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節
真千金她躺平了(美食) 作者:淩又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穆昭朝點了點頭:“嗯,我就知道他能行。”
穆初元接過妹妹的話:“不過羌國籌謀多年,這次才隻是先鋒軍,後麵的主力才最難對付,戰事怕是一時半會兒停不了,羌國本就擅騎射擅遊獵,他們若打定了注意拖延,怕是更廢時間。”
見妹妹嘴角輕輕抿起,穆初元又道:“當然了,四公子和明元在,必然不會讓這種情況出現,若是順利的話,明年開春估摸著就能凱旋回朝了。”
當然這是他們今天早朝,還有一個下午在兵部討論出的結果。
明年開春能班師凱旋,已經是非常非常順利的戰事了。
雖然有人提出來,這一次估摸著是運氣成分居多,後麵羌國肯定會多加防範,怕是戰事要拖一拖。
穆初元倒是沒反駁這種推測,畢竟戰場上瞬息萬變,話總不好說太滿,但穆昭朝私心裏還是覺得,就阿嶺那股不要命的拚勁,明年開春肯定能結束戰事回京。
明年開春麽?
穆昭朝想了想,確實已經算是很迅速了,不過……到明年開春才能回來的話,那就趕不上他的生辰了。
之前還承諾過他,今年要給他好好過生辰的。
現在看來……怕是要許多年都過不上了。
穆昭朝稍稍有些遺憾,但又覺得,他在邊關打仗,給自己攢
聲望,一回來就能站穩腳跟,還是挺好的。
更別說現在他這麽受矚目了。
“不過,”穆初元想了想,又道:“倒是有人提出,四公子貴為皇孫,身份貴重,應當早早迎回京,認祖歸宗才是要緊。”
穆昭朝一聽就知道,已經有人開始起心思了。
認祖歸宗是次要,不想他羽翼太盛才是關鍵。
畢竟這一仗已經幫他奠定了在軍中的地位,若是真讓他再立功,頂著滔天的軍功回京,那可是——皇孫中再無敵手。
莫說是世子聶峘,就算是皇太孫,都比不過了。
萬一皇上起個什麽心思,那朝堂可就要亂了。
當然了,這種心思自然不可能言明,而已‘身份貴重‘認祖歸宗’確實也是不得了的大事,這般說辭,倒也合情合理。
不過這個提議剛被提出,沒等更關心邊境戰事國家安危的大臣出來反駁,就被皇上給否決了。
“臨陣換將,不妥,這會兒正是少年血氣的時候,一鼓作氣,反倒是更能鼓舞士氣。”得了個如此優秀的孫兒,為他們大衛保家衛國,守護邊關,皇上開心都來不及,怎麽可能這個時候把人從西北接回來。
皇上都這麽說了,別人自然也不好在這個檔口讓皇上不開心。
穆昭朝:“這就要召回京了?”
這個時候召回京,對聶峋而言,算不得什麽好事。
既然已經嶄露頭角,就不可能再藏拙低調,他還是會被戒備。
與其藏拙憋屈,倒不如立下無人可撼動的功勞,才是更穩妥的法子。
當然了,主要也是穆昭朝知道,太子很快就要死了,太子黨因為聶峋的突然崛起對禦王府的忌憚打壓,很快也就會不複存在。
壓根不需要在太子一黨身上花費太多精力。
當然了,聶峘那邊肯定也在暗中出力。
憑他的心性,穆昭朝篤定,他不可能不對聶峋警惕。
當然,今日的事,最震驚的就是聶峘。
他完全沒料到這個素未謀麵,苟延殘喘長大的弟弟,居然能屢立奇功,還得了皇爺爺這般看重。
要知道,他立世子,皇爺爺對他都沒一句褒獎。
這還不是戰事大勝,隻是首戰而已,皇爺爺就已經這般……若是他真領兵擊退羌國,這個世子之位,他還能做得住麽?
聶崢他是手握著林側妃作惡的鐵證,聶峋他可什麽把柄都沒有。
越想,聶峘越焦躁。
他突然就有些後悔,早知如此,就不該留的……
但事已至此,多想無意,聶峘也隻是想辦法不讓他勢力太盛,最好馬上就能回京。
在這件事上,聶峘和太子黨的想法,不謀而合。
禦王府裏,震驚不比聶峘少的,還有林側妃。
如今她已經被幽禁,雖沒被廢,但也與被廢無異。
聶峘特意讓人把消息帶給了林側妃。
本就倒在聶峋還有他那個賤人娘身上,林側妃這些天,日日都在詛咒他們母子,得知聶峋居然立下奇功,還受到了皇上的褒獎和看重,林側妃直接被氣地吐了一口血。
整個人都差點瘋了。
她當年,就不該為了給王妃那個賤人慪氣,就該一早就殺了沉腰那個賤人,一早殺了,也不會有這個小賤種,自然也不會有今日種種。
林側妃那叫一個懊惱,原本就因為多年經營毀於一旦,還被幽禁而憤怒不甘,這下更是嘔血。
就連原本對這個兒子無感的禦王爺,都因為父皇多給他個笑臉,還讚他會生兒子,而對這個還未見過一麵的兒子,生出了幾分好感。
這一件大事,真真能算得上朝野上下的大事了,還是個大喜事。
以至於接下來的幾日,滿京城都洋溢在喜慶中。
生生壓過了秋闈的風頭。
幾乎沒什麽討論尚在科考的考生們,全都是在討論聶峋,討論西北戰事。
懂不懂的,都能說上一兩句。
林正清滿懷信心地從考場出來,沒有迎來眾人期許的目光,反倒一出來,就先聽說了聶峋的事。
尤其是知曉了所有事情,知道聶峋就是穆昭朝當初抬舉的曾經在他跟前跑過腿的林家的小廝後,直覺得一口氣憋在胸膛,上不去下不來,憋得他分外難受。
原本因為答卷良好,而揚起的淺笑,登時就拉了回去。
聽著周圍人對穆昭朝的吹捧,林正清一張臉直接拉了下來,一句話也沒再多說,直接黑著臉上了馬車回府。
就連祖母特意交代他要好生看顧的堂弟,他也沒等。
他算是看明白了,穆昭朝就是他的克星。
幸虧當初他一直堅持沒有妥協!
兩個月前才回京參加秋闈的林正濤,一出來沒見到堂哥,詢問了在外等他的書童後,才知道堂哥已經黑著臉走了。
書童有些替自家公子委屈。
林正濤倒是一點兒都不在意,反而主動替堂哥圓了圓:“一考就是三日,著實耗費體力,大少爺也是太累了,我們也快些回去罷,累死我了。”
書童一邊跟在自家少爺身後,一邊說起了京城這幾日的大事。
聽到禦王府那個流落在外的孩子已經被認回來,還在邊關立了奇功,陛下龍心大悅,林正濤有些驚訝:“表姐果然慧眼識珠,與眾不同呢。”
書童也對表小姐十分欽佩,也跟著附和道:“那可不,現在滿京城都在說表小姐是個有大智慧的……”
林正濤笑了笑:“表姐確實與旁人不同。”
那麽聰慧通透,還鬼主意這麽多的女子,他還真是第一次見。
“走罷,”林正濤想了想初初回京時,在祖母處見到的表姐那一眼,笑了笑道:“父親母親還在等著呢,也要快些去跟祖母匯報。”
書童應了一聲,忙帶著公子去尋自家馬車。
與林正濤的輕鬆開心不同,林正清回府的這一路,牙都快咬碎了,拳頭更是緊握。
整個就是一麵目猙獰。
尤其是在沿途還總是聽到對穆昭朝的誇讚,林正清就更氣不順了。
她算什麽慧眼識珠,不過就是瞎貓碰上死耗子。
一個鄉野長大粗鄙不堪,一個流落民間,也就會舞刀弄槍,嗬……
走著瞧吧,再過不久,他才是京城最受矚目的!
這般想著,林正清麵色稍稍緩和了一些。
原本打算明日去看朝陽,現在麽……不如等放榜,功名加身榮耀與共,也好為朝陽撐腰,讓朝陽跟著開心。
哪怕現在皇上還不打算召聶峋回京,但禮部總歸是要備著了——若是沒有這戰功,一個王府庶子而已,自然是不需要這麽隆重,禮部隻需要稍稍準備即可,但現在陛下看重,禮部自然要把這事當個大事來辦。
邊關戰事還未休,兵部、戶部……哪怕是旁的官員也都跟著忙。
就連穆昭朝這邊,人都是一茬一茬的。
滿京城都處在一種亢奮中,比過年的氣氛還要濃烈。
穆昭朝這邊還在擔心聶峘會暗中做什麽不利聶峋的事,讓哥哥多多留心著,知道皇上特別看重聶峋,聶峘並不敢輕舉妄動,穆昭朝這才稍稍放心些。
不過也就一些罷了,畢竟,現在才隻是個開端。
更難的,還在後麵。
戰事再重大,科舉也是朝中大事,放榜日如期而至。
因為戰事都討論了一個多月,大家的注意力,終於轉到了秋闈放榜上——上榜那可就是舉人老爺了。
而且,秋闈之前,滿京城就給眾位才子排過名,紛紛猜測到底誰會奪魁高中解元。
終於到了開獎這日,自然是熱鬧非凡。
穆昭朝倒是對此不甚在意,不過學堂的女孩子們卻很好奇,穆昭朝就給她們放了一天假,可以去城裏看榜。
古嵐盈早就對這種不在意,便沒有去,而是留在莊子上受穆大小姐之邀,喝茶吃果子。
秋高氣爽,絲絲涼意拂麵,又有這麽多好吃的果子,好不愜意。
古嵐盈剝了一小瓷碗晶瑩剔透的石榴遞給穆大小姐:“大小姐真的不去看看麽?”
穆昭朝搖頭,而後對古嵐盈道:“古小姐不如喊我阿棠罷。”
古嵐盈一怔,而後笑了笑道:“阿棠。”
穆昭朝也對她笑了下:“那我就喊你阿嵐?”
古嵐盈再次一怔,還以為穆大小姐要喊她阿盈,以前家裏人都喊她阿盈,不過,阿嵐也可以的,她也很喜歡:“好啊。”
“去不去看,”穆昭朝笑著道:“我也都會知道的啊,都不用等她們回來,莊子外的那些小孩兒,馬上就嚷嚷的全天下都知道了。”
穆初元接過妹妹的話:“不過羌國籌謀多年,這次才隻是先鋒軍,後麵的主力才最難對付,戰事怕是一時半會兒停不了,羌國本就擅騎射擅遊獵,他們若打定了注意拖延,怕是更廢時間。”
見妹妹嘴角輕輕抿起,穆初元又道:“當然了,四公子和明元在,必然不會讓這種情況出現,若是順利的話,明年開春估摸著就能凱旋回朝了。”
當然這是他們今天早朝,還有一個下午在兵部討論出的結果。
明年開春能班師凱旋,已經是非常非常順利的戰事了。
雖然有人提出來,這一次估摸著是運氣成分居多,後麵羌國肯定會多加防範,怕是戰事要拖一拖。
穆初元倒是沒反駁這種推測,畢竟戰場上瞬息萬變,話總不好說太滿,但穆昭朝私心裏還是覺得,就阿嶺那股不要命的拚勁,明年開春肯定能結束戰事回京。
明年開春麽?
穆昭朝想了想,確實已經算是很迅速了,不過……到明年開春才能回來的話,那就趕不上他的生辰了。
之前還承諾過他,今年要給他好好過生辰的。
現在看來……怕是要許多年都過不上了。
穆昭朝稍稍有些遺憾,但又覺得,他在邊關打仗,給自己攢
聲望,一回來就能站穩腳跟,還是挺好的。
更別說現在他這麽受矚目了。
“不過,”穆初元想了想,又道:“倒是有人提出,四公子貴為皇孫,身份貴重,應當早早迎回京,認祖歸宗才是要緊。”
穆昭朝一聽就知道,已經有人開始起心思了。
認祖歸宗是次要,不想他羽翼太盛才是關鍵。
畢竟這一仗已經幫他奠定了在軍中的地位,若是真讓他再立功,頂著滔天的軍功回京,那可是——皇孫中再無敵手。
莫說是世子聶峘,就算是皇太孫,都比不過了。
萬一皇上起個什麽心思,那朝堂可就要亂了。
當然了,這種心思自然不可能言明,而已‘身份貴重‘認祖歸宗’確實也是不得了的大事,這般說辭,倒也合情合理。
不過這個提議剛被提出,沒等更關心邊境戰事國家安危的大臣出來反駁,就被皇上給否決了。
“臨陣換將,不妥,這會兒正是少年血氣的時候,一鼓作氣,反倒是更能鼓舞士氣。”得了個如此優秀的孫兒,為他們大衛保家衛國,守護邊關,皇上開心都來不及,怎麽可能這個時候把人從西北接回來。
皇上都這麽說了,別人自然也不好在這個檔口讓皇上不開心。
穆昭朝:“這就要召回京了?”
這個時候召回京,對聶峋而言,算不得什麽好事。
既然已經嶄露頭角,就不可能再藏拙低調,他還是會被戒備。
與其藏拙憋屈,倒不如立下無人可撼動的功勞,才是更穩妥的法子。
當然了,主要也是穆昭朝知道,太子很快就要死了,太子黨因為聶峋的突然崛起對禦王府的忌憚打壓,很快也就會不複存在。
壓根不需要在太子一黨身上花費太多精力。
當然了,聶峘那邊肯定也在暗中出力。
憑他的心性,穆昭朝篤定,他不可能不對聶峋警惕。
當然,今日的事,最震驚的就是聶峘。
他完全沒料到這個素未謀麵,苟延殘喘長大的弟弟,居然能屢立奇功,還得了皇爺爺這般看重。
要知道,他立世子,皇爺爺對他都沒一句褒獎。
這還不是戰事大勝,隻是首戰而已,皇爺爺就已經這般……若是他真領兵擊退羌國,這個世子之位,他還能做得住麽?
聶崢他是手握著林側妃作惡的鐵證,聶峋他可什麽把柄都沒有。
越想,聶峘越焦躁。
他突然就有些後悔,早知如此,就不該留的……
但事已至此,多想無意,聶峘也隻是想辦法不讓他勢力太盛,最好馬上就能回京。
在這件事上,聶峘和太子黨的想法,不謀而合。
禦王府裏,震驚不比聶峘少的,還有林側妃。
如今她已經被幽禁,雖沒被廢,但也與被廢無異。
聶峘特意讓人把消息帶給了林側妃。
本就倒在聶峋還有他那個賤人娘身上,林側妃這些天,日日都在詛咒他們母子,得知聶峋居然立下奇功,還受到了皇上的褒獎和看重,林側妃直接被氣地吐了一口血。
整個人都差點瘋了。
她當年,就不該為了給王妃那個賤人慪氣,就該一早就殺了沉腰那個賤人,一早殺了,也不會有這個小賤種,自然也不會有今日種種。
林側妃那叫一個懊惱,原本就因為多年經營毀於一旦,還被幽禁而憤怒不甘,這下更是嘔血。
就連原本對這個兒子無感的禦王爺,都因為父皇多給他個笑臉,還讚他會生兒子,而對這個還未見過一麵的兒子,生出了幾分好感。
這一件大事,真真能算得上朝野上下的大事了,還是個大喜事。
以至於接下來的幾日,滿京城都洋溢在喜慶中。
生生壓過了秋闈的風頭。
幾乎沒什麽討論尚在科考的考生們,全都是在討論聶峋,討論西北戰事。
懂不懂的,都能說上一兩句。
林正清滿懷信心地從考場出來,沒有迎來眾人期許的目光,反倒一出來,就先聽說了聶峋的事。
尤其是知曉了所有事情,知道聶峋就是穆昭朝當初抬舉的曾經在他跟前跑過腿的林家的小廝後,直覺得一口氣憋在胸膛,上不去下不來,憋得他分外難受。
原本因為答卷良好,而揚起的淺笑,登時就拉了回去。
聽著周圍人對穆昭朝的吹捧,林正清一張臉直接拉了下來,一句話也沒再多說,直接黑著臉上了馬車回府。
就連祖母特意交代他要好生看顧的堂弟,他也沒等。
他算是看明白了,穆昭朝就是他的克星。
幸虧當初他一直堅持沒有妥協!
兩個月前才回京參加秋闈的林正濤,一出來沒見到堂哥,詢問了在外等他的書童後,才知道堂哥已經黑著臉走了。
書童有些替自家公子委屈。
林正濤倒是一點兒都不在意,反而主動替堂哥圓了圓:“一考就是三日,著實耗費體力,大少爺也是太累了,我們也快些回去罷,累死我了。”
書童一邊跟在自家少爺身後,一邊說起了京城這幾日的大事。
聽到禦王府那個流落在外的孩子已經被認回來,還在邊關立了奇功,陛下龍心大悅,林正濤有些驚訝:“表姐果然慧眼識珠,與眾不同呢。”
書童也對表小姐十分欽佩,也跟著附和道:“那可不,現在滿京城都在說表小姐是個有大智慧的……”
林正濤笑了笑:“表姐確實與旁人不同。”
那麽聰慧通透,還鬼主意這麽多的女子,他還真是第一次見。
“走罷,”林正濤想了想初初回京時,在祖母處見到的表姐那一眼,笑了笑道:“父親母親還在等著呢,也要快些去跟祖母匯報。”
書童應了一聲,忙帶著公子去尋自家馬車。
與林正濤的輕鬆開心不同,林正清回府的這一路,牙都快咬碎了,拳頭更是緊握。
整個就是一麵目猙獰。
尤其是在沿途還總是聽到對穆昭朝的誇讚,林正清就更氣不順了。
她算什麽慧眼識珠,不過就是瞎貓碰上死耗子。
一個鄉野長大粗鄙不堪,一個流落民間,也就會舞刀弄槍,嗬……
走著瞧吧,再過不久,他才是京城最受矚目的!
這般想著,林正清麵色稍稍緩和了一些。
原本打算明日去看朝陽,現在麽……不如等放榜,功名加身榮耀與共,也好為朝陽撐腰,讓朝陽跟著開心。
哪怕現在皇上還不打算召聶峋回京,但禮部總歸是要備著了——若是沒有這戰功,一個王府庶子而已,自然是不需要這麽隆重,禮部隻需要稍稍準備即可,但現在陛下看重,禮部自然要把這事當個大事來辦。
邊關戰事還未休,兵部、戶部……哪怕是旁的官員也都跟著忙。
就連穆昭朝這邊,人都是一茬一茬的。
滿京城都處在一種亢奮中,比過年的氣氛還要濃烈。
穆昭朝這邊還在擔心聶峘會暗中做什麽不利聶峋的事,讓哥哥多多留心著,知道皇上特別看重聶峋,聶峘並不敢輕舉妄動,穆昭朝這才稍稍放心些。
不過也就一些罷了,畢竟,現在才隻是個開端。
更難的,還在後麵。
戰事再重大,科舉也是朝中大事,放榜日如期而至。
因為戰事都討論了一個多月,大家的注意力,終於轉到了秋闈放榜上——上榜那可就是舉人老爺了。
而且,秋闈之前,滿京城就給眾位才子排過名,紛紛猜測到底誰會奪魁高中解元。
終於到了開獎這日,自然是熱鬧非凡。
穆昭朝倒是對此不甚在意,不過學堂的女孩子們卻很好奇,穆昭朝就給她們放了一天假,可以去城裏看榜。
古嵐盈早就對這種不在意,便沒有去,而是留在莊子上受穆大小姐之邀,喝茶吃果子。
秋高氣爽,絲絲涼意拂麵,又有這麽多好吃的果子,好不愜意。
古嵐盈剝了一小瓷碗晶瑩剔透的石榴遞給穆大小姐:“大小姐真的不去看看麽?”
穆昭朝搖頭,而後對古嵐盈道:“古小姐不如喊我阿棠罷。”
古嵐盈一怔,而後笑了笑道:“阿棠。”
穆昭朝也對她笑了下:“那我就喊你阿嵐?”
古嵐盈再次一怔,還以為穆大小姐要喊她阿盈,以前家裏人都喊她阿盈,不過,阿嵐也可以的,她也很喜歡:“好啊。”
“去不去看,”穆昭朝笑著道:“我也都會知道的啊,都不用等她們回來,莊子外的那些小孩兒,馬上就嚷嚷的全天下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