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她一下子從故事的沉浸裏醒過神來,謹慎回答道:“蓋因昌侯之故……”
回到國公府時,已過下晌,暮色尚未起。
阮問穎受人之托,前往阮淑晗的閨房,與其說史誦曆,同時調笑道:“小徐公子可真是把晗姐姐放在了心尖上,連伴讀時也不忘記。要我說,他就該親自來給姐姐講,而不是巴巴地拜托了我來當你們之間的紅娘。”
聽得阮淑晗麵飛紅雲,流露出一股女兒家的歡喜嬌意,不過依然直爽:“你也別隻顧著說我,且先講講你自己的事情。”
她疑惑:“我自己的什麽事?”
阮淑晗笑著瞧她:“自然是你和六殿下的事。”
阮問穎心中一跳,下意識地想起和楊世醒的兩次親吻,臉龐微微發起了燙。
她有些心虛地掩飾道:“我和他能有什麽事?”
“是嗎?”阮淑晗明顯不信,“前一次你從宮中回來時,我就覺得不對了。但你之後的一段時日都待在府裏,行事和往常無二,我便以為是自己的錯覺,沒有再繼續多想。”
“今日一看,你這步履輕盈、眉目含春的模樣與素日大不相同,我才敢肯定,你們倆之間是發生了什麽事。”
阮問穎也察覺到了,今天的她在回到府裏後,心情確實與往常不太一樣。
她說不清這份不同是由什麽導致的,或許是楊世醒的吻,或許是他送給她的軟劍,又或許是他懸掛上去的那串風鈴,他的一言一語、一舉一動,都有可能成為原因。
總之,這一次的含涼殿之行,帶給了她許多非比尋常的感受。
她也無心再去否認,隻玩笑道:“為什麽一定要是我和他?就不能是我和別的人嗎?宮裏又不隻有他一個。”
“宮裏是不隻有他一個。”阮淑晗笑著放下手裏的書卷,打趣,“可除了他,天底下還有誰能夠入你的眼?又還有誰能夠配得上我們天仙般的穎姑娘?”
阮問穎綻開一個歡喜中帶著矜持的笑顏,低眉絮語:“姐姐又不是不知道我和他之間的關係。”默認了對方的這一猜測。
聞言,阮淑晗流露出幾分替她欣喜的神色,故作揶揄道:“我自然是知道的,也早就料到了會有這麽一天。原本不想多問,可誰讓你總是拎著我和小徐公子的事不放呢,隻能反將一軍,看你以後還怎麽說我。”
阮問穎不服:“我不過把事實說出來,怎麽就成了胡亂說嘴了?小徐公子在宮裏還想著你是真事,讓我把今日的聽講帶回來說給你聽也是真事。我把這些事告訴姐姐,是想讓你感到歡喜,如何就成胡言亂語了?”
阮淑晗大方承認:“這一點上我是不如你,你可以當我和小徐公子之間的紅娘,我卻不能當你和六殿下之間的紅娘。”
“不過,聽你剛才的那些說法,他恐怕並不是主動想起的我,而是見了你和六殿下情濃意重,覺得牙酸,這才觸景生情,念及了我。”
阮問穎抿嘴一笑,毫不示弱:“晗姐姐,你可想清楚了。若要用這事來調笑我,就說明小徐公子他對你並不像我說的那般牽懷掛念,反之亦然。不知道這兩種情況,你更希望是哪一種?”
阮淑晗被她說得啞口無言,半晌,才搖頭歎氣:“你的想法總是這般新奇,讓人覺得又是有趣又是可恨,真不知道六殿下喜歡你,對他而言是福是禍。”
作者有話說:
晗姐姐:有點擔心,總覺得六殿下會被我這妹妹氣死
第16章 大姑娘這劍舞得可真妙
清晨,阮問穎早早起身,穿了一身淺底榴紅繡邊的短打,梳了一個霧鬢雲髻,將後發編辮束成一股,前往閣苑後院去練劍。
練的自然是楊世醒送給她的那柄軟劍,並且不單隻有她一個人,穀雨小暑等人也換了武裝陪她一起練。
安平長公主尚武,不僅統禦著一支娘子軍,連身邊的侍女也是好手,本領不輸專職護衛。
阮問穎身為其女,自然一脈相承,要緊的幾個心腹侍女都是自小被精挑細選著接受訓練的,不求上陣殺敵,也能忠心護主,以保平安。
楊世醒曾讓人試過她們的身手,得出的結論是:“不錯,雖然尚有不足,但作為隨行的護衛勉強可以了,總比你那三腳貓功夫要好得多。”
阮問穎對此有些不服氣,卻也無法反駁,畢竟這是事實,她的侍女有足夠的時間訓練,而她不過一月一旬,又沒有楊世醒那份無論是在武學還是文學上麵都異稟的天賦,自然學藝不精。
不過有著這樣一群習武侍女確實要方便許多,不說平日裏出行放心,就說現在這種時候,她們的用處就比站在一旁給她喝彩的小丫鬟們以及府裏正正經經的精兵護衛要強。
因為練劍是需要雙方交手過招的,不然顯現不出兵器的威力,可她又不需要多麽嚴肅,不過耍耍招式,讓她能過一把軟劍的癮而已。
本身這種名劍這種東西,就是用來觀賞的。
如此一來,身負武藝又明白她心思的貼身侍女,自然是陪練的最佳人選。
若不是這柄軟劍實在珍貴,還是楊世醒送的,意義不同,她不舍得別人碰,她都想讓她們來一場劍舞了。
她自己倒不是不能舞,但那樣她就看不見了,隻能讓別人來看,沒什麽意思。
不過這也給了她一個靈感,那就是等楊世醒得空的時候,帶劍過去,讓他舞給她看。
作為回報,她也會給他舞一場,她的舞劍學得可比招式要強多了,得到過雙親的交口稱讚,她對此很有信心。
說回到軟劍本身,阮問穎曾經問過楊世醒,這劍有沒有名字。
對方聞言,給她指了指劍柄處的一方細小篆印,上麵刻著一雙字:輕水。
輕水劍。她很喜歡這個名字,覺得取得很妙。
水流萬物,它可以是江河湖海,磅礴澎湃,也可以是細雨露珠,悄然浸潤,剛柔並濟、彎直一體,是這世上最柔軟也最堅硬之物。
輕水二字很好地表現出了這柄軟劍的特性,還賦予了它一種額外的詩意,尤其是當她透過日光看著劍身,一線盈鋒映在臉上時,更是覺得這個名字取得絕妙。
但在當時,她卻故意裝出不滿的模樣,質問他道:“這既然是送給我的東西,名字就該由我來定,哪有像你這樣自作主張的?還把它刻上去了,一點也不貼心。”
得來對方泰然自若的答話:“我送你的東西,自然是由我來定名。而且我不貼心嗎?都給你篆刻好了,免得你費心再去製弄。”
“可別人給心上人送禮,都是讓對方來定名的。”
“我又不是別人。認識我這麽多年,你還不明白我的性子?”
“你是說強詞奪理、專橫霸道?”
“是溫和寬厚,通情達理。你瞧,你現在這麽汙蔑我,我還是對你笑顏以待,足以證明我對你有多麽體貼……”
之後就是兩人的說笑鬥嘴,楊世醒似乎一點也不擔心她的不滿,總挑著刻意逗弄她的話說,而她也的確沒有不滿,在一番你來我往之後歡歡喜喜地接受了這個名字。
並且不得不說,他找人給她鑄造的這柄軟劍的確稱得上神兵利器。
小暑所持的雙劍由精鋼所製,堅硬無比,輕水劍在與之過招時卻沒有留下一點磕碰的劃痕,反而以柔克剛,很好地彌補了阮問穎力道不足的問題。
而在穀雨使出巧勁來對付時,它又能以剛直來應對,隻不過她把握不住二者間的平衡,才會遺憾落敗,如果讓楊世醒來,相信用不了幾招就能分出勝負。
一番交手下來,阮問穎對這柄劍越發歡喜,仿佛握著它就能成為傳奇列傳中的俠女。
她挽著劍花,看著劍身在日光下盈盈映熠,心中充滿愉悅。
一道含笑的聲音從不遠處傳來。
“大姑娘這劍舞得可真妙,古人說的‘落英紛揚,江海清波’,便是這樣一幅情景了吧。我今日倒是趕巧了,見著了這麽一樁驚奇美事。”
濟襄侯夫人自長廊下款款而來,身後跟著兩列恭謹垂首的侍婢奴仆,另有四名侍女前行開路,擺足了當家主母的排場。
她是幽州李家的嫡女,嫁與了濟襄侯為妻,是阮淑晗的親生母親,也是阮問穎的二嬸,性情素來直爽,行事作風幹脆利落,是個精明能幹的人物。
原本,鎮國公府不該由她來當家,但安平長公主遠在邊關,世子夫人又身子羸弱,府裏無人可支。大長公主見次媳精明能幹,把濟襄侯府管理得井井有條,就也讓她來管理鎮國公府。
正巧兩家相隔不遠,阮淑晗又住進了國公府,濟襄侯夫人幹脆兩肩挑,半個月住在國公府,半個月住在侯府,如此來回管理,竟也不顯忙亂,堪稱手段了得。
阮問穎對這位二嬸還是很喜歡的,乖巧地收劍上前行禮:“問穎見過嬸嬸,嬸嬸安好。”
院中的侍女丫鬟也跟著她斂衽福身,行了一個參見主母的大禮。
“好,好。”濟襄侯夫人笑著把她扶起,一邊打量,一邊不住地讚賞感歎,“瞧大姑娘這一身打扮,真是又好看又爽氣,怪道有人說,燕兒不知蒼鷹勇,與其繡裏看花,不如月下舞劍呢。”
“看來咱們家要出第二個安平長公主了,不如我在給長公主的去信中多添一筆?讓大姑娘也去青州闖一闖,得個巾幗紅顏的名頭回來。”
阮問穎有些不好意思,她這個嬸嬸什麽都好,就是喜歡誇人,尤其是對她,不知是真的喜歡她還是因為她的身份,每次見麵總有一堆的好聽話等著她,誇得她都有些承受不住。
“嬸嬸謬讚,侄女愧不敢當。”她矜持道,“不過隨手舞兩把劍,哪裏有這麽誇張,府裏隨便選一個人出來都能比我舞得好。”
“哎,不誇張、不誇張。”濟襄侯夫人笑意盈盈,“你晗姐姐就沒有你這份能耐,成日裏不是看書就是彈琴,讓我這個當娘的都覺得無聊。”
阮問穎道:“嬸嬸說哪裏話,晗姐姐溫柔嫻靜,學識淵博,侄女從來都以她為榜樣。”
濟襄侯夫人笑容更歡:“她哪叫溫柔嫻靜,是笨手笨腳,自從小時候吵著要上她父親的馬不小心摔了之後,就再也不肯碰這些東西了,說什麽‘靜女’、‘慎獨’,其實就是不敢而已。”
“就說你剛才的舞劍,端的是輕盈靈動、飄逸至極,讓嬸嬸歎為觀止。若放到她手裏呀,不把自己的手背腳背劃破就不錯了,如何還能舞動,沒得惹人笑話。”
阮問穎含禮微笑:“嬸嬸今日所為何來?”
濟襄侯夫人一拍腦門:“瞧我,跟你說得興起就忘了正經事。”
她往後招了招手,示意一列挑著箱籠的婆子上前:“江州那邊送來了綢緞,除了往宮裏上貢的一批,屬它成色最好,你瞧瞧可有喜歡的顏色花樣,挑出來,我讓人裁了給你做衣裳。”
此時已是日上三竿,暑氣緩緩漫起,阮問穎請了濟襄侯夫人去堂屋裏坐,奉上涼茶冰糕,閑話慢聊地挑著綢緞,也讓下人們不用在大太陽底下幹活。
她用來招待的茶是從楊世醒那裏得來的雲霧鬆山,濟襄侯夫人品了一口,當即容色一亮:“這茶的味道雖然清苦,卻是醇香無比,又兼葉勻似針,湯色透綠,可是雲霧鬆山?”
“嬸嬸好見識。”她稱讚道,“正是雲霧鬆山。”
對方“嗐”了一聲:“什麽見識,不過是借著《茶經》裏的話亂說罷了,主要是這味道太有特征了,你嬸子我頭一回入宮喝到的茶就是它,所以才印象深刻。”
“不過這茶素來珍貴,春夏時節從來隻貢給宮裏,秋季才能到民間,且價格極高,尋常人家都用不起,你——”
她笑著看了阮問穎一眼,示意不相幹的丫鬟婆子退下去,別有深意地道:“想必,這是宮裏的哪位貴人把茶贈給你的吧?”
阮問穎也不忸怩,矜雅一笑,大大方方地回答:“嬸嬸猜得不錯,此茶正是六殿下所贈。”
濟襄侯夫人挑眉:“果然如此。”
她又低頭品了一口茶,道:“既是六殿下那兒的茶,那定然是今年清明前采的頭一批嫩尖了。”
對此,阮問穎還來不及說話,一旁的小暑就搶先道:“夫人說得對極了,這茶是六殿下從陛下那裏拿來的,正是最好最嫩的一批,滿宮裏隻有陛下與皇後殿下那有,再來就是我們姑娘了。”
“小暑!”她輕斥,“夫人尚未問你話,怎可擅自開口?真是越發沒有規矩了,還不快退下。”
“無妨。”濟襄侯夫人笑著道了一聲,沒有在意,“若非你這丫頭開口,我還不知道這茶有多珍貴呢,今日可是沾了大姑娘的光了,能吃上這等貢品,嬸嬸心裏當真是極為高興。”
阮問穎也沒有真的生氣,小暑此言雖然有些莽撞,但也替她說出了這茶的來曆和珍貴,既彰顯了楊世醒對她的特殊,也表示出了她對長輩的一片敬愛之心。
這些話不是非說不可,但若有人能替她說,她也不會拒絕。誰不喜歡自己麵上有光呢?
當然,她也不會就此放任侍女。現在是說好了,說對了,把話說進了她的心坎裏,萬一以後在哪次緊要的關頭也多了一句嘴,卻不巧壞了她的事怎麽辦?那可不行。
所以她還是讓穀雨把小暑帶了下去,由同樣是貼身侍女的小滿替上。
與此同時,濟襄侯夫人也把話題拐到了楊世醒的身上。
“不是嬸子說嘴,這六殿下呀,對大姑娘是十足的上心,有什麽好的都第一時間送給姑娘。難怪長公主放心把你一人留在長安,看來是早就知道了會有人照顧你。”
第17章 誰不知曉六殿下待姑娘之心
阮問穎不是第一次聽到別人稱讚楊世醒對她上心,但她的心裏還是和以往一樣升起了幾分歡喜,並著微微的得意。
回到國公府時,已過下晌,暮色尚未起。
阮問穎受人之托,前往阮淑晗的閨房,與其說史誦曆,同時調笑道:“小徐公子可真是把晗姐姐放在了心尖上,連伴讀時也不忘記。要我說,他就該親自來給姐姐講,而不是巴巴地拜托了我來當你們之間的紅娘。”
聽得阮淑晗麵飛紅雲,流露出一股女兒家的歡喜嬌意,不過依然直爽:“你也別隻顧著說我,且先講講你自己的事情。”
她疑惑:“我自己的什麽事?”
阮淑晗笑著瞧她:“自然是你和六殿下的事。”
阮問穎心中一跳,下意識地想起和楊世醒的兩次親吻,臉龐微微發起了燙。
她有些心虛地掩飾道:“我和他能有什麽事?”
“是嗎?”阮淑晗明顯不信,“前一次你從宮中回來時,我就覺得不對了。但你之後的一段時日都待在府裏,行事和往常無二,我便以為是自己的錯覺,沒有再繼續多想。”
“今日一看,你這步履輕盈、眉目含春的模樣與素日大不相同,我才敢肯定,你們倆之間是發生了什麽事。”
阮問穎也察覺到了,今天的她在回到府裏後,心情確實與往常不太一樣。
她說不清這份不同是由什麽導致的,或許是楊世醒的吻,或許是他送給她的軟劍,又或許是他懸掛上去的那串風鈴,他的一言一語、一舉一動,都有可能成為原因。
總之,這一次的含涼殿之行,帶給了她許多非比尋常的感受。
她也無心再去否認,隻玩笑道:“為什麽一定要是我和他?就不能是我和別的人嗎?宮裏又不隻有他一個。”
“宮裏是不隻有他一個。”阮淑晗笑著放下手裏的書卷,打趣,“可除了他,天底下還有誰能夠入你的眼?又還有誰能夠配得上我們天仙般的穎姑娘?”
阮問穎綻開一個歡喜中帶著矜持的笑顏,低眉絮語:“姐姐又不是不知道我和他之間的關係。”默認了對方的這一猜測。
聞言,阮淑晗流露出幾分替她欣喜的神色,故作揶揄道:“我自然是知道的,也早就料到了會有這麽一天。原本不想多問,可誰讓你總是拎著我和小徐公子的事不放呢,隻能反將一軍,看你以後還怎麽說我。”
阮問穎不服:“我不過把事實說出來,怎麽就成了胡亂說嘴了?小徐公子在宮裏還想著你是真事,讓我把今日的聽講帶回來說給你聽也是真事。我把這些事告訴姐姐,是想讓你感到歡喜,如何就成胡言亂語了?”
阮淑晗大方承認:“這一點上我是不如你,你可以當我和小徐公子之間的紅娘,我卻不能當你和六殿下之間的紅娘。”
“不過,聽你剛才的那些說法,他恐怕並不是主動想起的我,而是見了你和六殿下情濃意重,覺得牙酸,這才觸景生情,念及了我。”
阮問穎抿嘴一笑,毫不示弱:“晗姐姐,你可想清楚了。若要用這事來調笑我,就說明小徐公子他對你並不像我說的那般牽懷掛念,反之亦然。不知道這兩種情況,你更希望是哪一種?”
阮淑晗被她說得啞口無言,半晌,才搖頭歎氣:“你的想法總是這般新奇,讓人覺得又是有趣又是可恨,真不知道六殿下喜歡你,對他而言是福是禍。”
作者有話說:
晗姐姐:有點擔心,總覺得六殿下會被我這妹妹氣死
第16章 大姑娘這劍舞得可真妙
清晨,阮問穎早早起身,穿了一身淺底榴紅繡邊的短打,梳了一個霧鬢雲髻,將後發編辮束成一股,前往閣苑後院去練劍。
練的自然是楊世醒送給她的那柄軟劍,並且不單隻有她一個人,穀雨小暑等人也換了武裝陪她一起練。
安平長公主尚武,不僅統禦著一支娘子軍,連身邊的侍女也是好手,本領不輸專職護衛。
阮問穎身為其女,自然一脈相承,要緊的幾個心腹侍女都是自小被精挑細選著接受訓練的,不求上陣殺敵,也能忠心護主,以保平安。
楊世醒曾讓人試過她們的身手,得出的結論是:“不錯,雖然尚有不足,但作為隨行的護衛勉強可以了,總比你那三腳貓功夫要好得多。”
阮問穎對此有些不服氣,卻也無法反駁,畢竟這是事實,她的侍女有足夠的時間訓練,而她不過一月一旬,又沒有楊世醒那份無論是在武學還是文學上麵都異稟的天賦,自然學藝不精。
不過有著這樣一群習武侍女確實要方便許多,不說平日裏出行放心,就說現在這種時候,她們的用處就比站在一旁給她喝彩的小丫鬟們以及府裏正正經經的精兵護衛要強。
因為練劍是需要雙方交手過招的,不然顯現不出兵器的威力,可她又不需要多麽嚴肅,不過耍耍招式,讓她能過一把軟劍的癮而已。
本身這種名劍這種東西,就是用來觀賞的。
如此一來,身負武藝又明白她心思的貼身侍女,自然是陪練的最佳人選。
若不是這柄軟劍實在珍貴,還是楊世醒送的,意義不同,她不舍得別人碰,她都想讓她們來一場劍舞了。
她自己倒不是不能舞,但那樣她就看不見了,隻能讓別人來看,沒什麽意思。
不過這也給了她一個靈感,那就是等楊世醒得空的時候,帶劍過去,讓他舞給她看。
作為回報,她也會給他舞一場,她的舞劍學得可比招式要強多了,得到過雙親的交口稱讚,她對此很有信心。
說回到軟劍本身,阮問穎曾經問過楊世醒,這劍有沒有名字。
對方聞言,給她指了指劍柄處的一方細小篆印,上麵刻著一雙字:輕水。
輕水劍。她很喜歡這個名字,覺得取得很妙。
水流萬物,它可以是江河湖海,磅礴澎湃,也可以是細雨露珠,悄然浸潤,剛柔並濟、彎直一體,是這世上最柔軟也最堅硬之物。
輕水二字很好地表現出了這柄軟劍的特性,還賦予了它一種額外的詩意,尤其是當她透過日光看著劍身,一線盈鋒映在臉上時,更是覺得這個名字取得絕妙。
但在當時,她卻故意裝出不滿的模樣,質問他道:“這既然是送給我的東西,名字就該由我來定,哪有像你這樣自作主張的?還把它刻上去了,一點也不貼心。”
得來對方泰然自若的答話:“我送你的東西,自然是由我來定名。而且我不貼心嗎?都給你篆刻好了,免得你費心再去製弄。”
“可別人給心上人送禮,都是讓對方來定名的。”
“我又不是別人。認識我這麽多年,你還不明白我的性子?”
“你是說強詞奪理、專橫霸道?”
“是溫和寬厚,通情達理。你瞧,你現在這麽汙蔑我,我還是對你笑顏以待,足以證明我對你有多麽體貼……”
之後就是兩人的說笑鬥嘴,楊世醒似乎一點也不擔心她的不滿,總挑著刻意逗弄她的話說,而她也的確沒有不滿,在一番你來我往之後歡歡喜喜地接受了這個名字。
並且不得不說,他找人給她鑄造的這柄軟劍的確稱得上神兵利器。
小暑所持的雙劍由精鋼所製,堅硬無比,輕水劍在與之過招時卻沒有留下一點磕碰的劃痕,反而以柔克剛,很好地彌補了阮問穎力道不足的問題。
而在穀雨使出巧勁來對付時,它又能以剛直來應對,隻不過她把握不住二者間的平衡,才會遺憾落敗,如果讓楊世醒來,相信用不了幾招就能分出勝負。
一番交手下來,阮問穎對這柄劍越發歡喜,仿佛握著它就能成為傳奇列傳中的俠女。
她挽著劍花,看著劍身在日光下盈盈映熠,心中充滿愉悅。
一道含笑的聲音從不遠處傳來。
“大姑娘這劍舞得可真妙,古人說的‘落英紛揚,江海清波’,便是這樣一幅情景了吧。我今日倒是趕巧了,見著了這麽一樁驚奇美事。”
濟襄侯夫人自長廊下款款而來,身後跟著兩列恭謹垂首的侍婢奴仆,另有四名侍女前行開路,擺足了當家主母的排場。
她是幽州李家的嫡女,嫁與了濟襄侯為妻,是阮淑晗的親生母親,也是阮問穎的二嬸,性情素來直爽,行事作風幹脆利落,是個精明能幹的人物。
原本,鎮國公府不該由她來當家,但安平長公主遠在邊關,世子夫人又身子羸弱,府裏無人可支。大長公主見次媳精明能幹,把濟襄侯府管理得井井有條,就也讓她來管理鎮國公府。
正巧兩家相隔不遠,阮淑晗又住進了國公府,濟襄侯夫人幹脆兩肩挑,半個月住在國公府,半個月住在侯府,如此來回管理,竟也不顯忙亂,堪稱手段了得。
阮問穎對這位二嬸還是很喜歡的,乖巧地收劍上前行禮:“問穎見過嬸嬸,嬸嬸安好。”
院中的侍女丫鬟也跟著她斂衽福身,行了一個參見主母的大禮。
“好,好。”濟襄侯夫人笑著把她扶起,一邊打量,一邊不住地讚賞感歎,“瞧大姑娘這一身打扮,真是又好看又爽氣,怪道有人說,燕兒不知蒼鷹勇,與其繡裏看花,不如月下舞劍呢。”
“看來咱們家要出第二個安平長公主了,不如我在給長公主的去信中多添一筆?讓大姑娘也去青州闖一闖,得個巾幗紅顏的名頭回來。”
阮問穎有些不好意思,她這個嬸嬸什麽都好,就是喜歡誇人,尤其是對她,不知是真的喜歡她還是因為她的身份,每次見麵總有一堆的好聽話等著她,誇得她都有些承受不住。
“嬸嬸謬讚,侄女愧不敢當。”她矜持道,“不過隨手舞兩把劍,哪裏有這麽誇張,府裏隨便選一個人出來都能比我舞得好。”
“哎,不誇張、不誇張。”濟襄侯夫人笑意盈盈,“你晗姐姐就沒有你這份能耐,成日裏不是看書就是彈琴,讓我這個當娘的都覺得無聊。”
阮問穎道:“嬸嬸說哪裏話,晗姐姐溫柔嫻靜,學識淵博,侄女從來都以她為榜樣。”
濟襄侯夫人笑容更歡:“她哪叫溫柔嫻靜,是笨手笨腳,自從小時候吵著要上她父親的馬不小心摔了之後,就再也不肯碰這些東西了,說什麽‘靜女’、‘慎獨’,其實就是不敢而已。”
“就說你剛才的舞劍,端的是輕盈靈動、飄逸至極,讓嬸嬸歎為觀止。若放到她手裏呀,不把自己的手背腳背劃破就不錯了,如何還能舞動,沒得惹人笑話。”
阮問穎含禮微笑:“嬸嬸今日所為何來?”
濟襄侯夫人一拍腦門:“瞧我,跟你說得興起就忘了正經事。”
她往後招了招手,示意一列挑著箱籠的婆子上前:“江州那邊送來了綢緞,除了往宮裏上貢的一批,屬它成色最好,你瞧瞧可有喜歡的顏色花樣,挑出來,我讓人裁了給你做衣裳。”
此時已是日上三竿,暑氣緩緩漫起,阮問穎請了濟襄侯夫人去堂屋裏坐,奉上涼茶冰糕,閑話慢聊地挑著綢緞,也讓下人們不用在大太陽底下幹活。
她用來招待的茶是從楊世醒那裏得來的雲霧鬆山,濟襄侯夫人品了一口,當即容色一亮:“這茶的味道雖然清苦,卻是醇香無比,又兼葉勻似針,湯色透綠,可是雲霧鬆山?”
“嬸嬸好見識。”她稱讚道,“正是雲霧鬆山。”
對方“嗐”了一聲:“什麽見識,不過是借著《茶經》裏的話亂說罷了,主要是這味道太有特征了,你嬸子我頭一回入宮喝到的茶就是它,所以才印象深刻。”
“不過這茶素來珍貴,春夏時節從來隻貢給宮裏,秋季才能到民間,且價格極高,尋常人家都用不起,你——”
她笑著看了阮問穎一眼,示意不相幹的丫鬟婆子退下去,別有深意地道:“想必,這是宮裏的哪位貴人把茶贈給你的吧?”
阮問穎也不忸怩,矜雅一笑,大大方方地回答:“嬸嬸猜得不錯,此茶正是六殿下所贈。”
濟襄侯夫人挑眉:“果然如此。”
她又低頭品了一口茶,道:“既是六殿下那兒的茶,那定然是今年清明前采的頭一批嫩尖了。”
對此,阮問穎還來不及說話,一旁的小暑就搶先道:“夫人說得對極了,這茶是六殿下從陛下那裏拿來的,正是最好最嫩的一批,滿宮裏隻有陛下與皇後殿下那有,再來就是我們姑娘了。”
“小暑!”她輕斥,“夫人尚未問你話,怎可擅自開口?真是越發沒有規矩了,還不快退下。”
“無妨。”濟襄侯夫人笑著道了一聲,沒有在意,“若非你這丫頭開口,我還不知道這茶有多珍貴呢,今日可是沾了大姑娘的光了,能吃上這等貢品,嬸嬸心裏當真是極為高興。”
阮問穎也沒有真的生氣,小暑此言雖然有些莽撞,但也替她說出了這茶的來曆和珍貴,既彰顯了楊世醒對她的特殊,也表示出了她對長輩的一片敬愛之心。
這些話不是非說不可,但若有人能替她說,她也不會拒絕。誰不喜歡自己麵上有光呢?
當然,她也不會就此放任侍女。現在是說好了,說對了,把話說進了她的心坎裏,萬一以後在哪次緊要的關頭也多了一句嘴,卻不巧壞了她的事怎麽辦?那可不行。
所以她還是讓穀雨把小暑帶了下去,由同樣是貼身侍女的小滿替上。
與此同時,濟襄侯夫人也把話題拐到了楊世醒的身上。
“不是嬸子說嘴,這六殿下呀,對大姑娘是十足的上心,有什麽好的都第一時間送給姑娘。難怪長公主放心把你一人留在長安,看來是早就知道了會有人照顧你。”
第17章 誰不知曉六殿下待姑娘之心
阮問穎不是第一次聽到別人稱讚楊世醒對她上心,但她的心裏還是和以往一樣升起了幾分歡喜,並著微微的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