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節
女主她有靠山[快穿年代] 作者:暗墨沉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二舅覺得這主意好,“這樣方便點,要是咱們乘客車弄貨回去有點麻煩。”
李大舅和李二舅出去轉了一圈,還真把同村拉磚的找到了,講好下午給拉貨,他們就回來了。
拉貨的人也姓李,是同宗,叫叫李建軍,家裏有拖拉機,最近找了個活給市裏某個工地上送紅磚。
“你們去南方進貨了?真想不到。怎麽樣,南方的貨便宜嗎,進的貨都有什麽?”
“正好文英說去進貨,我們跟著賺了一圈,進了些衣服布頭,回頭看看在大集上好不好賣。這不是種地沒出息頭嗎,倒騰點小買賣看能不能賺點,咱賺不來大錢,賺點小錢夠零花也行。”
“可不是,每年交了公糧,再除去化肥、農藥花的錢,靠賣糧也賺不了幾個錢,要不我天天起早貪黑拉磚賺錢……”
燕薇聽著舅舅們的談話,覺得農民太辛苦了,汗珠子摔十八半,每年收的糧食將近一半交了公糧,再除去自家吃的糧,剩下的還真賣不了幾個錢。作為農村孩子,最好的出路就是靠上學跳出農門。
所以李文英很重視閨女的教育,希望燕薇能考上大學,以後找個安定的工作,不用像自己一樣,即便在農村當小學民辦教師,還是擺脫不了種地的命。
拖拉機突突突地駛到李家院子大門前,有人眼尖看到車上拉了一車東西,好奇地問:“建軍,你不是拉磚嗎,這車上裝的啥,”
李建軍笑著回話:“嬸子,這是文成哥倆進的貨,我幫忙給拉回來。”
鄰家嬸子更好奇了,湊上前問:“聽說他們兄妹去南方進貨了,都進了些什麽貨,能看看不?”
李大舅忙說:“嬸兒,先讓我們把貨搬回去再看。”
幾人動手把貨搬到院子裏,一大家子都湊上前拆包裹,看到底進了些什麽貨。
鄰居嬸子一眼就相中了花褲子:“文成,你這褲子怎麽賣?”
李大舅:“都是街坊鄰居的,不賺你們錢,按進貨價賣給你們。”
燕薇一聽,大舅要是這麽做,怕是連路費都賺不回來,於是趕緊插話:“大舅,地上擺的貨亂糟糟的,等理好貨再問問村裏有沒有想買的,便宜點賣。”
李大舅媽趕緊接話:“就是,亂糟糟的,得好好理理,嬸,今晚我跟弟妹把貨整理好,明天你再來挑你看中的款式,按進貨價賣給你。”
人家都這麽說了,林家嬸子依依不舍地放下花褲子,又看花布,看背心,看了哪件都想要,還在心裏琢磨:要死賣的比集上便宜,得多買幾件。
來看熱鬧的可不止鄰家一個嬸子,附近得到消息的都圍了上來,有說想給閨女買裙子的,還有想給男人買背心的……還有想當場拿貨走人的,說一會兒把錢送來,燕薇一家隻說明天賣貨。
等看熱鬧的人都走了,燕薇趕緊讓一家人回屋裏開會。
“舅舅,咱們進貨是為了賣錢,搭上火車票錢,人工費,你可不能因為情麵,真按進貨價賣貨,那樣的話,咱純粹是花自己的錢為人民服務了,一點錢都賺不到,還會賠火車票錢。”
人工費先不算,因為這幾天的人工費在農村來說真不值錢。
大舅媽趕緊說:“剛才我就看明白了小薇說那些話的意思,肯定是今晚商量怎麽賣貨,咱幹買賣是為了賺錢,可不能真按進貨價賣。”
二舅媽點頭支持,還有李姥爺,李姥姥,李家表哥們都點頭。
李大舅訕訕一笑,“我也就那麽一說,肯定不能賠錢賣貨。”
“大舅心裏有數就行,比如說背心三塊錢進的貨,咱賣十塊錢一件,賣給村人裏最多便宜一兩塊錢就行了。不過在大集上賣東西都興還價,咱們低價賣十塊,喊價叫十二、十五都行,或者是十塊錢不還價。”
燕薇繼續說:“其實圖省事的話,還是給每款貨定個最低賣價,一口價賣,這樣買家省的還價了。有人嘰嘰歪歪的,講價能講個半天,太浪費時間和口水。定價定便宜點,出貨應該挺快的……”
“我覺得就按燕薇說的試試,咱除了給村裏人便宜一兩塊錢,在大集上賣就一口價。”
燕薇突然又想到一個點子,“咱還可以這樣,比如村裏人來買背心,咱八塊錢賣給她,讓她再加個一兩塊賣給別人,她賣的價格最好不能高於咱在集上賣的價格。這樣等於咱多了部分經銷商,如果賣得好的話,這些貨賣不了多久就能賣完。”
最後經過一家人商量,先按一口價賣,其他的看看行情再說。
到了第二天上午,李家除了李姥爺和李姥姥留下看家賣貨,李大舅和李二舅兩口子都去賣貨了。
這些衣服款式雖說是壓的往年的存貨,但是在北方農村大集上,還是新鮮貨,這不往集上鋪個攤子一擺,立馬有人圍上來看。
李大舅不好意思喊,李二舅扯著大嗓門開賣:“背心便宜賣了,10塊錢一件,19兩件,男女同穿,快來挑,快來選,各種顏色都有。花褲子10塊一條,19兩條,男款大褲衩子5元一條……”
“衣服賣這麽便宜嗎,看看去。”
結果看完,條件好的買四件,全家一人一件新背心。有的買兩件顏色不同的自己穿,一夏天這兩件背心換著穿足夠;還有的錢帶的不多,隻買一件,買完還問:“下集還在這賣嗎?”
“下集還來賣,有需要的到時來找我買就行。”
李大舅看這麽好賣,禁不住學二弟,也扯著嗓子賣貨。兩個舅媽看攤子收錢,一會兒就賣了不少。
背心是賣的最快的。各種花色的褲子銷量也不錯,幾乎來看的中年婦女都會給自己買一條。
這連衣裙不錯,款式好看,花色也好看,閨女在外邊上學,應該穿好點,買一件也不貴,買。
第91章 買房買鋪子
結果就是, 燕薇叫著孟衛東和李文英剛把市裏店鋪弄利索,準備選個好日子開業,老家的貨快賣完了。
因為要在市裏開店, 李文英和燕薇還有孟衛東最近直接住在市裏,好幾天沒回去, 他們都不知道老家的貨賣的超火。
李大舅風風火火找來,跟妹妹說:“文英, 家裏的貨快賣完了, 你說我和你二哥要不要再去南方進貨?”
燕薇:“大舅,好賣的話當然要趁熱打鐵,趁機多賺點錢。不過等你再進一次貨,說不定附近的市場已經飽和了,你得到更遠的地方去賣貨。”
李大舅不在意地說:“不管去哪裏賣貨, 能賺錢就行。”
燕薇:“那倒是, 夏季服裝也就賣這一個暑假,等我上學,咱們就得進秋裝賣了, 夏裝得盡快處理掉。”
李大舅略微不解:“等你上學還挺熱呢, 用得著那麽早進秋裝賣嗎?”
燕薇:“做服裝行業就這樣, 你不能等夏天過完了,覺得冷了該加衣服了才上新貨, 那樣會比別人慢一步……”
燕薇跟親媽和舅舅解釋做服裝行業的一些門道, 李大舅和李文英聽了覺得閨女說的句句在理。當然,這些經驗還需要他們在做生意時驗證。
李大舅翹著大拇指表揚外甥女:“小薇, 你可比你表哥強多了, 不隻學習好, 還懂這麽多, 你倆哥都不如你。”
燕薇:“大舅,我都是聽別人說的,有些是從書上看的,可能我平時看雜書太多了。”
李文英擔心地說:“你看雜書沒事,可別把成績拉下。”
燕薇保證:“媽,你放心,我就算看再多書,也不會把成績拉下。”
李文英知道閨女上初中後成績突飛猛進,不是考第一就是考第二,不用她督促學習,根本不會讓她擔心。
李文英問:“大哥,這次還要我幫你一起去進貨嗎?”
李大舅搖頭:“不用,你還得忙你的店。我跟你二哥,成林、成森他們想跟著去張張見識,幾個大男人還搞不定?”
燕薇囑咐:“大舅,你們坐車小心點,把錢放好,別被偷了;進貨款式還是買上次的款式,驗貨時細心點,別讓人換了你們的貨……”
李大舅:“大不了我還是去咱們上次去的那幾家進貨。”
燕薇:“還是得注意,別讓人換了貨。”
李文英:閨女把她該囑咐的說完了,她竟然無話可說。
不過李文英到底不放心,又囑咐了大哥一遍。
沒個細心的女人跟著,家裏還真不放心。所以這次是李大舅兩口子,再加上他們的兒子李成林,還有李二舅四人去進的貨。下次換李二舅一家和李大舅去。
第二次進的貨,在周圍集市上賣的還行,不如第一次賣貨快,多花了兩周時間,才把貨銷的差不多。
這兩次進貨,他們就賺了萬八塊錢。他們嚐到了甜頭,肯定繼續做買賣。於是買了輛燒柴油的三輪車賣貨。每次換季前換款時,基本都由燕薇和李文英決定買那些款式,李大舅他們隻要聽話拿貨,基本每款都能賺錢,沒有一款壓成庫存的。
李家人的日子可謂是蒸蒸日上。
李文英的店鋪開業後,按照燕薇的策劃,搞了三天活動,比如購物有贈品,滿二十贈肥皂一塊,滿五十贈手電筒一個,購物滿一百送精美茶具一套(一個大茶壺加六個茶碗,進家不超過十塊),購物滿二百,送小電風扇一台……
燕薇提前算過賬,基本能達到滿十元贈一元的條件,贈送的物品都是以前店裏賣剩下處理不掉的尾貨。
因為商鋪在繁華地帶,周圍逛街的人比較多,都不用燕薇提前高宣傳,當天點燃一掛鞭炮,吸引了很多人,進店一看,前三天搞活動,衣服很好看,據說是南方流行的新款,都是港台那邊流行過來的,好多女人動了心,看著自己喜歡的款式就買上一兩件。不差錢的多買幾件,還有贈品領。
搞活動三天,他們進的貨竟然賣出去接近一半。之後店裏便沒有開業前三天熱鬧了,每天多則幾百塊營業額,少則幾十塊。自己開店就是多操心,進貨累點,總之賺錢比種地快多了,也沒那麽累。
燕薇看親媽一頭紮進服裝行業,找了幾本關於流行時尚的服裝書籍讓她研究,還有經商書籍,一股腦塞給親媽,讓她一邊開店,一邊學習,爭取把事業搞好搞大。
燕薇還開玩笑說:“有個賺錢的媽,我就坐享其成了。”
李文英趕緊囑咐:“就算咱家有了錢,你也得好好學習。”
燕薇隻得點頭應是。
燕開平聽說前妻開了家服裝店,買賣還挺好,忍不住悄悄看了看。他倒是沒後悔離婚,就是後悔分給前妻的財產太多。現在他在市裏隻有一個店鋪一套房,手裏還有幾萬塊錢周轉的錢,繼續之前的生意一點沒問題。
可是,燕開平離婚的消息傳了出去,跟他合作或是交好的人知道他找小三離婚,私下說他是陳世美。賺了錢拋棄鄉下媳婦,又娶了個年輕漂亮的,不是陳世美是什麽。
他那些朋友的媳婦都囑咐自家男人:“你可別跟燕開平學,他就不是個能中交的人。你要敢背著我找女人,看我不把你命根子剁了。”
有的男人心思純良,看不上燕開平的做法,立馬討饒:“我能跟他一樣嗎,我可不像他那麽沒品,幹不出那樣拋妻棄子的事兒,聽說他閨女學習可好了,幾乎回回考第一,我看他是傻了才把閨女讓前妻養,養個孩子能花多少錢,還是學習好的閨女,我看他早晚得後悔。”
有的男人花花心思多,看著燕開平找了個年輕漂亮的,心裏很是羨慕。但聽說他分給前妻很多財產,心裏非常不讚同,覺得他傻,等前妻拿著他的財產嫁給別人,不是很搞笑嗎。如果是自己,絕對不會分給鄉下老婆那麽多財產,給個幾千塊打發就行了。
這樣想的男人,有的後麵也背叛了家庭找了小三。他們找的小三是個想過日子的女人還算幸運的,起碼混得不算太差。有的小三專門為了騙男人錢,搞得男人傾家蕩產的不是沒有。
燕開平看前妻用著他的店賺錢,不是沒想過找前妻說她不應該開店。可那樣顯得自己太小氣了,便沒去,隻是在心裏嘀咕了機會,紮下一根刺。
日子按部就班過著,兩年後,在鎮上初中上學燕薇和孟衛東,以並列第一的成績考進縣一中。
這兩年,他倆偶爾跟著去南方進貨時,私下進了些南方產的橘子和香蕉等放到係統倉庫,回家後,在節假日到處擺攤賣水果,後來幹脆在市裏租了倉庫搞批發,靠著南北水果差價,賺了不少錢。
因為現在的物流行業還沒發展起來,南方水果在本地非常便宜,在北方算是稀罕物,再加上他們沒有花費大額運費,係統空間又能保持水果新鮮度,想不賺錢都難。
兩人賺了小幾十萬,都存在係統空間。現在房價真是便宜,市裏的房價才一兩千,他們找了個地段好,未來有升值潛力的地方,買了相鄰的幾套樓房,不管是自住還是出租,都是穩賺不賠。
恰好市裏新建了服裝批發市場和茶葉批發市場,燕薇鼓動親媽去買鋪子。
“媽,零售肯定不如批發賺錢,不如你去新建的批發市場買上兩個鋪子,以後做服裝批發生意。”
李文英沒有立馬答應:“我聽說在批發市場那邊偏,買鋪子的人不算多。”
燕薇繼續遊說:“媽,服裝批發市場是沒這邊繁華,可那邊不是離汽車站、火車站近嗎,以後生意肯定能做起來,到時候說不定鋪子買都不好買了。不如趁現在買的人少,先下手為強。”
“媽,你想想,批發市場建起來,咱省內各地賣服裝的店家,知道了肯定來看看,到時候形成規模,不愁沒生意。不行你就先買倆鋪子在那裏占著,以後那邊人多了你再去開店。”
“媽,你賺的錢存著是死錢,用錢生錢才是最好的來錢法子。”
李文英被逗笑了,“看你這孩子說的,誰知道那邊能不能發展起來,要是發展不好,在那邊買鋪子不就等於賠錢。”
“媽你也不想想,咱省內有幾個批發市場,要是有大型服裝批發市場,咱用得著跑去南方進貨嗎。就拿咱這店鋪來說,如果批發市場賣的價格就比南方貴一兩塊錢,你是想在這邊進貨還是去南方進貨。”
李文英考慮沒幾秒便說:“肯定是在這邊進貨。到底是在本地,比去南方方便多了。況且在這邊遇到點啥事,咱也能找人幫忙,去南方太遠,萬一有點啥事,找人幫忙都找不到。”
“你看,你都這麽想,其他開店的人肯定也會有這樣的想法。我覺得,咱市裏的服裝批發市場肯定能發展起來,現在買鋪子就是占先機,坐等升值……”
李文英在閨女的勸說下,終於下定決心,用這兩年的存款在服裝批發市場買了兩個鋪子。
燕薇不隻讓親媽買,還遊說親舅在市裏置辦房產。隻不過舅舅家沒想在服裝批發市場開店,覺得在周圍集市上賣貨挺好的,集市上攤位費才幾塊錢。燕薇好說歹說,說服倆舅舅在市裏買了樓房,理由是市裏有樓好給兩個表哥娶媳婦,以後生了小孩也能在市裏上學。
為了兒子和孫子,舅舅舅媽們才舍得拿錢出來買樓房。後來沒過幾年,聽兒子侄子說市裏房價漲了不少,他們又在孩子的勸說下,拿出部分錢在市裏購買了兩套樓房,覺得夠自家住,便不再買。
李大舅和李二舅出去轉了一圈,還真把同村拉磚的找到了,講好下午給拉貨,他們就回來了。
拉貨的人也姓李,是同宗,叫叫李建軍,家裏有拖拉機,最近找了個活給市裏某個工地上送紅磚。
“你們去南方進貨了?真想不到。怎麽樣,南方的貨便宜嗎,進的貨都有什麽?”
“正好文英說去進貨,我們跟著賺了一圈,進了些衣服布頭,回頭看看在大集上好不好賣。這不是種地沒出息頭嗎,倒騰點小買賣看能不能賺點,咱賺不來大錢,賺點小錢夠零花也行。”
“可不是,每年交了公糧,再除去化肥、農藥花的錢,靠賣糧也賺不了幾個錢,要不我天天起早貪黑拉磚賺錢……”
燕薇聽著舅舅們的談話,覺得農民太辛苦了,汗珠子摔十八半,每年收的糧食將近一半交了公糧,再除去自家吃的糧,剩下的還真賣不了幾個錢。作為農村孩子,最好的出路就是靠上學跳出農門。
所以李文英很重視閨女的教育,希望燕薇能考上大學,以後找個安定的工作,不用像自己一樣,即便在農村當小學民辦教師,還是擺脫不了種地的命。
拖拉機突突突地駛到李家院子大門前,有人眼尖看到車上拉了一車東西,好奇地問:“建軍,你不是拉磚嗎,這車上裝的啥,”
李建軍笑著回話:“嬸子,這是文成哥倆進的貨,我幫忙給拉回來。”
鄰家嬸子更好奇了,湊上前問:“聽說他們兄妹去南方進貨了,都進了些什麽貨,能看看不?”
李大舅忙說:“嬸兒,先讓我們把貨搬回去再看。”
幾人動手把貨搬到院子裏,一大家子都湊上前拆包裹,看到底進了些什麽貨。
鄰居嬸子一眼就相中了花褲子:“文成,你這褲子怎麽賣?”
李大舅:“都是街坊鄰居的,不賺你們錢,按進貨價賣給你們。”
燕薇一聽,大舅要是這麽做,怕是連路費都賺不回來,於是趕緊插話:“大舅,地上擺的貨亂糟糟的,等理好貨再問問村裏有沒有想買的,便宜點賣。”
李大舅媽趕緊接話:“就是,亂糟糟的,得好好理理,嬸,今晚我跟弟妹把貨整理好,明天你再來挑你看中的款式,按進貨價賣給你。”
人家都這麽說了,林家嬸子依依不舍地放下花褲子,又看花布,看背心,看了哪件都想要,還在心裏琢磨:要死賣的比集上便宜,得多買幾件。
來看熱鬧的可不止鄰家一個嬸子,附近得到消息的都圍了上來,有說想給閨女買裙子的,還有想給男人買背心的……還有想當場拿貨走人的,說一會兒把錢送來,燕薇一家隻說明天賣貨。
等看熱鬧的人都走了,燕薇趕緊讓一家人回屋裏開會。
“舅舅,咱們進貨是為了賣錢,搭上火車票錢,人工費,你可不能因為情麵,真按進貨價賣貨,那樣的話,咱純粹是花自己的錢為人民服務了,一點錢都賺不到,還會賠火車票錢。”
人工費先不算,因為這幾天的人工費在農村來說真不值錢。
大舅媽趕緊說:“剛才我就看明白了小薇說那些話的意思,肯定是今晚商量怎麽賣貨,咱幹買賣是為了賺錢,可不能真按進貨價賣。”
二舅媽點頭支持,還有李姥爺,李姥姥,李家表哥們都點頭。
李大舅訕訕一笑,“我也就那麽一說,肯定不能賠錢賣貨。”
“大舅心裏有數就行,比如說背心三塊錢進的貨,咱賣十塊錢一件,賣給村人裏最多便宜一兩塊錢就行了。不過在大集上賣東西都興還價,咱們低價賣十塊,喊價叫十二、十五都行,或者是十塊錢不還價。”
燕薇繼續說:“其實圖省事的話,還是給每款貨定個最低賣價,一口價賣,這樣買家省的還價了。有人嘰嘰歪歪的,講價能講個半天,太浪費時間和口水。定價定便宜點,出貨應該挺快的……”
“我覺得就按燕薇說的試試,咱除了給村裏人便宜一兩塊錢,在大集上賣就一口價。”
燕薇突然又想到一個點子,“咱還可以這樣,比如村裏人來買背心,咱八塊錢賣給她,讓她再加個一兩塊賣給別人,她賣的價格最好不能高於咱在集上賣的價格。這樣等於咱多了部分經銷商,如果賣得好的話,這些貨賣不了多久就能賣完。”
最後經過一家人商量,先按一口價賣,其他的看看行情再說。
到了第二天上午,李家除了李姥爺和李姥姥留下看家賣貨,李大舅和李二舅兩口子都去賣貨了。
這些衣服款式雖說是壓的往年的存貨,但是在北方農村大集上,還是新鮮貨,這不往集上鋪個攤子一擺,立馬有人圍上來看。
李大舅不好意思喊,李二舅扯著大嗓門開賣:“背心便宜賣了,10塊錢一件,19兩件,男女同穿,快來挑,快來選,各種顏色都有。花褲子10塊一條,19兩條,男款大褲衩子5元一條……”
“衣服賣這麽便宜嗎,看看去。”
結果看完,條件好的買四件,全家一人一件新背心。有的買兩件顏色不同的自己穿,一夏天這兩件背心換著穿足夠;還有的錢帶的不多,隻買一件,買完還問:“下集還在這賣嗎?”
“下集還來賣,有需要的到時來找我買就行。”
李大舅看這麽好賣,禁不住學二弟,也扯著嗓子賣貨。兩個舅媽看攤子收錢,一會兒就賣了不少。
背心是賣的最快的。各種花色的褲子銷量也不錯,幾乎來看的中年婦女都會給自己買一條。
這連衣裙不錯,款式好看,花色也好看,閨女在外邊上學,應該穿好點,買一件也不貴,買。
第91章 買房買鋪子
結果就是, 燕薇叫著孟衛東和李文英剛把市裏店鋪弄利索,準備選個好日子開業,老家的貨快賣完了。
因為要在市裏開店, 李文英和燕薇還有孟衛東最近直接住在市裏,好幾天沒回去, 他們都不知道老家的貨賣的超火。
李大舅風風火火找來,跟妹妹說:“文英, 家裏的貨快賣完了, 你說我和你二哥要不要再去南方進貨?”
燕薇:“大舅,好賣的話當然要趁熱打鐵,趁機多賺點錢。不過等你再進一次貨,說不定附近的市場已經飽和了,你得到更遠的地方去賣貨。”
李大舅不在意地說:“不管去哪裏賣貨, 能賺錢就行。”
燕薇:“那倒是, 夏季服裝也就賣這一個暑假,等我上學,咱們就得進秋裝賣了, 夏裝得盡快處理掉。”
李大舅略微不解:“等你上學還挺熱呢, 用得著那麽早進秋裝賣嗎?”
燕薇:“做服裝行業就這樣, 你不能等夏天過完了,覺得冷了該加衣服了才上新貨, 那樣會比別人慢一步……”
燕薇跟親媽和舅舅解釋做服裝行業的一些門道, 李大舅和李文英聽了覺得閨女說的句句在理。當然,這些經驗還需要他們在做生意時驗證。
李大舅翹著大拇指表揚外甥女:“小薇, 你可比你表哥強多了, 不隻學習好, 還懂這麽多, 你倆哥都不如你。”
燕薇:“大舅,我都是聽別人說的,有些是從書上看的,可能我平時看雜書太多了。”
李文英擔心地說:“你看雜書沒事,可別把成績拉下。”
燕薇保證:“媽,你放心,我就算看再多書,也不會把成績拉下。”
李文英知道閨女上初中後成績突飛猛進,不是考第一就是考第二,不用她督促學習,根本不會讓她擔心。
李文英問:“大哥,這次還要我幫你一起去進貨嗎?”
李大舅搖頭:“不用,你還得忙你的店。我跟你二哥,成林、成森他們想跟著去張張見識,幾個大男人還搞不定?”
燕薇囑咐:“大舅,你們坐車小心點,把錢放好,別被偷了;進貨款式還是買上次的款式,驗貨時細心點,別讓人換了你們的貨……”
李大舅:“大不了我還是去咱們上次去的那幾家進貨。”
燕薇:“還是得注意,別讓人換了貨。”
李文英:閨女把她該囑咐的說完了,她竟然無話可說。
不過李文英到底不放心,又囑咐了大哥一遍。
沒個細心的女人跟著,家裏還真不放心。所以這次是李大舅兩口子,再加上他們的兒子李成林,還有李二舅四人去進的貨。下次換李二舅一家和李大舅去。
第二次進的貨,在周圍集市上賣的還行,不如第一次賣貨快,多花了兩周時間,才把貨銷的差不多。
這兩次進貨,他們就賺了萬八塊錢。他們嚐到了甜頭,肯定繼續做買賣。於是買了輛燒柴油的三輪車賣貨。每次換季前換款時,基本都由燕薇和李文英決定買那些款式,李大舅他們隻要聽話拿貨,基本每款都能賺錢,沒有一款壓成庫存的。
李家人的日子可謂是蒸蒸日上。
李文英的店鋪開業後,按照燕薇的策劃,搞了三天活動,比如購物有贈品,滿二十贈肥皂一塊,滿五十贈手電筒一個,購物滿一百送精美茶具一套(一個大茶壺加六個茶碗,進家不超過十塊),購物滿二百,送小電風扇一台……
燕薇提前算過賬,基本能達到滿十元贈一元的條件,贈送的物品都是以前店裏賣剩下處理不掉的尾貨。
因為商鋪在繁華地帶,周圍逛街的人比較多,都不用燕薇提前高宣傳,當天點燃一掛鞭炮,吸引了很多人,進店一看,前三天搞活動,衣服很好看,據說是南方流行的新款,都是港台那邊流行過來的,好多女人動了心,看著自己喜歡的款式就買上一兩件。不差錢的多買幾件,還有贈品領。
搞活動三天,他們進的貨竟然賣出去接近一半。之後店裏便沒有開業前三天熱鬧了,每天多則幾百塊營業額,少則幾十塊。自己開店就是多操心,進貨累點,總之賺錢比種地快多了,也沒那麽累。
燕薇看親媽一頭紮進服裝行業,找了幾本關於流行時尚的服裝書籍讓她研究,還有經商書籍,一股腦塞給親媽,讓她一邊開店,一邊學習,爭取把事業搞好搞大。
燕薇還開玩笑說:“有個賺錢的媽,我就坐享其成了。”
李文英趕緊囑咐:“就算咱家有了錢,你也得好好學習。”
燕薇隻得點頭應是。
燕開平聽說前妻開了家服裝店,買賣還挺好,忍不住悄悄看了看。他倒是沒後悔離婚,就是後悔分給前妻的財產太多。現在他在市裏隻有一個店鋪一套房,手裏還有幾萬塊錢周轉的錢,繼續之前的生意一點沒問題。
可是,燕開平離婚的消息傳了出去,跟他合作或是交好的人知道他找小三離婚,私下說他是陳世美。賺了錢拋棄鄉下媳婦,又娶了個年輕漂亮的,不是陳世美是什麽。
他那些朋友的媳婦都囑咐自家男人:“你可別跟燕開平學,他就不是個能中交的人。你要敢背著我找女人,看我不把你命根子剁了。”
有的男人心思純良,看不上燕開平的做法,立馬討饒:“我能跟他一樣嗎,我可不像他那麽沒品,幹不出那樣拋妻棄子的事兒,聽說他閨女學習可好了,幾乎回回考第一,我看他是傻了才把閨女讓前妻養,養個孩子能花多少錢,還是學習好的閨女,我看他早晚得後悔。”
有的男人花花心思多,看著燕開平找了個年輕漂亮的,心裏很是羨慕。但聽說他分給前妻很多財產,心裏非常不讚同,覺得他傻,等前妻拿著他的財產嫁給別人,不是很搞笑嗎。如果是自己,絕對不會分給鄉下老婆那麽多財產,給個幾千塊打發就行了。
這樣想的男人,有的後麵也背叛了家庭找了小三。他們找的小三是個想過日子的女人還算幸運的,起碼混得不算太差。有的小三專門為了騙男人錢,搞得男人傾家蕩產的不是沒有。
燕開平看前妻用著他的店賺錢,不是沒想過找前妻說她不應該開店。可那樣顯得自己太小氣了,便沒去,隻是在心裏嘀咕了機會,紮下一根刺。
日子按部就班過著,兩年後,在鎮上初中上學燕薇和孟衛東,以並列第一的成績考進縣一中。
這兩年,他倆偶爾跟著去南方進貨時,私下進了些南方產的橘子和香蕉等放到係統倉庫,回家後,在節假日到處擺攤賣水果,後來幹脆在市裏租了倉庫搞批發,靠著南北水果差價,賺了不少錢。
因為現在的物流行業還沒發展起來,南方水果在本地非常便宜,在北方算是稀罕物,再加上他們沒有花費大額運費,係統空間又能保持水果新鮮度,想不賺錢都難。
兩人賺了小幾十萬,都存在係統空間。現在房價真是便宜,市裏的房價才一兩千,他們找了個地段好,未來有升值潛力的地方,買了相鄰的幾套樓房,不管是自住還是出租,都是穩賺不賠。
恰好市裏新建了服裝批發市場和茶葉批發市場,燕薇鼓動親媽去買鋪子。
“媽,零售肯定不如批發賺錢,不如你去新建的批發市場買上兩個鋪子,以後做服裝批發生意。”
李文英沒有立馬答應:“我聽說在批發市場那邊偏,買鋪子的人不算多。”
燕薇繼續遊說:“媽,服裝批發市場是沒這邊繁華,可那邊不是離汽車站、火車站近嗎,以後生意肯定能做起來,到時候說不定鋪子買都不好買了。不如趁現在買的人少,先下手為強。”
“媽,你想想,批發市場建起來,咱省內各地賣服裝的店家,知道了肯定來看看,到時候形成規模,不愁沒生意。不行你就先買倆鋪子在那裏占著,以後那邊人多了你再去開店。”
“媽,你賺的錢存著是死錢,用錢生錢才是最好的來錢法子。”
李文英被逗笑了,“看你這孩子說的,誰知道那邊能不能發展起來,要是發展不好,在那邊買鋪子不就等於賠錢。”
“媽你也不想想,咱省內有幾個批發市場,要是有大型服裝批發市場,咱用得著跑去南方進貨嗎。就拿咱這店鋪來說,如果批發市場賣的價格就比南方貴一兩塊錢,你是想在這邊進貨還是去南方進貨。”
李文英考慮沒幾秒便說:“肯定是在這邊進貨。到底是在本地,比去南方方便多了。況且在這邊遇到點啥事,咱也能找人幫忙,去南方太遠,萬一有點啥事,找人幫忙都找不到。”
“你看,你都這麽想,其他開店的人肯定也會有這樣的想法。我覺得,咱市裏的服裝批發市場肯定能發展起來,現在買鋪子就是占先機,坐等升值……”
李文英在閨女的勸說下,終於下定決心,用這兩年的存款在服裝批發市場買了兩個鋪子。
燕薇不隻讓親媽買,還遊說親舅在市裏置辦房產。隻不過舅舅家沒想在服裝批發市場開店,覺得在周圍集市上賣貨挺好的,集市上攤位費才幾塊錢。燕薇好說歹說,說服倆舅舅在市裏買了樓房,理由是市裏有樓好給兩個表哥娶媳婦,以後生了小孩也能在市裏上學。
為了兒子和孫子,舅舅舅媽們才舍得拿錢出來買樓房。後來沒過幾年,聽兒子侄子說市裏房價漲了不少,他們又在孩子的勸說下,拿出部分錢在市裏購買了兩套樓房,覺得夠自家住,便不再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