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騎兵從十三世紀的稱霸世界,到十七世紀的衰落主要有四個因素。


    一是火器,尤其是各種便攜式火器的發展讓傳統騎兵的優勢越來越小。


    二是明朝的經濟封鎖讓蒙古人發展緩慢,甚至生產力開始倒退。


    單就鐵器一項來說,大明嚴格的鐵器封鎖讓蒙古人越來越難組建出一支甲胄齊全的騎兵。


    最嚴重時別說金屬盔甲,就連做飯用的鐵鍋都買不到,隻能用壞鐵鍋向大明置換新鐵鍋。


    萬曆末年,商人走私一整套甲胄可以從蒙古人那裏換近百頭牲畜。


    近百頭牲畜什麽概念?


    很多底層牧民全部家底加起來也沒這麽多。


    漠西衛拉特部規定每四十戶牧民每年必須要集資置辦兩副甲胄,可見蒙古人對裝備的需求有多渴望。


    第三個原因是宗教。


    最開始蒙古人信仰長生天,認為征戰是上蒼的意思,所以打起仗來悍不畏死。


    後來大明朝廷在草原上宣揚佛教製衡蒙古諸虜,有明廷暗中支持下,藏傳佛教在草原上得到廣泛傳播。


    於是茹毛飲血的戰士紛紛放下屠刀,變成了念佛誦經的喇嘛。


    當他們再次拿起武器時,戰鬥力可想而知...


    第四個原因是氣候和新敵人的出現。


    之前蒙古人打了敗仗就會往漠北甚至漠北以北逃跑,中原王朝迫於後勤和經濟壓力,隻能放棄追趕。


    到了明末清初時這個方法失靈了。


    一是當時正值小冰河時期,氣候寒冷。漠北的冬天已經不適宜居住,牧民待在這裏輕則牛羊減半,重則傾家蕩產。


    二是沙俄勢力開始南侵,蒙古人在漠北遇到了新麻煩。


    打又打不過,跑又沒地方跑,於是曆史上的蒙古人選擇了妥協。


    轟隆隆——


    一望無垠的草原上,兩支騎兵快速接近。


    蒙古騎兵呈密集陣型衝鋒,在被鳥銃打死七八個扛旗兵後產生了騷亂。


    騎兵無論進攻還是撤退,都是跟著扛旗兵走。


    現在己方扛旗兵被射殺,他們不知道是繼續進攻還是立刻撤退。


    “明軍的鳥銃射程也太遠了吧?百步距離就能殺人?”一個蒙古騎兵大聲喊道。


    “不止射程遠,威力還大呢!穿雙甲的扛旗兵死了好幾個!”另一個蒙古騎兵心有餘悸的回答。


    “扛旗兵死了,咱們怎麽辦?”


    “候補扛旗兵來了,大家夥跟上!”


    隨著候補扛旗兵進入戰場,蒙古騎兵停止了騷亂。


    在精湛馬術的加持下,蒙古騎兵由密集陣型快速轉變成分散陣型繼續衝鋒。


    他們三人為一小隊,並排衝鋒。


    中間的騎兵攜帶鉤鐮槍和弓箭,左右兩側的騎兵則是腰刀加弓箭的傳統組合。


    遠距離用弓箭殺敵,近距離是用鉤鐮槍和腰刀進攻。


    鉤鐮槍除了進攻殺敵還有一個用途:撤退時救走受傷落馬的同伴,或者勾走他們的屍體。


    這種行為除了信仰因素作祟外,還有利益摻雜其中。


    蒙古人規定,奴隸帶回蒙古人屍體後立即得到自由,並獲得戰死之人全部牲畜。


    蒙古人奪回同伴的屍體後可獲得其全部家產(包括妻妾)。


    救回受傷的同伴可獲得其半數家產。


    因為明軍是首功製度,功勞全憑敵人的腦袋數量。


    有時候一場仗下來殺了不少人,可是打掃戰場時就是找不到敵人的屍體。


    所以這種政策對明軍影響很大。


    不過明軍也有撿漏的機會。


    蒙古人會把屍體放到閑置馬匹的馬背上轉身逃跑。


    由於顛簸的原因,有時候屍體會從馬背上掉下來,追擊的明軍就能割下屍體的腦袋回去領功勞,又稱“撿屍”。


    當然這種機會可遇而不可求。


    砰!


    雙方距離五十步時,明軍騎兵的三眼銃開火了。


    密集的彈雨帶著破空聲砸向蒙古騎兵。


    前排穿甲騎兵承擔了大部分傷害,並給其他騎兵創造了放箭的機會。


    嗡!


    數不清的箭矢騰空而起,在空中劃出無數道完美的拋物線落入明軍陣中。


    鋒利的箭矢射在地上,入地數寸。落在士兵和戰馬的甲胄上,發出沉悶的撞擊聲。


    這種拋射箭不求準度也不要求有多高的傷害,隻要讓對方感受到壓迫感就行。


    看著遮天蔽日的箭矢,明軍雖然有甲胄護身,但軍陣還是出現了些許晃動。


    箭雨落盡,雙方的距離不足十五步。


    “放箭!”


    “放箭!”


    雙方將領同時怒吼,並把軍令傳達給了扛旗兵。


    雙方騎兵開始自由射擊。


    蒙古騎兵邊放箭邊後退,試圖通過這種方式引誘明軍追擊。


    明軍追了十幾步後便停止了追擊,回到之前的位置重新集結陣型。


    蒙古人見狀再次發起衝鋒,明軍還是用老辦法進行還擊。


    如此反複三次後,蒙古人率先扛不住了。


    在明軍犀利的火器攻勢下,他們每衝鋒一次就會損失不少人。


    反觀明軍,除了有幾個倒黴蛋被箭矢射中了甲胄縫隙,剩下的人基本沒有傷亡。


    “章京大人,這樣打下去咱們的傷亡太大了,得換戰術!”一個蒙古將領來到領兵的管旗章京圖台麵前說道。


    管旗章京是外藩蒙古的一個職位。


    漠南蒙古諸部投降建奴後除了少部分人被劃入八旗蒙古外,剩下大部分都被劃分為外藩蒙古。


    外藩蒙古的編製和八旗蒙古類似。


    每旗最高首領為劄薩克(旗主),掌一旗之政令可世襲。


    劄薩克下麵是協理台吉(每旗二到四人),再往後是管旗章京(一人)——副章京(兩人)——參領——佐領——驍騎校——什長。


    一臉絡腮胡子的圖台看著麵前的陣仗後大手一揮:“傳令各部,用裹陣戰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七天拯救大明?我還是上吊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盲寫小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盲寫小說並收藏七天拯救大明?我還是上吊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