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節
(曆史同人)我的外甥是雍正 作者:滿汀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以新巧別致,願意邀皇上共賞之名,將請柬遞到了康熙的龍案上。
就不信有這麽一尊大佛坐鎮,底下那些皇子們還敢弄鬼!
知悉他這個念頭的阿靈阿高高豎起大拇指:“我就說福晉聰明伶俐,世所罕有。可惜這世間不許女子科考,否則的話,哪還有那三個臭傻子的獨攬三甲的機會?”
虎威嘴角微抽,這麽多年,阿媽誇起額娘來還是這麽的不遺餘力。
捕捉到他這表情的阿靈阿皺眉:“臭小子,你這是什麽意思?嘴角抽成那樣,難道是覺得為父言過其實了嗎?”
若說是,豈不變相承認自家額娘其實沒有那麽好?
這麽明顯的坑,虎威可不掉。
趕緊搖頭擺手,滿滿阿瑪您可別冤枉兒子的小表情:“呃,沒什麽。隻是父子所見略同,兒子沒能搶過阿瑪您,多少有些意難平罷了。若皇上能來,咱們家不但門庭生輝,日後弟弟們仕途順遂。還能打消許多人的小心思,讓他們停止試探拉攏的小動作。一舉數得,實在精巧。”
隻是皇上說龍體已經恢複,又是巡幸畿甸,又是遠遊塞外的。
極力在證明他依然能彎弓射箭,翻身上馬。
可實際上,久在康熙身邊的都知道,他其實是得了風疾。太醫囑咐了又囑咐的,讓他一定安心頤養,免得病情反複發作而日漸沉重。
所以剛在太和殿參加了武會試後,次日便又奉皇太後去了暢春園。
虎威也不確定他是否能夠撥冗。
而事實證明,雖然時隔多年,淑寧這塊金子招牌還是相當有用的。不但康熙微服奉太後過來了,連太子、大阿哥、三阿哥、八阿哥也都不請自來。
再加上老四、老五、老九、老十、十二、十三跟十四。
場麵宏大到讓淑寧驚呆:一個小小的慶祝宴,竟然匯集了不止九龍啊!
且全都不請自來。
四、十與十四都是正經的外甥,言說與自家表兄弟慶祝,何須什麽請柬?
老五一直視虎威為恩人,恩公家中有如此喜事,哪有不趕緊過來送上賀禮,跟著蹭蹭喜氣的道理呢!
九跟十三都是扛起朋友兼同窗的大幌。
十二福晉是馬齊女兒,也就是格佛賀的堂姐。
正經親戚呢!
大阿哥送上重禮,言說當年便對姨母廚藝一嚐難忘,隻是再沒好意思過來叨擾。
如今再無顧忌,可得過來好好嚐鮮。
沒有希望,也不再努力之後,胤禔相信淑寧夫妻不會再將他拒之門外,甚至還暗戳戳小坑他一把了。
淑寧:……
雖然你現在想通了,也看開了,皇上都不會把目光過多聚焦在您身上。
但太子還在呀!
他記著張明德事,記得魘鎮事。並且深覺那幾個喇嘛隻是替罪羔羊,您才是其中主謀。導致他如今廢而複立,尷尬非常的罪魁禍首。
光憑著這一點,淑寧就不可能與他們夫妻有再多接觸。
於是,淑寧眼珠子一轉,馬上就有了主意。決定今天這喜宴結束之後,禮物連著禮單,都一並送到乾清宮去。
讓皇上禦覽,有任憑皇上如何處理這個事兒。隻在多方勢力拉攏討好之間,站穩堅定皇黨的立場。
收到禮單跟那麽些禮物的康熙失笑:“你福晉跟你,可真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呀!”
阿靈阿驕傲昂頭:“那可不?說句不怕皇上笑話的,成婚之後,奴才才知道那句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的詩並非詩人虛構誇張。福晉就是聰明剔透,總能與奴才想到一處。”
“原本呀,依著奴才夫妻的意思都不想大辦。可到底文武雙三鼎甲,翻遍史書都難找的稀奇事兒。若真草草應付,說不準就被人饒舌。言我們夫妻偏心,將全部心思都寄托在虎威身上,三胞胎表現再如何出類拔萃也是徒勞芸芸。”
“奴才臉皮厚,被人詬病幾句倒也不當回事。福晉名聲一直白璧無瑕,可不能因為這些事兒給沾染了。再說人雲亦雲的,三人成虎,弄不好還會影響小子們的婚事……”
阿靈阿好一通陳述,將不管皇子們有什麽心思,他隻想做個純粹皇黨的立場擺得明明白白。
且不怕得罪人。
而他越這樣,康熙就越欣慰。
禮單子留下,禮物悉數賜給他。除此之外,還又獎賞了三胞胎三件足以傳家的好物。
並徹底把三胞胎的婚事攬在了自己身上。
將太子、大阿哥跟八阿哥挨個喊進宮來,輪番臭罵了一通之後。康熙還傳了三胞胎,問他們對未來福晉的看法。
然後好按著他們各自的喜好,大概齊的各自選個好姑娘。
“也好讓你們大登科之後小登科,把人生中幾件大事兒都給辦了,日後才能心無旁騖地躋身朝堂,為朕分憂。”
啊,這個……
虎宵第一個試探舉手:“皇上的好意,奴才心領了。不過長幼有序,還是得二哥三哥都辦完了喜事,才輪到奴才。不然這一起辦三樁喜事,出三份彩禮,家中負擔怕是蠻大。”
從孝敬父母跟友愛兄長兩方麵出發,虎宵覺得皇上不但不會惱,還得誇他這小子有心。
結果,他明顯小瞧了康熙對阿大人這滿意與寵信程度。
聞言竟然點頭:“確實,你們額娘雖然開著些個鋪子,但她那個人善良又大方,格外重視親情。老四、老十、十四跟虎頭與虎子,還有那幾位公主成婚的時候,她可沒少添妝壓腰地往出掏銀子。你們阿瑪俸祿又不多,同時辦三場喜事確實花費不小。”
所以一個一個來唄!
既不會倉促忙亂,花費甚多,也好歹給他浮生二年閑。虎宵星眸連眨,看著康熙的目光要多期待有多期待。
結果天子微笑:“不過無妨,你們隻說說看,自己心儀什麽類型的姑娘。朕心中有數之後,先粗略挑出幾個人選。讓貴妃或者是德妃把人傳進宮中,辦個花宴之類。讓你們幾個遠遠瞧瞧,再定下來。”
“至於彩禮之類,你們額娘當年那些好點子,沒少造福百姓,也讓內務府、戶部等從中獲利不少。些許彩禮,朕著內務府每人給你們準備一份就是!”
三胞胎:……
感不感激的不好說,但真直接涕零。
隻是如今他們孝守完了,科舉也考完了。康熙二十九年正月出生的他們,如今都已經二十虛歲了。
早已是旁人眼中的老大不小。
痛失所有的擋箭牌之後,他們隻
好把臉皮放在一邊。恭恭敬敬磕頭:“皇上龍恩浩蕩,小子們無限感激。隻是婚姻大事,不隻是兩個人的事,也是兩家人的事。除了小子們意見之外,皇上能不能也問問被選的姑娘們意見?”
不說兩廂情悅,也好歹兩廂情願吧。
第198章 三胞胎任職
三胞胎雖然覺得阿瑪跟大哥在額娘跟大嫂麵前……唔,多少有那麽點不夠男子漢大丈夫。
為他們所不欲。
但自幼父母恩愛,家庭和順的他們也打心眼裏頭盼著未來妻室溫柔賢淑,善良乖順,能與額娘、大嫂跟小晴晴相處融洽。
不然的話,估計阿瑪跟大哥不會顧忌什麽父母在不分家的狗屁規矩,直接將他們仨掃地出門。
康熙:???
所以你們這問問女方願不願意的目的是……
三胞胎倒也不瞞著,隻說雖然八旗秀女都要經過選秀。按規矩,不經過大挑的,不能妄議婚嫁。但少年慕艾,少女思春到底人之常情。難免有些個心有所屬,卻礙著父母之命嫁與或者娶了旁人的。
心生不甘之下,作天作地,鬧得婆家家宅不寧,或者冷落甚至寵妾滅妻。
他們有個友人命苦,就娶了這麽個心有旁騖的妻子。上躥下跳的沒少折騰,弄得好好的有為青年身心俱疲,瞧著比實際年齡怕得老十幾歲。常與他們說不止女怕嫁錯郎,男也怕娶錯妻呐!
所以,心有戚戚然之間,三胞胎把這事兒看得特別嚴肅。就怕一個倒黴攤上了,綠頭巾子高高掛不說,還讓他們萬分和睦的一大家子自此有了分歧。
想得多,在康熙麵前也不搞彎彎繞的他們可坦白率直了:“奴才等此番位列文武三甲,長得也不太寒磣。娶妻成家還是不難的,實犯不著奪人所愛。所以先問問,避免些個不必要的麻煩。”
康熙把這事兒跟貴妃和德妃一說,當姑爸爸和姨母的都忍不住笑出來:“長生天啊,他們三個人不大,想得倒不少。”
“誰說不是呢?就他們這人品才華,家世前途。哪個姑娘被指婚,不得道一聲阿彌陀佛?”
就算有個什麽年少心動的,也能立即琵琶別抱。
康熙隻笑:“朕前前後後指了這麽些婚,還真少見他們這邊思慮周全的。不過婚姻事。事關終身,也確實馬虎大意不得。”
遍看四十六年秀女名單,發現幾個好人選不是已經指給了王公貴族,便是已自行嫁娶。
無奈何之間,康熙隻得告訴三胞胎,讓他們且等半年。
等明年大挑時,再給他們選個如意媳婦。
正巧不想那麽快大婚的三胞胎趕緊跪地稱謝,山呼萬歲。
明年春日裏賜婚,最快秋日裏成婚。四舍五入,就是還有一整年的自由時間。
想想都美。
但康熙告訴他們,婚事得暫緩,就職事卻得提上日程了。按例文狀元可授從六品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則授正七品翰林院編修。
武狀元可授正三品參將,或者入侍衛營成為一等侍衛。
武榜眼從三品遊擊將軍,武探花四品都司,或者都入侍衛營成為二等侍衛。
他們兄弟三個包攬了文武三鼎甲,如此亙古未有之佳話,便是康熙也不免問問他們各自意見,看他們更想成為文臣還是武將。
更偏愛文學,從小就是三胞胎中智力擔當的虎圓毫不猶豫地入了翰林院,成為一名正六品修撰。
虎團不想在家中被老子管,上差後依舊被老子管。所以小心翼翼試探,問皇上自己能不能選擇去當個參將。
他可以輕裝上陣,先為國奉獻幾年。
最讓人意外的,還是嬌氣包虎宵:“不瞞皇上,奴才自小體弱,又是家中老小。父母親掌們皆愛惜,以至於養了一身嬌氣。之所以跟兄長們一道參加科舉,都是憑一口氣兒撐著。隻不讓旁人提起鈕祜祿氏四兄弟的時候,對哥哥們百般讚歎,到奴才這隻剩一聲歎息。”
至於當官,他是沒想著當官的。
若可以,他更想開個
書院,廣收有心向學的學子。
書院裏頭也不隻拘文武課,還可教算賬、農學、商學甚至是幾何、地理、天文。凡是對大清發展有用的,都在他這書院的授課範圍之內。
他要當個大山長,為大清發展培養形形色色的人才。
切不切合實際,能不能被批準的不說。橫豎虎宵隻將心願與目標都牢牢扣在為大清效力,為皇上盡忠的層麵上。
一心為公。
就不信有這麽一尊大佛坐鎮,底下那些皇子們還敢弄鬼!
知悉他這個念頭的阿靈阿高高豎起大拇指:“我就說福晉聰明伶俐,世所罕有。可惜這世間不許女子科考,否則的話,哪還有那三個臭傻子的獨攬三甲的機會?”
虎威嘴角微抽,這麽多年,阿媽誇起額娘來還是這麽的不遺餘力。
捕捉到他這表情的阿靈阿皺眉:“臭小子,你這是什麽意思?嘴角抽成那樣,難道是覺得為父言過其實了嗎?”
若說是,豈不變相承認自家額娘其實沒有那麽好?
這麽明顯的坑,虎威可不掉。
趕緊搖頭擺手,滿滿阿瑪您可別冤枉兒子的小表情:“呃,沒什麽。隻是父子所見略同,兒子沒能搶過阿瑪您,多少有些意難平罷了。若皇上能來,咱們家不但門庭生輝,日後弟弟們仕途順遂。還能打消許多人的小心思,讓他們停止試探拉攏的小動作。一舉數得,實在精巧。”
隻是皇上說龍體已經恢複,又是巡幸畿甸,又是遠遊塞外的。
極力在證明他依然能彎弓射箭,翻身上馬。
可實際上,久在康熙身邊的都知道,他其實是得了風疾。太醫囑咐了又囑咐的,讓他一定安心頤養,免得病情反複發作而日漸沉重。
所以剛在太和殿參加了武會試後,次日便又奉皇太後去了暢春園。
虎威也不確定他是否能夠撥冗。
而事實證明,雖然時隔多年,淑寧這塊金子招牌還是相當有用的。不但康熙微服奉太後過來了,連太子、大阿哥、三阿哥、八阿哥也都不請自來。
再加上老四、老五、老九、老十、十二、十三跟十四。
場麵宏大到讓淑寧驚呆:一個小小的慶祝宴,竟然匯集了不止九龍啊!
且全都不請自來。
四、十與十四都是正經的外甥,言說與自家表兄弟慶祝,何須什麽請柬?
老五一直視虎威為恩人,恩公家中有如此喜事,哪有不趕緊過來送上賀禮,跟著蹭蹭喜氣的道理呢!
九跟十三都是扛起朋友兼同窗的大幌。
十二福晉是馬齊女兒,也就是格佛賀的堂姐。
正經親戚呢!
大阿哥送上重禮,言說當年便對姨母廚藝一嚐難忘,隻是再沒好意思過來叨擾。
如今再無顧忌,可得過來好好嚐鮮。
沒有希望,也不再努力之後,胤禔相信淑寧夫妻不會再將他拒之門外,甚至還暗戳戳小坑他一把了。
淑寧:……
雖然你現在想通了,也看開了,皇上都不會把目光過多聚焦在您身上。
但太子還在呀!
他記著張明德事,記得魘鎮事。並且深覺那幾個喇嘛隻是替罪羔羊,您才是其中主謀。導致他如今廢而複立,尷尬非常的罪魁禍首。
光憑著這一點,淑寧就不可能與他們夫妻有再多接觸。
於是,淑寧眼珠子一轉,馬上就有了主意。決定今天這喜宴結束之後,禮物連著禮單,都一並送到乾清宮去。
讓皇上禦覽,有任憑皇上如何處理這個事兒。隻在多方勢力拉攏討好之間,站穩堅定皇黨的立場。
收到禮單跟那麽些禮物的康熙失笑:“你福晉跟你,可真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呀!”
阿靈阿驕傲昂頭:“那可不?說句不怕皇上笑話的,成婚之後,奴才才知道那句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的詩並非詩人虛構誇張。福晉就是聰明剔透,總能與奴才想到一處。”
“原本呀,依著奴才夫妻的意思都不想大辦。可到底文武雙三鼎甲,翻遍史書都難找的稀奇事兒。若真草草應付,說不準就被人饒舌。言我們夫妻偏心,將全部心思都寄托在虎威身上,三胞胎表現再如何出類拔萃也是徒勞芸芸。”
“奴才臉皮厚,被人詬病幾句倒也不當回事。福晉名聲一直白璧無瑕,可不能因為這些事兒給沾染了。再說人雲亦雲的,三人成虎,弄不好還會影響小子們的婚事……”
阿靈阿好一通陳述,將不管皇子們有什麽心思,他隻想做個純粹皇黨的立場擺得明明白白。
且不怕得罪人。
而他越這樣,康熙就越欣慰。
禮單子留下,禮物悉數賜給他。除此之外,還又獎賞了三胞胎三件足以傳家的好物。
並徹底把三胞胎的婚事攬在了自己身上。
將太子、大阿哥跟八阿哥挨個喊進宮來,輪番臭罵了一通之後。康熙還傳了三胞胎,問他們對未來福晉的看法。
然後好按著他們各自的喜好,大概齊的各自選個好姑娘。
“也好讓你們大登科之後小登科,把人生中幾件大事兒都給辦了,日後才能心無旁騖地躋身朝堂,為朕分憂。”
啊,這個……
虎宵第一個試探舉手:“皇上的好意,奴才心領了。不過長幼有序,還是得二哥三哥都辦完了喜事,才輪到奴才。不然這一起辦三樁喜事,出三份彩禮,家中負擔怕是蠻大。”
從孝敬父母跟友愛兄長兩方麵出發,虎宵覺得皇上不但不會惱,還得誇他這小子有心。
結果,他明顯小瞧了康熙對阿大人這滿意與寵信程度。
聞言竟然點頭:“確實,你們額娘雖然開著些個鋪子,但她那個人善良又大方,格外重視親情。老四、老十、十四跟虎頭與虎子,還有那幾位公主成婚的時候,她可沒少添妝壓腰地往出掏銀子。你們阿瑪俸祿又不多,同時辦三場喜事確實花費不小。”
所以一個一個來唄!
既不會倉促忙亂,花費甚多,也好歹給他浮生二年閑。虎宵星眸連眨,看著康熙的目光要多期待有多期待。
結果天子微笑:“不過無妨,你們隻說說看,自己心儀什麽類型的姑娘。朕心中有數之後,先粗略挑出幾個人選。讓貴妃或者是德妃把人傳進宮中,辦個花宴之類。讓你們幾個遠遠瞧瞧,再定下來。”
“至於彩禮之類,你們額娘當年那些好點子,沒少造福百姓,也讓內務府、戶部等從中獲利不少。些許彩禮,朕著內務府每人給你們準備一份就是!”
三胞胎:……
感不感激的不好說,但真直接涕零。
隻是如今他們孝守完了,科舉也考完了。康熙二十九年正月出生的他們,如今都已經二十虛歲了。
早已是旁人眼中的老大不小。
痛失所有的擋箭牌之後,他們隻
好把臉皮放在一邊。恭恭敬敬磕頭:“皇上龍恩浩蕩,小子們無限感激。隻是婚姻大事,不隻是兩個人的事,也是兩家人的事。除了小子們意見之外,皇上能不能也問問被選的姑娘們意見?”
不說兩廂情悅,也好歹兩廂情願吧。
第198章 三胞胎任職
三胞胎雖然覺得阿瑪跟大哥在額娘跟大嫂麵前……唔,多少有那麽點不夠男子漢大丈夫。
為他們所不欲。
但自幼父母恩愛,家庭和順的他們也打心眼裏頭盼著未來妻室溫柔賢淑,善良乖順,能與額娘、大嫂跟小晴晴相處融洽。
不然的話,估計阿瑪跟大哥不會顧忌什麽父母在不分家的狗屁規矩,直接將他們仨掃地出門。
康熙:???
所以你們這問問女方願不願意的目的是……
三胞胎倒也不瞞著,隻說雖然八旗秀女都要經過選秀。按規矩,不經過大挑的,不能妄議婚嫁。但少年慕艾,少女思春到底人之常情。難免有些個心有所屬,卻礙著父母之命嫁與或者娶了旁人的。
心生不甘之下,作天作地,鬧得婆家家宅不寧,或者冷落甚至寵妾滅妻。
他們有個友人命苦,就娶了這麽個心有旁騖的妻子。上躥下跳的沒少折騰,弄得好好的有為青年身心俱疲,瞧著比實際年齡怕得老十幾歲。常與他們說不止女怕嫁錯郎,男也怕娶錯妻呐!
所以,心有戚戚然之間,三胞胎把這事兒看得特別嚴肅。就怕一個倒黴攤上了,綠頭巾子高高掛不說,還讓他們萬分和睦的一大家子自此有了分歧。
想得多,在康熙麵前也不搞彎彎繞的他們可坦白率直了:“奴才等此番位列文武三甲,長得也不太寒磣。娶妻成家還是不難的,實犯不著奪人所愛。所以先問問,避免些個不必要的麻煩。”
康熙把這事兒跟貴妃和德妃一說,當姑爸爸和姨母的都忍不住笑出來:“長生天啊,他們三個人不大,想得倒不少。”
“誰說不是呢?就他們這人品才華,家世前途。哪個姑娘被指婚,不得道一聲阿彌陀佛?”
就算有個什麽年少心動的,也能立即琵琶別抱。
康熙隻笑:“朕前前後後指了這麽些婚,還真少見他們這邊思慮周全的。不過婚姻事。事關終身,也確實馬虎大意不得。”
遍看四十六年秀女名單,發現幾個好人選不是已經指給了王公貴族,便是已自行嫁娶。
無奈何之間,康熙隻得告訴三胞胎,讓他們且等半年。
等明年大挑時,再給他們選個如意媳婦。
正巧不想那麽快大婚的三胞胎趕緊跪地稱謝,山呼萬歲。
明年春日裏賜婚,最快秋日裏成婚。四舍五入,就是還有一整年的自由時間。
想想都美。
但康熙告訴他們,婚事得暫緩,就職事卻得提上日程了。按例文狀元可授從六品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則授正七品翰林院編修。
武狀元可授正三品參將,或者入侍衛營成為一等侍衛。
武榜眼從三品遊擊將軍,武探花四品都司,或者都入侍衛營成為二等侍衛。
他們兄弟三個包攬了文武三鼎甲,如此亙古未有之佳話,便是康熙也不免問問他們各自意見,看他們更想成為文臣還是武將。
更偏愛文學,從小就是三胞胎中智力擔當的虎圓毫不猶豫地入了翰林院,成為一名正六品修撰。
虎團不想在家中被老子管,上差後依舊被老子管。所以小心翼翼試探,問皇上自己能不能選擇去當個參將。
他可以輕裝上陣,先為國奉獻幾年。
最讓人意外的,還是嬌氣包虎宵:“不瞞皇上,奴才自小體弱,又是家中老小。父母親掌們皆愛惜,以至於養了一身嬌氣。之所以跟兄長們一道參加科舉,都是憑一口氣兒撐著。隻不讓旁人提起鈕祜祿氏四兄弟的時候,對哥哥們百般讚歎,到奴才這隻剩一聲歎息。”
至於當官,他是沒想著當官的。
若可以,他更想開個
書院,廣收有心向學的學子。
書院裏頭也不隻拘文武課,還可教算賬、農學、商學甚至是幾何、地理、天文。凡是對大清發展有用的,都在他這書院的授課範圍之內。
他要當個大山長,為大清發展培養形形色色的人才。
切不切合實際,能不能被批準的不說。橫豎虎宵隻將心願與目標都牢牢扣在為大清效力,為皇上盡忠的層麵上。
一心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