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善柔說道:“你現在就熬一鍋糖稀給我瞧瞧。”
攤販開了爐子,按照配方熬冰糖,用小鏟子不停的攪拌,鍋裏的氣泡從大到小,漸漸粘稠、絲滑。
攤販一邊攪,還一邊用手指頭蘸一點糖稀,並指一搓,看看是否可以結晶,搓完之後,就像彈鼻屎似的,將指尖小小的一坨彈進鍋裏繼續熬。
陸善柔:嗯……
攤販用手指蘸了第二次糖稀,也是搓了搓,火候還不夠,想要像剛才那樣彈進鍋裏,覺得有點不好,於是他伸著嘴巴一嘬,吃到肚子裏去了!
陸善柔輕咳一聲:你還不如彈進去呢!
攤販尷尬的笑:“您別嫌棄,白糖很貴的,舍不得扔。”
“你這一鍋我全包了。”陸善柔學著攤販伸出食指,要往鍋裏蘸,攤販連忙阻止:“別!很燙的!”
攤販用鍋鏟舀了一點流動的糖稀,“我們做這一行的,手指頭都有老繭保護,不覺得燙,夫人的手可不行,怕燙破皮,蘸一點鍋鏟裏的試試。”
陸善柔的手指往鍋鏟裏一戳,頓時覺得手指頭像是被蜜蜂蜇了似的,立刻瑟縮回去,“好燙!”
魏崔城連忙含住了她的手指,給她手指頭降溫,還順便嚐了嚐糖稀滋味。
陸善柔:這傻兔子……偏偏這個時候就不木木的了,還挺會的……
陸善柔看著手指頭,微微發紅,說道:“你把這一鍋倒進大碗裏,我看看什麽時候糖稀就不流動了。”
攤販說道:“倒在碗裏肯定快,若是倒進一個密封保暖的容器裏,至少能撐一炷香時間。”
雖然攤販如此說,陸善柔還是習慣親自推演,眼見為實,她把糖稀分別倒進碗裏和一個小葫蘆裏,把小葫蘆用手帕包裹住,貼身放著保溫。
這個冷天氣,碗裏的糖稀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結成了一塊大冰糖,葫蘆裏的糖稀過了一炷香還能流淌著倒出來,不如剛出鍋時那麽流暢,但是陸善柔用手指頭蘸著糖稀,封住魏崔城的嘴巴是足夠了。
魏崔城塗了糖稀的嘴巴亮晶晶的,勾勒得雙唇無比嬌豔,陸善柔瞥見四周無人,就將唇貼在了魏崔城的冰糖唇上。
好甜。
作者有話說:
熬糖稀那段,我親眼所見,且現實比書裏還誇張,做糖葫蘆的攤販一邊熬,一邊彈搓出來的小糖球,手指頭還時不時擤鼻涕,把鼻涕刮到鞋幫子上,然後繼續蘸糖稀,搓糖稀,彈糖稀的操作,真是個人才。?
第96章 舊鄰居相見恩怨在,小麥穗追憶大太監
陸善柔回味著冰糖唇的滋味,真甜。
她動情的撫摸著魏崔城的臉,“你就是我在這個人世間的糖。”
魏崔城有些羞澀, 說道:“你也是我的糖。”
陸善柔心道:我不是糖, 我是砒/霜,和糖的外表差不多,但有劇毒。
寢殿裏,仵作已經驗完沈金柄的屍體, 還填好了屍格。
陸善柔看著屍格的內容,死因寫的是頸骨斷裂,身上其他部位並無傷痕, 和她昨天判斷的一樣。
這時沈家人已經聞訊趕來了, 一家人披麻戴孝,一路走, 一路嚎哭,看到陸善柔拿著屍格站在遺體旁邊, 哭聲一下子就停下來。
“是你?”
“陸二小姐?”
鄰居相見,並沒有敘舊情, 有的隻是尷尬。
沈家落井下石, 低價買走陸宅後花園, 陸善柔的未婚夫再原價購回來。
兩家人就不可能再回到從前和睦的狀態了。
“是我。”陸善柔說道:“沈翰林出事的時候, 我剛好在居庸關遊玩, 受此地的守軍郭千戶的托付,我來幫忙調查真凶。”
沈翰林的夫人聽聞噩耗後, 已經哭暈過去, 來居庸關認領屍體的人是沈翰林的長子沈大少。
沈大少本想質問陸善柔, 但是看到她身邊鐵塔一般的漢子, 猜測這就是錦衣衛指揮使牟斌的幹兒子魏崔城。
如今,陸善柔已經不是任人欺負的病危孤女了,她背後的大靠山足夠把現在的沈家逐出京城!
沈大少說著客套話,“遠親不如近鄰,父親的案子交給你,我們是放心的。倘若陸宜人已經驗完父親的遺體,我們想今天把遺體運回家裏,乾魚胡同的孝棚已經搭好了。”
陸善柔說道:“隻要郭千戶同意,我這裏沒問題的。”
沈家人把沈金柄的屍體運回去了。
陸善柔看著天色不早,該準備去郭佳嘉家裏的赴宴,兩人剛剛走出寢殿,迎麵跑來兩個熟人。
“陸宜人!我都十天九個晚上沒有見過你了!你還好嗎?我很想你,你想我嗎?”
是微服私訪的陶朱,他身後跟著麥穗,麥穗在吃糖葫蘆,沒有多餘的嘴說話,隻是點頭打招呼。
魏崔城攔在陸善柔身前,不準陶朱蹭過來,“你們怎麽來居庸關了?”
陶朱雙眼放光,“我聽說城隍廟可熱鬧了,昨天冰雹,兩個新郎抬錯花轎娶對新娘,已經成了一段佳話,傳到城內了,大家都在議論呢,我覺得有趣,就跑到這裏來看看。”
陸善柔問:“隻是議論抬錯花轎的事情嗎?沒聽說死了新舊兩個推官?”
陶朱說道:“也傳開了,隻是我對死人沒興趣,隻是來看兩對新人是如何搞錯的。”
陸善柔著急赴宴,三言兩語就把昨晚黃昏的風波講了一遍,說道:“……還有一件事,昨晚除了兩個嫁錯的新娘,還有一個逃跑的新娘,這個新娘不是別人家的,正好是你舅舅納的外室。”
一聽這話,剛才還笑嗬嗬的陶朱立刻笑不出來了。
陶朱低著頭喃喃道:“逃的好,否則又是一隻困在積水潭別院籠子裏的百靈鳥。我這個舅舅四處留情,隻曉得風流快活。連居庸關的軍戶都被他看上了。幸虧這個姑娘逃婚跑了,若不然,積水潭那個女伶就是她的下場。”
那個唱著南戲《殺狗記》的美婦,自娛自樂,打發時光,舅舅偶爾的消遣,就是她的一生。
呸呸呸!
麥穗吐出一口山楂果核,終於把一串糖葫蘆吃完了,說道:“壽寧侯做出這樣的事情毫不意外,別說在居庸關看上這裏的軍戶之女,就是在紫禁城裏,他也是不知收斂的。”
陶朱聽了,麵紅耳赤,“別胡說八道,舅舅還不至於如此狂妄。”
麥穗的性格比魏崔城還直,除了不敢頂撞內書堂的老師們,他還沒有不敢直接懟的人。
麥穗將手裏吃幹淨的竹簽往空中一擲,竹簽穩穩的落進一個燕子窩裏,大雁已經飛向了南方,等明天回家,就會發現家裏多了一根“頂梁柱”。
麥穗說道:“我才沒胡說,宮裏的很多事情你都不知道,你舅舅壽寧侯當年比現在狂傲多了,他喜歡美女,宮裏的美女多,他每次進宮,那雙眼睛都不老實,咕嚕嚕亂瞧。”
陶朱一點麵子都沒有了,以前麥穗殺的兩個表哥金榮金華他反正都不熟,沒有真正相處,沒有感情。
但是對於兩個親舅舅,因舅舅們時常進宮探望住在宮裏生活的母親金太夫人,陶朱跟舅舅們是很熟的。
麥穗口無遮攔說舅舅好色,連宮裏的女人都敢招惹,陶朱臉上怎麽好過?當即反駁道:“你才多大?我舅舅以前的事情你曉得?你也是道聽途說罷了!”
麥穗當即拔劍,耍了一套漂亮淩厲的劍法,說道:
“我那時候很小,剛剛被選進禦馬監訓練,一個武藝高強的太監教了我們這套劍法,他叫何鼎,曾經多次在外頭當監軍,還立過不少戰功,他力氣很大,能夠耍得動五十多斤重的一對金瓜,舞得虎虎生風……”
大明在各地的駐軍一般有三股勢力,一種是武官,二種是文官,第三種就是太監,文官壓製武官,太監壓製文官,因為太監是皇帝的耳目,來監督軍隊的,所以叫做監軍。
何鼎這個監軍並不多管閑事,他實實在在的協助軍隊打仗,還親自披掛上陣,將敵人斬殺在馬下。
因此,何鼎無論在紫禁城,還是在外督軍,名聲都是極好的,也深得弘治帝看重,要他當禦馬監的長隨,貼身保護皇帝。
某一天,弘治帝開宴會,邀請兩個國舅進宮,陪著金太夫人還有姐姐張皇後。
席間,金太夫人累了,張皇後扶著母親去歇息,弘治帝去上廁所,宴會隻有兩個壽寧侯張鶴齡和弟弟在。
張鶴齡喝多了,他看到弘治帝在案頭留下來的帽子,就借著酒勁,戴在了自己頭上,負責打理皇帝衣帽的宮女連忙阻止。
壽寧侯卻拉著宮女的手撒酒瘋。
負責保衛的何鼎大怒,拿著一對金瓜就要打壽寧侯。
壽寧侯嚇得酒醒,扔了帽子,放了宮女,趕緊跑到後殿裏找姐姐張皇後,還有母親金太夫人救命!
張皇後質問何鼎,為何拿著金瓜追殺弟弟。
何鼎說道:“二張大不敬,無人臣禮。居然戴上了皇上的帽子,還調戲宮女。”
壽寧侯當然不認啊!說何鼎汙蔑。
張皇後叫來宮女對質,宮女迫於皇後的威壓、張家的權勢,隻得改口,說沒有此事,是何鼎發瘋。
張皇後將何鼎投入了慎刑司,命太監李廣嚴刑拷問,是何人指使他汙蔑國舅。
何鼎被折磨得死去活來,但堅決不肯攀誣他人,說道:“指使我這樣做的,是孔子和孟子。”
太監李廣手段越發酷烈,最後將何鼎活活打死!
麥穗說道:“……何鼎死後,他的家人也被流放了,宮女也被放出了宮,不知所蹤。就連那個打死何鼎的李廣,後來自殺了。知情人全部都死了,太子說巧不巧?”
陶朱不信,“李廣的死,我是知道的,當年我已經六歲,開始記事了。李廣在萬歲山建毓秀亭,結果建成之後,風波不斷,先是我妹妹……夭折了,然後是周太皇太後的寢宮清寧宮火災,全燒了。”
“欽天監的人說,是李廣建的毓秀亭壞了風水,克死我妹妹,還引發了清寧宮火災。周太皇太後說,‘今日李廣、明日李廣,果然禍及矣!’李廣怕被追責,就自殺了。”(注:以上,出自《明史》何鼎與李廣的記錄)
麥穗笑道:“欽天監為何這樣說?還不是因為何鼎死的冤枉,同情的他人動用了欽天監的關係,逼死李廣,為何鼎複仇嗎?”
陶朱語塞,“不是……才不是這樣!”
麥穗說道:“你信你的,我信我的,我懶得跟你吵,這件事的當事人雖然都死了或者不見了,但不管是宮裏還是宮外,知道這事的人不少,你不信我,你去問別人啊。去問你舅舅,去問張皇後,去問你外祖母金太夫人。”
說者有心,聽者也有心,陸善柔忙問道:“那個被調戲的宮女放出宮去,一般都會回老家,她是哪裏人?還有何鼎的家人,流放到了何處?”
陶朱趕緊說道:“陸宜人,沒有證據可不能亂說,你怎麽知道那個宮女就一定被‘調戲’?”
陸善柔說道:“你選擇相信你相信的事情,我也可以選擇我相信的事情,麥穗,別理他,快告訴我。”
以陸善柔多年破案的經驗,太多的巧合,往往意味著有問題。
麥穗瞪了陶朱一眼,說道:“我記不清了,回頭去宮裏查一查。何鼎死的那年,我才三歲多一點,懵懵懂懂,隻曉得吃飯睡覺練武。”
“隻是何鼎武功高強,還懂得實戰,教我的一套劍法現在還記得,這劍法還有一段收尾,但是我一直沒有等到他教完,後來才知道他被李廣折磨死了。”
“三歲?”陸善柔掐指一算,“這麽說,何鼎之死,是十年前的事情。”?
第97章 欲難堪陶朱破繭難,赴家宴心似在鴻門
提到十年前,向來“不關我事”的魏崔城也有所動容,那是一個改變了他命運的年份, 因而十分敏感。
魏崔城說道:“居然是十年前的事情麽?好巧, 我回去問問幹爹是怎麽回事。”錦衣衛肯定清楚這件事的來龍去脈。
陶朱哇呀呀亂叫,又氣又急,不想相信,但是麵前的三個人都站在他對立的一麵, 都不哄著他,覺得麥穗說的是對的。
攤販開了爐子,按照配方熬冰糖,用小鏟子不停的攪拌,鍋裏的氣泡從大到小,漸漸粘稠、絲滑。
攤販一邊攪,還一邊用手指頭蘸一點糖稀,並指一搓,看看是否可以結晶,搓完之後,就像彈鼻屎似的,將指尖小小的一坨彈進鍋裏繼續熬。
陸善柔:嗯……
攤販用手指蘸了第二次糖稀,也是搓了搓,火候還不夠,想要像剛才那樣彈進鍋裏,覺得有點不好,於是他伸著嘴巴一嘬,吃到肚子裏去了!
陸善柔輕咳一聲:你還不如彈進去呢!
攤販尷尬的笑:“您別嫌棄,白糖很貴的,舍不得扔。”
“你這一鍋我全包了。”陸善柔學著攤販伸出食指,要往鍋裏蘸,攤販連忙阻止:“別!很燙的!”
攤販用鍋鏟舀了一點流動的糖稀,“我們做這一行的,手指頭都有老繭保護,不覺得燙,夫人的手可不行,怕燙破皮,蘸一點鍋鏟裏的試試。”
陸善柔的手指往鍋鏟裏一戳,頓時覺得手指頭像是被蜜蜂蜇了似的,立刻瑟縮回去,“好燙!”
魏崔城連忙含住了她的手指,給她手指頭降溫,還順便嚐了嚐糖稀滋味。
陸善柔:這傻兔子……偏偏這個時候就不木木的了,還挺會的……
陸善柔看著手指頭,微微發紅,說道:“你把這一鍋倒進大碗裏,我看看什麽時候糖稀就不流動了。”
攤販說道:“倒在碗裏肯定快,若是倒進一個密封保暖的容器裏,至少能撐一炷香時間。”
雖然攤販如此說,陸善柔還是習慣親自推演,眼見為實,她把糖稀分別倒進碗裏和一個小葫蘆裏,把小葫蘆用手帕包裹住,貼身放著保溫。
這個冷天氣,碗裏的糖稀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結成了一塊大冰糖,葫蘆裏的糖稀過了一炷香還能流淌著倒出來,不如剛出鍋時那麽流暢,但是陸善柔用手指頭蘸著糖稀,封住魏崔城的嘴巴是足夠了。
魏崔城塗了糖稀的嘴巴亮晶晶的,勾勒得雙唇無比嬌豔,陸善柔瞥見四周無人,就將唇貼在了魏崔城的冰糖唇上。
好甜。
作者有話說:
熬糖稀那段,我親眼所見,且現實比書裏還誇張,做糖葫蘆的攤販一邊熬,一邊彈搓出來的小糖球,手指頭還時不時擤鼻涕,把鼻涕刮到鞋幫子上,然後繼續蘸糖稀,搓糖稀,彈糖稀的操作,真是個人才。?
第96章 舊鄰居相見恩怨在,小麥穗追憶大太監
陸善柔回味著冰糖唇的滋味,真甜。
她動情的撫摸著魏崔城的臉,“你就是我在這個人世間的糖。”
魏崔城有些羞澀, 說道:“你也是我的糖。”
陸善柔心道:我不是糖, 我是砒/霜,和糖的外表差不多,但有劇毒。
寢殿裏,仵作已經驗完沈金柄的屍體, 還填好了屍格。
陸善柔看著屍格的內容,死因寫的是頸骨斷裂,身上其他部位並無傷痕, 和她昨天判斷的一樣。
這時沈家人已經聞訊趕來了, 一家人披麻戴孝,一路走, 一路嚎哭,看到陸善柔拿著屍格站在遺體旁邊, 哭聲一下子就停下來。
“是你?”
“陸二小姐?”
鄰居相見,並沒有敘舊情, 有的隻是尷尬。
沈家落井下石, 低價買走陸宅後花園, 陸善柔的未婚夫再原價購回來。
兩家人就不可能再回到從前和睦的狀態了。
“是我。”陸善柔說道:“沈翰林出事的時候, 我剛好在居庸關遊玩, 受此地的守軍郭千戶的托付,我來幫忙調查真凶。”
沈翰林的夫人聽聞噩耗後, 已經哭暈過去, 來居庸關認領屍體的人是沈翰林的長子沈大少。
沈大少本想質問陸善柔, 但是看到她身邊鐵塔一般的漢子, 猜測這就是錦衣衛指揮使牟斌的幹兒子魏崔城。
如今,陸善柔已經不是任人欺負的病危孤女了,她背後的大靠山足夠把現在的沈家逐出京城!
沈大少說著客套話,“遠親不如近鄰,父親的案子交給你,我們是放心的。倘若陸宜人已經驗完父親的遺體,我們想今天把遺體運回家裏,乾魚胡同的孝棚已經搭好了。”
陸善柔說道:“隻要郭千戶同意,我這裏沒問題的。”
沈家人把沈金柄的屍體運回去了。
陸善柔看著天色不早,該準備去郭佳嘉家裏的赴宴,兩人剛剛走出寢殿,迎麵跑來兩個熟人。
“陸宜人!我都十天九個晚上沒有見過你了!你還好嗎?我很想你,你想我嗎?”
是微服私訪的陶朱,他身後跟著麥穗,麥穗在吃糖葫蘆,沒有多餘的嘴說話,隻是點頭打招呼。
魏崔城攔在陸善柔身前,不準陶朱蹭過來,“你們怎麽來居庸關了?”
陶朱雙眼放光,“我聽說城隍廟可熱鬧了,昨天冰雹,兩個新郎抬錯花轎娶對新娘,已經成了一段佳話,傳到城內了,大家都在議論呢,我覺得有趣,就跑到這裏來看看。”
陸善柔問:“隻是議論抬錯花轎的事情嗎?沒聽說死了新舊兩個推官?”
陶朱說道:“也傳開了,隻是我對死人沒興趣,隻是來看兩對新人是如何搞錯的。”
陸善柔著急赴宴,三言兩語就把昨晚黃昏的風波講了一遍,說道:“……還有一件事,昨晚除了兩個嫁錯的新娘,還有一個逃跑的新娘,這個新娘不是別人家的,正好是你舅舅納的外室。”
一聽這話,剛才還笑嗬嗬的陶朱立刻笑不出來了。
陶朱低著頭喃喃道:“逃的好,否則又是一隻困在積水潭別院籠子裏的百靈鳥。我這個舅舅四處留情,隻曉得風流快活。連居庸關的軍戶都被他看上了。幸虧這個姑娘逃婚跑了,若不然,積水潭那個女伶就是她的下場。”
那個唱著南戲《殺狗記》的美婦,自娛自樂,打發時光,舅舅偶爾的消遣,就是她的一生。
呸呸呸!
麥穗吐出一口山楂果核,終於把一串糖葫蘆吃完了,說道:“壽寧侯做出這樣的事情毫不意外,別說在居庸關看上這裏的軍戶之女,就是在紫禁城裏,他也是不知收斂的。”
陶朱聽了,麵紅耳赤,“別胡說八道,舅舅還不至於如此狂妄。”
麥穗的性格比魏崔城還直,除了不敢頂撞內書堂的老師們,他還沒有不敢直接懟的人。
麥穗將手裏吃幹淨的竹簽往空中一擲,竹簽穩穩的落進一個燕子窩裏,大雁已經飛向了南方,等明天回家,就會發現家裏多了一根“頂梁柱”。
麥穗說道:“我才沒胡說,宮裏的很多事情你都不知道,你舅舅壽寧侯當年比現在狂傲多了,他喜歡美女,宮裏的美女多,他每次進宮,那雙眼睛都不老實,咕嚕嚕亂瞧。”
陶朱一點麵子都沒有了,以前麥穗殺的兩個表哥金榮金華他反正都不熟,沒有真正相處,沒有感情。
但是對於兩個親舅舅,因舅舅們時常進宮探望住在宮裏生活的母親金太夫人,陶朱跟舅舅們是很熟的。
麥穗口無遮攔說舅舅好色,連宮裏的女人都敢招惹,陶朱臉上怎麽好過?當即反駁道:“你才多大?我舅舅以前的事情你曉得?你也是道聽途說罷了!”
麥穗當即拔劍,耍了一套漂亮淩厲的劍法,說道:
“我那時候很小,剛剛被選進禦馬監訓練,一個武藝高強的太監教了我們這套劍法,他叫何鼎,曾經多次在外頭當監軍,還立過不少戰功,他力氣很大,能夠耍得動五十多斤重的一對金瓜,舞得虎虎生風……”
大明在各地的駐軍一般有三股勢力,一種是武官,二種是文官,第三種就是太監,文官壓製武官,太監壓製文官,因為太監是皇帝的耳目,來監督軍隊的,所以叫做監軍。
何鼎這個監軍並不多管閑事,他實實在在的協助軍隊打仗,還親自披掛上陣,將敵人斬殺在馬下。
因此,何鼎無論在紫禁城,還是在外督軍,名聲都是極好的,也深得弘治帝看重,要他當禦馬監的長隨,貼身保護皇帝。
某一天,弘治帝開宴會,邀請兩個國舅進宮,陪著金太夫人還有姐姐張皇後。
席間,金太夫人累了,張皇後扶著母親去歇息,弘治帝去上廁所,宴會隻有兩個壽寧侯張鶴齡和弟弟在。
張鶴齡喝多了,他看到弘治帝在案頭留下來的帽子,就借著酒勁,戴在了自己頭上,負責打理皇帝衣帽的宮女連忙阻止。
壽寧侯卻拉著宮女的手撒酒瘋。
負責保衛的何鼎大怒,拿著一對金瓜就要打壽寧侯。
壽寧侯嚇得酒醒,扔了帽子,放了宮女,趕緊跑到後殿裏找姐姐張皇後,還有母親金太夫人救命!
張皇後質問何鼎,為何拿著金瓜追殺弟弟。
何鼎說道:“二張大不敬,無人臣禮。居然戴上了皇上的帽子,還調戲宮女。”
壽寧侯當然不認啊!說何鼎汙蔑。
張皇後叫來宮女對質,宮女迫於皇後的威壓、張家的權勢,隻得改口,說沒有此事,是何鼎發瘋。
張皇後將何鼎投入了慎刑司,命太監李廣嚴刑拷問,是何人指使他汙蔑國舅。
何鼎被折磨得死去活來,但堅決不肯攀誣他人,說道:“指使我這樣做的,是孔子和孟子。”
太監李廣手段越發酷烈,最後將何鼎活活打死!
麥穗說道:“……何鼎死後,他的家人也被流放了,宮女也被放出了宮,不知所蹤。就連那個打死何鼎的李廣,後來自殺了。知情人全部都死了,太子說巧不巧?”
陶朱不信,“李廣的死,我是知道的,當年我已經六歲,開始記事了。李廣在萬歲山建毓秀亭,結果建成之後,風波不斷,先是我妹妹……夭折了,然後是周太皇太後的寢宮清寧宮火災,全燒了。”
“欽天監的人說,是李廣建的毓秀亭壞了風水,克死我妹妹,還引發了清寧宮火災。周太皇太後說,‘今日李廣、明日李廣,果然禍及矣!’李廣怕被追責,就自殺了。”(注:以上,出自《明史》何鼎與李廣的記錄)
麥穗笑道:“欽天監為何這樣說?還不是因為何鼎死的冤枉,同情的他人動用了欽天監的關係,逼死李廣,為何鼎複仇嗎?”
陶朱語塞,“不是……才不是這樣!”
麥穗說道:“你信你的,我信我的,我懶得跟你吵,這件事的當事人雖然都死了或者不見了,但不管是宮裏還是宮外,知道這事的人不少,你不信我,你去問別人啊。去問你舅舅,去問張皇後,去問你外祖母金太夫人。”
說者有心,聽者也有心,陸善柔忙問道:“那個被調戲的宮女放出宮去,一般都會回老家,她是哪裏人?還有何鼎的家人,流放到了何處?”
陶朱趕緊說道:“陸宜人,沒有證據可不能亂說,你怎麽知道那個宮女就一定被‘調戲’?”
陸善柔說道:“你選擇相信你相信的事情,我也可以選擇我相信的事情,麥穗,別理他,快告訴我。”
以陸善柔多年破案的經驗,太多的巧合,往往意味著有問題。
麥穗瞪了陶朱一眼,說道:“我記不清了,回頭去宮裏查一查。何鼎死的那年,我才三歲多一點,懵懵懂懂,隻曉得吃飯睡覺練武。”
“隻是何鼎武功高強,還懂得實戰,教我的一套劍法現在還記得,這劍法還有一段收尾,但是我一直沒有等到他教完,後來才知道他被李廣折磨死了。”
“三歲?”陸善柔掐指一算,“這麽說,何鼎之死,是十年前的事情。”?
第97章 欲難堪陶朱破繭難,赴家宴心似在鴻門
提到十年前,向來“不關我事”的魏崔城也有所動容,那是一個改變了他命運的年份, 因而十分敏感。
魏崔城說道:“居然是十年前的事情麽?好巧, 我回去問問幹爹是怎麽回事。”錦衣衛肯定清楚這件事的來龍去脈。
陶朱哇呀呀亂叫,又氣又急,不想相信,但是麵前的三個人都站在他對立的一麵, 都不哄著他,覺得麥穗說的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