跟皇上稟報。
私仇,黨爭,甚至涉及到皇權與旗權的較量。
九龍奪嫡之中勢力比較強橫的其中兩龍,竟然生生做了旁人打擊皇權的工具人。弄到手足失和,兄弟反目的程度。
又蠢又毒,怎不讓康熙這個當阿瑪的驚怒?
更讓他反複思忖,認真比較諸皇子。越發覺得餘者皆不堪大用,隻有自幼被立為皇太子被他親自教導的胤礽更有實力,也更名正言順。
淑寧搖頭歎息,覺得當皇子可真是太難了。
實力過於強悍,就容易被皇帝老子猜忌排擠。不夠強悍呢,還被嫌棄承托不起江山之重。
夢中雍正靠著不爭即是爭的基本原則,硬是出奇兵製勝。
以至於後續登基許久,都以表現平平,並不如何受皇父重用等等理由編排。連雍正這個年號都被歪派為雍親王得位之正,是他做賊心虛之下的強自狡辯。
各種流言蜚語接踵而來,逼得他不得不寫下大義覺迷錄來自證清白。
結果卻越描越黑,與初衷背道而馳。尤其乾隆上位之後,還急令召回,越發顯得這個書有點欲蓋彌彰的意思。
唔。
淑寧托腮:夢中的雍正,真真有個好大兒。
虧得如今外甥媳婦爭氣,接連生下三個嫡子。後來弘暉意外落水,外甥媳婦有孕。以至於胤禛親自入宮求了皇上,拒絕所賜秀女。
讓原該康熙四十六年入府的鈕祜祿氏花落旁人家,某條渣渣龍再也沒有在現實中成為她甥孫的機會。
見她聽事兒還聽得這般感同身受,阿靈阿不由輕笑:“好福晉,這話你聽聽,知道個中情由也就罷了。可不敢與四阿哥、十阿哥他們亂說,免得自誤也誤人。”
到底至少現在看來,四阿哥一心當賢王,十阿哥躺得平平的。倆一對兒皇上眼中的好大兒,所以處在漩渦中間也能安然無事。
務必得繼續保持。
免得皇上那敏感心思稍稍多轉一轉,誤會他們也在結黨營私。
嗯嗯。
淑寧小雞啄米式點頭:“放心吧,我惦著大外甥,才更盼著他安然無恙,斷不會因為扯閑篇兒而在這個時候坑他入漩渦的。”
最多告訴請外甥媳婦喝了回茶,婉轉地勸了勸。
示意她多吹吹枕邊風,讓大外甥以妻子兒女為念。凡事謹言慎行,切不可魯莽行事。
烏拉那拉氏聞弦歌而知雅意,回府之後就轉達了淑寧的關心與擔憂。直讓胤禛心中生暖,果然,就算守孝期間,姨母與他們相處甚少。
但有這麽些年的姨甥感情在,姨母還是處處替他想到頭裏。
唯恐他
有絲毫閃失。
不像永和宮中的那位,竟然已經有些按捺不住的樣子,竟真有意讓他給十四做個裕親王呢。
嗬嗬。
倒是真瞧得起她那小兒子呢。
一個被人玩弄於鼓掌之間的小傻子,便受皇阿瑪幾分偏寵,又如何能夠承托起江山之重?
胤禛冷笑,卻不知老八被關押之後,皇上還著人將涉事人等挨個審問,取了口供。意識到事情嚴重程度的十四趕緊去找老九,商量著該怎麽營救他八哥。
胤禟雖然被老十、虎威等人帶著,沒如淑寧夢中般,成為八爺黨的骨幹核心力量。
但是與八阿哥的關係也算不錯。
聞聽他被鎖拿後,本也擔心焦慮。見十四一來,哥倆自然商量開。隻是這次,胤禟可沒像淑寧夢中那般,直接□□進宮,願意死諫力保。唯說到底手足一場,再不能袖手旁觀。
稍後皇上召見諸皇子,再度言說八阿哥罪狀時,胤禟對十四說:“你我此時不語,更待何時?”
十四聞言趕緊噗通一聲跪下:“皇阿瑪明鑒,八哥絕無此心,兒子等願保之。”
康熙驚愣。
這幾年,雖然後頭幾個小阿哥相繼出生。康熙對庶妃王氏所出天真爛漫又對政局朝堂帶不來任何威脅的十八阿哥更鍾愛幾分。但對當了多少年幺兒的十四,那也是真心疼愛過的。
所以當他不顧自己命令站出來,公然維護老八時,心中不免又驚又愣。就這麽些許錯愕間,十四便又咣咣磕頭,再度為他好八哥求情。
氣得康熙震怒,直接抽出佩刀要殺了這個不孝子。
虧得五阿哥胤祺手疾眼快,直接抱住了康熙。否則明年今日,大家夥怕不是要給十四過周年了。
所有人驚惶,趕緊齊齊跪下求皇上息怒。
胤祺更死死地抱著他:“皇阿瑪,您素來最喜十四弟重情重義,俠義之心。他便有什麽不妥,但卻也為您所教導的兄友弟恭啊!”
康熙冷笑,心說胤礽被廢時,未見爾等一個來哭,一個來求。反反複複的,也隻有胤祉、胤禛為他寥寥說了幾句好話。倒是不少人盼著他即刻伏誅,再無出頭之日。
胤襈那個逆子被關,你們一個個的倒講究起兄友弟恭了?
是真手足情深,還是結黨營私?
經過帳殿夜警後,康熙疑心大增。瞧哪個兒子都像是要趁火打劫,有謀奪大位之心。
被懷疑的皇子們:……
隻能拜了又拜,求了又求。各種商量著,才勸得他稍緩了怒火,不再想著一刀劈死十四。而是命諸皇子們揍了老十四一頓,然後把他跟老九逐出了宮。
嗯,雖然已經年過五旬,但康熙眼神利著呢!
且看著老九先提醒,老十四那混不吝才站出來,給他那好八哥求情的。
求情未果還挨了頓揍,十四疼,德妃心疼。偏她人在宮中,輕易出不得,更無法往阿哥府。隻能將小兒媳婦喚進宮來細細詢問,又派胤禛這個當哥的勤去探望。
生怕底下人等怠慢了她心尖尖的同時,也好讓哥倆緩和緩和關係。
結果麽?
不能說不理想,隻能說與計劃背道而馳。傷中焦躁的十四可任性了,對親哥的不喜半點不掩藏。
唯獨對他八哥死心塌地,忖著傷好了再為他求情。
結果他還沒好,皇上的處置先下來了。說八阿哥聽信其奶公雅齊布之言,擅責禦史大夫,因而被當時還是皇太子的胤礽參奏,因而結仇……
曆數其罪過,言其明知道張明德之語而不稟奏,著革去貝勒之位,降為閑散宗室。
一並奪爵的,還有直郡王胤禔跟鎮國公普奇,隻順承郡王與輔國公賴士因曾支會過直郡王、或隻看相
故被無罪開釋。
然後,康熙認為張明德其罪極為可惡,該當千刀萬剮。
行刑的時候,還讓事內幹連的所有人等都前往觀刑。
第190章 觀刑
康熙鐵了心地要給相關涉事人等,尤其是那幾個逆子一個狠狠的教訓。
竟是半點也不通融。
連受傷的老大、老十四跟還在羈押之中的老八,都被帶到現場親眼瞧著那張明德是如何一刀刀受了那淩遲之刑的。
幾位皇子平時再怎麽明爭暗鬥,也都一個賽一個的優雅矜貴好麽?
老大還好,雖然被削了郡王爵位,但好歹沒圈禁啊!
皇阿瑪還願意對他動手,就說明對這個兒子並沒有完全死心啊。揭過了張明德這篇兒,日後規規矩矩,老老實實,再不做那些個無謂的癡夢。隻守著福晉和孩子們好好過日子,甭管繼位的是哪個弟弟,日後也少不了個親王、郡王。
心存希望,又曾上過戰場的胤禔除了暗悔自己腦子有坑,居然被輕易設計之外,倒也沒有多少惶恐。
不管他心裏是怎麽想的,總歸沒有做出真正傷害胤礽的行動不是嗎?
最多,最多就是笨了點,被人下套而不自知。
而這麽一點,就已經足夠讓康熙龍顏大怒,親自上手給他一頓暴打了。
當日,胤禔就鼻青臉腫地被抬回了直郡王府。
嚇得伊爾根覺羅氏花容失色,趕緊著人請太醫。胤禔卻隻拉著她的手笑:“娶妻當娶賢,古人誠不欺我!可惜呀,皇阿瑪千挑萬選給胤礽娶了那麽個好福晉,偏他膚淺隻重顏色。以至於放著好好的助力不好好用,落得如今下場。虧得爺愛重福晉,信重福晉,爺到底比他命好!”
如此,才能得福晉指點,懸崖勒馬,沒有錯上加錯。
否則的話……
想想那個讓他不寒而栗的夢,胤禔心裏就好一陣後怕:“從今而後,福晉就是爺的命。”
嗚嗚嗚,沒有福晉提點約束的他,可真的慘極了。
所有雄心壯誌都被悉數磋磨,隻被關在小小的阿哥府裏,種豬一樣不停生娃。
事到如今,夢裏的一切都已經斑駁。但胤禔卻死死記得他被圈二十六年間生了二十個孩子這一節。
就,越想越苦越恐怖。
伊爾根覺羅氏:???
嚴重懷疑不是太子中邪,是她們家爺中邪了。自從上次醉酒胡言,被她甩了一巴掌之後。這人整個就……就有些……
不同於往常。
不過這改變對她,對全家都好,伊爾根覺羅氏倒也不盼著他恢複正常,再變成未為與太子爭鋒而
不擇手段的樣子。
至此,淑寧才知道,這看似簡單的張明德案裏麵竟還藏著如此驚天陰謀。
原來,那鎮國公普奇雖輩分上是胤礽侄子,卻比胤礽還年長幾歲。兩人幼時同在無逸齋,普奇可就沒少被他收拾。後來更是屢被鞭笞,因此而生恨。
所以被順承郡王府長史引薦了張明德之後,他就心生一計。覺皇太子甚惡,想跟順承郡王合夥背刺他。
這個順承郡王呢,跟莊親王、康親王等,都是鐵帽子王之一。
如安親王嶽樂般,手裏掌握著一定的旗權。自從安親王嶽樂被降為郡王,安郡王一係以八阿哥馬首是瞻後,他就是下五旗裏麵比較重要的一股力量。
也在皇上積極收攏之列。
誰願意平白把手中權益乖乖奉上呢?
是以,順承郡王雖怕惹火燒身沒有直接從之,卻也沒有向康熙匯報這事。而是順水推舟,家人引薦給了與太子素來不合的直郡王。
果然,直郡王直接告訴他先不要說這個事兒,先把這個人送到他府上,回頭他跟皇上稟報。
私仇,黨爭,甚至涉及到皇權與旗權的較量。
九龍奪嫡之中勢力比較強橫的其中兩龍,竟然生生做了旁人打擊皇權的工具人。弄到手足失和,兄弟反目的程度。
又蠢又毒,怎不讓康熙這個當阿瑪的驚怒?
更讓他反複思忖,認真比較諸皇子。越發覺得餘者皆不堪大用,隻有自幼被立為皇太子被他親自教導的胤礽更有實力,也更名正言順。
淑寧搖頭歎息,覺得當皇子可真是太難了。
實力過於強悍,就容易被皇帝老子猜忌排擠。不夠強悍呢,還被嫌棄承托不起江山之重。
夢中雍正靠著不爭即是爭的基本原則,硬是出奇兵製勝。
以至於後續登基許久,都以表現平平,並不如何受皇父重用等等理由編排。連雍正這個年號都被歪派為雍親王得位之正,是他做賊心虛之下的強自狡辯。
各種流言蜚語接踵而來,逼得他不得不寫下大義覺迷錄來自證清白。
結果卻越描越黑,與初衷背道而馳。尤其乾隆上位之後,還急令召回,越發顯得這個書有點欲蓋彌彰的意思。
唔。
淑寧托腮:夢中的雍正,真真有個好大兒。
虧得如今外甥媳婦爭氣,接連生下三個嫡子。後來弘暉意外落水,外甥媳婦有孕。以至於胤禛親自入宮求了皇上,拒絕所賜秀女。
讓原該康熙四十六年入府的鈕祜祿氏花落旁人家,某條渣渣龍再也沒有在現實中成為她甥孫的機會。
見她聽事兒還聽得這般感同身受,阿靈阿不由輕笑:“好福晉,這話你聽聽,知道個中情由也就罷了。可不敢與四阿哥、十阿哥他們亂說,免得自誤也誤人。”
到底至少現在看來,四阿哥一心當賢王,十阿哥躺得平平的。倆一對兒皇上眼中的好大兒,所以處在漩渦中間也能安然無事。
務必得繼續保持。
免得皇上那敏感心思稍稍多轉一轉,誤會他們也在結黨營私。
嗯嗯。
淑寧小雞啄米式點頭:“放心吧,我惦著大外甥,才更盼著他安然無恙,斷不會因為扯閑篇兒而在這個時候坑他入漩渦的。”
最多告訴請外甥媳婦喝了回茶,婉轉地勸了勸。
示意她多吹吹枕邊風,讓大外甥以妻子兒女為念。凡事謹言慎行,切不可魯莽行事。
烏拉那拉氏聞弦歌而知雅意,回府之後就轉達了淑寧的關心與擔憂。直讓胤禛心中生暖,果然,就算守孝期間,姨母與他們相處甚少。
但有這麽些年的姨甥感情在,姨母還是處處替他想到頭裏。
唯恐他
有絲毫閃失。
不像永和宮中的那位,竟然已經有些按捺不住的樣子,竟真有意讓他給十四做個裕親王呢。
嗬嗬。
倒是真瞧得起她那小兒子呢。
一個被人玩弄於鼓掌之間的小傻子,便受皇阿瑪幾分偏寵,又如何能夠承托起江山之重?
胤禛冷笑,卻不知老八被關押之後,皇上還著人將涉事人等挨個審問,取了口供。意識到事情嚴重程度的十四趕緊去找老九,商量著該怎麽營救他八哥。
胤禟雖然被老十、虎威等人帶著,沒如淑寧夢中般,成為八爺黨的骨幹核心力量。
但是與八阿哥的關係也算不錯。
聞聽他被鎖拿後,本也擔心焦慮。見十四一來,哥倆自然商量開。隻是這次,胤禟可沒像淑寧夢中那般,直接□□進宮,願意死諫力保。唯說到底手足一場,再不能袖手旁觀。
稍後皇上召見諸皇子,再度言說八阿哥罪狀時,胤禟對十四說:“你我此時不語,更待何時?”
十四聞言趕緊噗通一聲跪下:“皇阿瑪明鑒,八哥絕無此心,兒子等願保之。”
康熙驚愣。
這幾年,雖然後頭幾個小阿哥相繼出生。康熙對庶妃王氏所出天真爛漫又對政局朝堂帶不來任何威脅的十八阿哥更鍾愛幾分。但對當了多少年幺兒的十四,那也是真心疼愛過的。
所以當他不顧自己命令站出來,公然維護老八時,心中不免又驚又愣。就這麽些許錯愕間,十四便又咣咣磕頭,再度為他好八哥求情。
氣得康熙震怒,直接抽出佩刀要殺了這個不孝子。
虧得五阿哥胤祺手疾眼快,直接抱住了康熙。否則明年今日,大家夥怕不是要給十四過周年了。
所有人驚惶,趕緊齊齊跪下求皇上息怒。
胤祺更死死地抱著他:“皇阿瑪,您素來最喜十四弟重情重義,俠義之心。他便有什麽不妥,但卻也為您所教導的兄友弟恭啊!”
康熙冷笑,心說胤礽被廢時,未見爾等一個來哭,一個來求。反反複複的,也隻有胤祉、胤禛為他寥寥說了幾句好話。倒是不少人盼著他即刻伏誅,再無出頭之日。
胤襈那個逆子被關,你們一個個的倒講究起兄友弟恭了?
是真手足情深,還是結黨營私?
經過帳殿夜警後,康熙疑心大增。瞧哪個兒子都像是要趁火打劫,有謀奪大位之心。
被懷疑的皇子們:……
隻能拜了又拜,求了又求。各種商量著,才勸得他稍緩了怒火,不再想著一刀劈死十四。而是命諸皇子們揍了老十四一頓,然後把他跟老九逐出了宮。
嗯,雖然已經年過五旬,但康熙眼神利著呢!
且看著老九先提醒,老十四那混不吝才站出來,給他那好八哥求情的。
求情未果還挨了頓揍,十四疼,德妃心疼。偏她人在宮中,輕易出不得,更無法往阿哥府。隻能將小兒媳婦喚進宮來細細詢問,又派胤禛這個當哥的勤去探望。
生怕底下人等怠慢了她心尖尖的同時,也好讓哥倆緩和緩和關係。
結果麽?
不能說不理想,隻能說與計劃背道而馳。傷中焦躁的十四可任性了,對親哥的不喜半點不掩藏。
唯獨對他八哥死心塌地,忖著傷好了再為他求情。
結果他還沒好,皇上的處置先下來了。說八阿哥聽信其奶公雅齊布之言,擅責禦史大夫,因而被當時還是皇太子的胤礽參奏,因而結仇……
曆數其罪過,言其明知道張明德之語而不稟奏,著革去貝勒之位,降為閑散宗室。
一並奪爵的,還有直郡王胤禔跟鎮國公普奇,隻順承郡王與輔國公賴士因曾支會過直郡王、或隻看相
故被無罪開釋。
然後,康熙認為張明德其罪極為可惡,該當千刀萬剮。
行刑的時候,還讓事內幹連的所有人等都前往觀刑。
第190章 觀刑
康熙鐵了心地要給相關涉事人等,尤其是那幾個逆子一個狠狠的教訓。
竟是半點也不通融。
連受傷的老大、老十四跟還在羈押之中的老八,都被帶到現場親眼瞧著那張明德是如何一刀刀受了那淩遲之刑的。
幾位皇子平時再怎麽明爭暗鬥,也都一個賽一個的優雅矜貴好麽?
老大還好,雖然被削了郡王爵位,但好歹沒圈禁啊!
皇阿瑪還願意對他動手,就說明對這個兒子並沒有完全死心啊。揭過了張明德這篇兒,日後規規矩矩,老老實實,再不做那些個無謂的癡夢。隻守著福晉和孩子們好好過日子,甭管繼位的是哪個弟弟,日後也少不了個親王、郡王。
心存希望,又曾上過戰場的胤禔除了暗悔自己腦子有坑,居然被輕易設計之外,倒也沒有多少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