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節
國術傳人在古代,知己遍天下 作者:沉舟釣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些知識算不得什麽機密,也沒有多麽了不起,但卻也是村民們平常所不能接收到的。
甚至別說是村民了,就是許多的讀書人,倘或隻是埋頭苦讀,而不與民生相接觸,都很難了解到這些。
村民們一個個聽得新奇又沉醉,隻覺得眼前的這位小郎君不但相貌與神仙似的,就是那滿肚子的見識,也仿佛神仙一般。
程靈因此在曉樹村獲得了極高的禮遇,在又與村民們說了一陣子話以後,她被曉樹村的裏正邀請去了家裏就坐。
這個時候,孬娃兒體表的過敏症狀基本上也全都消退了。
他這個過敏很明顯是急性的,來得快,消退得也快,這一方麵得益於程靈的藥效果特別突出,另一方麵大概也跟孬娃兒自身體質有關。
程靈又特別提醒村民:“不論是山藥還是山藥蛋,都是好東西。山藥蛋雖然名叫零餘子,但它的功效其實與山藥相差無幾,隻是大家務必記牢了,不可以生吃。”
她還講了幾種烹飪山藥的方法,或蒸,或煮,甚至是埋到灶膛底下帶皮烤,那也都是可以的。
至於其它複雜的方法,程靈就沒說,說了村民們也沒有條件去做,倒不如收著些,反倒是能少點煩惱。
到了孫裏正家裏以後,孫裏正娘子帶著幾個兒媳婦,就去灶下整治午飯了。
程靈這邊一行有七八個人,又還帶上了徐二與房郎中主仆,再加上孫裏正與村中的兩名宿老,大家一起熱熱鬧鬧地坐在了孫裏正家的院子裏,繼續說話。
話題首先還是圍繞在山藥上頭。
如今二月出頭,並不是山藥收獲的季節,卻反而是最適合山藥播種的季節。
曉樹村旁邊的小東山上,有大量的野生山藥存在。
據徐二說:“每到秋天,小東山麵陽的那半邊坡上,到處都是那手掌葉子哩,走幾步就能見一叢,上頭掛滿了山蛋子。我家喂豬太費糧食,就想著攢點山蛋子,豬嘛,吃糙一點應該也不礙事……”
說著,他又嘿嘿笑了。
徐二覺得自己運氣挺好,因為豬食要煮,所以他常常將各種爛菜葉子和山蛋子混一起煮了給豬吃,倒是沒給豬吃過生的山蛋子。
豬沒事,長得挺好,現在他家地窖裏又還屯了許多的山蛋子,這要是能賣出去,那不就是一大筆錢進賬麽?
這山藥蛋就算賣不到三十文一斤,哪怕賣個二十文,十五文的,也比尋常粗糧值錢多了。
程靈道:“曉樹村旁邊的山上既有這許多野生山藥,那正好也說明了曉樹村的氣候適合山藥生長。如今正是山藥種植的好季節,大家有沒有想過,從那山上移些小苗下來,大規模種植山藥?”
移栽山藥,人工種植?
沒錯,程靈跟大家說了這麽久的山藥,戲肉可不就在這裏了麽?
孫裏正的眼睛亮了,但他做為裏正要考慮更多,當下又是激動又是猶豫。
“這山藥要是能種出來,當然好極了,但要是種不出呢?那大家的地不就荒廢了麽?再說了,那就是種了出來,又要往哪裏賣?雍州城那麽遠,咱們也不熟悉地頭啊……”
這些確實都是大問題,你不能說山藥有經濟效益,就一拍腦袋,叫鄉民都不種糧食,一股腦兒地隻去種山藥。
那不是勸課農桑,那是違法瀆職!
程靈當然不會這樣做,孫裏正提出的問題她也都想到了。
當下說:“朝廷規定的稅田,那自然是要依照府衙規劃,種糧種麻,不可輕動。但稅田以外,各家種菜的土地,難道不能拿出一些來種植山藥?也不必許多,總歸各家自願……”
曉樹村的情況與雍州城周邊不太一樣。
州城的周邊一帶,因為豪族聚集,地主眾多,所以大量的土地都集中在各等級的大小地主手中。
百姓們除了朝廷規定的稅田,自家私人擁有的田地往往很少。這使得大量的農民不得不淪為佃戶,以租田為生。
曉樹村這邊因為地方偏僻,山地眾多,人煙稀少,百姓們個人擁有的土地反倒比州城周邊的佃戶要多多了。
隻是山地多的地方,田地的等級往往不高,種粟種麻都有些費勁。再加上交通不便,因此曉樹村村民的日子同樣貧苦。
程靈又道:“山藥的種植,我這裏倒是有些法門。其實,鄉親們若舍不得自家的田,大可以在山上規整山地,回頭開了荒,再去衙門一登記,名下還能多些田地。”
又說:“山地向陽之處,若是規整成梯田,用來種植山藥也很方便。”
這話引來了房郎中的提問:“梯田?請問小郎君,何為梯田?”
這老者目光灼灼地看著程靈,先前眾人圍在一起說話時,他還沉默收斂呢,此刻突然問話,頓時,他的存在感就顯出來了。
程靈道:“山地多的地方,若是山腳下田地不夠,不妨到山上,如同挖台階一般,挖出一層層加寬的台階地。我將其稱作梯田,老丈以為如何,是否形象?”
她這麽一形容,確實是形象。
眾人都不必親眼見到梯田的模樣,隻聽她描述,眼前便仿佛已顯露出層層台階般的田地,攀山而建,在春風中露出新芽的模樣了。
房郎中立刻又問:“這山上或許是可以開墾田地,但山上引水不便。這個問題,請問程郎君,你又該如何解決?”
程靈道:“山上難道沒有山泉?若有山泉,預先留出水道,引水便可。若無山泉,不妨在山頂挖出水庫蓄水,再以水渠引水。”
房郎中頓時道:“山上挖水庫?小郎君,這是多大的工程你明白嗎?如此開口就來,是否太過輕巧?”
兩人一問一答,漸漸地話題深入,氣氛卻恍惚是有些緊張起來。
第217章
曉樹村,裏正家的院子裏,程靈緩緩從袖中取出了一塊令牌。
令牌被取出來後,緊跟在她身邊的衙役彭興發連忙雙手捧過,然後下巴微抬,聲音輕揚道:“修個水庫而已,我們郎君難道做不得主麽?孫裏正,你睜大眼睛看看,我們郎君究竟是誰?”
是誰?
孫裏正在這一瞬間是懵的,彭興發手裏捧著令牌,雖說離他不遠,但那令牌小小的,隻能看出似乎是精鐵包裹了白玉。
至於那上頭具體有些什麽玄機,已經有點老花眼的孫裏正卻根本看不清。
當然,就算是看得清,孫裏正也看不出個什麽來。
他隻是偏僻山村的一名小小裏正,又怎麽可能認得州城主簿的令牌?
這個時候,明山縣典簿姚慶也站起身來,他從自己袖袋裏取出一枚小印,舉到孫裏正麵前一晃。
小印又被姚慶快速收回了袖袋,孫裏正這下卻認出了他來。
“這、這……敢問是縣衙哪位大人?”孫裏輕吸一口氣,正連忙垂著手站起身,驚怔又惶恐地問。
姚慶讓到一邊,先說:“下官明山縣典簿,鄙姓姚。”
緊接著對程靈躬身拱手,說:“這位是咱們府衙的程主簿,親自下鄉,探訪民生,勸課農桑。孫裏正,各位鄉親,如今可知悉了?可還有疑難之處?”
說話時,他雖然是在程靈麵前躬身,目光卻始終定在孫裏正身上,而後又轉到了房郎中身上。
方才不正是房郎中在質疑程靈,問她“憑什麽說讓人挖水庫就挖水庫”嗎?
房郎中的表情一時間便顯得有些古怪起來。
孫裏正卻終於反應過來,他口中驚得“啊”了一聲,當下連忙上前一步,就要在程靈麵前跪倒。
程靈站起來,後發先至將他扶住,道:“不要多禮。”
又對接連站起來的其餘眾人道:“行了,大家都坐,不要拘束。我程某人這張臉雖然生得好看些,但再好看,也沒有能換銀錢的山藥來得香甜,不是嗎?”
這話一出,頓時引來噗嗤一笑。
眾人循聲看去,卻見那發笑之人原來正是房郎中的小廝長鳴。
長鳴笑了一聲,見大家視線都落在自己身上,頓時便又有些不好意思地縮了縮腦袋。
小院中的氣氛倒是再度恢複了輕鬆,程靈不但平易近人,而且居然還會自己開自己的玩笑,這使得她在眾人心中的形象驟變,便仿佛是從那高不可攀的神壇之上,降落來到了人間。
徐二連忙說:“程大人,小東山上是有山泉的,還是活泉哩,便是不下雨,往常那泉水也從不斷流的。”
程靈點頭,這倒是個驚喜,不過那水庫到底要不要挖,卻還需實地考察過才能定論。
興修水利,這同樣也是主簿勸課農桑職權的一部分!
不管是挖水庫還是修水渠,凡此類事,都不是程靈在沒事找事,府衙的財政每年都有一部分,甚至是專門會撥向這裏。
隻是從前的主簿,甚少會有像程靈這樣,到了春耕時,不但親自下鄉,還走訪得這樣深入,這樣細致。
此番,程靈在曉樹村停留了足足有五天。
這五天裏,程靈雖然在孫裏正和村中幾名宿老,還有徐二等人麵前表露了主簿的身份,卻也鄭重要求過他們,不要在其餘村民麵前將此事透露。
她想專注在實事上,不想麵對太多世俗的麻煩。
經過考察,曉樹村確實是非常適合種植山藥,也適宜開辟梯田。
至於在山頂修建水庫,此事難免費工費力,程靈雖然一言可以決斷,卻也不得不考慮到曉樹村村民的意願。
大部分的村民其實是不想修水庫的,他們本來就勞作辛苦,在山上增開梯田也就算了,開出的田地也算是他們自己的。
若能種出山藥來賣錢,那更加是天大的好事!
因此對於種山藥,村民們相對積極,對於修水庫,卻多半暗暗搖頭。
典簿姚慶有些著急,難免忿忿道:“一群刁民,不知好歹!大人勞心費力為他們規劃,刁民目光短淺,卻隻知眼前利害。難怪一世碌碌,活該貧……”
活該貧賤——
最後那個字,姚慶卻是說不出口了,因為程靈正盯著他呢。
明明程靈的目光看起來似乎並不嚴厲,可姚慶卻陡然生起一股心虛。
程靈道:“腳上的泡終歸是要自己走,梯田開出來後,大家體會到了引水灌溉的不便,不必我再提,自然便會生出修建水庫的念頭。”
但那……那需要多久呢?百姓們等得,為官的政績卻等不得啊……
姚慶張了張口,終究沒敢將這話再提出來。
最初跟著程靈下鄉的時候,姚慶其實隻是想應付上官。他從沒想過,程靈居然會如此認真深入地,將勸課農桑之事實行下去。
而等到真正了解到這位上官的作風之後,饒是姚慶一顆被官場浸潤成老油子的心,有時候也不免顫動。
這不是單純的感動,姚慶知道。
因為在這並不單純的感動之前,姚慶首先看到的,還是自己的利益!
他忽然領悟到,跟隨這位上官,“他”若有政績,他姚慶不也正好可以跟著喝一口湯麽?
今年春耕,明山縣在農業上若能有突出表現,作為典簿的姚慶又豈能不得一個優等?
姚慶的心熱了,直到此時,被程靈潑下一瓢冷水。
緊接著,程靈又說:“修水庫之事急不得,但這山藥等到今年秋天,卻必定會有收獲。姚典簿,你可有想過,這一批的收獲該如何處理麽?”
姚慶就有點懵,張口說:“程大人,這山藥的收成,還要我、要咱們官府來處理?”
這、這沒這麽操作過啊!
甚至別說是村民了,就是許多的讀書人,倘或隻是埋頭苦讀,而不與民生相接觸,都很難了解到這些。
村民們一個個聽得新奇又沉醉,隻覺得眼前的這位小郎君不但相貌與神仙似的,就是那滿肚子的見識,也仿佛神仙一般。
程靈因此在曉樹村獲得了極高的禮遇,在又與村民們說了一陣子話以後,她被曉樹村的裏正邀請去了家裏就坐。
這個時候,孬娃兒體表的過敏症狀基本上也全都消退了。
他這個過敏很明顯是急性的,來得快,消退得也快,這一方麵得益於程靈的藥效果特別突出,另一方麵大概也跟孬娃兒自身體質有關。
程靈又特別提醒村民:“不論是山藥還是山藥蛋,都是好東西。山藥蛋雖然名叫零餘子,但它的功效其實與山藥相差無幾,隻是大家務必記牢了,不可以生吃。”
她還講了幾種烹飪山藥的方法,或蒸,或煮,甚至是埋到灶膛底下帶皮烤,那也都是可以的。
至於其它複雜的方法,程靈就沒說,說了村民們也沒有條件去做,倒不如收著些,反倒是能少點煩惱。
到了孫裏正家裏以後,孫裏正娘子帶著幾個兒媳婦,就去灶下整治午飯了。
程靈這邊一行有七八個人,又還帶上了徐二與房郎中主仆,再加上孫裏正與村中的兩名宿老,大家一起熱熱鬧鬧地坐在了孫裏正家的院子裏,繼續說話。
話題首先還是圍繞在山藥上頭。
如今二月出頭,並不是山藥收獲的季節,卻反而是最適合山藥播種的季節。
曉樹村旁邊的小東山上,有大量的野生山藥存在。
據徐二說:“每到秋天,小東山麵陽的那半邊坡上,到處都是那手掌葉子哩,走幾步就能見一叢,上頭掛滿了山蛋子。我家喂豬太費糧食,就想著攢點山蛋子,豬嘛,吃糙一點應該也不礙事……”
說著,他又嘿嘿笑了。
徐二覺得自己運氣挺好,因為豬食要煮,所以他常常將各種爛菜葉子和山蛋子混一起煮了給豬吃,倒是沒給豬吃過生的山蛋子。
豬沒事,長得挺好,現在他家地窖裏又還屯了許多的山蛋子,這要是能賣出去,那不就是一大筆錢進賬麽?
這山藥蛋就算賣不到三十文一斤,哪怕賣個二十文,十五文的,也比尋常粗糧值錢多了。
程靈道:“曉樹村旁邊的山上既有這許多野生山藥,那正好也說明了曉樹村的氣候適合山藥生長。如今正是山藥種植的好季節,大家有沒有想過,從那山上移些小苗下來,大規模種植山藥?”
移栽山藥,人工種植?
沒錯,程靈跟大家說了這麽久的山藥,戲肉可不就在這裏了麽?
孫裏正的眼睛亮了,但他做為裏正要考慮更多,當下又是激動又是猶豫。
“這山藥要是能種出來,當然好極了,但要是種不出呢?那大家的地不就荒廢了麽?再說了,那就是種了出來,又要往哪裏賣?雍州城那麽遠,咱們也不熟悉地頭啊……”
這些確實都是大問題,你不能說山藥有經濟效益,就一拍腦袋,叫鄉民都不種糧食,一股腦兒地隻去種山藥。
那不是勸課農桑,那是違法瀆職!
程靈當然不會這樣做,孫裏正提出的問題她也都想到了。
當下說:“朝廷規定的稅田,那自然是要依照府衙規劃,種糧種麻,不可輕動。但稅田以外,各家種菜的土地,難道不能拿出一些來種植山藥?也不必許多,總歸各家自願……”
曉樹村的情況與雍州城周邊不太一樣。
州城的周邊一帶,因為豪族聚集,地主眾多,所以大量的土地都集中在各等級的大小地主手中。
百姓們除了朝廷規定的稅田,自家私人擁有的田地往往很少。這使得大量的農民不得不淪為佃戶,以租田為生。
曉樹村這邊因為地方偏僻,山地眾多,人煙稀少,百姓們個人擁有的土地反倒比州城周邊的佃戶要多多了。
隻是山地多的地方,田地的等級往往不高,種粟種麻都有些費勁。再加上交通不便,因此曉樹村村民的日子同樣貧苦。
程靈又道:“山藥的種植,我這裏倒是有些法門。其實,鄉親們若舍不得自家的田,大可以在山上規整山地,回頭開了荒,再去衙門一登記,名下還能多些田地。”
又說:“山地向陽之處,若是規整成梯田,用來種植山藥也很方便。”
這話引來了房郎中的提問:“梯田?請問小郎君,何為梯田?”
這老者目光灼灼地看著程靈,先前眾人圍在一起說話時,他還沉默收斂呢,此刻突然問話,頓時,他的存在感就顯出來了。
程靈道:“山地多的地方,若是山腳下田地不夠,不妨到山上,如同挖台階一般,挖出一層層加寬的台階地。我將其稱作梯田,老丈以為如何,是否形象?”
她這麽一形容,確實是形象。
眾人都不必親眼見到梯田的模樣,隻聽她描述,眼前便仿佛已顯露出層層台階般的田地,攀山而建,在春風中露出新芽的模樣了。
房郎中立刻又問:“這山上或許是可以開墾田地,但山上引水不便。這個問題,請問程郎君,你又該如何解決?”
程靈道:“山上難道沒有山泉?若有山泉,預先留出水道,引水便可。若無山泉,不妨在山頂挖出水庫蓄水,再以水渠引水。”
房郎中頓時道:“山上挖水庫?小郎君,這是多大的工程你明白嗎?如此開口就來,是否太過輕巧?”
兩人一問一答,漸漸地話題深入,氣氛卻恍惚是有些緊張起來。
第217章
曉樹村,裏正家的院子裏,程靈緩緩從袖中取出了一塊令牌。
令牌被取出來後,緊跟在她身邊的衙役彭興發連忙雙手捧過,然後下巴微抬,聲音輕揚道:“修個水庫而已,我們郎君難道做不得主麽?孫裏正,你睜大眼睛看看,我們郎君究竟是誰?”
是誰?
孫裏正在這一瞬間是懵的,彭興發手裏捧著令牌,雖說離他不遠,但那令牌小小的,隻能看出似乎是精鐵包裹了白玉。
至於那上頭具體有些什麽玄機,已經有點老花眼的孫裏正卻根本看不清。
當然,就算是看得清,孫裏正也看不出個什麽來。
他隻是偏僻山村的一名小小裏正,又怎麽可能認得州城主簿的令牌?
這個時候,明山縣典簿姚慶也站起身來,他從自己袖袋裏取出一枚小印,舉到孫裏正麵前一晃。
小印又被姚慶快速收回了袖袋,孫裏正這下卻認出了他來。
“這、這……敢問是縣衙哪位大人?”孫裏輕吸一口氣,正連忙垂著手站起身,驚怔又惶恐地問。
姚慶讓到一邊,先說:“下官明山縣典簿,鄙姓姚。”
緊接著對程靈躬身拱手,說:“這位是咱們府衙的程主簿,親自下鄉,探訪民生,勸課農桑。孫裏正,各位鄉親,如今可知悉了?可還有疑難之處?”
說話時,他雖然是在程靈麵前躬身,目光卻始終定在孫裏正身上,而後又轉到了房郎中身上。
方才不正是房郎中在質疑程靈,問她“憑什麽說讓人挖水庫就挖水庫”嗎?
房郎中的表情一時間便顯得有些古怪起來。
孫裏正卻終於反應過來,他口中驚得“啊”了一聲,當下連忙上前一步,就要在程靈麵前跪倒。
程靈站起來,後發先至將他扶住,道:“不要多禮。”
又對接連站起來的其餘眾人道:“行了,大家都坐,不要拘束。我程某人這張臉雖然生得好看些,但再好看,也沒有能換銀錢的山藥來得香甜,不是嗎?”
這話一出,頓時引來噗嗤一笑。
眾人循聲看去,卻見那發笑之人原來正是房郎中的小廝長鳴。
長鳴笑了一聲,見大家視線都落在自己身上,頓時便又有些不好意思地縮了縮腦袋。
小院中的氣氛倒是再度恢複了輕鬆,程靈不但平易近人,而且居然還會自己開自己的玩笑,這使得她在眾人心中的形象驟變,便仿佛是從那高不可攀的神壇之上,降落來到了人間。
徐二連忙說:“程大人,小東山上是有山泉的,還是活泉哩,便是不下雨,往常那泉水也從不斷流的。”
程靈點頭,這倒是個驚喜,不過那水庫到底要不要挖,卻還需實地考察過才能定論。
興修水利,這同樣也是主簿勸課農桑職權的一部分!
不管是挖水庫還是修水渠,凡此類事,都不是程靈在沒事找事,府衙的財政每年都有一部分,甚至是專門會撥向這裏。
隻是從前的主簿,甚少會有像程靈這樣,到了春耕時,不但親自下鄉,還走訪得這樣深入,這樣細致。
此番,程靈在曉樹村停留了足足有五天。
這五天裏,程靈雖然在孫裏正和村中幾名宿老,還有徐二等人麵前表露了主簿的身份,卻也鄭重要求過他們,不要在其餘村民麵前將此事透露。
她想專注在實事上,不想麵對太多世俗的麻煩。
經過考察,曉樹村確實是非常適合種植山藥,也適宜開辟梯田。
至於在山頂修建水庫,此事難免費工費力,程靈雖然一言可以決斷,卻也不得不考慮到曉樹村村民的意願。
大部分的村民其實是不想修水庫的,他們本來就勞作辛苦,在山上增開梯田也就算了,開出的田地也算是他們自己的。
若能種出山藥來賣錢,那更加是天大的好事!
因此對於種山藥,村民們相對積極,對於修水庫,卻多半暗暗搖頭。
典簿姚慶有些著急,難免忿忿道:“一群刁民,不知好歹!大人勞心費力為他們規劃,刁民目光短淺,卻隻知眼前利害。難怪一世碌碌,活該貧……”
活該貧賤——
最後那個字,姚慶卻是說不出口了,因為程靈正盯著他呢。
明明程靈的目光看起來似乎並不嚴厲,可姚慶卻陡然生起一股心虛。
程靈道:“腳上的泡終歸是要自己走,梯田開出來後,大家體會到了引水灌溉的不便,不必我再提,自然便會生出修建水庫的念頭。”
但那……那需要多久呢?百姓們等得,為官的政績卻等不得啊……
姚慶張了張口,終究沒敢將這話再提出來。
最初跟著程靈下鄉的時候,姚慶其實隻是想應付上官。他從沒想過,程靈居然會如此認真深入地,將勸課農桑之事實行下去。
而等到真正了解到這位上官的作風之後,饒是姚慶一顆被官場浸潤成老油子的心,有時候也不免顫動。
這不是單純的感動,姚慶知道。
因為在這並不單純的感動之前,姚慶首先看到的,還是自己的利益!
他忽然領悟到,跟隨這位上官,“他”若有政績,他姚慶不也正好可以跟著喝一口湯麽?
今年春耕,明山縣在農業上若能有突出表現,作為典簿的姚慶又豈能不得一個優等?
姚慶的心熱了,直到此時,被程靈潑下一瓢冷水。
緊接著,程靈又說:“修水庫之事急不得,但這山藥等到今年秋天,卻必定會有收獲。姚典簿,你可有想過,這一批的收獲該如何處理麽?”
姚慶就有點懵,張口說:“程大人,這山藥的收成,還要我、要咱們官府來處理?”
這、這沒這麽操作過啊!