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港口之爭
七天拯救大明?我還是上吊吧 作者:文盲寫小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增設港口有何利弊?”崇禎反問範景文。
範景文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海貿利潤豐厚,但大明朝隻有一個港口且遠在福建,十分不便!在利益的驅使下,許多沿海百姓爭相走私。為了不被查獲,他們造船鑄炮對抗朝廷。”
“隨著和朝廷對抗的人越來越多,沿海各地都出現了匪寇。”
“市禁則商轉而為寇,市通則寇轉而為商,此一利也!”
“設港開市後,朝廷可以獲得大量稅收,此二利也!”
“可是,”範景文話鋒一轉,“設港開市海貿繁榮的同時,又不可避免的出現海患!為了治理海患,朝廷必須拿出真金白銀才行。”
“此一害也!”
“大明朝缺銀,東洋盛產白銀且十分低廉。一兩銀子在東洋隻能買到一鬥糧,卻能從咱們大明朝的商人手裏換走兩鬥糧!商人看似賺了錢,實際獲利的卻是東洋人,他們用廉價的銀子換走了大明朝珍貴的糧食!”
“此二害也!”
聽完範景文的分析,崇禎忍不住點了幾下頭。
他說的太好了,尤其是對第二個害處的分析簡直是鞭辟入裏。
範景文說的第二個害處可以用兩個字總結:匯率!
古代人對匯率沒有概念,但是對錢的購買力有概念。
大明朝缺銀子,導致銀子購買力高。
東洋盛產銀子,銀子的購買力低。
由於都是銀子,所以很多人覺得沒問題。
但是換個思路假設一下,問題會十分明顯。
試想一下把銀子假設成紙幣。
東洋人能印紙幣,大明缺紙無法印紙幣。
東洋人用廉價的紙幣從大明換取珍貴的物資!
除非東洋人的紙用完了,否則他們可以一直印紙幣,然後從大明換取數不盡的物資。
交易的本質是交換活動。
商品交換的一般原則是等價交換。
用珍貴的物資換廉價的銀子,對大明來說絕不是等價交換。
當時的生產力很低,各個國家缺的是物資而不是貨幣。
可現實是對外貿易越頻繁,賺的銀子越多,國家向外流失的物資也越多。
其他物資倒還好,對民生影響不大。
但糧食是戰略物資。
一旦放開海禁,會向外輸送大量的糧食,國家安全跟著受到威脅。
古代實施海禁的君王放著錢不賺難道是傻子嗎?
非也!
他們無法解決這些問題,再加上不怎麽缺錢,所以隻能海禁。
(滿清除外!個人覺得滿清實施海禁的根本原因是防漢!如果放開海禁,百姓就多了一條出路,滿清就無法用土地鎖住百姓,更沒辦法對百姓使用疲民之術。)
其實等價交換的問題很好解決。
一,設置關稅,通過稅率把雙方的物價維持在同一水平線。
二,提高生產力。
生產力的發展會解放勞動力。
解放的勞動力投入到其他各行各業生產出大量商品,導致生產過剩。
此時用過剩的商品換銀子,誰的利益受損不言而喻。
現在大明的生產力跟過剩不沾邊,絕不能徹底放開海禁!
其實海禁還有一個原因。
封建統治者不想讓百姓和外麵有過多交流,怕影響統治。
崇禎不怕。
他的靈魂是一個現代人,目標不僅僅是拯救大明,還要給大明這艘巨艦提速。
打定主意後,崇禎緩緩問道:“今天六部九卿的大臣都在,你們商量一下有沒有必要增設港口!”
“若是有必要,就立刻著手去做。若是覺得沒必要,把理由說出來即可!”
內閣閣臣,六部九卿的官員立刻低聲商議起來。
崇禎坐在龍椅上看似在假寐,實則在集中注意力聽大臣們討論的內容。
範景文目光掃視一周後問道:“諸位,都說說心裏的想法吧。”
話音剛落,一個官員大聲說道:“不妥,絕對不能在鬆江府設立港口!”
“為何?”範景文問。
那個官員向前半步拱手道:“鬆江府隸屬於南直隸,緊挨著浙江。”
“南直隸與浙江是朝廷賦稅重地,一旦在這裏開設港口,遠洋貿易的巨額利潤會讓大量百姓放棄耕地,轉而出海經商,進而影響國本!”
“要我說啊可以增設港口,但是不能在南直隸和浙江附近增設港口,應該設立在山東或者北直隸。”
“附議!”
“附議!”
兩三個官員站出來表態。
“好像有道理!”崇禎低聲自語了一句,開始懷疑自己之前的決定。
“我不同意,”另一個官員雙手抱拳,對著其他人使勁晃了晃,“鬆江府守著出海口,那裏的水深且無礁石,最適合當港口。”
“至於影響國本的言論簡直是無稽之談!普通百姓隻認地且隻會種地,讓他們放棄耕地經商簡直比殺了他們還難!更何況大明朝不缺人,他們不種地有的是人種地。”
“隻要有人種地,朝廷的賦稅就不會少!”
“附議!”
“附議!”
七八個官員站出來表態。
“好像...也很有道理!”崇禎開始懷疑之前的懷疑。
“你們說的都不對!”一位年長的官員輕咳一聲道:“就像首輔大人說的那樣,增設港口不但會出現海患,還會導致大明朝的珍貴物資被東洋人用廉價的銀子換走。”
“況且大明朝已經有了一個月港,那裏遍地番夷,人員情況十分複雜,經常發生打架鬥毆甚至命案!當地的官員管理起來十分頭疼!”
“你的意思是不增設港口?”旁邊的官員問。
“差不多吧。”
“什麽叫差不多?”
“我的意思是不增設港口,或者隻在福建增設港口,畢竟那裏的官員有管理的經驗,增設港口後不至於出亂子!”
“附議!”三四個複讀機跟著表態。
崇禎靜靜地看著他們表演,不再說話。
聽了一會後,他心裏大致有了判斷。
堂下的官員分為四派。
大部分官員都支持在南直隸鬆江府增設港口。
崇禎仔細分析了一下,這些官員的籍貫大多是南直隸,浙江,江西甚至湖廣。
他們之所以支持,並不是為朝廷著想,而是給他們背後的商人謀利。
另外一些官員覺得可以新增港口,但是港口不能設在南直隸和浙江。
北方的官員希望將港口設立在山東或者南直隸。
兩廣和福建的官員有兩種態度,不增設港口或者將港口設立在福建。
還有一些老古董官員既不給自己和身後的商人謀利,也不向別人站隊,單純的表示反對!
眾大臣在朝堂上你來我往,試圖用言語說服對方。
可增設港口帶來的利害關係太大了,所有人都想給自己身後的士紳商人謀利,根本不願放棄自己的意見。
於是乎...
他們由最開始的談判,慢慢變成爭吵,最後演化為人身攻擊。
“你居心叵測,不是好人!”
“你也不是什麽好東西,隻為自己謀利,不為朝廷著想。”
“陛下,臣彈劾戶部右侍郎。”
“陛下,臣彈劾都察院左僉都禦史!”
眼看事情朝著失控的方向策馬狂奔,內閣首輔範景文重重咳嗽一聲:“都住口!”
等眾人安靜下來後,範景文朝著崇禎拱手施禮:“增設港口之事關係重大,請陛下聖裁!”
範景文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海貿利潤豐厚,但大明朝隻有一個港口且遠在福建,十分不便!在利益的驅使下,許多沿海百姓爭相走私。為了不被查獲,他們造船鑄炮對抗朝廷。”
“隨著和朝廷對抗的人越來越多,沿海各地都出現了匪寇。”
“市禁則商轉而為寇,市通則寇轉而為商,此一利也!”
“設港開市後,朝廷可以獲得大量稅收,此二利也!”
“可是,”範景文話鋒一轉,“設港開市海貿繁榮的同時,又不可避免的出現海患!為了治理海患,朝廷必須拿出真金白銀才行。”
“此一害也!”
“大明朝缺銀,東洋盛產白銀且十分低廉。一兩銀子在東洋隻能買到一鬥糧,卻能從咱們大明朝的商人手裏換走兩鬥糧!商人看似賺了錢,實際獲利的卻是東洋人,他們用廉價的銀子換走了大明朝珍貴的糧食!”
“此二害也!”
聽完範景文的分析,崇禎忍不住點了幾下頭。
他說的太好了,尤其是對第二個害處的分析簡直是鞭辟入裏。
範景文說的第二個害處可以用兩個字總結:匯率!
古代人對匯率沒有概念,但是對錢的購買力有概念。
大明朝缺銀子,導致銀子購買力高。
東洋盛產銀子,銀子的購買力低。
由於都是銀子,所以很多人覺得沒問題。
但是換個思路假設一下,問題會十分明顯。
試想一下把銀子假設成紙幣。
東洋人能印紙幣,大明缺紙無法印紙幣。
東洋人用廉價的紙幣從大明換取珍貴的物資!
除非東洋人的紙用完了,否則他們可以一直印紙幣,然後從大明換取數不盡的物資。
交易的本質是交換活動。
商品交換的一般原則是等價交換。
用珍貴的物資換廉價的銀子,對大明來說絕不是等價交換。
當時的生產力很低,各個國家缺的是物資而不是貨幣。
可現實是對外貿易越頻繁,賺的銀子越多,國家向外流失的物資也越多。
其他物資倒還好,對民生影響不大。
但糧食是戰略物資。
一旦放開海禁,會向外輸送大量的糧食,國家安全跟著受到威脅。
古代實施海禁的君王放著錢不賺難道是傻子嗎?
非也!
他們無法解決這些問題,再加上不怎麽缺錢,所以隻能海禁。
(滿清除外!個人覺得滿清實施海禁的根本原因是防漢!如果放開海禁,百姓就多了一條出路,滿清就無法用土地鎖住百姓,更沒辦法對百姓使用疲民之術。)
其實等價交換的問題很好解決。
一,設置關稅,通過稅率把雙方的物價維持在同一水平線。
二,提高生產力。
生產力的發展會解放勞動力。
解放的勞動力投入到其他各行各業生產出大量商品,導致生產過剩。
此時用過剩的商品換銀子,誰的利益受損不言而喻。
現在大明的生產力跟過剩不沾邊,絕不能徹底放開海禁!
其實海禁還有一個原因。
封建統治者不想讓百姓和外麵有過多交流,怕影響統治。
崇禎不怕。
他的靈魂是一個現代人,目標不僅僅是拯救大明,還要給大明這艘巨艦提速。
打定主意後,崇禎緩緩問道:“今天六部九卿的大臣都在,你們商量一下有沒有必要增設港口!”
“若是有必要,就立刻著手去做。若是覺得沒必要,把理由說出來即可!”
內閣閣臣,六部九卿的官員立刻低聲商議起來。
崇禎坐在龍椅上看似在假寐,實則在集中注意力聽大臣們討論的內容。
範景文目光掃視一周後問道:“諸位,都說說心裏的想法吧。”
話音剛落,一個官員大聲說道:“不妥,絕對不能在鬆江府設立港口!”
“為何?”範景文問。
那個官員向前半步拱手道:“鬆江府隸屬於南直隸,緊挨著浙江。”
“南直隸與浙江是朝廷賦稅重地,一旦在這裏開設港口,遠洋貿易的巨額利潤會讓大量百姓放棄耕地,轉而出海經商,進而影響國本!”
“要我說啊可以增設港口,但是不能在南直隸和浙江附近增設港口,應該設立在山東或者北直隸。”
“附議!”
“附議!”
兩三個官員站出來表態。
“好像有道理!”崇禎低聲自語了一句,開始懷疑自己之前的決定。
“我不同意,”另一個官員雙手抱拳,對著其他人使勁晃了晃,“鬆江府守著出海口,那裏的水深且無礁石,最適合當港口。”
“至於影響國本的言論簡直是無稽之談!普通百姓隻認地且隻會種地,讓他們放棄耕地經商簡直比殺了他們還難!更何況大明朝不缺人,他們不種地有的是人種地。”
“隻要有人種地,朝廷的賦稅就不會少!”
“附議!”
“附議!”
七八個官員站出來表態。
“好像...也很有道理!”崇禎開始懷疑之前的懷疑。
“你們說的都不對!”一位年長的官員輕咳一聲道:“就像首輔大人說的那樣,增設港口不但會出現海患,還會導致大明朝的珍貴物資被東洋人用廉價的銀子換走。”
“況且大明朝已經有了一個月港,那裏遍地番夷,人員情況十分複雜,經常發生打架鬥毆甚至命案!當地的官員管理起來十分頭疼!”
“你的意思是不增設港口?”旁邊的官員問。
“差不多吧。”
“什麽叫差不多?”
“我的意思是不增設港口,或者隻在福建增設港口,畢竟那裏的官員有管理的經驗,增設港口後不至於出亂子!”
“附議!”三四個複讀機跟著表態。
崇禎靜靜地看著他們表演,不再說話。
聽了一會後,他心裏大致有了判斷。
堂下的官員分為四派。
大部分官員都支持在南直隸鬆江府增設港口。
崇禎仔細分析了一下,這些官員的籍貫大多是南直隸,浙江,江西甚至湖廣。
他們之所以支持,並不是為朝廷著想,而是給他們背後的商人謀利。
另外一些官員覺得可以新增港口,但是港口不能設在南直隸和浙江。
北方的官員希望將港口設立在山東或者南直隸。
兩廣和福建的官員有兩種態度,不增設港口或者將港口設立在福建。
還有一些老古董官員既不給自己和身後的商人謀利,也不向別人站隊,單純的表示反對!
眾大臣在朝堂上你來我往,試圖用言語說服對方。
可增設港口帶來的利害關係太大了,所有人都想給自己身後的士紳商人謀利,根本不願放棄自己的意見。
於是乎...
他們由最開始的談判,慢慢變成爭吵,最後演化為人身攻擊。
“你居心叵測,不是好人!”
“你也不是什麽好東西,隻為自己謀利,不為朝廷著想。”
“陛下,臣彈劾戶部右侍郎。”
“陛下,臣彈劾都察院左僉都禦史!”
眼看事情朝著失控的方向策馬狂奔,內閣首輔範景文重重咳嗽一聲:“都住口!”
等眾人安靜下來後,範景文朝著崇禎拱手施禮:“增設港口之事關係重大,請陛下聖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