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李自成的禦製菜
七天拯救大明?我還是上吊吧 作者:文盲寫小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芳亮早年從軍,後跟隨李自成造反。再加上都是陝西人,所以深受李自成信任。
論爵位,劉芳亮是磁侯,袁宗第是綿侯。
表麵上看地位平等。
但是論資曆,劉芳亮比袁宗第的資曆老。
所以,袁宗第決定“坑”一次劉芳亮。
其實也不是坑。
現在順軍兵敗,需要有人站出來頂上去。
給順軍爭取時間。
不管是組織兵力反攻,還是趁機逃跑,都需要時間和空間。
隻要劉芳亮能多擋一刻,順軍的情況就會好一些。
劉芳亮得到消息後沒有任何猶豫,立刻分兵兩路。
一路留在原地牽製邱鉞和田雄。
另一路精銳逆著敗軍頂了上去。
眨眼間,劉芳亮和他的數千精銳被黃得功數萬人團團包圍。
與此同時。
在城北野戰的李性忠也被李自成的大軍包圍了。
“投降不殺!投降不殺!”順軍拿著長矛,盾牌,一步步向前逼近。
為了包圍李性忠,李自成動用了兩萬大軍。
要知道。
順軍在大名府一帶的總兵力隻有七萬五千人(算上新兵)。
除去袁宗第麾下兩萬多人以及劉芳亮所部六千人後,李自成可用之兵僅有不到五萬人。
但是,這五萬人並不都是戰兵。
還有輜重兵,炮兵。
另外,城外遍布壕溝。
壕溝附近以及各個路口都需要重兵把守,否則這些壕溝會成為順軍的墳墓。
再加上城外需要兵力攻城,城中還有一部分順軍正在與明軍巷戰。
李自成能調動的兵力也隻有這兩萬人了。
看著外麵一層又一層的順軍,李性忠絲毫不懼。
他振臂高呼道:“明軍威武!”
數千明軍手拿武器,意誌堅定,齊聲響應:“明軍威武!”
換做一般的部隊,被包圍後早就投降了。
李性忠的部隊不同,忠誠度很高。
如果忠誠度滿分十分的話,他的部隊能達到八分,甚至九分。
這是他駐守良鄉時練兵的成果。
這些兵基本都是邊軍出身,技戰術什麽的都有基礎,不用刻意訓練。
他在良鄉練兵時主要訓練的是忠心。
忠心怎麽訓練?
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士兵們娶妻生子。
沒錢?
彩禮讓皇帝出!
去良鄉之前崇禎就對他說過,要錢給錢要糧給糧,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訓練出一支精兵。
到了良鄉,李性忠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媒婆,將十裏八鄉的適齡女子都介紹給麾下士兵。
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普通百姓巴不得快點把閨女嫁出去。
所以李性忠的計劃實施的很快,雖然花了不少錢,但效果十分明顯!
有家之後,這些人就有了牽掛,同時也有了軟肋!
出征前,他把士兵的家屬都留在良鄉。
投降可以,後果很嚴重。
他們好不容易娶到的媳婦,以及媳婦肚子裏的孩子會因此受到牽連。
在那個年代,人活一世為了什麽?
不就是為了傳宗接代嗎!
與投降的後果相比,戰死才是最佳選擇。
不但有豐厚的撫恤銀,朝廷甚至負責將孩子養大!
“殺!”數千明軍在李性忠的帶領下,對著包圍的順軍展開了反撲。
精銳之間的戰鬥再次上演!
李自成越看越心驚,越看越著急。
驚的是這夥明軍戰力強悍,忠誠度極高。
如果明廷都是這種兵,他還是早早投降算了。
急的是兩萬人竟然拿不下區區數千人!
“朕給你們兩刻鍾時間,務必將這夥明軍圍殲,否則軍法處置!”惱羞成怒李自成對著劉宗敏,穀可成說道。
“可是皇上...”
不等穀可成解釋,李自成出聲將其打斷:“此戰無論勝敗,朕都會請你們吃飯。若勝,請你們吃禦製菜;若敗,吃獄製菜。”
聽到禦製菜,劉宗敏和穀可成打了個激靈。
他們隻是普通人,無福享受這種高貴的東西。
二人用眼神簡單交流後,領兵離開。
大名府內外,殺聲震天。
劉芳亮在黃得功的圍攻下漸漸有些不支,麾下士兵見受傷和死亡的同伴越來越多,紛紛開始投降。
李性忠也好不到哪兒去,在兩萬人的圍攻下,傷亡越來越多,距離潰敗隻是時間問題。
城中的明軍形勢同樣岌岌可危。
雖然他們提前在城中布置了各種障礙和陷阱。
但順軍依靠兵力優勢,先是拿下南城牆,隨後攻取西城牆。同時,城中半數街道也被他們占領,大名府距離城破越來越近。
三個戰場,看似互不相幹,實則緊密相連。
無論哪個戰場的哪一方兵敗,都會給其他戰場的友軍造成影響。
在打死一個順軍士兵後,黃得功找了一處高地,拿著千裏眼看向遠處。
大名府城北,數萬順軍將數千明軍團團包圍。
順軍每一次進攻,都會給明軍製造不小的傷亡。
“傳令王永吉和高傑,李性忠被圍,讓他們率領騎兵火速支援!”黃得功下達了第一道軍令。
緊接著。
他伸手從懷裏拿出一根布條,在右手上纏繞數圈,將鐵鞭與手臂牢牢固定。做完這些他推開人群,來到交戰的第一線。
“殺!”
沒有多餘的動作,隻有一個簡簡單單的殺字。
黃得功揮舞著鐵鞭衝向劉芳亮。
明軍見主將親自衝鋒在前,備受鼓舞,揮舞著兵器一擁而上。
剩下的順軍士兵嚇破了膽,除了少部分繼續對抗外,大多數人都選擇了投降。
眼見身邊的士兵一個個倒下,劉芳亮知道自己回不去了。
他麵向大名府,對著數裏之外正在指揮戰鬥的李自成默念道:皇上,臣盡力了。
自崇禎二年隨皇上起義以來,臣跟隨皇上攻陝西、打河南、戰湖廣,進北京。雖然有功,卻也有過。
無論功過多少,臣都無法輔佐皇上了。未來的日子,還請皇上保重!
劉芳亮在心中默念完這些話後右手一轉,腰刀的刀鋒對準了脖子,“老子的命還輪不到你們來拿!”
論爵位,劉芳亮是磁侯,袁宗第是綿侯。
表麵上看地位平等。
但是論資曆,劉芳亮比袁宗第的資曆老。
所以,袁宗第決定“坑”一次劉芳亮。
其實也不是坑。
現在順軍兵敗,需要有人站出來頂上去。
給順軍爭取時間。
不管是組織兵力反攻,還是趁機逃跑,都需要時間和空間。
隻要劉芳亮能多擋一刻,順軍的情況就會好一些。
劉芳亮得到消息後沒有任何猶豫,立刻分兵兩路。
一路留在原地牽製邱鉞和田雄。
另一路精銳逆著敗軍頂了上去。
眨眼間,劉芳亮和他的數千精銳被黃得功數萬人團團包圍。
與此同時。
在城北野戰的李性忠也被李自成的大軍包圍了。
“投降不殺!投降不殺!”順軍拿著長矛,盾牌,一步步向前逼近。
為了包圍李性忠,李自成動用了兩萬大軍。
要知道。
順軍在大名府一帶的總兵力隻有七萬五千人(算上新兵)。
除去袁宗第麾下兩萬多人以及劉芳亮所部六千人後,李自成可用之兵僅有不到五萬人。
但是,這五萬人並不都是戰兵。
還有輜重兵,炮兵。
另外,城外遍布壕溝。
壕溝附近以及各個路口都需要重兵把守,否則這些壕溝會成為順軍的墳墓。
再加上城外需要兵力攻城,城中還有一部分順軍正在與明軍巷戰。
李自成能調動的兵力也隻有這兩萬人了。
看著外麵一層又一層的順軍,李性忠絲毫不懼。
他振臂高呼道:“明軍威武!”
數千明軍手拿武器,意誌堅定,齊聲響應:“明軍威武!”
換做一般的部隊,被包圍後早就投降了。
李性忠的部隊不同,忠誠度很高。
如果忠誠度滿分十分的話,他的部隊能達到八分,甚至九分。
這是他駐守良鄉時練兵的成果。
這些兵基本都是邊軍出身,技戰術什麽的都有基礎,不用刻意訓練。
他在良鄉練兵時主要訓練的是忠心。
忠心怎麽訓練?
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士兵們娶妻生子。
沒錢?
彩禮讓皇帝出!
去良鄉之前崇禎就對他說過,要錢給錢要糧給糧,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訓練出一支精兵。
到了良鄉,李性忠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媒婆,將十裏八鄉的適齡女子都介紹給麾下士兵。
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普通百姓巴不得快點把閨女嫁出去。
所以李性忠的計劃實施的很快,雖然花了不少錢,但效果十分明顯!
有家之後,這些人就有了牽掛,同時也有了軟肋!
出征前,他把士兵的家屬都留在良鄉。
投降可以,後果很嚴重。
他們好不容易娶到的媳婦,以及媳婦肚子裏的孩子會因此受到牽連。
在那個年代,人活一世為了什麽?
不就是為了傳宗接代嗎!
與投降的後果相比,戰死才是最佳選擇。
不但有豐厚的撫恤銀,朝廷甚至負責將孩子養大!
“殺!”數千明軍在李性忠的帶領下,對著包圍的順軍展開了反撲。
精銳之間的戰鬥再次上演!
李自成越看越心驚,越看越著急。
驚的是這夥明軍戰力強悍,忠誠度極高。
如果明廷都是這種兵,他還是早早投降算了。
急的是兩萬人竟然拿不下區區數千人!
“朕給你們兩刻鍾時間,務必將這夥明軍圍殲,否則軍法處置!”惱羞成怒李自成對著劉宗敏,穀可成說道。
“可是皇上...”
不等穀可成解釋,李自成出聲將其打斷:“此戰無論勝敗,朕都會請你們吃飯。若勝,請你們吃禦製菜;若敗,吃獄製菜。”
聽到禦製菜,劉宗敏和穀可成打了個激靈。
他們隻是普通人,無福享受這種高貴的東西。
二人用眼神簡單交流後,領兵離開。
大名府內外,殺聲震天。
劉芳亮在黃得功的圍攻下漸漸有些不支,麾下士兵見受傷和死亡的同伴越來越多,紛紛開始投降。
李性忠也好不到哪兒去,在兩萬人的圍攻下,傷亡越來越多,距離潰敗隻是時間問題。
城中的明軍形勢同樣岌岌可危。
雖然他們提前在城中布置了各種障礙和陷阱。
但順軍依靠兵力優勢,先是拿下南城牆,隨後攻取西城牆。同時,城中半數街道也被他們占領,大名府距離城破越來越近。
三個戰場,看似互不相幹,實則緊密相連。
無論哪個戰場的哪一方兵敗,都會給其他戰場的友軍造成影響。
在打死一個順軍士兵後,黃得功找了一處高地,拿著千裏眼看向遠處。
大名府城北,數萬順軍將數千明軍團團包圍。
順軍每一次進攻,都會給明軍製造不小的傷亡。
“傳令王永吉和高傑,李性忠被圍,讓他們率領騎兵火速支援!”黃得功下達了第一道軍令。
緊接著。
他伸手從懷裏拿出一根布條,在右手上纏繞數圈,將鐵鞭與手臂牢牢固定。做完這些他推開人群,來到交戰的第一線。
“殺!”
沒有多餘的動作,隻有一個簡簡單單的殺字。
黃得功揮舞著鐵鞭衝向劉芳亮。
明軍見主將親自衝鋒在前,備受鼓舞,揮舞著兵器一擁而上。
剩下的順軍士兵嚇破了膽,除了少部分繼續對抗外,大多數人都選擇了投降。
眼見身邊的士兵一個個倒下,劉芳亮知道自己回不去了。
他麵向大名府,對著數裏之外正在指揮戰鬥的李自成默念道:皇上,臣盡力了。
自崇禎二年隨皇上起義以來,臣跟隨皇上攻陝西、打河南、戰湖廣,進北京。雖然有功,卻也有過。
無論功過多少,臣都無法輔佐皇上了。未來的日子,還請皇上保重!
劉芳亮在心中默念完這些話後右手一轉,腰刀的刀鋒對準了脖子,“老子的命還輪不到你們來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