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節
(曆史同人)我的外甥是雍正 作者:滿汀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老大賊心不死,前頭那喇嘛事必然與其有所幹連。畢竟,那廝都能信那張明德的鬼話,試圖用那狗屁的異能者來戕害他了不是?
老八也是個狼子野心的,竟然能勾動許多朝臣保舉其為太子。
老四忠誠於他?
或者吧。
諸兄弟間,他跟老三與自己最好,可他背後的勢力也太大了些。真能甘心一直不起心動念,將這個賢王做到底嗎?
氣氛既然已經被打斷,康熙也就不再點評諸皇子。
隻囑咐廢太子:“朕今日放了你,你應該深念朕恩。旁人說你不好的,你不許記仇。前頭拘執你的時候,就算你身邊的宦官侍衛也有說你不好的。都是因朕審問,所以他們才奏,你不得再歸咎其人。且凡規勸你的人,都是你的恩人。順你行事的,才是坑害於你的。”
胤礽屈膝跪下:“皇阿瑪所言極是,兒子必聽之信之,絕無違拗。”
康熙又讓胤礽改掉以往毛病,傾心信任他揀拔出來的諸臣。若能遵諭而行,不但是朕的福氣,也是你的福氣,天下的福氣。
若人怙惡不悛,重蹈覆轍,那就是在自尋死路。
說到這裏,康熙便又涕泣,言說若胤礽能敬慎奉行,他就再也不提前事。
群臣:???
所以,前事一筆勾銷,太子還是太子唄?
事情都已經明朗到這種程度,群臣可就不敢再不給當今跟未來天子麵子了。一個個趕緊為請複立太子事上書陳奏,結果卻都被留中不發。
這一次倒不是康熙矯情,還要演什麽三請三辭,實在眾望所歸,盛情難卻。
而是他自打老年喪子之後,心情就一直鬱鬱。接著又遇廢太子事,每日裏怒火衝天,
夜不成寐。再加上張明德案、魘鎮事、選舉新太子事……
父子離心,兒子們相互殘殺,還做了旁人家棋子。
一**的打擊接踵而來,就是年輕小夥也扛不住,更何況康熙都五十好幾了呢?
那聖躬違和幾字不是誇張,他真病倒了。
第194章 秋後算賬
聖躬違和,數日無法上朝,隻召四阿哥入內。
胤禛瞧著蒼老憔悴了許多的皇父,不禁潸然淚下:“皇阿瑪身體欠佳已久,理應選太醫與兒子兄弟中有稍知藥性者,如三哥、五哥、八弟同兒子一道檢視方藥,伺候左右。如此,才好早日痊愈。”
康熙聞言應了,吃了幾天藥之後,果然病情漸有痊愈之相。
期間還能往寧壽宮給皇太後請安呢。
然後,他就開始坑兒了。
先是命梁九功、李玉傳諭諸皇子和眾大臣,言說日前拘禁胤礽的時候,並無一人為之陳奏。隻有四阿哥性量過人,深知大義。屢在朕麵前為胤礽保奏,如此居心行事實在偉人也。
頃刻間被所有皇子目光聚焦的胤禛:!!!
悚然一驚,火速跪下,請梁九功和李玉代為轉達:“皇阿瑪諭旨說兒子為廢太子胤礽保奏,實在無此事。皇阿瑪褒嘉之旨,兒子不敢冒領。”
真的,你們爺倆愛怎麽玩怎麽玩,求別帶咱下水!
但很顯然,康熙並不讓他如意。
信兒捎過去後,很快梁九功和李玉又傳回來新的口諭。言說你在朕麵前屢次為胤礽保奏,你以為沒有證據,就在眾人麵前強辯。那你備注阿哥陳奏之處也很多,也要強辯說沒有這事嗎?
胤禛回說為諸阿哥陳奏確實有,但為胤礽保奏之事,兒子實在不敢任受。
嗯,不受這個獎,也不想在這個時候再被歸為太子黨。
八福晉郭絡羅氏都能看出來的事,胤禛當然也能。帝儲之間的矛盾不徹底解決,就算胤礽再被立為皇太子,也不知道能當幾日。
畢竟,比起皇太子種種暴戾,最讓皇阿瑪憤怒的是從布城裂縫裏向內窺視啊!
就好像老八那個借皇阿瑪仁德,邀買自己名聲一樣。
踩的,都是皇阿瑪底線。
所以此時此刻,就算拚著被即將複位的胤礽記上一筆,他也得跟皇阿瑪、諸兄弟跟文武大臣們表示:他秉持著手足之情,為諸兄弟們說過話,但絕不是個太子黨!
淑寧:……
攤上這樣偏心到極致的老子,皇子們可真難。好在大外甥心思縝密,反應迅速,沒有輕易掉坑。
否則的話,這時候被打上太子黨的烙印倒是能被胤礽千恩萬謝了。回頭二廢太子,就不免被康熙忌憚、厭棄甚至清算。
隻是這麽一來,他接下來這幾年怕是不免艱難。
年前,皇上還又複封了胤襈的貝勒。
父子和樂,一切好像都沒發生過的樣子。但實際上,那句八阿哥母家出身微賤就好像一根刺,深深地紮在了胤襈心裏,也讓良妃便是被兒子兒媳勸回來還是不免抑鬱寡歡。
總覺得若非她這個拖後腿的,胤襈定然能走得更高更遠。
而不是如現在這樣,被自己生父道一聲微賤。
胤襈經此之後,更加勵精圖治。
誓要在荊棘密布中,走到最後終點。讓所有高貴之人,都對他們母子低下頭顱,恭恭敬敬地跪拜稱臣,喊他們這對微賤的母子為太後與皇上。
臨近年關,皇上稱自己身體有疾,今雖痊愈也還是覺得軟弱。元旦不能謁堂子行禮於宮中拜神,照常升殿。
歲末時,阿大人被派去往太廟行禮。過了年兒世祖章皇帝忌辰,阿大人又被派去行李。
如此種種,無不表示著皇上對於阿靈阿信重。
也讓淑寧越發肝顫,每每對自家夫君與好大兒耳提麵命。連往四阿哥、十阿哥府上送年禮,都要備上一把金圓規並一個金尺子。
就差把沉默是金,循規蹈矩兩個詞刻在他們腦門上。
唯恐他們年輕不知深淺,一不小
心就掉進他們阿瑪親手為他們挖的巨坑裏。
有子有女萬事足,躺平躺得不亦樂乎的胤俄笑:“舅母都殫心竭慮至此,外甥敢不從命?”
於是厚重年禮之外,十阿哥還送了對兒親手雕琢的碧玉蟬。
玉知了,予知了。
知了知了,舅母不必憂心。
這惟妙惟肖的兩隻玉蟬看得淑寧捧腹,悄悄跟阿靈阿搖頭:“都說十阿哥愚笨,實際上這才真是個聰明主呢。可惜呀!”
皇上很怕外戚專權,早早就斷了十阿哥的可能。否則的話,那孩子未必……
阿靈阿笑著搖頭:“未必啥呀?未必能平安長大吧!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今這樣不管是對十阿哥還是對咱們府上,都是最好。”
否則聰明外甥就算順利長大,真個接下了愛新覺羅家的江山,也很難說就不會第一個把大刀砍向姥姥家。
皇上親手扶起來的佟半朝,如今不也大不如前了?
這例子舉的,淑寧就很難不服氣。
而且很快佟佳氏還將迎來新一波的打擊,這不,過了元宵之後皇上又可以上朝了,能秋後算賬了。
四十八年頭一遭,皇上召領侍衛內大臣、滿漢大學士、尚書等問:“去年冬天,聖躬違和,命爾等於諸阿哥中保奏可為儲君者。爾等何以獨保奏胤襈?胤襈當時獲罪於朕,身攖縲絏,而且他母家微賤,怎能使其為皇太子?”
這憤怒的質問一出,全場靜默。
接著皇上便又深究,當日到底是誰先提議保舉胤襈的。
大家夥都知道,這個事兒是鄂倫岱、揆敘、王鴻緒私下裏商量的。但到底同朝為官不說,幾人身份上也都非比尋常。
那鄂倫岱出自於佟佳氏,是佟國綱之子,當今親表弟。揆敘他阿瑪叫明珠,王鴻緒父兄也都當過或者正在當著朝廷大員。
他自己也參與明史修正,官至工部尚書。
因此上,朝臣們就算心裏清楚,嘴上也都說沒有。
於是點兵點將,點到了倒黴催的領侍衛大臣巴渾德:“奴才啟稟皇上,當日宣旨之後,奴才等眾人奏稱立皇太子事關係重大,臣等何敢保奏?您說奴才等等在行間俱能效死,如今正是為朕效死之日也,不可稍有隱誨。奴才等奉旨之後出,分兩班序坐。眾人要保八阿哥胤襈,所以共同入內,並沒有首先發言之人。”
康熙冷笑:“你們所選之人相同,即大為可疑。其中必有倡導之人,你們趕緊詳查舉奏。”
所有人等出殿片刻,互相查證之後又入。巴渾德又言:“奴才等領侍衛大臣那日是坐在一處的,都是各出己意,並沒有領頭之人。”
康熙又接連問了領侍衛內大臣坡爾盆、領侍衛內大臣尚之隆,兩人都說是巴渾德先發言的。
阿靈阿直言自己未與他們一道,而是跟虎威、莊親王與費揚阿說話來著。因為諸皇子都很優秀,實難抉擇。唯恐倉促之間匆匆寫就,辜負了皇上的一片信任之心。
所以他們四個都是交的白卷。
至於旁人?
那他自己都陡然被托如此山嶽般重事,正百般為難呢,也沒有在意啊!
所有人等:……
恨不能為這個雞賊的家夥伸手豎起大拇指,也不太老,怎麽就這麽巨滑呢?
偏皇上委為腹心,素來愛重之。
聞言非但不以為忤,還覺得為人臣者當如是。
再問幾人之後,康熙就斷定這事兒是他老舅佟國維跟大學士馬齊的主意。肯定是他們兩個以當舉胤襈,然後默喻眾人。其餘大臣等畏懼他們,不得不依他們的意思。
馬齊給自己喊冤,言說當日論及此事,皇上就命微臣不得幹預。因此上,微臣立即避開。其餘大臣們所議論
的,微臣實在不知啊。
康熙說他就知道馬齊是個謬亂的,所以不曾使知知道這事兒,更令他不得幹預。
但他若加以追問,必然能知道些端倪。
所以諸位臣工務必詳加舉奏。
然後,巴渾德這一鍋就甩到了漢大臣身上。說當日漢大臣們盡所欲言,所以他們看著那些漢大臣舉了八阿哥,他們就也跟上了。
張玉書:!!!
再沒想到,好端端的橫空飛來一鍋。但皇上都問到頭上了,他也不好不言:“當日列坐之後者都提名了八阿哥,所以臣等公保之,沒有率先提議之人。”
對於這樣的答案,康熙自然是不滿的。命令眾人繼續查奏,務必究其根源。
見他態度如此堅決,眾人便知今兒說不出個子午卯酉來,就誰都別想過關了。再怎麽同僚情深,也抵不過自家性命。
老八也是個狼子野心的,竟然能勾動許多朝臣保舉其為太子。
老四忠誠於他?
或者吧。
諸兄弟間,他跟老三與自己最好,可他背後的勢力也太大了些。真能甘心一直不起心動念,將這個賢王做到底嗎?
氣氛既然已經被打斷,康熙也就不再點評諸皇子。
隻囑咐廢太子:“朕今日放了你,你應該深念朕恩。旁人說你不好的,你不許記仇。前頭拘執你的時候,就算你身邊的宦官侍衛也有說你不好的。都是因朕審問,所以他們才奏,你不得再歸咎其人。且凡規勸你的人,都是你的恩人。順你行事的,才是坑害於你的。”
胤礽屈膝跪下:“皇阿瑪所言極是,兒子必聽之信之,絕無違拗。”
康熙又讓胤礽改掉以往毛病,傾心信任他揀拔出來的諸臣。若能遵諭而行,不但是朕的福氣,也是你的福氣,天下的福氣。
若人怙惡不悛,重蹈覆轍,那就是在自尋死路。
說到這裏,康熙便又涕泣,言說若胤礽能敬慎奉行,他就再也不提前事。
群臣:???
所以,前事一筆勾銷,太子還是太子唄?
事情都已經明朗到這種程度,群臣可就不敢再不給當今跟未來天子麵子了。一個個趕緊為請複立太子事上書陳奏,結果卻都被留中不發。
這一次倒不是康熙矯情,還要演什麽三請三辭,實在眾望所歸,盛情難卻。
而是他自打老年喪子之後,心情就一直鬱鬱。接著又遇廢太子事,每日裏怒火衝天,
夜不成寐。再加上張明德案、魘鎮事、選舉新太子事……
父子離心,兒子們相互殘殺,還做了旁人家棋子。
一**的打擊接踵而來,就是年輕小夥也扛不住,更何況康熙都五十好幾了呢?
那聖躬違和幾字不是誇張,他真病倒了。
第194章 秋後算賬
聖躬違和,數日無法上朝,隻召四阿哥入內。
胤禛瞧著蒼老憔悴了許多的皇父,不禁潸然淚下:“皇阿瑪身體欠佳已久,理應選太醫與兒子兄弟中有稍知藥性者,如三哥、五哥、八弟同兒子一道檢視方藥,伺候左右。如此,才好早日痊愈。”
康熙聞言應了,吃了幾天藥之後,果然病情漸有痊愈之相。
期間還能往寧壽宮給皇太後請安呢。
然後,他就開始坑兒了。
先是命梁九功、李玉傳諭諸皇子和眾大臣,言說日前拘禁胤礽的時候,並無一人為之陳奏。隻有四阿哥性量過人,深知大義。屢在朕麵前為胤礽保奏,如此居心行事實在偉人也。
頃刻間被所有皇子目光聚焦的胤禛:!!!
悚然一驚,火速跪下,請梁九功和李玉代為轉達:“皇阿瑪諭旨說兒子為廢太子胤礽保奏,實在無此事。皇阿瑪褒嘉之旨,兒子不敢冒領。”
真的,你們爺倆愛怎麽玩怎麽玩,求別帶咱下水!
但很顯然,康熙並不讓他如意。
信兒捎過去後,很快梁九功和李玉又傳回來新的口諭。言說你在朕麵前屢次為胤礽保奏,你以為沒有證據,就在眾人麵前強辯。那你備注阿哥陳奏之處也很多,也要強辯說沒有這事嗎?
胤禛回說為諸阿哥陳奏確實有,但為胤礽保奏之事,兒子實在不敢任受。
嗯,不受這個獎,也不想在這個時候再被歸為太子黨。
八福晉郭絡羅氏都能看出來的事,胤禛當然也能。帝儲之間的矛盾不徹底解決,就算胤礽再被立為皇太子,也不知道能當幾日。
畢竟,比起皇太子種種暴戾,最讓皇阿瑪憤怒的是從布城裂縫裏向內窺視啊!
就好像老八那個借皇阿瑪仁德,邀買自己名聲一樣。
踩的,都是皇阿瑪底線。
所以此時此刻,就算拚著被即將複位的胤礽記上一筆,他也得跟皇阿瑪、諸兄弟跟文武大臣們表示:他秉持著手足之情,為諸兄弟們說過話,但絕不是個太子黨!
淑寧:……
攤上這樣偏心到極致的老子,皇子們可真難。好在大外甥心思縝密,反應迅速,沒有輕易掉坑。
否則的話,這時候被打上太子黨的烙印倒是能被胤礽千恩萬謝了。回頭二廢太子,就不免被康熙忌憚、厭棄甚至清算。
隻是這麽一來,他接下來這幾年怕是不免艱難。
年前,皇上還又複封了胤襈的貝勒。
父子和樂,一切好像都沒發生過的樣子。但實際上,那句八阿哥母家出身微賤就好像一根刺,深深地紮在了胤襈心裏,也讓良妃便是被兒子兒媳勸回來還是不免抑鬱寡歡。
總覺得若非她這個拖後腿的,胤襈定然能走得更高更遠。
而不是如現在這樣,被自己生父道一聲微賤。
胤襈經此之後,更加勵精圖治。
誓要在荊棘密布中,走到最後終點。讓所有高貴之人,都對他們母子低下頭顱,恭恭敬敬地跪拜稱臣,喊他們這對微賤的母子為太後與皇上。
臨近年關,皇上稱自己身體有疾,今雖痊愈也還是覺得軟弱。元旦不能謁堂子行禮於宮中拜神,照常升殿。
歲末時,阿大人被派去往太廟行禮。過了年兒世祖章皇帝忌辰,阿大人又被派去行李。
如此種種,無不表示著皇上對於阿靈阿信重。
也讓淑寧越發肝顫,每每對自家夫君與好大兒耳提麵命。連往四阿哥、十阿哥府上送年禮,都要備上一把金圓規並一個金尺子。
就差把沉默是金,循規蹈矩兩個詞刻在他們腦門上。
唯恐他們年輕不知深淺,一不小
心就掉進他們阿瑪親手為他們挖的巨坑裏。
有子有女萬事足,躺平躺得不亦樂乎的胤俄笑:“舅母都殫心竭慮至此,外甥敢不從命?”
於是厚重年禮之外,十阿哥還送了對兒親手雕琢的碧玉蟬。
玉知了,予知了。
知了知了,舅母不必憂心。
這惟妙惟肖的兩隻玉蟬看得淑寧捧腹,悄悄跟阿靈阿搖頭:“都說十阿哥愚笨,實際上這才真是個聰明主呢。可惜呀!”
皇上很怕外戚專權,早早就斷了十阿哥的可能。否則的話,那孩子未必……
阿靈阿笑著搖頭:“未必啥呀?未必能平安長大吧!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今這樣不管是對十阿哥還是對咱們府上,都是最好。”
否則聰明外甥就算順利長大,真個接下了愛新覺羅家的江山,也很難說就不會第一個把大刀砍向姥姥家。
皇上親手扶起來的佟半朝,如今不也大不如前了?
這例子舉的,淑寧就很難不服氣。
而且很快佟佳氏還將迎來新一波的打擊,這不,過了元宵之後皇上又可以上朝了,能秋後算賬了。
四十八年頭一遭,皇上召領侍衛內大臣、滿漢大學士、尚書等問:“去年冬天,聖躬違和,命爾等於諸阿哥中保奏可為儲君者。爾等何以獨保奏胤襈?胤襈當時獲罪於朕,身攖縲絏,而且他母家微賤,怎能使其為皇太子?”
這憤怒的質問一出,全場靜默。
接著皇上便又深究,當日到底是誰先提議保舉胤襈的。
大家夥都知道,這個事兒是鄂倫岱、揆敘、王鴻緒私下裏商量的。但到底同朝為官不說,幾人身份上也都非比尋常。
那鄂倫岱出自於佟佳氏,是佟國綱之子,當今親表弟。揆敘他阿瑪叫明珠,王鴻緒父兄也都當過或者正在當著朝廷大員。
他自己也參與明史修正,官至工部尚書。
因此上,朝臣們就算心裏清楚,嘴上也都說沒有。
於是點兵點將,點到了倒黴催的領侍衛大臣巴渾德:“奴才啟稟皇上,當日宣旨之後,奴才等眾人奏稱立皇太子事關係重大,臣等何敢保奏?您說奴才等等在行間俱能效死,如今正是為朕效死之日也,不可稍有隱誨。奴才等奉旨之後出,分兩班序坐。眾人要保八阿哥胤襈,所以共同入內,並沒有首先發言之人。”
康熙冷笑:“你們所選之人相同,即大為可疑。其中必有倡導之人,你們趕緊詳查舉奏。”
所有人等出殿片刻,互相查證之後又入。巴渾德又言:“奴才等領侍衛大臣那日是坐在一處的,都是各出己意,並沒有領頭之人。”
康熙又接連問了領侍衛內大臣坡爾盆、領侍衛內大臣尚之隆,兩人都說是巴渾德先發言的。
阿靈阿直言自己未與他們一道,而是跟虎威、莊親王與費揚阿說話來著。因為諸皇子都很優秀,實難抉擇。唯恐倉促之間匆匆寫就,辜負了皇上的一片信任之心。
所以他們四個都是交的白卷。
至於旁人?
那他自己都陡然被托如此山嶽般重事,正百般為難呢,也沒有在意啊!
所有人等:……
恨不能為這個雞賊的家夥伸手豎起大拇指,也不太老,怎麽就這麽巨滑呢?
偏皇上委為腹心,素來愛重之。
聞言非但不以為忤,還覺得為人臣者當如是。
再問幾人之後,康熙就斷定這事兒是他老舅佟國維跟大學士馬齊的主意。肯定是他們兩個以當舉胤襈,然後默喻眾人。其餘大臣等畏懼他們,不得不依他們的意思。
馬齊給自己喊冤,言說當日論及此事,皇上就命微臣不得幹預。因此上,微臣立即避開。其餘大臣們所議論
的,微臣實在不知啊。
康熙說他就知道馬齊是個謬亂的,所以不曾使知知道這事兒,更令他不得幹預。
但他若加以追問,必然能知道些端倪。
所以諸位臣工務必詳加舉奏。
然後,巴渾德這一鍋就甩到了漢大臣身上。說當日漢大臣們盡所欲言,所以他們看著那些漢大臣舉了八阿哥,他們就也跟上了。
張玉書:!!!
再沒想到,好端端的橫空飛來一鍋。但皇上都問到頭上了,他也不好不言:“當日列坐之後者都提名了八阿哥,所以臣等公保之,沒有率先提議之人。”
對於這樣的答案,康熙自然是不滿的。命令眾人繼續查奏,務必究其根源。
見他態度如此堅決,眾人便知今兒說不出個子午卯酉來,就誰都別想過關了。再怎麽同僚情深,也抵不過自家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